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U2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42-01
铁路的诸多方面随着社会进步也相应有了更多规范。作为最基本的单元,铁路车站在人员、货物资源的运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铁路的站点遍布全国,总量庞大。铁路车站的安全管理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保护整个铁路使其能够顺利运营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形成车站安全管理规范,做到大小车站安全管理一手抓,这样才能确保铁路体系顺利运营。
1 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现状
中国的铁路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进行了很多次的改变,就比如“整合段和站”以及“对于班小组和车间的生产能力的重新分布”等。通过之前的改变,显然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通过改变之后整个铁路运营情况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车站的安全管理因为段站整合、车务人员的缩减等改革而越发困难。截至到目前为止,铁路事故依然继续发生,导致不同程度上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再加上有的车站的相关管理机构因为自身想法不全面,做出了多次无效的改革,劳神伤财,即得不到工作人员的认可,也无形中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压力。现阶段,我国的铁路仍然是在不断调整和改变的时期,虽然我国也针对铁路车站的安全管理问题陆续颁发了一些相应的法令,使火车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安全管理做的仍然很不到位,必须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车站采用的事班组、车间、车站这样的三层安全管理方式,车站安全委员会议一般是每隔四个月举行一次,而安全例会则是一个月举行一次,会议的主旨就是针对现存的安全管理疑问进行讨论得出相应的办法。车站采用由上级到下级层层核对的方法。
2 铁路车站安全管理过程中隐含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铁路车站安全管理过程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
2.1 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思路存在问题
现在的铁路系统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却仍然采用着他们以前的工作思维和态度,这样一来,非但工作者本身无法适应,而且还成为阻碍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安全管理工作者往往仅凭自身的工作经验办事,而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了只能等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了才去做出相应的挽救措施,这样难免为时过晚。作为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者,他们并没有做到通过“安全性高低指标”来评价自身工作的优劣,他们还不能很好的做到事故而后安全的紧密结合,而是将二者单独分开来解决,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在相互之间找联系,这种工作方式显然很难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2 铁路车站的秩序和治安存在问题
乘客在某些时候可能因为着急赶火车或者排队等待的时间过长而出现不按秩序排队,到处插队和占队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争吵和身体接触,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车站的正常秩序,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难度。还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也会导致车站秩序发生混乱,比如某些乘客或者工作者由于缺乏素质而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车站的秩序造成恶劣的影响,即对乘客的心情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也会让工作者感到不舒服。
作为铁路行业应该牢记的一点就是时刻做到为乘客服务。所以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始终践行全心全力为乘客服务的路线,做到将乘客安全顺利地送到他们指定的地点。人们对车站的高品质服务和态度都十分的渴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车站工作者他们的服务却仍然依旧达不到人们的期望。比如说某些车站工作者可能会对乘客的要求毫不理会或者爱理不理甚至还可能语气强硬,种种情况的发生都与车站管理工作的不合格密切相关。还有一些不法者利用车站工作者的疏忽对车站乘客进行人身财产攻击,导致乘客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伤害。
2.3 大小车站之间的管理问题
由于在大型车站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的小型车站,所以在管理的时候就不得不将它们也考虑周全。这些小型车站因为处于人口稀疏、位置偏远的地方,而且与大型车站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如果直接采用已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就很难做到很好的适用于这些小型车站。现在对这些小型车站的安全管理并非采用主动措施,而是通过处罚来管理。安全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小站时只重视其表面工作,为没有真正将它们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只有同时重视大型车站和小型车站的安全管理,两手抓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3 治理相关问题的方案
3.1 车站安全管理工作者要在思想和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
首先,对车站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亲人朋友进行最新安全管理知识的教授和学习,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印制相关的安全管理课本,让工作者能够有本可依,提高他们的安全常识,培养安全管理工作者负责任的态度。
3.2 增强车站的治安和秩序
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始终重视车站的治安管理。尤其是在春节期间,乘客的财产安全尤为突出,为了能让乘客都能够安全的抵达家乡,工作者必须时刻监视车站及附近的一举一动,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对于车站内出现的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车站工作者应该给予相应的警告和处罚措施,同时工作者自身也应给乘客树立良好的榜样。
3.3 加强大小型车站间的安全管治
对于比较偏僻的小型车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将对大型车站的管理办法直接拿来套用,应该根据每一个小型车站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办法,只有透彻的分析小型车站自身的特点,才能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4 结语
通过上述对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思考,不难看出铁路车站的安全管理仍然任重而道远。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者需要做到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现代化铁路交通运输体制,增强工作者的整体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整个铁路体系合理安全的运营。
