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按事件表现形式可分为:飓风型、蓄积型、辐射型、迁延型等。飓风型,如多数食物中毒事件等,表现为来得快去得也快,呈一过性;蓄积型,表现为酝酿时间较长,然后突然爆发;辐射型,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等,表现为突然爆发但影响时间很长;迁延型,如日本的水俣病等环境污染事件,表现为来得慢去得也慢。如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2、按级别分,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一级,即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局部地区,尚未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不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清楚且未发生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即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有可能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较多,甚至发生少数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很多,甚至发生较多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四级,即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很大的区域内,已经发生很大范围的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巨大且已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广扬 中心学校校长、教育支部书记

副 组长:王新善 教育支部副书记

杨林庄 新华中学校长

成 员:新华乡各小学校长、各幼儿园园长、阙洪贤、杨恩国、申安邦、张定荣、何自幸、杨明豪、王家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阙洪贤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安排、组织、指挥校园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行动,下达应急处臵工作任务。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教育局和乡政府请示报告。

三、信息报告与信息制度

1、中心校信息责任报告人:胡广扬

各校信息责任报告人:各校负责人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

(1)初次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半小时内报告中心学校。

(2)进程报告

Ⅰ级和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

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中心学校和乡政府,由中心小学校向县级报告。

Ⅲ级和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中心学校和乡政府,由中心小学校向县级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

3、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

必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 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3)结案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4.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 学校不得自行向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制度

1、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

2、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1)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2)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3)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4)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5)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6)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

(7)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 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8)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本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以及《舟山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校园内突发性各类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2)“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

(3)“立足基层,有效控制”的原则;

(4)“加强教育,预防为主”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领导体系的要求,成立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2.1.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是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负责对全县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县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县委宣传部、县安全监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交通局、县消防大队、县气象局、县环保局、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县工商局、县质量技监局、电信岱山分公司、移动岱山分公司、联通岱山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校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向县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 报告有关校园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3)组织会商,分析、判断校园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提出对策和措施。

(4)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做好事后评估和信息工作。

(6)调动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做好应急救助工作。

(7)决定其他有关重大事项。

2.1.3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各乡镇: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对本行政区域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2)县委宣传部: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拟定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具体按照《岱山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实施。

(3)县安全监管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4)县公安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处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5)县财政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6)县建设局:负责对受灾学校校舍的鉴定及修复重建报告的审批等工作。

(7)县卫生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获救伤病员和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及紧急医疗援助,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应急措施,预防和控制校园内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指导学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8)县教育局: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联络与报告工作;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

(9)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依法开展对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

(10)县交通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交通保障等。

(11)县消防大队:参与校园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并提供救援装备和技术支持。

(12)县气象局:负责向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近期及每天的气象预报信息。

(13)县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污染的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4)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受灾学校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15)县工商局:依法开展对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16)县质监局:依法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参与校园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依法开展校园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

(17)电信岱山分公司、移动岱山分公司、联通岱山分公司:负责校园突发事件救助活动中通信保障工作和提供通信技术支持。

2.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2.2.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书记担任。

办公室成员: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教育科科长、计财科科长、组织人事科科长、督导室主任、纪检监察科科长。事件响应时,抽调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充实办公室力量。

2.2.2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汇总、评估、报告校园突发事件的救助工作情况;

(3)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

(4)协助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助;

(5)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6)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组织预案演练;

(7)承担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2.3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2.3.1专家组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与级别,组织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由公安、卫生、消防、工商、食品药品、质量技监、气象、环保、安全监管等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咨询和建议;参与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分析事件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2.3.2综合协调组

由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和教育科组成,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动向,及时收集、汇总、核对事件发展情况;在接报事件发生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送信息,及时传达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指示。

2.3.3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

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县教育局及相关成员单位人员做好信息收集工作,组织新闻媒体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追踪报道。

2.3.4后勤保障组

由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县教育局办公室、计财科组成,负责各类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的物资供应。

2.4各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各学校都应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校长负责指挥本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主要职责:及时上报本学校的突发事件信息,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紧急抢险行动,及时如实报告学校突发事件的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对学校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

