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建铁路里程数世界第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拥有近11万公里的铁路运营里程,时速两百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列车运营里程达1.3万公里,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6500公里。路网运营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但伴随着铁路运输业快速的增长的是我国铁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共发生重大恶性铁路安全事件十一次,死亡人数超过三百人,受伤人数72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这些安全事故,归根到底是管理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它提示着我们:我国铁路运输业在安全管理上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的准确性,减小运营的安全隐患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1、铁路总体运量不足导致的安全管理难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身居内陆地区,货物和人员运输主要依靠铁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在客运方面,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的运输能力上,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尤其是春运期间,万人排队、一票难求的状况十分普遍。客运的运输能力不足,客流量剧增,很多车站人满为患,列车几乎趟趟爆满,上车难导致列车大量晚点、直接给列车调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货运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炭、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致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等,为了完成运输任务,货运列车超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铁路运量不足致使的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管理难度加大,货物运输困难、旅客乘车体验差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已经在逐渐缓解,但形势依旧严竣。
2、铁路运输管理体制问题导致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目前,我国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已日益成为很多安全事故和管理问题的源头。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这种不明确的直接结果是部分运输企业的领导层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一部分领导层则认为他们是企业,应该创造最大化的效益和利润。前者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而后者则忽略了自已的社会责任,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放弃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这种意识的冲突直接导致了管理问题的存在,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在铁路设备的采购、资源的合理调配、人员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会有不同的结果。直接为日后的安全管理问题埋下隐患。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者意识混乱的状态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心不强,安全责任意识薄弱,觉得出了问题也不是自己的问题,上面还有人管着。为安全生产和事故埋下巨大的隐患。
3、安全管理理念跟不上铁路发展的形式需要
管理理念上仍沿用“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严明奖惩等传统方法。这种管理理念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约束了员工的个性和工作积极性,扼杀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上依然有许多沿用着传统的手段:检查工作频繁,不是指导工作,而是查找问题、事故发生后,强调事后分析和一次性处理、人治多于法治、人才层层推荐制,工作中标准化作业落实不到位,违章违纪事件的原因只看表象不看本质。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单一。管理层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运营效益、服务质量麻木不仁,办事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安全责任不明确,出现事故、隐患相互推诿。有的车站和职工为个人利益,采取不符合铁路安全规定的减少服务项目、带人带货进出站,采购一些低质过期铁路产品等等。
4、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技术保障是安全行车的前提,也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技术人员是基础。我国铁路基层站段的技术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每年退休的技术人才多于新进的技术人才,且结构不合理。人员配置上存在着隐性缺员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铁路基层站段的工作人员中高学历者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还占大多数,学历结构偏低。一些基层站段比较优秀的技术人才已屈指可数,且大多年龄偏大。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显存在,技术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行车的重中之重。
二、针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 政企分开,从根源上解决铁路运输企业体制问题
铁道部应赋予铁路运输企业相关的权利,使铁路运输业建立起责任和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机构,这将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其活力。使铁路运输企业依照公司法、企业法,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不走形式主义,强调过程控制,注重程序的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铁路规章和标准,不断创新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继续强化安全逐级负责制,明确界定各部门管理职责。
2、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安全考核体系。
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起以最高层领导负责的安全监管机构,对企业生产运输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岗位。这个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安全生产责任岗位进行检查,抽查,对生产流程、调度管理流程、货场作业流程、客运管理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建立起与安全责任相适应的考核体系。
3、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网络共亨平台
