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1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特别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完全走上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路子,“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对这一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具体如下。
一、当今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的影响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网络阅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家长和教师对于互联网阅读的指导缺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常用互联网,但却很少用互联网读书,甚至有些学生阅读不健康信息,最后走上弯路。这些影响对课外阅读的副作用反映在: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了计算机网络中,一旦有时间,就会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电影、聊天等。同时,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学生很容易在电脑上看一些不良书籍,而很多学生由于未成年,对网络的好奇感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对这些不良信息来者不拒。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对语文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虽然有很多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感兴趣,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繁多的作业和试卷,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即使教师经常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也愿意在闲暇时间去读一些中外名著,但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周末以及寒暑假还要去上各类的兴趣班和辅导班、补习班,无法将课外阅读付诸实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相对于各大名著而言,学生更喜欢一些科幻、虚拟的小说,或者校园言情、恐怖惊悚等内容,甚至沉迷于此。最后既浪费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又造成了成绩的严重退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合理的安排,阅读内容盲目随意,阅读计划不合理所导致的。
除了以上学生方面的原因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效果。
二、 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
随着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端正学生对阅读目的的认识,同时转变自身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改变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教学,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考的重要性。事实上,课外阅读是一种愉悦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应该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对课外阅读的形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习制定阅读计划。如定时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或者积极开办学校杂志、学校图书展、校园广播及网络阅读等活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创新课外阅读的形式,以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第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阅读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教学主要是对一些中外名著的讲解,然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于文中语言文字的分解讲解,一句话一句话地进行分析,这样肢解全文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教师应果断摒弃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简洁的语言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不仅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还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 结语
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培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人文思想,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戴子艳.消融定势的坚冰 迎接阅读的春天[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07).
2.万敏玲.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缺失原因之探[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10).
3.张二中. 现代技术下加强高中语文课阅读指导的措施[J]. 才智 ,2010(19).
4.张晨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落到实处[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2
【关键词】课标版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研究
人教社200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以下简称“课标版教材”)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选文79篇,外国作品14篇,所占比重为17.7%。本文将从选文体裁、时代地域分布、题材和伦理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对课标版教材外国作品选文进行探讨。
一、选文体裁
《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的功能将现代文划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并提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①的教学目标。
根据方智范先生对“文本三分法”的解释,论述类文本是指通过逻辑推理使人们运用抽象思维对事物或道理进行分析判断;而实用类文本主要是通过文本对具体实在事物的解释说明使人们对该事物的性质、功能等常识有所了解;文学类的文本则是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来塑造形象、抒感,通过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政治题材的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对自由、和平、解放的向往,《我有一个梦想》为黑人人权平等的斗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革命导师的赞颂。
科学题材的有:《宇宙的边疆》,《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对科普类外国作品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更要关注其坚持不懈、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人生教育题材有《老人与海》永不言败的乐观主义精神,《哈姆莱特》对善的追求和对恶的批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对亲情阐述,《热爱生命》对生命价值的讨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对思想重视,《信条》对人生准则的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对扭曲人性的讽刺。
