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21-02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根据马小龙(2014)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对象,以农业经营为核心,借助对信息传送、物质运输、资金流通等方面的控制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加工户、农产品经营商户、农产品消费目标顾客之间的利益需要,由农用产品原材料采购起,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运输、分布销售等的一整套过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消耗使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在从生产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中,将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其中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环节高效率的运作(吴孟霖,2015)。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本身的特征要求对传统供应链管理进行创新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且农产品品种丰富。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水分充足、易腐烂、保存时间短的特点。不同的农产品在从田间地头到达消费者餐桌上的过程中的运输、保存的工具和方法都不一样,按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法,在经过多渠道的运输后,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因为时间长,会导致很多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就已经腐烂了。因此,对于农产品这种特殊的消费品,通过对传统供应链进行管理创新,缩短其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将有利于其销售。
(二)农户分散经营、生产无组织化,不利于提高农民收益和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村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分散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户很少。这些农户一般都是在满足自己对农产品的需求后还有剩余,会自主进入当地集贸市场进行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其议价能力很低,这使得农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钱,农民收益低。同时,在无组织化分散经营的方式下生产和销售农产品,不利于农户对土地资源、农产品生产资料资源、农户时间和资金资源等,有效率地利用。
(三)农产品销售中间渠道过多过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不能顺利地实现销售
在现在互联网条件下,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完善时间不长,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停留在要经过多级中间商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传统渠道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每年都会出现这样一些怪现象,一方面是农户丰产不丰收,每到水果等农产品采摘的季节,因为中间商的收购价格低,农户宁愿让水果烂在树上也不愿意采摘销售;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这些水果等农产品的消费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媒体报道这些水果被浪费而不能购买到,即使能在卖场买到一部分,其价格也是高得离奇。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太高;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物流设备设施的落后,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腐烂、损耗掉了,这些损耗也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消费质量。
(四)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相当分散,而且很多都是小农户独自经营,农户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完全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虽然在现有电子商务条件下,有些农户也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农产品生产,但还不能完全与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完全对接。
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通畅,使得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一来,农户虽然花费了较多的成本生产,但是其生产的农产品却不是市场上需要的,即使能销售一部分,也不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这不利于农户生产活动的开展,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从以上分析看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进行创新。
三、互联网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织农产品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针对我国农民生产分散性的特征,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及农产品特点,组织适合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有组织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资金及人力等资源,高效地组织农产品生产。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下开展农产品生产,还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流程进行科学规范,并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监控。
(二)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流通
利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及时性、互动性,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信息流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买卖双方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全国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能准确地了解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数量和质量,做到按需生产。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镇居民和一部分农村居民能方便地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及时、方便地了解各方面信息,但绝大部分农村还没有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设备,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在利用电脑、智能手机了解各种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缺乏应有的技术,这是我国要实现在农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一大障碍。基于这种情况,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作用,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设备设施的建设,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技能。
(三)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农户分散经营、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等这些特征,要求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样,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按一定的要求统一运送到当地物流中心,可以大大节约中间商到单个农户收购农产品的成本。在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上,可以鼓励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直销模式,也可以开展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地连锁超市对接的农超模式等来销售农产品。这些模式都可以很好地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既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农产品。
结语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项工作。在互联网条件下,要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生产;同时,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交流沟通,做到按需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总之,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提供一条高效的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 高会.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3):79-91.
[2] 郭全洲,谭立群,王惠霞.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137(3):73-77.
[3] 吴孟霖.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学术论坛,2015,(3):137-139.