3事件分类分级

3.1事件分类

本预案将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

3.2事件分级

按照校园发生的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3.2.1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群体性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校舍大面积倒塌等特别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鼠疫、肺炭疽及其他新传染病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例,或食物中毒死亡3例及以上;校园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3例及以上;省级以上政府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3人及以上群体性死亡,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打砸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校园内一次性发生3人及以上多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死亡事件;中、高考试卷泄密、造成严重后果;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的安全事件。

3.2.2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肺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腺鼠疫确诊病例;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49例,或食物中毒死亡病例2例;校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5-9例或死亡2例;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省级以上政府卫生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2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非法集会、罢教、参与__功等组织渗透、煽动、闹事;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破坏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人员受伤10-19人;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越级上访、离校出走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一次死亡2人;学校聘用的外籍教师在本县所聘学校内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组织师生到境外参加学习活动时发生人员生命安全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的安全事件。

3.2.3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1人,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2-4例及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29人或出现死亡1例;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发生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破坏公物,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原因不明的多名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较大损失,或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

3.2.4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1-2人受伤或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病人1例及以上,或在饮用水、食物中检出霍乱流行菌株;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5例以上;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2人受伤或学校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学校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打砸公物,并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或实习期间发生1-2人受伤事件;学校内发生不明原因的个别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损失或出现1-2人受伤事件。

4预警与报告

4.1预警

及时收集可能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及等级,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反应方案和应急准备工作。

4.1.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预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全县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平台,构建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级各类学校的预防预报预警网络,及时获取校园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实时信息。

(2)信息收集与分析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为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供即时的学校有关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预警采取应急准备。

4.1.2预防预警行动

事先针对不同学校突发事件,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预案,并根据学校 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向相关部门、相关学校预警信息,防止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人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1)学校预报预警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的预报预警信息,经办公室负责人确认,通过相关部门向学校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的信息。

(2)救助力量应急待命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预警后,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及相关指定救助力量负责人进入应急指挥待命,指定救助力量单位的指挥员、救援人员进入待命,各种备车待命,应急通信设备进入守听状态。

4.2突发事件险情信息报告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学校突发事件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核实后,按照信息报告程序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各级各类学校接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报告后,应当按应急信息上行快速报告渠道,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报告。上报信息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主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件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应急分级响应

依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分级,救援行动实施分级响应。校园安全事件救援应急响应以属地管理为主,事发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学校安全事件的救援,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相关成员单位,根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指挥。

5.1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相关成员单位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并立即向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汇报,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到现场组织指挥,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救援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控制事件的损失和扩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及时全面了解事件情况,与上级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援,并将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及时传达。

(2)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件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乡(镇)政府,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县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5.2较大(ⅲ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县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指导相关乡(镇)、学校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组织会商,分析学校安全事件形势,落实对事发学校的救助支持措施;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共同听取事发学校的情况汇报。

(2)及时向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1小时内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县政府、市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的乡(镇)政府,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县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落实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5.3一般(ⅳ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启动相关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视情启动。

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县教育局指导事发学校开展救援工作。

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事发地政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学校校长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应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在第一时间,即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一次向县政府和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补充处置方案;请求上级部门尽快安排支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在应急救援力量未到之前,及时安排人员抢救伤病人员、引导疏散教职工和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4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件发生的学校及学校所属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学校和当地乡(镇)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5.5应急响应结束及后期处置

5.5.1应急响应结束

校园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已完成,事发学校秩序基本恢复,由实施应急响应的指挥机构 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5.2善后处理

根据学校突发事件情况,相关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在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挥下,进行具体后期处理。

5.5.3总结

有关部门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总结评估工作,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负责承担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社会校园突发安全事件信息,并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必须经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

6.2医疗保障

学校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部门应开展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

6.3人员保障

事发学校所在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件处置。

6.4技术保障

学校安全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资质检测机构受县、乡(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委托,立即开始工作,为事故的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5治安维护

学校安全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维护由县公安局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安部门应立即启动治安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组织、指导现场治安保障工作。根据应急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调动力量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7应急管理

7.1安全教育培训与演练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校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保证课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进行督查。

(2)各学校每年要认真制订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教育。普及基本的安全预防知识和避险、自救、生存基本技能。要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进行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游泳安全以及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4)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5)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县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和抢救小分队。

7.2安全专管员

各级各类学校应配备专、兼职安全专管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常规信息和突发事件易发地的信息监控。多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好信息的分析、评估与判定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鼓励学生、教师、职工、家长或者其他人员、单位提供有关突发事件信息。