四、选文伦理价值取向
伦理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基于个人的价值观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基本态度和倾向。因此,我们可以将“伦理价值取向”理解为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时的立场、态度和倾向。
(一)人与自然
这里我们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人对大自然的价值取向。
课标版教材外国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价值取向的有: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作为生物的社会》、《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促使人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如《宇宙的未来》、《宇宙的边疆》。
(二)人与社会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知识衔接 指导
一、初、高中的衔接情况
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逻辑思维更强、更灵活、更开放、更生动,更活泼,要求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更加规范化;初中语文的阅读难度不大,注重课本内容,读读背背就好了;高中语文的阅读更多、难度很大,强调学习方法以及分析能力,不仅仅是朗读背诵,更注重思维拓展,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性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进度慢,所需知识量少,高中基础知识增多了,语文知识更系统化了,知识也更具有专业性,高中语文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还需要更多的课外延伸;初中文言文学习比较容易,高中文言文单元增多,而且量大难懂,文章的深度和思想内容更丰富;初中老师很重视作文,每周都有;高中作文的跨度大,作文写800字,困难很大;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是相通的,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高中语文,在衔接问题上有某些困难,因为涉及范围和内容有质的飞跃;对于鲁迅的文章,小学时就接触过了,鲁迅的很多文章都是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很适合高中生学习和欣赏,这方面与初中衔接得很好,初中的选文文笔细腻,品味之可感受别有一番趣味;而高中的选文多与时世和社会现状有关,多为批判性的,这样我们又领略了思想的深刻性。衔接还不错,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但是内容编排上觉得初中的比较科学,每个学期都有一些诗词和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衔接得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初中老师教过高中,高中的重点、难点他给我们讲过了,所教的方法也和高中是一样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内容有很大的差异,难度上升了一个档次,高中教材内容更深,篇目更长,更难理解;初中文言文很好理解,高中文言文太难理解,文言句型、句式很难懂,很难翻译,课文不好背,考试内容还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翻译,有些难以适应;初中的时候老师说淡化语法,所以那些教材中的语法很少学习,只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文,已经弱化了句子、语法等,我在初中就没有学习过语法,不知语法为何物;而高中语法知识突然增多,常使我们感到一头雾水,这种有裂缝的衔接造成了我们听高中老师讲语法时有太多的疑惑,老师也普遍反映初、高中语文在这个方面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初中老师讲课文时都比较注重中心思想,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中心思想解答,高中讲课时都是学生们提出问题自行解决,思想比较凌乱,很难融合,鉴赏难度大;初中语文只要在课堂听懂了,就可以考试得高分,高中语文尽管听懂了,考试却不理想,而且考试时时间也不够,很难得分,很困惑,觉得高中的语文学得不好了,也不会积累,可能是不够自觉吧;初中感觉老师管得严,一些基础知识记得很扎实;高中语文的自学性要求更强,有很多阅读篇目供我们自学,阅读学习有很大的空间,课外阅读跨度也大,有些深奥;高中语文知识更多,教学的进度比较快,讲得没有初中那么仔细,基础知识掌握没有初中那么扎实,初中语文学习很轻松,高中语文课时太紧,学得较累。 初中应该注重对语文常识的积累、归纳,希望初中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一些语法,而且配些练习,夯实语文基础,建立初步的语文知识体系,避免到高中学习时像空中楼阁;初中、高中都应该多一些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有创新意识的作品,重视课外阅读,补充学生的阅读需求;高中平时增加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训练,多增加一些现代的读起来有趣味的文章,丰富阅读和想象,多增加名著的阅读理解;高中应该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适当调整课程进度,希望老师多讲一些课外知识;高中应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要活泼些,不要太呆板,应该使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否则不利于吸收。
三、教学应对策略
1、分析教材特点
现行初中教材编排体例是分为“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大类;高中教材内容分别按能力训练体系分为5个必修模块和十多个选修模块,每个必修教材编排的结构形式都是相同的,如“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四个板块分编合订,“阅读鉴赏”增加了诗词鉴赏的数量和难度,“名著导读”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专题研读,例如《家》《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等,还有哲学、科学、美学等学术论文;“表达交流”则分两个阶段,教科书分编为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种。
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初高中的学习梯度是比较大的,调查中有68.24%的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也存有客观的教材因素,更多的是需要初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适当搭建台阶,以便学生尽快衔接两个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
2、分析学生状态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旺盛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敏锐的认识力,情感丰富多变意志品质开始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心理等处于活跃阶段,这个少年期的学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①大多数学生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进步,而陈述性知识缺失,“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的知识,包括记忆、解决问题和自我控制的一般方法、策略)” ②匮乏,基本能力较弱,写文章差,口语表达缺乏条理性,但思维活跃。高中阶段“青年期的学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③。他们不仅能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并珍重自我,自我意识有了自觉性、独立性,已经走向了批判性,已经显露为自己设计人生,形成了社会情感,抽象思维品质开始发展。
3、研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也就是“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④
