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1

关键词: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挑战

安全是铁路系统发展的基础,而近些年的铁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是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象征。为确保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探究,正视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一系列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确保铁路系统运营安全。

1 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

1.1 作业标准不清

在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上我国是有一系列的标准的,但是这些标准制定的年代都比较早,有的标准可能已经不能符合现代铁路系统的要求和需要,还有的标准过于繁杂,执行起来面临诸多的困难,这就使得乘务员在现场简化作业标准,各种不规范的作业行为时有发生。而作业标准不清,现代化的指导就使得应急处置的效率不高,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快速进行解决,影响了火车的正常运营。

1.2 安全风险隐患突出

(1)旅客列车未按标停车。在大型城市的铁路车站接发旅客较多,车辆对标不准很容易导致站台上的秩序混乱,威胁铁路旅客的人身安全。(2)调车作业风险。乘务人员在调车作业时不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未撤防护信号动车、调车作业超速等都存在安全隐患风险。(3)新入职人员的安全风险。当前铁路系统中存在很多新入职的人员,跨线调动人员也比较频繁,这些新人不能及时了解线路状况,行车经验也不足,在突况发生时难以应对。(4)折角塞门关闭行车方向。乘务员未按照规定试风作业,不按规定查询列尾,停车再开时不按规定与转运车长核对风压,不能及时发现折角塞门关闭,可能导致列车车厢分离或者冒进等行车事故。

1.3 重点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对基层车间的调研来看,机务系统管理工作中很多重点工作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大量事物都不能按照时间完成。虽然台帐较多,日常工作量大,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轻重缓急,还是可以按时完成的。但是由于交接班时的马虎,接班指导司机对之前布置的重点工作不太了解,就难以进行落实。

2 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风险研判,完善安全体系

对于铁路安全管理中风险研判越准确,铁路运营面临的安全风险就越低。因此一定要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准确了解可能对铁路安全带来影响的一切因素,强化对行车安全的控制,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对于不可控的因素则要加强预测,重点把握调车作业和列车运行两个关键环节,定期对所有的设备进行维护,同时制定预案确保问题发生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迅速消除风险。

2.2 紧盯现场关键,夯实安全基础

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齐心协力,注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点,夯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才有可能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为做到上述这一点,必须事前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对关键时段、关键区段进行合理的卡控,同时要狠抓作风建设,保证所有的管理人员履职尽责,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一切管理工作,不漏掉一丝一毫的问题。

2.3 强化日常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铁路机务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也影响着整个铁路行业的发展。对此必须强化日常培训工作,提升乘务员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铁路行业的服务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抓实安全培训。安全工作是铁路机务系统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要狠抓安全培训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同时能够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只有切实提高乘务员的作业水平和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消除铁路在运营中的隐患。(2)积极开展典型案例教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要将所有铁路责任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将这些事故作为镜子来反思乘务人员的工作,吸取事故教训来增强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的水平。对于做得好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形成带头作用,优化组织风气。(3)开展业务标准培训。当前铁路系统不断补充着新鲜血液,而对工作的不熟悉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这就需要对新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标准培训,提高新人的安全技术知识,帮助新人熟悉安全管理制度,以便科学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2.4 健全奖惩机制,抓实责任主体

每个行政组织中都有自己的绩效考核标准,而奖励则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工具。铁路系统发生行车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的主观原因或者客观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因此要想保障铁路的有效运行,保证铁路乘客的安全,必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奖惩机制,抓实责任主体。具体说来,在奖惩机制推行的过程中要拒绝好人主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判断的公正和公平,不照顾任何人,也不偏袒任何人。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工作势必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因此在管理时还是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结合,对于工作表现优良的要给予物质奖励,也要优先考虑评先评优,这样才能够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气氛。最后是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明确到个人,任何人不得推脱自己的职责,各级之间应该做好明确的监督工作,出现问题时有责可究,这才是落实各项制度的基础。

2.5 发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从上到下发动全员参与,将每一位职工都培养成安全管理者,以群体效应来保障行车安全。具体说来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要分解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个体,让每个个体都知道自己的价值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了解自己是铁路安全的保障,稍有疏忽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的国家财产损失,这样才能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由上到下都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

