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1

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当下,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职教育就是应用型教育,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教育,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始终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积极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传授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管理认识的同时,还要了解社会就业大方向、人才需求类型,有条理、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训练,争取让学生走出学校时就可以立刻上岗,从而发挥自身职业价值。

二、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教材内容是中职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当前求职就职形势,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因此教学工作者需要严格审查教学内容,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多方位地调研和市场走访,了解国内就业大环境的需求,对课程内容加以修改,以实用性为主导,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真正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而努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课程的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加精准地认识教学目的,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三、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心骨,只有教学理论扎实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有质量的教学课堂。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充电,提升教师素养和知识层次,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同时,有机会可以让教师去企业里进行调研,更好地了解企业所需人才,从而对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

四、规范工作检查制度

加强对中职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结果的检查,是提升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通过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就业人才。例如,对教师的检查,可以从备课入手,检查教师的备课工作是否充分和新颖,能否引起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从教学课堂检查,不定时地观察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从课堂效果来看,检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方面来总体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教学管理水平。

五、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工作者是否做到以求职就业为导向,需要大家客观来评价,对教学成果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来肯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主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校领导的真实评价,根据教师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成绩,作出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式的纸质单子进行勾选,选出最好的教师,并让他给其他教师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让别的教师也学会如何提高课堂专业能力培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六、结语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2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到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因此学生要和企业签订一份合同,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还要指派师傅指导学生接受生产环节的上岗培训,学生培训合格以后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学生在培训期间能够享受到学徒工资。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招生就等于招工,凡是具有学习职业技术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职业技术。中职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按照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模式进行培养,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自然成为企业的学徒工人。

2.招工就等于招生,企业新招收的工人,在进入企业之前,根据工人意愿,一律安排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和上岗前的培训,培训合格后中职学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3.上课就等于上岗,学校实行学分制度,进入中职学校的企业工人,学习时间不固定,啥时到就啥时学,修满学分就为合格。建立课堂教学、实训车间实习和企业上岗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

4.毕业就等于就业,学生在企业做学徒期间,如果学生和企业彼此都满意,就可直接签订用工合同,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成为企业的工人。

二、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方法

(一)确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为了突出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办学优势,坚持学校、企业互通、互学、互进步的原则,围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根据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1.现代学徒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2)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实习与实验结合,让学生得到规范的训练。(3)设置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学生通过实习培训,获得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合作、创新、守纪能力。

2.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计划:(1)培养目标:培养各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独当一面,并能吃苦耐劳具有创业精神和较强适应能力的技术工人。(2)培养要求:掌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各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机器维修及操作基本技能,并考取相关工种等级证。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日常管理制度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革新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平时的工作情况与师傅的评价纳入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中。在教师与师傅共同努力下,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来设置课程,设立以“公共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每一个教学项目则完全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商讨下,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项目课程,并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2.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全程跟踪,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训生活,学校和企业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企业参与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并委派技术师傅做兼职教师。学生实习期间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企业储备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作者:赵运来 单位: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在过去的学科式教育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技术人才,而当前体制下培养的应该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1]

2.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脱节。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3.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监管不到位。当代中等职校招生政策放开,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由于缺少符合当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使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监管更加不到位。

4.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新的教学管理制度难以推进。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严重断层。相当部分老教师由于长期受学科式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教学方式方法多是沿用过去旧的教学管理模式。 [2]

二、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制度不建全,是教学管理失衡的主要原因。由于中职大规模扩招,大家注重的多是强调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中职学校更容易忽视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的权重。

2.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好坏是事关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现在的中职教师中,大多数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求进取。因此这部分教师很难再用激情教学。而年轻教师对职教的兴趣不高,还要忙于各种评比等种种原因,也无心教学。学校教学缺乏生气,教学管理难度非常大。 [3]

3.教学管理不规范,无章可循。造成今天中职教学管理的一些失衡和混乱的原因,正说明了我们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中忽视了保持过去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又不能很好的创新管理制度,不能实行规范管理,使管理缺乏有章可循,已造成对中职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对解决中职教学管理问题的方法探索

1.强化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构建规范的教学管理系统。中职学校应把教学管理作为整个教育的重点工作,更多地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三级是由课程带头人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中讨论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合理的教学管理打好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三类课程的比例为4:3:3。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激活教学管理内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因和潜在动力。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典型案例贯穿教学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内容。我们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才能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

4.重点强化技能训练,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技能为主,理论够用”的意识。其次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将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第三是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内容达到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技能训练情况,学期末组织学生集中测试,组织综合考评,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

5.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为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目标选择突破口。必须加大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力度,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实际的“学分制”体系,根据宜粗不宜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对每一个专业既有规定统一的必修课及学分,尽可能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相应的学分,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实现他的理想和目标。

6.建立高效负责的教学团队,为实施教学管理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实施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决定因素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教师的成长,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升格升位,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要组织高素质,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带头人,成立教学团队,使每位教师自觉投身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实施中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3]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学校的教育管理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辅助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1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管理比较松散,学生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职学生普遍的学习成绩很差,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还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需要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日常开支。还有的学习成绩太差,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所以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他们都还处于青春期,人格发展并不完全,比较冲动,更加重视物质,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喜欢刺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学习,或者在中考中失利,相较于上高中的同学有自卑的心理。上中职学校之后,学习不积极,时常旷课。不想与人交往,过分的封闭自己,无法融入集体。缺少自控能力经常会做一些偏激的事情。中职学生普遍比较早熟,在青春期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吸引异性的注意,但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感情受挫时容易一蹶不振,做一些无知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并且中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在中职学生的宿舍经常会发现使用违规电器的现象,在寝室里抽烟、打扑克、喝酒等违反中职学校规定的行为。在走读学生中,还出现使用电动车甚至摩托车上学的情况,往返学校与家之间的交通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良好的心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导向的作用,解决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荣誉感,给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为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基础[1]。

