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内容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1

关键词: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高职“基础”课应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着重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为其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研实践对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提出创新性的思考。

1 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1 使用统编教材要注意同高职的特色相

结合

本课程一直选用组织编写的高教出版社发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注意同高职的特色相结合,着重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1.2 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1)依据调研结果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需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变“系统照本宣科”为分大主题小专题讲授。明确细化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根据岗位需要选取教学案例,从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地教学案例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3)结合职业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根据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我们对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其结果是实践教学串联起本课程三大教学主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职业教育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后接受专业教育为起点,教育进行中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过渡,校内外实践基地实习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为延伸,组织序列化、监管保障健全的实践体系。

1.3 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教学内容的适用、够用是职业院校基础课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丰富、涵盖的理论面很广、知识点很多,但是,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线,紧密联系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回答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既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入情入理地分析回答大学生在成才、立志、恋爱、交友、就业、做人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并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问题放到了高职学生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从而在内容选择上体现先进性和适用性。

2 以“实用、适用”为原则,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具体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实用、适用”为原则进行了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的全面梳理,确定了三大教育主题20个具体教学专题,总学时48学时。

2.1 紧紧围绕三大教育主题科学设计教学

内容

(1)教育主题主要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结合职业理想,使高职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培养其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具有的坚韧不拔的信念,并在职业生涯中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教育主题主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行道德教育。本部分重点结合学生的职业定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为其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打下基础。(3)教育主题主要围绕职业规范、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如何弘扬法制精神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高职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法律素质,培养能够立足社会并具较强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职业人。

2.2 实践教学的三种实现途径

“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追求运用整个学校、社会及企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及社会实践三个途径实现的。

(1)课内实践,包括分组讨论、小型辩论会及演讲比赛等多种表现形式。针对某一专题给学生布置2-4个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型辩论会或者演讲比赛。分组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及结论。讨论结果也可利用网络传给授课教师进行评分。(2)校内实践,结合学院团委、学工处组织的各项常规教育、主题教育、特色教育等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分析、认识实际问题,活动结束后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修正提高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把自己学习、思考、交流的认识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实践学习活动,不仅实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活动组织等行动能力。(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社会调查、社会活动、实习就业、打工实践等实践,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同时结合社会实践过程,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主题的实践报告、撰写实践心得,并用照片、文字做成PPT课件记录下社会实践的的过程和效果。

3 结语

总之,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的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具体教学内容,积极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和研究作风,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打造成功的职业人奠定坚实的

基础。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2

【关键词】职高语文 实用内容 职业特色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高中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远未发挥出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其问题所在:学生重专业轻语文,忽视语文的重要作用;学习方法单一,忽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课外阅读量少,忽视语文学习的积累。

针对以上职高语文教学现状的弊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语文学科内容改革进行了深刻探索。探索内容如下:

一、突出实用内容,凸现职业特色

1.突出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职高生入学之日起,就要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教师要认真教给学生写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平时让学生多临摹字帖。

2.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创造说话的机会外,更应系统地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首先要进行普通话训练,使学生能够摆脱方言影响,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次主要学习怎么说,即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其中涉及到声音的表达技巧,说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以及态势和一般技巧等。

3.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潜心研究大纲和教材,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把与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让学生熟练掌握,为职高生将来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

二、加强专业联系,提升职业素养

1.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创造与创新等职业素养的教育可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让学生认识到上职业高中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2.针对专业特点,按需施教。作为基础学科的职高语文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结构,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或突出相关的训练内容。这样,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对口,学起来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三、重视课外阅读,拓展生活内容

1.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首先,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上的联结。其次,应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语文课外阅读。再次,向学生推荐优秀报刊、精品时文。

2.指导阅读方法。首先,要指导学记读书笔记。其次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刊物园地上发表他们的读书心得,可组织读书报告会等,最后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

3.丰富阅读资源。(1)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2)设立班级图书角,每生自愿捐书1—2本,班级干部专门负责借阅和管理。(3)建议每生自费订阅1—2种自己喜爱的书报杂志,并作交换阅读。

四、利用传媒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1.利用电视资源开展语文活动。电视里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从这里能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既可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辨别人世间的是非曲直、真假美丑,又能学到很多“作文”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收视卡”把看电视和学语文结合起来。收视卡每星期带回学校检查,并定期组织收视汇报活动。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可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内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又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应具备的。

