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1
【关键词】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三级管理
一、教学督导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2011年4月24日,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对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深刻阐述。这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对高等教育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部署和要求。讲话明确指出了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袁贵仁部长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学习宣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调研、系统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政策措施。
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了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其中又以教师方面的因素为首。要使学生“学好”关键是要教师“教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教师善于教,才能利于学生学。所以,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师资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随着前几年高校扩招,学校陆续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特别是医学院校,由于专业针对性强,引进的年轻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功底比较扎实,但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够尽如人。如何充分调动老教师资源,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督导体系,成为各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以山东万杰医学院为例,解读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地教学督导体系
山东万杰医学院教务处紧紧围绕 “抓好第一课堂主阵地建设”的工作思路,结合本院教学督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院、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督导中的积极作用,制订了《山东万杰医学院教学督导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办法》。现将具体内容一一进行解读。
(一)明确院、系、教研室工作职责,建立教学督导组织形式
教务处建立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体系,由教务处负责管理。院级教学督导组,由学院领导、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负责组织;系(部)督导组,组长由系(部)主任或系(部)指定人员担任,成员由系(部)推荐,教务处审批后聘任;教研室督导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在系(部)督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系(部)督导组的规模不宜过大,根据督导任务一般3―5人为一组,接受督导的任课教师一般15―20人。
1.院级教学督导组工作职责:
(1)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为教学管理做出及时准确的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大纲的执行,教学秩序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并督察系(部)督导工作的执行情况。
(2)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召开全院督导员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
(3)对系(部)督导组反映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论证,及时给予协调处理。
(4)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有突出问题的教师,组织专门听课,并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5)参与学院和系(部)组织的新教师面试、示范课、公开课评议,各种教学评优活动等。
(6)原则上院级教学主管领导每学年听课及参加教研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教学职能部门的中层干部每学年听课不少于10次。
2.系(部)督导组工作职责
(1)根据教务处督导工作安排,制订本系(部)督导计划,组织本部门督导听课活动和跨系听课活动,做好系(部)以老带新工作和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
(2)督察教研室督导工作的开展情况。
(3)定期召开本系(部)督导人员会议(每学期至少两次),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反馈,对教学评价结果档次较低的教师及时制定帮扶措施。
(4)督促各教研室按时完成听课任务,并客观的进行督导评价,保证每位被评课教师必须至少有两位以上的督导员听课,各督导组原则上采取集体听课的方式。
3.教研室督导工作职责
(1)落实系(部)督导听课计划及其他活动安排,按时完成本教研室督导任务。
(2)具体实施系(部)督导组指定的帮扶计划并及时向系(部)督导组汇报情况。
(3)加大对教师教学大纲贯彻情况的督导力度。
(4)加强对教师们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的指导。
(5)对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教研室要具体落实并及时反馈,提出合理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二)督导员任职要求
1.任职条件
凡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由系(部)推荐,教务处聘任,担任我院督导员:
(1)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身体健康,能顺利完成系里交予的听课任务者;
(2)经系(部)推荐,教务处审核,院领导批准,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也可推荐为督导员:
1)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取得中级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在师生中享有一定威信者;
2)熟悉本、专科教学特点,教学效果好,历次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在B+档及B+挡以上者。
2.任职情况说明
(1)督导员聘期为两年,如有特殊情况可单独聘任;
(2)聘期内如有督导员离职或离任,聘期自行终止,由系里另行推荐;
(3)督导员施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督导员连续两个学期无法完成听课任务并且无合理解释者,教务处核实后将予以解聘;
(5)学院将根据督导员工作表现,定期评选“优秀教学督导员”;
(6)院系两级教学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成为督导员,可由教务处及系(部)推荐,院领导审批后聘任。
(7)每学期督导员的工作量由教务处按照督导员的听课课时和参加的教务处组织的各种评比活动确定的工作量一起核算,督导听课课时费根据每年确定的全校课时费标准由院领导酌情议定。
(三)教学督导工作流程
按照校历周次分为三个阶段:
(1)期初(第1-4周)
教务处期初下发督导通知各系(部)确定督导员并安排听课任务教务处审核确认全院督导员并下发听课记录系(部)召开督导员会议,统一全系听课标准与形式,确定本学期督导方向与重点。
(2)期中(第4-17周)
督导员听课(督导员结合院、系两级教学信息员反馈意见随时调整本组督导内容,及时将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教师)教研室利用各种形式将督导意见和学生反馈信息传达给教师并督促指导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各系(部)听课进度。
(3)期末(第18-20周)
教务处与各系(部)协商,在教务处监督下,组织督导员期末督导评价确定各部门评价时间地点教务处监督,组织督导评价教务处对评价结果进行独立统计核算。
三、结语
医学院校的年轻教师,专业水平出众,热情高、干劲足,但是既没有学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课程,也没有进行过大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锻炼,因此,他们对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应如何操作,都不甚了解,不大熟悉。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引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势必将会损害学校的声誉,降低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山东万杰医学院教学督导三级管理体系的构建,充分调动了本院老教师“以老带新”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本院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医学院校如何提高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刘绍平,李旭荣.论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2]周茂东.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制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3]张钧澄,金涛声,朱作宾.试论高校教学督导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4]马驰.教学督导模式与素质结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2
