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历史 教育教学 应用

一、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概述

在目前高中历史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会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有讲述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但是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深入,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问题教学法已经成为目前高中历史教育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老师要在课堂过程中通过讲解和启发的方式,逐个回答课前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课堂内容,能够更深层的理解教学过程,从而建立起高中历史的学习思维,最终对高中历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所以,老师要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二、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中问题设计的技巧探讨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要想利用好问题教学法并发挥最大的效益,就要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技巧,从目前的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实践中来看,问题的设计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问题教学法应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和方向性,才能做到问题设计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在讨论问题设计的技巧时,紧扣教学内容是关键。

(二)问题设计要注重启发性

高中历史教育的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历史的思路,保证历史成绩有效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就要注重启发性,保证学生能够受到正确启发。

(三)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实践的过程中,问题设计不能凭空捏造,而要联系教学实际,并且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教学法取得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使问题设计贴近教学贴近学生。

三、做好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中的引导和评价的重要性

要想在高中历史教育中使问题教学法取得积极的作用和成绩,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老师能够熟练的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强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工作,利用开展问题教学法的机会,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问题教学法的积极影响。从目前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的开展情况来看,做好引导工作十分关键。因此,我们要对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目前对于高中历史教育问题教学法的开展情况和结果,要进行合理的验收和评价,具体的评价办法是通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实际反馈作为依据。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志着我们对高中历史教育的足够重视。只有通过正常的教学评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开展问题教学法的评价工作,保证问题教学法作用的发挥,最终达到取得预期教学目标的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对问题教学法的引导和评价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高中历史教育采用问题教学法取得的积极效果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育中,问题教学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教学法直接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成绩

问题教学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对高中历史教学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使高中历史教学成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实现了高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二)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历史学习思维

问题教学法除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了历史思维,对历史的学习很有帮助,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发展

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整体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使高中历史教育朝着注重成绩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为高中历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华洪珍.论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2

1.教学理念比较的滞后。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进行了教育改革,新课改已经全面的推动,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其教学还是主要为高考服务,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历史教学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味的背诵相关的知识,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但是很多老师也主观地认为高中历史最为重要的就是背诵,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一味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这样会导致高中历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历史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无法很好的得到体现。

3.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

很多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目的便是为了高考,很少有学生学习历史是从兴趣出发的,这便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愿意去进行知识的背诵,而没有重视钻研,背诵的知识,理解存在问题,无法真正地做到应用灵活,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真正的提高。

4.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很多学生学习历史时,态度好,学习非常认真,但是其学习成绩提高非常的缓慢,这是由于其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而导致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除了应该勤奋和努力,还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运用,合理地进行教学时间的安排,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这样学习效率才会真正的提高。

二、异步教学法的来源和相关的理论

异步教学法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创立的,在同步教学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同步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异步教学法要求在教学的时候将教师指导异步化和学生学习个体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将自主学习体现出来。其主张,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把全体指导、分类指导、个体指导和独立学习、群体学习、全体学习以及请教老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能够让老师的五步指导和学生的六步学习结合的更加紧密,这样能够将学生学习个体化更好地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能力的锻炼。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异步教学法的应用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想要更好地将异步教学法运用进去,老师首先应该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敢于进行教学尝试,不要惧怕失败,老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会给孩子将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方法选择的时候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在进行异步教学的时候,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其基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1.做好课前准备。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老师应该将自己的引导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为了能够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出来,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首先必须了解每堂课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的选择,让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其更好地查找资料,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学生才容易提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2.做好课堂教学。

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会更加的轻松,但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绝对不能因为准备充分便不认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讨论和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若是学生知识掌握不成体系,那么老师应该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建立,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3.做好课后指导。

在进行课后指导的时候,老师可以逐个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也能够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学生在阅读别人作业的时候,自己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得到新的体会,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呢个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结语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3

我们在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课题调研时发现,高一新生在常规文化课闭卷考试中历史成绩偏低,且种种因素导致班内学生的成绩反差较大――百分卷答卷中,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30分以下的学生却占到学生总数的37%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课题组多次对此进行研讨,认为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是进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分别对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作了阐述和规定。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教师要认真地对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对于初高中历史的要求有了全局把握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成为可能。

二是抓好教材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高中新教材,不仅体例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家教材编写“一标多本”的政策,每一省份或者市区选择的教材可以各不相同。河南省同时选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也有多种版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选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不是出于同一家出版社――我们南阳一带初中普遍选用中华书局等版本。在编排体例上,初中教材基本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高中教材则是按照专题性质,古今中外的历史排在一起,共三册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必修教材,另外六册书为选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例如,针对初中教科书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针对教科书不同或相似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角度解读,从而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得到落实和解决,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三是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较强,并已具有相对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针对高中生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解放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4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理念:1.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5.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综上所述无论是历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最终都服务于历史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上。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了“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多样化和适应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2.设置了9个历史学习模块。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特色。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课程,这样的形式更加灵活,与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相比也更有优势。这样,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制定有个性的课程学习计划。3.采用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改变了以往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新体系。这种专题式的历史教学体系两个优点: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来设计高中历史课程。与传统的历史课程相比,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在知识方面:1.知识的呈现采取分类集中的办法。将每一类知识集中在每一个模块中进行集中学习。2.打破了以前相互独立的历史单元,使历史知识古今中外贯通。3.知识点的层次有所提升。在所罗列出的知识点下往往还包含更小的知识点。在能力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程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历史技能,二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新课程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包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的培养,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0-0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填鸭式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以听讲、写笔记、标记重点为主,这样虽然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历史学科知识,但弊端也相当明显。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之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教学进程的主导,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不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效率低下。