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首先研究的教学策略就是,提高开展国际教育的意识,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研究本土化问题,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形成完善的系列教育,组织人力物力尝试编写校本课程,教师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途径。真实的、具体的、多样化、活生生的课程发生在学校中,发生在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了教师的、课堂的、学生的各种课程形态,才能将语文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与操作价值的现实的课程行为。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时容. 关于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冷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04)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4
一、 一轮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文本的陌生和漠视。很多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遗忘度很高。超过一半的学生被提问到教材中出现的某一句话时,都不能迅速回忆出对应的课文及解释。少部分学生更是对提问内容是否学习过表示疑惑。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学生对教材的漠视。因高考的文言阅读都是课外文言语段,所以相当多的学生认识不清课内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 复习教学中更应重视课堂的互动。很多老师认为文言文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所以往往采取快速串讲的一言堂形式及所谓课后练的巩固。对于当前的高三教学实情而言,我们不能对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自觉性有过高的预期。一言堂及课后练的组合往往带来的是“夹生饭”和“应付你”的低效率。我们不妨将复习布置成课前的作业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让学生提问,再加上随堂练的形式,不要赶时间,夯实基础,一堂实在的文言文复习课比大量低效的课外练习要实用得多。
(三) 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从一个课外文段迁移到另一个课外文段上尚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缺乏意识,有些学生缺乏技巧,很多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整理和巩固欠缺。比如在翻译题中,学生不能有意识地去发现考查点,仅满足于“大概”“差不多”,以至于细节错误叠加,造成大量失分。
二、 二轮复习建议
在二轮复习中,对于文言文复习,我觉得可以分三步走:立足课文,夯实基础;拓展阅读,提高能力;抓住考纲,落实考点。
(一) 立足课文,夯实基础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实词、虚词、句式中大部分出自我们学过的课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是高考出题人青睐的对象,立足课文,夯实基础,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人建议不妨采取以下几个小措施:
1.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必修语文课本和选修课本中精选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其中可包括规范的人物传记类,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各类优秀散文,如《赤壁赋》《六国论》等,针对这些文章,学生可结合自己手中的参考资料和字典对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进行分类归纳整理。重点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重点虚词、特殊文言句式、关键句子,尽量做细,整理到积累本上。其次,教师从精选篇目中再准备一些翻译题,让学生参照课下注释来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信、达、雅,并认真做好讲评工作。
2. 学生将自己动手归纳的字词结合字典进行拓展。比如归纳《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兵”字有兵器的意思,就可以补充“兵”的其他义项。以课文为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得选兵八万人”(士兵、军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战争)等义项。《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15个常见虚词用法印成资料发给学生,也可将高中语文所有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以及古文中常见的官职人物常用词语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
3. 学生将试卷上课外文言文段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加以标注解释,特别是在课内出现过的,以培养自己的迁移意识。比如2010江苏卷文言文第一题A选项出现的“年二十以归吾”中的“归”,出现在《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D选项出现的“庶几以慰其魂”中“庶几”,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二) 拓展阅读,提高能力
在夯实课文的基础上,二轮复习中,对文言文的拓展阅读尤为重要,二轮复习贯穿始终的其实是一个“题”字,选题,做题,改题,讲题。我觉得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考查的重难点来决定量和难易度。所以我们在选择文言文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题的难易度,训练时要有一定梯度。可将文言文拓展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1. 初级阶段。精选10篇近年来江苏省和其他省市的高考题,并附上详细注解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分析,做到每个词都落实到位,明确高考考查的重难点。
2. 提高阶段。再精选10篇课外我们教师收集的高考模拟题,附上重要实词注解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注解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疏通文段,仍然做到每个词都落实到位。
3. 飞跃阶段。精选10篇课外文言文印发给学生,但无任何注释,让学生独立翻译文章,并找出其中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二轮复习的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决定各阶段文言文的数量和难度。也可以和其他模块穿行。相信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将会有所提高。
(三) 抓住考纲,落实考点
以2013年《考纲》为基准,让学生通过练题来吃透考点。然后结合考情和学情,进一步强化。在处理文言文复习时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好晨读时间和每节课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重点识记和回顾课本、积累本上的文言知识。
2. 在课上,我们把学校给学生统一选择的复习材料上的文言文板块作为重点,结合其中我们二次精选的题目,并且穿行实、虚词的补充训练。这样做到每节课上文言题——讲解——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巩固。特别注意的是,在翻译练习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考点在哪里,有的放矢地翻译。例如2012江苏高考文言文第4题(1)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其中“屈意”“礼”“委”的译法,省略句的不全都是我们在落笔翻译前就应该已经明确的考查点。
3. 在课下,用天天练等形式,在每天的训练中加入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让天天练与小专题练有机结合。
