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师徒制;个性化教学;学生助教

产生的动因

1.创新小班化教学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多实行小班化教学或师徒制,实训条件优越,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相对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师资的利用率,并使教育成本大大缩减,但对于与“技术应用能力”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而小班化教学较大班化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并让学生能获得教师全面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创新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2. 实施个性化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个性化学习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它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个性化学习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在“双师型”的基础上努力提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化学习的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难度与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 深入实施师徒制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所偏重的是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师徒制,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当中的一种形势,曾一度成为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因而师徒制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目前无法学校的现状制约了真正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便催生了“学生助教”这一模式,从学生中选拔优秀者担任师父进行辅助教学。

学生助教阶梯式教学模型――基于年级差异的“分层递进”教学

以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试验点,开展基于年级差异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图1)。由高一级的技能掌握者指导低一级的技能学习者,呈现依次阶梯式辅导模式。

图1 基于年级的差异阶梯式技能

培养模式

在时间的编排力争做到各个年级的实践项目基本同步,一般要求高年级学生的实践项目要适当超前,以保证全面完成实践任务,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指导低年级学生。图2为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递进式技能培养体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专项工技能培养训练――综合技能培养训练――顶岗实习,进行错位排列,箭头指向为某一实习周高年级的学生去指导低年级的学生。

图2 实践教学平台

学生助教模式实施措施

1.建立基于技能大赛分层递进式学生助教人才选拔机制

图3 基于技能大赛分层递进式

人才选拨

学生助教的选拔(图3),从班级推优开始需要经过五个环节,依据推优流程,优胜者将成为三个级别的学生助教。

班级推优:面向在校全体学生,依据选拔条件推荐出优秀学生作为班级学生助教后备人选。

班级学生助教:推优学生在校“技能节”优胜者。按1∶5-10的比例配备“班级学生助教”人员配备“班级学生助教”。班级学生助教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充当教师的助手。

系级学生助教:班级学生助教被作为技能大赛训练队员。训练队中成绩突出者作为“市级技能大赛选手”。 这些选手被评为“系级学生助教”。利用业余时间承担班级学生助教辅助教学及教学设备与实验实训室维护等工作,享受勤工助学补贴。

校级学生助教:在市级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中取得第一二名的学生,会成为省级技能大赛选手。根据学校出台校级学生助教的选拔、聘用与管理条例,成为“校级学生助教” 的省级技能大赛选手享受一定助教待遇。 另“国赛选手”可直接认定为“校级学生助教”。

2.实行“传递式”学生助教培养方式

在学生助教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学生助教培养方式。为数不多技能大赛选手,将长期训练中积累的技术和技巧,通过“传、帮、带”,一变十,十变百,使技能大赛成果扩大化,不断传承形成梯队。图4中“技能大赛选手”可直接指导对等的学生助教。除发挥技能大赛选手的指导作用外,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学生助教培养方式,实现了师生相互传承循环培养机制。

图4 传递式学生助教培养方式

3.实施制度化运行管理模式

学生助教运行管理采用制度化、分层运行管理。

班级学生助教――重激励。参与助教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并肩指导其它学生,节省教师时间和精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成为“导生”班级学生助教倍感荣誉,工作积极、热情高,在成绩评定是考核起评分比其它学生要高。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2

2007年九月,沐浴着铁岭市教育年的春风,承载着清河区区委、区政府的厚爱,我们第一小学于开学前喜迁新居。崭新的校舍、全新的领导班子、几校合一的新成员,打造了一所由24个教学班构成的新的第一小学。继承原一小的光荣传统,我们将学校特色定位于养成教育,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校训牌匾挂在教学楼前醒目的位置。因为我们深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为此,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育人观念,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托,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为载体,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着力推进“养成教育特色校”建设,努力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促进了学生发展,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树立养成教育人人有责观念,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机制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陈红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德育处领导及值周生组成考核小组,每天对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馈。