参考文献
[1] 王腾飞.试论铁路车站安全经营管理工作[J].知识经济,2014(4):97-98.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自轮运转设备;问题;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1 文献标识码:A
自轮运转设备是指在铁路线上双轨运行的轨道车及铁路工程建设专用车辆。它的基本概念是指自带动力源,能够在铁路线路上行驶的运转设备的总称。自轮运转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着跨度大、卡控难、司乘人员责任心不强、标准化作业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那么就需要采取有效合理的安全管理办法来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
1自轮运转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职责划分不合理
自轮运转设备的管理是指定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其它职能部门既没有明确的管理职责,也不愿主动介入,但限于专业范围,公司部门的管理也职能停留在设备质量技术方面,对运用安全的管理往往不能明确,抓不住关键,难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尤其是既有线铁路条件下的运用安全控制相对薄弱。
1.2行车规章制度缺位严重
部分单位及其项目部依然没有专兼职行车规章管理人员,对在用规章制度既不能进行有效的清理,也无法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许多安全措施只是对单位的照搬照抄,既不切实自身实际,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造成管理源头上存在空当。
1.3运行控制设备管理滞后
目前,我单位自轮运转设备共配置有GYJ-IC、GYJ-2004、GYJ-2004TFT和最新的GYK四种型号的运行控制设备,前三种设备类型复杂,操作方法各异,且大多已经陈旧老化,客观上已给正常的管理带来了困难。现在既有线运行的自轮运转设备要求必须安装最新的GYK型运行控制设备,加之公司自轮运转设备又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设备类型,这就无形中给本就管理不佳的单位又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客观不利因素,许多单位并没有引起重视,意识上只是将自轮运转设备作为配合施工的运输、作业工具,想当然的人为只要不出事故就行,管理标准过低,日常要求不严。
1.4现场安全卡控不到位
各自轮运转设备使用单位虽已制定干部添乘管理办法,对各级安全管理干部也一明确了添乘检查量化要求,但由于添乘干部业务知识的限制,虽然完成了量化指标,但能够真正发现司机作业执行标准及运行安全控制设备操作方面问题的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添乘质量不言而喻。
1.5设备失修普遍存在
由于体制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铁路自转运转设备的定检定修未能有效实施,以养代修,养而不修,超期服役的现象普遍存在,设备质量欠账严重,发动机、走行部和基础制动装置故障较多,特别是运行监控设备故障率高,经常失修。对行车安全已经构成严重威胁。
1.6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自轮运转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基础管理工作意识薄弱,机械设备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化的制度。另外,由于铁路施工环境的特殊性,也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铁路的建设大都选择在偏远的山区和高原,这些环境自然恶劣,不利于设备的保养和管理,那么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更较为严重。
2造成的原因
领导层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项目基层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由于自转运转设备、自转运转设备操作人员,在施工单位大多承担的是施工配合作用,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导致领导层思想上错误的认识,让单位觉得无需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日常考虑较多的是施工任务能否按时完成,缺乏对自轮运转设备从严管理的思想意识。
专业管理力量欠缺,难以发挥共管的合力作用。大部分项目单位对自轮运转设备的管理过分依赖于个别职能专兼职人员,而职工业务能力的高低也往往代表着该单位的管理水平,这种专业管理力量上的薄弱加上其他部门的忽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管理上的弱化,无法完全按照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和氛围。
人员素质低下,与铁路发展需要不适应。由于教育培训工作的缺位,管理干部不会管、专职人员不专业,司机业务能力低已经成为制约自轮运转设备运用安全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因素,与当前铁路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3自动运转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强对自轮运转设备运监数据的管理
1)完善自轮运转设备数据管理流程,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同时建立数据、修改、传递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检查和督促自轮运转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新版本的运监数据的更新。
2)严格规定自轮运转设备司乘人员在出乘前,对照当天的运行揭示,必须检查运监数据与运行区段是否相符,运监没有写入区间限速,坚决禁止上线运行。
3)出乘前完成运监数据的输入工作,此项工作必须由专人进行操作,并安排专人进行审核。
4)设备运行中严禁关机。
3.2把住设备检修关
1)按照计划修的原则,落实定期保养、小修等修程,并及时提报大修计划,按状态修的原则,对存在问题的部件及时进行项修。
2)严把大、小修(探伤、制动检)质量关,自轮运转设备进行大、小修时,明确验收人员和验收标准,确保修理质量。
3)出乘前对车辆各部状态进行常规检查和试验,问题车辆坚决不准上线运行。
4)抓好退乘后的设备保养,自轮运转设备回库后,由工班长带领司乘人员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保养,及时排除设备隐患。
3.3提升司乘人员素质
1)对司乘人员应知应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并坚持出乘前抽问,深化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掌握。
2)坚持落实月度理论和季度实作考试制度,不断强化司乘人员的业务技能。
3.4落实干部添乘检查制度
1)要加强对专项管理人员和添乘干部的专项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的组织专业人士给专项管理人员和添乘干部介绍有关规章制度、管理要求和标准化作业等知识。
2)严格落实添乘制度,及时对违章作业现象进行纠正。对上线的轨行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轨行车辆的“用、管、修”等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安全管理办法是否得到了认真执行。对未达到标准的车辆必须立即检修,严格控制不合格车辆上道运行。
3.5严格落实考核制度
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通过运监分析和添乘检查发现的违章现象,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考核,通过考核促管理,从而遏制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加强自轮运转设备在运用中的安全管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自轮运转设备运用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必须落实责任,规范管理流程,才能较好地发挥自轮运转设备在施工、抢险中的重要作用。
3.6加强自轮运转设备管理