[4] 彭剑,王剑波,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长株潭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76-498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WANG Jin-y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 421005,China)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2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的概念并构建了供应链协同模型,在分析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主要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网络模型,并给出了在供应链中实现协同知识创新的系统架构,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 知识流 知识创新 知识创造
供应链不仅是物料、资金、信息的供应链,更是知识应用与创新的组合体系,知识已成为推动供应链协同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过程和如何实现知识协同,对于促进供应链成员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及其模型
(一)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国内外对供应链协同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典型的定义有:Romamo指出协同是供应链内合作伙伴之间决策、通讯和交互的模式,可以帮助计划、控制和调整供应链中所涉及的物料、零部件、服务、信息、资金、人员和方法,并且支持供应链中关键的经营过程。Sahin和Robinson认为供应链协同可通过信息共享、集成、激励、分配规则、折扣、定价策略和采购合同等措施来实现,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利于确保供应链内成员更加紧密的协同。Stanley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能力,它跨越组织界限,建立和管理独特增值过程,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本文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在采购、库存、销售、研发等方面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二)供应链协同的模型
在供应链的框架中,管理者需要识别竞争环境中的变化,然后适当调整组织结构和供应链中的资源以提高其执行力,供应链协同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效方式。结合Stanley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本文以生产商为核心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的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两类变量影响着管理者执行供应链协同的能力,即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阻力。外部环境因素也是供应链协同的动力所在,其驱动因素有要求更严格的客户、面对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等,这些因素都要求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协同作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内部阻力包括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不愿意共享信息,抵制变革等有关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协同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战略、战术上的调整,减轻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以获得更好的协同效益。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新
1913 年,美国学者艾米顿提出:“所谓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社会进步,创造、演化、交换和应用新思想,使其转变成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
(一)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基本过程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新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相互信任基础上,以整个供应链为一体的协同知识创新。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造。知识创造的实质就是“新知识”的出现,是在个人或组织的想法、直觉、经验、灵感的基础上,通过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间的相互转换,在供应链协同的影响下,将那些想法、直觉、经验、灵感等具体化,成为新知识的过程。供应链中的知识创造不只是由供应链企业自身决定的,还要受到供应链中其它企业以及供应链外部组织的影响。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造是实现整个链条价值增值的必要手段,其作用和目的是实现供应链的知识价值增值。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转移。供应链协同的知识转移是指供应链成员向合作伙伴学习,获得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把这些知识同自己的经营实践有效融合。供应链中的知识转移,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它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的传播和交换,经过沟通、转化和反复提炼,以增强链条中不同企业之间知识的相容性。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应用。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更多的存在于知识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供应链协同中实现新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创新的目的,而只有通过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整合,并将其应用到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才能转变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当这种需求没有完全满足顾客的渴望时,创新过程将重复进行。
(二)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网络模型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复杂程度和困难远大于单个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它不仅受链条内部环境的制约,还要受链条外部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激烈的竞争也将大力推动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进程,增强其竞争能力。以生产商为核心企业构建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新网络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中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是链条中各企业与组织协同合作的产物,要保证知识创新的顺利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是基于供应链整体之上的创新战略,这不仅需要IT技术支持,也需要加强链条内部协同机制的研究,以提高企业间的协作能力。对于生产商来说,链条内其它成员将为其提供不同的知识来源,这些都为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提供了保障。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应不断吸收外部知识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链知识、信息系统平台。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不断转化,形成新知识,知识再经过创造方将被转移到接收方,最终被应用到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中去。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要塑造分享、创新的企业文化,供应链协同中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其关系更加紧密,这就要求它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要结合各个企业的文化特色,从全局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打造超越个体企业的紧密的联盟文化创新体系。
