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1

一、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已经完成了首期启动点A地块的拆迁任务。首期启动点A地块东至瑶田巷(规划东云路);南至东大街北侧;西至银溪河岸;北至银丰巷。现在A地块已拆除136户,规划建设四幢高层安置房,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总平方案布置、扩初设计和地质钻探,整个安置房建设正在依法有序进行。B地块53户已经腾空,定于4月12日签订拆迁协议书,预计一个月内拆迁完毕。

二、旧城改造中的社会反馈情况

1、旧城改造工作得到了多数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大部份拆迁户认为拆迁补偿政策是公平、合理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被拆迁户利益的,对旧城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是满意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旧城区市民迫切要求进行改造的良好愿望。从已拆迁的情况来看,多数拆迁户不但自己带头支持旧城改造工作,还对个别思想动摇的拆迁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成了拆迁户做拆迁户思想工作的良好局面。例如:启动点内有一拆迁户李某,由于众用面积分摊与邻居达不成协议,影响了该幢安置房建设的进行,其余50多户被拆迁户自发召开会议,自愿集资补偿李某,最后使该幢地块内拆迁户顺利如期签协;又一拆迁户卢某情绪波动、思想犹豫、多次提出难题,同一地块内几户被拆迁人一再商量,决定集资购买其房产,确保旧城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2、旧城改造工作形成了“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的良好氛围

随着旧城改造政策宣传的进一步到位和拆迁户之间的相互思想渗透,居住在旧城中的市民,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居住在旧城各区域的市民要求拆迁的热情明显提高,纷纷主动要求拆迁改造,目前我们已收到要求拆迁的书面报告600多份。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工作进度慢,对钉子户的攻坚力度不够

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拆迁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很强,这就要求拆迁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既要严格执行政策,又要应对家家户户各种复杂具体的情况和心态。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求不漏一户地实行整体拆迁,进行成片开发建设,因此,只有把既定的拆迁区域内的全体拆迁户的思想百分之百地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拆迁改造。但是,仅靠苦口婆心地思想工作,是很难在短期奏效的,因此,这项工作一直以来进展缓慢。目前虽然已拆除A、B两地块上180多户居民,并正在就地建设五万平方米的安置用房,但离市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我们深入细致的政策法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旧城改造工作虽然已经得到多数市民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存有私心杂念、不响应拆迁政策的“钉子户”仍然不少。在全面构造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社会稳定压倒一切、群众上访“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下,我们力求在确保社会稳定与铲除钉子户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积极探索在推行的同时确保被拆迁户不上访问题上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指挥部作为市政府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现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十九人,男女各占一半,既没有职能,更没有职权,对钉子户的攻坚,客观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和足够的力量,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逐步提高。

2、现有的旧城改造规划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阻碍旧城改造工作的最大障碍是现有的旧城改造规划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市乐成旧城改造规划由**市规划设计院于2000年9月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旧城改造指挥部组织实施。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旧城改造;拆迁;古建筑;基础沉降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116-02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城市的改造与更新,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完整的新型城市而努力。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然而,在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旧城改造的概念和内容

旧城改造又称为城市的再开发或城市更新,意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根本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

旧城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开发、修复、保护。

此处的开发指在布局混乱,城市功能丧失,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拆除全部建筑和构筑物,拓宽城市道路,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重新安排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彻底改变原有城区景观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比如城市高新区的建设、城市快速路建设,都属城市的再开发。

修复的概念是指:在布局混乱,城市功能部分丧失,环境质量正在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尚可保留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重新安排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部分改变原有城区景观的中等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也可理解为“旧物更新”。比如临街商铺改造、旧小区改造等。

保护是指现状良好,但将来可能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强化城市功能,保护城市环境和原有地区景观的小规模城市改造建设。比如某些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二、关于原有建筑物的拆除

(一)建筑物是否拆除必须分类评估

随着旧城改造一浪高过一浪,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越来越短,随意拆迁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引发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矛盾令人触目惊心。在旧城改造中,拟拆除的建筑物须进行分类评估,以不同程序最后确定其是否应该拆除。

1.自然损耗型拆除。建筑物寿命已经达到或接近设计使用年限,其实物性能已接近报废,其使用价值已丧失殆尽,对这类建筑物进行拆除就属于自然损耗型拆除。例如: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超过50年且暴露出众多安全隐患的一般性建筑,桥梁等基础设施由于过度使用(如车辆超载,流量超负荷),虽未达到设计年限而应提前报废等。这种拆除应当说是理由最为充分、引起争议最少的一种拆除。