7.3奖励与责任

对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因而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教育局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由县教育局牵头及时修订本预案。各乡(镇)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3

一、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实际演练。坚持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加强了《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反恐怖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的制定。目前,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建立或完善应急预案2356个,并按统一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今年以来,共举行消防、防洪、防震和防践踏等应急演练900余次,通过实际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

二、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检查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取得实效。一是贯彻落实了《关于提供各市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及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工作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和校车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整治了没有校车资质车辆作为校车运营现象和校车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10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公安厅、省教育厅对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情况的联合检查。二是在市防汛工作部署会议结束后,立即对全市教育系统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开展了以防震、防雷、防汛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所有校舍特别是处于低洼地、水库、塘坝下游、山体附近和矿区沉降区的校舍进行了鉴定排查,根据普查情况,制定规划并进行了整改。三是根据《关于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号)要求,组织开展了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隐患排排查整改工作,共排查整改了建筑安全隐患68个。

三、加大了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检查整改工作力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市政府召开安全生产“九项专项整治”活动情况汇报会的通知》(号)要求,共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院校进行了6次自查。同时,加大了抽查力度,绕预案演练、校舍安全、防汛、防火、交通安全、卫生安全等7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全市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制定了《安全大检查评分标准》,先后4次组成检查组对市直各学校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各县(市)区进行了抽查。下发了隐患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项目、责任人和时限,并委派专人跟踪督办。据不完全统计,共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60个,保障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12月份圆满迎接了省综治委对我市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得到了省综治委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4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处置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区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全区甚至全市、全省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省、市、区各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区域内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全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全市、全区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Ⅲ级(较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辖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较多部门、办(镇)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Ⅳ级(一般):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较少部门或办(镇)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科学决策、防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组织攻关,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处置责任。

4.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利用社会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区总体应急预案。区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

2.专项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自职责,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是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具体化。专项预案是区政府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

1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网络舆论现状

自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我国对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十分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和自媒体的不断革新,近年来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2008三鹿奶粉事件、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2012年“毒胶囊”事件、2013年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事件到2018年问题疫苗事件等等,食品和医疗安全的每一件事情都触目惊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每一个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新媒体中的探讨和争论极易放大。

1.1迅速引起网络关注,舆情极易引爆

自媒体时代中,信息的获取趋向于碎片化和自主化,因此信息在传播中非常容易“断章取义”从而引起关注,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的媒体平台为了赢得大众关注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在实施情况中又做了夸大的成分,又因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极易引起大众关注,造成舆情引爆。现如今移动手机的迅速普及,微博、微信、移动新闻app成为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优先选择,传统媒体不再对信息有着第一手的掌控权;同时,自媒体的转发评论这些社交功能在舆情面前成为了新闻传播和舆论引爆的条件,在舆情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舆情演变复杂多样,舆论情绪极端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之中非常重要和关心的部分,医疗、食品的不安全是对于基本生活保障的缺失。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旦引爆,在自媒体这个充满个人情绪的平台上就会充满愤怒、质疑、愤懑等等消极但是非常强烈的情绪。各抒己见的平台使得舆论的情况非常复杂,同时在极端的情绪之中,很容易产生偏颇的情绪和状态,一旦出现受众人数众多的自媒体同时发表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导致舆情进一步的发酵,并会呈现累计式的溯回追问。例如,在2018年假疫苗事件中,有些自媒体不仅提到了此次的疫苗和2016年的疫苗,还追溯到了瘦肉精、地沟油、药品不合格等等一系列发生过与大家生活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戳中大众的伤痛之处。自媒体平台参与人数众多,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中每一个人对于事故的追责和原因都不会停止,同时因为此类问题的受众群体广,每个人都会将问题归位到自身上,认为此类问题不查明原因并解决会波及自身,大众的恐慌心理可想而知。

