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1
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确保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序高质完成,并且面临年底迁入新办公大楼,根据区社会事业局、镇党委政府的安排,我们主要对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状况、医护人员的工作安排、有关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执行情况、各项制度的贯彻进行了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
1、*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领导班子组建于2009年4月,至今已运行一年有余。由于其中的主要领导原先就是前领导班子成员,前领导班子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现任领导班子的威信,导致工作任务指令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对此,领导班子成员认为镇党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有的领导成员在业务工作中是积极的,但行政管理能力不够。
2、医护人员业务结构极不合理,并且自划归开发区后,常年不进行业务培训,业务素质低下,业务工作难于调配。医护人员反映,有业务能力的干得多,无业务能力的闲得慌!
3、防保科人员综合能力偏低,责任心差,职责不分,导致防保工作极为被动,业务考核全市垫底!
4、医护人员职不甚清楚,时有相互推推委扯皮的事情发生。
二、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经商议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1、领导层应分工明确,院长应有足够的精力抓好行政工作,以身作则、赏罚分明、令行禁止。
2、对医护人员适当调配,对重点工作确保精干力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六位一体”功能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2
为全面落实市农村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此召开全县农村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刚才,xxx副县长对我县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的现状、形势作了深入分析,对下阶段工作作了明确部署,这些我都赞成。县卫生局、xx镇、xx乡、白水湾卫生院等单位领导也作了表态发言,讲得也很好。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即统一思想、抓住重点、稳步推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刻召开全县农村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就此工作进行专项统一思想、研究部署,我想,理由有三个:
(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中央、省市的一系列精神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加快发展,但更要科学发展、注重和谐,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卫生事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看,卫生事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抓手。就工作实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群众、最关系群众利益,与社区居民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与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保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健康权益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要。
(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全县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目前,我们的卫生工作还存在着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大轻小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当前,我们的县级医疗机构均已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改造已基本完成,这已是到了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整发展阶段。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以新的服务模式为带动,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战略性调整。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绝不能把社区卫生服务简单看作乡镇卫生院换块牌子或大医院的附属物,而要把它作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它作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任务来抓。
今年5月,吕省长在丽水衢州调研时强调:“农村卫生工作比教育工作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要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只有通过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定期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才能够在社区内完成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才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的需要。
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是省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上个月(7月份)的省十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上,吕祖善省长还就此十件实事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人大进行了专题报告,可见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市推行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形式之一,试点推广以来,受到中央和省里的充分肯定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在全市推广此项工作,实现率先崛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市委市政府于今年5月29日又专题召开了全市推进会,对各县区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应该说,对照省市要求和周边县区的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工作进展还相对滞后,急迫需要加强领导,重点推进。
二、抓好两个重点
经县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我们专项出台了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意见。我想,全面贯彻此项会议精神,抓好文件内容的落实,核心就是抓好两个重点,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在这两个方面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要切实加大建设力度,彻底扭转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设施的落后现状。
在建设方面,我讲四句话:一是要选址好。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在规划选址上,前期我们已征求了各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的意见,但在具体建造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倾听群众的心声和需求,充分结合新农村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优化设置与方便群众两不误;二是要投入好。在此次建站工作上,政府下很大决心,县财政落实了700余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同时乡镇还按县补金额的30%进行配套,这共近千万的资金我们一定要投入好、运用好,真正将其用在建设的刀刃上;三是协调好。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我们各乡镇、各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在服务站舍建造过程中,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一路绿灯,确保站舍按期建成,切实将此项实事工程抓紧抓实;四是建筑好。在站舍的建筑质量和功能设置上,我们一定树立精品意识,做好长远打算。卫生、建设等部门和乡镇一定要参与建造的全过程管理,确保站舍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