建立有效的知识创新评价体系,通过对影响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企业知识创新水平的高低,使每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整个供应链的贡献作用,并以此作为合理分配创造价值的依据。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对供应链知识创新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另外,为提高企业的被认同感和成就感,应保护知识产权,承认知识的来源,这一激励机制是针对那些对经济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而对形象、声望相当重视的企业,以鼓励其取得更大的知识创新成果。
结论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的价值不断上升,提高供应链各成员的知识水平及知识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协同知识创新的实施,能够有效利用各成员企业的优势知识资源,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减少重复创新造成的资源浪费,不但可以增加供应链整体知识的存量和提升供应链的创新水平,还有利于规避知识创新的高风险、高成本等问题,同时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进而改善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使得供应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彭双.知识链组织间合作知识创造的动因及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09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3
关键词: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时间;空间;平衡计分卡(BSC)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461-08
; space;BSC
随着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转变及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频繁更替,使得在产业间或产业内,节点厂商彼此之间竞争愈来愈激烈,他们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于是节点厂商纷纷建立有效的持续性供应链关系来提升竞争优势[1-3]。由于供应链模式的不同,节点的分工和协作不同,节点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不同,制度安排不同,导致供应链的绩效也存在差异,为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参照系,建立起标杆节点分布、分工协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及制度安排等供应链基准体系,进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而有效地衡量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完善供应链。因此全面系统完整地分析供应链绩效,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及绩效提高。
生猪供应链上游节点主要有遗传供应商、饲料供应商、防疫供应商、种植农户。生猪养殖节点主要有两种类型单位构成:生猪养殖公司和养殖散户。生猪养殖单位之间的关系一般存在三种:第一,相互独立;第二,“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第三,养殖协会模式。生猪收购商以及生猪经纪人共同寻找货源并将生猪从养殖户输送到定点屠宰企业,定点屠宰企业进行宰杀,部分猪肉流入到深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部分猪肉以鲜肉形式流入市场,在农村,以摊贩形式在集市上销售;在城市,以超市、农贸市场及专营店形式销售,如图1生猪供应链整体示意图所示,本研究将在上述生猪供应链整体结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运用平衡记分卡来构建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1 基于空间视角和BSC的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最早的绩效考核对象是财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DU PONT)-ROI(Return on Investment)考核体系为其典型的考核体系框架,但是传统的财务指标绩效考核体系难以系统、科学、动态、实时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真实及时的评价。首先,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个统计时间单位的运营状况,不能够反映公司正在进行和未来的经营情况和业绩水平;其次,单纯的财务指标体系不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业绩水平;再次,单纯的财务指标体系不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公司在行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及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最后,单纯的财务指标体系不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1990年开始,哈佛商学院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Norton,在总结12家绩效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平衡记分卡(BSC),并向全世界进行推广。1992 年,Kaplan和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刊登了关于平衡记分卡作为绩效管理系统的论文,正式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SC),其由四个维度构成: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创新/学习维度(具体如图2),核心思想是在一系列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之间形成平衡。本研究在Kaplan and Norton 提出的BSC 核心思想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扩展,根据生猪供应链的特点,提出适合生猪供应链的BSC方法。
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流程是一个由5个部分构成的闭环流程:阐述远景和明确战略、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指导与沟通、绩效改进与发展计划、绩效考核与反馈。
1.1 生猪供应链远景和战略目标的确定
