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1
一、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下同)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必须诚信经营,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使用各类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时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从重从快惩处。
四、严禁非法制售国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生产单位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注明“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严禁向食品和饲料生产经营单位销售。
五、严禁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严禁违反国家标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上述规定的,一律依法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按规定落实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者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提供虚假票证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食品的,责令立即停产、停业。对上述违法行为,同时依法予以其他相应处罚。
七、欢迎和鼓励社会公众举报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提供的线索,有关单位应认真调查处理。对举报属实的予以奖励,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切实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特此公告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农业部
商务部 卫生部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2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清理换证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此次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有序开展,我局制定了《县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清理换证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生产科、流通科、药械科组成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清理换证工作领导小组,由药械科牵头,生产科、流通科进行配合,基层监管所积极参与,明确了由药械科、队、基层监管所分工,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
二、重点突出,形成合力,确保清理换证工作取得实效
此次清理换证工作以整治、惩处和规范相结合为总体要求,以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为目的,以严把保健食品行业准入关口为手段,全面对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清理筛查。我局紧紧围绕此次清理换证工作总要求,以此次清理换证为契机,明确许可受理范围、严格审查审核程序和执行审查标准,严肃审查纪律,确保通过清理换证工作淘汰一批不具备保健食品经营条件、不符合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要求的保健食品企业,整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1、加强宣传,确保辖区内符合清理换证的企业全参与。我局在收到市局清理换证的文件后,迅速组织召开了“关于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换证”会议,对清理换证工作进行了宣传,同时对清理换证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说明,使广大生产经营企业进一步明确了此次清理换证的目的、申报申请的条件及程序。同时,通过局网站、QQ群、电话通知、市场检查等方式再次对清理换证工作开展宣传,确保此次清理换证工作宣传到位,做到全面清理不遗漏。
2、认真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资料不予受理。为了确保清理换证工作有序开展,局稽查队、乡镇监管所掌握辖区内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情况,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我们将乡镇监管所纳入,参与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清理换证工作,由监管所收集资料,初审登记,由科室对资料再审核把关,做到层层把关,严格审查申报资料。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3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 C ),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A、整合执法队伍 B、建立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工作机制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D、成立统一食品检验机构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C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 C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A:申请人要求 B:各级政府要求 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C、《河北省食品安全条例》
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 A )。
A、餐饮服务场所 B、私人住宅 C、家庭餐桌
7、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A)后,办理工商登记。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D、工商登记
8、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B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9、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 C );有发生潜在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A、注销相关许可 B、加强质量抽查频次 C、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 )。
A、学籍管理制度 B、固定培训机构 C、培训档案
1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 A )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12、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 A );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A、可以继续销售 B、不得继续销售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13、申请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向承担复检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以下称复检机构)申请复检,应当说明理由.。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B)。
A、需说明结论B、最终检验结论C、供执法机构参考结论D、自行选择结论
14、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 C )承担;复检结论表明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A、食品生产经营者 B、检验机构 C、抽样检验的部门
1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B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B )。
A、食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B、餐饮消费环节监督管理C、食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D、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1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B )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B、每年C、每二年D、每三年
18、食品检验实行( D )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B、检验人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检
验机构与检验人
19、( A )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B、只有食品生产经营者C、仅消费者 D、只有食品企业从业人员
20、( B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2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 A )。
A、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B、减少检查频次C、吊销许可证D、吊销营业执照
2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23、食品安全标准是( B )的标准。
A、自愿性B、强制性C、科学性D、民主性
2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C )的赔偿金。
A、三倍 B、五倍C、十倍 D、十五倍
25、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 C )。
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26、食品安全法规定,( A )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27、国家建立( A ),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28、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 B )为依据。
A、国外食品安全标准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监督检查结果 D、抽样检验结果
29、食品企业直接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必须符合( C )。
A、矿泉水标准要求B、纯净水标准要求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D、蒸馏水标准要求
30、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C )。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3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B )。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32、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C )。
A、本级人民政府报告B、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C、卫生行政部门通报D、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D )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A、国务院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4、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C )。
A、对婴幼儿无害 B、对成人无害C、对人体安全、无害 D、对环境无害
35、苯甲酸属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如某生产厂家也获得了苯甲酸的生产许可证,那么该厂生产的苯甲酸可以在( C )。
A、所有食品品种中使用 B、限定的食品品种中任意使用
C、限定的食品品种中按限量使用 D、所有食品品种中按标准规定的最低限量使用
3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 C )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 B )统一公布。
A、国务院办公厅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38、《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自( C )起施行。
A、2009年12月1日 B.2010年3月10日 C.2010年6月1日
39、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应依照( A )的规定给予处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40、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前,必须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A )。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D、食品卫生许可
4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
A、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C、培训证明 D、法人授权委托书
42、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 C )后方可出厂销售。
A、监督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C、出厂检验合格 D、强制检验合格
43、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标准由( A )确定和修订。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双方约定的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4
昆明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加强清真食品管理,促进清真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清真饮食习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下简称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落实监督管理责任。
