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数据审计报告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应用方案

一、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重资产类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审计既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也是资本市场对投资进行监管的重要环节。对于以基础设施为主要资产的企业,如电信运营企业,其建设项目具有数量多、涉及面广、管理日常化等特点。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一般基于事后审计、被动式审计,依赖建设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存在审计效率低下、制约因素多、审计质量不高等弊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内部审计须坚持业务创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实现流程再造,构建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审计新模式,这也是建设项目审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通信运营商建设项目审计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方案。

二、建设项目审计特点分析

建设项目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或部分环节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效益性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按审计所处环节一般分为预算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如图1所示),各阶段审计需求依据企业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其管理规定而定。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各环节的审查和评价。项目建设是投资形成资产的过程,为加强和完善资产监管,国有企业一般规定建设项目须通过审计方可正式竣工。建设项目审计与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类型相比,其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设项目审计已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是其中一个环节;二是对审计机构来说,建设项目审计是被动式审计,当项目流程到达审计环节时,由项目发起者提交审计申请方可安排审计;三是审计结果作为招标控制价、施工费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的依据,审计报告是建设项目档案的一部分。基于上述特点,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必须在项目管理流程信息化基础上,将审计环节嵌入项目管理信息化流程,才可发挥审计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审计成果应用及时性等优势,高效支撑项目建设投资管理需求。

三、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基本流程设计

建设项目审计作为项目建设总体流程的一部分,当项目流程进展到应提交审计环节时,方可触发审计。预算审计、结算审计属于造价审计。一个项目一般会有多个单项工程,根据合同及施工内容性质、金额确定是否必须进行,可多次报审,也可能无须报审。竣工决算审计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只允许报审一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两种审计的结合,主要区别在于审计过程的日常跟踪审查和评价、审计阶段性报告的多次出具。建设项目审计业务信息化流程如图2所示:1.项目报审。当项目流程到达可报审环节时,项目管理人员收到项目报审待办任务,打开任务后展示需要填写的项目基本信息及必需的审计资料。项目基本信息应由系统根据前期信息、所处环节自动判断填写,不能自动判断或者可由人工修改的可以在此阶段人工填写或选择,所需审计资料凡系统前期生成的应有链接列表,未生成的方可人工上传资料。对于可多次进行的预结算审计,提交审计申请时应可以建立多次报审任务,但流程将仍处于本环节;对于无须审计的项目可填写说明,选择无须审计。必需信息均填写完成并经审批同意后,提交到项目或地域对应的审计管理人员,进行资料初审。2.审计安排。审计管理人员判定审计申请符合条件后,根据内部规定选择自行审计或委托外部中介审计,依据系统设定的权限提交审批或直接派发至对应的审计中介。对于合同约定需要对单个项目发送审计委托函的情况,此阶段由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委托函发送给对方,审计中介可通过门户网站收到任务待办。3.审计过程监控。审计实施过程一般分为资料审查、现场勘察、定案确认三个环节。在此阶段多数需要审计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多方沟通,必要时还可启动审计暂停,审计过程监控应实现三个环节的进展信息互通、审计暂停申请和审批、补充资料传递、审计时限超时预警提示等功能。4.审计报告审核。审计人员将审计报告初稿上传系统后,提交审计部门审核,一般通过审计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两级审核,并对本次审计质量考核打分。系统可内置审计报告模板,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作为模板内容,并内置可选问题分级类别,审核通过的报告针对审计发现问题由审计管理人员进行归类,并纳入案例库,便于后续统计分析。5.审计问题整改跟踪。对于需要整改跟踪的重要审计问题,选择“整改跟进”选项后,审计问题将随审计报告一起发送给建设管理部门和其他配合部门,问题整改完毕后,由建设管理部门将整改结果及相关证明资料反馈给审计部门,形成问题整改闭环,并与审计报告一并归档。除上述正常流程外,还应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报告调整,当审计报告已审批分发归档、后因特殊原因需重新调整时,须履行报告调整的审批流程,调整接入点一般应在上述流程的“审计报告复核”环节。与上述基本流程相匹配,还应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及数据配置功能,如对中介信息数据、审计管理人员数据、审计资费数据等进行管理,实现审计任务的自动分派和审计费用的自动核算,并具备审计区域配置、审批人员及权限配置功能。