2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近十年,舆论引导的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发展,给政府反映的时间愈加短暂。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大家每天清晨从报纸上获取信息到“2018年假疫苗事件”大家通过手机信息不断刷新最新信息的变化可以发现现在传统的纸媒不再占据舆论的绝对主导权,而自媒体的产生更是给了大家对于事件讨论、评价的平台,更是对政府整合信息,分析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国情,我国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公共政府仍更多沿用之前的处理问题方式,致使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发言权和公信力不再处于优势地位,舆论引导过程中政府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纵观现如今的舆论局面,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大家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我国对于各类的安全事件的处理,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虽然在2003年之后国家相继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在疫情传播、传染病等等方面应急处理速度有所进步,但是更多着重于事故本身的应急、调查处理等等,而对事故发生时的舆论环境及演变的事态发展、次生舆论情况都较为忽视,致使虽然政府已经快速展开应急的步骤但是舆论环境对其并不友好,网络上的舆情变化非常快,却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并且,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缺乏和网络舆情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没有积极的响应和关怀,导致在舆论引导时步骤机械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追根溯源,这些问题都是在应急管理中,忽视了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2.1舆论引导被动,信息公开延迟不到位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很容易被公众所关注,而现阶段在处理事件时仍是被动地进行舆论的引导,缺乏积极面对事件的态度。如今,自媒体不断地普及,对于政府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的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旦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关注,被动参与舆论引导之后导致政府不断地深陷“塔西佗陷阱”。如今,政府的官方微博和公众号等等已经不断在建立,但是在面对事件时仍会抱有侥幸心理或仍有些“官本位”的爱惜羽毛的姿态,认为在大数据的现在有时一些事情从人们眼前划过并不会产生舆论爆点,所以在舆情爆发前,更多的是对信息的删、堵、掩盖此类欲盖弥彰的行为,缺乏了舆情的检测、信息的回馈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时的阐述和信息公开,舆论引爆再弥补,就造成了一次又一次地被动对于事件进行解释引导的现在。在新的网络舆论阵地,很容易先入为主,一旦丧失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就很难以再取信于民。

2.2舆论引导机械,不善于反馈更新解惑

在非典事件之后,我国开始意识到了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影响力巨大,所以制定了一系列条例、预案对于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一个前期的准备。但是,在这十几年中,应对解决事件的速度有所提高,舆论引导的步骤变得极为机械化,事情只报现状不报原因,只重过程不重结果,舆情不断变化爆发时,官方的事情更新也不够及时,群众难以获得自己关切的信息,极易造成态度的偏颇,主观认为事情只是想无限制的拖延,而不是合理地在处理和解决;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事关民生,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信息的空白致使会有很多人被自媒体平台上的谣言所蒙蔽,舆情会更加难以控制。例如芜湖919童馨幼儿园事件中,幼儿园提供的大米生虫、米醋过期变质,在第二天芜湖政府在新闻平台上给出了立案调查、进行幼儿体检、幼儿入园等一系列举措;但是在芜湖多家自媒体平台上没有同步更新人们所关心的调查过程和详细报告,只有@今日芜湖有详细的跟踪调查各家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状况,但是未能引起关注,致使很多人认为此事不了了之或轻信认为“官官相护”,无人关心儿童健康,更有许多人相信了小朋友因食用了这种大米患癌症等谣言,最终的处理结果也是鲜少有人问津。

2.3舆论引导僵硬,缺乏专业素养和关怀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否做到“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掌握舆论的重要举措,而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缺乏应急处理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在应对自媒体平台和现今直播的会上,这些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舆情做出相应作答的岗位更需要专业的培训才能够应对。现在很多官微缺乏专业的素质,在突发性卫生事件发生时避开关键信息,转发其他无关紧要新闻转移视线,造成民众意见纷纷,舆情难以控制;在回应事情相关信息时,用词生硬、官方、不贴合事件等套话来应付公众,引起公众的反感,如果政府在开始的通报中,减少官本位话语、增多民本位话语,从民众关心角度去报道事件,及时公布最新结果,同时自我检讨并表示加大监管力度,力争与网民产生情感共鸣,获取网民信任,如此也许能控制舆情,不会造成愈演愈烈的舆情事件;同时在现今的应急管理之中,小组都是临时成立的,会上确实专业的人员进行汇报和交流,极易出现问题交代不明确,责任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使得会开完公众再次失望,舆情又展开新一轮的爆发。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舆论引导对策