2.明确养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德育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校内涵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确定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品质。二是重点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诚信为人、诚肯做人。三是重点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清河区第一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完善师生值周检查制度,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思想过硬、业务精良、方法先进、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师德案例和教育反思,引领教师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教育事业的典范。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做好学科养成教育渗透。充分利用各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二、打造艺术化育人环境,营建快乐和谐育人文化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教育行为之妙在赏心,学校环境建设之妙在悦目。清河区第一小学在校园结构布局上,按照人文化、生态化的构想,处处体现校园环境的艺术化。学校铁艺围墙、方砖操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自动化大门、现代化教学楼、学生水冲厕所等在建校时就围绕着整体设计的原则,追求和谐,融教育性与美感于一体。写在教学楼二楼阳台上的校训醒目耀眼;教学楼楼门两侧的办学目标、校风、学风等一目了然。通过校训、校风等标语造型设计透射出独特的校园感染力,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净化、绿化,通过开展“每人一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的活动和关系单位的帮助,我校于07年秋开辟了桃李园,栽种了环校人中杨和垂柳,为师生营造赏心悦目的氛围,并使之与优美动听的音乐相配合,使学生在优雅的视听环境中耳濡目染,使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教学楼正厅悬挂着教育方针;楼道的两旁有提示学生遵守纪律、保护环境、轻声慢走等警示牌。走廊墙壁围绕校训“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张贴了“老师的话”,让学生在亲切的感觉中感悟好习惯的重要。在各班教室外的墙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启迪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健康、自主、和谐地发展。教室布置窗明几净,有班风、国旗。桌椅横竖成线,窗台有花,“班级风采”板报图文并茂。成立校园广播站,发挥广播系统的作用,让校园成为欣赏艺术的殿堂,愉悦学生心灵,提高美的感受和艺术修养。课外活动规范化,通过学生艺术节等各种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好艺术教育活动课,通过绘画、手工、器乐、舞蹈、合唱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拓展课程资源大世界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我们着重在课堂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更是拓展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只要你细心,在现行小学教材中,到处可以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而学校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对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直接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充分利用这些教材的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小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乡韵》、《弟子规》,把它们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校定期抽查。由于校本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孩子们的书包里时刻装着这些书,除了在校本课上学习外,他们还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翻阅,用以对照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习惯。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3

关键词:高职二级院系服务平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一、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大都设有系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两个机构,具体承担着各项日常工作,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学生和社会,他们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中枢作用,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果。

我们尝试将“系办”、“学工办”的人员进行统一调配,将原有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将事务性的工作规范化,例如:教师调补课、借用教学设备、常规报销等,学生请销假、注册、考试报名、物品场地借用等,社会企业的接待等工作列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范畴,制定了行政服务中心的值班制度,每天保证中心有两位老师处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其他老师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开身,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需要自主管理

1.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差,同时,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的同学,但数量有限。

2.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虽然独立性很强,但自我约束力不够,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承受力较弱,加之他们很难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导致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三、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建立自主管理的意识

学生从小适应听令行事,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管”,变得无所适从。我们的做法是:为每个新生班级选拔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在班会课和平时的交流中渗透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让学生一入校就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自主管理的理念。

2.建立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制度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我们从班级、系两个层面共同进行,精心构建了班级、学生会、团委的自主管理机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班级工作、系部工作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班主任、辅导员则在幕后做学生干部的智囊团、亲友团,为学生开展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还配套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和完善了系团委、学生会工作制度,例会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团支部、班级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团委、学生会部门量化考核条例、评优制度、学生活动规范、承办活动实施细则等,使系部、班级的自主管理层层推进,层层落实,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有模式可参考。

3.采用“3+1”模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选拔、任用和培养

“3+1”选拔任用形式,即“民主推荐、拟定候选人、公开答辩+正式选举”。在选拔学生干部时,首先在全体同学中进行民意测验,让他们推荐自己认为理想的学生干部人选,然后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并参照民主测验的结果确定候选人员名单,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之后,再进行差额选举,最后由主管部门审批。经过这样的程序,可以较准确地选拔出较为理想的学生干部。因此必须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真正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勤勉敬业的学生干部进行自主管理。