完善安全信息网络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安全信息能够直接反映现实安全状况或趋势,通过把凌乱分散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利用,从而提高安全分析预测和控制能力,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防范。建立分级信息网络。形成逐级负责管理信息网络,将管辖区域范围内收集的安全信息,全面分析,认真总结。从而寻求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制定改进方法、相应措施,实现运输安全综合性管理。
4、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安全管理的保证
现阶段,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同时,做好职工的技术业务培训。要做好基本规章的学习贯彻。随着铁路的改革发展、大面积提速、先进技术装备的采用,对职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职工对基本规章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尽快地使职工掌握基本规章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才能适应运输安全的需要。
三、结束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铁路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的进步、铁路运输企业先进、科学管理理念的引进,将从源头上为安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切实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的精湛的技术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才能建设世界一流的铁路运输企业。
参考文献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2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一、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在效能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铁路运输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运营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铁路运输行业特色,是企业所倡导、职工所认同、员工所遵循的安全思维意识、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是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和物态的总和。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它包括安全意识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技术文化、安全设施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以上八种安全文化立体交叉,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层层推进,其中安全意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有统驭功能,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灵之中,潜藏着巨大的效能,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安全文化效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导向效能、激励效能、凝聚效能三大方面,使“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指南,促使全体员工按照安全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使自己的行为不脱离安全目标的轨迹;促使全体员工为实现生存安全与健康、企业稳定与扩展、家庭平安与幸福、社会进步与文明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
建设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无形资产稳定增值的特点,它随着时间的流转而不变,随着空间的扩展而持久,随着长期的实践而积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满,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完善。建设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运营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树立铁路运输安全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包含表层、中层、深层三大内容:表层主要是指包括站容段貌、职场环境等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层主要是指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安全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机制的建设;深层主要是指包括安全思维理念和行为准则、安全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等积淀于铁路运输企业广大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的建设。三大层次是一个有机统一、互相交织、不可分割的整体。
安全源于精细,事故出自随意。铁路运输企业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导引安全文化,达到人人讲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境界,全体员工“一举一动有规矩,一招一式有秩序”,营造“安全生产一体化、日常管理自主化、专业管理精细化、革新创造奖励化”的格局,不但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保障,对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经营理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对安全文化的领悟程度较低。一是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效能和本质缺乏深刻的理解。部分普通员工对于安全文化只是一个熟悉的名词;二是对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安全文化看成一种科学的安全管理,领悟不到安全价值取向、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文化氛围的潜在巨能;三是对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异同认识不清。部分管理人员不清楚两者既有相同的效能,又有不同的作用,认为既然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安全,只要安全不出问题也就意味着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故此,采用简单的刚性制度替代柔性的安全文化建设,或者是将惩罚力度加大作为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手段。
(二)管理者对企业安全文化主体理解有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应该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企业员工,缺一不可。但是,部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安全文化主体的理解有错误倾向:一是把企业家文化看成企业安全文化;二是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针对企业员工的,以此鼓励和约束员工在工作中创先争优,而管理者高高在上,游离于所倡导和要求的企业安全文化之外。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显现在表层氛围的营造上。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的基层段、队、工区、班组,把企业安全文化看成是安全+文化,将安全与文化交融一体,精力主要放在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投入的是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张贴令人震撼的标语、摆放精心策划的展板,停留在表层建设阶段,没有把表层、中层、深层有效地对接起来,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效能的发挥。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缺失。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宏大,任务繁重,需要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保障。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投入充足的财力,建设的实效难以落实。
