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1

(一)方面的差异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宗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融入各个国家各民族文化体系,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宗教是道教和佛教,而西方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形成了较多与宗教有关的风俗习惯,例如饭前等时间段进行祷告,遇到困难时向“主”祈祷说“Godhelpme!”在中国不少习俗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拜神如祭拜先人牌位、菩萨、财神、土地神等风俗都属于这种情况。

(二)道德标准与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1.个人荣誉与谦虚谨慎。在西方国家,人们尤其崇拜通过个人的努力,一步一步从社会的底层奋斗,慢慢地爬到社会的顶层的人。个人会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中国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从来不主张个人荣誉的炫耀。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或不惑。“YourEnglishisverygood(你的英文很好)!”“No,no,MyEnglishisvery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这种谦虚在不太了解国人文化的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不仅否定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过于谨慎的中国式谦虚在西方国家是行不通的。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国家社会盛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自主,崇尚个人自由,自己为自己负责,不受约束。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想要生存下来,就需要每个人都自我努力,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过问他人事情,认为如果接受了他人帮助,就说明自己没有本事,没有用。而中国文化则崇尚无私奉献,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帮助他人而引以为豪。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三)思维方面的差异

1.思维表达的逻辑顺序。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是先整体后部分,先大后小。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思维方式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小后大,如信封的地址写法:“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用英语则写成QingxiuDistrict,Nanning,GuangxiProvince,China。

2.模糊性与准确性。西方人喜欢将一日三餐breakfast、lunch、supper分得清清楚楚,体现了西方思维准确性的特点。中国人则喜欢模糊表达,例如“你吃饭了吗?”这里的“饭”根据具体说话的时间来推断出是早餐、餐或晚餐。

(四)社会关系的差异

1.组成家庭结构。在中国,家庭结构的组成比较复杂,几代同堂被认为是很幸福很温暖。整个社会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家庭,亲情观念很强。在家庭中,父母会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为他们操心一辈子。子女则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应尽的义务。在美国,家庭结构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父母和孩子构成。子女只要一成年,就会脱离父母,独立自主。等到子女独立后,经济上就和父母脱离了,也不会赡养父母,更加不存在几代同堂了。

2.称谓。西方英美国家英语中的称谓和汉语相比就要少很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cousin等几个常用称谓外,其他的很少使用。如cousin一词,对应的是表姐、表妹、表兄和表弟等中文意思。在中国,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分出年龄大小,还要说出性别。在西方国家,小孩子可以直接呼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名字,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是极其不礼貌且有违情理的。对老师的称呼,西方国家的人们通常称“Mr.John”、“Prof.John”等。而中国人却称呼“刘老师(TeacherLiu)”、“张老师(TeacherZhang)”等。其实,英语中的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并不是称呼。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刘老师=TeacherLiu。西方国家一般都用Miss,Mr,Mrs,Ms等来称呼人。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称谓语,由于文化差异也会引起不同的感受。

(五)社会风俗、礼仪的差异

1.打招呼。在中国人见面时习惯于这样打招呼:“吃饭了吗?(Haveyoueatenyet?)”“上哪去?(wherearcyougoing?)”在我们看来这种打招呼用语是有礼貌的。如果我们这样跟西方人这样说话,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隐私。极有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西方国家通常以天气如“Aniceday,isn’tit?”“howareyou”等打招呼。

2.隐私权。、家庭情况、夫妻生活等都是很秘密的事情,属于个人的隐私,如果问及这方面的问题,西方人对此会比较反感,认为是刺探别人隐私,听了会反感,而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会问对方年龄、婚姻、工作、收入等问题以示关心,如“姑娘,今年多大了?结婚没有啊?”这些问题在中国人听起来是一种关心,一种问候。中国人聊天时谈及他人的生活很正常,天经地义。由此可见,隐私问题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3.感谢。“谢谢”一词在我们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使用。如果说了“谢谢”,听起来会总觉得怪怪的,或者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距离感。而在西方国家,“Thankyou”一词适用于一切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所有人之间,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哪怕是送上一杯水,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在西方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问你是否要吃点什么的时候,国人一般表现都较谦虚、内敛,回答是“不用麻烦了,随意”等。按照西方国家风俗,想要就直接说“Yes”,不想要就说“No”。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较为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直接坦率的不同性格。