2.功能落伍型拆除。建筑物原有的实物使用价值依然存在,仍可继续使用若干年限,但由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城市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其原有功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将此类建筑物拆除,就属于功能落伍型拆除。例如旧式电影院、商场、旅馆。

对这类原有实物使用价值还在的建筑,需不需要拆除,可以参考以下两条标准:第一,有些建筑物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与城市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很不协调,这类建筑物可考虑拆除。如污染环境的工厂和阻塞交通的卡脖子楼。第二,空置程度和改造难度都很高的建筑物。如旧式影院、商场、饭店、旅馆,由于不适应社会和顾客需要,长期歇业、闲置、或处于不景气状态,又没有好的办法加以改造和盘活。这类建筑物实际上已经成为没有多少经济流量的呆滞资产,而且占用宝贵的土地和空间资源,也可以考虑拆除。

3.商业赢利型拆除。商业赢利型拆除,其主导者的出发点和动机完全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

判断某个基于商业赢利目的而进行的拆迁和开发项目是否可行,可以参照以下两条:一是是否同时符合前述自然损耗标准和功能落伍标准,如果符合,拆除的理由就比较充足;二是如果不符合上述标准,政府、开发商、动迁户就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如能达成共识,形成妥协,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搞拆迁开发就不会产生大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拆迁有时从局部上看是可行的,对各直接相关方都有好处,但从社会或更大的范围上看问题,因为消耗资源、造成浪费、形成新的结构性矛盾和布局不当,其合理性仍然是个大问题。因此,作为决策当局,处理这类问题必须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审慎行事。从当前的情况看,应当收紧和严格限制这类开发。

(二)拆迁纠纷暴露出来的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

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未对旧城改造拆迁中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及评估做出明确规定。

在具体实践中,评估机构在对房屋进行评估时,根据上述规定对拆迁房屋的区位因素的考虑,对被拆迁人的土地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了一定的补偿,而没有充分考虑土地使用权补偿各种因素,从而造成被拆迁人土地使用权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丧失了周围良好的生活环境,却得不到相应的土地级差补偿,相反拆迁腾出来的市中心等繁华地段土地产生的土地差价利益事实上无偿地由被拆迁人转移到开发商身上。这也是造成拆迁矛盾激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拆迁引发纠纷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某些城镇规划缺乏刚性原则,随意性很大。严重,拆迁主管部门打着“公共利益”、“大局利益”的旗号关门进行的,一切由他们说了算。为了完成拆迁任务,无视社会公平正义,大搞权钱交易。拆迁人员行为不规范, 对拆迁过程监管不严等,都会导致拆迁群众对政府的误会,聚众闹事,影响了社会稳定。

综合以上分析,城市拆迁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旧城改造拆迁应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必要的补偿。相应地,被拆迁人得到的补偿应该是拆迁房屋的价值+房屋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补偿费+其他费用=该拆迁房地产的拆迁补偿总额。只有这样,对于被拆迁人才是比较公平合理的。

2.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人文性、生态性。城市规划担负着合理布局城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要科学编制城市规划,正确评估并依法执行该城市规划。

3.坚持依法行政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城市拆迁执法过程中,要重视涉及拆迁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利益。既要考虑拆迁者的利益,又要考虑被拆迁者的利益;既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又要考虑公众的利益;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问题,又要考虑政府化解纠纷的社会成本与管理效能问题。

4.加强拆迁主管机关执法管理人员能力建设。要加强拆迁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执法人员的素质水平。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拆迁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握拆迁执法队伍的人口标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岗位培训等形式,组织拆迁执法人员深入学习,系统掌握房屋拆迁、房屋估价、建筑、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有关法规,让其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古建筑的保护和新生

在城市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对改造后的功能提出太多要求,而没有从历史文化和居民的个人情感去考虑以什么为出发点。城市不仅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城市中的某些古建筑就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旧城改造必须注意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问题。

对于一些已经残缺不全,破旧不堪、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和保留价值的古建筑,应予以拆除。对一些古建筑进行整修使其所含有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分挖掘,并可在其周围大力发展餐饮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如:北京的故宫、平遥古城、苏州园林。此外,对旧城中古建筑应定期对其予以维修,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将因环境、时间、人为等因素所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