3.利用网络资源再现生活情境。网络上有着丰富的影像素材,我们可以去寻求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资源来再现当时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3

【关键词】数值代数 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O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5-02

一、引言

数值代数课程是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包含:线性代数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与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数值计算等内容[1]。因此,它是一门研究并给出解决数值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并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程。

在数学建模中,最终模型的求解经常利用到数值代数中的方法,比如分解法、迭代法等。因此,在讲解数值代数的时候将数学模型的思想引进来,让数值代数成为有源之水,使得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更加感兴趣,所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数值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引起重视,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二、《数值代数》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数值代数课程涉猎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其基础包含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以及泛函分析等众多数学课程。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之后往往只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记忆深刻,而对于很多内容仅有模糊的印象,因此在学习数值代数的时候会有很多基础知识需要重复学习。

在数值代数中数值算法都是对具体问题离散化之后的方程(组)进行处理,其中涉及到数值方法的构造,格式的推导,理论的证明,因此计算公式不仅较多而且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熟练记忆、掌握与应用。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学习数值代数中的数值计算方法与相应理论分析是不够的,通常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计算软件Matlab、Mathematica、Mapple等。而在我国各高校,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思想普遍存在,学生通常只是埋头做题,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违背了数值代数这门课程的思想。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数值代数》的教学会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数值代数》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数值代数思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但大部分学生是走入工作岗位,其中很多都是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因此在讲授数值代数这门课程的时候,重点给学生讲授算法理论的思想。例如在实际计算中往往都是近似计算,因此我们要研究算法的误差理论;迭代法虽然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要有收敛性保证等等。这样对于一些繁琐的定理证明可以仅仅叙述定理思想,讲清证明思路,对于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进行单独答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思考数值方法的改造,方法的构造,方法的评价准则。可以通过科研训练、科技创新计划活动等培养学生查找阅读文献,发现与分析问题,应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专业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视频资料等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问题背景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最速下降法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看到什么是最速下降方向,当增大条件数时,学生就会发现最速下降法的缺点:迭代解呈锯齿状逼近精确解,此时收敛速度极慢。

数值代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每讲完一个典型的算法,都应布置给学生上机作业,每章结束后,应让学生总结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之间的计算精度、收敛速度、运算时间等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的改革

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符号对某一实际问题或实际系统发生的现象(近似)的描述,数学建模的过程是:获得数学模型——求解该模型并得到结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并加以修改,最后到模型应用的全过程[2]。

然而,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由于竞赛时间的限制,学生创建模型往往会花去一半左右的时间,剩余的一天半中,要数值求解模型并撰写论文,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往往很难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针对模型数值求解往往没有现成的算法,学生对于算法思路掌握不够灵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增强算法的来源的介绍,交代应用问题的背景,重点培养学生理解算法,掌握思想,进而可以灵活构造实用算法的能力。比如:如何确定权证的合理价值是证券发行商及投资者的首要问题,该问题可以建立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模型来解决。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数学软件的不断开发,数值代数的作用不论在传统计算数学领域还是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它的作用和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数值代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改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并能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树功等,数值分析(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姜启源等,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内容 方法 直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计算机高度普及的时代。学好计算机 ,成为走入这个时代的必备武器。那么,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日然而然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当今的计算机教学,要想达到高效,必须有适合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适应课程的特点

我认为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它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最佳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计算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这样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效的。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份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中职学校,每周学生仅一两课时的学习时间,那么这一课时的安排,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教学方法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

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授课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种问题的提出,给那些电脑操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同学们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往往那些电脑操好者,同时多数又是那些上课喜欢自由者)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请做出来的同学,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教师机、学生机管理系统),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小老师的操作比教师的教学真的没有差。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5

关键词: 高校 农民工 思想政治教育

自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聘用了大量农民工从事保卫、保洁、餐饮、绿化维护、水电维修等工作。高校农民工已成为高校一支数量较大、不可或缺的队伍,为高校的后勤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理清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对有效开展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性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价值、目的的总的看法,指导着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评价和认识,是衡量价值的标准[1]。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去探讨世界,都会去思考人生,都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价值,高校农民工也不例外。对高校农民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深入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开展国情、省情、校情教育,帮助高校农民工树立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2]。

