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学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质量教学体系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1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由于目前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完善,成人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许多接受成人教育的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没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导致社会投入大量的资源也没能收获到想要的人才。因此完善成人教育教学监控体系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高培养质量,让接受教育的人学有所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一、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成人教育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

经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后,教职员工对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只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才能够使成人教育机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到优秀的生源,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成人教育机构自身发展也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刘延东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提高教育质量要有新突破。要加强监测评估,有计划地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探索相对独立的督导体系,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袁贵仁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深化教育质量问题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并把“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等列为重要任务。

3.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成人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

随着成人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师生人数逐步增多,部门学院等机构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单纯依靠成人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机构应当借鉴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系统,企业自己内部对产品进行“内审”,实行“内审员制度”这一做法,在机构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进而保证全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分析。期中,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对成人教育机构及其机构教师资质的认证上;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则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质量上。然而大多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管理部门缺乏责任感。学校管理规定形同虚设,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教学随意、盲目无序。教学水平差,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学习情绪和质量受影响。

三、对于目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的思考

众所周知,当今的社会拿到一纸证书是何其简单,而对学生考试成绩和论文质量的评价又全是由该学生所在的成人教育机构自己来评价的。所以,当今成人教育质量可想而知,许多学生看似高分毕业,而走上岗位后发现自己完全学无所获,用人单位也没能招的“人才”自然也不能达到当初所设想的目标。真可谓是劳民伤财又得不偿失,因此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迫在眉睫的重任。

四、完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1.改革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对成人教学质量的监控不能只停留在对成人教育机构的及其机构教师资质的认证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论文质量上。要全方位多方面的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如随机地对正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成人教育机构的讲课质量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进行访问,确定毕业生的真实水平。在做到以上两点后,成人教育教学过程应该就不会再出现糊弄学生的情况,会得到质的提高。

2.建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中不免有一些不是来学会某些技能提高自己素养的学生,这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以获得在原单位的评优升职的资格。而对于学生的监控则必须在成人教育机构内部完成,因此就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监控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专门的机构管理,不隶属与任何成人教育机构,而且实行轮岗制,以完成对学生队伍的监控。另外加强学生管理,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立学生会,由学生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辅助班主任开好班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考勤、注册、教材发放、作业收取、成绩归档等工作。在工作中收取到学生反映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在班主任例会上提出来,交与领导加以解决。

3.推行实际且实用的教学管理措施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教育部门有关文件明确教学课程主体和学时,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过程中,工作要认真细致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及注册。严禁代考作弊和照顾加分,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对符合条件的新生一律按照规定电子注册,建立学籍档案。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表等,平常由班主任负责保管,毕业时则统一交到教务科保管。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资格,通知本人,情节严重者上报教育厅备案。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应从班风抓起,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严把毕业关,对于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一律按照学校制度,推迟毕业或重修。

4.着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制度

为了了解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班主任、管理人员可以经常到教室,随堂听课指导和督促,这样即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情感需求,又便于师生对课程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师资力量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小觑,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学生也应对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对教学点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加强教学点管理,对教学课程课时实行统一安排,并对教学点进行不定期抽查和指导。

五、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致使成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更多严峻的挑战,成人教育的成果和信誉陷入了空前危机。因此,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和提升培养教育质量是当下成人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2

【关键词】化学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所以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知识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谈闻名世界的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其次,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来简化记忆。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片、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选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缺点,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或口头表达练习,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实验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3

【关键词】中职 钳工实训 措施 教学质量

一、钳工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钳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中机械专业以及近机械专业的一门启蒙实训课程,一般都安排在高一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根据各专业以及学校实训场地现状等要求,可安排一个学期至多个学期的学习。

(一)学生情况

中职学生大多为90后,乃至0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劳,且学习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的情况;加之钳工实训场地环境较差,实训过程又脏又累,使得学生对实训课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师资情况

多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钳工实训教师多为外聘人员,相对于正式编制的教师而言,待遇较差,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造成这部分教师在教学水平、责任心整体水平上较差。

如何上好钳工实训课,就变成了实训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还关系到后续实训课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能否顺利开展实训课程。

二、应采取的措施

(一)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操能力

一名钳工实训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操技能,并能正确地将理论知识和实操结合起来,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学习,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观摩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并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的技能比赛,或通过定期下企业学习、参观等措施提高自己的理论及实践水平。