(二)要切实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社区卫生工作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真正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站舍等硬件设施跟上很要紧,但关键在于长效管理、优质服务。站舍很漂亮,但站内制度不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健全,管理不规范,我们的社区卫生机构仍是绣花枕头,难以有效生存、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管理问题进行提前研究。此次,我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一体化管理都作了明确,但这些都还是些宏观的、纲领性的要求,缺乏条块富有操作性的细则,在这些后续完善的工作上,我们卫生行政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得深入研究探索,特别是“六统一管理”,一定要一一制定详尽的实施、监督、考核内容,要将工作落实的具具体体、实实在在。在后期管理中,要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社区卫生工作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班子是否坚强有力,是否认识到位,是否敬业实干,是一个乡镇社区卫生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前提。社区服务站硬件建起来容易,要运作好、长期坚持下去也要靠人。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站长;其次,要有一支好的社区卫生队伍。社区卫生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卫生部门要抓紧规划,提前准备,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要坚持稳定现有乡村医生队伍和逐步充实调整相结合,坚持卫生学校毕业生分配和选拨优秀农村高中毕业生针对性培养相结合,通过三至五年时间的努力,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热心农村卫生工作,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卫生队伍。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一)加强领导、落实分级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凝心聚力、协调各方,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应明确两个主体:一是乡镇,必须作为推进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协调、牵头、落实的主体。乡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实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严格对照市县要求抓好实施,抓好落实。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要为乡镇政府当好参谋,出好点子。二是相关部门,必须作为推进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服务主体,为整体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总体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和众多部门。在日常的推进工作中,我们各部门、各乡镇要灵活运用政策,有机协调处理各项工作。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舍建设的审批、土地协调等方面,都可根据各地实际自主落实方案,只要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我认为都是可以操作的。特别是卫生部门,一定要发挥好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作用,要深入基层了解、把握工作实施动态,及时向政府反馈、建议,方便政府决策。
(二)统筹规划,实行有序推进。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全面完成的工作策略,政府制定了三年实施计划,明确要求各乡镇(开发区)2005年各完成一家试点。当然,群众要求比较迫切,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的乡镇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适当加大工作步伐,为全县建设创造经验(前提必须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做到与规划配套、同步)。在加大推进力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防止建设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贪大求洋,搞成半拉子工程,一定要确保质量,做到建一个成功一个、规范一个、生存一个,形成精品、形成品牌;二要积极研究探索规范化管理工作,努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三)完善政策,加强督查。
在县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3
一、坚持政策定位,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
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政策定位,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大局,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牢固树立为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区”“十大工程”的建设和保增长、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务实创新地开展担保业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五个导向”、“五个支持”。
一是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先后支持了哈轴集团、北钢集团、龙新化工等重点企业,对于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支持东部煤电化建设。重点支持了建龙钢铁、宝泰隆焦化等东部煤电化企业,为我省东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三是以外贸进出口为导向,支持哈牡绥东沿边经贸带建设。重点扶持了吉信工贸、龙江商联、华宇集团等一大批对俄经贸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千亿吨粮食战略为导向,支持农业产业化及生物工程项目。重点扶持了摇篮乳业、仁皇药业、宾西牛业、金鼎亚麻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物制药企业。五是以环保和生态建设为导向,支持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和节能减排项目。重点支持了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名镇建设,并与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合作,利用“世界银行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贷款担保计划”,为佳木斯市鸿基水泥集团窑尾余热发电项目成功取得世行资金担保贷款的支持,既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也推进了我省节能减排工作。
据统计,近五年来,我们通过担保支持经济区项目约100个,额度33.19亿元;支持十大工程项目共计约18个,额度8.72亿元。其中仅2011年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就达47个,通过担保支持省级重点旅游名镇镜泊湖建设项目间接拉动银行投入贷款5亿元;支持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项目8个。直接担保的客户中,中小企业数量占绝对多数,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额度147.66亿元,占集团公司本部全部业务量的91%。在直接担保业务开展别突出支持“三农”和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行业,近年来共支持 “三农”类企业额度28.38亿元。同时扶持省内“小粮仓”项目,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相关政策,集团公司根据我省农户科学储粮项目试点的特点,2011年创新性开发“小粮仓”政府采购贷款担保业务,为6家中标供应商提供贷款担保支持总额4000万元,利用这些资金企业完成两万余套小粮仓的生产任务。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我们重点支持特了棚户区改造、环境综合治理、公益事业保障性重点项目。公司近年来共支持政府融资平台项目17个,担保额度达到9.29亿元。
二、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作用,积极推进开展再担保业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省鑫正担保集团要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作用,以再担保取引领全省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再担保业务要发挥引领、规范、增信、分险的功能,立足本省实际、借鉴融合其他省份再担保的经验做法,与有关方面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再担保工作。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经过我们竭诚努力,再担保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相对于国内其他担保公司再担保业务的开展有所突破和创新。到2011年末,共受理了9家担保机构的再担保申请,受理再担保企业71户。共计考察了7家担保机构,2011年共为八家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20.85亿元,通过这些再担保业务使755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同时,与省妇联、省信用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再担保业务,2010年,为龙江县及绥化地区共计1250名农村妇女提供了50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的再担保业务,目前已全部解除。2011年,已与包括龙江、穆棱、杜蒙在内的9个县市财政局签署了《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再担保合作协议》,再担保额度为2500万元。