1)司乘人员在上班前严禁喝酒,严禁穿拖鞋,必需着装整洁配带好上岗证,在行车途中必须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操作行车中严禁与他人说笑、摆谈与行车无关的东西及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车上其余人员不得有高声喧哗、嬉戏以及其他影响司乘人员正常驾驶的行为。
2)为了便于协调、指挥,设专职的驻站联络员。既负责轨道车组的调车、施工、运行要点,又负责架子队的施工要点。驻站联络员和司乘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管段内各车站编制的列车运行图、线路、信号、道岔、特殊设置的右侧信号及登记、销记的各项手续,严格执行登记、销记制度。
3)行车通讯设备必须随时保持良好状态,使用人员应不间断值机,不准随意关机,变更频道,不准长时间按下发话键,造成堵塞,影响其他通话,通话时要求严肃认真,语言精练清晰,内容明了,直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传达内容并复诵。
3.7加强运行安全管理
自轮运转设备出车前,必须全面检查车况,确认状态良好时方可运行;值乘中,应集中精力、谨慎驾、彻底了望、确认信号,并认真执行“高声呼唤、手比眼看”的呼唤应答制度和车机联控制度。自轮运转设备动车前,司机必须进行制动试验,列车管压力应不低于该车安全操作规程上规定的数值;运行中,特别是下坡道运行时,应适时使用制动机,防止超速,并不得熄灭发动机或采用空档溜放。
若自轮运转设备由于机械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或由于其它原因在区间被迫停车时,则应迅速按规定做好通报、防溜、防护工作,同时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抢险或起复,尽快开通线路。请求救援后。
4结束语
铁路自转运转设备作为铁路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安全管理。对于其安全管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减少安全隐患。保安全才能保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健.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运行管理办法[J].济南铁路,2010.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电务安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
一、电务安全风险的概念
电务安全风险是指电务系统管理、设备、人员、环境能导致行车事故的所有风险源。主要表现为:设备自身原因导致的联锁失效和信号升级;违章作业导致的联锁失效和信号升级;管理原因导致的现场作业失控;自然灾害导致的行车事故。
二、电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1、基本原则
(1)用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现行的安全管理加以系统规范。
(2)突出高铁安全和客车安全重点,对安全风险实施系统管理和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完善。
(3)大力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
(4)把安全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做到逐级负责。
2、安全风险研判
风险研判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1)电务安全风险识别
管理风险:查找规章制度是否全面,管理程序是否明确,措施落实是否到位。
设备风险:按照主要设备类别,掌握运行状态,并结合存在问题和发生的故障,分析和确定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
人员风险:全面查找人员素质以及维修、施工、故障处理等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源。
环境风险:分析、查找特定外部环境(雷、雨、风、雪、外部作业影响等)对人员作业和设备运行的不利影响,全面、科学地确定安全风险点。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点,建立初始的风险控制表。
(2)电务安全风险评估
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解决。
3、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对安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在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须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期限。
(2)建立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度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体系,形成“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良好格局,同时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3)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监控,及时预报预警信息。建立动静态结合的设备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设备动态质量和设备结构状态。加强设备单元管理和质量评估工作,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对各单元设备质量状况及时预警信号。
(4)落实安全风险整治措施
根据安全风险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问题库管理制度。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风险等级,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方案和整治计划,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风险的专项整治和重点整治,消除安全风险或降低风险等级。
4、安全风险的动态管理
(1)建立安全风险信息管理机制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 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各环节的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传递、报告等。通过对日常设备检查数据、问题库管理数据、设备故障数据和事故数据等安全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倾向性、关键性和苗头性问题,为安全风险识别奠定基础,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闭环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如每年)组织安全风险管理评审,指导各单位分析总结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对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检查评估方法等的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进行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下一轮实施方案及改进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5、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
(1)制定安全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要从源头防范、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逐一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各项措施,保证突发安全问题时处置及时、得当。
(2)建立安全问题快速反应机制
制定安全风险快速报告、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及应对方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应急抢险队伍、应急装备、器材和基地建设,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形成组织完善、装备齐全、分布合理、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体系,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结语