(二)让学生认识到钳工实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们可以通过参观校办工厂、校外企业或是通过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钳工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相关技术工人即将断层的现状,钳工加工技术不仅仅是基础,更是独立的、不可缺少的,从而转变学生对钳工加工技术的偏颇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钳工实训过程中的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基础较差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例如在钳工计算中会经常遇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的加减计算,许多同学即使是很努力地去计算了,但还是会经常出现错误,更不用说是其他更加复杂的知识了。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所教授班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内容切忌复杂、深奥,力求简单、够用即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经历,恰当地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例如板书、挂图、工量具模型等)和现代教育技术(幻灯片、投影设备、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服务于我们总的实训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的容量,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鲜活,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和学习效率,这样可以减少思维的抽象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锉削姿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通过一段锉削加工的微视频来让学生寻找正确与错误的锉削姿势,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锉削姿势,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以视频、图片加操作要点的方式进一步讲解锉削姿势的要领。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教师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让学生变成课堂中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训内容新颖、多样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钳工实训一般安排在《机械识图》之后,或同时进行,这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图、识图能力,在实训时,教师可以根据实训技术要点,让学生自己设计想要做的实物,绘制出实训图纸,由教师审核、修改后,确定最后的加工图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五)教师巡回指导、因材施教

首先,实训加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这样会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在讲解、演示完毕后,学生有序地进行实训操作时,教师应在实训场地巡回指导,一对一地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正确、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

其次,学生由于智力、体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掌握操作技能以及加工质量、加工进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梯度、差异化教学,尤其是针对操作水平极差的学生,单独、耐心地讲解、指导、演示、纠正,手把手地教,教师教一项,学生学会一项,也可以让操作加工质量好、速度快的学生作为“小老师”与其结成对子,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并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

(六)及时、多样化点评,全面提高质量

学生每完成一项实训加工内容时,教师要及时点评,不要拖沓。时间充足时,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工件质量、操作技巧进行一一点评;若时间不足时,可以分梯度点评,以节约时间,等学生下一阶段操作时,可以找学生单独交流。在中后期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点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实操的教学,更要注重钳工理论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课件融入我们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及时点评,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徐敏杰.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体会[J].电子制作,2014(04).

[2]陆为国.提高中职钳工实训质量解析[J].职业,2014(36).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 目标体系 教学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和结构的不断变化,其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发展,而教学效果却要到教育过程完成后才能充分显现。据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仅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控显然不行,应该用发展的质量观去衡量教学质量过程,强调对动态过程的“适时”监控,必须促使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过程控制达到目标管理。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与分目标的关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以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关系协调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针对重庆市范围内抽查的民营高校样本为例,从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的构建着手研究。本次调查以民营高校的师生员工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62份,回收率达87.3%(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答率为92%)。按照教学质量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的观测点和检查的具体项目(见表1)。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系统[ 抽样调查满意率为93%]三个方面进行目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研究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定位,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民营高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专业教育活动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教育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教学环节即在该系统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和层次不断提升的子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分析方法,依梯级纵向延伸的逻辑思路,将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分解为国家层面的总目标、学校层面的分目标、专业层面的基层目标、专业层面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层面的细化目标。其中,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所属分目标、基层目标及细化目标作用的发挥;分目标作为总目标下的目标,其实质就是总目标的分解和有机组合(见图1)。

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有赖于其外部环境与政策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有效监控管理与措施等内生力量的催生。

1.外部环境与政策

民营高校教育在实现自己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时,既要面临外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挑战,同时也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适应社会(企业、行业及家长)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和满意度,这些外部的压力作用于民营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活动,推动着民营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不但要求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素质规格上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等纳入自我体系之中,而且要求民营高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抽样调查支持率为96%],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必须把握好学校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把社会满意当成经营民营高校的目的和动力,在“满意”的良性循环中,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合理的专业结构设置,培养懂业务、有专长、熟悉国际规程、掌握信息技术、擅长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自身和市场的“双赢”。

2.监控管理与措施

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只是一幅图景,图景中该如何充实其内容,填充其颜色,就得有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否则目标系统就成了“空架子”。而人才培养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可以说,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