三、坚持业务创新,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的需求,积极创新担保业务,从创建之初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单一业务品种,目前已发展到包括融资类、非融资类、再担保类等共开发应用了4大类20多个担保业务品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融资贷款担保业务取得突破的同时,我们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降低担保门槛、增强服务功能作为业务创新的突破口,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新品种、新模式,更好等为中小企业服务。一是创新开展了政府采购融资担保业务。我们与省政府采购中心、中国投资担保公司合作,在全国首创开发了政府采购融资担保业务,业务开展6年来,专项业务品种不断创新,受益供应商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配套服务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地方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到目前为止,累计为近60户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授信166笔,授信金额6.7亿元,累计放款328笔,放款金额4.4亿元。政府采购中标的企业就可以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循环使用这笔资金。这项业务既解决了中标供应商履约资金缺乏的问题,又增强了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降低了采购合同的履约风险、提高了政府采购的招标质量,推动了政府“阳光采购”政策的落实。借鉴这个经验,我们又在信誉比较好的生产企业开展了销售合同中标担保授信业务,即企业中标后就可以通过担保在银行得到贷款。比如:我们对佳木斯沃尔德电缆厂一次授信5000万元,只要企业拿到订单,就可以得到担保贷款。我们这些成功做法,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省政府和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广大政府采购供应商用户的普遍欢迎。2011年9月,黑龙江省被财政部选定为全国首批政府采购担保试点省份,省鑫正担保集团被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选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地方性试点专业担保机构。二是开展了物流监管担保业务。通过物流运营与担保融资相结合的模式,我们采用企业库存按照最低保有量监管的方式,为固定资产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该业务既大大降低了担保的门槛,又降低了担保的风险,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开展了工程类担保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等担保业务,这类担保业务同样也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紧张问题,特别是企业在国外承揽的工程,我们为天狼星公司提供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出口项目履约保函担保,保证了我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口合同总额高达56.7亿元人名币的成套超大型火电机组项目顺利进行;为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新西伯利亚承建大型高层建筑工程提供预付款保函担保,带动了我省建筑行业走出国门。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国际贸易信用证担保业务、大型企业配套供应链融资担保业务、诉讼保全担保业务等,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为产品出省(出口)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保险融资担保,提高了我省企业对外承揽订单的能力。流动库存质押担保开始向伊春、绥芬河的担保机构推广,支持地市担保机构扩大业务规模。政府采购融资担保开始向政府采购投标保函业务延伸。与建设银行合作围绕大庆油田开展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解决了为大庆油田提供配套服务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的困难。这些担保业务的拓展和创新,大大降低了担保门槛,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了担保风险、扩大了担保支持的范围,在扶持全省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打造鑫正担保的信用品牌,夯实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基础,提高合作水平
担保机构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是我们做好担保工作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从自身做起,一方面规范担保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风险控制措施,打造鑫正品牌;另一方面是在担保项目发生风险时,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行保证责任。公司从成立至今,所有由我公司担保的项目,合作银行没有发生过一笔坏账,实现了银行与鑫正担保合作无风险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合作银行的信赖。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鑫正担保的信用品牌在全省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与银行合作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在合作内容、范围、质量和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扩大和提高,在为企业争取利益,如降低浮动利率、提高放款效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先后与省内22家银行都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与哈尔滨银行、省建设银行建立了绿色融资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简化申保手续,减少审批环节,降低担保门槛,提高融资效率。在与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达成的合作协议中,将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纳入协议内容,使市(地)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市(地)建设银行自动成为协作银行,解决了市(地)担保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难的问题。
五、全面推进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整体实力
集团公司自成立之日起,省政府和省财政厅就赋予了我们加强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任务。
2001年,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集团公司先期投资4800万元,参股组建了省内8家地市担保机构,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06年,集团公司经过精心谋划,积极运作,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7.3亿元和省级财政借款3.3亿元扩充了12个地市担保机构资本金,使全省13个地市担保机构资本金基本达到了亿元以上。
2009年,代表省政府出资3亿元,持有东北中小企业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3亿股权。
2011年,在北京、牡丹江、佳木斯设立了3家担保分公司。
通过参股1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地市级12家,县级3家)、持有东北再担保公司3亿股权、设立3家担保分公司,年担保能力超过200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省鑫正担保公司为龙头、市县担保机构为主体,省市县优势互补,整体实力雄厚、运行机制规范、综合效益显著的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
六、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
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承做的担保项目大多是银行不愿做、认为风险很高的项目,因此,只有稳健经营,科学管理,才能够既承担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任,又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目标。因此,健全和规范项目运行程序和机制,强化项目风险防范措施,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是建立和完善担保业务流程制度。每笔担保业务从申报、审核、考察、评审、决策、落实反担保措施、签订合同、保后监管、追偿、代偿、法律诉讼等都必须按照担保流程进行操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项目制约、决策机制。项目受理与客户调查分离,项目经理A、B角负责制,项目考察与风险评估分离,担保项目评审委员实行票决制,董事长一票否决权的担保业务决策体系;建立了在保项目定期监管制度和风险分级、定期进行风险分析例会制度等项目监管及风险分析体系。