“3+1”评价激励机制,即“自评、学生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评+公开述职”。在他们担任学生干部时即告知学生干部工作的定性、定量的评价标准,还要保证学生干部评优工作的机会平等,过程、结果公平,最后进行公示。另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如实行选拔优秀学生干部负责学生干部培训、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等,促使他们自身不断进步,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干部的质量。

“3+1”培养形式,即“自学、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定期考核”。每学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班,列出自学内容,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基本知识、工作艺术方法、写作、绘画等专题专项培训,在以往传统模式上,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围绕“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主题,增加“开口说话”、“亲手写稿”等模拟演练等环节,让学生干部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4.加强反馈机制提高自主管理工作成效

定期召开对口座谈会,了解广大学生的心声,不断调整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工作。定期把相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召集在一起,进行总结交流,共同探讨。这种交流在一般情况下,会前要指定好重点发言人。比如召开班长会,首先由每个班长介绍近期班上的学风、班风、考勤、文体活动的开展、综合测评、卫生状况等,然后请工作突出的班长具体介绍做法和经验;又如召开生活委员会议,可先由他们介绍本班的宿舍状况、遇到问题,然后请名次靠前的班介绍具体做法,从而取长补短。

利用阶梯式管理,面向全系优秀学生公开选拔“储备干部”,将有经验的、有意愿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具体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比如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等;担任团委、学生会部长助理,在部长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具体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自身工作的水平。

结语

基于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原有的工作模式打破,构建新的服务体系,由于时间、客观条件与自身能力的限制,还不够完善,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学生自主管理在提高就业质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管理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上的作用;如何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规范等,都是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4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党的“十”科学﹑务实﹑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

1 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已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务信息管理,但是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有着较多的重复工作和大量待处理的数据,繁重的各类事务性处理工作占据了从事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操作软件停留在简单的Office办公软件(数据库采用Excel处理,文本文件采用Word处理,这两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办公软件)。一方面辅导员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深入学生交流,另一方面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弊端:信息共享不便和准确性不能保证。举个例子,学生处统计在校人数,需要每个辅导员确认与核对自己学生信息后再汇总,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另外,辅导员工作很多是主观印象,如果辅导员人员变动,那么原先所带学生的信息则很大一部分丢失,新的辅导员需要重新整理记录学生信息。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各级部门如何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信息,成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课题。

2 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实例

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改进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促进学校实现学生工作处理、共享、信息等平台。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已经纷纷在学生工作领域使用专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种类较多,有单机版和WEB版,从技术层次上可以分为B/S和C/S,不同的数据库技术等分类。国内诸多高校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南开大学等开发使用学生信息管理软件平台。

高校应尽快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开发出适用于本校特点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规范化,进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 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

首先,分析高校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管理程序,收集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确定建设我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需求。

其次,在确立系统的目标和主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管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原则,设计各个功能模块,选择开发工具方式,并选定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三,具体的进行系统的开发,使各功能模块完成相应的功能,达到系统的目标和完成系统的功能需求。

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和性能分析。

4 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般高校的二级学院较多,学生层次丰富,各学院制定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各有特色,首先选定一个二级学院为对象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由于学生工作涉及工作内容较多,本文仅选择系统需要实现的重点功能进行分析,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关键问题需要注意与解决。

4.1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1)信息内容:基本学籍信息、诚信记录、奖惩信息、社会活动信息、历年成绩记录,卫生成绩等各项信息及录入系统格式模板。数据库中需要包含学生的各类信息:学籍信息,寝室信息,家长信息,成绩记录,奖助学金记录,政治面貌,党建材料,社会活动,谈话记录等等。

(2)系统权限:录入、修改、删除、查看等功能和管理员、普通用户的权限分配。根据使用人员的角色和功能设计不同权限的用户:辅导员,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学生,任课教师等各种角色。