四、关于新建筑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由于新建建筑物多为高层建筑,地下室有一至三层不等。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经常受此影响产生墙面、地面裂缝。这些裂缝多是基础沉降产生的变形裂缝。

变形裂缝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潜伏期,二是发展期,三是稳定期。发现裂缝时不应急于维修,而是要做好各项观测工作,包括观测裂缝的发展、基坑的沉降、位移等,待沉降及位移趋于稳定后,进行一次性修复。具体地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在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观测基坑的沉降及位移是首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层必须观测一次,而且每层开挖的深度应控制在1.5米以内,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可适当调整。当沉降或位移值超过规范允许范围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采取随挖随支护的分层开挖支护措施。特别是靠近建筑物的部位,施工单位应该重点突击,随挖随支护,不宜让开挖层暴露时问太长。同时,应加强薄弱部位的锚索或土钉密度及深度,确保基坑的稳定。

3.合理选用桩型,减少桩基施工时振动的影响。对于旧城改造项目基础桩型,应谨慎考虑,并对各种桩型作技术经济比较。为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建议采用静压桩。如采取捶击桩,应采取措施隔离周边建筑,如挖防振沟。

4.加快基础工程施工。由于降水是造成周边建筑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尽早停止降水是阻止裂缝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基础工程(即地下室)完工后,降水作业停止,基坑得以回填,沉降及位移将趋于稳定,裂缝也不再发展。

5.采取必要的结构安全鉴定。房屋出现裂缝后,住户和发展商都应对此类问题持积极处理的态度,若对裂缝的发展表示怀疑或认为有危险时,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安全鉴定机构进行结构安全鉴定,从而判定房屋的结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并对裂缝的维修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羊羽.旧城改造不忘保护历史文化.上海建设科技,1999,(2).

[2]苏勤.基于文化地理学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6).

[3]李飞.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3

“三旧”改造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厦门也应该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三旧”改造,以科学布局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闽南特色宜居城区。厦门市政府已于2011年5月4日成立了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林国耀任组长,各区政府也参照成立区“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及日常工作机构,这说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旧”改造工作,为我市海沧台商投资区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有利于扫清改造中的障碍,促进“三旧”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三旧”改造规划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进行编制。首先进行“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并列表造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围绕我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对“三旧”改造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城乡环境。“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后,还须依据“三旧”改造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其次,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三旧”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三旧”改造方案。“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应包括改造范围、改造目标、改造后的功能定位、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规划控制要求、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和道路规划、历史文化遗迹、自然生态保护等内容。

厦门岛外四个区由于这两年比较大规模地进行产业调整和优化,旧厂房的改造十分迫切。

目前厦门市关于“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比较滞后,严重制约着旧厂房改造的速度和方向。以下关于加快立法、推进厦门市岛外四个区旧厂房改造提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订有关旧厂房改造的实施管理细则

厦门市有关“三旧”改造的政策制订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要求,急需修订,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 目前,厦门本岛“三旧”改造执行的规范是2011年3月3日制订的《厦门市本岛工业建筑使用功能临时变更审批管理办法》(厦府办〔2011〕41号),该管理办法不适用岛外四区。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执行的是2005年10月13日制订《厦门市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土地用途变更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厦府办[2005]251号文)。以上两个管理办法之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后者,已明显制约着岛外四区的“三旧”改造进程,也阻碍到了厦门市城乡一体化、岛内外一体化的进程。

2、 厦门市规划局2012年5月8日答复给市人大代表柯友升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3号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旧厂房改造的建议》)的答复函提出制订《厦门市“三旧”改造项目近期实施规划》,并将编制《厦门市“三旧”改造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细则》,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范“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的程序和条件,包括:1)明确“三旧”改造项目准入门槛,确定改造项目的改造模式;2)明确“三旧”改造项目拟改造的开发强度控制和公共设施配套要求等;3)制定“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审批流程和规划成果内容要求,并建议有必要的项目须编制建筑日照分析和交通影响分析报告。但是该两份政策文件至今未见公布实施。

二、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尽快与省里相衔接

厦门市的“三旧”改造政策与福建省的相对照,可以发现有些部分不一致甚至有的相抵触。比较明显的有两处:

