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审计市场需求 审计质量 虚假报告 舞弊 执业权利

一、引言

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在于提高被审计财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审计价值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实现审计价值的唯一途径是提高审计质量、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以下同)。但从当前暴露的问题看,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是不容乐观的,甚至出现了大量出具虚假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如西安康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大量虚假验资报告,上海汇中伟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557份虚假验资报告,厦门市2名注册会计师为升汇集团公司及下属23家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表出具30份虚假审计报告等。近年来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处罚或惩戒了一批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因出具不实报告被判刑的案例也时常发生,注册会计师明知要承担行政、民事和刑事等法律责任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出具虚假报告,其主要原因当然是职业道德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怎么会自甘堕落、为什么要“前赴后继”的出具虚假报告等问题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本文着重就中小企业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执业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以求发现注册会计师大量出具虚假报告的外部原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治理对策提供参考。

二、审计市场需求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股东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产生了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所有权监督)的需要,从而产生了服务于所有权监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我国当前诚信问题比较严重,股东之间因不信任而不容易维持良好合作关系,大部分中小企业(本文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例)股东人数很少,基本是“夫妻店”、“父子店”等家族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全部股东都参加经营管理,股东担任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股东(或其近亲属)还担任出纳、实物保管、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重要职务,股东可以完全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就不存在所有者监督问题,也就没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真正需求。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分离,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是重合的,强制审计制度造成委托人需要委托注册会计师来审计自己的尴尬局面。一方面,使得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独立性;另一方面,委托人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完全是为了获取“审计报告”以应付行政监管,委托人关注的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审计报告的接收和认可,而不是审计质量。杨援朝(1995)认为,企业经营者委托审计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应当改为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委托审计。笔者认为,在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委托审计和所有者委托审计并没有本质区别,即使财务人员委托审计也肯定是经过老板(执行董事)授权或者同意的,实际上也就是股东会或董事会委托审计。另外,虽然《公司法》已经规定了委托审计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但是法律不能禁止股东参加经营管理,仍然无法解决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重合问题。

(二)债权人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 债权人“外部人”地位决定了其利益是最容易被损害的,公司的“有限责任”特性决定了股东已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了债权人,我国《公司法》把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作为立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多条款规定了对债权人的保护。法律设立强制审计制度的宗旨之一是债权人可以通过审计报告增加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的了解,并据以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如卖方根据审计报告了解买方的资金实力并作出是否与其签定买卖合同、是否履行合同等决策;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审计报告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作出是否给予贷款的经济决策;因此,债权人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审计报告使用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陶水莲、熊巍俊(2007)指出,小企业最主要的债权人是股东的亲友、企业员工和金融机构,这些债权人对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关注程度都不是十分强烈。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诚信状况不够理想的环境下,大多数债权人都很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严格控制债务人的信用额度,对赊销采取谨慎态度;例如买卖合同约定的货款支付方式主要是预收货款、即时清结(银行汇票、支票等)或银行承兑汇票等;在当前经济状况不是十分景气而且企业破产倒闭案件时常发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通过股东亲友和员工筹资现象也必将大为减少;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作为贷款人和商业汇票承兑人的银行,而银行发放贷款和提供承兑原则上是要求企业提供保证、抵押和质押等担保的,因此也不需要实质上使用审计报告。即使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或者对于其他没有担保的债权人来讲,也不是将审计报告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的。顾建平(2008)认为审计报告使用者很少在使用时想到要利用审计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往往是事后再去看看审计报告是否有漏洞,能否从中获得补偿损失的机会。

(三)政府监管部门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 工商部门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如《公司法》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申请设立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验资证明等资料;再如《公司法》规定企业财务报表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是公司参加企业年检时必须提交的材料。在实践中工商部门却很不重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如有的地方工商部门不允许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报告的说明段中说明与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异常有关的事项,否则就不接收该验资报告、不予办理企业登记;有的地方工商部门在企业年度检验时只接收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则就不予年检;一方面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也正说明了工商登记机关仅仅将审计作为一个法定手续、将审计报告作为“资料”,而不是真正意义上予以使用。《企业年度检验办法》(2006)第7条第2款规定了审计报告是公司参加企业年检时必须提交的材料的情况下,《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年度检验工作的通知》却以“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强监管的针对性”为理由只要求少部分公司提供审计报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工商部门要求公司提交审计报告仅是迫于法律的规定。

(四)审计市场需求问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缺少高质量审计需求导致恶性竞争。马文波(2008)认为国内行业间恶性竞争造成审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李明(2003)认为竞争激烈是降低收费的原因,高旭(2007)认为激烈竞争是注册会计师降低执业质量的原因;杨援朝(1995)认为会计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审计质量的下降;但是均没有探究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根本原因在于审计市场需求缺乏问题、而不是供给过剩问题。如果审计需求是真实的、审计报告是作出有关决策的依据、审计报告使用人关心审计质量,即使竞争再激烈注册会计师也不敢降低审计质量,也不会降低收费,反而会形成一种以“质量取胜”的良好竞争关系;委托