三是建立贯穿担保业务全过程的担保信息管理系统。从项目受理、初审、考察、风险评估、评审会议决策、对外签约、保后监管、项目终结、风险客户追偿等全过程均可随时通过这套信息系统得到全面反映。在该管理系统中除了进行过程管理之外,还具有客户信用能力评价的功能。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公司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担保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可以随时掌握从项目受理到项目追偿过程的基本情况。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才能使担保机构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担保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2011年取得了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认定为代偿能力强、绩效和风险管理能力很强、风险很小的资本市场主体信用AA评级。
集团公司是中国担保业联盟发起人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发起人之一;2006年被中国担保行业组织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9年被评为“中国担保500亿上榜机构”、“应对金融危机中支持中小企业表现突出的担保机构”,2010年被评为“中国担保辉煌先锋”。2008年集团公司董事长被评选为“首届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十大领军人物”,2010年集团公司总裁被评为“首届中国担保英才”。2008年度荣获省政府金融产品创新奖;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优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推进“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
当前,全省上下正围绕 “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对信用担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做大做强担保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倾注着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吸引着广大企业的关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我省正处在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时期,好的项目多,担保业务机遇多,集团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研究发展战略,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既要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又要明确主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要进一步树立市场观念,促进集团规范有序发展。担保机构提供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规章制度办事,实行科学决策。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打造骨干管理团队,为企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加快发展。
三要进一步强化再担保功能,承担起在全省担保行业的龙头作用。鑫正投资担保集团不仅要支持企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品牌、人才和业务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带动和支持全省担保行业发展的职责。要进一步发挥再担保的“引导、规范、增信、分险”的功能,提升全省各类担保机构在银行的信用等级,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管理,增强市县担保机构、民营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培育一批有信誉、有能力、有品牌的担保机构,带动各层次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快整合,推动全省信用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
四要进一步打造信用品牌,实现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共赢。多年来,鑫正投资担保公司不断强化信用品牌理念,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信用品牌意识,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积极与金融机构研究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同时,也希望广大金融机构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特别在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合作品种、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融资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有更多实质性的举措,共同推进全省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4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财政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人类毫无预感或未能准确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近些年变得更加频繁,从国外的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到国内的南方大雪灾、旱涝等,如何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面对的难题,学术界也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公共财政视为预防和解决社会突发事件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财产应对突发机制,是我们亟亟研究的课题。
一、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意义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具有社会职责的经济防范和历史使命的历史范畴。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体现在部门预案、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理能力、人事管理等方面;在众多部门中,担任财力支持和后勤保障的财政部门也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在公共财政体制中,应对突发事件的项口增加和资金投入的加大,是公共财政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重要性作用的原因,原因有二,第一,突发事件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高效的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机制和与之相应的处理能力。第二,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职能,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调动到很大的资金,并且高效的投入到突发事件处理中,这是其他私人、社会团体做不到的。第三,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转型必然会触及到社会各方面,这就可能会形成诸多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另外,外在的旱涝、台风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这就对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主要途径
(一)重构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突发事件公共财政
我国公共财政不断在完善,虽已有雏形,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出的“越位”和“缺位”并存,预算管理不科学、分配秩序不规范等。所以,应推进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规范资金供给,合理高效分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国公共财政的管理职能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决定了独有的财政支出的范围。所以,我国要构建合理规范的的公共财政支出范围框架,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弥补市场失灵缺陷,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让政府在“失灵”领域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对社会资源分配和调节;第二,维护和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就使得我国财政支出方面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如国企投资、政策扶植等多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第三,逐步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政府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制定出更加规范和有效的法规,为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市场经济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能够提高财政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一要改革财政部门的核算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支付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就要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支出层层拨付的繁琐程序,由国库直接支付给收款人;二要科学优化预算管理,国家财政部门要根据公共物品的需求额定标准来确定供给规模及数量,细化资金预算,节约财政开支。三要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应以社会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购买,做到公正、透明,由政府直接支付资金。