近年来,我区学校布局调整速度加快,农村完小拆并工作基本结束。随着各项扶持倾斜政策的到位,全区完小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由于历史、地域、规模、生源等原因,社会对完小的认识尚欠重视,完小的教育装备还显不足,完小的办学水平需待提高。为在“十一五“期间,使全区完小办学水平与中心学校同步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向更均衡、更公平、更优质的层面迈进,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1.学校建设标准化。全区完小均达到省标准化学校Ⅲ类以上水平,各室及辅助用房都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现代教育装备相同于中心学校,学生活动场地设施基本完备。
2.学校管理规范化。中心学校对完小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完小自身的制度建设和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自觉执行,“减负提质”深入推进,工作开展日趋精细,形成良好的自身运行和发展机制,呈现不少完小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3.教师队伍专业化。专职教师比例有较大提高,骨干教师及小学科教师实现全片共享。全体教师工作安心,潜心育人,教学认真,学习、培训、研讨意识普遍增强,校本研修扎实开展,营造平等的完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4.办学水平优质化。积极接纳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入学,班均规模达到36人/班以上,全体学生的日常品行、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受到充分重视,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学校特色雏型初现。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改善完小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完小经费补助倾斜政策,凡经审核的教育装备配置均予以60%的补助;加快现有学校陈旧用房和场地设施的改造进度,积极争取街道、乡镇的支持力度,着力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重视“数字校园”、“书香校园”建设,全面推进“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努力实现新增图书至生均20册。
2.提高教师配备标准,创新教师使用模式。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适当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又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好每位教师。从20*学年起,完小教师班师比配备标准从1:1.5提高到1:1.7,各中心学校在调配教师时应优先考虑完小。同时,各中心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师的使用管理,采用骨干教师、音体美计等专任教师中心学校管理、全片共享的办法,特别是小学科专任教师应推行相对集中教学时间到完小跑片兼课。完小的校长、教务主任原则上均应担任全额课时量。
3.履行中心学校职能,优化完小管理指导。各中心学校应优先满足完小的办学需求,对完小的经费预算必须适当倾斜,确保完小教师的各类待遇不低于中心学校的教师。要精心指导完小科学制订办学三年发展规划,具体落实年度发展目标,并配合区督导室实施发展性评价。要加强对完小的教学管理,形成定期调研和检查完小教学工作制度,提供必要的教学学习资料和教学改革信息,创设完小教师平等的专业成长平台和外出学习机会,保证完小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4次参加中心学校的备课组或年级组活动、每年至少有2次在中心学校的备课组或年级组内开课,以及落实每学期有绝大多数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完小进行送教、听课或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4.加强完小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完小要自觉服从中心学校的管理,积极配合和落实中心学校的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强化完小工作的计划性、制度的全面性和教学的实效性,从最基本的教学常规入手,不断规范日常教学工作,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效启动完小的校本研修工作,创设教师多元发展评价机制,引领教师增强学习、培训和研究意识,建立完小以大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做到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以上有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研训工作常态化、专题化、制度化。
5.增强规划策划意识,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立足乡土校本实际,始终突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高度重视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切实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精心组织课内外活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注重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对学生多元多项的评价激励,努力找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3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26-02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完善密切相关。教高[2006]16号文件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重视过程监控,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分权管理,实施校系二级教学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发挥基层办学自、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 医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的精英教育,是培养在医学领域中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培养。同时,医学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照抄照搬商品生产领域中标准化产品和要素、程式化生产过程、精细化生产分工的机械化运作的管理质量会扼杀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造个性[1]。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始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高职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标杆。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亦应充分考虑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监控。
2 二级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二级管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职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之中,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二级管理模式的实用性,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其关键点一是合理划分二级管理权限,保证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均能得到监控;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充分发挥系部的管理自,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保证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及时进行整改,发挥监控的实用效应。