1、 “三旧”改造的范围和主体方面:福建省最新的关于“三旧”改造政策是2010年11月20日制订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闽政〔2010〕27 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里明确“按城乡规划需改变用途的用地,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上的旧工厂、旧仓储、旧站场等建设用地以及城市市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属于“三旧”改造的范围, “三旧”改造主体包括:政府实施土地收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单位依法开展改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改造。而厦门市规范旧厂房改造的上述两个管理办法限定受理对象为“国有建设用地上土地用途为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非生产性配套设施的建筑”,将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排除在受理对象之外,“三旧”改造主体的门槛设定与省里相比明显偏窄,大大局限了“三旧”改造的范围。厦门市岛外四个区内有部分旧厂房、旧村庄属于集体用地和村、镇(街)企事业用地、企业预留用地,厦门市相关政策不修订,该部分“三旧”就无法改造。

2、 对旧厂房改造的扶持政策方面:省里《意见》里规定:“原土地使用者利用现有工业厂房用地举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可以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对扶持的对象和扶持方式非常明确。而我市的相关政策只规定受理对象须“符合政府鼓励发展第三产业、营运中心、旅游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政策导向”,这只是在受理对象范围上做一定引导,但是未明确具体扶持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

三、区级政府应该制订适合各自辖区实情的扶持政策,对旧厂房改造做操作性更强的方向性引导

1、确立以创意产业园为主要引导方向:旧厂房到底选择改造成什么类型的商业地产,又如何将这一类型的房产做得有特色有竞争力,并能创造最大化经济效益,这就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和项目客观条件进行周密分析与强力策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意产业园因其不改变基本建筑主体所以改造资金投入小、改造周期短,其投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升值潜力也备受好评。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历史街区 ;公共空间;地域性 ;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human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re declining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face of the dual task. Hohhot big called the historical block is called the temple of the great temple as the center area multi-function mix, keep good jurisdiction areas and a few hous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nce 2005,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called temple of history for protection and updated. But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in big called temple for history has introduced a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in public space design. This article from that starting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ublic spac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ublic space; Regional; 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与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紧密结合的,好的历史片区公共空间可以增强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可达性和认知性。他们共同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空间体系,在塑造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环境,创造丰富的公共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二、项目更新背景

呼和浩特旧城区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大召寺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召寺,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帝庙”等多种称谓,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也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项目工程于3月份正式启动,以大召寺旅游景点为中心,在周围辟建绿地广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商业景观街。现在,大召寺历史片区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成为呼市的一处旅游文化景点。

三、公共空间更新分析

大召寺历史片区的改造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首先推动了首府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有机融合,也使旧城区的价值得到了强势回升;其次改造工程不仅消除了旧城发展的障碍,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改善了旧城环境,再次增加了公共设施,在突出传统的历史文化,挖掘旧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发展了呼和浩特旅游经济,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最后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后,不仅承担起了带动蒙元文化,草原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发展的重任,而且还有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品味的重要作用。但是,改造后通过观察与调研,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1 空间设计缺乏整体规划,空间缺乏整体性。

2 缺乏对传统文化、旧有生活、民俗特色等内容的保护思考。

3商业空间和文化空间缺乏复杂和多样性。

4缺乏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场所精神的缺失。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得出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没有明确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出现是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

一种措施,是城市发展“新陈代谢”的一种重要手段。城市公共空间既是承载城市活动的物质空间也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领域,它对周边城市空间所能起到的整合作用和催化作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衰退和功能性衰退,以及缓解城市发展对市民造成的精神层面的问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能否发挥公共空间的这些积极作用对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和达到预期的目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

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留出足够的休息场所,并配以适当的街道和广场小品以及配套设施,供人在此休憩、交谈或观赏往来的街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增加行道树、灯具、雕塑、小品、花坛、休息座椅等小品,并划分空间层次。行道树是最亲近人的生态元素,而且树冠标示出步行空间的合适尺度,不同尺度、形态的树种组合还可以划分出层次丰富的围和界面。尺度宜人的雕塑、小品同样可以对公共空间进行过渡,别具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设置会成为环境场所的标志,增添环境的趣味性。灯具划分空间的效果在夜晚更加显著。座椅标示出停留空间,鼓励行人与建筑及环境发生更深入的交流.