(1)监控管理

质量的生成是基于有效的监控管理,在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过程中,从招生、教学过程到毕业生就业,要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通过全员质量意识的形成,建立岗位责任制,遵循科学管理程序,搞好教学过程的设计、执行、控制,使得各管理层次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层次间互相支持协助,运用多样化方法,集中各部门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

(2)科学制订与执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3)专业合理设置

民营高校的专业设置对民营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及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专业改革与建设关系到民营高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从而吸引到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

我国民营高校的办学层次主要以专科教育为主,而专科层次的民营高校又主要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因此,其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

①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民营高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灵活主动适应市场需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专业人才,专业类型主要由学校选择,专业设置先上后稳,逐步完善。由于根据人才市场的信息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②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设置新专业。民营高校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专业设置的超前性。由于民营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学校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因而它们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探索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超前设置相关新专业,以抢占人才市场的制高点,拓展新专业的发展空间。

③校企结合,校校合作,联合举办品牌专业,是民营高校专业设置的又一特点。作为与市场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民办高校,充分重视专业设置的开放性,不断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其它高校教育资源优势,联合设置新专业,使专业教育融于行业、企业、校校联合之中。

(4)课程体系改革

民营高校应确立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然后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设置课程。其次,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体现民营高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思路和程序。

二、人才培养过程系统的研究

人才培养过程系统的研究从整体上是对教学过程系统的研究,而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一个学校“教风”与“学风”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教与学的主体是人,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动员校内外相关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工作中来,以监控促教学,向教学要质量,从而保障民营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制定规范的课程标准并严格执行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因此,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实验教学标准;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2.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督导队伍

严格按照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要尽可能地吸收离退休的资深老教师、老专家和老领导进入教学督导队伍,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严于督,善于导,督导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4.严格课堂教学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按照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应做到衣冠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规范;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刻苦学习;课堂讲授做到阐述准确,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论证严密,突出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5.重视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训练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技能群)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是以课程为依托的,在真实或模拟仿真等场所情境或环境条件下,由教师或指导人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或动手操作,以培养训练学生专业职业素质、专业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针对实践教学中主要环节制订系列管理文件,综合运用检查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技能考核等管理手段与评价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6.深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

改革教学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实施;改革“灌输式”的传统方法,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及观摩模拟等现场教学法。

7.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和考试质量分析工作

各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质量分析工作;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考试安排、试卷印制、组织巡考、收集学校考试质量总体分析材料,会同评建办对试卷质量进行抽查等工作。

三、人才培养质量系统的研究

民营高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补充组成部分,人才培养质量是民营高校的生存之本。这就需建立一个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动态检测各类教学活动及其责任主体的质量。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须加强对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1.重视课程合格率评价,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课程合格率的高低是考查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技能程度及具备能力水平的客观反映。这就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考试难度,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简化课程教学内容,适当降低理论考试难度、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质性监控是提高高职理论课程合格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严把选题关、指导关、答辩关及成绩评审关,完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质量分析工作。学生充分利用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综合训练,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坚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和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要创造条件,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或专业调整方案设计。要详细调查毕业生经过工作实践后对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管理等方面的体会感受及建议,为学校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以上研究讨论了民营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际上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保证更好的教学质量,从管理哲学层面来探讨可能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因为科学的质量监控目标体系更能激发出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因此,各民营高校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会使学生得到更充分更实际的教育,从而有效提升民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2]李玉香.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7)

[3]王芸.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3):8

[4]田凌云.大学创新教育目标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5

关键词:重要性;组成;实施措施;运行条件

在高校构建并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急剧上升,学校规模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势必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高校只有注重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各高校要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把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而有效的体系,才能保证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各高校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和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使高校得以生存与发展,并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有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四部分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组成:(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考试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组成由院、系(部)、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督导专家组,由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系分管教学主任是监控执行的中心,可设置教学质量科或教学质量监控岗,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同时,实行校内专家督导制度,聘请专家听课督导。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组成:(1)教学信息监控方法――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系(部)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方法――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专项评估监控方法――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组成:(1)听课制度。由有关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课教师开展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课等活动;(2)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3)教学检查制度。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教学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4)学生评教制度。由教务处实施,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二、构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第一,高校应不断完善“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伴随着高校教务管理的改革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用一种安全、便捷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来管理纷繁复杂的教务工作,不但能够提高脚屋管理效率,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性能优越的指标平台。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正是在深入了解现代高校教务管理体系,并对以往信息平台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性能优越的解决方案。为了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各高校得以有效运行,各校应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现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化。