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质量监督、工商、商务、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清真食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七条 伊斯兰教协会、清真食品行业协会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民族都应当相互尊重饮食习惯,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章 生产经营
第九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实行清真食品准营管理制度。
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除依法取得相关证照外,还应当向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
未取得《清真食品准营证》的,不得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不得在企业名称、字号、产品及其包装上冠以清真字样、图案或者使用具有清真含义的文字、标识。
第十条 申请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
(二)已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餐饮服务许可;
(三)有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专用的场所、加工工具、计量器具、储存容器和运输工具;
(四)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应当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
(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生产经营管理者中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
(六)采购、屠宰、保管、主要制作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应当是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
单位自办清真餐厅应当具备前款第(三)、(六)项规定的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办理《清真食品准营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或者餐饮服务许可文件;
(四)清真食品质量承诺书;
(五)本条例第十条第(四)、(五)、(六)项规定的公民身份证明。
单位自办清真餐厅应当提供前款第(一)、(四)项规定的材料以及采购、屠宰、保管、主要制作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公民身份证明。
第十二条 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清真食品准营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清真食品准营证》由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清真食品准营证》实行年检制度,有效期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30日内向原发证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清真食品准营证》。
禁止转让或者租借《清真食品准营证》。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变更经营范围或者终止生产经营的,应当到原发证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十六条 清真食品的生产场所不得生产经营清真禁忌食品。
第十七条 清真食品主辅原料应当符合清真要求。
第十八条 清真食品的广告、出版物、宣传品、包装物及其他印制品不得含有侵害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
印刷企业在印制前款物品时,应当查验委托人的《清真食品准营证》。
第十九条 不得携带清真禁忌食品进入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食品专营场所。
第二十条 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或者集贸市场根据消费需求设置清真食品专区或者专柜;清真食品应当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十一条 用于清真食品经营的畜禽实行定点屠宰,屠宰主刀人员须持有伊斯兰教协会出具的证明。
清真肉食制品的加工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清真定点屠宰厂(场)采购畜禽产品。
第二十二条 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
第二十三条 食用清真食品少数民族公民较多的单位,应当设立清真餐厅或者提供清真饮食便利。
学校、幼儿园、医院、机场、车站、旅游景区、会议中心等,有条件的应当设立清真餐厅。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核发《清真食品准营证》并建立档案;
(三)组织培训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和有关管理人员;
(四)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清真食品监督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生产领域的清真食品质量以及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
(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假冒伪劣清真食品以及违法广告的查处;
(三)商务部门负责用于清真食品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等监督管理工作;
(四)农业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用于清真食品的畜禽以及肉食品的检疫监督工作;
(五)卫生部门负责清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清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以及清真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安全信息等监督管理工作;
(六)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清真食品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七)公安部门负责对涉嫌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清真食品犯罪案件的查处。
第二十六条 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在联合执法中依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向有关部门通报、移交。
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聘请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
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经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持《昆明市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证》,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第二十八条 清真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负责行业技能培训,引导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并可暂扣或者吊销其《清真食品准营证》: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处以5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利用清真食品问题制造事端,扰乱社会秩序,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清真食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5
第一条为加强对新资源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
(一)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四)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第三条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第四条国家鼓励对新资源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
第五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新资源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资源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新资源食品的申请
第六条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核批准。
第七条申请新资源食品的,应当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资源食品卫生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研制报告和安全性研究报告;
(三)生产工艺简述和流程图;
(四)产品质量标准;
(五)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的安全性资料;
(六)产品标签及说明书;
(七)有助于评审的其它资料。
另附未启封的产品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申请进口新资源食品,还应当提交生产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或者该食品在生产国(地区)的传统食用历史证明资料。
第三章安全性评价和审批
第八条卫生部建立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实质等同等原则。
卫生部制定和颁布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九条卫生部新资源食品专家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负责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评估委员会由食品卫生、毒理、营养、微生物、工艺和化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十条评估委员会根据以下资料和数据进行安全性评价: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估计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微生物产品的菌株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力等资料及其它科学数据。
第十一条卫生部受理新资源食品申请后,在技术审查中需要补正有关资料的,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对需要进行验证试验的,评估委员会确定新资源食品安全性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和检验机构,以及是否进行现场审查和采样封样,并告知申请人。安全性验证检验一般在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
需要进行现场审查和采样封样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卫生部根据评估委员会的技术审查结论、现场审查结果等进行行政审查,做出是否批准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决定。
在评审过程中,如审核确定申报产品为普通食品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做出终止审批的决定。
第十三条新资源食品审批的具体程序按照《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等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名单形式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
第十五条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卫生部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可以组织评估委员会对已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进行再评价: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学认识上发生改变的;
(二)对新资源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学质量产生质疑的;
(三)新资源食品监督和监测工作需要。
经再评价审核不合格的,卫生部可以公告禁止其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章生产经营管理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和使用的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性。
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未经卫生部批准并公布作为新资源食品的,不得作为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十八条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
第十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前,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第二十条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生产其它食品的企业,应当建立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每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发现新资源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签标示的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
第五章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辖区内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报告的食用安全信息进行调查、确认和处理后及时向卫生部报告。卫生部及时研究分析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食用安全信息隐瞒不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或者将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危险性评估,是指对人体摄入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所产生的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价,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四个步骤。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范文6