三、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人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习惯,规范安全行为。人的安全权、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现代社会里,要构建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是生产力的认识观、安全是生存质量的效益观、安全理念的价值观。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运营中,要设置合理安全的风险观、人机协调的系统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遵章守法的法制观、爱护健康的情感观。加强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健康价值。
俗话说:“习惯养成自然”。培养人的安全习惯意味着发展安全行为文化。在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运营中,危险与安全是相伴而生的,危险是人们受到威胁或伤害的状态;安全是人们未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一种状态。所以,我们必须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行为文化建设,控制不良行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意味着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制度主要是规范人们的行为趋向,告诉人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必须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科学制定规章,严格执法程序。
(二)构建科学的安全文化运行机制。一是构建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二是构建逐级落实、措施得力的管理机制;三是构建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考评机制;四是构建层层把关、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构建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的协调机制。五种机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形成科学完善的安全文化运行机制体系。
(三)不断变革创新企业安全文化体系。铁路运输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精神,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积累沉淀为基础,以生产运营为中心,不断进行安全文化创新。通过安全文化创新引领企业的安全意识创新、安全管理创新、安全机制创新和安全技术创新,构建企业价值取向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四)培育和重视员工生命的安全情感。“善待生命,珍惜健康”是“人之常情”,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一是要用“热情”宣传安全,教育、激励、约束员工;二是要用“衷情”服务支持安全技术人员;三是要用“深情”关怀保护和温暖员工;四是要用“柔情”举措规范员工安全行为;五是要用“绝情”管理严爱员工;六是要用“无情”事故启发员工。
(五)实现安全文化管理理念的六大转变。铁路运输企业在采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的同时,一是将单项管理转变为总体管理;二是将事后处理转变为预前分析;三是将事故管理转变为隐患管理;四是将对象管理转变为动力管理;五是将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六是将传统常规手段转变为现代法治手段。
(六)拓展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事故防范活动、安全技能演习、安全宣传活动、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科技活动、安全检查活动、安全报告活动、安全评审活动,等等。
总之,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创立企业之道、树立企业之魂、塑造企业之形、营造企业之围,把企业感性安全文化向理性安全文化延伸,全面推进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3
(1)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技术装备的可靠性越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也越高。但技术装备在设计上必须满足操作与维护的安全、方便,还要符合旅客和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
(2)完善激励约束制度。随着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的实施,站段的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把责任分解传递到每一个具体岗位、把外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以逐级负责制为主线,建立健全安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分别制定出台了适用于管理人员的“三长”(科长、队长、车长)问责考核办法,适用于生产人员的“三级”(一般两违处罚、严重两违预警、事故责任追究)考核办法和适用于全体员工的“绩效”(安全过程评估、安全效果兑现)奖励办法,为依法、科学、务实、高效地实施管理和建设安全自控型班组提供了制度保证。
(3)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先进的技术装备虽然在硬件上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如果员工的素质跟不上,仍然会发生事故,而素质不高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在既有条件下,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对专业管理人员、列车长、乘务员3个层次的员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从加强师资培养和聘请管理专家授课入手,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规范管理行为,并在业务考试中突出实效性,促进管理技能和业务技能的提高。
2营造和谐、文明和法制的安全文化
(l)在生产中营造和谐、文明的服务和工作环境。客运服务工作表面上是服务质量的问题,实质上是安全文化的体现,要引导和促进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把简单的微笑和问候,转变和深化为和谐的服务环境与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的安全生产价值取向。
(2)在制度上实施“依法治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及铁路客运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确保旅客运输安全的关键。在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奖罚制度的同时,必须引导和帮助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责任观念和风险观念,从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管理。
3建立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