第二,坚持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参与咨询与决策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校督导员参与教学评价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随机抽查制度等。另外,学校还应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离退休教授任教督导员,通过听课、调研、巡视等多种方式帮助监督和评价教学情况。

第三,建立和健全各类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建立系统、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内容包括:对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评估;对各系部及有关处(室)教学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评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课程要调换教师;对评估不合格的教师要求其离岗进修学习或调离教师岗位;对教学管理工作或教学服务评价不合格的部门,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运行,离不开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进行指导,重视“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大力倡导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对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者,建议实行转岗分流。 对教学管理人员,应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如学习数据库、网页制作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习教育部和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等,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方针,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条件可以输送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和培训,拓宽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与业内同行间的交流,借鉴国外院校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获得比较好的经验,借此提高教学管理者业务素质和水平,进而提高本校教学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李瑞玲山东交通学院

李笑梅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8-201.

[2]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3-31.

高质量教学体系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改革;提高质量

一、教学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媒体的涵义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般教学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出现以计算机为主的多种媒体结合来使用的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要靠教学媒体进行传输,这是师生间信息交换的桥梁,如,各种教学用实物、自制的图形图像、相互表达的语言等。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一般来说,教学媒体分一般教学媒体、电脑辅助教学软件、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媒体。一般教学媒体通常以实物为基础,在教师上课时讲解的语言基础上采取的,如,教师自制教具、挂图、自己准备的图片,还有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教材、教辅资料等用以辅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媒体形式。电脑辅助教学软件是人们常说的电脑教学软件,它既可以实现教学功能,又可以实现软件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功能,还可以实现利用软件对学生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指导。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媒体是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制作配套的动态音视频、图形图像效果的幻灯片,或是利用像FLASH这样的软件制作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课件,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来辅助完成教学过程的技术。它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呈现与获得,并克服传统视听媒体的不足,更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和生动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一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优劣分析

(一)一般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

1、一般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通常。以实物为基础,在教师讲解语言的基础上采取的,如,教师自制的教具、自制的挂图、自己准备的图片,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教材、教辅资料,以及教师形体语言等,这些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媒体形式。2、一般教学媒体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相比,一般教学媒体使用广泛,操作简便易行。它借助简单的教学实物,配以教师诙谐的讲解语言即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要借助教师的语言,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眼神、恰当的形体语言,完全可以实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讲授,教学效果较好。3、一般教学媒体的不足。第一,教学质量受限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等个人素质。第二,教师课堂上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解,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第三,一般教学媒体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难以实现。第四,知识处于静止状态,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第五,受时空的限制,不能跨越时空,教学时效性相对较差。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优劣分析

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一般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恰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型现代教学形式。如,利用投影机播放的采用声光电、音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技术制作并集成的教学PPT,以及时下较为流行的微课、慕课、电子白板应用、多媒体录播与互动系统,教学专用软件(如,公式编辑器、虚拟实验室)、移动终端学习支持系统(APP)、网络课程等。2、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大程度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一般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主要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更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第二,更具有形象性。能图文声像并茂,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兴趣和注意力;第三,更具有动态性。能动态展示更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第四,具有很好的交互性。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充分满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需求,学生也能更多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主动,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反思的环境,对新的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五,具有一定的仿真性。通过虚拟实验室实现对现场实验的有机补充,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真实的教学情景的再现、模拟和仿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第六,具有无限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第七,能实现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可选择性,使分层教学、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第八,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性。有利于收集、整理、扩充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第九,具有网络化与即时性,使得教与学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良好的时空优越性。