电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生产,人们出行的安全,因此铁路相关部门应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电务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安全基础全面加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对安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电务系统安全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R沧海.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务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铁路,2015,第05期.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安全管理现场管理不安全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
既有线路施工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相关单位,牵涉面广,结合部多,难度系数高,必须以“精细严实”的态度来组织实施。一是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针对原有制度的疏漏和现实施工的需要,在参考以往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安全管理文件,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办法,确保有规可依。二是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强调施工过程的细节性规定,突出施工人员具体操作的程序。针对在既有线上进行顶进桥涵施工、在既有线上装卸钢轨、轨枕、道碴、钢材、木材等路料,都做了相应的措施。同时,周密部署,科学研究,做好应急预案,并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防止疏漏与失控。三是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管理制,明确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的安全责任,逐级落实负责,保证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安全职责明确无误。
二、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抓好现场管理。
顶桥施工期间,现场管理人员全力以赴,深入施工一线,紧紧盯在现场工地上,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一是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要求班组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同时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和相关部门沟通,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安全施工。二是配合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积极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定期开展检查与评比。三是加强对外部劳务队伍的过程监控,认真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四是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抓好结合部的管理,防止脱节和失控,及时消除威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三、分析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大秦铁路为重载运煤专线,行车密度大,白马路框架桥横穿铁路线,相对来说规模大,工作面狭小、施工难度大、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从铁路运输大局和施工过程综合分析不安全因素,主要有:顶进设备故障,发生顶进受阻事故;顶铁安装违章,发生物体打击和崩铁事故;土质变化导致顶进期间塌方的可能;顶镐或液压装置出现问题发生框架桥顶进方向偏差;吊车指挥不当,操作失误,发生起重臂侵入铁路接触网,造成触电伤害;顶进过程中违章作业,造成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顶进到位后,线路恢复不符合标准,发生行车事故;作业违章造成的其它安全生产事故等。
四、安全工作重点及措施
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评价,确定整个顶进施工过程中的3个关键环节,分别是线路加固和恢复、顶进作业、安全防护。在确定了安全工作重点后,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专门的安全培训。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和落实,收到了明显效果。
1、在线路加固过程中严防联电,纵梁铺设过程中严禁用金属工具同时接触两股钢轨,横梁与钢轨连接处设胶垫,扣板和U型螺栓联结牢固,确保施工正常作业和列车正常运营。在穿、拆横梁时密切监护既有光电缆、信号设备,防止损伤,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安全加固措施确保了铁路正常运行和安全。
2、顶进作业是施工关键过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组织和采取的措施必须落实到位。对防护员、驻站员、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清楚作业流程和安全防护重点。在列车到达施工地点前停止影响列车运行的施工,人员连同施工机具、设备等撤至钢轨外侧2m以外。
3、雾、雪、风沙及夜间施工,除现场增加照明外,另增设防护员,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下道避车及时。顶进时利用列车间隙进行,列车通过时严禁顶进。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站在顶铁附近,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顶进,严防崩铁伤人。现场出土监护人员要随时观察土体扰动情况,遇塌方时,立即组织所有人员进行抢险,保证列车和作业人员安全。随时对框架桥轴线和高程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发现几何尺寸超标及时进行调整,每次顶进结束对线路复检和整修。
4、安全防护方面,通过驻站员、远方防护员、现场防护员、指挥员的密切配合,及时通报列车运行情况和现场作业情况,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督促作业人员带齐工具备品下道避车。同时加强施工现场周围安全防护和围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在加固和恢复线路抽换横梁、枕木等关键作业环节时,由专职线路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施工作业,确保行车安全。
5、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每天上岗前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首先强化安全意识,对个别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性的提醒,明确安全施工的重点;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引导各部门和基层班组进行安全生产经验总结,及时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学习他人先进做法。保证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结语
框架桥顶进施工虽然已经是既有线施工中一种很成熟的施工工艺,但针对于白马路下穿大秦铁路框架地道桥顶进的施工,不论从框架桥顶进、宽度、重量等规模,还是从技术和时间要求上,施工难度较大。安全工作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本次顶桥短时间内顺利顶进就位的现场安全管理,值得其他类似的顶进施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 铁路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22-02