人也会去积极寻找胜任能力高的注册会计师,就象病人找医师那样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该医师的医术、而不是费用的高低。有关文献研究表明:委托人不关注审计质量,就必定会关注审计收费;委托人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必定不愿意支付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费用。如顾建平(2008)认为委托人选择注册会计师的标准是“价格低、手续简单、速度快”,顾奋玲(2008)认为委托人是根据审计价格的高低而不是根据质量、信誉、规模等内在价值选择注册会计师;指出了导致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需求决定供给是经济学基本规律,当前缺少高质量审计的市场需求,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努力就是没有意义的,在审计费用一定的前提下,追求审计质量只会增加审计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现实中有一部分“头脑灵活”的注册会计师以降低收费、简化审计程序甚至不履行审计程序就出审计报告的方式招揽了大批的审计业务,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其他注册会计师为了生存以及保持竞争力,只能降低收费;最后导致收费越来越低,审计程序越来越简单,审计业务质量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结果。(2)缺少高质量审计需求产生虚假报告的市场需求。既然审计报告不是经济决策的依据,也就没有审计质量的要求了;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续”,审计报告只是一份书面“资料”,审计报告是否真实就不重要;经过包装粉饰的财务报表在形式上更好的满足了融资、招投标等的需要,对这些虚假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需求也就产生。因贷款风险控制的需要,金融机构都要求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和贷款条件,对企业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要求很高。在实务中,往往出现基层银行认为可以给某个中小企业贷款,但该企业某项或某几项财务指标达不到管理行规定的财务指标标准的矛盾情况。为了规避这一内部贷款控制制度,基层银行的信贷人员会授意、指导企业(即借款人)修改财务报表数据,以使其财务指标达标。这样一来,银行就成为胁迫、引诱企业造假的元凶,也成为虚假财务信息的需求者。为了应付上级管理行的信贷风险检查,并规避出现不良贷款时的个人责任,基层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进行限制,拒绝接收非标准审计报告,而乐意接收虚假的标准审计报告。虚假报告市场需求导致注册会计师即使发现了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也不能在审计报告上披露。(3)导致注册会计师没有提高胜任能力的动力。马文波(2008)将注册会计师素质低列为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李雪(2000)认为执业人员业务水平低、执业胜任能力不足是审计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但没有对注册会计师素质低的原因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如果有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就有了注册会计师专注专业的必要,注册会计师自然会千方百计的提高胜任能力的;但缺少高质量审计的市场需求加上缺少职业保障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的动力。在当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几乎没有委托人会主动找上门委托审计,注册会计师是没有职业保障的,如何招揽业务是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而当前招揽业务主要依靠社会关系,支付回扣、佣金和介绍费现象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胜任能力高的注册会计师不但没有任何优势,花时间精力去提高胜任能力没有任何效益,相反还可能因为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无法正常开展业务活动;作为现实社会中理性人的注册会计师必定会放弃提高胜任能力的投资,转而投资于人际关系、与权力勾结。注册会计师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于提高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没有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如果不是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作为年检的必要内容。很多注册会计师不会参加继续教育;在培训中如果没有考核制度,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去听课。注册会计师没有提高胜任能力的动力,又必定导致胜任能力的下降、审计质量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三、中小企业现状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混乱、股东舞弊普遍。陶水莲、熊巍俊(2007)指出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会计造假现象普遍存在;陈国清(2006)指出私营企业主不重视会计核算,或受利益驱使有意阻碍会计规范核算;王建林(2006)也指出很多小企业存在不设账、以票代账、账目混乱和恶意漏税等问题;王飞华、蒋品洪(2008)指出企业在增资中存在较多的虚假出资行为。笔者认为,股东舞弊和会计核算混乱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混乱的根本原因是股东舞弊,会计核算混乱正是为了掩饰股东舞弊。中小企业存在着股东隐瞒收入、侵占财产等各种严重舞弊现象,会计的职责只是根据出纳提交的凭证(即经过股东精心挑选的、可以入账的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外聘会计(非股东及其近亲属的)往往无权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不了解,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主要作用就是应付税务等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不具有反映实际情况的职能,更加没有会计监督的职能。这些企业账务上往往存在着多头开户、银行存款账户没有全部人账核算,现金、存货账实不一致,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款账实差距较大等重大问题。在审计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经常发现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往来款无法核对一致的现象,也是账实不一致的重要表现。股东舞弊导致成本核算混乱,并要求会计以混乱的成本核算来掩饰股东舞弊。如多数中小企业未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有些企业甚至连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明细账都不设立,有的企业存货明细账只核算金额不核算收付存数量。在审计实务中发现,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平时不进行成本核算、在下月初一次性记录上月存货明细账,记账方法是“以销定产”,即根据产品本月销售数量来确定产成品的发出数量、根据本月销售收入金额的一定比例(估计的销售成本率)来确定产成品发出金额;然后根据产成品的发出数量和金额,考虑库存数量的基础上确定产成品完工入库数量和金额(也是生产成本完工结转数量和金额);再估计生产成本期末余额,根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月完工入库数倒轧计算生产成本发生额;最后是以生产成本发生额减去直接人工薪酬和制造费用数来确定领用材料金额,记录原材料发出的数量和金额。实物保管部门根据上述会计记录来编制实物收付存报表以及入库单、出库单等凭证(即根据记账凭证来编制原始凭证),以达到实物流转凭证和账簿记录的一致。这样就形成了账面记录似乎比较完整规范,但是实物和账簿记录绝对不一致的虚假会计记录。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目标主要是应付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会计处理必定是遵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如税法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应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因此在实务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不提取资产减值准备。更不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中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减轻了纳税调整的工作负担,但不能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出了一道难题。

(二)中小企业监管现状 陈国清(2006)指出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不力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如希望多开办一些企业,盈利企业多一些,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则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推行地方保护主义。企业为减少纳税而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是个公开的秘密,企业营业收入账户反映的只是开具了发票的营业额,很大一部分营业收入由于不需要开发票就未入账核算。实务中被审计单位账面大额亏损却不断购置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账面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却大量购置房地产就是隐匿收入或虚列费用的重要表现;其他应付款中有较大的与股东往来的发生额和余额,实际上就是由该股东收取的营业收入款项(现金交易形成)。基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政治任务,当地政府往往承诺给予企业某些不合法的税收优惠或者减免,同时为了防止本地企业外迁,还会指示税务机关不能严查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也惧怕因为自己的依法征税和依法查税行为而影响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偷税、漏税行为视而不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要求税务机关完成较重的招商引资任务,并根据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或惩罚;税务机关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艰巨任务和获得奖励,往往会私下承诺给予其引进的企业某些“税收关照”。另外,当前税收征管中实现分配税收任务的制度,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是及时完成税收任务,而不是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存在偷逃税款。因为如果依法征税就可能会超额完成当年的税收任务,该税务机关在来年会被分配更高的任务、承担更重的征税压力。当然也可能出现依法征税而完不成当年税收任务的现象。所以,在经济形势较好的年度,因为容易完成税收任务,税务机关会授意企业少报收人、少缴税款;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年度,完成税收任务会比较困难,则税务机关会要求企业提前缴税或者多缴税款。同样基于完成或者配合招商引资的需要,工商部门也不敢严查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行为,反而放任这些行为。