三、教育理论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可行性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由“情景”“协助”“交流”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从整个学习过程看,“情景”与其他三个要素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创设情景可视作“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移动终端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恰好能满足虚拟“教学情景”设计的需求,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证实,信息技术手段有足够的创设虚拟教学情景的能力。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协作学习,让学生去获取信息、分辨信息、运用信息,不断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当今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正是一个能为师生双向交互活动提供最理想条件的途径,正是一个具有超前优越性的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而,当今的信息技术也自然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理想的操作平台或教学手段。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获取欲望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其知识体系。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教学软件、移动终端学习(APP)、校园网、因特网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能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通过构建多种教学情景,实现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轻松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完全符合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而且,信息技术也能很好地发挥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表达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超前优越性,很好地充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外界刺激”的外界客观条件,继而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发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可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三)创新性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创新性学习是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应具有的一种学习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别出心裁地以“头脑风暴法”产生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问题、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创新性学习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地专注某些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逆向思维(即从对立、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几个方面。学生“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漫无边际的想象是创新的源动力,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恰恰可以使知识蕴藏着无限想象空间,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恰当点拨,就会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智慧大脑,使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带来的乐趣。浩瀚、神秘、无奇不有的网络世界,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功能齐全的教学软件能将抽象的数字关系生动化、趣味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多层面地探索知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全方位发展。可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创新性学习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下的信息技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遗忘作为时间函数的测量,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规律,即人在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后,若不能强化记忆,随着时间推移,感知对象或识记材料会被逐渐遗忘,时间越久,遗忘越多。而这种遗忘趋势的进程显示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受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及识记方法的影响。但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总趋势是不变的。该曲线对人类记忆的认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根据遗忘曲线下的遗忘规律,可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如,英语的学习。英语是一门要求记忆力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单词的记忆。记忆的规律通常有时间律、数量律、干涉律、强化律、联系律、转化律。其中时间律指信息输入大脑维持的时间长短,重复记忆的次数越多,维持的时间越长。数量律指需要记忆材料信息量越大就越难记忆。强化律指刺激越强烈,给人感受越突出,就会使记忆强化。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以上六种记忆规律,将单词按照不同的呈现方式输入手机、电脑等终端,按照时间律规则,方便记忆。按照数量律规则,可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利用PPT重复大量的单词。按照强化律规则,将单词字母在PPT或在学习APP软件中做成动态的动画,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强化记忆。这样,既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又收获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无形中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信息技术在遵循遗忘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优越性与学科进行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教学中由于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并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教学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越来越高;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浩瀚的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课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存储。所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而且影响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如,备课、讲课、教学评估、作业批改、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师之间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等。第一,对教师备课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教育在其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也有很大转变,信息技术给教师备课带来挑战,如,移动终端APP应用(如,新东方的“掌上优能”APP、奥鹏教育的“同学”APP)、平板电脑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智慧云课堂资源应用、混合教学模式资源应用等。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具备更多的基本素质,如,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要具有很强的信息素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力设计不同的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要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要考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和手机终端等设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使用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网络作业批改、网络教学评价、PPT、微信、微课等方式方法与手段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第二,对教师讲课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利用电脑播放教学视频代替录像机,应用电脑制作并播放形式多样的课件(PPT)代替幻灯机,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代替了纸质教辅资料,使用微信、移动客户端APP进行阶段性、即时性教学评价实现师生之间实时性互动交流、课堂作业检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些新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师上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起到促进作用,给教师的讲课效果带来了积极影响。第三,对作业批改的作用。传统的作业批改可能只限于老师在学生的纸质作业本上批改,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APP学习交流互动的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学生做完作业通过网络到APP软件,教师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随时随地能进行批改,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打破时空限制。第四,对教学评价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仅局限于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参数也比较单一,参与人员相对较少,可信度较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学评价也逐渐呈现多方位、具体化、多参数的特点。阶段化评估的反馈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第五,对学生听课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教学环境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听课,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角,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又是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导师。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不断探索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第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限在课堂里听教师讲课为主,教学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纸质教材和辅导资料。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专门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应有尽有,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学习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网络利用自己可能有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自由地进入学习空间,进行自主的、有选择性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广阔天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吸引力。评价方式不再只有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这一单一评价模式,网络评价使得教学评价网络化,丰富了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设备应用可产生极大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法与学法是备课的关键,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任务,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或展示,或演示,或模拟操作,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设计,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情境相对比较枯燥、抽象,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努力用语言、肢体去表达,即使这样,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并且学生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多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如今,利用信息技术使用PPT、动画、视频(微课、慕课)、图片、APP(软件)以及仿真软件等,为创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促进教学改革提供极其便捷的条件,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3、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正向作用。教学课程资源化,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主动学习、选择性学习提供条件。教学过程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学习、合作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学手段信息化,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网络学习、异地化学习提供可能。教学方法直观化,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为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效率。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找到突破口。教学情景虚拟化,增强了情景教学力度,为学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创造环境。现场实验仿真化,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增强教师演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