4.送礼。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往往都要送礼。国人和西方国家对送来的礼物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国人先推辞一番说不要,然后把礼物放在一边,表现是不得已无可奈何地接受的样子,等客人都走后才打来看是什么东西。如果当面打开并表现得喜形于色,可能会被别人认为这个人贪财。在西方国家,无论喜欢与否,对别人送出的礼物,都要表示感谢,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接受,表现出友好的态度。

5.女士优先。在西方国家,女士优先是西方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礼仪规范。女士优先的礼仪要求男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照顾和保护女性。而中国则是以尊老爱幼、尊师为传统礼仪。当尊老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发生冲突时,中国人选择的是尊老而不是女士优先。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一个长者为一个年轻女子让座,那是不可思议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鼓励学生最大量阅读

如果要理解另一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等,作为学生就很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从而尊重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讲解文化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西方原版英语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透过文学作品中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能生动地反映该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等。同时还多读报刊和时事评论文章等,如推荐学生阅读《时代周刊》,从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而且还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不定期举办中西方文化知识讲座

学校可以以班级、专业或者系部为单位来举行相关的中西文化知识讲座。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所用教材主要以学生所熟悉的题材为主,而涉及西方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对有关中英文化差异方面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扩展。例如,在讲到颜色词的时候,红色在中西方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红色代表吉利,是褒义词;而在西方确是危险的信号,是贬义的。教师可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把颜色词作为一个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对颜色词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形式的讲座,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三)开辟第二课堂

1.唱英文歌,看英语电影电视等。英语教师可以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故事的歌曲给学生唱,通过在唱歌中了解歌曲的来龙去脉,同时又得到了文化熏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看英语电影和电视时,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

2.组织英语角,举办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面对面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目的地培养高职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

(四)明确英语教师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学习西方国家的语言,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等,进而达到中西文化顺畅交流。在这个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理解学习英语,努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对自己文化的妄自菲薄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最后,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认真学习英语语言,积极主动地充当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

三、结语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2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差异 英语教学

一、文化差异

1.Greeting Others

在中国,无论是熟人还是朋友,非正式场合打招呼都是点头或者问一句“去哪儿?”或者是“吃了吗?”而正式场合则握手说“你好!”西方人则不同,陌生人之间通常是以讨论天气开始搭讪(尤其是在英国,由于天气变幻无常),要是有人介绍,则说“How do you do?”或“Nice to meet you.”如果是熟人见面则较随意,好久不见的朋友则以拥抱来表示彼此之间的情谊。

2.Daily Conversations

中国人讲究面子,所以外在一团和气,自己难得开口求人,要是别人求自己,也很少直接拒绝,甚至有时候为了面子或者所谓的义气而委屈自己。比如说,张三今天想上街,他约我一起去,我自己明明有事,可是却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说不,所以往往是放弃自己的计划陪他去了。还有,中国人讲究含蓄,什么都是“研究研究,商量商量,讨论讨论”。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他们要是不能答应的事,一定会说“No. I’m sorry.” 再比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

3.Manners & Behavior

咱们很多时候认为,既然是老朋友了,那么就不需要拘束,所以越是熟人就越随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听到“对不起”“谢谢你”一类的礼貌用语。在国外则不同,就算是老外来到中国,他们也时时把那些客气的话挂在嘴边。当听到别人的赞许时,我们常说“哪里哪里”“做的不好,还请多多指教”,而西方人则会说“Thank you!”“I’m glad to hear that”.