2.6 改变思维方式

很多乘务人员都对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意识,认为没有发生危险就是安全,没有出现损失就是安全,这种意识是错误的。没有发生危险不代表没有隐患,没有出现损失不代表绝对的安全,这种从思想上轻视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为会带来巨大的后果。对此一定要将安全意识植根于思想的深处,贯穿到整个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不放过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够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思想上的转变是铁路安全运行的需要,也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需要。

3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铁路系统的支持,特别是高铁的出现更是加快了生产物资的流动,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推动力。而铁路系统的安全一直是众人关心的焦点,特别是在铁路事故时有发生的时候,一旦发生铁路事故都意味着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于铁路机务系统的各个环节,做好对整个铁路系统的调控工作,不放过一丝问题,也不能有一丝懈怠,这样才能保证铁路系统真正安全运营,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岳鹏.铁路机务系统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5(8):756-757.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2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控制各伙食团从业人员均能做到不使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原材料,加工食品时能做到烧熟煮透;部分伙食团盛放食品的容器、刀、板、冰箱没有生熟标识,未做到分开使用;冰箱内存放食品未用专用食品袋,有生熟混放现象;有26家伙食团餐具能做到消毒后使用,但盛放熟食品的容器(盆类)不能及时消毒。

食品采购索证索票50家伙食团在采购食品及原材料时未能按要求做到索取三证及相关票据或索证索票不合格,未建立索证索票登记制度,食品进货查验登记不全。

调查表明佳木斯铁路沿线58个伙食团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伙食团初成立,房屋均为原火车站站房,大部分厨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无分间,设备设施不齐全;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控制较差,刀、板、容器、冰箱未能做到有生、熟标识及分开使用,盛放熟食品的较大容器用后不能及时消毒,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由于伙食团地处铁路沿线,相对较为偏僻,部分主副食品来源于段供,在采购食品时无法按要求做到索证索票。各伙食团都有兼职的管理者,但是对伙食团的管理认识不足,从业人员大部分刚接触食品工作,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不深,管理和操作上都存在许多隐患。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加强伙食团的卫生监督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与相关部门协调建议加大卫生设施的投入,完善设备设施;对食品应实行统一采购、配货,实行统一管理。要求管理者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并落实到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以食品安全法、法规和卫生知识为主,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3

[关键词]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93-02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高速铁路的研发、建设、运营体系,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沿着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应当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深化地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管理机制,提升运输安全水准。

一、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现状

据《2014年铁路安全情况公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发生较大事故6件,同比减少2件,下降25%。国家铁路未发生责任较大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232人,同比减少104人,下降7.8%。总体看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情况持续好转。该《公告》同时显示了影响我国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其一是铁路沿线因素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由行人非法上道、机动车抢越道口和其他治安原因造成,同时,燃气管道非法穿越铁路、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私搭乱建、上跨公路桥坠物等现象也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其二是洪水灾害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是由水害原因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上道引起的;其三是营业线施工因素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擅自在铁路沿线周围进行现场作业或侵限作业,干扰了行车安全;其四是主要行车设备因素的影响,线路接触网故障和机车车辆故障等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行车安全隐患。

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政企不分的现象,铁路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划分不明,导致铁路领导缺乏对自身社会责任和安全义务的正确认识,在运输安全管理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薄弱,致使出现安全隐患和运输安全事故。随着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地方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地方铁路运输能力与地方铁路运输量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长假期间和春运期间的客流高峰,使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运输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使铁路运输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地方提炼运输安全管理部门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脱离,管理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效率和质量较低,安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工作人员和安全人员缺少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导致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总体工作水平低下。

二、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一)加强地方铁路运输法治管理

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护路联防工作,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导、惩戒、保障等作用,严格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职责和要求,依法规范铁路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铁路犯罪、依法解决涉路矛盾、依法维护运输稳定。例如针对《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设施及其附属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有关单位管理、维护。”国家铁路局于2014年展开“打非治违”活动,把110作为提交上跨高铁立交桥列为挂牌督办重点任务,并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析原因,加大沟通协调、联合执法以及行政处罚力度,消除高铁安全隐患。上海铁路监管局对辖区内51座上跨高铁立交桥移交情况与相关单位逐一对接;沈阳铁路监管局制定辖区内18座未移交上跨高铁立交桥督办推进明细表,逐人逐处包保,定责任、定时间、定效果,及时协调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整改遗留问题。同时,地方铁路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落实相关涉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铁路沿线地方政府、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和责任,强化基层执法、监管力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铁路依法治理。