2.2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用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学生进行熏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积极的掌握现今的科学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增加实践的内容,因为中职学生文化课普遍比较差,实践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3化解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学生思想的稳定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化解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要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发展,学校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平衡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有效的减少影响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中职学校安全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3.1坚持以的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理论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的建设。在我国目前的政治情况下,我们坚持以及中国化的理论知识,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影响学生情绪的消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政治修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还要提升中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职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决定授课的最终成果,要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保证学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进而为学校管理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3.3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中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很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是教育淘汰的“次品”,不能为社会做任何贡献,但实际上中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型的人才,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3.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传递教育正能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作用也不能够被家长忽视[2]。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经常召开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近况。不但有利于拉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家中的情况,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机制,在家里也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对于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在管理工作中要积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树立他们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理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中职学校以应用为主,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和动力支持。

作者:赵丽坤 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中专学校并轨招生改革后,学生入读中职学校逐渐由划定分数线变为取消分数线,为了争取生源,各校展开了招生大战。但是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近几年中职教育发展实践一再证明,招生难、就业难、教学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究其根源,不难发现由于中职招生分数线较低,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招生“零门槛”,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而现行的中职教学忽视了学生水平和个体智力的差异性,仍采取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按同一标准实施教学,统一课本,统一难度,这必然造成学习过程中好学生“吃不饱”与差学生“吃不了”并存的两难局面,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自然缺乏竞争力,难就业,而“就业难”又会加剧“招生难”,迫使中职招生门槛一降再降,生源质量缺乏保证又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使其发展陷入某种恶性循环中。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多层次人才是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教育质量则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论及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确契合了这一方针政策。通过分层次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培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可以使中职学校摆脱现有的发展困境,进入“好就业,好招生,易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推动中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这一发展观的灵魂。对个人而言,就是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而分层次教学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特长、潜力、需求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及时做以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为其今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可见该模式凸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该模式之下的学生可以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空间,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素质教育中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困境,持续发展)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诸如“学生不愿学,教师很难教,学习风气差”等现象,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这一现状。究其上述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中职学校中教学进度与难度多年不变,教师上课惯于照本宣科,缺乏变通空间,自然缺乏积极性,而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上课也缺乏成就感,这无疑会影响其备课的积极性与上课的状态。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的教学班级,授课难度和进度不一,这种变革为个人授课提出了适时调整的新要求,对教师不乏挑战性,加之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实施的教师激励机制,无疑有助于激发其积极性与求知欲,主动为个人设定新的发展目标,从而促使教师通过学习或进修提高自己以获得进一步的个人发展。

显而易见,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既有助于改变教学风气,也会激发个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增强其责任感与成就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实践反复证明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分层次教学模式下,学校可合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与人力资源,因班级学生水平不同配备不同的师资力量,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与教师授课的积极性,端正学风和校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拔筹选优,突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从而为学校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骨干教师,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以质取胜”的原则,无疑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自身的竞争力,树立学校在就业单位和兄弟单位中的口碑,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力,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空间。

三、分层次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可行性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而致使学生发展受挫的弊病。其理论基础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个方面,教学唯有从这两个不同的水平的差异出发才能建立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手段,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些差异。二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个体智能的高低,还在于每个人的职能组合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社会和学校都应承认每个人可以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但是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学计划的整体推进与统一性,未能关注到学生因个体差异具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因此,有效的教学应从学生的不同智力程度和认知程度出发,使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均有进步和拔高的空间,把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变为现实可以达到的水平,使其得到最高程度的个人发展,而这正是相较于传统模式,“分层次教学”所具备的种种优势所在。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分层教学的分类标准

(1)学生分层:近几年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两极化非常明显,呈马鞍型的非正态分布,要么有一定的基础,能轻松完成中职学习任务,要么水平太低,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中间状态很少。因此在分班中,可先按专业的不同粗分为二个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要求,将其划分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二个层次,学生依次分为a、b二个层次来进行组班。

分层中要坚持“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的原则。充分的尊重学生意见,师生磋商,动态分层。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可定为要求学生严格按原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并重视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能在社会上谋生立业。而b层学生教学目标宜定为要求学生在全面完成原有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并鼓励其报考高一层次学校进行深造。

为适应分层次教学,教学计划相应的调整为二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包含不分专业的平台课,而专业课程分为一般专业课程、核心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a层b层的学生对应的教学计划不同,同一门课程难易、深浅不同,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也有不同。但是由于学生分层其本身就是比较松散的,可调整的,所以在给学生选择学习目标的时候,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不能机械的按什么层次的学生对应什么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本身也应该是可调整的。结合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选择。即是在一个教学班内,也可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

(3)评价分层:倡导“合格教育”,弱化教育的选拔功能,以合格为度。对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多样化设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有所侧重。尤其在评价a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和方法,闭卷、开卷相结合,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相结合,也可采用第三者评面谈、自评、提交报告书等形式“替代学分”制等。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在同一层次中进行比较评比。但考试的多样性不等于随意化。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对理论的考核要求较低,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要非常严格。课程成绩的判断要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特性,坚持“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行为,但不惩罚失败”的原则。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范文6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