按照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流程构建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BSC模型,首先要阐述供应链远景并明确供应链的战略意图和目标,然后以其为中心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创新/学习维度等四个维度确定各自的总体目标,进而设定每个目标的具体指标,将目标和具体指标统一起来。
1)生猪供应链绩效远景:提高生猪供应链服务水平的同时极大限度地降低生猪供应链成本。
2)生猪供应链绩效战略目标: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创新/学习维度等四个维度来描述战略。①财务维度战略目标: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猪供应链运作成本;②顾客维度战略目标:提高生猪供应链各个节点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营养的猪肉制品;③业务维度战略目标:改善供应链节点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资金支持机制、技术服务提供机制等以提高供应链效率;④创新/学习维度战略目标: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竞争力,特别是散户的养殖技能、加工企业员工的生产水平和效率、销售队伍的销售水平和素养,进而增强生猪供应链业务柔性、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行业竞争力和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
在阐述生猪供应链的远景和明确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创新/学习维度等四个维度构建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的BSC体系。
1.2 生猪供应链财务维度指标体系
生猪供应链财务维度指标是生猪供应链绩效考核的最基本、核心的指标,此指标可以反映出其他方面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实施是否对供应链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结果起到改善作用。生猪供应链节点成员组成供应链的目标就是为了通过这一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生猪供应链财务维度指标是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中之重,是核心指标。生猪供应链财务维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资产报酬率、边际收益、资产周转率、总运营成本、供应链内部伙伴利润率、现金周转期。
资产报酬率:生猪供应链节点成员企业利用资产产生利润的能力,反映生猪供应链使用资产的增值性绩效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资产报酬率=[纯收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100%。
边际收益:用来反映生猪供应链单位时间内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计算公式为:边际收益=生猪供应链的销售毛利/销售额度×100%。
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的利用效率,周转率的高低反映供应链获利的效率和能力。
内部伙伴利润率:用来反映生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分配和理性,是反映供应链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供应链内部伙伴利益分配合理性的重要测量指标之一。
利润增长率:反映供应链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上期利润)/上期利润×100%。
资产负债率:全部负债总额除以全部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也称之为债务比率。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3 生猪供应链顾客维度指标体系
了解和挖掘顾客消费需求,进而满足顾客消费需求是生猪供应链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供应链得以维持发展带来持久销售的源泉。顾客服务是生猪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外部表现,是供应链的惟一真正收入来源,影响顾客服务水平的指标有很多,除了生猪食品质量外还有顾客保持率、供应链响应时间、产品合格率、产品退货率、顾客投诉率、准时订单交货率和产品柔性等,通过对这些客户服务指标可以让供应链节点成员更加关注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变化,即产品对客户的满意程度,进而改善收入来源、市场口碑和财务效益。
顾客保持率:核心顾客是供应链持久利益来源,是供应链的核心稳定顾客群体,同时也是维持和发展新顾客群体的有效力量,顾客保持率是稳定的重复购买顾客占总顾客数量的比例,是反映供应链维持原有顾客的能力,从顾客的交易量和交易频次反映顾客的忠诚度。计算公式为:顾客保持率=重复购买顾客数量/[(期初购买顾客数量+期末购买顾客数量)/2]×100%。
供应链响应时间:用销售订单完成周期指标来衡量,反映供应链节点完成顾客需求订单的灵敏程度和效率,供应链响应时间为供应链节点销售订单接受时点到顾客接收产品或服务时点之间的时间距离。
产品合格率:即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检测,检测出来的合格产品占产品总数百分之几,就叫产品合格率。计算公式为:产品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产品退货率(Refund Rate):是指产品售出后由于各种原因被退回的数量(价值)与同期售出的产品总数量(价值)之间的比率。退货率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反映了供应链产品的顾客满意程度和总体服务质量水平,退货率的高低与顾客对供应链产品和服务满意度和忠诚度成反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产品退货率=退回数量(价值)/同期售出产品总数(价值)×100%。
顾客投诉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投诉顾客数量占总顾客数量的比例,反映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顾客投诉率与顾客满意度成反比关系。计算公式为:顾客投诉率=投诉顾客数量/总顾客数量×100%。
准时订单交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准时交货的数量价值或交货次数与同期合约约定的交货的数量价值或交货次数之间的比率,反映了供应链的协作配套能力,该指标与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呈正比例关系,指标越高,说明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越强,生产管理水平越高。“一定时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以是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年或者一年等。计算公式为:准时订单交货率=准时订单交货数量价值/合同约定同期订单交货数量价值×100%。
产品柔性:产品柔性是指供应链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新产品引进或开发生产数量(品类)占产品总数量(品类)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引进和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计算公式为:产品柔性=新产品引进或开发生产数量(品类)/产品总数量(品类)×100%。
环境污染程度:生猪供应链的上游的生猪养殖产生大量的猪粪尿对当地的水和空气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中游的定点屠宰也会产生一定的水环境污染等对与供应链的形象有一定影响,此指标是供应链公众形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1.4 生猪供应链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指标体系