(三)中小企业现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1)限制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李明(2003)调查发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制约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由于存在着股东舞弊,中小企业账面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可以信赖的;为了掩饰舞弊,必定会限制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如被审计单位不允许注册会计师盘点现金、票据和有价证券等,也不让参加存货、固定资产盘点,甚至不同意发函询证等,使得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2)会计账务处理遵照税法规定进行造成“调表不调账”的怪现象。即使被股东不存在舞弊行为的,单就中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就不能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即“把所得税会计调整为财务会计”),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还需要进行追溯调整,但是却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被审it@位不调整有关账簿记录),造成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账簿记录不一致的情况。在审计实务中,经常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期初数(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表的上年数等,以下同)和上年度审计报告所附的财务报表期末数(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和利润表的本年数等,以下同)不一致,就是被审计单位未按注册会计师要求调整账簿记录造成的恶果。肖开芳、鲁玮、王致用(2006)认为被审计单位“调表不调账”违背了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一种生成和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严重违法行为。被审计单位“调表不调账”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来对本年度财务报表期初数进行相应调整,并确定期初数调整对本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实际上相当于做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册会计师就可能无法理解财务报表期初数的调整情况了,特别是前任注册会计师已经对该被审计单位执行了多年的审计的,就更加难以确定以前年度审计调整事项对本年度财务报表的影响了。在实务中,后任注册会计师为了搞清楚审计调整事项,一般需要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但是前任注册会计师没有提供审计工作底稿的义务,后任注册会计师也没有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的权利,使得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成为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3)委托人不允许注册会计师披露重大错报。如前所述,股东控制生产经营以及股东舞弊的存在,造成了“真实审计”与股东利益相冲突的尴尬局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报表或者在审计报告上反映发现的重大错报,就被视作是与被审计单位及其股东作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股东往往基于成本效益思维方式,认为委托审计就是“花钱消灾”,支付了审计费就要得到相应的收益(即审计报告要起到为自己掩盖舞弊的作用)。因此,被审计单位及其股东不但不允许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反映问题,而且要求注册会计师与之共同对外,逃避行政监督管理。如果注册会计师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务或者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可能给被审计单位利益造成不良影响的话,委托人就会坚决更换注册会计师。这种结果是处在竞争激烈、招揽业务困难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不愿意或不敢面对的。笔者认为,在中小企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并不是造成审计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问题是在审计中发现了的重大错报不能在审计报告上反映(或者只能向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反映),勤勉执业、发现重大错报不但不是审计工作的成绩,反而是注册会计师的额外包袱,因为如果审计工作底稿上记录了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而审计报告上未反映,将被认定为故意出具不实报告;如果审计工作底稿上未记录任何问题,即使该审计报告被认定为不实,也只能认定注册会计师存在过失,最多也就是重大过失。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只能修改有关审计工作底稿,把记录了所发现问题的底稿抽掉、换掉。(4)政府监管部门不允许注册会计师披露问题。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查出隐瞒收入或者虚列成本、费用,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相关损益并补提补缴相关税金时,不但会引起被审计单位的不满和反感、而且会被税务机关认为是多管闲事,甚至被认为是在故意找税务机关不依法征税的问题、是与政府过不去。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披露了涉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问题的,会被工商部门退回。

四、注册会计师执业权利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不利 当前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企业,注册会计师是自由职业者。在实践中,有关政府部门干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指定审计报告内容和格式、审计意见类型和收费标准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根据《注册会计师法》以及有关法规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应当遵守审计准则的规定。如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运用职业判断决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在执行验资业务时,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确认方面与被审验单位存在异议,且无法协商一致。应当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清晰地反映有关事项及其差异和理由,应当在验资报告说明

段中说明的事项还有:已设立公司尚未对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者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作出相关会计处理;被审验单位由于严重亏损而导致增资前的净资产小于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验资截止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影响审验结论的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前期出资不实的情况以及明显的抽逃出资迹象等。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无法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出具审计报告,除了前述的被审计单位、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的干涉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审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工商部门的干涉。如在增资审验时被审验单位在验资截止日存在其他应收款较大余额的,可能涉及前期出资不实或抽逃出资,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说明段中予以说明,但有的地方工商部门却不允许说明,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的地方工商部门在企业年度检验时只接收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加不能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这些干涉,应当披露的问题未予披露,就是出具虚假报告。

(二)审计取证权利不足以查明舞弊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舞弊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属于股东集体舞弊,舞弊者职位高,必定狡诈程度高、串通程度高,注册会计师不但不能信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也很难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要发现被审计单位舞弊引起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必定要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收集审计证据。在我国,权力思维、人治思维深深扎根于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国民意识中,人们看重的是权力而不是法律法规(审计准则),愿意配合享有权力的政府机关而不愿意给没有权力的注册会计师提供信息。即使法律授予注册会计师的调查取证权,是否能够得到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积极配合也是个未知数(如《律师法》赋予律师调查取证权,但实务中还是存在律师取证难的问题),更何况当前法律并没有授予注册会计师调查取证权。函证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可靠审计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被询证者回函的义务,甚至没有规定被询证者虚假回函的责任,审计准则反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来评价函证的可靠性,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替被询证者承担了虚假回函的责任。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实施函证时要以被审计单位名义发询证函(询证函需要被审计单位盖章,给被审计单位与被询证者串通舞弊提供了机会),到有关单位查询资料也要被审计单位协助,后任注册会计师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的同意等。中小企业股东舞弊以及会计核算混乱和虚假会计资料的大量存在,导致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是很难通过替代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如被审计单位收到货款(现金结算)不入账却被股东侵占,导致应收账款余额虚列,如果不能实施函证就很难发现和确定该错报;又如被审计单位伪造房屋产权证据、伪造购建合同和发票,如果不向房屋产权登记机构查询就无法核实该房屋的真实性。

(三)注册会计师只能在形式上遵守审计准则 当前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小企业审计业务时,被夹在市场不需要高质量审计和审计准则、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高要求的缝隙中。执行什么审计程序、如何执行审计程序既要考虑审计准则的要求,也要考虑怎样才能不引起被审计单位反感;既要考虑如何防止被惩戒和处罚,还要考虑如何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调查取证权利的缺失,加上不追求审计质量的恶性竞争环境,大部分注册会计师会选择更加注重如何简化审计程序以让客户满意,并以应付执业质量检查的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如前所述,中小企业隐匿收入是个公开的秘密,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50条规定:“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或少计收入,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第89条规定:“根据本准则第五十条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后,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得出该结论的理由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但在中小企业审计实务中,由于不设立原材料、产成品明细核算(或者虚假的明细核算)等会计核算混乱现象导致无法适用收入成本的分析程序,没有存货明细核算导致无法核对实物资产账实是否一致、也无法实施收入成本的截止测试,加上无法有效实施函证等替代程序,注册会计师在收人确认方面执行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肯定是不足的,注册会计师无法得出“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审计结论。收人无法确认却又必须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将导致整个审计工作失败,除非解除业务约定(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审计业务都是这情况,实际是很难做到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已经无法在实质上遵守审计准则而只能满足于形式上实施有关审计程序。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决定了不能把审计准则当作机械操作说明书、不能僵化执行审计准则,而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审计准则,也就决定了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高度专业性。实践证明,不同的审计人员执行同一项审计业务会计划和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对同一审计证据作出不同的评价并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因此评价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前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检查中往往比较重视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如习惯于按照“审计程序表”逐项核对审计程序是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底稿要素是否齐全等等;有的检查人员还把审计工作底稿上被审计单位名称、会计截止日和会计期间等要素不齐全,审计业务约定书上审计报告份数、审计收费等要素不全作为重要问题反映;却没有重视考核和评价实质性问题,对于注册会计师选取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执业中是否持职业怀疑态度、是否保持了必要的执业谨慎、作出职业判断的推理过程是否正确等重要问题由于难以量化评价就不作为检查内容;强化了以应付检查态度执业的思维方式,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满足于完成既定的通用审计程序、填制要素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而不考虑被审计单位实际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不考虑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等实质性问题,导致审计工作越来越简单(审计变成抄账、底稿填空)、审计质量越来越低,也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保持和提高越来越不重视。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2