2对空间使用的限定。在大召寺公共空间中,并没有很好的对人车进行分流,而且,由于涉及的缺失,使得车辆随意停放在广场上,严重影响了广场的美观和使用。所以,应当对空间进行限定和划分,划分方法可以通过铺装或者高差这两种方法。铺装是一种纯视觉的划分方式,通过地面铺装材质的种类、色彩、肌理、图案等可以划分出公与私,动与静的空间领域。高差相对于铺装,可以比较明显地划分出公共空间层次,使公共空间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多样性。而且在呼和浩特这样的北方城市,利用高差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合当地气候的公共空间。

最后,空间设计缺乏地域性。

地域性是在城市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对城市公共空间尺度,审美,舒适性,便捷性等一系问题的判断,因此好的公共空间汇聚着城市的地域特质,包容着多样性的公共生活,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面貌。

抽象地域文化要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融入空间组合之中,就可以通过深化公共空间的主题,来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在延续地方“文脉”,突出城市特色,及营造可识别性强的城市意象系统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呼和浩特大召寺改造中,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足,笔者建议在后期改造中,应当增加一些民族和宗教的象征性雕塑以及小品等。尤其是在前广场上,应当增加些可以烘托佛教的小品,使人们在逐渐靠近大召寺的过程中,由世俗的浮躁心情逐渐向佛门的清净转变。而在周边的绿化带中,应当增加些关于民族的雕塑及小品,是得整个广场能体现出民族特色,也更有趣味性。

结语

通过对大召寺历史片区改造前后的分析,对现有改造成果进行评价,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改造确实非常必要,并且这次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设计之初就从整体上考虑,将整个历史片区一同规划,在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的对历史建筑造成破坏;第二,将改造预期和改造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公共空间设计不足并且改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希望在进一步改造中,可以增加公共空间方面的改造,营造出更加人性化,充满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郝益东. 草原城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 赵国栋.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M] 2009(13)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20世纪遗产; “有机更新”理论; 水文化

Abstract:Nowadays, Cultural heritages in 20th century began to be valued,however,the status of heritages in ou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worrying,and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demand immediate attention.In this paper,through giving several models to protect and renew Cultural heritages in 20th century at home and abroad,we can get the countermeasure,which i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s in 20th centur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need to follow the organic renewal theory,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the city,region and the residents,and reflects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ultural heritages in 20th century;organic renewal theory; the water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64-02

目前,建筑文化遗产的年代界定范围逐渐延伸,将更多的当代建筑遗产纳入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范畴已成为国际上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

1“20世纪遗产”概念及中小城市20世纪遗产现状

1.1 20世纪遗产的概念

“20世纪遗产”,顾名思义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文化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遗产。

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濒危遗产报告中,针对一些民居或城市建筑、工业中心、景观作品,以及体育场、飞机场、供水系统和城市公园,处于被废弃或被改造的境地,表达出对20世纪各类遗产命运的忧虑……20世纪遗产的概念也从房屋建筑拓展到其他领域的人类创造,一些存在仅数十年的园林、纪念碑、雕塑、港口码头、海上石油钻探平台、以及粮仓、铁路、生产线等也同样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1.2 中小城市20世纪遗产的现状

尽管国际社会关于20世纪遗产的定义以及甄别方法的探讨仍在继续,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成果,但是对于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早已在一些主要城市进行,中小城市中的20世纪遗产的保护开发也刻不容缓。

中小城市20世纪遗产整体上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第一,种类多样,文化多元;第二,实用性强,贴近生活;第三,意义深远,感召力强。以岳阳市巴陵西路以南老城区20世纪老建筑群为例,该地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旧城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岳阳市的文化商业中心区,地段内洞庭南路、竹荫街、先锋路、建设南路曾是城市的主要道路,位于地段南端的火车南站曾经一度是城市铁路客运的唯一中转站,地段西临洞庭湖,水运交通与渔业都异常繁荣。该地区地段内的建筑建成时间大多横跨20世纪50至90年代,建筑功能广泛涉及办公、旅馆、工业厂房、仓库货栈、商业、住宅及其他建筑等类型。20世纪建造的现代建筑多注重功能,往往直至现在还在为人们所使用。该地段建筑亦是如此,如位于洞庭南路上的原港务局办公楼,原建于20世纪50年代,前面是一面带有折衷主义风格的门墙,后面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小院,现在已改造成为住宅仍在使用。中小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都不如大城市,但恰恰由此,中小城市的20世纪建筑遗产保存得比较完整,建筑周边环境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旧城风貌得以延续,保留给市民的心灵一处怀旧与自省的地方。