(二)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被动灌输型人才已经不被现代社会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改“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以不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互动式的历史教学方法恰恰能够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互动式教学

(一)学生自主预习

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历史剧片段,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特征,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前提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回到课本中进行新课的预习,以此来掌握历史知识,作好记录。

学生自主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预习学生自己可以掌握较为简单的历史知识,为课堂讲解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生提问+课堂讨论

在新课开始之初,教师重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把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各个小组自己发现并且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以及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可以采用计分优胜方法,选出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与一定奖励。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通过计分择优胜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掀起人人争优胜的学习浪潮。另外,通过讨论,教师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明确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明确方向。

(三)教师总结

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简单串讲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强化重点,力求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升华。

这个环节力求发挥教师的作用,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努力提出肯定,点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行铺垫。

(四)强化训练

采取当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进行巩固,力求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只有这样,学生才算真正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发挥其优势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学生方面,一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课下的自我预习不足,导致课上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容易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历史为副科,远不如语数外三门主课重要,因此课下分配给历史学习的时间较少,导致预习不充分,知识掌握不牢固,直接影响了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成果。

其次,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不能灵活掌握互动式教学方法,不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课堂讨论不够充分,或者在学生没有预习充分的前提下,没有将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致使教学成绩大打折扣。

四、结语

互动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理性对待,摸索正确的解决方法。但瑕不掩瑜,我们应该看到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思想,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高中历史提高成绩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衔接教育

当前,衔接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每当暑假来临之际,“小升初”、“初升高”的语、数、英、理、化、生等各种类型的衔接班报名都异常火爆。然而有关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则鲜有人问津,可以说初高中历史衔接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这种缺失给高一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顺利过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采取可行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初高中历史的顺利过渡,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奠定良好基础。

一、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历史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衔接意识,提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视程度。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很多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以为初高中衔接是语数英这样的主科与理化生学科的事,与历史学科没什么关系,进而毫不关心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甚至出现了初中历史教师从未看过高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教师也从未了解初中历史讲了什么的奇怪现象。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很多学生提升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教师需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增强衔接意识,重视并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

2.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课标与课本是初高中衔接的根本依据。历史教师应深入比较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同一历史内容叙述上的异同,明确各自教学目标、内容的侧重点与内在的联系;进而比较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体系的差异,分析各自的特点和联系性,对初高中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实施程序进行合理调整设计的研究;在深入研读初高中历史课标与课本的基础上,做出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对照表,明确初高中学习内容的联系和变化,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衔接。

3.抓住过渡关键期,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高一学年的上学期作为学生告别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平稳过渡,顺利适应高中阶段新的学习生活,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推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育。首先,可在高中开学之初开展有关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活动与抽样访谈活动,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和现状以及对高中历史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反馈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初高中衔接计划并实施。其次,开学第一堂历史课是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关键节点,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准备,上好这一堂课。笔者就习惯于利用开学第一堂历史课讲授《高中历史导言课》,利用这一堂课跟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历史的主干知识,了解高中历史的知识框架,熟悉初高中历史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开好头。再者,历史教师应在高一学年上学期循序渐进,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初中历史课程按时序线索编排,条理清晰,内容较为简单,因而课堂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的基础上,按照专题编排,结构较为复杂,内容较为深入,课堂应以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以主。但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徒增初高中历史的裂缝。在给高一新生授课之初,历史教师应仍以讲授法为主,慢慢增设问题情境,运用问题教学法,增加问题探究环节,逐渐实现教学方式的自然过渡。最后,关于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专门上暑假历史衔接班的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笔者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暑假衔接班。更何况初高中历史衔接的任务与数理化等学科相比是较为轻松的,更没必要牺牲学生的假期来做这项工作。毕竟假期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

4.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教学中注重初高中历史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期在高一上学期,并不意味着能在这一时期内毕其功于一役,以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就无需再关注衔接问题。恰恰相反,教师应该树立长期衔接意识,在高中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的知识与高中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出发开展教学,对于学生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略讲,哪些地方需要详讲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收发自如。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应该针对高中专题式的课程编排造成知识跳跃性大的特点,有意识地强化通史思维,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理清其来龙去脉。

二、学生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主体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衔接工作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能否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顺利过渡。为了发挥主体性,保证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效果,进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红英老师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浓厚的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学科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难。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难度骤然增加的高中历史,往往知难而退,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进入高中的学生应如何提升并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呢?新课程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材与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切口”,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以兴趣引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琳琅满目的历史课外读物也是激发并保持历史兴趣的重要法宝。学生可在老师的推荐指引下积极开展历史课外阅读,多读一些内容与难度适宜的历史课外读物。

2.转变学习方法。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因而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习惯于机械背诵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需要逐渐放弃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掌握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参与式的学习,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与合作研究,锻炼解读史料,在史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课后不要一味地追求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应着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初中历史在人们长期的印象中居于副科地位,再加上其最重要的考核———毕业会考的难度也不大。因而初中生投入历史的时间与精力少之由少。不少学生甚至只是在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背背提纲,做做练习。高中历史比初中难得多,不端正学习态度,多花些时间精力,更加刻苦努力是很难学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要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要坚持预习。没有预习,听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知所云。课堂上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要指望上课睡觉而课后课后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历史成绩。课后要及时温习功课,完成作业,还要努力地挤出时间广泛涉猎有益的历史课外读物以保持学习热情,开阔视野,提升历史素养。尤为关键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恒心与毅力,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总而言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关键点。我们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红英.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J].中华少年,2012,10(19).

[2]林义元.历史课外阅读———学生初高中历史衔接的重要桥梁[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