另外,要是你要找的那个人有事在忙的时候,尤其是他或她正在和别人谈话时,我们往往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而直接打断他人的对话,这在交际过程中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一点西方人做的比较好,先说“Excuse me”或“Sorry to interrupt you. ”

4.Sending & Receiving gifts

首先,有个误区要解释一下,我们传统观念上认为,只有很重大的节日才送礼物,而且一定要贵重,或者就是有事求人的时候送礼。其实在西方文化中并非如此,礼物只要是能表达送礼人的心意就可以了,真正体现了“礼轻人意重”。还有就是收到礼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很不好意思、半推半就地收下;而这在西方人看来是很不礼貌的,他们收到礼物的时候,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包装,同时一定要说一句“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5.Care for Others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听到某人生病了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I’m sorry to hear that.”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似乎是我们的写照。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在国外,做善事是很普遍的,没有人做善事是为了名利,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给慈善机构捐款来冲抵税收。还记得有篇文章讲的是一对中国老人到伦敦看望子女,一天早晨去公园散步,见到地上有硬币便屈身去捡,结果捡了好多回家,子女听到之后便说那是人们故意丢在地上的,为的是小孩子迷路时能捡起来打电话求助,或者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有口饭吃。

6.生活习惯的差异

这其中包括了饮食习惯、休闲时光的习惯以及工作上的一些差异。

就饮食习惯而言,在餐桌上他们不像我们那么喜欢排场和铺张,更不喜欢浪费,他们强调的是self-service.同时,吃不完的东西要打包带走。这方面,我们就欠缺太多了,据统计,中国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各大饭店每年浪费掉的食物价值就上亿元,那这么多的城市总计是多少呢?

工作方面,刚好跟中国相反的是他们的工资制度。中国的工资多少论资排辈的,工作时间越长,工资就越高。而西方国家的工资是和年龄成反比的,和能力成正比,所以年轻的时候有很多钱可话,老了以后就只有维持生活的必须费用了。另外,他们也不像我们那样一定要找一份很稳定的工作。

7.教育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太过于追求文凭和分数,所以学生都一个模式,同时也抹杀了他们的个性,尤其是高等教育,都是高门槛入低门槛出。国外则刚好相反,想上大学很容易,但是毕业很困难,要是达不到要求,可能学习时间永远超过规定的那几年。

8.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庇护下一代,什么都喜欢包办,所以好多时候学生失去了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加上中国的工资制度,越老越有钱,所以下一代都缺乏斗志。国外则不然,18岁的孩子必须出去独立生活,所以好多都是边打工边上学的,也就不存在中国式的“啃老族”了。还有,中国都强调“养儿防老”,从而引发了很多的矛盾,包括现在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国外的老人老了都进养老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房子,中国人是典型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就算国家规定土地的使用权限是70年,也一定要买至少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国外则喜欢“随遇而安”,租房的人很多。

9.福利及社会保障

西方国家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可以保证人民的衣食无忧,有最低低保和医保,当然这方面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做得越来越好了。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文化差异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基于义乌市场这一特殊的环境,也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从而具备良好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毕业后将自身所学的专业和英语语言能力相结合,从而利于今后的发展。义乌市场上外商颇多,学生如何面对丰富的不同国家文化,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自身的学生和今后的工作都至关重要。处理好中英文化差异,并且有效运用于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一方面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充实的文化素材,具有内空丰富,实效性强、本土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其包含的特有文化内容可激发学生相对浓厚的学习兴趣。文化差异教学法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锻炼口语能力提供了极佳的语言环境,对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英文化差异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文化环境以及母语与英语两者文化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之间有着极大的文化沟壑。学生很容易按照本民族的观念和标准去衡量和理解他族文化中的一切,比如行为举止、社会习俗、交际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

中英文化差异对高职英语口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体现在词汇,句型,句式等。我们在讲英语的同时,要力图避免母语的干扰,切忌用母语进行思维,然后再一对一地翻译出来,这样一来就会犯生搬硬套的错误。学习语言,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远非仅仅学习字,词,句,篇章。英语口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我们经常说英语口语教学要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就是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创造语言环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值得注意和欣慰的是,在过去十年中,英语口语教学已从纯语言知识教学转移到语言的社会背景和交际作用。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使得英语文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口语教学中应对中英文化差异的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在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的语言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同时又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教授一门语言也就是教授一种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1. 强调英语口语教学目的——跨文化交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熟悉外国文化,能够运用英语口语准确交流的人才。这是目前我国高职外国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目标,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必须进行适当的文化渗透。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文化差异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培养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而这一所谓的“兴趣”不是可以凭空强加的,只有通过学生耳闻目睹的切身的文化体会才能获得。