3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3.1 突出“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展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同样如此,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终极目标,围绕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3.2 强调动态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习安排等内容的静态监控及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实习过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的动态监控。依据二级管理模式要求,系部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微观管理部门,要坚持动静结合并以动为主,突出过程监控和评价。学校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宏观管理部门,要做好对系部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3 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指导手册》中提出:“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效果体现,而教学效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综合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态度、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专业学科建设的创新、自身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各方面因素都会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监控,以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3.4 重视团队整体成效
团队整体实力的提高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要以专业、课程、教研室为基点,考察团队在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效,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4.1 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认可度较高并应用广泛的就是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依据该体系中的PDCA循环理论构建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PDCA循环的特点:一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形成闭环管理;二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2]。学校和系部均应按照二级管理要求建立各自的闭环监控体系,并设立实用的组织机构,保证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4.2 构建规范适用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流程做保障。按照校系二级管理要求,学校层面出台教学管理工作规程,规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系部在遵循学校相关制度、宏观上与学校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形成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条例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将教师的申诉程序加入到制度建设之中,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体现依法办学[3]。
4.3 构建多维度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
4.3.1 上下齐动,充分发挥校系二级监控效力 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方面,要认真划分校系二级管理职责,学校层面监控由校领导、督导组、教务处构成,系部层面监控由系部领导、系部督导组、教研室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方面,要各有侧重点,突出校系二级督导组对理论和实践课堂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校领导和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工作运行情况监控,系部领导和教研室对教师参与教学建设程度的监控,形成上下齐动、层层把关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3.2 多效并举,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 在监控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监控效力,并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意见信箱、周学委例会交流等形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学生反馈,启动教学预警,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学生评教成绩低于60分的教师采取一段时间内停止授课的处罚措施。
4.4 构建实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网络评教系统克服了传统填表或划卡评价方法的缺点,以其简便、快捷、节约人力物力、能够实现学生全体参与的特点,目前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通过网络评教,使评教时间更科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使评教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对教师理论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依据不同指标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的全面监控;使评教主体更加广泛,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4]。为使评教结果反馈更加及时,教师可在学生评教结束,凭个人账号、密码登录评教系统,查看评教结果及教学建议,实现评教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本人的目的。
除网络评教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校系两级教学信息员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评价教学质量的好方式,综合全面信息,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客观、真实、可信。
4.5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一定程度上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做到设计科学合理。首先,要开展综合考评。依据高职教育“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丰富的业务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而目还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原有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加重对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评[5]。在系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教学建设情况并重,综合考评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其次,要融入个性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学生个体综合能力成长反映出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格。最后,要体现专业的特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设立标准,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6]。
总之,医学高职院校建立和运行完善的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配备向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出台相关制度,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等,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铭.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纵横谈[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22-25.
[2] 李宇芳,毛小凰,赵坤灿. 基于PDCA循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与探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6):23-28.
