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管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生产管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生产管理培训

食品生产管理培训范文1

“三品一标”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简称。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是在适应入世和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背景下推动起来的。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有机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的结果,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资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则是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从企业案例看蔬菜“三品一标”的发展

广州市某农场有限公司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区,面临港澳,辐射华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发展蔬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蔬菜种植及保鲜加工业务,公司自成立到80年代末,因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较落后,加之品牌影响力较小,规模一直没有有效的发展和壮大,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90年代初,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大潮流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发展,顺应该趋势,公司开始着力于绿色食品的申报,并于90年代末成功申报了菜心、芥蓝等优势品种。21世纪初,农业部提出了建设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奋斗目标,该企业为打响自有品牌、增强竞争力,又相继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随着“三品”认证的深入,该企业大幅提高了生产化组织程度和品牌影响力,其质量可靠的蔬菜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了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模式。至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大型农场、蔬菜加工场和生产基地,集种植、加工、销售及辐射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蔬菜行业推行“三品一标”工作的几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在国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大背景下,各地重点启动绿色食品的蔬菜产业示范点,探索和建立绿色食品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模式,此时绿色食品生产主要是由亟待寻求新发展的企业来推行,但认证品种较少,仅局限在部分优势品种。

(2)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随着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大幅推广和实施,蔬菜企业面向市场需求,为取得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走产业化的道路,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性极大提高,认证数量也大幅提升。

(3)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0-2005年,随着2001年“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了建设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奋斗目标,相继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三品一标”工作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做到了“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

(4)提升阶段 2006年至今,主要是坚持认证与监管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工作思路,积极扩大总量规模,着力强化监督管理,“三品一标”的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作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表和政府公共品牌,权威性已基本建立,品牌公信力已基本形成,品牌认知度得到全面提升。

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资源,为人们提供丰富且廉价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的蔬菜生产与消费国,蔬菜生产规模、种植面积、从业人数、产量、人均占有量、加工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尽管蔬菜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生产中重产量轻质量、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现象较为突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三废等的排放使得农业环境日益恶化,而当前蔬菜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蔬菜产品污染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蔬菜产品而引发人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在农业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因高毒农药残留超标引起中毒的事件大幅减少,但蔬菜中有禁用农药检出的事件依然频频曝光,如绿色和平组织报道的蔬菜农药残留“鸡尾酒”事件、海南豇豆检出禁用农药事件、广东中山和湛江农民违规将禁限用农药用于蔬菜生产事件等。蔬菜作为人民群众在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和幸福程度。普通消费者的质量安全知识有限,对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很难鉴别,再加上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消费者很容易盲从和恐慌,产生对政府和社会的不信任感,而且这种心理会从蔬菜转移到其他产品,造成不必要的盲目恐慌。在这种形势下,亟需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提高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因此,蔬菜发展“三品一标”势在必行。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的意义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关键基础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蔬菜质量可追溯,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成功典范。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

开展蔬菜“三品一标”的质量安全认证,通过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上市蔬菜及时追踪和检查,从而有效地防止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促进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条件

通过推行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发展安全优质蔬菜生产和流通,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蔬菜优质优价,使农业发展进入以消费引导生产、靠市场需求拉动产品供给的良性发展轨道。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扩大蔬菜出口的有力手段

推行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家组织实施的质量认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有利于提高蔬菜质量的信誉度。另一方面,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也为克服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的技术壁垒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技术条件。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措施

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我国蔬菜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打造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可靠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认证体系的建设必将促进蔬菜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从而增强消费者对蔬菜质量安全的信任度。我国蔬菜质量安全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将培育出越来越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知名蔬菜品牌。

蔬菜发展“三品一标”

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蔬菜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安全认证,构建“以认证标志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既是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也是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组织保障;既有利于强化企业、基地、农户间的联结,促进产销机制创新,又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

蔬菜产业发展“三品一标”的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三品一标”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也应看到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生产管理方面 少数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违规使用非法农业投入品,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另外也存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超期、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率过低、超范围用标等管理问题。

(2)市场监管方面 近年来随着“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快速增长,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但现有人力、物力都明显不足,监管能力和手段跟不上;另外个别工作机构存在行为不规范、制度不落实、审查不严格等现象,损害了品牌形象。

(3)消费观念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已经趋于“零容忍”,作为国家公共安全品牌的“三品一标”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人民群众对其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允许其有任何瑕疵。

(4)舆论风险方面 近几年,因蔬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而造成地区性、行业性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三品一标”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光是个别产品,也将影响国家公共品牌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其危害远比普通农产品大得多;另外,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更容易将“三品一标”蔬菜推到风口浪尖上。

因此,在“三品一标”由注重发展规模到注重发展质量的新时期,针对面临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推进蔬菜“三品一标”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生产管理

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的过程就是推进标准化生产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强化技术服务,加快制定确保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程,并及时指导基层将其转化为简明的宣传资料,让农民能看能用;需要强化培训服务,构建层次分明的培训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源,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开展生产管理培训,切实提高基地和企业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将认证登记的相关规定、标准、程序等信息在网络等媒介中公开,为申报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强化市场监管

2011年国务院相继召开了3次会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此大环境下,各地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三品一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落实和考核。为了将加强监管的工作落实,需要切实加大对获证产地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淘汰不合格的产地和产品;需要强化认证后监督检查,以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管理为重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需要强化包装标识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基本包装标识的可追溯管理控制体系,严厉打击假冒行为。

引导消费观念

“三品一标”蔬菜虽然都是指符合一定标准的安全蔬菜,但其标准水平、生产方式等各具特点,在新时期需要发挥各自所长,科学引导消费。无公害农产品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消费安全”的主线,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主体质量控制能力的把关,稳步推进发展,提升产品质量;绿色食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认证门槛,走精品化路线,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有机食品要立足国情,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和环境优势来满足国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坚持立足传统农耕文化和特殊地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范有序地实施登记保护,确保主体权益、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

规避舆论风险

在新时期要重视舆论媒体的作用,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加强对舆论媒体的应用和应对能力。对舆论突发事件或不实报道要高度警觉、准确研判,及时排查隐患、消除风险,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事件处理在当地,把问题化解在源头,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的实现。

相关新闻链接

“三品一标”将率先实行质量安全全国追溯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暨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农业部将通过加快建设“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率先推行“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国追溯管理,实现全国“三品一标”从产地到市场、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信息监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一种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控制、品牌化营销和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监管模式。其作用是:一方面,可以在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迅速锁定源头,界定主体责任,督促生产者增强自律意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情况,增强整个过程的透明度,推动产品信息的公开。

为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老百姓消费安全,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建成或陆续开始建设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但是,全国性的统一追溯体系还尚未形成,整体上溯源网络不完善,且区域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查询。“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成之后,将是一个高度开放、覆盖全国、互联互通、通查通识的国家级追溯信息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档案记录到消费者查询的全国性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