2.3 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难点

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还存在很多难点:第一,上到城市决策者与规划建筑师们下至普通民众,对20世纪遗产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轻视,损毁建筑与推倒建新的事件时有发生;第二,旧城改造、道路拓宽与城市广场建设正逐渐破坏20世纪遗产周边紧凑的建筑布局与疏密有致的城市肌理,建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失去了其生命力;第三,20世纪遗产正在岁月的侵蚀下不断破败下去,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建筑维修经费的缺乏令这种趋势愈加严峻。

2中小城市20世纪遗产保护利用模式与规划对策研究

同样以岳阳市巴陵西路以南老城区为例,作者将场地分为“沿江片区”“民俗片区”“老城片区”“沿街(洞庭南路)片区”“仓库片区”等五个部分,经过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点对策:

2.1 借鉴南京模式,发掘利用“水文化”

南京将20世纪遗产串联起来,按不同主题制定民国特色的旅游路线,扩大南京民国建筑文化在国内甚至国际的影响。岳阳城三面被江河包绕,祖祖辈辈依湖而生,同样有其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诗人孟浩然这两句诗,写尽了洞庭湖与古城岳阳的关系。作者建议在沿江片区与民俗片区开发中引入“水文化”,发掘其文化旅游潜力,如在民俗片区,保留茶巷子、观音阁街、沿街特色铺面与原有适宜步行的街道尺度,规划设计民俗介绍场馆或景观小品,发展特色食品文化旅游街,介绍并令游客亲身体验茶叶、香料、五谷杂粮等乡土特色食品。而在沿江片区,可利用现存码头建筑物或构筑物,修缮并改建成渔业博物馆,讲述诞生在洞庭湖渔船上的岳阳人的信仰与精神,并保存市民们对建立在这里,曾经繁忙而今不复存在的鱼巷子市场的回忆。

2.2 遵循“有机更新”原则,打造平衡发展的街区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教授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发展得来的,其含义大致可分以下三层:1) 城市整体的有机更新;2) 细胞和组织更新的有机性;3) 更新过程的有机性。20世纪遗产保护的途径与指导原则也应遵循这种模式,从而更好地体现遗产地、历史性街区、城市整体环境的平衡发展关系。作者建议在老城片区与沿街片区保护开发20世纪遗产过程中遵循“有机更新”原则:因为在这些区域内20世纪遗产间建造的时间段差别较大,功能多样,保存质量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且大多仍然在使用当中,与居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只有依“有机更新”原则,有层次有步骤地协调地加以保护利用,保留有历史价值的,保存较完好的建筑,修缮更新破损的老建筑,拆除保留意义不大,并影响周边遗产建筑群风貌的建筑或临时搭建的建筑,同时,改善基础设施,开辟居民室外休闲空地。

2.3 引入“仓库文化”,建设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城市设计师豪森提出来改造位于温哥华市格兰威尔岛的设想,即将格兰威尔岛传统的工业生产功能与现代的商业和文化功能相结合,在总体上形成一系列景点,以广泛吸引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乃至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作者认为选取场地内仓库片区与沿湖片区较适合采用此类模式。可利用投资更新改造落后、陈旧的基础设施,收购原用于工业生产或仓储用地而后被废弃的土地,转化为景观小品和绿地。利用区域内破败的工业厂房改建成娱乐休闲场所,以及增建教育和文化设施等。此外,仓库片区内可借鉴国内有名的上海苏州河旧仓库,北京798艺术区等开发模式,引入“仓库艺术”概念,吸引艺术创作工作者的聚集,古旧的仓库得到艺术家们的艺术灵感与构思的改造,形成特色的艺术文化区。这样就使该区域转变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社区中心。同时,20世纪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市民公共活动和培养健康情趣相结合,而提升了20世纪遗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J].建筑创作,2008(6),2008(7).

[2] 吴良镛.旧城整治的有机更新[J].北京规划建设,1995(3):16-19.

关于旧城改造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城市更新,广州市,三旧改造,古建筑保护

1. 引言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要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中国的城市化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部分城市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合理的改造更新城市将获得再生。城市更新的方式可归为三种:拆除重建(Redevelopment),整旧复新(Rehabitation),保存维护(Conservation)。

在早期欧美国家,城市更新是用于解决旧工业区衰退的经济复兴政策,在我国,城市更新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由早期的政府主导演变成多种模式,由单方向转向多方向,例如引进开发商,产权主体自主改造等。城市更新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等。