内部业务流程对于供应链来说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从订单开始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交付。对于生猪供应链来说,包括从上游的生猪养殖,这是一个长期也充满较大自然风险的养殖周期,再到定点屠宰、深加工,市场流通提供给顾客新鲜、美味、营养安全肉食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忠诚度和良好的财务绩效和水平均来自于科学高效的内部流程和运作。
契约农户流动率:指契约农户流动数量与契约农户总量的比例。反映生猪供应链上游稳定性,契约的履行情况。计算公式为:契约农户流动率=契约农户流动数量/契约农户总量×100%。
废品减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废品减少的比率,废品或次品的产生增加了供应链运作成本,降低市场价格或美誉度。此指标反映了供应链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协调的程度,是对供应链内部流程整合和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的评价。计算公式为:废品减少率=(期初废品量-期末废品量)/[(期初废品量+期末废品量)/2]×100%。
存货维持率:指平均库存占库存容量的比例。库存占用大量的资金成本,同时存在仓库的租金成本、水电成本、人工成本、保险成本等,不仅如此还存在很大的风险,如贬值风险、货损风险,对于生猪来说,由于其生物特点,维持其生存将产生饲料、防疫等成本,对于猪肉来说,要注意保鲜及防止营养成分的流失等,这些都产生了大量的成本,但是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供应链协调,可以维持较低的存货维持率。计算公式为:存货维持率=平均库存/库存容量×100%。
节点间的产需率:反映了供应链之间的供需协调关系,龙头企业对农户生猪需求的准时准量的满足情况,定点屠宰厂的屠宰能力和计划产量与龙头公司的生猪供应链及对市场的需求满足之间都存在产需率。计算公式为:节点间的产需率=节点已生产产品数量/下游节点对该产品需求量×100%。
节点间信息准确率:反映了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信息共享的准确性,反映节点间的信任程度、协调程度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对供应链应对长鞭效应能力的体现。计算公式为:节点间信息准确率=节点准确信息量/节点间总信息量×100%。
供应链信息化率:是指已经加入供应链信息化的节点与供应链上所有节点总数之间的比例,反映供应链信息化水平和节点之间的沟通水平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计算公式为:供应链信息化率=已加入供应链信息化的节点/供应链上所有节点总数×100%。
单位成本降低率:指单位产品的减少成本占产品单位成本的比率。较低成本是一个内部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方式之一。计算公式为:单位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的减少成本/产品单位成本×100%。
1.5 生猪供应链创新/学习维度指标体系
创新/学习维度指标围绕组织创新和学习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保持公司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是供应链未来绩效的驱动力量,是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等的强化剂和驱动力,从根本上说,创新/学习维度指标是BSC的根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学习和成长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生猪等农产品供应链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在生猪供应链的上游存在着大量的知识相对匮乏、养殖技能相对落后、抗击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且具有区域局限性的散养户,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们是完善流程、满足顾客需求进而追求财务回报的关键因素。
员工培训时间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供应链节点成员在员工素质提升的投入力度和员工素质提高的程度。计算公式为:员工培训时间增长率=一定时间内各节点培训增加时间/上一评价时期内各节点培训时间×100%。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指导频率:生猪供应链的特点在于产品生猪的自然属性及存在大量的地域和数量分散的散养户,散养户需要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对农户的指导频率反映上游的学习能力和相互的支持力度。
生猪及猪肉新产品开发率:反映生猪供应链整体产品创新能力和响应市场能力, 是生猪供应链生命力的体现,计算公式为:生猪及猪肉新产品开发率=(在研新产品数+储备新产品数+已投产新产品数)/现有生猪及猪肉产品总数×100%。
专利技术拥有率:反映了生猪供应链在整个行业中的整体技术水平, 是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表现,计算公式为:专利技术拥有率=供应链上优质生猪专利技术拥有数量/生猪行业专利技术拥有数量×100%。
新产品销售利润率:指已投产新产品利润与成本的比率,反映了生猪供应链开发新产品的盈利能力、顾客需求的满足能力和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计算公式为:新产品销售利润比率=新产品销售净利润/新产品总成本×100%。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和BSC生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创新/学习维度)和26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如表1。
2 基于时间视角和BSC的生猪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时间序列上的生猪供应链运作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时间序列上的生猪供应链还体现两个维度的时间:一是同一供应链从形成、稳定发展、成熟到衰退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里不同时期的绩效考核重点及指标体系均应有所侧重。二是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生猪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呈现从简单供应链到复杂不稳定供应链再到复杂稳定供应链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变迁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供应链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有其特点。
2.1 生猪供应链生命周期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系统都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到消亡的过程,生猪供应链也不例外,其也将经历形成、发展、成熟到消亡这一过程,即供应链具有生命周期。供应链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其运动的内在规律及运动期间价值属性的变化,其可以概括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生命周期经历四个阶段:形成、发展、成熟、衰落,供应链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展现不同的作用,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运动阶段[4-6]。生猪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的一种行业体现,其也经历形成、发展、成熟、衰落四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生猪供应链的作用、价值和特点,构建不同阶段的绩效评价体系。
1)形成期。形成期是供应链的筹备组建阶段,生猪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为了有效整合外部资源优势,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寻找合作伙伴,签订契约构成供应链,并对节点在供应链上的角色进行定位。在这一阶段,龙头企业和上游散养户及下游销售商之间刚刚建立起契约关系,处于起步阶段,会遇到一些阻碍,要经过一个磨合期。