2.普法教育

我国自1986年实施普法教育规划以来,公民法制意识整体上有所增强,但农村和城市农民工的普法教育还比较薄弱。高校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属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保护。高校农民工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在法制社会的背景下,也需要加强法制学习,以此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言行。对高校农民工开展普法教育,重点是加强《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选举法》、《经济法》、《民法》、《交通法》、《治安管理条例》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普法教育,高校农民工能知法,了解一些常用法律的基本内容;守法,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用法,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公民道德教育

一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由于文化水平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农民工确实缺乏在高校生活和工作的必要常识,需要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和教化他们遵纪守法,文明行事,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二是进行家庭美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离婚率不断上升,少数农民工在务工城市非法同居、重婚、、等社会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和家庭观,增加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维护农民工家庭稳定[3]。三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后勤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对高校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做到爱国爱校、服务师生、爱岗敬业、周到热情,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自强奋进,奉献社会、传播文明[4]。

4.日常文明行为和科学习惯教育

来到新的环境,高校农民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高校这样一个特别讲究文明的地方,很多在农村习以为常的事情可能就会被视为不文明行为,而这正是阻碍高校农民工融入高校、融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日常文明和科学习惯教育,重点是帮助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不乱倒污水、不随地吐痰、不混用餐具、不滥捕食野生动物、不愚昧迷信、不手蘸唾液点钱物、不共用毛巾洗脸盆、不赤膊外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喧哗、喝酒有节制、咳嗽喷嚏掩饰、饭前便后洗手等一些良好的习惯。

5.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农民工面临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复杂,综合压力巨大,很容易产生自卑、自闭、孤独、怨恨、压抑、悲观、失衡、仇富、仇官、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宜通过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恰当的个人自我概念,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宜通过情绪辅导,帮助其提升自我情绪认识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预见未来的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宜通过人际交往辅导,帮助其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礼仪、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法、技巧等[5]。

二、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文关怀是对高校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剂和催化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高校农民工进行人文关怀,就要做到尊重农民工、了解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真正消除对高校农民工的误解、偏见和歧视,营造友善、平等、包容、和谐的整体氛围。工作上信任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用平和的语言指出工作中的不足,用友善的态度提出改进的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既乐于接受意见,又感受到温暖。生活上关心他们,管理部门要树立“他们为学校后勤提供保障,我们为他们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理念,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日常交往中尊重他们,管理干部要牢记他们的名字,见面要先打招呼,根据双方年龄差距,称呼“师傅”,或省略姓氏直称名字,或在姓氏前加个“老”字,以拉近双方距离;他们主动打招呼,要热情回应;他们有意反映情况,应耐心倾听。

2.建立奖惩结合制度

无论哪一个单位,没有规矩,都不成方圆。高校农民工来自不同地域,当地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其文化程度、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还养成了自由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等坏习惯,单靠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疏导、劝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应在不歧视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管理办法,根据专门管理办法或已有规定对违反劳动纪律的农民工进行处罚,强制其改掉不良行为。对于表现出色、工作成绩优异的高校农民工典型人物,高校要大力宣传,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高校农民工典型人物来自于高校农民工群体,和高校农民工工作、生活在一起,易于激发其他高校农民工的模仿心理,从而达到引导其他高校农民工向其学习、对照和效仿,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感情与行为的效果[6]。通过这种奖惩结合的制度,能使影响农民工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升的各种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能使积极因素转变为直接动力,让主导性的正面影响以最佳的形式和效果发挥出来[7]。

3.加强综合素质培训

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需要迫切、意义重大。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是高校农民工提升自身生活素养、真正融入高校和城市生活的需要;是提升高校农民工工作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需要;也是对高校教书育人职能的拓展与充实。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可以发挥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利用高校所在社区建立的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民工进修学校、农民工之家等组织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二是依托高校本科教育体系,鼓励高校农民工在遵守各项纪律的前提下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和大学生一起听老师讲课、听专家讲座、看文艺演出。三是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针对性地建立培训制度,这是高校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核心,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高校农民工管理部门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培训,应坚持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培训原则;应采用现场教学、边做边学、从做中学的培训方式;应选用高校农民工感兴趣、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

