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1
一、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认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人们往往在不自觉地受着情境的影响。情境教学是在―定的情境中开展教学。它可以合理地解决教学内部的关系,使认知和情感两厢默契。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学需要出发,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把单调的文字知识变为饱含着浓烈情感的场景,以形象或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利地进行,并且富于形象性和诱惑力。既便于学生领会和接受。又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和难度,
从学科特点角度看,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天然造化的自然美,倾心追求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乐观向上的时代美,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人生百态,风土人情,其古今中外人事物景,这些都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语文学科特点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看,情境教学中,因为情与境互为因果,两相依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智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教的投入,学生学得轻松,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教师依据文章内容,创设出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里,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语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制成课件,配以大屏幕画面,形成视频与音频的动感,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精力集中,情感专注,比教师的一般讲解更有情趣,课堂效果更理想。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让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的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插图,有说明文的实物示意图,有散文或诗歌的意境图,有小说戏剧的生活原形图,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珍贵照片。充分利用其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兴趣,深刻地领悟课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2 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由情感到境地。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有知识的,也有情感的,教师将自身的情感溶于教学中,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起其情感的涟漪,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感中,从而受到感染,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
教师的激情方式很多,暗示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例如训练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可以通过迟到的方式去暗示,课堂稍做喧哗,学生静等老师的到来,等不来,自然要想,平时老师很准时,今天是怎么了?有多少颗心也许就有多少种想法。
当老师述说了原委,一石激起千重浪,写心理活动,学生早已经“活动”了。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用一条无形的金线系住学生的思想,“牵”着他们去感受,润物细无声,每个人都进入了情境。这样,心中有情,下笔怎能没有物呢?
3 借助教学情境与教材情境在意向上的相似性,在相似中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1)有表情朗读。即在读中使“我情我景”与文章的“彼情彼景”逐步达到合而为一。唯有情,才能进入角色,理解文章的语脉和精神实质;唯有情,才能沿作者的感情脉络读下去,体会其中的韵味;唯有情,才能人境,才能与文章亲近,才能最终呈现学生情与文章情“两情相许”。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84-01
语文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基础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文本语言进一步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当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做了几点简要探讨。
一、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所谓的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者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兴趣和感情体验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此场景中更好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把单调的文字知识变为饱含着浓烈情感的场景,以形象或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利地进行,并且富于形象性和诱惑力。从学科特点角度看,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看,情境教学中,因为情与境互为因果,两相依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总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关心学生情感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使用得当,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教学,首先,学生在教师使用图像的引导下,对文字的感性认识会逐渐转化为理性认识,而且记忆的深入是非常理想的。另外,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每位教师的概念论述都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课堂更具灵活性,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意义重大。最后,由于情境教学注重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发现,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措施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运用就是导入新课,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一开始时就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由于高中生都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先给学生讲述一个与本篇课文相关的精彩故事,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开拓思路,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新课文。
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源于思,起于疑。”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关键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情境教学法,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地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专注、有目的性,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把握好教学内容,积极的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马丁・路德・金的这场演说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他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演说影响力如此巨大?他的演说带给你什么启示?这样,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异常的认真,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是由教师“随心所欲”的开展,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讲究一定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走进语文情境化教学的误区,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教学意义。为此,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好以下几个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对课堂活动的反应直接关系到教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②情境激发原则:语文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在体验中激感。③目标既定原则: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之前,一定要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围绕目标来创设情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④情境合拍原则:语文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拍,这种合拍主要是指意境上、氛围上、内容上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情境。
总结: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其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运用最佳的方法来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02-0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好与物理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不谋而合,问题情境教学能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笔者经验总结出了情境教学总体原则,提出了情境教学具体方法。
一、问题情境教学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必须以理论原则为指导,以保证其教学下面效果的正常发挥,依据笔者教学经验,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兴趣性原则。问题情境教学中需考虑兴趣因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习热情及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去学习。若要实现这一原则,需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例如,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做一做”和“科学漫步”中的物理学史的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适宜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以服务于教学任务为中心,即明确目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是否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但是又不失一定的挑战性,即难度适宜;提出的问题应能反映新知识本质,即合乎重点。实现这一原则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年龄、心理、认知水平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创设出合理、高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承认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其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进而真正吸收科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这一原则要求较高,它要求要能够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联系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并将原有知识顺利迁移到新知识中去。而且有些启发性问题,要注重在学生心中设置“悬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思考。