为了便于本次会议审查批准*年市级财政决算,市人大财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自6月份以来,先后到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分别听取了*年度市财政决算情况和*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情况汇报,并调查了部分单位和乡镇。市人大财经工委对*年财政决算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年财政决算

财政收支情况:*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收入21678万元,为预算100.5%,同比增长8.5%。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5832万元。*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846万元,为预算100.1%,同比增长49.4%。

收支平衡情况:地方固定收入1583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5232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收入8019万元,收入总计69083万元。财政支出56846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2545万元,支出总计5939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9692万元,减去结转下年支出9587万元,净结余105万元,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财经工委认为:*年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收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依法理财,支持经济发展,基本做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保平衡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建议本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市财政局周琦局长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年市级财政决算。

二、存在的问题

从*年度财政决算审查和同级财政审计结果情况来看,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认真研究,逐步予以解决。

1、预算管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过程中,科目之间调整、项目调整的随意性、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临时性追加预算、超收收入的使用等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存在着部分收入未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如*年超预算拨付劳动力市场综合楼建设资金220万元;国有资产处置收益121.7万元直接调剂用于破产企业改制;市非税局从其他非税收入中调剂33万元作价调基金缴库,平衡价调基金收支赤字。

2、财政收入仍有水份,收入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年财政虚列财政收支3911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1600万元,其他收入2311万元。未能真实反映我市的财政真实状况。*年地方固定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7834万元,仅占地方固定收入的49.5%,占当年可用财力的12%,收入质量不高。

3、税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中跑、冒、滴、漏的现象仍然存在。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方面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少征、漏征、以罚代税、异地征税、稽查处理不到位等现象。改变税种入库、违规垫税、违规转引税等现象仍有发生。

4、审计、财政监管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中,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滞留财政收入等违规违纪行为依然存在。如审计报告反映的市财政直属所及非税收入管理局滞留应缴财政收入105.4万元,林业局下属单位挤占石油价格补贴专项资金40.2万元。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本次会议形成审议意见或作出相关决定,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将整改落实情况于*年10月向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

1、对市财政收到印刷厂国有资产处置收益余款121.7万元未按规定解缴国库,直接调剂用于华湘蛋粉厂、织布厂等破产企业改制的使用情况作出说明及*年度预算安排预备费320万元使用情况一并报人大常委会备案。

2、对财政局业务股室滞留财政收入105.4万元,按审计结论迅速上解入库,列作*年度预算收入,并不得抵减当年收入计划任务;对非税收入管理局未通过预算提取业务经费58.5万元,按审计意见作出处理。

3、对市电力局*年度电力附加收入应缴而未及时解缴财政6.25万元,应迅速追缴解入财政基金专户。对自行抵扣、坐支电力附加等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按审计意见作出处理。

4、对林业局下属单位*年挤占挪用中央石油价格补贴资金40.2万元,其它相关主管部门挤占挪用5.7万元,未按政策补贴到位的情况,由审计局作出相应处罚,并责成审计局对国家各项补贴资金进行专项审计,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5、对价格调节基金征管不规范、部分征收及代征单位截留挪用价调基金、安排使用超范围、未能发挥基金应有效能等问题,按审计意见予以清缴和作出相应处罚,市政府要责成相关单位认真整改,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改变现行的征管模式,规范征管行为,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三、几点建议

1、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税务部门要严格依法征收,规范征收行为,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做到应收尽收,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和透明度。

2、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土地储备市场管理,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切实完善和规范我市财政财务管理。

3、加强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目前,市乡两级债务数额较大,要加强对各单位的债务管理,重新清理核实各项债务,把消赤减债、债务偿还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通过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规范财务管理等手段,努力消化旧债,不增新债,要认真做好“普九教育”等各项化债工作,力争把财政债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3

一、银企关系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银企关系是国家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内部性联系,资金分配不存在市场交易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走向商业化,银企关系发生剧烈变化,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不畅,不能归还贷款,从而制约银行业务运作。在企业负债中,银行为最大债权人,企业的巨额债务,加上企业偿债能力差,直接激化了银企矛盾。

二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削弱了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因为企业债台高筑或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倒逼银行不良资产猛增,直接削弱了银行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银行都是责、权、利对等的追求收益最大的理性经济人,银企关系以市场为纽带,通过“市场——价格(利率)”机制,在尊重和维护交易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其协调和运作。

二、新型银企关系的基本特征

新型银企关系表现为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选择、规范经营、融合生长五大基本特征。

(一)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强调必须承认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是有其自身利益的经济法人,必须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不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是市场的参与者,必须确立其独立自主的经济法人地位。

(二)平等互利

作为市场的成员,企业和银行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作为资金借贷的双方,它们又是互利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和各种服务;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也离不开企业的需求。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并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而银行获得利息及服务费收入。企业和银行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任何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都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三)相互选择

市场活动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这就要求银企之间进行公平、自愿、机会均等的竞争,实现相互选择。银行不再承担对一批固定客户提供贷款的责任,而是选择效益好、信誉高、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基本客户。同时,企业也要选择实力强劲、诚实信用、服务周到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以满足对资金和各种服务的需要。

(四)规范经营

市场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经济,各种利益主体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其严密而完善的游戏规则,恪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商业道德,依法规范经营。这是保证市场活动正常进行、避免混乱和无序、维护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维持他们之间正常关系的前提条件。

(五)融合生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混合生长。这是被历史所证明的市场经济成长的一般规律。尽管世界上有些国家限制银行业对工商业的直接投资和经营,强调分业经营,但金融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当今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姻,以产业为基础,以金融为核心,多功能、全方位发展的,金融产业集团有助于银企双重效益的实现。

三、银企双向选择机制下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十分注重贷款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随着我国贷款市场的变化,贷款管理日益重要,对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不是原先那种按贷款程序操作的操作型,而需要具有较高分析能力的信贷管理人员。

银行放贷时主要对贷款企业进行三方面的财务分析。

(一)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银行对企业财务分析应在掌握分析依据、把握分析要点的基础上,对贷款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也是对信贷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1.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年报中的“重要事项”是银行进行财务分析的依据

审计报告是审计专业人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出具的职业判断。银行可将审计报告作为分析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了解审计报告的类型,掌握不同审计报告的区别,是正确应用审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的前提。审计报告有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四种类型。信贷管理人员可通过审计报告中的关键词来判断企业被出具的是哪一类型的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除……有待确定之外,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都公允地反映了……”;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由于……原因,无法发表审计意见”,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关键词是“企业未能公允的反映……”。如2006年审计人员由于无法查证st天桥来源于青鸟华光投资收益的可收回性,因此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包括公司基本情况、会计政策、税收政策变动、关联交易、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其他事项。银行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客观地判断企业盈利增减变动的真实原因。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存货管理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企业原材料价格一直下降,则“先进先出法”将大幅度拉升成本,导致当期利润的下降,但这并非企业主观行为所导致,而是政策变动所引起的。再如新税法“两税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下调为25%,这将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上市公司的税后净利,同样,当期利润的上升也并不是企业主观努力所致,而是税收政策变化的结果。