(二)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管理

地方铁路部门要在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铁路护路联防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铁路护路“信息网上传递、办公网上流转、工作网上考核”模式,力争实现物防、人防、技防的三位一体,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系统的丰富信息资源,在已开发、已投入使用的各种铁路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地方铁路运输安全领导部门和铁路决策层应当成立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领导工作组或领导办公室,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工作展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将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落实到日常铁路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铁路电务管理工作中,可对铁路分组交换数据网和程控式铁路电话网进行改进、改善,并逐渐转向全路段数据信息网,开展宽带、窄带综合信息业务,建立健全铁路运营信息系统和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为铁路运输安全的日常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保障。在建设列车运输安全信息系统和控制信息系统的工作中,加强电务、工务、机务、车务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尽快使车站实时监控系统、区间抢险救灾系统以及路基、道口、列车检测系统等联网运行,并在各个调度中心设置多媒体技术告警设备设施。例如今年上海铁路局在所有高铁上都配备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该系统能帮助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通过对铁路运行状态和周边区域安全程度的分析和判定,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人为事故、恐怖袭击事故进行事前预防、快速定位、快速处理,落实灾难备份和灾难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铁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建立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铁路沿线具有线长、面广、点多等特点,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发挥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统领作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本着完善、融入、创新的原则,从人、路、物、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各负责人在体现建设中的职责,明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在日常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相关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的承担要素,并对要素构建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形成由上至下的全员式运输安全管理建设形势。为保障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有序进行,相关领导和部门要注重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相关人员可充分利用宣传栏、牌板等传统手段和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进行运输安全宣传体系建设活动,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效果。针对薄弱地点、薄弱人员和薄弱时间,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将事后查处逐渐转变为全程预防,并调整、改善运输组织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例如太原铁路公安就从今年6月1日起至今对辖区线路治安隐患进行长期、全面的排查工作,加大了夜间对易发案区和重点行车设备的巡逻守护,提高了警力上线率和管事率,加强了对铁路要害部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太原铁路公安及时对线路两侧出现的侵限放牧、焚火烧荒等现象进行处理,对排查出的治安隐患一律下发整改通知,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

(四)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开展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要充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传达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基础知识,让爱路、护路成为基础群众的自觉行为。地方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方式深入社区和各级单位,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讲解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活动等各种形式向铁路用户普及铁路运输安全知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维护铁路运输安全不只是政府和铁路部门的职责,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下关联性问题,认识到铁路安全是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联的网,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以及对铁路安全的重视程度。例如今年春运工作正式开启后,内蒙古赤峰火车站就联合赤峰市公安局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了“查隐患、保冬运”铁路治安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组成了由五百多名治安管理专项人员和一百多名群众构成的工作小组,沿赤大白铁路和锦赤铁路涵盖的19个车站和46个社区、村展开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工作,工作小组中的参与群众积极配合专业工作人员通过步巡、车巡等方式,清查铁路沿线内部单位、废旧品收购场所等,全面检查铁路沿线重点路段、桥梁涵洞以及其他重点部位,查处各种危及行车安全的重点治安问题,如闲杂人员线上行走坐卧、在铁路安全保护区挖沙取土、拆盗铁路器材等。在该项“查隐患、保冬运”活动中,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了铁路治安排查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运输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机制,将安全运输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明宗良.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82-83.

[2]马金宝,季宏杰.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7:624-625.

[3]谢俊. 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及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J]. 金融经济,2012,12:132-134.

[4]袁毅. 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民营科技,2012,08:188.

[5]李东旭.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1,09:408.

[6]刘计辉.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33-134.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4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有效性较弱,不能从细节入手,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安全管理体制相对简单和笼统,形式化较为严重,使得管理团队对于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把握不到位,因此会出现管理团队束手无措的尴尬局面。此外,铁路安全管理体制只是形式上的制度,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及数据的处理相对滞后,因此,难以形成严格化的、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交流与互动。此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不够顺畅,往往是上级要求和重视的情况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才得以贯彻和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能将安全管理观念深入到各个环节中。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较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铁路运输管理的行政化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货运管理的水平,由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性技术不够强,再加上缺乏长期有效的、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管理团队整体的专业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较好的开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活动,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存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铁路事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日渐深入。铁路通信在铁路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保障性的作用,是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保持铁路各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保持信息联动,保证铁路平稳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提高列车控制系统性能,进一步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亟待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络。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活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施工过程中注重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传统的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飞跃,促进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实现铁路通信的快速升级,从而使铁路通信网络在国民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前铁路速度不断提升和运载量增大的特点,铁路通信工程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4.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一个因素。监管体系不健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监管体系的持续性不强和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够。铁路运输管理条例中不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在通过分析监管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监管体系未能实现微观的安全监控的目标,只是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调控,执行力不够。此外,铁路运输公司未能建立起长效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运输监管体系,因此,监管体制执行的持续性不强,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