(3)功能设置:设置不同学院奖学金评比办法的选择功能,成绩分析,党建管理,课外教育登记,实践管理,信息查找显示与统计,文件导出导入与打印等功能。

4.2 与我校教务等其他信息系统的兼容性

目前奖学金的评定,班级学习成绩(及格率,平均分等)分析,英语四六级成绩,计算机等级成绩等教务信息均由教务管理系统导出的excel文件传递给辅导员,由辅导员再次进行整理。辅导员每学期在进行奖学金测评时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成绩和其他加分项目,我们可以设置统一excel格式文件,由系统自动导入文件记录信息,无需辅导员再次编辑,这样可以大大缩减人工录入成本。

4.3 开发软件方案与平台实现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实现方案,WEB版,单机软件版等。从技术角度来看可分为Oracle,ASP等技术,结合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软件平台进行方案设计和实现。下文将分别对网络版的管理系统实例和单机版管理系统实例进行介绍。

5 二级学院管理系统的尝试与实例

5.1 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学生管理系统实例

自动化学院在过去的一年中自主设计,并联合企业开发了网络版的学生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学生工作管理功能,包含通知公告,师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学业预警系统,勤工助学管理,党员管理,困难生认定,助学金管理,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学生科技,学生实践管理,就业跟踪,学生综合素质管理,校友录,问卷调查等14项功能,实现了学院实时掌握学生信息,搭建了学生与学院教师沟通的桥梁。

5.2 一种适用于管理人员的单机版学生管理软件实例

单机版的学生管理软件,不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适用于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对所带学生进行信息统计,管理与分析,本文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日常内容,也尝试开发了一种具有基本学生管理功能的软件,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贫困生工作,党建信息管理,系统扩充等功能模块。界面如下:

6 结论与展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各项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必将为教育管理现代化创造条件。今后可加大在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就业信息跟踪及师生信息互通等领域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志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 郑晖,文涛,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实例[J], 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 李晓琳, 一个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9).

[4] 刘为,学生工作辅助信息系统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5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3.排查消除隐患。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风险隐患排查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6

下面从组织与管理、教育与宣传、校园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工作总结。

一、组织与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1)为了加强对“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级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系统规划与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资源,指导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

校长作为组长,非常重视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在硬件建设上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并列入学校年度规划;在软件建设上, 从制度建设、人员分配以及时间安排上,给予充分保障,定期召开主管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的负责人专题会,大力推进节约型示范校建设工作。

(2)明确以行政副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团委干部、后勤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工作小组。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各项任务的部署、协调、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

2.整体规划,注重细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以“营造校园绿色氛围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绿色校园的工作思路,坚持环境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实效性。

(1)学校将“建设节约型学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五年发展规划中,要求初中部、高中部、总务处及教科室等部门,按照上级“建设节约型学校”指导精神,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着力提高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在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中,通过改善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土地、配备物资,营造优美环境。目前,学校南北教学楼后的景观建设已基本完成,增加绿地面积400多平方米,为净化校园空气、还北京一片蓝天做贡献。

在南北教学楼楼顶增加太阳能设备,充分发挥新能源设备的教育作用。在北教学楼楼顶建设新能源利用教育基地,提高学生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该工程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学校德育处、教学处、教科研、总务处、团委会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都针对“建设节约型学校”制定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教学处要求各学科做好课堂渗透工作,注意发掘本课程中关于“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环保教育资源和“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教育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学校德育处、团委会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节约实践活动,让节约、环保教育落到实处;教科研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总务处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加大对各种教育教学设备的管理和各类公物的检查维修力度,延长设施设备使用寿命,做到了既保障有力又厉行节约。各部门之间在工作小组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使“建设节约型学校”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3.完善各项制度,建立节约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全面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节约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班级财产管理细则》《空调使用管理规定》《学校节约用水制度》《文印卡的使用规定》《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有关规定》《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办法》《库房管理制度》《常规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规定》《学校资源与能源统计、公示和考核规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方案》等,这些制度使节能环保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4.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为了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处、教学处、教科研、总务处等处室,强化责任,定期巡查,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发现有浪费行为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相应的处罚。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进行协调沟通,对各部门进行评议,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

具体做法有:

(1)班级的日常管理。由总务处负责,组织学生成立了班级公物管理小组和垃圾分类管理小组,加强班级财产保管、信息化设备及水电的使用管理,加强废旧物品分类存放和回收。两个管理小组的检查评价与班级的量化评比成绩挂钩,每月一评,并在校园网上公示检查结果。公物检查小组成员还将评比结果以小报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班级进行经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垃圾分类的评比工作除了进行网上公示外,还在学校所有的垃圾分类宣传栏中进行公布,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环境、关爱地球。

每学年召开一次“班级财产管理十佳表彰大会”,评出全校“十佳财产管理员”“十佳电教管理员”“十佳生活委员”和班级财产管理“十佳学生干部”。通过总结表彰推进班级财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有检查记录均以档案形式进行装订管理,既有利于资料的留存,又有助于学生干部的交流和学习。

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①教室有一节课以上不使用,务必关闭电灯、投影、空调等电器。②中午在教室休息时,若没有特别需要,应关闭电灯。③放学时把室内所有电器都关闭。④如发现有任何设施设备损坏或发生故障,马上报总务处或教学处及时进行处理。⑤当室内温度达30℃以上时,方可启动空调机,空调温度设置不要低于26℃;启动空调机时,要关闭门窗。⑥对废旧物品进行分类存放,由班级分类回收至环保角,由学校定期回收处理。

(2)电子管理,节约用纸。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全体教职工都能正确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进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消耗。

①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优势,大到教师的各种交流材料,小到教师每月工资条的发放,均采用校园数字平台进行,提倡无纸化办公。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个人保存账户”,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使用和交流。②加强文印管理,制定了关于文印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核程序,严格执行份额规定;提倡打印时双面用纸,做到不浪费一张纸。③教师打印、复印的管理,采用刷卡的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

(3)严格控制公用接待支出。本着一切从俭、节约办事的原则,规定了“四不准”:不准用公款宴请非工作关系客人;不准以任何名义公款相互宴请;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公款安排各种娱乐活动;不准随意提高公务招待标准。

(4)提倡低碳出行。号召全校教职工以步当车,减少车辆使用。对公务用车进行严格管理,派车由专人负责,合理拼车,优化线路,节约用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5)调整住宿生晚自习管理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2011年9月开始,学校将所有住宿生的晚自习统一到图书楼进行,既方便了学生查找图书资料,又减少了电力等资源的浪费。

二、教育与宣传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节约光荣的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板报、横幅、校园广播站、家长信、集会、班会、学校网站等多种宣传教育渠道,强化“节约型学校”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用节能环保理念建设校园、管理学校、教育学生。

1.课堂节约教育

课堂教育是节约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求把节约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节约、环保教育。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挖掘教材中与建设“节约型学校”相关的素材,并将其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化、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物理、化学等教学中加强水、空气、土壤的污染原理及防治;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在技术的两面性和设计的可持续原则上,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教育;等等。

2.课外节约教育

学校注重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除在课堂普及节约理念、节约方法外,还开展了系列课外节约教育活动,保证节约教育的实效性。

(1)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气象日”“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主题纪念和活动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例如,2013年3月23日,学校开展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从我做起”的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学生通过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表达爱护环境的决心,通过环保知识揭题竞赛来参与环保知识的学习。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板报在节约、环保教育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定期开展“节约是责任”主题黑板报评比。利用黑板报报道本班节约先锋的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人,以身边的事例教育人。学习有关节能小窍门,掌握节约方法,畅谈节约风尚,提高节约的意识。

(3)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将节约、环保教育活动贯穿在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例如:2010年11月科技月中开展了“绿色校园我参与、低碳校园我行动”的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主题为“践行节约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和谐校园”;2013年主题为“绿色校园你我同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4)“节约是品质”废品回收活动。全校每个班级均设有废品回收站,师生所用废纸等可回收物品,由班级分类回收至环保角,由学校定期回收处理,所得费用用于班级管理或捐助生活困难学生。