(二)建立并完善我国突发事件财政保障机制
抵御公共风险是财政部门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应承担起对公共风险的预防和对应的责任。
常见的应对公共风险的紧急手段是预备费,它针对的是需求资金不大的突发性公共风险。然而,当突发事件的危害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预备费的能力时,就应启动其他应急手段,这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会增加操作成本。所以,强化和完善预备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预算法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的1%-3%设置,这种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公共风险作出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估,才能确定预备费的数额来应对公共风险;第二,预备费应实行基金是管理模式,可以进行跨年度调节,若当年有余额,应归入预备费基金,不得它用,使之成为财政的“稳定器”。第三,增加预备费资金的来源,如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基金或者是国债偿还基金,这些基金可以稳定的连续使用,同时借鉴国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为己所用。
(三)建立我国突发事件财政补偿机制
完善政府部门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有效补偿体制,应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承担起社会公共卫生事业责任,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当遇到公共卫生类的突发事件时,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并逐步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率。2003年的“非典”和2003年的禽流感,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次严峻的挑战,从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对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波及范围之广和危害程度之重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这场战役中也暴露了我国的现行医疗体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应加大在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自己投入,完善卫生医疗制度,加强部门监督职能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降低卫生服务成本。
三、结论
突发事件的公共财政的研究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意义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特色发展道路,构建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公共财政的主要途径,财政部门应重构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建立并完善我国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机制和财政补偿机制,提高国家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能力建设,从而有力的保障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小丽.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 J].人民论坛,200s, ( 12).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5
【关键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07-02
【Abstracts】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exploration in Tieling c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th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exploration has partly exhibited the public will of governments, intensified the func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met the health needs of residents in commun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absen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funds, irrationality of the work dividing between centers and station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imperfe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Government purchas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effects, problems
2007年12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确定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服务提供机构选择、绩效考评、资金筹集和支付、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并规范了购买服务的工作参考流程,为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可操作的方案。铁岭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
1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概念
1.1 公共卫生:我国一般定义为:“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流行疾病,改善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1]。
1.2 公共卫生服务:为保障社区公众健康,以政府为主导的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有组织的向社会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监督等公共服务的行为和措施[2]。
1.3 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有些学者认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市场组织或社会机构来完成,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费用,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式[3]。也有些学者认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在继续保留其筹资责任主体角色的前提下,将提供服务的责任通过契约形式交给独立的卫生服务机构承担[4]。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初主要是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增加资金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克服官僚化现象,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缩小政府规模和减少行政干预的方式,从而使政府与服务提供组织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2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索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铁岭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铁政发〔2007〕23号)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投入机制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等相关成本核定购买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额。
自2007年起,铁岭市财政按照户籍人口和居住达六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购买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按照人均6元的标准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项服务,包括社区卫生诊断、日常信息管理、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常见传染病防治、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等;按照人均4元的标准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8项服务,包括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健康档案、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和监测、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老年人保健等。在实践中,铁岭市根据中心和站的规模、配置和功能需求适当调整了服务项目。