4. 同时,利用好阶段测试,复习一个阶段后,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教师结合考点自己命题,针对课本,针对学生,针对教学,考题包括: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和文言语段阅读训练。总之,考查的要点要与考点相对应,能够体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这样测试后,能进一步了解学生这段时间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强化。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5
一、文言文学习的观念要从重字词到重阅读:
一般认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对一个知识熟记了,可能在24个小时后也会忘掉50℅,特别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所以,阅读理解性的识记才能保证记忆的准确性和延续性。因此,面对教师学生非常重视文言文的落实,花了很多精力强化复习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5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等,文言文得分仍然很不理想的问题,我们确实需要做个调整。
新课改的主流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语文高考改革的轨迹也是由知识性命题转向能力性命题。文言文字、词、句式等基础的掌握上存在问题。集中时间进行的大量的训练,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彻底掌握的。因为毕竟是孤立散点式的知识性的理解与记忆,是静态的零碎的,缺乏实际运用意义。因为缺乏整体的熟记意识,以至于单独的一句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原句,学生竟然如初次见到一般,这样看来,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学习起来很吃力,花费时间较多,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是必然的。从考试发展趋势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我以为文言文的复习备考应该从多年来习惯了的重视字词转移到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将文段阅读强化到超过字词复习。让文言文阅读回归到真正的阅读上,而非大家一致强调的字、词、句等上面。要实现这个转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教材中的古文应该进行大声的朗读吟诵。新课改必修1到必修5的五册书,共计15篇文章,要求不到一个半学年内完成,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落实到字、词、句式。另外,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还选取了大量的名篇,这些名篇页下注释非常详细,分为三个单元:①、“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之部选了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庄子的《庖丁解牛》、司马迁的《项羽之死》、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方山子传》、魏禧的《大铁椎传》;②、“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之部选了苏洵的《六国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方苞《狱中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序》; ③、“文物定格,贵在鲜活”之部选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复习阶段要做的是经常阅读这些传统名篇,读出每一句的语气以及感情,把握好每一段乃至全篇的情感基调。以此来巩固自己日渐显现的文言实词等内容的积累和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二)要在复习中坚持大量的课外文言文选段阅读。快速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也就是换一种形式巩固文言实词等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立刻写出主题词或关键词。高考文言文考查均选自课外,除《二十四史》之外,诸子散文,各朝各代的名家文章则是重点选择的对象对象。我们不可能把上下五千年古文都读遍,所以对人物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赠序类和笔记类应作重点阅读,人物传记如《史记》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阅读《史记》可以了解人物传记的格式、古代官职及其变动等,对做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试题有很大的益处;游记类的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姚鼐的《惜抱轩文集》以及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论说类的如《韩非子》、《墨子》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苏洵的《嘉佑集》等;其他类如《震川先生集》、《张耒集》《阅微草堂笔记》等等,都值得一读。坚持一段时间后,在重新阅读曾经阅读过得那些课外的文言文选段,自己就会产生一种对文言文常读常新的感觉。既然文言文考查的多是对文意的理解,或以理解文意作为答题的基础,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即要对原文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阅读时可以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记叙类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任务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论说类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游记文和笔记文要理清顺序和线索。方法是按图索骥,筛选整合。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看到一个字词的时候,一定要把其放进句子文段,还原文本,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进行分类集中,概括组合。
(三)充分利用近些年来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已经考过的文言文阅读素材。高考中出现的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试题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运用素材做试题训练与检测自己文言文阅读能力;一个是反复阅读,并将阅读的结果留下记录,参看译文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逐步见证自己文言文阅读积累的进步。
高考直接考查知识的题目是相当少的,但是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等能力的考查都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解题思路要以相应的知识为依据,所以,扎实巩固课内文言字、词、句式等工作在高一、高二的上学期已经完成,还会有许多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字、词、句。本着教材就是例子,课文就是例题的原则,不要有“教考分离”的感想,真正学会“死去活来”,即做到,贵在落实,懂得意义;抓住规律,以应万变。转变观念是实施新教材的关键。教材是本,教法是宝。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约占全部作品的43%,主要方法是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本”新观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鼓励人的自立发展为旨趣,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有利于吸收传统文化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文学底蕴等,让文学教育真正能培养人,培养个性,培养人格。