那么,怎样在口语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呢?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请外教来上口语课,介绍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然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口语活动。当然,这只是针对经济发达或有这方面条件的学校而言。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和外籍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文化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只能在有良好教学条件的学校才能实现。我校文化差异运用内容极其丰富,我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其中也包括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如果我们把本校学生的课堂和留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必将得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2. 文化差异与英语电影教学方法的结合

使用英文电影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更是如此。高职学生原本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抱有排斥甚至恐惧心理,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图文并茂,有情节有故事的电影无疑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选择的影片应该是具有西方文化底蕴,影片的故事情节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化内容,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生动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等语言现象,还有许多英语成语、习语、俚语、地方口音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语境在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学生能在相关语境中学习,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取得传统口语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影片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影片里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习惯,将之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巩固学习的效果。

3. 英语口语教师自身的修炼与积累

文化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片的传输,而是一种理念和思维的传输,口语教师本身就应对中英文化差异有很深刻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在口语课堂中将文化差异运用自如,每一份教学材料,每一段教学视频和每一个教学活动,口语教师都应该了如指掌,通过教学课堂的设计将内容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同时,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arley H. Dodd.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ifth edi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2-45.

[2]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134-136

[3]Fishebein, M & Ajzen, I.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6)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17-01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就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而言,笔者认为,首先阅读退化是当今青少年文化中一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现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定位问题,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其次,讲解分析烦琐不堪。内容的烦琐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学的内容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头至尾进行分析,不管课文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其三,学生主体意识失落。虽然新课改目前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四少”现象,即学生读书时间少,揣摩语言时间少,语言训练时间少,独立思考时间少。因此加强阅读教学研究,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刻不容缓。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不只是奔向未来的手段、目的,它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它是在现实中找到欢乐的情感。因此,兴趣理所当然应成为学好语文的一个有效支点。

2.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而不是以词语、符号以及概念等方式呈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2.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确立语文的课程目标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发展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因为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将我们的讲解当成一种噪音。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

2.4 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 语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立足于语言的训练。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以机械的做题替代了真正的语言训练,失去了语文课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在注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对语言的感受,就没有对文章主旨的真正感悟。如教《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要学习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作者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的方法上来。如对论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注意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自己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对议论文的语言的分析,可以从严密和准确两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等。规律清楚了,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必然会逐步提升。

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灵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激发灵感,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是一种自由、智慧的学习方式。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读者应是主动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读者。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文本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滑行。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新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5

1.着眼新型语文作业的衔接性与过渡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与要求都很大的区别,但作文教学的要求却是相同的。但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脱节现象普遍存在,突出的就是表现在作业内容与要求的脱节。我们要对当下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无可替代的,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并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从而学会创造性地学习。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作业的衔接性与过度性,特别是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就必须做好语文作业的衔接性,做到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初中语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使高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是促使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学重感性认识和积累,往往淡化语法知识。教材中相关的语法知识很少学习,只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文,弱化了词性、短语、句子、语法的学习。而高中语文学习又时刻离不开语法,例如:修改语病、文言文的学习等,离开了语法可以说寸步难行。所以这方面的过渡与衔接已成普遍问题,我们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新的语文作业设计与研究。

2.着眼新型语文作业的前置性与激励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转变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标下的作业观,提高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积极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语文作业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本,要有高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能让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优化语文作业设计要从不同角度考虑。

所谓前置性与激励性,即统筹考虑作业呈现的时机,也就是如何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和谐共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前置性作业(也可称“先学后做”式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代替老师讲,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可以推进课文的学习等。所以语文作业不应该只是教学45分钟后的固定作业的套路,它应该没有刻板程式,应该和教学融为一体。只要自然、贴切、融合,它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所以,作业设计应该和教学设计一并构思,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就作业呈现的时机,不外乎“课始”、“课中”、“课末”三个阶段。我们要从“课始”阶段(即“前置性”作业)入手,可从“前置性”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环节。