2)发展期。经过了形成期的磨合,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进入正轨,契约的履行率高,合作更加深入,节点间的信任度更高,信息共享程度更好,使得生产和流通成本显著降低,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但利润分配和风险分担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的阶段。
3)成熟期。生猪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信息化程度高,供应链间协调比较顺畅,生产和流通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顾客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较高,供应链的财务收益较高且稳定持久,整个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最高收益出现在这一阶段,供应链节点间利润分配和风险分担处于完善且稳定状态。
4)衰退期。以生猪、猪肉或猪肉制品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随着相关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不断地没落,上、下游之间原有的合作关系和契约条款要相继解体,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维持面临威胁,新的产品体系和契约关系将产生。
2.2 生猪供应链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体系
生猪供应链生命周期四个不同阶段(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考评重点和评价指标体系(表2)如下。
1)形成期。形成期的主要职责是寻找合作伙伴,签订契约构建供应链,是供应链节点合作的长期保证,因此供应链节点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程度是考核的重点,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契约农户履约率:指契约农户中履约农户数量和契约农户总量之间的比例。龙头企业和散养户签订契约,散养户的生猪养殖和供应是供应链产品的源头,契约农户的履约行为影响生猪供应链进而影响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计算公式为:契约农户履约率=契约农户中履约农户数量/契约农户总量×100%。
供应信任度:指按时完成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的比例。反映整个供应链提前或按时交货的能力,该指标和供应链可靠程度成正比,与供应链整体绩效成正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供应信任度=完成订单数量/总订单数量×100%。
亲密度:指供应链上下游节点之间关系融洽程度的概念,包括企业文化相容性、认可程度、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透明度等,亲密度越高,节点间亲密度越好,供应链越稳定,整体绩效越高。
订单满足率:指订单满足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比例,反映供应链提品或服务的合格程度,订单满足率越高说明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供应链管理水平越高。计算公式为:订单满足率=订单满足次数/总交易次数×100%。
2)发展期。发展期的主要职责是信息共享和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供应链的财务指标、成本控制和柔性是考核的重点,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产品柔性:是指新引进产品数量(种类)与总数量(种类)之间的比例。反映供应链为市场需求的把握及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计算公式为:产品柔性=新引进产品数量(种类)/总数量(种类)×100%。
时间柔性:是指能够减少交货时间与松弛时间的比值。反之供应链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计算公式为:时间柔性=能够减少交货时间/松弛时间×100%。
数量柔性:指供应链满足的需求数量与顾客总需求数量之间的比例,反映了供应链供给对市场需求的满意程度。计算公式为:数量柔性=供应链满足的需求数量/顾客总需求数量×100%。
3)成熟期。成熟期的主要职责是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趋于完善,因此供应链的成熟度、顾客满意度和价值创新是考核的重点,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节点间信息准确率:反映了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信息共享的准确性,反映节点间的信任程度、协调程度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对供应链应对长鞭效应能力的体现。计算公式为:节点间信息准确率=节点准确信息量/节点间总信息量×100%。
节点间信息时效性:是指及时传递有效信息次数与传递有效信息总次数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节点间信息时效性=节点及时传递有效信息次数/节点间传递有效信息总次数×100%。
信息系统先进性:指信息系统投入总成本与总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反映信息共享程度高低和效率。计算公式为:信息系统先进性=信息系统投入总成本/总销售收入×100%。
还有一些顾客满意度的指标:顾客保持率、供应链响应时间、产品合格率、内部伙伴利润率、产品退货率、顾客投诉率、准时订单交货率、产品柔性、环境污染程度等。
4)衰退期。以生猪、猪肉或猪肉制品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随着相关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不断地没落,上下游之间原有的合作关系和契约条款要相继解体,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维持面临威胁,新的产品体系和契约关系将产生。因此供应链的新的产品体系和契约关系、供应链重构性等是考核的重点,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供应链重构时间:是指从一个供应链的结束到新供应链形成之间的时间间隔。反映了供应链资源整合的速度。
资源整合能力: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原有供应链节点的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越强,新产品的供应链的重构性越强。
生猪及猪肉新产品开发率:反映生猪供应链整体产品创新能力和响应市场能力, 是生猪供应链生命力的体现,计算公式为:生猪及猪肉新产品开发率=(在研新产品数+储备新产品数+已投产新产品数)/现有生猪及猪肉产品总数量×100%。
专利技术拥有率:反映了生猪供应链在整个行业中的整体技术水平, 是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表现,计算公式为:专利技术拥有率=供应链上优质生猪专利技术拥有数量/生猪行业专利技术拥有数量×100%。
新产品销售比率:是指新产品销售量占总的产品销售量的比值,反映资源整合的成功与否。计算公式为:新产品销售比率=新产品销售量/总的产品销售量×100%。
新产品销售利润率:指已投产新产品利润与成本的比率,反映了生猪供应链开发新产品的盈利能力、顾客需求的满足能力和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计算公式为:新产品销售利润比率=新产品销售净利润/新产品总成本×100%
综上所述,该文基于时间视角和BSC生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成四个阶段来推演,具体见表2。
参考文献:
[1] PRIMO M A.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upplier relationships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2,20(1):33-52.
[2] JOHNSTON D A, MCCUTCHEON D M. Effects of supplier trust on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suppli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1):23-38.