四、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应用方案

(一)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功能架构

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建立在工程项目流程各环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期望结果输出、数据来源确定与各信息系统间的接口开发需求。从建设项目物资信息、造价信息、转资信息、合作单位信息等方面设计关联信息输出结果,从而将物资采购管理系统、LIS库存系统、合同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与项目相关的物资采购审批、物资出库领用和退库信息、合同信息、转资信息等审计所须数据信息,统一接入数智审计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在审计系统内的共享、交互分析、稽核验证等功能。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基于智能工具应用及大数据分析,从而减少人工判断误差、降低审计风险、提升管控质量,数智审计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

(二)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功能应用案例

1.报审数据的系统间稽核与校验。将物资采购管理系统、LIS库存系统、合同系统、ERP系统与报审项目相关的物资采购审批信息、物资出入库信息、合作单位信息、转资信息统一在审计系统作业流程中呈现,同时引入AI能力,实现多系统数据和报审数据的自动比对、稽核与校验,输出多单匹配表,以便审计人员对异常数据进行重点核准。比如,依据出库光缆材料规格及数量自动核对结算表中敷设各规格光缆长度工作量,依据ERP转资数量核对设备、材料安装工程量等。2.报审时效性监控预警。为解决建设单位项目经理久拖不报审、历久难审的被动局面,更好地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提交结算审计和决算审计,开发基于项目流程数据的“探针式”报审及时性预警功能,即根据项目前期预设的报审时间节点,统计验收后未及时提交结算审计或决算审计的项目信息,并对报审及时性进行统计和分析,自动提醒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报审,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职能转变。3.结算标准与定额标准、材料价格自动比对。在系统内建立工信部颁发的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标准数据库,将运用通信工程定额的项目与标准定额中的定额编号、定额名称、人工工日数量、机械及仪表使用费进行自动匹配和稽核,提示未采用定额标准的子目。引入“爬虫”技术,抓取当地造价管理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材料信息价,建立材料信息库,与建设项目开、完工时间信息匹配出相应材料价格,为项目材料审计提供结算标准和依据。4.基于大数据的异常结算费用预警和分析。按专业类型将同类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依据标准定额用工进行权重赋值,并将地域差别、特殊场景一并纳入权重值考虑,审计人员录入结算工程量,逐步积累各年各市同类项目结算数据,形成各专业标准工程量费用数据库,并形成各专业平均造价指标库。审计时可输入报审工程量,查看本项目单位工程量结算单价与造价库比较结果,也可定期对全省同类项目、不同地市的结算费用单位比值进行分析比较,对异常费用自动输出预警。5.基于NLP和OCR的审计结果准确性一键核查。为减少审计报告人工审核误差、提升审核质量及效率,在审计系统中开发基于NLP和OCR的审计结果准确性的一键核查按钮。当审计中介人员审结并提交报告及相关信息后,系统调用NLP、OCR智能识别功能,完成项目审计报告及附件内容的信息识别、提取和分析,完成审计报告、支撑附件、系统页面关键数据三单匹配稽核和结果一键展示。比如,在结算审计流程中,可实现“审计报告”“定案表”“系统页面”三个维度的“送审金额”“审定金额”“审减率”一致性一键稽核。6.现场勘察的真实性、准确性监控。为加强对审计中介人员外出勘察工作的监督及管理,开发现场勘察轨迹呈现功能,对勘察照片中的日期、时间、经纬度等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并展示轨迹。对进行远程站点勘察作业的项目,依靠GIS定位技术建立偏离算法模型,比对实际勘察点与应勘察点是否一致。该功能可确保审计中介人员现场勘察工作的真实性,杜绝编造虚假勘察数据的现象。

五、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发展展望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2