年报中“重要事项”主要包括:(1)重大诉讼、仲裁事项。(2)报告期内公司、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受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3)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公司董事会换届、改选或半数以上成员变动,公司总经理变更,公司解聘、新聘董事会秘书的情况。(4)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的情况。(5)重大关联交易事项。(6)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的“三分开”情况。(7)托管、承包、租赁情况。(8)市公司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情况。(9)其他重大合同(含担保等)及其履行情况等。因为“重要事项”对公司正常持续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银行要重点关注。如科龙控股股东变更重要事项,导致顾雏军通过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的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ST猴王为其母公司猴王集团提供了3亿元的货款担保重要事项,对ST猴王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2.会计报表分析是银行进行财务分析的核心

银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十大财务指标,借助于对比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分析方法,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企业成长性。一个具有盈利能力、具备偿债能力、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企业是银行的首选。

银行还特别关注企业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旨在判断企业有无为取得银行贷款而造假的可能。“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成本费用)”,这一等式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数字,它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3.银行对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

银行从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也是银行信贷分析的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的运行情况严重脱离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那么,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应受到特别关注。如在水产品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而蓝田股份2000年农副水产品收入约13亿元,高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引起信贷分析者的重视。

4.银行对企业进行现场分析

必要时,银行可通过现场调查,判断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现场调查结果是判断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确定贷款或投资对象的核心依据。如银广厦2000年度会计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向一家德国公司销售萃取产品,通过现场调查(因特网),发现其主业是机械产品而非萃取产品,从而得出银广厦虚列收入,有造假行为的结论。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分析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很多因素是不可量化的,银行为了避免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收回,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信用分析。定性信用分析主要是对被分析企业的“性质”要素进行评估的方法,通常可采用5C、5P、5W方法。5C指贷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环境条件Condition。5P指贷款人People、借款的Purpose、还款能力Payment、还款保障Protection和贷款展望Prospective。5W指银行对贷款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借款人是谁Who?为何借款Why?借款人以什么作担任What?何时还款When?怎样还款How?

(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其特点是以借款人最终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风险,对五类贷款实行分层控制,银行针对贷款的不同形式,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特别是明确了各项还款来源的主次地位,突出了主营收入为第一还款来源的地位。因此,银行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会借助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实际偿还贷款的能力,以加强贷款管理。

四、银企双向选择机制下企业对银行的财务分析

企业衡量银行的优劣和对银行的选择可以通过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表外业务及银行报表三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一)银行资本充足性财务分析

企业在选择银行时,应着重分析银行财务状况,用从量向质转化的观念去看待银行,即根据资产风险管理原则,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巴赛尔协议》规定的标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资产总额≥4%,或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风险资产总额≥8%。资本充足率过大,说明资本不能被充分利用,影响利润水平;比率过小说明资本量太小,负债或借入资金过大,影响银行信誉。

(二)银行表外业务财务分析

银行表外业务主要指账外资产。有时,银行为了逃避贷款规模控制和比例控制或出于某些原因,将发放的部分贷款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虽然《巴赛尔协议》列举的表外项目有些在我国银行并不存在,但其中一类重要的表外项目,即《巴赛尔协议》所称的“贷款的替代形式”在我国同样面临。如负债的普通担保、银行承兑担保和可为贷款及证券提供担保的备用信用证。担保、承兑和备用信用证对银行来说是或有负债,也可以说是或有资产,《巴赛尔协议》将这类业务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定为100%,可见其风险很大。要真实衡量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必须将这些表外业务考虑进去。

(三)银行报表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的各种报表,企业在确定其所计算的比率和其他指标时,一定要有所指向,这是运用各种数据的前提。如对商业银行的未来趋势分析,企业财务人员应以某个商业银行的历史资料对比该商业银行以往年度的做法,来观察和分析比率指标的变化,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作出鉴定。再如,当某个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结果达不到公平的评价和鉴定该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目的时,还需要把该商业银行的主要财务指标与该商业银行所属的全行业的平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与全行业有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该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从而得出公正的结论。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所得税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审计质量

一、前言

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包括: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建立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建帐和记帐、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筹划会计电算化系统,评审和验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及验证资本手续、专业审计服务等。

当然,两者都实行“行业准入制”。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区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从事税务鉴证业务,而税务师事务所则不能从事验资和审计业务。

二、实务操作及其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实务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审计以及会计报表审计――当一家企业同时需要做税审以及会计报表审计时,不论是税务师事务所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都想把两者揽入自己手中,以增加业务收入。上文已经说过,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从事税务鉴证业务,而税务师事务所则不能从事验资和审计业务,那么在实务中是怎样操作,达到自身目的的呢?很简单,形成“同盟”。简而言之,便是一家税务师事务所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多对多的关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一家税务师事务所,当拥有客户资源时,税务师不仅要完成本职的税务审计工作,同时还需要完成会计报表审计的工作底稿,然后将工作底稿交给“同盟兄弟”――某家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审核无误,该会计师事务所会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出具审计报告,并且由该所的注册会计师签章。如果注册会计师觉得有问题,将工作底稿退回,由执行底稿的税务师进行修正,直至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没有实质性错误为止。反之,对一家会计师实务所而言亦是如此:由注册会计师执行工作底稿,然后交由对方的税务师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由税务师事务所出具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

那么这样的行为可行吗?得出的审计报告和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真实可靠吗?两者的执行质量又如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1、行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起码是不道德的

前文几次强调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有严格的限制,前者不能提供会计报表审计,后者不能进行税务鉴证业务。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税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却如此为之,尽管表面上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实质上却已经越界。在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当委托人提出质疑,为何报告不是出自委托的事务所或是税务所时,它们往往会以各种理由说服委托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欺骗行为。另外,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只求尽快拿到报告,往往不去深究到底是谁出具的报告,也给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报告质量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术业有专攻,样样都精通的全才毕竟少之又少。所得税审计和会计报表审计亦是如此,更何况其本身的业务量就非常之巨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不知道“赶出来”的报告,质量能否过关呢?本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忙季,同时也是所得税审计的忙季,加班熬夜的事情更是稀松平常,过多的业务让会计师(税务师)忙得焦头烂额,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增加不熟悉的业务,会计师(税务师)还有时间对不熟悉的业务钻研吗?如果不钻研,那么工作底稿的执行情况可能并不那么可靠,如果对方签章的会计师(税务师)也对底稿不加详察,那么风险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