[3] 高 阔,甘筱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绿色供应链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72-9273.
[4] 周 叶,罗 明,彭本红.基于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0):437-443.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4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知识溢出;技术创新;拥挤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J model based on cluster supply chain, and analyzes the game relationship of two supply chains in the same area. In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process by introducing the crowding effect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the page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distance and the production,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profit using reverse method, also summaries the decision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cluster supply chain; knowledge spillov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rowding effect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生产者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产品的生产企业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它们往往在生产过程中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出于对市场、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考虑,生产企业一般会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
供应链的集群模式给供应链的每个链节的创新活动带来了便利。由于企业的位置相对集中,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给单个企业在横向合作和纵向合作上都带来了便利[1]。Aspremont 和Jacquemin(1988)[2]提出存在R&D溢出的两阶段双寡头A-J博弈模型。侯光明(2006)[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外混合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研发合作关系。企业以利益为导向选择同一区位形成产业集群,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积聚效应逐渐增强,但当集群超过一定规模时,企业的持续集中就会导致集群的衰退[4]。孙鳌(2011)[5]从企业集群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两方面分析了集群的优劣势,文中指出集群的拥挤效应是主要离心力。蔡宁、杨闩柱(2003)[6]指出企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由于集群规模膨胀产生了“拥挤成本”,企业集群的平均成本沿着“U”型曲线移动。
以上有的学者对企业活动的知识溢出效应或者拥挤效应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单独企业的角度研究合作博弈过程。以上文章都没有研究过在引入拥挤效应和知识溢出的情况下,集群供应链之间的博弈情况,本文构建了两个生产企业在不同供应链之间的技术创新博弈情况,得出其均衡解,比较了距离对两条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并得出集群中供应链之间的最有距离。
1 模型建立
假设产业集群是一个直径为R的区域,区域内部有两条供应链,企业A和B分别处于各自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它们向各自的上游企业采购配套材料。考虑到同一区域内企业的邻近性,知识溢出使得A、B核心企业信息完全对称,企业A和B同时以供应链的形式做出决策,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模型简化,将供应链设为两级供应链进行处理(图1-1)。
博弈模型的具体假设如下:
(1)假定集群中核心企业A和B生产同类产品,且产品垄断了该区域的市场。
(3)供应链系统内的每个企业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决定创新投资水平。
2 博弈分析
本文将博弈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求解:第一阶段,两条供应链各自选择单位产品的创新收益;第二阶段,对产品产量进行决策。采用逆序归纳法求解。
2.1 研发不合作时模型的求解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5
[摘 要] 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 [关键词] 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零售业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沃尔玛、麦德龙、7-11等著名跨国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国零售业只有尽快实施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 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例如,要满足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就需要较高的库存水平,从而导致效率水平的下降。因此,每一种提高反应能力的战略都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从而降低效率水平,反之亦然。 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 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 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例如时装、高档电器、时尚用品和奢侈品等。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选择供应商要考虑的不是低成本,而是获得速度和柔性;库存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决策不是使成本最小化,而是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
转贴于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1.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 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3个月~1年);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10~20种变形),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通常有上千万种变形);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10 %左右),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40%~100%);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1%~2%),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 (10%~40%);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6个月~1年),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1天~2周);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5%~20%),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20%~60%)。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 2.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 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 3.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 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 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 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饶 菲:供应链管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1(2) [2]叶广宇 蓝海林:供应链分析与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2(1)
转贴于
供应链产品创新范文6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供应链 供应链融资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变化之一是重要行业大都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而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融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核心在于金融创新。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应对产业界的变化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融资形式,也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和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了收益。
2006年6月,深圳发展银行首次提出供应链融资的概念,随后推出多种多样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推动了我国供应链业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金融物流和物流金融、物流融资等相关概念,国外学术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研究通常指的是财务供应链管理。 目前,不同的学者对供应链融资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笔者综合不同学者定义的共性,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角度出发,对供应链融资给予的定义是:供应链融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背景和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企业交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新型融资业务模式。