一、大数据及电子商务解析

大数据作为信息领域全新的抽象的概念之一,提出的时间较短。实际上大数据及其应用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国外已经兴起很长时间,在国内也是早有应用,只不过发展得较为缓慢。一方面,国内对数据收集有着严格的管控制度,导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迟缓;另一方面,大数据的观念还没有普及,大部分大数据应用的思想只为专业人士所掌握。大数据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其4V特征却得到各方面较为一致的认可。所谓4V特征即:体量(Volume)巨大、种类多(Variety)、速度(Velocity)快、价值(Value)密度低。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使得在网络上可检索到数以亿计、千亿计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量,即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大数据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信息,还包含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以及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数据将发展成为一种“资产”,并将贯穿于各个领域行业,同时为其增创价值。电子商务一般是指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的商务活动。联合国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它包括在供应商、客户、政府及其他参与方之间通过任何电子工具,如EDI、Web技术、电子邮件等共享非结构化商务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从该定义中可看出,电子商务是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只不过Internet是众多电子工具中的一种。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商(Agent)、商家(Business)和消费者(Consumer)三方。电子商务按交易对象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B2B模式、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B2C模式以及以淘宝为代表的C2C模式。此外,还有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消费者对政府的电子商务(C2G),商、商家、消费者三者相互转化的电子商务(ABC)等。大数据处理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大数据处理为市场营销提供便利。企业利用大数据处理,对市场进行分析,尽量达到成本最低化、效率最高化目标,在找到营销中的利润点和市场的潜在价值后,为更多客户提供所需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处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个性化更强,在大数据处理模式下,通过对用户的数据分析来改变过去传统商业模式的处理,从而满足用户的习惯性需求或潜在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按照执行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存在着鲜明的特点,对各类审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处理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等特征更加明显。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过程造成了影响和制约。首先,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会计、审计方面,也包括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方方面面;其次,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电子商务内审工作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的审计人员已经适应不了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审计;再次,审计风险复杂化程度加大,除了固有风险,审计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更加不易掌控;最后,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比如,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一是审计不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证账表等单方面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到全覆盖信息已经成为可能;二是应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的联合审计;三是大数据的应用,在审计范围方面可以实现由抽样审计到全面审计的转变,充分体现审计的事前监督的作用。

(二)对社会审计的影响

在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通过搜集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传统会计中的会计报告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事后反映,主要考虑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相关性与及时性不足。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可通过获得授权等方式随时查询企业信息,使得及时性大大提高。审计人员完成审计报告的时间距离会计报告的完成时间往往间隔几个月,当信息使用者得到的滞后的审计报告时,有些信息已经过时。对于海量的数据,审计人员如何进行处理是个难题。比如,大数据处理将使电子商务数据资产化,这类资产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就是摆在会计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当然,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一样,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人员素质方面,社会审计对人才的需求更高,社会审计的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表现也更突出。

(三)对政府审计影响

电子商务和政府审计关联紧密的内容就是政府采购方面的审计。当前将电子商务引入政府采购、实现采购人在线直购的地区不断增多,这成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形态,同时也符合电子政务的需求。政府采购范围几乎涵盖了公共机构和部门采购活动的全部,货物,工程和服务都是政府采购的对象。政府采购采用电子商务后,可使价格趋向统一、采购过程透明、审批环节简化。政府采购规模大、品种多,产品差异化大等特点使得采用电子商务后能大大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政采电商化在节约了时间成本的同时,还降低了财务成本。政府采购模式的变化,使得政府审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首先,相关法律不够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中涉及电子商务的内容不够健全完备。其次,审计过程中尤其是对采购执行结果的审计,在确定审计项目、审计范围和程序方法方面都和传统审计有所区别。在知识结构方面,政府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虽然没有像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那么高,但政府审计自身的特点也对人员素质有着独特的要求。

三、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审计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以及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建立了很多,但详细规范电子商务和审计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我国应该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加快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步伐,并随着网络交易、信息保护、物流快递、电子支付、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的电商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内容。把审计的内容和电商内容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使得在操作上更具有可行性。另外,大数据等审计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在审计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相关法规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从空间范围来看是全球性的。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涉及全球的各个角落,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国家之间的交易和联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制定出既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又能够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法规。

(二)建设大数据平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应充分利用“金审工程”的建设成果,加大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研究力度。各类审计要充分利用平台上的数据,达到资源共享。应当建立企业中央数据库,得到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光有数据还不够,还要有数据分析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得到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为各类审计所用。同时也要注意各平台数据的综合运用,如政府采购中心电子商城平台与审计信息化数据库的共享与运用。

(三)加大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力度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3

一、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

企业审计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是企业对公司内部事务进行审计评价,主要是帮助管理层发现企业经营的不足。企业审计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一个阶段公司治理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公司治理当中的漏洞,这个环节一般是半年或者一年举行一次,根据会议当中的内容,相关审计人员出一份报告书,帮助企业管理层对后期公司发展做出调整。这就是审计工作当中的对公司治理的评价。第二方面是对内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对公司业务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审计工作在这个环节主要进行的是内部审计,帮助管理层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不足。第三个方面是针对企业当中各个部门运作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能力。在这个环节,审计工作人员可以用有多种科学的统计方式(如抽样,问卷)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企业各个部门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能够提出相关问题。第四个方面是审计部门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该对企业是否按照相关规则,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核查,保证企业发展的规范,保证企业社会效益。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企业能够发现在过去的时间内企业经营是否存在问题,帮助企业优化管理结构,更好地分配资源,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大环境。