(l)建立健全事故隐患统计报告及追踪整改制度。以“事故(隐患)件数/人公里”为主要指标,建立安全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反馈、追踪系统,做到超前防范隐患。笔者正在根据历年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分析转变为以数据定量分析为主、文字定性分析为辅的模式,构建计算机安全评价分析系统。
(2)发挥安全评价分析结果的作用。大量的事故和事故隐患表明,人为的差错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纪一化执行的差错上,而两违现象则与个人素质、家庭背景、人际交流、领导决策、工作负荷分配、生产组织方式、制度漏洞等众多因素有关。在数理统计中,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l>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n=1一(l一p)n。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当n越大时,Pn越接近1。这一结论被著名学者墨菲应用于安全管理。因此,通过科学的安全评价分析系统,以及专家的经验性分析,在日常的人为差错中寻求和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差错发生机率,建立全方位的安全防御体系,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4
【关键词】营业线;施工安全;安全观念
安全紧系人的生命,是关乎企业阶段发展和生存的根基。近几年发生在营业线上的事故呈上升趋势。安全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单位安全管理不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这些就是原因所在。在震惊与沉痛的同时,我们深刻反思,认真如实地检查自己的安全意识、自觉意识和执行意识等。尤其是在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上,应遵循以“行车安全为核心,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的原则。通过全体参战人员的努力,施工中行车及人身安全做到有序、可控,全面实现确保安全的各项指标。在这里,浅谈对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
实施安全管理的基本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最高管理层的安全管理理念,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管理在法律制度、机构设置、职责划分、行为后的处置上已见雏形并实行多年,但较大特大事故还是不期而来,就像我们已经知道做某件事的程序、错误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却没有进行真正的重视,管理层安全管理讲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人去真正执行或执行受阻。国外也有很多公司的安全管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像著名的杜邦,他们的理念就是: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良好的安全=良好的业绩=较低的风险。他们为员工所提供的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在最高管理者操作前,任何员工不得进入新建重建的工厂。我们缺乏的是像这样的管理理念,尤其营业线的安全管理,它关系着数百上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管理层的安全管理理念决定了安全目标的实现,员工的正确参与就是安全目标实现的保证。
二、强化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营业线施工,首先应查找安全漏洞,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最主要的问题暴露在如下方面:1.安全管理制度与现场剥离基本没有太多联系,也就是说制度上闭门造车。 2 .组织机构划分矛盾,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3. 没有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导致有岗无力,有力无岗现象。4.没有实行安全考评或安全考评不公平、不公开、不真实。
为此,应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结合现场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管理条款;确定组织机构形式,分工明确,在营业线施工中坚持“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拿不准的话少说,不能保安全的事别干,杜绝经验主义、侥幸心理这些坏毛病。二是管理层要做到及时优化人员配置,对于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坚决离岗,做到岗挑人,杜绝人挑岗。三是制定并全面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把企业安全成绩与每个人经济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大了施工项目保安全的压力和动力,从而能大大地推动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加强对全体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有组织地对架子队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专业素质,也是实现施工安全的根本保障。一是虽然岗前有培训,但真正到现场时,可能都会出现手忙脚乱、丢失重点等情况,所以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二是加强安全防护队伍的建设和人员教育,针对各架子队的防护用具和设置防护不规范的现象要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安全防护工作的可靠性。三是加强营业线作业遵章守纪的教育,在培训中重点强调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求在防护过程要杜绝以下现象:无防护人员施工、防护人员提前撤岗、在岗却无作为。
四、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实现逐级负责、层层包保,抓好每一级、每一层面的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责任体系和控制体系,进一步实现规范管理。一是贯彻《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质量安全检查处罚标准》,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要求项目部内部明确界定各个层面、各部室、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范围,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三是重点抓住管理层的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在施工安全管理的每个细节中都体现领导层的管理痕迹。四是加大对责任制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在制定办法上要细,在管理措施上要实,个人考核要严,在奖惩兑现上要真。五是针对不到岗的人员,一刻都不放松的进行查岗工作,对相关负责人脱岗的情况进行严厉处分。
五、抓好安全检查工作。
在所有的安全生产检查中,检查人员必须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行业的安全检查标准、规范;检查中检查尺度要严、要准,不走马观花、不流于形式,不流下死角;检查后,在下达整改通知单的同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措施,按照“三定”原则(定责任人、定整改期限、定处罚标准)进行整改。对那些管理混乱、无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集体和个人,按《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质量安全检查处罚标准》执行。
六、做好施工计划审批和防护工作。
在施工中要减少对行车的干扰,尽可能减少对路容、路貌、环境的破坏。针对承担项目的特点,抓好方案细化环节。以下几点要做到:施工计划未经批准不准施工;不准超计划范围和项目施工;施工方案未经相应部门审查批准不准施工;未按规定设好防护措施的不准施工;相关设备管理单位人员未到场不准施工。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5