二、文言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如果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还没有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指导者,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的思考了。学生的作用在于积极地思考、研究,无论是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过程,还是巩固、应用过程,都是在思考活动中、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一个学生来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所以,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发展情况,而不仅仅是唯一的考试成绩。新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的思辨性的培养注意一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定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于错误的纠正,而不是表现在体察他人意志当中的亦步亦趋。教师要成为课堂讨论的参与者,并将自己在讨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严密思路带给学生,让学生在形成习惯的同时有意识的弥补自己的缺憾。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不是极力宣教,而是要思考,学会看懂听懂读懂别人的话,这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二)学生的思维不应是毫无顾忌的天马行空,二要有既定的航向,否则会失去整个天空。高考严谨的命题不是为了体现个性的思考而思考,不是为了追求学生的主体阅读无原则地去掉所有限制,含糊地建立起毫无依据的“自圆其说”,而是要在给定的范畴中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分析,而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思考才是有效的。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范文6
对于语文课来讲,预习相当重要,特别是古文学习,如果你能在预习阶段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归纳出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三步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三步法一、课本同步学习
相对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在难度上直接对接高考,要求识记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很多高一的学生因捉摸不透初高中的区别,没有重视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致使整个高一就在浑浑噩噩中悄然而去,而许多知识点的遗漏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因此,针对高一的学生要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同步学习,确保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不要出现任何知识上的漏洞。但同步学习不意味着没有侧重。有些学校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可以简单回顾,重点学习不会的、遗漏的、不明白的,把不会的知识学会了,遗漏的知识填补了,不明白的知识搞明白了,基础也算得上真正夯实了。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我们要做的绝不是仅仅会翻译文章,而是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并通过分析这篇文言文,也要穿插文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其将来独立分析课外文言文。
二、高考知识衔接
当下北京高考语文的趋势是出题灵活化,考查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而高一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时机。
1.古代诗歌
高一并未涉及到古代诗歌的考查,仅仅是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古代诗歌分析方法的迁移。比如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是四首现代诗歌,即《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一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而是将这一知识点迁移到古代诗歌的赏析上,甚至是补充词和词牌名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2.记叙文
高中阶段对记叙文的要求有了新的提升,并且自从2015年高考语文改革后,当年的高考作文《假如我和英雄生活一天》便要求学生写成记叙文的文体。可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水平仍停留在初中阶段。一方面是因为高一时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讲过记叙文,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后学生将重心倾斜到议论文的写作上,对记叙文便有所忽略了。
因为,在高一的同步课程中要侧重于记叙文水平的提升,使其达到高考的要求。
3.文学常识
如今高考语文改革之后,在文学常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将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简介对应匹配,而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文学素养。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他的作者、主题、情节、思想内涵,还要真正有所启示,有所领悟。高一的学生尚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文学著作,此时就可以用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4.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不同于文学常识,涵盖了文学常识。中小学21条改革意见中明确表示,语文涉及的范围也包括历史、地理等知识。这说明补充文化常识势在必行。对文化常识的补充也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增加文化底蕴,对其写作文、理解阅读等都有所裨益。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领悟答题方法的能力和主动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单纯地看书做题使得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有些学生高三时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作文素材寥寥可数,有的学生高三时才意识到积累的文学常识太少,有的学生高三时也明白自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其等到高三时才觉得“无力回天”,倒不如从高一就开始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及步骤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1.背字典。
不是在开玩笑,本人10年前亲自使用过,效果超乎想像!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钟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看一些伟人传记。
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
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5.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
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6.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7.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8.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9.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