二、企业审计工作的新需求与实现障碍

(一)新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各行业进入比较显著的产业化调整、供给侧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地进行制度,科技创新。企业之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优势去合作,在这个期间也会出现企业之间的吞并,重组。这就造成企业经营发展大环境不如之前的好。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层需要更幼稚的企业审计帮助改善这个局势。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者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流程,帮助审计工作向着更全面、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给企业各阶段的战略发展、企业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等进行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反馈,帮助企业在这个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阶段更好的融入市场、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与执行方案,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面对企业亏损问题,企业审计能够最有效的反馈企业的经营情况,最客观的评价企业管理层管理绩效,所以说企业审计为企业扭亏、调节管理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向,但是在企业审计中,必须要注重企业审计报告质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在编制企业审计报告中要独立,选择最适合的审计方法,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保证准确全面。

(二)企业审计在现阶段的障碍

1.企业审计部门业务不独立。企业审计工作如何保准客观,公正呢?首先就是要保证审计部门是独立的,相关的审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实践经验。造成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相关去也忽视了审计部门的重要性,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交给了企业财务部门;还有一些企业的大股?|、经理等干预企业审计工作,一些家族企业,审计人员一般都由家族内部决定,审计工作会受到家族利益的影响。

2.企业审计方法的选择运用相对单一。企业审计方法的选择多样化,相关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环境进行选择,在审计中可能还需要不同的审计方法配合使用,才能保证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在企业正常运行中,关于审计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审计人员往往知识运用一种审计方式,或者在审计中忽视了审计中的某一个环节,比如在审计中将关注点放在产品的使用上忽视了资金流向等等。

3.审计报告形式化且运用不足。我国的企业分布当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多,中小型企业有规模小,业务单一的特点。这些企业的企业审计报告过分重视结果,反馈结论难以准确地是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审计报告,这就影响了企业审计功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影响了企业的运行。

三、企业审计实践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独立企业审计部门,培养优秀审计人才

企业管理者要想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审计的实践发展,必须对企业审计部门进行对应的改革,完善部门的管理方式,招纳和培养人才。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建立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确保部门独立,才能初步保障审计业务独立,在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企业管理者要有足够的了解,保证这个部门的管理方式最优,保证员工的工作心情。其次,企业在聘请审计师时要对审计师有所考核,保证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这样可以很好的改善审计部门的工作环境,也可组织专业审计知识与技能培训,让企业中财务等部门有关人才自由选择进行培训,在这些人熟悉审计工作后自由选择是否进入审计岗位。

(二)确保审计过程合规,合理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审计工作要合规、公正。这就要求审计部门的管理层有能力根据对不同对象选择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提取企业运行中的重要点。在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内部审计相关人员要使用多种方法,排除外部干扰,做出最符合企业的审查报告,才能能好的服务于企业。

目前互联网+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规模利用这个趋势不同点。比如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升审计准确性。大型企业可以建立大数据系统,得出准确性和针对性更强的审计报告,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提升企业审计报告地位,更好地发挥审计功能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CPA审计 改革发展

“互联网+”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时代,是因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工具,必然会带来各行业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很多行业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改革,提升了行业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反观审计行业,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效率低下,加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实务也在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革新,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发展要求,基于互联网的审计改革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紧迫性

(一)为CPA审计行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首先,目前公众对CPA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充满了不信任。放眼上市公司舞弊案例,每一次会计师事务所都会被贴上没有尽职尽责的标签。对于很多舞弊事件,除了公司高管的责任,公众最先想到的总是注册会计师。想要改变现状,改革是不二之选。其次,纵观行业发展史,一个行业如果固步自封便会被淘汰,以至被别的行业所替代。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CPA审计行业也应当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进行改革。

(二)“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出现了新特点。一是审计资料的数字化。在信息化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主要是电子资料。“互联网+”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大数据特征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审计工具从手工审计向联网审计的转变、审计资料从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的转变。二是审计方法的智能化。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审计平台中,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实时跟踪审计的效果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三是审计技能的信息化。一段时间以来,审计技术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审计技术已从以往单纯的账表式审计向立体、多样、富有高技术含量的IT化方向转变。无论是审前调查阶段还是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编写阶段,信息技术都能得到充分运用。四是计样本的全面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的形成,全数据审计模式――样本即整体,对抽样审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这种变化和审计对象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更趋向于使用全量数据而不是抽样内容,审计工作逐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潜在的可利用信息,使监督范围更加全面,审计结论更加客观、准确。