那么,所得税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1)从含义上看

所得税审计是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的一种税务审计,主要是从税法的角度确认企业的盈利与亏损,由具有税务审计资格的税务师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所得税有关情况的报告。

会计报表审计报告主要是按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的规定,由具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关于企业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是否公允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以及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审计报告。同时,审计报告还能反映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2)从实务上看

在所得税审计实务中,注册税务师更为关注的是企业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等利润表项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利润以及所得税的核算。例如注册税务师会着重检查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有没有超出税法的规定;折旧的计算是否一致,会不会存在多计提折旧的情况;营业外收支是否合理,是否真实,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情况等。税务师事务所的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报告主要由企业送往税务局。

相对而言,会计报表审计需要关注的方面就比较多。例如货币资金项目,这是会计审计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关注点。对于库存现金的审计,我们可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对于银行存款,一般采用函证的方式来证实其真实性;再比如说应收账款,我们可以采用抽样函证的方式来得到审计证据,以确定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当然这也和收入相关联,以发现管理层是否存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虚增收入的情况。

(3)从调整账目来看

在进行所得税审计时,往往将发现的错误告知主办会计,进行一般的会计调整,这和会计报表审计并无二致。不同的是,所得税审计更为关注纳税调整项目。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与国家有关税收法规有抵触的,应当依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实际上,很少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会做这一步骤,所以,税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比如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规定而导致的调整、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产生的差异――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会计报表审计的调整,除了一般的错帐更正以外,最难的部分应该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因为这涉及到是否更正以前年度的损益,如果更正,是单独更正报表还是连同账簿一起更正。在实务中,这也是一个常发生争议的部分。

可以看到,所得税审计与会计审计的特性决定了其不适合由单独的注册税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完成,否则会影响到所得税鉴证报告或审计报告的质量,由此引发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3、审计风险增大

我们不能否认,所得税审计也是审计的一种,所以以下提出的审计风险包括了所得税审计风险以及会计报表审计风险。

事务所将原本应该分开的两项业务并在一起,这显然会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我们不妨从业务约定书的角度来看,业务约定书应当是事务所与委托单位签订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性文件。前文中提到了本所不能审计的业务需要让“同盟兄弟”出具相关的报告,这里就产生了问题:业务约定书的受托方是谁?一般来说,事务所会拿出“同盟兄弟”的业务约定书和委托人签订,那么一旦发生纠纷,责任由谁承担?毕竟审计的实际执行与出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务所分开进行的。这样审计风险在无形之中便提高了。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5

一 机构设置

印度审计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60年,英国殖民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在印度设立了审计长一职,负责政府审计和会计工作。1919年为制约腐败,避免纳税人的钱浪费,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总审计署的职能,确立了印度审计长独立于政府的地位。1935年,印度政府法颁布实施,该法规定设立审计长,成立印度审计会计部(Indian Audit and Accounts Department),即主计审计长公署。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审计进入新的阶段。

印度审计会计部实行垂直领导、分级负责和归口管理的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主要由主计审计长公署、联邦审计、地方审计(会计长审计办公室)、地方会计(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和培训机构组成。最高审计机关是主计审计长公署(the Comptroller and Audit Ceneral of India,简称CAG),由主计审计长负责,设在德里,共有6万多员工,在全国各地设有各类专业机构104个,其中大约有3.5万员工和68个单位从事审计上作,每年审计工作经费大约5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9亿元)。每年要审计84000多家单位,向管理部门提交77000多份调查报告并向国会和邦议会提交80份审计报告及300份专题报告。

①主计审计长公署(CAG)包括会计和审计两部分职能,不涉及具体的审计业务,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国际交流,考核和培训审计人员。CAG设主计审计长一名,对国会下属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委员会负责。

IA&AD组织结构示意图:

②联邦审计机构指CAG下设的多个“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和一个“企业审计局”。主任审计局长办公室负责对中央政府部门与机构、海外机构、国防、印度铁路、印度邮政电信局等联邦政府部门的审计。企业审计局由副审计长领导,专门负责审计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公司和企业。

③印度地方审计局指“会计长审计办公室”,负责审计邦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账目,审查地方国有企业和一些自治机构的账目,根据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计划,承担对联邦政府设在行政区范围内的机构和组织的审计项目。

④印度地方会计局指26个“会计长账户与拨款审批办公室”,主要负责邦(省)一级政府的会计和拨款审批事项,如为大多数邦级政府编报账目,发放工资、津贴和退休金,制定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等。从1996年3月起,联邦政府和一些邦级政府已经开始自行负责会计账目的编制。

⑤培训机构包括CAG培训局、一个国际培训中心、国家审计会计学院和九个地区培训机构。印度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分配具体工作岗位。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还要进行专业化岗位培训,并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二 审计职责和范围

1.审计职责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包括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根据规定,印度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可概括如下:

(1)政府支出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国库账的所有支出进行审计并报告,确认各账户中支出的货币是否获法律批准,且用于法律批准之用途,确定各类支出是否与批准的要求一致。

(2)政府资金流动审计。

对中央和各邦的所有资金交易进行审计并报告,包括债务、各种存款、沉淀资金、预支、吊销账、汇款账、工商业的损益账等。

(3)负责记载中央政府的各种账目,但与铁路、国防及各邦有关的账目除外。

(4)准备反映中央和各邦年度收支的各种账目,并将其交与政府有关部门。

(5)准备财务总表,并交给总统。

该表反映每年度的各种账目,如总统要求,还反映各类余额、过期未付债务及其它有关资料。除宪法中规定的这些职权外,还履行其他一些职权,包括由议会通过的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与政府公司账户有关的职权。如对政府审计员的任命及重新任命,必须征求审计总监的意见。有权对公司账户进行补充性或试验性审计。可根据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对某些政府部门或机构的账户进行审计。要在财政管理领域内捍卫宪法和法律,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支出,客观地估价财政领域的执行情况。

2.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可以扩大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财务方面(会计错误、舞弊、财务控制、财务报表的公正性等等),合规合法性方面(忠实地执行管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政策和规定等等)、以及工作绩效方面(经营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引自《审计与实践——税收审计》,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具体包括:

(1)中央和26个邦政府部门和机构。

(2)政府性的商业机构,如印度铁路、印度邮政通信公司。

(3)由中央和邦政府控制的大约1200个公营企业。

(4)由中央和邦政府拥有或控制的约400个非盈利性自治机构。

(5)4400家靠联邦和各邦拨款的机构和团体。

但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国家银行、印度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等不属于主计审计长公署的审计范围。