3.1确立主体责任范围,培养主体责任意识

政府应该承担起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和处理事件的责任,政府在处理事件和舆论时候应该遵从相应的原则:将公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在事件处理中,如果一直抱有不负责任企图用欺瞒、压制的手法来应对事件,这不仅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为舆论的引导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这种做法虽然能暂时的延缓事件的爆发,但是一旦到了无法隐瞒的程度,就会给舆论的引导带来巨大的难度。政府应在自媒体的网络重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对于突发的事件时间要有正确的舆论态度,掌握舆论的信息传播和扩散的规律,做好信息的传播者和扩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媒体的复杂环境中采取有依据的引导措施,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承担起管理的职责,树立其公信力。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对民众公开相关信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缓解民众的不良情绪,事件发生时也应该通过平台信息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减少不良谣言的产生,从而引导舆论的方向,控制负面言论的进一步传播。

3.2协调主体合作能力,形成有效舆论机制

政府需善于与媒体协调,加强合作,提高利用自媒体的能力,在如今,媒体的形式日新月异,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政府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念,遵从尊重、主动、适度等原则,使得媒体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对舆论的引导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意识形态中,主流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者社会舆论,政府应尊重群众意见和遵循舆论规律的基础上引导群众,使其在整个社会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李普曼著名的“成见”理论中认为人们已经形成的认知,将会影响人们的意见、态度和对事物的看法。如今,通过个人的信息非常容易形成所谓的成见,如若缺乏意识形态的制约,政府就很容易失去对舆论的引导力。政府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可以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和当今公民素质的事例,既能够合理地应用新型媒体又能够加强舆论的建设。这样便可以使得政府、媒体、公民有效地合作,形成在事件发生时,能够正确引导舆论的机制。

幼儿园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 公共卫生意识 调查研究 意识状况

中图分类号:R1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65-02

近年来,各类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广泛传播,不但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的严峻考验,而且引起了国家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为了尽量降低或减少各类疫情带来的社会危害,国务院经过全面研究与讨论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条例中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制定科学、具体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且由相关机构或部门组织实施。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我国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并且要求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本文对我县部分中学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在校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状况,并且研究提升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抽取了我县的4所中学,城区中学、乡镇中学各2所,选取197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072名,女生904名。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填写公共卫生知识问卷的形式,问卷由本县疾控部门和教育局共同制定,其中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食物中毒知识及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认知、行为、态度等。在学生填写全部内容以后,由班主任进行统一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公共卫生知识问卷1976份,收回1839份,收回率约为93.1%。在收回的1839份问卷中,将空白或答题率<60%的均划分为无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35份(88.9%),无效问卷204份(11.1%)。

2.2 在本次调查中,本县中学生对于食物中毒及正确处理知识知晓率的具体比较情况见表1。

2.3 对本县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调查中,65%以上的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善于向老师或家长请求救援。另外,在公共卫生知识的获取渠道方面,城区学生70%以上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其余多是通过学校或家长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乡镇学生仅有45%左右的学生通过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取公共卫生知识,其余全部依赖学校或家长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

3 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县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现状,其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区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明显优于乡镇的中学生,这与学生获取公共卫生知识的途径和学校教育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乡镇中学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难以进行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教育也客观展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在我县开展中学生公共卫生知识教育时,首先要从乡镇的中学抓起,并且进一步巩固城区中学的教育成果,其具体对策如下:

3.1 加强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中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形成于提高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必须得到重视的,这也是组织和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先决条件。在我县的所有乡镇和农村中学一定要逐步建立校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控制机制,并且在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区相关法规行文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疫情的上报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突发事件演练、卫生知识问答等活动,不断深化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在遇到重大疫情时,学生可以做到沉着、稳定,并且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

3.2 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我县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财政拨款、社会募集资金等形式,不断加大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这也是保证对学生开展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重要条件。按照国务院及教育部门的具体规定,我县所有中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宣传、教育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卫生技术人员要定期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公共卫生意识状况,而且要积极参与进学校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进而不断扩大学校公共卫生知识教育的影响范围。

3.3 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

针对我县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意识问题,学校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要注重讲解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与防护知识等。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其他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教育片、即兴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不断提高我县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时,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教育内容要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次,力争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全的健康教育模式。

总之,在我县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中,中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问题较为突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疾控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共同关注。同时,为了解决乡镇学生公共卫生意识尤为薄弱的现实问题,县政府、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一定要加大农村地区中学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保障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堂、寝室卫生条件,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而且也是预防农村地区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2]吴秀玲.广西2004-2006年学校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51-952.

[3]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4]石晶,丁树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知识的传播渠道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