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增强市场适应性。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市场化改革是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和核心工作。当前,我国铁路市场自2008年以来盈利额不断下降,2013年一季度净亏损为68.76亿元,铁路行业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铁路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铁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运输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当前我国的铁路货运运输以大宗货物为主,其中煤炭的运输量占据首位,然而大量货物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方式加以运输,因此急需加强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应从货运价格改革入手,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运输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铁路货运定价,适当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价格。此外,要促进货运流程的改革,以充分提高货运运量,实现多式联运的方式,从而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要进一步深化“实货制”运输方式改革,加强营销力度,简化货运受理方式,为铁路货运范围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坚持以“服务型”导向为依据。当前我国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服务型”为导向,让更多的货主感受到实惠和利益,增强货主的安全感。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坚持服务型的原则,使得货物运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货物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货主提高便捷、实用、精简的货物办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办理门槛,让更多的货主选择铁路货物运输。此外,铁路货物运输要充分尊重和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增强运输的灵活性,从货运运输的需求出发,调整货物运输的运输方式和管理方式,为货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要以最简单、最全面、最快捷的方式办理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最大的便利,增强货主的满意度。

三、结语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5

1.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安全管理,从铁道部到基层站段都设置有安全管理机构,制定了众多涉及行车安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监督、检查、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全路的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平稳的状况。特别是近2年来,铁道部根据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温州动车追尾重大事故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安全大检查、大整改和大补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我国铁路的巨大变化与迅猛发展,原有的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铁路安全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通过大力度地奖惩来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主要依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来保障行车安全,这对于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铁路而言是不够的,与世界铁路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行先进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对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评估。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基本上还停留在单项或观点性的水平上,特别是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模式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或实际可操作的模式,更未达到从标准化原理出发所要求的事先预防、技术可控和专业规范的安全模式。我国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模式之所以仍停留在单项及战术层面上,关键是铁路各级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思路、组织构架、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各种因素或条件的制约。

2.1在整个铁路系统中,建设、施工、运营、监管等诸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这不可避免地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传统的铁路条块管理方式加剧了处理和协调各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策划的缺失,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策划方案,以确保整个铁路系统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管理。

2.2现阶段涉及我国铁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有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甚至已经不适应铁路的发展要求或已经失去实际指导意义。尽管铁道部即将颁发新的《铁路安全条例》,但这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能完全替代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包括程序、方法等内容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全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铁路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和管理队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信息化管理手段仅仅停留在信息采集、汇总、记录等单一的条块的辅的水平上,其系统功能较简单,与高端的复杂应用系统相比,尤其在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减灾控制等功能方面相对有待提高。另外,铁路系统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高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级部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

二、加强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加强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厘清、落实安全管理中的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作用、权限,切实保障安全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三是督导推进。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是指导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作用,督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

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纵观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建设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工程、维护、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以及各业务系统不乏各自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然而,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大多是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单项或局部安全事项而制定,而且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或被动管理的水准上,尚不能满足主动、预控的安全风险管理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活动之中,有效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方针、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相关组织结构、考核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规范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执行,避免因制度和管理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3.提高全员的素质能力。安全管理是人员、设备、环境的系统管理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领导的态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等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必须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干部职工普及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抓好应急情况下的安全处置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4.打造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风险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因果链为手段,以逐步达到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预控管理,是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的闭环管理,其实施过程基本上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主线。因此,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动,仅依靠人工作业无法达到预定安全目标,打造一个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真正实现“人—机—环—管”的全面结合,确保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安全,从而达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三、结语

铁路安全管理现状范文6

关键词:铁路安全;安全管理;逻辑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

1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信息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所代替。目前,我国企业铁路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将这类软件和技术投入到实际发展中,并构建稳定系统运行,但是从实际发展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可操作性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