4.注重解决实际困难

农民工讲实惠,最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根据这一特点,高校就应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目前,从整个社会来看,农民工存在三大愿望,面临四大难题。三大愿望即提高工资待遇的愿望、获得平等地位的愿望、建立保障体制的愿望[8]。四大难题即工资按时足额领取难、劳动合同签定难、子女教育难和加入工会难[3]。如果能较好地处理上述三大愿望、四大难题的相关事宜,将会为高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根据湖南省的相关规定及时调整了农民工的基本工资,使其能享受福利、年终奖,农民工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学校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他们参加文体活动、购买女性防癌保险等一系列工会活动。现在,有农民工成为了校运会的记录创造者,有农民工成为了所在部门的篮球主力,有农民工成为了歌唱团的积极分子。学校按国家规定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农民工购买了养老保险,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确保能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提供了独栋、专用的宿舍楼,免收租金;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附属幼儿园和中小学。对于管理能力出众的农民工,还提拔到基层管理岗位上来。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湖南农业大学农民工工作积极性不断高涨,流失率不断下降,思想非常稳定。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目前,高校都面向大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依托这一体系对高校农民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一是对新招聘的农民工进行心理普查,对老员工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二是每年举行一到两次心理讲座,让农民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咨询工作;三是每周开放一到两天农民工专用心理咨询室;四是开通心理咨询电话;五是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开辟农民工心理咨询专栏;六是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收集农民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七是利用学校校报、电台、电视台、宣传橱窗、网站等媒体宣传相关知识,解答农民工反映的一些典型心理问题;八是每年举行两到三次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对农民工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农民工管理者应以人为本,以农民工为主体,进一步完善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高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开创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华启和.略论高校德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J].抚州师专学报,2001,20,(4):33-36.

[2]王健.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2010.

[3]封福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关注的特殊群体[J].行政与法,2004,(6):40-42.

[4]黄兴灿.“八荣八耻”视野下高校后勤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举措[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189-192.

[5]许军民.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54-55.

[6]李昱,倪明胜.农民工“融城”心理障碍的消解路径与策略选择――以长沙、株州、湘潭的访谈记录文本为样本的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0-14.

法制教育内容范文6

近年来C语言作为计算机语言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在程序语言使用中排名第二,只和排行第一的JAVA语言相差甚微。其功能丰富,表达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代码运行效率高,兼有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几乎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C语言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在高校相关专业往往是编程的入门课,从“门外汉”变成“门内汉”的过程不仅需要学习基础概念、编程知识、编程方法,还需将自己的智慧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这个转换过程需要我们学会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学习C语言、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引导和培养的过程。

1 教学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学低年级开设,该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编程基础,甚至于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似是而非,仅停留在计算机的使用上,对于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操作的原因不了解。刚开始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编程和学习应用软件的使用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够成为编程“高手”。而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编程的入门课,首先必须讲授编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这些内容相对显得枯燥,部分性急的学生要耐心学习。因为这些内容是编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深入掌握,由此对学生的心理就要有所把握。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有些学生慢慢跟不上进度,课上听得懂,但自己编程就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其一是对算法没有掌握,其二是对这门语言了解不够。算法是编程的思路,有了算法,才可能写出程序,如果学生对算法不理解或者掌握不够,则直接影响编程。除此之外,如何将现成的算法用C语言描述出来,许多学生仍然不很熟悉。

2 教学内容与目的

C语言的教学是从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与计算机沟通交流的初级阶段。这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还需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就是编程的素材。C语言解决的所有问题最终都需要用语句来描述,而语句是由这些语言要素所构成,怎样把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灵活地组合成解决问题的语句,是编程的关键。类似我们把汉语的一个个单词组合成表达特定含义的语句,C语言的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相当于词汇,将它们组合成完成特定要求的语句。在结构化编程中,学生只能从总体到具体,逐步细化、逐步分解,只有知道计算机能够执行什么后,才能写出算法乃至程序。

学习编程语言很难像学习汉语一样,时时都有一个环境,只在课堂的时间接触C语言,熟悉的进程必然缓慢。课堂的作用仅在于接触、理解,而真正掌握则需要自己尽可能多的应用所学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语言的编程能力不是看出来的 ,不是听出来的,而是自己动手练出来的”。一个人知道很多汉语词汇,但不能将它们连成通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这个人表达能力不行。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如果只知道基本概念和知识,而不能灵活的用来解决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们编写程序,让计算机完成我们交付的任务。