4.逻辑性原则。构建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到新知识和原有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提出的问题要按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以相应的物理思维方法为主线,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具有内在关系的问题体系。第一个问题是最基本的,而且要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能唤起学生对掌握新知识的迫切需要,而随后的一切问题都要为继续学习新知识而服务。
5.延伸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满足于能解决当前学习问题,又要蕴含对后续内容的把握,要运用新知识甚至是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来激发学生,使他们能够主动去思考、探究。
6.层次性原则。不同学生差异性是必然的,都有学习过程的强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设置有层次的、逐渐递进的问题,实现同班教学、分层提高、共同发展、分层达标。这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1.生活呈现法。物理来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所以物理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物理学的正确理论对人类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在科学家研究新领域的过程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根本依据。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让学生考虑人骑自行车、人推自行车时,前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在“惯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回想乘坐汽车的情景,当汽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乘客运动状态的变化;在“超重与失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乘坐电梯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感觉来创设情境。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知、却未曾深究的。当教师将其呈现在课堂上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法。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实验足够重视,因为恰当的实验场景可以把那些抽象、晦涩的知识直观有趣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电容器与电容”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上“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这一演示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提供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3.实践体验法。物理学的概念及规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理解和应用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必须使这些概念及规律形象化。而将概念与规律通过实践情境表达出来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能促进他们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建构。另外,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最终能学以致用,从实践情境出发更能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情境化。利用实践创设情境,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亲身体验,学习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发展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点在现行教材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后有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从实践操作中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多媒体技术法。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并茂、声形再现的学习环境,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物理过程、微观、宏观世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调动多种器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宏观过程中的天体运动;微观过程中的布朗运动、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原子结构组成、原子核的人工衰变;瞬态过程中的电磁感应、楞次定律、链式反应、光电效应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情境 教学模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与阅读教材内容相关的素材,尽量取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人人参与问题解决,建构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使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主"向以"问题讨论为中心"转变。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不再盲目接受和被动理解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而是主动自我探索,将阅读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思维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须遵循的原则
问题情境作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载体和途径,我们必须重视。只有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的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水平。
(1)诱发性原则。问题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使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地分析为基础,这样才能找到"新旧知识结合点",诱发学生的探索活动。
(2)适应性原则。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使问题适应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教学条件,设置对于学生难易适度的认知冲突的问题。也就是说。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之内,能适度地超越于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有适度的思维难度。
(3)层次性原则。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性的问题链,即设置彼此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和难易程度上的层次关系的问题,做好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等方法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果。
(4)共振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引起学生思维共振。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应限制在教师所提问题的思维框架之中,否则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学生所提问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二者在交流中,思维相互碰撞、启发、引导,达到师生思维上的和谐共振。
(5)延伸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应该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任务之外的任务。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应有一定的延伸知识,以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线索去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探究。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设计直接关系到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优秀的问题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然而,问题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须要达到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学习者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对所学的知识达到持久性的理解;二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使学习者学会学习,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精心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问题教学中至关重要。
1、问题设计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对同一知识点,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设计问题,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无疑"处设疑,广泛渗透到多门学科的知识,不仅可以引发学习者对问题的兴趣,还可给学习者开辟各种不同的理解之路,开阔思路和视野。"理解"有六个侧面:解释、阐明、神入、自知、洞察、和应用。要想真正打开理解的大门,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点,问题应从理解的这六个侧面提出,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2、问题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问题教学模式的一大特征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问题教学中尤为体现。好的问题把逆向直觉、思维激发和激烈的争论作为吸引学生投入探究学习的手段,这些问题应该能够适应各种兴趣和学习风格而满足不同的学生。问题教学倡导学生提问,问题的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发问,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3、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探索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所学知识或模仿教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立即给予回答。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提出新的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预期的答案。