供应链融资不同于传统的融资业务,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主题的授信模式,其本质是银行信贷文化的转变,其最大特点就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对象也是与核心企业有密切、商品交易关系的配套企业。供应链融资作为各类产品的组合序列,通常包括很多具体的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业务风险,也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问题。从发展业务、防控风险角度看,银行需同核心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涉及质押物监管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往往需要和物流公司密切合作。
二、供应链融资主要模式及主要品牌
1.主要模式
供应链融资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和保兑仓融资。
(1)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卖方将赊销项下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为卖方提供融资的业务模式。 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参与融资过程,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中小企业)还款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办理与操作程序相对简单,能够加快上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回笼,提高其资金周转速度。
(2)仓单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是指银行以借款企业自有或有效受让的标准仓单作为质押物,根据一定质押率向借款企业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借款企业不履行债务时,银行有权依照《担保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该仓单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仓单的价款优先受偿。 通过仓单质押业务,中小企业可以将以前银行不愿接受的动产转变为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促进银企之间资金融通,转移银行信贷风险,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3)保兑仓融资。保兑仓融资是中小企业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由银行向生产商(卖方)及其经销商(买方)提供的以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种金融服务。 保兑仓是仓单质押的延伸,根据有无仓储企业分为三方保兑仓和四方保兑仓。保兑仓融资通过定向融资保证了核心厂商和销售商之间的物流、资金流的稳定,保证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2.供应链融资主要品牌及产品
目前,银行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融资、货权质押、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其运作需要结合众多信用工具,如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保函、国内国际信用证等。 各家银行在初涉探索阶段的基础上,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融资品牌及产品。见表: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存在问题
(1)认知方面问题。从市场主流和银行业务发展趋势上看,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应该忽视供应链融资业务。但很多银行还没有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及时更新银行的文化与理念,没有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重塑银行的架构与文化。在实际业务中将大客户、垄断性客户作为营销重点,信贷投向也以其为主。大型企业市场地位高,往往要求银行下浮贷款利率,导致银行综合业务收益较低,大型企业有多家合作银行,对银行的忠诚度低,很难成为某家银行的核心客户。 在数量上,中小企业远远超过大型企业,也是政府着力支持的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的营销重点等也应有所改变。
(2)风险评估问题。供应链融资依托的是真实的贸易背景、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及融资对象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关系,这需要银行依托一套全新的风险评价体系对供应链融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目前,中国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供应链成员之间以及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相对可靠的信用保证。在工作实践中,银行仍然主要以主体授信、财务报表、担保方式等静态分析为主,信贷政策与发展战略不配套。 这将使得银行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
(3)品牌建设问题。品牌营销是银行营销文化建设和营销层次提升的必然选择,但是很多银行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严重匮乏。品牌建设无特色,没有形成一个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的识别形象;没有系统地整合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即使提出供应链融资总体品牌形象,但是缺乏相应的子品牌及产品内容;品牌宣传渠道有限,宣传策略不佳,导致市场影响有限,持续投入不足,难以形成长久不衰的品牌形象。
(4)组织管理问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数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职责不够明确,难以形成统一的协调指挥,削弱了供应链融资的整体竞争能力。很多银行没有规范化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处理流程,决策链条长、环节多;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审查审批团队,业务效率低,与市场的普适标准差距较远;没有建立专门的产品经理团队和客户经理团队,产品设计能力、货物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职责不清。
2.对策建议
(1)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在现代金融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提高创新意识,将供应链融资业务提高到战略层次,从传统信贷业务向新型融资业务进行战略性转变。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要,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具有活力。 所以应当鼓励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产品升级改造,大力研发给予存货即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尤其要积极关注汇款结算的融资需求。
(2)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及时跟踪评估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动态分析,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快建立市场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馈机制,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并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基于单证、发票或采用动产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方法,使企业做到自贷自偿,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预警评价体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避免给整体业务带来严重后果。
(3)加强融资品牌塑造。在实施供应链融资品牌策略时,商业银行要奉行“多品一牌”策略,不断强化品牌统一的形象。 针对当前供应链融资产品行业比较集中、产品同质化等现象,通过个性化、差异化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创新融资金融产品,不但要从融资模式上创新,还要通过供应链领域不断开拓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
(4)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在实行供应链融资管理的时候,改变过去管理分散混乱的情况,设立专门的供应链融资主管部门,明确其责权利,统一管理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提供组织结构上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融资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对从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经培训获得相应资格之后才可以上岗,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市场开发的力度,推动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肖甲山: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商业信用融资决策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8(3)
[2]杨光:基于风险共担的供应链融资渠道研究[J].北方经贸,2007(2)
[3]赵汇:我国中小企业新型融资模式研究―以供应链融资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2009(6)
[4]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5)
[5]杨健: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09(11)
[6]冯周小斌: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品牌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