[3] 张虹,刘洋,刘.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2009,13(5):109.
[4] 刘凤云. 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 扬州大学学报,2005,9(5):40-42.
[5] 孙遒.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78-80.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教学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学生日常学习的交流管理,这两个部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学校教学活动顺利的运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管理不随人意,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小学教学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以解决,促进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进而让小学的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校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小学生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受小学生自身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就给小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时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兴趣,进而造成小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
1.2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未充分落实
就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来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受到分数与成绩的支配,学习分数还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缺乏重视,而且很多任课老师并非相关专业的老师,由语文、数学等老师兼职教学的素质课程,不但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1.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
小学生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教育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家长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状态难以全面的掌握,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工作的繁忙,对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很难跟学校教育同步开展。
1.4课外实践活动缺乏
我国小学生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跟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导致小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也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2.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是关键,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针对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关键环境,在这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小学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教育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小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要重视素质教学建设,加强对素质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教育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2.3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小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和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学校也能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
2.4重视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重视小学生教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再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5
【关键】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行为习惯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管理的更新,产品的结构调整,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职业教育需要在方方面面面进行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就业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企业的第一线培养出合格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良习惯。父母给予理所当然的享受型思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能吃苦耐劳、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技术,这个学校一定就好,这种学生一定就会受企业欢迎。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看着一个人的技术的好坏。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等等,已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技术过硬,其它综合素质也过硬的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喜欢,必然使职业学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之间的相容性
职业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强调实用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混乱,导致内容繁琐,理论教学时数偏多。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熟悉,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所以,用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大舞台。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舞台更具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舍弃一些理论上不必要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有兴趣、有益的课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专一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业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更增强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使职业学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就业大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呢?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就很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现实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一直没有就业经验,并不是不具备就业的实力,而是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就业的现状或过高地强调自己对首次就业的期望值,还有些是缺乏起码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处于就业等待的迷茫状态。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一直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效果却不好。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消除他们内心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惶恐。最终导致错误的择业又失业,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列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总而言之,社会是不断得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适应。在将来,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职业学校需要改革,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为自己赢得市场吧,赢得机会。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作者:李强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校教学管理意见范文6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总结几年来我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校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功能,积极推进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健身、学习及开展文艺活动等的需求,现就进一步完善本区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提出意见如下:
一、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教育法律法规赋予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是国家设立的公共教育机构,目的是为了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办学任务不同,但学校教育资源的属性是一致的,即为民所有,为民所用。一方面,要使学校教育资源为市民的身心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成为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以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为契机,努力创设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要求,也是满足广大市民教育活动的需求,又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区是特定地域的人的社会共同体,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社区内的学校,具有知识、智力、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基地。只有实现资源共享,发展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要求。学校要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所在社区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逐步有序开放现有的教育资源,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积极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目标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更为完善,打造出*特色的开放模式和运行机制。
2.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数要逐年增加,力争到2011年达到45所。
3.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内容不断丰富。
4.市民享受学校教育资源的人数明显增加,对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几年来,我区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区域内31所学校体育资源全面开放,有部分学校的其他教育资源也已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随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资源,一切有条件开放的教育资源都要逐步实现共享。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资源、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科普园地、多功能厅等。为确保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健康发展,各校在开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原则。即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要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社会公益性原则。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宗旨是为了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倡教育服务,注重社会效益,不能以赢利为目。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开放区域、项目和时间,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及运行办法,要不断探索开放模式,做到循序渐进。
4.安全性原则: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时,要以确保双方的安全为前提,既要保证学校的公共安全,又要保证在开放过程中参与者的安全,因此,学校要加强管理细节的落实。
四、不断探索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
为确保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有秩序、高效,区教育局成立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领导小组,每年进行评估考核。各校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以机制建设推进开放工作。
1.领导协调机制:为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工作的协调管理,各校均应成立由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学校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学校资源开放协调会,协调和解决在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各校具体情况不同,应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2.安全保障机制:在开放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问题,学校要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建立安全告示、警示标志、值班检查制度、损坏赔偿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