A.2009年2月28日
B.2009年6月1日
C.2009年5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2.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者利益
C.保护食品正常出口
D.严惩违法行为
3.《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
A.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4.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细菌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身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5.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对餐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
A.举报权 B.知情权
C.名誉权 D.建议权
8.哪个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食品安全委员会
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9.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机构是:
A.新闻媒体
B.社会团体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街道办事处
10.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A.共同责任 B.相关责任
C.连带责任 D.赔偿责任
11.国家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主要是通过建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C.食品抽检制度
D.食品风险预警制度
12.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部门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且:
A.提醒消费者谨慎食用
B.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立即拘留相关责任人
14.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是: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5.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16.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17.公众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可以:
A.付费查阅
B.免费查阅
C.付费查阅,但应予优惠
D.付费查阅,但收费价格可协商
18.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
A.行业标准 B.企业标准
C.特殊标准 D.卫生标准
19.食品企业标准在本企业内部适用,受理其备案的部门是:
A.省级质量监督部门
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0.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列做法哪项不正确:
A.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C.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没有保
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21.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22.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立即停止经营
B.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C.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D.自行处理后,继续销售
23.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情节严重的: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2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赔偿金,其金额为价款的:
A.三倍 B.五倍
C.十倍 D.十五倍
25.食品流通许可的实施机关是县级及其以上地方: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商务部市场流通管理机关
26.新设食品经营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其许可申请人应该是该企业的:
A.投资人 B.管理者
C.经营者D.发起人
27.食品经营者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工商登记之前,要依法取得:
A.《卫生许可证》
B.《食品流通许可证》
C.《生产安全许可证》
D.《进出口许可证》
28.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29.《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副本:
A.正本有法律效力,副本没有法律效力
B.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C.正本、副本都没有法律效力
D.正本的法律效力大于副本的法律效力
30.食品经营者改变食品流通许可事项:
A.必要时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
B.向原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
C.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
D.无须申请变更
31.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
A.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B.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C.需要取得餐饮许可
D.需要同时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许可
32.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
A.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
B.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C.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D.需要同时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33.企业的分支机构从事食品经营,各分支机构:
A.可以使用同一份《食品流通许可证》
B.应分别申领《食品流通许可证》
C.从事相同业务,则无须申领《食品流通许可证》
D.如在同一城市,则无须申领《食品流通许可证》
34.食品经营者需要延续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多长时间,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A.七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35.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流通许可的,申请人在多长时间不得再次申请食品流通许可?
A.六个月内B.一年内
C.三年内 D.五年内
36.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年限是:
A.二年B.三年
C.四年 D.五年
37.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以上都是
3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进行健康检查的周期是: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二年 D.每三年
39.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将某种食品添加剂列入可以使用的范围:
A.在国外已经使用
B.在我国有长期的使用史
C.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D.有助于增加食品的色、香、味
40.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使用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
A.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B.食品安全信用记录
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
D.食品安全标准
41.生产经营的食品中可以添加:
A.药品
B.任何中药
C.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D.少数西药
42.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其目录由哪个部门制定、公布?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务院办公厅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43.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如实记录:
A.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
B.生产批号、保质期
C.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D.以上都是
44.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
A.先行使用,要求供货方补交合格证明文件
B.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C.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D.依照专家意见处理
45.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46.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47.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以下关于标签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B.标签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C.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D.标签应该突出表明功效
48.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
A.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
B.保质期
C.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D.以上都是
49.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
A.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B.成分或者配料表
C.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以上都是
50.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与普通食品标签相比,其标签特殊要求是标明:
A.保质期
B.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C.产品名称
D.产品标准
51.对于声称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内容真实,载明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B.说明书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C.产品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D.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52.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情节严重的: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53.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情节严重的: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54.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应该:
A.全部销毁
B.低价贱卖
C.经杀菌处理后继续销售
D.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并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55.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情节严重的: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56.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情节严重的: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57.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应:
A.给予警告
B.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C.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D.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
58.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
A.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B.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C.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以上全对
59.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应依照什么规定给予处罚?
A.《广告法》
B.《食品安全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产品质量法》
60.以下关于食品广告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夸大的内容
B.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