(5)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和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活动。2011年5月12日,邀请环保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环境友好意识,形成节能环保氛围,构建和谐校园。2013年5月17日,邀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专家来学校做主题为“现实与使命”的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现场互动参与,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活动的重要意义。

(6)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营造“创建节约型学校”的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充分利用宣传专栏及倡议书,介绍环境知识,提倡环境道德。

(7)充分利用班级爱护公物检查评比契机,进行节约教育。在每月一评的公物检查评比中,树立典型,写出班级在公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宣传小报的形式下发到各班,并利用校会对全校进行广播交流,增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8)学校食堂悬挂有节约粮食的宣传展板,每个学期都开展“合理消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杜绝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教育学生劳动成果得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量力而行、艰苦朴素的习惯。

(9)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节能环保征文活动。2012年我校高一年级的33名学生参加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组织的绿色环保征文活动,其中有2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2013年参加了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主题征文比赛,全校共选出329篇文章参赛。

3.校外节约教育活动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南口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蔬菜及果树管理等实践,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强化节约意识。

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收萝卜

4.开展课题研究

利用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节能、环保、低碳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自主学习和研究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做好未来的地球环保卫士。

参观清河污水处理

5.国外环保考察

2011年暑假,应德国友好校Geschwister-Scholl-Gymnasium的邀请,我校10余名师生赴德国进行为期11天的环保考察交流。10月中旬,德国友好校来我校进行回访。通过这次活动,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加强了解,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将环保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德国环保项目学生来我校进行回访

三、校园建设

环境育人是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个着力点。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本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的宗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大力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整修了军民友谊亭、尊师阁、校友亭;完成了初高中教学楼后的景观建设,增加了校园绿化植物种类,扩大了校园绿化面积;加大投入,更换节能设施;引入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学校环境处处体现着健康、绿色、人文的主题。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

1.节能设备的安装使用

(1)节约用水,双管齐下。除以上所述对全校师生进行节水教育,加大检查、维护和评价力度外。2011年抗震加固工程实施后,全校所有水龙头(除墩布池外)均更换为感应式节水水龙头,并在显著位置张贴节约用水标志;厕所更换感应式自动冲水阀,将蹲坑下水由直筒式改造为回水式,既减少了异味,又节约了用水量。校园绿化由原来的漫灌改进为喷灌和滴灌,减少了绿化用水。

(2)节约用电,减少能耗。学校教室、办公室照明全部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等节能灯具;新建教学楼楼梯、过道照明开关为声控开关,有效避免了“长明灯”。

2011学年度,加固工程完成后,完善了各建筑物水电分级计量。通过定期检查计量,分析学校各建筑物的用水、用电情况,为设定用水、用电指标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用水、用电量的平衡计算,有效避免了管道渗漏、电器老化等浪费现象的发生。2013年学校为总变电柜增加了两台节电保护器,通过节约用电减少电能消耗。目前节电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3)增加热计量控制装置,节约热力资源。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热力管道改造,增加了热计量自动控制系统,对供热区域进行供热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针对学校供热时间上昼夜的不同,以及寒假期间的供热特点,进行适时控制,保证了热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可再生资源设施设备的安装和利用

为了有效利用新型能源,提倡环保节能,学校在南北教学楼楼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了师生生活需求,大大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学校根据校园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校园道路整体改造,计划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校园绿化和道路冲洗等,进一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

3.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1)学校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每间教室和办公室都有分类垃圾桶。校园内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栏和电池回收箱,既美化了垃圾桶周边的环境,又起到了教育作用。从学生―清洁工―回收公司依次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确保了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保护了环境。

(2)充分发挥厨余垃圾处理站作用,两个垃圾处理站基本能够满足两校址厨余垃圾的处理,既减少了垃圾排放,又变废为宝,为学校绿化提供有机肥。

4.学校新建和改建、改造工程规划,充分考虑节能环保

北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除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使用外墙保温和中空双玻断桥铝窗户外,还将在房顶加强隔热和防水措施,建造楼顶花园,有效降低楼顶热传导。2011年对初、高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等加固时,都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规定,使用了外墙保温和中空双玻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