4、设计的问题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宜。问题设计要从多角度考虑,在一定的教学单位时间内,问题的数量也应考虑在内。如果选择的问题过多,不但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点,反而会使学生感到迷茫无措,如果选择的问题太难或太容易,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精心选择了问题之后,应按照从易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将教学深入下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
5、设计的问题具有可迁移性、意义化。一个具有可迁移性的问题能够孕育其他许多问题。问题教学中,一个问题的提出不只局限于教材单一的知识面,而应根据有关知识的探讨旁征博引,涉及到日常生活、科技动态及其他学科知识领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在阅读课堂上,问题是实现教学和文本意义化的重要手段。所谓意义化,它不仅指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理解,而且指所设置的问题与文本有某种关联或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有所联系。
事实上,问题意义化就是将学生融入到一定的意义网络中,使问题情境化,使学生能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产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动力,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5
无论什么学科,有效的备课都是教师实施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只有进行了充分地备课,才能把一堂课上好。教师备课一般分为备课程标准和备教材两个基本环节,就备课程标准来说,新课程改革必然对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高中语文教师就要认真理解新标准,做到对语文教材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的深度了解。而备教材的目的是要找到语文教材和各个单元、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等之间的关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要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1.新颖的课文导入
一堂课成功与否,课文的导入是关键,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对这堂课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好奇,才有想学下去的欲望。课文的导入首先应该和课文紧密联系,不能因为提起学生的兴趣而远离了课堂教学内容;其次,课文导入应该形式多样,充分运用声、光、色等感官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情景式教学课堂
“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忽了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导致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差。新课改提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其创造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就应该有所改变,建立情景式教学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建立情景式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丰富课堂活动,在课堂中多进行有效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等,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其应用能力。
3.运用优美或幽默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的符号,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也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比如《雨霖铃》、《荷塘月色》等等,在讲授这些课文的时候,如果教师能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有画面感的诗情画意的世界,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还能让学生融入作者的感情里,或悲或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优美的语言来讲授,有的课文需要雄壮的语言,有的课文需要激昂的语言等等,不管怎样,幽默这一语言在很多课堂中都可以运用,而且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幽默是吸引人的最好方法,在课堂中不时用幽默的语言会让课堂气氛愉悦融洽,当然,幽默也应该有限度,不能过度使用,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的。
4.利用现代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这里所说的现代教学手段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教师而言,他们应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变大、传授知识和吸收信息的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对学生而言,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课外运用多媒体辅助学习,比如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在网上阅读电子书、运用多媒体完成作业等等,学生是接受教学内容的主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至关重要。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充分结合在一起,使课堂内容和课外学习互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反思性教学
甘正东认为,“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practice),指教师凭其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反思性教学主要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三类,“活动前反思”既有对以往教学活动的反思,也有对未来教学活动的设想,这主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前面已经叙述了备课,这里不再赘述;“活动中反思”即指向当前教学活动,是对当前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的反思,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这里主要谈论“活动后反思”,指刚完成的教学活动,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了一堂课以后,要对这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回忆,对其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思考,对本次教学活动实施情况与之前设想的不一样的地方进行分析,对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整理,撰写教学日志或者心得等。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高中语文情景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教学情境;激活;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课堂为什么越来越呆板?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失去兴趣与信心?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我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理想途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可见创设情境多么重要。下面谈谈我的理解与实践。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联想思维,体现新课程理念。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学应该置于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中,因此,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体现了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对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激发兴趣,陶冶性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为善于学习,可以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体验、领悟和把握。学生可以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从而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身临其境,吸收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思维活跃,悟性增强,能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这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我尝试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效果甚佳。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妙的导语,可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如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各种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等,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二)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能给人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兵败,最终乌江自刎。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如果能够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应该与文章的基本情调一致,否则,非但不能促进情境的设置,反而会影响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
(三)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选取的大量文学珍品,其作者的生活背景、文化阅历、文学修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之上,甚至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字当中去撷取精神上的养料,培养想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画面,目的就是用这种艺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有意识地、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所以,课堂情境创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引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如果学生能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当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
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巧设问题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积极性,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