关键词:铁路;班组;管理水平;分析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一、前言
铁路班组管理主要是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等系列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财、物进行组织合理利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到铁路系统中,市场经济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铁路运输企业的班组管理除了已有的行之有效的以安全、服务、生产为重点,以岗位责任制为载体外,还赋予了新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升班组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二、新时期铁路班组管理的新要求
1.提升管理水平更加重要
在当前阶段,班组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班组长作为班组管理的关键所在,是整个班组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综合素质高低、工作水平如何都直接对班组生产经营的任务带来直接的影响。其次,需要更加坚守以人为本、尊重职工、依靠职工的理念,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民主管理作为班组管理的基本形式,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2.与安全风险管理的配合更加紧密
在当前铁路高速化的发展背景下,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趋势所在,而对于铁路班组来说,也应该紧密结合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安全风险的过程控制、应急处理,同时对安全风险的考核评估等机制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在班组的管理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3.与铁路服务质量的配合更加紧密
铁路运输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其在班组管理中,更加应该将“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理念践行在实践行动中。要在班组管理中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行为,改进服务态度,满足旅客的货主要求。
三、当前铁路班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在对当前很多铁路班组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还存在着如下几点突出的问题:
1.班组长、职工的素质要求未达标
在上文中已经论述过,正是由于班组长在铁路班组管理中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其素质水平高低意义十分重大。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班组长还存在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业务素质不过关,尤其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缺乏认识,继而造成了在生产任务目标的完成中存在重重困难;二是还在坚持着比较落伍的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只重视规章制度的管理,而并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班组管理不民主,在这种情况下,班组员工的积极性也相对很难发挥出来,其影响力也自然大打折扣。
此外,班组职工作为整个班组的主体所在,其文化素质却普遍不高,尤其缺乏高技能的人才,笔者通过对某局铁路班组职工的调研情况发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占到了25%,而高中以及技校的则占到了28%,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全局技术工人的8.0%,除此之外,班组职工的年龄偏大问题也是比较突出,他们往往对新的技术和设备并不了解,在操作方面技术不过硬,甚至还时有发生违章和违纪的现象,很难保证安全。
2.班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受到长期我国体制的影响,很多班组管理还在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甚至班组成员还有着绝对服从与命令的现象,管理过程难以体现出民主理念。而这种模式显然与我国当前铁路的快速发展现状要求是不相符的,而且还会出现很多其他问题;其次,班组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班组成员的责任和权利不明确,二次分配权限过小,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包括各个上级管理部门在内,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班组管理体系,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规划理念不强,也没有充分的指导意识,很多相关的服务和管理措施都很难执行到位。
四、提升铁路班组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铁路班组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加强班组长与班组职工的素质培养
首先,对于班组长来说,由于其作用明显,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组织者、班组现场管理的实施者,因此,呀重点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水平建设。具体来说,一是要重视对班组长的选拔培训,可以优先任用那些生产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以及遵纪守法的人员担任班组长;二是要班组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正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班组长的重要性,应该要适当赋予其必要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灵活开展工作,还可以引入必要的激励机制,让班组长进行实际操控,通过其实行的民主再分配和奖惩以及岗位调整等,必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三是要充分发挥出班组长的榜样带动作用,将优秀班组长树立成为大家的学习典型。而对于班组职工来说,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班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创新铁路班组管理机制,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当前,各铁路班组应该以铁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为指导,不断对班组管理的机制进行创新,以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传统落后的班组管理观念,将以往班组定位在单纯的生产型,开始注入经营、开发等新的理念,争取在管理上多注入创新的思想,加强班组的民主化管理,加强班组建设。同时还应该在班组的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达到班组的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质量;二是优化班组的落后设置,使其能够更加专享生产和安全管理的方向,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应用,进一步达到完善班组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健.提高铁路调度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05:17-20.
[2]尤君平,刘成海.自控型班组信息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铁道经济研究,2011,04:39-41.
[3]周维保.打造“三型”班组 提升铁路党校后勤管理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03:81+61.