二、“互联网+”时代CPA审计改革的方向

(一)革新审计方法。每一次审计方法出现了重大进步,都是以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为基础的。随着现代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商、电子商务等对企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必然会从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一步一步转向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因此为了适应审计对象的改变,审计方法势必要变革。

审计方法应当向持续审计方向迈进。持续审计依托的是互联网的实时传输功能,一旦被审计单位有什么经济活动,审计组织可以立刻知道。持续审计能够很好地解决审计结果与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内应用。传统的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或周期审计,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对于保险、银行等时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监督作用,往往使审计单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持续审计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应用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互联网为持续性审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审计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被审计单位持续采集有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及时展开风险评估、风险跟踪、专项分析、督促整改等活动,从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动态、实时监督。这样能很好地解决审计的时滞问题,减少审计错误的发生,降低审计风险。

(二)革新审计模式。审计模式可以看作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审计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包括如何获取审计证据,如何进行审计分析,审计人员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入手、什么时候入手等具体审计作业步骤。

1.开启总体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是相对于抽样审计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审计模式是抽样审计,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取风险比较大的样本进行重点审计。而总体审计模式对审计对象实施广撒网式审计,不会让任何潜在的审计问题漏网。由抽样审计模式向总体审计模式的转变将使审计效果大大改观,各种违规行为无处可藏,真正达到“不敢为”的效果。这种模式也可以极大地打消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舞弊动机,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2.通过云计算技术向联网审计模式改革。现阶段联网审计模式实施和运行的成本较高,不仅要求审计单位取得相关软件和程序,同时也要求被审计单位拥有与之配套的硬件和程序。因此联网审计无法得到推广,成本、技术等问题制约了联网审计的发展。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其相关的理念和技术恰好可以解决成本过高、技术不达标的问题。云平台会提供统一的硬件和程序服务于审计工作的相关硬件和程序,企业用户不用自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需进行员工培训,大大减少了企业成本。企业用户可以从终端直接访问云端,获取审计服务,为联网审计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三)革新数据收集与存储方法。数据处理是CPA审计的基础,因此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与准确度,是提高CPA审计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将各行各业、各部门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整合起来,转换为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采集和导入两个步骤来实现。第一个步骤是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摸清被审计客户系统的运行特点,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发放调查表、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实现对客户系统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名称、数量、版本、功能、管理部门、操作流程和数据存储等。重点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后台数据库的版本、类型、数据量、备份方式等信息。

二是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传统的审计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来查询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它需要对每个存储变量进行设置,设置类型、字符长度等,这种情况下的数据模式是静态的。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面对的数据范围激增,数据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数据也不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还涉及到图表、视频、网页、GPS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无法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因此也无法应用结构化查询语言。NoSQL数据库是指非关系型数据库,它可以满足存储非关系型数据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工作将广泛使用NoSQL数据库系统,来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满足从海量、复杂数据中快捷有效地挖掘价值信息的需求。

(四)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处理数据。审计的核心工作是数据的审查。审计人员面临的数据异常庞大和复杂,审计机关要想驾驭大数据,就要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编制财务报表上的应用,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批量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专门用于编制、披露和使用财务报表的计算机语言。以这种通用语言为基础,通过对关于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的标准化处理,能编制出更加准确、先进的财务报告,这种报告和传统的网络报告相比,可以将网络财务报告不能自动读取的信息转换为一种可以自动读取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批量需要和批量利用。国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编制财务报告上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应大力推广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系统数据,方便海量数据的处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审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国审计行业对互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审计行业的改革如果想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引。同时审计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维,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进行学习。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同时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问题,多管齐下,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本文论述的是CPA审计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最紧迫的方向。革新审计模式、方法能O大地提高CPA审计行业的行业效率,提高公众对CPA审计行业的信任。革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技术则能大大提高行业效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总之CPA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审计模式与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必定会给CPA审计行业带来全新的面貌。S

参考文献:

[1]薄建奎,刘昀.“互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5).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

[3]刘加利.浅议“互联网+”下的审计方法改革与发展[J].商,2015,(135).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介审计机构;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中介审计机构被不断地要求以更加独立的身份去完成更多的经济活动。从宏观方面来看,中介审计机构是独立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外的,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又一有效约束;从微观层次来说,中介审计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更新,其盈利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诸如九好集团的“忽悠式重组”以企图“借壳上市”的现象更是频繁发生,就此而言,中介审计机构应全面分析审计风险,高度重视执业行为,紧密结合IT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因审计失败而导致的独立性上的损害。