2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目标与需求

2.1建设目标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将从事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从原本复杂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铁路安全管理成本,扩大整体经济效益[2]。

2.2建设需求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最为显著的需求是安全管理需求。在正式建设前对其需求分析,能了解企业铁路运行的实际状况,从当前的管理基础着手,明确数据采集、信息反馈以及沟通通道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对信息系统开发决策进行调整。

3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策略

3.1总体架构

3.1.1业务架构

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架构是结合研究所级别、企业级别和部门级别等三个级别架构模式,能实现项目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作业,根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达到更加细化的安全管理准则,以此达到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的效果。业务架构构建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明确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办法,以此获取相关制度文件,在此基础上,深化系统内部的总体应用功能,并在各应用子系统功能上,达到内部外部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着重加强对子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专项管理子系统和基础系统等系统的建设[3]。

3.1.2逻辑架构

在对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中,需要借助WS多层架构应用设计模型,并按照系统应用以及业务数据之间的耦合设计原则,完成系统逻辑架构划分,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系统应用层、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处理的规划设计,具体而言:(1)系统应用层。根据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将系统应用层进一步细化分为四个不同的子系统,即基础管理、系统管理、专项管理和维护管理等。应用层能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各级分管的安全领导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所服务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的是系统管理服务功能,同时还会对事故调查处理概况的信息以及绩效考核等信息进行处理与结果填报。(2)系统逻辑层。逻辑层的主要业务是完成业务数据的闭环处理,并对其中的数据查询以及规则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需求,可以完成应用系统以及业务数据的优化设计。同时,在其中还可构建统一的应用平台模式以及页面规范设计方法,从而达到业务落实模型以及统一的对外集成接口构建。(3)数据访问处理层。数据访问层是系统应用层以及业务逻辑层的基础,在实际规划设计中,数据访问处理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规划性设计,同时还能达到统一规划、基础数据维护、规范安全等生产数据模型以及有关内容的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更为集中和高效的公共基础数据分析,以此实现安全管理的效果。

3.2关键技术

(1)权限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对系统内部角色进行访问控制,借助管理模型当中的用户管理权限,完成功能角色以及用户权限的精细化管理。这项技术是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中,以最小化权限原则为基础,对系统涉及到的超级用户以及各阶层的领导和管理员进行角色功能个性化定制的最有技术。结合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功能需求,能实现角色自行授权管理,并达到组织机构以及用户信息数据等管理工作的维护与分解,减少上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2)数据存储技术。Redis数据存储技术是一项具有开源性特征的网络信息技术,这一技术支持网络平台信息数据的存储,同时也能从内存方面,加强性能和数据的优化建设。例如,在首页待处理信息列表中的信息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就可以使用信息存储技术,将最新的消息推送和各业务数据的综合查询结果统一纳入到存储模块,借助Redis当中的list数据结构,可将最新消息置顶,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进行排序。(3)业务流程技术。业务处理工作中运用的技术为工作流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编程。在铁路科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技术能实现系统的配置列表创建,具体而言,包括了流程分类、后续操作状态处理、功能操作处理、状态字典表等流程化配置以及个性定制。运用业务录技术时,要将主要的数据分为流程数据和业务数据两种形式,根据流程数据所产生的时间轴动态,形成更为直观和具象的历史操作流程轨迹,对没有处理环节的操作信息系统进行直观展示。

3.3构建方法

(1)加强生产运行与安全监督管理。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若想真正得到优化建设以及强化管理,需要加强生产运行以及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是基于生产运行安全管理需求而产生的,这一模块在应用中,可以及时地发现生产运行中的不安全信息,并且还可以对日常生产中的特殊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紧急事故等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分析不安全信息内容,可完成风险等级评定,并划分成为可接受风险类型、可预防风险类型和不可接受风险类型等。根据不同风险类型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针对铁路运行期间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将他们录入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同时并派遣安全监督管理专员,在相关专家组织的指导下,评估风险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以此达到优化企业铁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效果。(2)落实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建设。安全管理系统中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建设,是相互配合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二者处于一个安全管理工作体系闭环中,各项管理工作的管理细节都能达到强化生产管理运行和落实安全监督的效果。风险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主要是以此完成风险识别、分析以及评估,最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安全管理。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可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并由相关企业介入,按照既定的流程加强管理,并在安全管理循环中持续优化改进措施,使安全管理达到更为完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