铁岭市政府与经确认准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书,明确了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人员要求、服务价格等,并规定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先拨付70%的补助;年末,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机构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对达到考核标准90分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拨付剩余30%的补助。对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限期整改,达到标准后按实际完成项目数量拨付补助;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不予拨付剩余30%补助,并取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格,重新竞争择优选择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专业部门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40%)、相关部门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30%)、社会满意度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30%)。
3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
3.1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公益性:铁岭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经费尚不充足,尤其是社区卫生经费相对有限。为了能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完善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加强,铁岭市政府实施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从关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微观管理活动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居民基本健康需求,从单纯关注“治病”转变为关注“防病”和“治病”一体化,使得社区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公共卫生服务,部分体现了政府的公益性。
3.2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功能。由街道卫生院、二级医院、企业医院等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关注以往的基本医疗服务,而且更加关注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一体化服务;不仅需要转变服务理念,而且要转变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不仅以患者为服务对象,而且以健康人为服务对象,覆盖整个人群。铁岭市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了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3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铁岭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政府举办和社会力量举办并存的模式。政府实施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凡是符合准入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签订合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并保证完成服务数量和质量,都能公平享受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这一公平准入的举措,激发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拓展服务内容,而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得社区居民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4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成本测算,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尚不充足:铁岭市政府实行按“人头定额”和按“服务人口数量”拨付“定额补助”的购买模式,缺乏合理的成本测算,也尚未建立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的机制,总体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能满足项目设定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工作量,达到绩效考核的要求,只能通过开大处方、多开药、多检查等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以药养医、以医补防”最终将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负担转嫁到居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又显示了政府公益性的缺失。
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分工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铁岭市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双覆盖、双管理”的服务模式。“双覆盖”即同一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服务人群双重覆盖,虽然各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同,但是健康档案是双重的;“双管理”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防保站同时管理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其中1元/人的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给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被机
械划分,并且服务人叉、服务内容部分重叠,在有限的经费投入情况下人为地降低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持续性健康模式的实现。
4.3 绩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淘汰机制尚不能真正建立: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是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绩效管理主要是由绩效目标、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组成。目前铁岭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同时,在绩效指标设定时注重数量考核,轻视质量考核,同时绩效指标更新较慢,不能动态反应实际需求。另外,在绩效结果应用上,淘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不能实现持续竞争。一方面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达到全覆盖,数量不足,无法实施淘汰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近年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一旦被淘汰,将导致资源浪费,也不能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持续开展[5]。
总之,铁岭市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思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组织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合理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分工明确、合作共赢。最后,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现公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仪.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开创我国卫生工作的新局面-在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健康报,2003-6-9(3).
[2]张建华,滕文杰.论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与政府职责[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2):47-49.
[3]刘军民.关于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改革的评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47(1):35-42.
[4]代会侠,冯占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及其理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21-23.