2. 广州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2.1城中村改造

自2009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三旧”(“三旧”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作者通过走访广州市白云区的城中村,发现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房屋老化,景观环境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交通不畅,治安堪忧,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这几年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一直在变化,改造模式从刚开始的拒绝开发商参与、完全由政府主导,到政府主导引进开发商,再到村集体自主与开发商合作或村集体自主开发。这一过程都体现了广州市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正在由单方向转向多样化发展。广州每个城中村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应该寻求适合各村改造的模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2.2广州城中村改造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许多城中村改造一味建高楼,改造后虽然土地效益提高了,公共空间扩大了,但是非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改造也要求高容积率,未来则可能带来人流 、物流、车流的高度集中,引发新的城市问题。

每条旧村在改造前为了满足村民的利益补偿,以及满足政府和开发商各方面的利益很同意推高容积率。面对城中村改造一味追求容积率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要根据城市不同的区位限定城中村居住地块的容积率。人口密度增大带来的交通,教育等需求,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以广州市同德围为例,同德围地区道路资源欠缺,对外联络通道匮乏,出行高峰期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道路交通压力大,由此引发的就医难,教育难等问题成为同德围的心头大患。因此旧村要想改造,就必须先解决交通问题,否则改造后吸引来的大量人口也将加重这一带的交通压力。而在处理交通这块,香港和新加坡的“TOD”模式值得借鉴,“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规划居住区或商业区时,通过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体系,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住宅、办公楼、公共建筑、公园等连接起来,注重公共交通换乘接驳,公共空间建设,创建集居住、商业等为一位的混合社区。

广州这几年三旧政策不稳定,城中村改造方案审批时间过长,不仅加重改造难度,也容易打击村民和开发商的改造开发积极性。建议审批程序适当简化,关注重点问题,提高效率。

2.3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

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而不是一味大拆大建,对于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或历史街区,应该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并给予保护修缮或是保护式开发。

(1) 旧城改造,要注重保护古建筑、历史街区

广州的骑楼街历史悠久,很多骑楼街的现状是断壁残垣,卫生环境差,治安问题令人担忧。骑楼是广州的一张名片,虽然很多骑楼现在人去楼空,商业气息暗淡,但是国内外尚有很多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广州可借鉴这些优秀经验,在保护骑楼的同时,可以将历史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骑楼街的商业环境,进行保护式开发,挖掘其商业价值及旅游价值,居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环境改造了,自然整个街区的活力也提升了。

(2) 旧村古建筑保护

目前广州旧村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城市更新项目多数是以完全拆除的方式进行。作者通过走访调查广州市白云区的几个城中村发现,城中村的古建筑多数是祠堂,庙宇,古桥等形式的建筑,有些村的历史建筑因为保护不够,已经非常残破。

3. 国外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分析

3.1 国外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3.1.1 注重全面更新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我国很多城市在推行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大部分城市在旧城改造后呈现了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景观,但对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却没有同步进行,城市更新的急功近利,社会问题的突出,历史风貌的破坏,城市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矛盾。

“人本主义”思想对城市更新的影响与日俱增,城市更新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更新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关于城市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更新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在注重城市的全面更新这点上,国外做的比较好。国外的旧城改造优秀案例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并非全盘的推倒重建,历史建筑保护与重新开发利用相协调,并不妨碍城市的功能转变和形象改善,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公共绿色空间的营造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3.1.2 政策借鉴

(1)增强公众参与程度

虽然我国城市更新一直强调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公众的积极融合和参与是城市更新项目顺利进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目前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制度建设不全以及可操作性难。国外城市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有很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无论是在制度保障上还是宣传教育、公众意见表达的渠道上都做得比较细致。

(2)多渠道的城市开发基金

三旧改造开发资金筹集难也是其中的一个难题,单靠政府专项资金难以解决,可通过建立多渠道的资金融资体系,从企业、省会上吸引改造资金。

4. 结论与展望

从广州市的城中村改造谈起,通过分析广州“三旧改造”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所处的困境,在提出建议的同时也借鉴了国外已经成功实践的优秀案例。城市更新成功与否,必须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很多,从最开始的利益冲突,到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再到城市空间的规划营造,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城市更新不是一切都推倒重建,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市在借鉴优秀经验之外,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才能顺利实现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若谷,周素红,阎小培.城市更新之研究[J].地理科学发展,2011,30(8):947-948.

[2]马航. 德国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2011,5:96-98.

[3]胡卫华.城市改造更新中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深圳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2,32(6):666.

[4] 任绍斌.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冲突与规划协调[J].现代城市研究,2011,3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