一、企业重组和中介审计的含义

(一)企业重组

企业重组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资产、负债、劳动力、管理和结构模式,并对其进行重新配置,旨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状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重组后主要有三方面的好处:

1.企业要素结构优化,促使企业寻求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使股权和产权多元化,以吸引潜在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吸收大量资本。

3.老旧过时的经营模式会在企业重组后得以改变与更新,企业变为更加独立的市场主体单元。

二、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与中介审计机构

(一)九好集团财务舞弊案件

2017年3月10日,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宣告了浙江九好办公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好集团)近2年“完美”的借壳上市计划最终以失败收场。证监会《处罚报告披露》:“2013年-2015年九好集团虚增服务费收入共计26,489.77万元,其中2013年虚增1,726.91万元、2014年虚增8,755.66万元、2015年增16,007.19万元”。

作为一家以提供“后勤托管平台”服务为商业模式的企业,九好集团自身并无生产环节、采购环节和销售环节,这给它的财务造假提供了较低的门槛。观察九好集团的财务舞弊手段,可以发现主要有四条。

1.将公司与关联方和供应商的利益捆绑,成为一个利益的集合体。九好集团通过从银行借款,以给关联方提供担保的方式建立密切关系,形成财务舞弊的“违法生态链”,以此筹集造假所需资金与资本。

2.在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下,九好集团通过虚构的业务活动和虚假的业务交易来美化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经过“后勤+互联网”的业务模式的包装,“妖魔化”毛利率指标。九好集团财务数据上显示的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报酬率持续走高。其2013年至2015年三年毛利率分别48.20%、71.98%、88.85%;三年销售净利率从16.8%、35.43%到46.21%;三年净资产报酬率从16.8%、30.72%33.24%。此外,财务数据显示其2013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依次为2.52亿元、3.26亿元和4.17亿元;净利润依次为3987万元、1.16亿元、1.93亿元。而实际上,三年虚增的收入占了数据反映的收入的相当大比例,分别为6.93%、27.65%、38.49%;三年净利润虚增占比为53.37%。

3.通过虚假收入产生的虚假回流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和定期存单。2015年3月,九好集团利用虚假回流资本两次购买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赢家公司客户人民币封闭式理财产品”),并利用取得的收益部分抵消银行借款的利息,以掩饰因银行存款数据的舞弊而产生的资金缺口。

4.以购买的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为质押物,为关联方、供应商提供更大额度的银行贷款。九好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和定期存单的当天进行银行方面的质押,以对关联方、供应商开具承兑汇票并予以贴现,贴现后的资本又回流到借款方(杭州赛诺索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二)应对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问题”,中介审计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

尽管九好集团的舞弊手段比较隐蔽、造价专业性比较强,再加之其“后勤+互联网”的全新商业模式致使该案造假领域比较新,中介审计机构对其舞弊行为仍然是有迹可循的。针对九好集团的主要舞弊手段,中介审计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查阅九好集团的信用报告,以发现其未披露的担保质押行为。企业信用报告可以给中介审计机构提供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非银行信息,而其中的信贷信息就可以为中介审计机构发现企业未披露的关联方的质押、抵押和担保行为提供了一条有效管道。

2.通过向银行函证,以了解九好集团定期存款的质押情况。尽管审计过程中必执行函证程序,然而中介审计机构往往是利用银行询证函的回函来确定资产的存在性,仅对银行存款、银行借款的抵押品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确认,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非货币资金类票据保证金的确认问题。针对这一方面,中介审计机构应在银行询证函的函证项目中加上“理财产品的质押预购”,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关风险。

3.打破常规审计的思维局限,加强IT审计技术的使用。九好集团作为一家商业模式比较新的平台类公司,不像传统企业有完整的生产环节、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和实物流。从九好集团针对证监会取证时进行的删除OA系统资料、更换计算机的“反调查”行为可以看出,其系统数据一定会存在问题的,中介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时,通过执行IT审计中资讯技术一般控制审计(ITGC)和应用层面控制审计(ITAC)便可以打碎九好集团看似“完美”的“障眼法”。 (三)中介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

1.审计中介机构近年来的审计失败案例(以利安达为例)

“忽悠式重组第一案”的配角,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早在2016年3月因证监会公布的《关于暂停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惩戒新的证券业务并责令期限整改的公告》(财政部证监会公告2016年第32号)而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近年来,利安达更是被多次卷入公司的舞弊风波:

(1)2009年:对于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的财务报表,利安达未能执行必要的分析程序,且未对部分未回函的函证执行必要的替代审计程序,导致发表了不恰当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 2014年:对于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安达在审计其IPO和执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业务专项核查时出具了具有虚假记载的报表,被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

(3) 2015年:对于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558.SH)2011年的财务报表,利安达未能对舞弊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内控制度的了解与评价不够全面且未执行有效性测试、未能合理执行收入循环审计程序,并出具了不恰当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

(4) 2016年:对于背景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利安达未能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能识别出报表中的商誉减值未计提问题,并出具了不恰当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

2.中介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的原因

财务舞弊案件频发,其背后与中介审计机构独立性的丧失不无关系。而中介审计机构独立性的丧失,从其自身角度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1)部分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待商榷。一方面,中介机构的审计执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经营业务趋向多元化,而我国的中介审计机构审计模式的转变速度尚未能与市场经济的变化速度保持一致步调。

(2)审计收费问题使中介审计机构与被审客户成为利益的“捆绑体”。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中介机构为了拉拢客户只能选择降低收费标准,这就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降低的审计费用使中介审计缩小了审计范围,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也就进而加大。其二,较低的审计费用背后可能会隐藏着中介审计机构的“额外收益”问题。当中介机构选择成为被审客户的利益相关者时,审计的独立性根本无从谈起。

(3)中介审计机构治理体系的建设。不健全的领导机制、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无效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均会使中介审计机构的企业文化受到影响,执业质量也会随之走低,审计失败便会更为频繁的发生。

三、在大数据环境下提高中介审计机构审计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中介审计机构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保持高度职业怀疑态度

首先中介审计机构应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在源头把控好执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其次中介审计行业应定期组织执业员工进行后续教育的学习。中介审计机构应该利用大数据及IT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利用IT审计技术来锁定审计疑点,将数字化、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效整合。

(二)健全法律环境,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制

为提高中介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独立性,在现在法律法规被切实贯彻的基础上,我国立法机构还应不断地建立、健全监管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当然,“执法的懒惰不能用立法的勤奋来弥补”,监管机构应重拳出击,加大中介审计机构的法规赔偿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扼制中介机构成为“共犯者”的可能性。

(三)提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仍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从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的角度来说,中介审计机构应逐渐摒弃有限责任形式,积极向合伙制转变,以健全领导机制、合理化股权结构,并制定积极有效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措施,进而逐步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语

在企业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时代下,部分中介审计机构的质量管控与风险偏好问题日趋严重,九好集团的“忽悠式重组”案件的曝光,也给中介审计行业敲了警钟:在有限的审计时间与资源下,是否确无途径发掘b密的舞弊现象?由此可见,中介审计机构在保持审计独立性、加强审计水平、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应该有所作为,重塑行业形象与声誉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凯.利安达的罪与罚[N].中国会计报,2016,3,25(第001版).

[2]程丹.市场各方应恪守本分自觉对忽悠式重组说不[N].证券时报,2017,3,11(第A01版).

[3]沈玉洁.就好被定格处罚背后的利安达身影[N].国际金融报,2017,3,20(第013版).

大数据审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内部审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00

战略、风险导向、管理绩效审计等新的审计理念近年来已经成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新趋势,这势必要求内部审计视角有较大转变,审计层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审计管理方式精细化,尤其是审计项目的管理方式要更加精细化。唯有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内部审计精益求精,提升审计质量,才能促进内部审计朝纵深方向发展,不断彰显内部审计的价值。

1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精细化管理”概念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其本质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模式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占用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对内部审计而言,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本身具备齐备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框架,这从本质上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都是相通的。一方面系统性的最高目标在于程序和结果的和谐统一,并最终为实现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源占用的最小化;另一方面,规范性则表明内部审计本身具有一套规范、严谨的标准。如:CIA颂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实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准则”),都对内部审计标准作业予以了指导和规范。

笔者认为,内部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则是在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颂布的规程,以其实务指导开展审计作业,将管理理念贯穿于开展的每一个审计项目中,从细节入手,从项目开展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做到管理精益求精,并引入项目化管理,使审计过程规范化、审计流程标准化,以提高审计层次和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实现审计转型。