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范文6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提供于人们身心健康相关的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服务,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而这些内容均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会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据世界银行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中约8%~10%归因于健康因素;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认为,大约30%~40%的亚洲经济奇迹源于健康人群。相反,疾病及伤残不仅给人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制约经济增长。例如我国每年因城乡居民疾病、伤残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左右。
设计公共卫生服务事权划分方案首先要区分私人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个人的医疗保健很大程度上属于私人消费,在供给方式上也应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公共卫生服务却有很强的外部性,比如传染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乃至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公共卫生与一般医疗保健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通过社会公共方式提升普遍的卫生水平,预防疾病,并侧重预防传染性疾病,其实质是公共政策。
公共卫生对社会总体健康水平的促进有着显著得多的影响。尤其对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而言,公共卫生更是对全社会的健康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我国1949~1980年代的经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公共卫生具有较强的再分配含义,通过公共卫生项目为穷人的健康投资,既提高了穷人的生产率和教育程度,又有利于消除贫困和收入差距,是公平和效率可以兼得的政策。
现存医疗卫生体系已难以为继
我国比较全面和现代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在1949年解放后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的。这一体系仿照政府行政组织而设置,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子系统,由国家卫生部全权统筹,各级政府均设有卫生局(厅)向有关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机关负责。城市居民的卫生保健基本上由国家和集体以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的形式来实现,其经费分别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和企业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提取。农村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则以合作医疗的形式由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负担,本质上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撑,以赤脚医生为网点来运作。
这一医疗卫生体系为全民提供了初级保健服务和比较有效的预防保健卫生教育,在城市覆盖了约1.5亿人左右,在农村覆盖了大部分人口,在30多年的时间迅速完成了西方国家花了上百年才实现的,从防治传染病急性病为主的传统医疗转变为以防治慢性病和保健为主的现代医疗。大规模流行病和地方疾病基本消灭,分娩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为下降,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至1970年代末的69岁,有关指标均已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准。
然而,这一体系本质上是在公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基础上,依靠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来运转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公费医疗体制难以维系,而农村三级合作医疗体系则逐步走向崩溃。在这期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增加到2000年的5.33%,但其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的比重却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由1991年的22.8%下降到2000年的14.9%,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的比重却迅速上升至6成。政府对卫生事业支持的下降还反映在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上,这一比重从80年代初的3.1%下降到90年代初的2.3%。
原先的卫生医疗体系的瓦解和政府投入的不足导致了一系列后果。首先,投入不足导致近l亿人口还没有获得医疗服务,3000多万贫困人口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近20%的农村县未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合格或基本合格标准。在WHO《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我国卫生系统整体达标成就列第132位,整体效能列第144位,卫生系统反应性指数列第105~106位。
其次,医疗卫生发展极不平衡,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分配存在很大差距。2000年WHO对191个成员国的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中,中国排在倒数第4位,仅比巴西、缅甸、塞拉里昂稍强,属于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国家。从城乡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在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上,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也主要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占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所占有的卫生资源仅占总数的20%。从地区来看,由于我国卫生事权的划分过于偏重地方,卫生事业费主要依赖地方财政,造成地区间医疗卫生投入的巨大差距。例如,1998年最高的上海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为90元,而最低的河南还不到9元。