0 引言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目前使用的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起重机械、电工、电焊、厂内机动车、高处作业人员等。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由于特种作业人员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总量的比例约为80%。因此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保障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1 目前特种作业人员的法规现状及实际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很重视,制定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政策,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等一系列的法规,法规制定的很多,也切实加强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但对铁路施工企业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政府职能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住房和建设部都制定了各自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法规,也明确了各自的特种作业人员目录,人员条件及培训考核的要求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方面存在职能上交叉、责任权限不清,对其他部门办理的证件不予承认的情况,造成企业实际中存在一个工种办理多个证件的情况,造成重复培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1.2 培训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各部门授权许可的培训机构数量不少,但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大多了解一些作业的基本知识,对涉及铁路施工企业的一些专用设备缺乏必要的了解,如对铁路施工企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架桥机等专用起重机械的作业过程、工序不清楚,导致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
1.3 考核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还是住房和建设部,在其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办法中,都明确了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并且实际操作考核应当比理论考核更为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重理论考核,轻实际操作考核,甚至不进行或委托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的现象,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缺乏监管。
1.4 证件复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各有关部门均未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的异地复审,各培训、考核机构,仅仅负责本地市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对其他地市办理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一般不予复审。而铁路施工企业大多是流动性单位,在施工所在地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后,往往复审证件时,铁路施工企业往往已经转移到其他地区,或特种作业人员由国铁施工项目调转至市政施工项目,已经办理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往往不能复审,只能重新进行培训、取证。这种情况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1.5 铁路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多铁路施工企业对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必要性、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存在抵触情绪,导致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部分铁路施工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存在证件过期现象。
2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2.1 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权限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进行沟通,统一特种作业人员的政策、法规,明确各自的管辖范围,改变政府职能部门职权交叉的状况,从而避免铁路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重复培训、考核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2.2 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政府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把好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关,明确、细化培训的内容,规范培训行为,实现培训质量上的提高。此外,对铁路施工企业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特种作业,可采取聘用企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作为讲师进行培训,或授予部分符合条件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培训资质,委托他们自行培训并加强监管力度。
2.3 规范考核机构的考核行为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机构要严格按照考核大纲的要求,对培训过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应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的人员取证,才能真正的把好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关。
2.4 明确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异地复审的规定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异地复审或跨部门之间的复审要求,即不同政府部门和同一部门不同地区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件的复审问题,尽可能的对要求相同的特种作业人员准予跨部门或异地复审,尽量减少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铁路施工企业的负担。
2.5 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列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台帐和技术档案,并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考核,及时办理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和复审工作,实现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有效证件上岗。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事故;原因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46