2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的总体框架定义

根据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CIA)、中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并结合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该总体框架应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流程”和“审计结果”的管理精细化,并将精细化管理流程贯穿整个流程。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首先,审计人员作为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中最活跃、最本质的因素,必须加强审计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其专业的审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并持续灌输精细化管理理念,促使审计人员的观念意识的全面转变;二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持续一贯性,在开展的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的管理行为、操作行为都应规范统一,要根据“指南和准则”的要求,指导审计人员要做什么、怎么做,查证问题过程中,具体应该查什么、怎么查,如何获得完整的审计证据等,均要通过明确的精细化制度流程来确定,规范审计行为。

其次,审计流程管理的精细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对开展内部审计项目流程规范,要将审前调查和非现场分析作为不可少的环节,让审计人员在项目开始初期找准审计重点,通过非现场分析确定抽样样本,审计项目中则严格依据审前分析样本开展工作,并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样本,确保审前、审中和审后都能够做到程序控制严密;二是突出对审计资源配置的精细化。要根据项目规模,测算审计成本,按照成本效益配比原则,强化审计内容和强化资源管理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最好的审计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重点环节,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三是实施有效的审计督导。注重现场、非现场审计的督导作用,及时解决遇到的难点或困难。

最后,对审计结果管理的精细化准则应从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结果应用入手,提出具体可行的审计建议,整合审计发现问题,应该做到:一是精炼审计报告观点,有效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的最终载体,要做到审计报告客观公正、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格式规范,且要深入揭示重大风险和违规问题,对所采用的审计案例,要依据充分、定性准确,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可泛泛而谈,要保证审计结果得到全面反映;二是审计结果的利用要精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建立完整的便于搜索和利用审计成果库,将发现问题分类整理、分类整合,突出对审计成果的精细化分解和利用,重视问题成因的分析和总结,为被审计机构提供对风险管理的考核、分析、整改和经验分享,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公司理的有效职能。

总之,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人员管理、流程规范、结果利用是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重点。要实现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抓好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是前提,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制定详细、步骤明确的流程是项目实施的关键,项目完成后,如何提炼审计报告观点,使审计成果得以有效应用则是精细化管理的落脚点和归宿,三个关键管理环节互相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3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审计观念和理念的转变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相比于传统粗放管理理念,要实现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审计人员的观念转变入手,突破传统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理念,审计人员要熟悉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必要性和具体实现步骤,从审计习惯、方法等细节方面培养员工追求精细化的意识,使其摹靶∈隆⑾附凇比胧郑提倡重视细节、追求细节的求索精神,在细节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把看似简单的小细节做实、做细、做透,注重项目执行力建设。

32细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导内容

要对审计项目引入项目化管理,以细化流程,再造精细化的审计项目流程为主导,从审前分析细致化、审计作业标准化、审计结果标准化进行流程再造。一是要做到审前分析细致化。要在做好审前分析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审计数据库和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合理设置关键指标,准确反映被审计机构各类业务的主要风险;二是要大力推行审计作业流程的标准化。要在“指南和准则”的指导下,引入项目工程思想,推行标准化作业,细化审计流程;三是要推行审计结果利用标准化。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载体,一个好的审计报告是一个审计项目的最终反映,在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要在确保证据充分、分析完整、风险案例突出的基础上,对审计报告内容进行反复归纳提炼,使报告格式规范、表述清晰、定性准确、重点突出,以充分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审计成果。

33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团队化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好的职业操守,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并开展审计业务需要的相关专业培训,拓展其发展空间,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团队化建设、凝聚力和归属感。具体说来,一是应该不断提升其专业的审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善审计工作环境,把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才逐渐充实到审计部门,最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的内部审计团队;二是推进审计人员专家化建设。通过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保证每个业务专业领域都有一批业务知识精通、审计技能娴熟的研究型、专业型主审和特长型审计师,实现审计队伍的专家化建设;三是要强化对审计队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项目考核与人员考核的双重标准。通过对审计立项、审前准备、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归档等诸多环节的检验和回顾,积极推行项目经理、审计组长和主审竞聘制,量化任务目标,在绩效工资中兑现考核结果,使审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岗位职责和贡献大小密切挂钩,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4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审计项目集约化的关键路径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在充分评估审计项目风险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合理安排审计项目,避免追求“大而全”或平均用力。要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紧迫性、企业战略方向来配置审计资源,形成“计划有约束、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科学调配审计人员,按照任务节点逐次投入审计力量,通过人员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做到以小资源博取大收益的审计效果。

35拓展运用以计算机非现场为主要手段的审计创新和审计项目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化优势和技术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审计项目事前、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全面发掘隐藏的问题,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极大地扩展了监管面,有效实现了审计关口的前移,使审计手段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以提高计工作效率,为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殷卫东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举措[J].金融纵横,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