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导致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的显著差异,根据卫生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有近8%的婴幼儿没有享受免疫接种,其中贫困地区的比例高达13%,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人数至1‰以下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最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本末倒置。就我国而言,目前主要疾病死亡因素中,生活方式、行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才是人类生物学因素。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以解决,这些服务需要政府重点投入。然而,我国医疗卫生的资源配置却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级医疗轻社区卫生服务,尤其忽视公共卫生和环境建设。例如,城市卫生资源的80%集中在大医院,成本低、效果好且能够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有限;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未喝上洁净水,4亿多农村人口尚未饮用自来水,农村地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8.5%;农村地区产妇有55.8%在家中分娩,贫困地区高达87.2%,近50%由非卫生人员或家属接生,超过60%未消毒或消毒不全;部分地区计划免疫有滑坡的趋势,出现了免疫空白。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应“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
当前公共卫生服务最重要的问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制度层面,即公共卫生资源如何组织和分配。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公共卫生体制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从19世纪中期英国围绕《济贫法》改革引起的查德威克公共卫生改革,到俾斯麦雄心勃勃地启动国民健康保险计划,整个20世纪,无论是前苏联这样的中央计划集权国家,还是英国、加拿大等市场经济国家,都纷纷发展自己的公共卫生体系,就连一贯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在克林顿时期也掀起了关于全国综合性医疗计划的讨论。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改革就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性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并合理划分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事权。要求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应实行“低水平、广覆盖、高效率”的方针。
因此,首先要确立多元化的公共卫生提供、融资和生产原则。我国卫生资源有限,这要求我们推行多元化方案。
其次,要奉行市场优先原则。应明确分离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化的,通过个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保险、政府干预等相结合的方式供给,而对公共卫生服务,应主要由政府以及政府资助、鼓励、扶持的非营利机构和中介组织来共同承担。
再次,要奉行地方优先、上级辅助原则和事权与财权配套对称原则。这里涉及到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如何在各级政府间划分,这需要对服务内容作进一步细分,并结合外部性和人口流动问题作综合权衡。需要考虑一些具体的、但原则性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办法:
第一,从总体上看,除了公务员系统、准公务员系统(军队、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等)之外,无论是一般医疗保障还是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传染病控制与防治,都离不开县、市级政府的参与管理或者主管。
第二,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则因事而异,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通常可在一般医疗保障领域承担起更大的一般管理和支出责任,公共卫生事务则通常由市县级和乡级政府具体执行管理,公共卫生经费由其自行负担一部分,中央和省级政府给予补助一部分。
第三,关系到全民健康和整体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儿童和成人防疫接种),类似SARS这样的大面积急性传染疾病或艾滋病这样的高危传染病防治,以及公共卫生科研、统计和教育等,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地方政府负责根据法律直接控制疫源,并同时依法紧急公告和通报疫情,上次政府在此要负责协调跨越地方辖域的防疫和控制传染病、向本辖区民众及时提供信息等事务。上级政府对整个防疫免疫和控制系统的运作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这里,鉴于这方面事务的外部性,可考虑由中央政府承担主要的财政职责。否则,即便存在法律规定,许多地方的政府,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很可能不愿意把财政资金投入到这方面的支出上来。
第四,主要是地方性的疾病和传染病、但危害严重的,例如麻风、克山病、甲状腺疾病、南方水网地区多发的各类寄生虫疾病等,也可由省一级政府承担主要财政职责,由中央政府支持、指导、监督。
第五,地方政府(市县)则重点负责本地区小范围的疾病控制、社区卫生建设、环境改善等。中央和较高级地方政府应该在公共卫生方面承担主要的支出责任,这也是我国未来公共卫生保障方面事权划分的基本指引。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基本符合这一支出划分思路。其他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支出事权划分情况,可以作为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参照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
链接:
何谓“美国病”
陈林
有观点认为中国卫生系统已经患上了“美国病”,这无异于给浮肿病人开起减肥药来了。他们哪里知道“美国病”如果存在“不公平”,在美国也不是对穷人“不公平”,而是对富人“不公平”,因为美国富人承担了较多的社会保障税费,而穷人往往倾向于滥用这种社会保障,甚至可能造成“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美国的公立医院系统也主要是二战以后建成的,如果最近几十年出现“美国病”,则更可能与公立医院有关,而不能简单归咎于私立医院。其实,在美国民主政治下,各政党竞相取悦于多数选民,才造成公共卫生开支的不断膨胀,不仅损害了经济效率,也可能造成新的对富人的“不公平”。这与中国的情况,恐怕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又有人将“美国病”定义为“市场化”,并且“批评”说,市场主导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越来越高。可是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本来是一个朴素的道理。这句话的另一面,逻辑上岂不就意味着,市场上基本的医疗服务将趋于低廉的价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