0 引言
通过行车事故可以对行车的安全状态以及治理事故隐患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前的铁路运输中行车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事故的研究中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善于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明确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去对事故进行预防控制,进而促进我国的铁路运输获得安全发展,实现行车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优良的出行保障。
1 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铁路管理人员行为不当造成的行车事故分析
在铁路运输工作开展中一些员工责任意识较差,忽略了工作纪律以及劳动纪律的作用,在工作中存在我行我素的情况,不按标准作业造成事故的发生[1]。这种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现擅离职守、打盹等问题,比如在铁路运输接发车的过程中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分散了正常工作的注意力,进而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误听或者误传车次、错搬道岔等问题,造成行车事故的发生。第二就是工作人员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在实际的铁路行车操作中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在自控、互控等工作不能真正规范的落实,铁路车站的值班员以及把关人员等岗位之间的互控性不强。第三是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忽视,没有根据要求去对接发车的进路进行检查与确认,不能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调度命令,在行车凭证的核对工作中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正确的使用行车凭证。
1.2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
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完善的状况也是造成行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的主要有部分单位对路外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工作方式的革新,路外安全压力传递不到位、制定不完善[2]。在防范措施的落实以及防范职责的履行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铁路建设发展中相关的安全考核也缺乏规范,因为要求不严格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忽视。相关的行车防护设施的管理存在不足,铁路防护栅栏缺乏相关正规的管理维护,防护栅栏管理办法也得不到切实的执行,还有不根据规范去进行程序审批的问题。
1.3 铁路行车事故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铁路管理工作开展中主要有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监管、安全技术等管理内容,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存在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力、路料管理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尤其是有的单位不能及时的吸取事故发生的教训,使得相同性质的事故连续出现。另外,还有的施工单位在与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上存在问题,或者对施工场地的电缆走向不清楚,而且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这样也是非常容易造成行车事故。一些专用铁道、专用铁路线产权单位存在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差的问题,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基础不足,相关设备缺乏养护,对现场操作缺乏控制,安全监管部门对专用铁道、专用线的安全运输监管应进一步加强。
2 解决铁路行车事故的措施分析
2.1 增强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铁路建设管理中应该采取开放、自主的教育模式,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以员工的实际学习及效应能力作为教育前提,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意义,促进员工思想的净化与进步,增强对安全形势的认识,形成安全责任方面的需求,自觉的去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示范、引导等手段进行安全管理任务及责任的分析,推动其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思想的自主形成。另外,还需要注重精神及行为准则等为载体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安全文化的形成,营造一种和谐的统一的价值观念,促进员工团队的整体进步,使铁路事业更好的达到安全稳定、有序的发展。
2.2 铁路管理中落实责权,问题查处
在铁路的安全过程管理中需要形成为安全管理结果服务的考核制度,真正实现责权的落实,加强利益和风险之间的联系。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安全管理中责权重点控制工作,一方面对铁路部门决策层形成安全管理思路上的决策,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电子网络形式的记分履历表,并且对其实行年度的综合评分考核,将其加入到任期岗位绩效的档案管理之中。另外,对于安全问题的查处应该通过分析例会的方式进行“零空档”的管理形式,需要将分析例会与总结、任务会等进行区分,要重点突出会议的宗旨与要求,实行动态的责任管理机制。
2.3 提高铁路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铁路高速化发展的环境下,应该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岗位设置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划分,实行专业化的设置,比如车务系统的行车、客运、货运等各种专业的管理部门,按照站段实际的设施配置以及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率等去进行划分。不同专业形成的部门中岗位数与岗位预备率人数相加就是这一专业部门岗位应有的定员数,在铁路管理中需实行这种按岗核定的管理形式。另外,在不同岗位管理中还应根据岗位职权的差别去进行薪资的设置。根据铁路安全生产工作的简易度以及生产人员素质的实际状况,设定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由铁路管理部门或站段相应的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资格认证的申报,对员工颁发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提升铁路建设的专业、规范化的发展,实现更加严格的行车安全管理。
3 结束语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其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不完善、铁路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设备质量差、制度建设不健全等等,这些原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关系,在铁路运输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否则就很容易发生行车事故,行车安全性的提高可以有效的促进铁路运输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齐皓.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分析及相应的解决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