三 印度国家审计体系的特点

1.地位崇高,独立性强

印度国家审计体制采用的是立法型审计模式,最高审计机关CAG隶属于立法机构,直接对立法机构负责,薪金及其他行政费用由印度统一基金交付,勿需议会表决批准,对政府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印度《宪法》(1949年11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1979年9月25日第四十四次修宪法令最后修改)专门以一章篇幅规定了印度审计长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总审计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代表议会立法机关,监督和确保行政部门收支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另一方面代表联邦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开支“有法必依”。作为印度审计署最高负责人,总审计长地位十分特殊,他由总统直接任命,监督公共财政,并对总统负责,级别和待遇与印度最高法院院长等同。如果出现行为不当或失职等情况,只有议会两院以2/3票数才能罢免总审计长,程序等同于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的罢免。各邦审计长是主计审计长的代表,执行主计审计长的命令。1971年印度还制定了《主计审计长法》,赋予审计工作广泛而独立的权力。正是总审计署地位独立特殊,因此在近年来印度腐败之风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总审计署加大了对各级政府的审计力度,查起来毫不手软,取得了显著成效。

2.合理的审计准则体系

只有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才具有可信性,审计意见和建议才会受到认真的考虑和执行。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具有衡量和改进绩效的标准。主计审计长公署编制了《主计审计长公署工作守则》

(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s Manual Standing Orders),确保了审计实务有章可循。其除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外还包括审计规定和指示、审计原理和逻辑以及审计程序。印度的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审计标准和审计指南两个层次,审计标准又分为一般标准、作业标准和报告标准:(1)一般标准,主要规定审计人员任职要求和审计机关质量保证机制。(2)作业标准,是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和对审计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框架。(3)报告标准,对审计报告阶段的框架性规定。《审计指南》是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准则得到遵守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费用支出审计,收入审计,公共部门的附属商业机构审计,控制制度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电算化审计,绩效审计,中央和邦政府的预算和拨款账户的审签以及铁路等重要审计领域的单项指南(包括铁路审计指南、邮政电信部门审计指南、联邦政府收入审计指南、公营商业组织的审计指南等)。

3.独具特色的补充审计制度

补充审计,即指政府审计人员运用测试审计的对注册师审计过的国有进行的补充审计或追加审计。印度实行混合模式,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根据1971年主计审计长法,主计审计长有权对国家控股51%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印度的公营公司分为司局级企业、政府公司和法定公司(引自《公营企业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印度审计署,摘自《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文选》)。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或执业会计师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根据主计审计长的指派,可对政府公司进行审计。为了对注会审计结果的正确性负责,CAG建立了独特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制度。审计委员会由政府审计师和专家组成,有重点地对注会已审的国企再进行一次补充审计。审计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已审计的企业财务报表,公司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其资格等。补充审计完成后,国家审计人员把补充审计结果通知注册会计师和被审企业,并给予两周时间征求对补审结果的意见。CAG最后要把所有企业补充审计中发现的报送议会。

4.卓有成效的绩效审计制度

印度审计的主要类型有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审计是对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鉴证意见,主要审查有关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看其是否合规、合法,并对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收支活动、财政状况以及是否遵守了有关的会计制度等发表意见。绩效审计是以项目为基础,考察有关项目是否有效地使用资金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印度自称,印度已由过去的财务审计,发展到测试评价政府活动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的总体效益,即测试其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阶段。审计委员会对国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除年度财务审计外,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绩效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生产情况、设备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物资管理、内控制度和成本控制制度、价格及财务状况等。由于印度绩效审计往往能披露出政府或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问题,所以受到了执政党、在野党的重视,公众也很关注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给予了绩效审计较高的评价;被审计的单位可以通过绩效审计提高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所以这项工作也容易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例如,印度节油协会(具有印度官方背景)为推动能源节约,确保石油产品高效合理使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该协会把对企业的“能源审计”作为协会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点战”。2005年底,由印度节油研究协会向政府提交的2004年石油节约项目成绩单中,已确认石油节约总额达到了22.7万吨,总价值29.7亿卢比(摘自2005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国际版《印度能源审计显成效》)。

5.初具规模的机审计制度

当前世界审计办公自动化工作,主要集中于审计计划自动化,审计管理工作自动化,审计统计自动化,数据传递自动化,计算机编制审计表格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印度是世界第一大软件生产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广泛使用信息处理系统,印度审计部门已开始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一是电算系统开发审计,包括对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规范和标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的审查、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成果的审查等;二是电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审计人员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三是对电算系统程序的审查,评价控制功能是否恰当、逻辑流程是否合理、程序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四是对系统数据文件的审查,包括纸性数据文件和磁性数据文件的审查。例如,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India,简称ICAI)理事会最近在新德里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2005版《银行审计指南注释草案》(Draft of the Guidance Note on Audit of Banks),就包括电算化审计方面的内容。

6.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

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报告制度。每年,总审计长会就联邦政府账目向总统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总统转交议会两院审议,此外还就各邦账目向邦长提交财政审计报告,并由邦长转交邦议会审议。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由主计审计长确定,除了提交联邦政府的预算与决算的鉴证报告、法定公司的审计报告外,还按部门行业提交分类审计报告。分类审计报告也称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题审计报告,是对某个待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的专题审计所编写的审计报告,如公共分配系统绩效评估审计报告、综合发展规划评估审计报告、扫盲绩效审计报告、能源审计报告、武器装备审计报告等。审计报告由立法机关下设的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审查研究,公共账目委员会负责审查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账目,公共企业委员会负责独立经营企业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指出各种浪费及资金的不恰当适用,并按财政原则进行明确评论。如已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损失的事项,新的服务支出及与各种程序及先例相背离的事项等。审计人员还将编写的重要问题备忘录(问答表形式的)随时提供给公共账目委员会和公共企业委员会,以便政府对审计报告中做出的调查结果给予具体的回答,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和改正方法。

7.近乎苛刻的人事管理制度

CAG拥有一大批资深的审计工作人员,他们具备执行审计职能的广泛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全国范围的激烈的竞争并从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中挑选出来的,如管理、会计学、成本计算、和工程学等。其附属机构人员的更新也要通过竞争考试来完成。一方面,实行严格的人员招聘制度。印度国家审计人员(辅助人员除外)都是通过招聘录用后才安排到审计员、审计监督员、审计总署官员等岗位。其中,审计员由大学文理工商等科毕业生通过“政府人才选拔委员会的考试”录用;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由审计员通过“基层审计考试”或社会招聘两种方式产生;审计长和会计长从审计科长(审计会计监督员)中选拔;印度审计会计服务局官员由“联邦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竞争考试”产生。另一方面,实行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在印度要想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还必须经过为期两年的岗前培训,包括四个阶段:(1)四个月的行政管理培训,在国家行政管院基础课(在印度,所有高级官员都要学习这些基础理论课程)。(2)十四个月的专业培训,在印度审计会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3)地方专业审计局、财政局、计划委员会等单位的实习;(4)年度结业考试。实践证明,严格的录用、培训和晋升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它使印度政府审计人员保持着较高的素质,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

[1]印度驻华大使馆网站indianembassy.org.cn

[2]Office of the Accountant General,Haryana网站aghry.nic.in/

[3]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indianconsulate.org.on/ch/index.htm