3.着眼新型语文作业的差异化与量力化,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当下语文作业要面向全体,强调关注人的差异,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而并非多多益善。而面对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有弹性,有差异,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不同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语文;利与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81-02

新课改要求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描述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学挂图、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电影、报刊,广播、电视、报告会、网络,演讲会、研讨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国内外的重要事件、风俗民情,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资源。”

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发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优势

深刻认识并理解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功能将对于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

1.有利于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育人功能是校本课程最根本的功能。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上,而且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校长等的塑造上。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了主体性以及差异性、人本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现代课程观,同时因为课程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因而校本课程自然具有其特有的育人功能。这种“特有”表现为校本课程具有培养富有主体性和个性,具有塑造研究型教师的功能;全面发展且主动发展的学生的功能;具有造就专家型校长的功能。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并力促其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和整个课程活动,强调校本课程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在整个课程活动中的创新和实践。学生和老师一样成了课程的主动的开发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了课程的主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强调充分地赋权给教师,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模式,要注意并把这些需要和模式同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育人的功能,不能背离教育的目的,要结合地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特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都有帮助,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激发高中语文教师的士气,对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形象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另外,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职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是“以校为本”,而它背后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天赋。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应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既要注重全面性、主动性、全体性,又要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性,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关注的热点,以选修课(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参与进去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扩大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能力,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特长,陶冶情操意义重大。

3.有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从本质上讲,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就是一种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致力于发展更切合社区、学校与学生需要的课程,致力于应答课程实践中的各种课程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地统合了学校水平的学科领域课程与垂直的各学年学习经验,提升了课程的统整性和衔接性,也打破了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分离的现象,减少了课程意图与课程实施的落差。学校课程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每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他学校无法照搬,也不能照搬。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出发开发的校本课程,拉开了校际之间校本课程的差异。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开发有创设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的功能。

其实,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助于创新特色高中语文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其彰显特色的功能更在于创设特色学校,每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都包含了其特有的艰辛的创造性的校本化的探索历程,而其核心的主体的特色大多是其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一所特色学校,就等于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不可重复的教育财富。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存在的弊端

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它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保证教师有足够工作时间,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准备好各种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如何,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否实现了理想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开发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分强调对于学生、学校和社区的需要,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核心,偏离了学科领域的轨道。课程开发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生兴趣,容易走向兴趣主义。课程规划组织的权力赋予学校和教师以后,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的扩大化,学校往往会忽视课程组织的平衡原则、共同原则,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加剧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不利于学生的流转,也会导致教育的差异化。校本课程强调学校之间较少可比性,要求注重内部评价,这样就容易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不严密,会极大伤害教师开发的积极性。由于受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校无暇顾及校本开发的评价问题,即使顾及了也会导致不重视内部评价。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以及时间、信息等,消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未必能达到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也会给人一种劳师兴众未见实效之感,这样就失去了校本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效能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受益者——学生对学校正在进行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时是一无所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高中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是指向高中语文高考,校本课程开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孤军奋战的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由热到冷,导致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迟迟完不成等等。

探究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尴尬的原因,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高考以及校内环境等三对关系没有处理好,校长、高中语文教师、评价制度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失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变成高中语文高考备战课程开发,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学校管理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

三、完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发的对策

要改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这种现状,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素质,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且在开发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前沿的工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所以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教师最具有发言权。而在学生层面,他们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形成之前,作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收集整合相关资料,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以资开发备用。按照课程方案开发出来课程后,如何把开发好的语文课程按照开发的目标,来落实课程的具体内容,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主体。课程研发成功后要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接受学生们的检验,以便日后完善。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及给予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效的帮助,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走上正确的轨道,学校要建立新的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机制,这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成功开展的保障,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寻求横向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曹茂才.论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