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课堂 教学优化 教学策略

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高中文言文选编皆为文学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学生阅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没有掌握文言基础,不能迁移文言知识却成为学生学习文言的通病。

一、课程标准扫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描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高中文言课堂的现状

1.状态低迷,学习渐行渐远。

文言作品历史久远,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言表达习惯,现代学生不甚了解,阅读起来难度大。究其原因,学生学习现代文居多,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表现形式在学生思想形态中已根深蒂固,更有甚者没有语言功底,没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因此,文言阅读对学生来说,堪比“蜀道之难”。

2.教法老套,高投入低回报。

有些学生读不懂课文,翻译不了练习题,教师只能逐字逐句翻译、全文讲解。教师越俎代庖,“大包干”,满堂灌、填鸭式的文言课堂依然盛行。长此以往,学生依赖、不动手,成为课堂附属;教师口干舌燥,精疲力竭,结果“两败俱伤”。

三、文言课堂优化策略

1.文言衔接,文言学习“不脱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文言文只要求学生能通读大意即可,而并不注重实虚词、句式梳理与积累。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显然,高中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恰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软肋。因此,在学习高中文言之前,教师要花一定的课时对初中文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加固学生文言基础。在高中文言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初中文言的关联性,时常提起初中文言知识,在反复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储备更多的文言知识。

2.重视文言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在高中文言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功利,重点在传授文言知识,而轻视文言诵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诵读的重要性。可见,诵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会让学生感受文言之声律,熟知文言之字词,把握文章之脉络,感悟作者之情感,领略作品之意境。学生在诵读中获得了感性与理性的认知,形成了较强的文言语感。教语文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而这种敏感是通过语音形象,通过诵读真正实现的[1]。

3.回归语法教学,探寻文言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它的规则是从无数具体的语句中抽象出来的。它使语义的表达和理解有章可循[2]。分析不了句子成分,看不懂词性,这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很犯难。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语法要进行系统、集中的学习,考试大纲也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老师就弱化语法,甚至不教。淡化语法教学已是高中教学面对的实情。然而高中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知识点要讲到语法,古文翻译要用到语法。如:夫晋,何厌之有。这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不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就不理解“之”字为何为宾语。究其根本学生没有语法基础,不知道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语法教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既是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对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把握和运用[3]。语法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教师把程序说清楚了、讲透彻了,学生把握了语言规律,文言学习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4.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文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现行人教版文言课程,课文难解字词都有注释,学生可以借助注释阅读文本。教师只需点拨文本的疑难,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文言工具书,参阅课外资料,学习、总结、归纳文言知识。因此,教师以教材为例,创设情境,运用小组合作、卡片制作等学习方式调动学习文言热情,参与课堂文言学习,课外自主探究文言。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推动力。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让学生由过去被动地、任务式地对待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乐意地参加学习[4]。

5.系统归纳积累,知识灵活迁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文言人文精神,首先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实词和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掌握一些活用的词类。然而,这些文言知识都分散在多篇课文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只有把它们集中起来,理解、识记、掌握语法现象规律,学生在自主阅读才可能“举一反三”,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自觉体味、感悟,内化文言知识。

四、结语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是高中文言文普遍的共识。因此,教师熟知课程标准,抓住“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结合学情,立足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参考文献:

[1]林飞.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浅论[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6):97-100.

[2]陈君积.“三个平面”理论与中学语法教学[J].韩山师学报,1995(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