非税收入审计报告范文6

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是在不同于以往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发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在财政上有了较为充分的反映;二是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巨大;三是推动全区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对政府财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2009年是机关管理促进年,财务管理促进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全区财政财务工作应该有新的突破。加之,乡镇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客观上要求乡镇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快速起步;区国有资产体制机制创新对国有资产管理也有新的要求。由于上述因素,今年的部门预算布置会内容更加丰富:既要布置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还要举办镇(街办)总预算会计培训及内部控制制度讲座;规模也不同以往:参会人员不仅包括区直一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科长和业务主办。还包括机关事务局代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财政所长、总预算会计。在布置具体工作之前,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近年来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自本世纪初推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改革以来,我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迈小步,不停步,成效明显,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有章可循。区财政局每年都认真制定编制方案,印发预算编制说明,指导区直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2008年还制定了扬州市*区区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程序、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事项,是我区实施预算管理的主要指导文件。

二是预算编制程序渐趋规范。区级部门预算总体上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内部科室之间形成了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衡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

三是预算定额更加合理。随着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员经费定额更加合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随着财力的增长有所提高,保障了政府职能正常有序运转。

四是财政政策更加公开透明。预算编制有章可循,编制程序更加规范,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和部门预算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大大减少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专项资金不“专”、专项资金“转项”的情况较为普遍,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预算安排基数加增长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影响了财政资源分配的公平有效;部分单位部门预算自相分割,甚至同时使用两个备用金账户,违反财政财务管理规定,既破坏了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又加剧财政供求矛盾;部门预算刚性不强,约束力较弱;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部分专项资金未实行项目管理,支出随意性较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关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明确提出了整改意见,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同时要求财政部门认真整改。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区资产财务管理动员大会上也明确提出,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推进资产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此,区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全区资产财务管理动员大会精神,严格依法理财,切实做好部门预算编制等工作。

二、正确认识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明确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思想

自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公司破产引发次贷危机并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时至今日,世界经济已经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风暴洗礼。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在财政形势上得到了全面反映。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收入形势明显不及往年,部分重要税种收入则出现近年罕见的负增长。为克服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全区上下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全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1-10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1-10月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7.28亿元,同比增收3.44亿元,增长14.4%,完成目标任务的75.6%。财政总收入位于江都(39.6亿元)之后,列全市总量第二,增幅位于开发区(25.2%)、江都(19%)维扬区(18.4%)高邮(17.7%)之后,列全市第五。1-10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3.65亿元,增长18.6%。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于江都(14.9亿元)之后,列全市第二;增幅位于江都(22.4%)、开发区(22.1%)、宝应(19.1%)之后,列全市第四。

1-10月份,除维扬区一般预算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均完成目标任务的83%,基本达到序时要求外,其他均未达到序时要求。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序时进度达79.3%,位于维扬(84%)、江都(79.4%)之后,列全市第三。财政总收入完成目标任务的75.6%,位于维扬(83.6%)、江都(81%)、开发区(77.8%)高邮(77.5%)、之后,列全市第五。

1-10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支出14.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1.1%,同比增加1.69亿元,增长13.2%。

(二)1-10月份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更加明显,但收入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从税收前50强企业的收入形势看,6月份税收前50强企业入库税收累计增幅为5.2%,7月份为8%,8月份为11.8%,9月份为14.8%。剔除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的数据后,前49强企业累计实现税收66254万元,同比仅增加3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企业税收前20强1-9月累计实现税收23310万元,同比减少7507万元,下降24.4%。12家高新技术企业1-9月累计实现税收12254万元,同比减少8399万元,下降40.7%。

2、收入质量明显下降,财力增长难以为继。10月底税收占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6%和78.1%,同比分别下降5.2和4.7个百分点。前10个月国地税累计入库税收19.62亿元,平均每月入库1.96亿元。剩余两个月尚需入库7.89亿元,平均每月须入库3.95亿元,加之尚有5000万元左右的福利企业应退未退税款。完成年度收入任务的压力巨大。

3、支出刚性增长,大大超过财力增长幅度,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前所未有。今年调整奖励工资、公积金基数等增加支出2762万元,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增支400万元,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经费71.5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0万元、新档案馆工程建设资金259万元,职业教育助学金50万元,加上大学生村官财政补贴、企业离休干部交通费护理费提标、发放尊老金等各项支出累计已追加6500万元。在职人员生活性补贴全额纳入公积金基数、机关离退休人员占在职人员收入比例提高、各种社会保障项目提高标准、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尚需增加支出1.5亿元左右,加上由于财政收入质量下降预计减少财力1.1亿元,预计全年收支缺口达3.2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相当突出。

当前,全区面临财政收入质量下降、可支配财力增长难以为继及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等多重压力。

三、高度重视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部门中心工作

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为重点,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要目标,按照“制度预算、零基预算、全面预算、绩效预算”和收支平衡的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细化预算,提高部门预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力。各部门单位要依据《扬州市*区区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扬邗政发【2008】88号)、《关于推进财政预算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扬邗财预【2009】78号)、《*区财政专项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扬邗财预【2009】77号)等文件精神,认真做好2010年区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具体要求是:

1、切实推行零基预算。从2010年起,取消原有经费基数,按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确定预算部门(单位)的人员经费;按实有在职在编财政供给人数和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预算部门(单位)的公用经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重新核定部门(单位)项目支出。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统筹安排各部门(单位)预算开支,实现非税收入与支出初步脱钩。部门(单位)支出预算安排应遵循先专户管理非税资金、再申请一般预算资金(含预算管理非税资金)的顺序,合理安排。

3、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核定收入计划,超收适当分成,短收扣减支出”的办法纳入预算管理。其中,公安分局、义务制学校及完中的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预算,其支出由区财政统筹安排。

4、严格按照编制说明编报部门预算。今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仍然采用基础数据控制支出数,对于部分支出采用计算机控制综合定额和子项定额的办法。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编制说明操作。

5、及时上报部门预算及相关资料。今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署较迟,各部门单位要加强领导,吃透精神,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梳理有关财政政策,及时报送部门预算及相关资料。

这里要强调一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专项资金不专、专项资金转项问题,克服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随意性,便于对专项资金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审计部门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建议和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关整改要求,2010年专项经费预算的安排,要严格按照《*区财政专项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扬邗财预【2009】77号)等文件精神执行。专项资金预算的安排,要有明确具体的政策依据,没有明确具体的政策依据,一律不予安排。为了不至于降低单位经费保障水平,2010年部门预算在依法设立专项经费后,原项目经费(不含原在项目经费中安排的人员经费及对个人和家庭保障经费)高于2010年依法设立的项目经费的差额,可统一整合设立业务费项目,作为规范设立专项经费预算的过渡性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