[4]张磊.基于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班组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范文6
【关键词】运输;安全;管理
引言
当前,只有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保持运输安全最核心、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安全过程控制、制度落实,加强现场、班组、设备管理,扎实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才能够保持矿区铁路安全高效,平稳有序的发展。
1 强化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工作搞的好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运量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主观上没有加以重视。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把安全管理理念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安全法规教育、安全目标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等日常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2 强化过程控制,掌握安全重点
2.1 强化施工安全控制
主要包括内部工电部门的施工和厂矿、社会上其它单位对运输生产造成影响的施工这两部分,无论哪种施工都要求施工前,要有详细的施工计划安排、安全措施、施工防护、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保障措施等,并且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施工责任人,安全负责人。对于外单位施工要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明确各方责任。职能部门要严格施工审批,坚决杜绝无计划、无措施施工,对于要点施工,生产调度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和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多方联系与协调,密切各部门施工配合,技术部门、安全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现场把关和盯控,确保施工安全。
2.2 强化汛期“三防”安全控制
由于淮北矿区铁路的特殊性,铁路线路塌陷、桥涵、高路基地段、重点设备、设施较多,进入汛期,要加强预防线路滑坡、坍塌、桥涵堵塞,做好三电设备的防雷电保护,防洪、防排水、防雷电“三防”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运输生产安全。因此,作为阶段性、季节性安全工作重点,在汛期来临之前,要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雨季三防工作,组建专业抢险应急队伍,建立健全雨季三防工作制度,做好三防物资储备工作,对险工险段以及重点设备、设施要设专人负责,同时要加强对险工险段及重点设备设施的巡查力度,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制定措施或解决方案,做到“三防”工作提前谋划,超前预防,防患于未然,确保矿区铁路运输安全。
2.3 强化不良天气下的行车安全控制
由于矿区铁路技术设备相较国铁落后,不良天气对矿区铁路影响尤为明显,比如浓雾会导致司乘及调车人员作业时难以辨认信号;雨雪、冰冻会造成调车人员上、下车易踩滑、摔伤;暴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司乘、调车人员;瞭望,辨认信号,也不利于调车人员上下车,抓牢车体等。因此,在遇到暴风、浓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为保证铁路运输作业安全,做好不良天气下的行车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运输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地不同季节极端气候特性,结合现有生产设备特点,制定专门针对不良天气下的行车作业办法,以确保在恶劣天气下,行车作业安全。
2.4 强化人身安全控制
人是安全生产活动的主体,强化人身安全控制,重点加强对易发生人身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点部位、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全方位的盯控。
3 强化制度落实
规章制度是铁路部门为安全整点,优质高效完成生产运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约束生产行为的规范和准则。通过制定正确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予以实施是实现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针对近年来新上的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在借鉴其它单位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新设备、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运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各部门,各工种都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工作时明确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敢于管理,对违章违纪职工要严肃批评,耐心教育,使其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
4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由于矿区铁路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点多、面广、现场特点,因此给现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强化现场管理,要做到:
4.1 严格落实下现场管理制度、跟车添乘制度、值班站长现场把关制度,重点抓好现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处、段、站(车间)三级防控,强化班组自主管理。
4.2 在现场安全管理中,结合运输生产实际,建立起一套全面完整的检查、考核、评比体系和办法。
4.3 现场安全管理要重点抓好人与物。一方面通过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一系列途径,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严格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对物的检查,特别是加强机车车辆、信、联、闭设备、三电设备、险工险段等进行重点检查和维护。要通过安全检查、日常巡视、设备维护管理与大修、改造,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整改,认真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5 强化班组管理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活动归根结底要在班组中展开。因此,加强班组管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优化班组现场管理工作程序,强化班组自控机制,推进班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5.1 不断完善和修订班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班评估制度,对当班作业现场的工作质量、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反馈相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清现场工作进展情况,后续工作重点,需注意事项,同时做好作业设施、设备、机具等交接。严格班前预想制度,针对当天(当班)作业内容,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事故的明确要求。
5.2 要认真开展班前、班后会,及时总结上班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措施,不断改进。安排部署下班人员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要严格作业标准,作业程序,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及注意事项。
5.3 积极开展标准化岗点、标杆班组等班组创先争优活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班组创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6 强化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