3 教学方法和策略

计算机只执行程序,不能告诉我们如何解决问题。我们编写程序,就需要考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让这些思路和方法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这就是设计算法、编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理解这些思路和方法,逐步接受计算机的思维方式,熟悉编程语言。

3.1目标定位

根据C语言的特点,将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语言要素,包括常量与变量、数据类型与操作符、程序的基本结构、数组与指针、函数;第二阶段是高级程序设计要素,包括结构体、变量的作用域、模块化程序设计、文件;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实用的问题。

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为每章列出一个提纲,指出重点和难点。例如,讲授“操作符与表达式”时,重点强调C语言的许多语句都是通过表达式来描述,运输符的优先级和结合律是表达式的核心,如果牢记了运输符的优先级和结合律,在读懂程序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数据类型、变量、常量则一带而过。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避免学生因过于繁杂的内容失去耐心。又如,讲解数组与指针时,区分数组名与指针变量的相同与不同,许多学生还会纠结引入指针的必要性,但通过解释类似邮件快递的具体地址与惯常用名在收件速度上的不同,则增强学生对指针变量的理解。总之,难易结合,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解释复杂问题,需要死记硬背的基本概念则通过读程序、改写程序得以加强,由此为自己编写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语言要素的基础上展开。这时可以延续前面的教学模式,用少量的时间对知识要点大致讲述,不过多涉及细节问题,布置较大的案例程序进行分析和练习,总结所学知识。本阶段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要求学生读懂程序,再修改部分程序、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对解决类似的问题尝试着编写程序,最后摆脱开熟悉的命题,提出完全陌生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教师提出的选题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既实用又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例如,编写学生学籍管理、输出企业的人事管理等。该阶段是对前期学习的总结。

3.2设立案例库

案例库的质量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必须:

1)典型性,能够覆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2)实用性、趣味性,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3)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4)系统性,案例间要相互联系。

例如,讲解数组与指针的时,列举了一个例子,给出利用下标法编写的程序,要求学生修改为利用指针编程。另外,提醒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例题:已知5个学生3门课程的成绩。求:(1) 每个学生平均成绩;(2) 每门课程的平成绩;(3) 总平均成绩。

思路:

1) 定义二维数组score[5][3]存储成绩;

2) 定义一维数组st_aver[5]存学生平均成绩;

3) 定义一维数组cu_aver[3]存课程平均成绩;

4) 定义变量aver存储总平均成绩。

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 float score[5][3];

float st_aver[5],cu_aver[3];

float sum,aver;

int i,j,t;

for(i=0;i

{ printf(“input a shudent score:”);

for(j=0;j

scanf(“%f”,&score[i][j]); }

for(i=0;i

{ sum=0;

for(j=0;j

sum=sum+score[i][j];

st_aver[i]=sum/3;}

for(j=0;j

{ sum=0;

for(i=0;i

sum=sum+score[i][j];

cu_aver[j]=sum/5;}

sum=0;

for(i=1;i

sum=sum+cu_aver[i];

aver=sum/3;

for(i=0;i

printf("%6.1f",st_aver[i]);

printf("\n");

for(i=0;i

printf("%6.1f",cu_aver[i]);

printf("\n");

printf("aver=%f\n",aver);

return 0;}

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自己编程,除了布置课后作业,课堂上的练习也非常必要。因为教师很难控制课后学生到底用了多长时间去编程或思考编程,但是让他们在课堂上的练习又要占用大量时间,这和紧张的课时有冲突,作者认为比较折中的办法是编程时教师多用板书,由此在板书过程中带动学生跟着思考,部分代码教师可以特意空出来,告知学生这部分代码要做什么事,然后可以由学生补充完整。

3.3项目教学策略

“大任务”与“小事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所谓“大任务”是指能够结合大部分知识点,并具有实用性,它是学生在经过C语言程序设计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后,必须完成的项目。所谓“小事件”是某个具体知识点,可以是语言要素,也可以是一小段典型案例(例如,选择排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事件”是“大任务”必要的准备,是实现“大任务”的基础;“大任务”是“小事件”的延伸和拓展,是“小事件”的综合运用,两者相辅相成。

例如,在完成第一阶段语言要素的讲授后,就布置课程的综合设计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事件”,并标注出每个“小事件”涉及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着重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使学生有目的的吸取知识,提供学习效率,然后通过这个项目,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完成一个实用系统。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并更加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索,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