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1

1.有效建立自我个体评价机制,创建心理学评估新标准

自我个体评价机制的构建是高校教育心理学逐步走向快速发展道路的标志,以自我评价为根本,对心理学评估标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评价存在的“片面性”,提高了教育心理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作用。自我个体评价机制的科学建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监督机制的构建作为主体部分,发挥对自我主观能动性的监督作用;二是将参评互评过程作为自我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元素,通过实施参评互评,使高校受教育者从根本上认识到自我心理发展所面临的根本状况,以此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价值。这是高校心理学评估新标准有效建立的基础,对自我个体思想意识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教育心理学后现代时期的发展特点。

2.以“合理化”为基础,推动心理学评价主体创新发展

评估标准“合理化”发展,主要体现在评估过程及对评估对象的选择科学合理。高校教育心理学评估,主要是对受教育者的内心意识及能力性格进行有效评估,通过教育心理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内心发展进行有效引导,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发生转变。评估对象“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以自我评价为主体,突出评价过程中自我监督机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发挥评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学自身的教育价值不断提高。评估过程及评估对象的科学转变,是高校心理学评价主体创新发展的根本体现,使心理学评估标准从传统意义逐步提升到现代标准,为高校教育心理学走科学发展道路提供有力保障,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学形成创新发展的局面。以评估标准“合理化”为基础,提高了教育心理学评价的自身发展价值,以此为后现代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满足高校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需求。

二、以心理学构建为契机,加快教育时代背景下“中国梦”复兴步伐

1.优化目标,实现心理学教学推动“中国梦”发展脚步

教学结构优化是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潜在动力,为高校受教育者自身心理优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外部保证。教学结构优化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定,设立三维度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进行确定,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及“针对性”;其次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引导过程有条不紊地科学整理,从高校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依据性格特点进行有效分类,从而为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格及意识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针对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特点,对其思想意识进行科学引导,逐步使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树立,达到新时期高校教育心理学优化发展的最终目的[5]。这是高校心理学教学间接推动“中国梦”发展脚步的重要体现,为高校教育心理学形成创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高校心理学教学从成功走向又一个成功阶段,提升了心理学教学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引导作用。

2.遵循规律,体现“中国梦”对心理学构建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应与时展规律相统一,突出时代教育特色,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应以监督机制为根本,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提高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适应性”,以此对高校教育心理学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及评价。将教育心理学学科设置为重点,对受教育者自身的性格培养、意识形成、能力发展、知识掌握、技能强化等分别进行合理设置,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时展特点。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带动了教育心理学逐步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发展格局,推动着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构建不断创新。这是后现代时期对高校教育心理学构建所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出“中国梦”对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指导作用,满足了时代社会对受教育者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得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育意义不断增强,体现了其教育意义及发展价值。3.以构建主义思想展现心理学“中国梦”发展内在潜力构建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于运用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将外部环境因素科学融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以此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产生正面积极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内部心理因素则是根据高校受教育者的性格、意识等特点进行有效观察,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心理产生的刺激,使得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能够得到外部体现。这是构建主义教学思想对当代高校教育心理学产生的积极作用,对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突破后现代时期高校心理学发展规律,体现心理学构建价值

1.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创造后现代心理学发展新方向

高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世界泛指学科相关领域中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体,对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构成特点、性格培养方向、知识技能获取及运用、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科学构建,以此完善高校教育心理学知识世界的构成。生活世界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对高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检验,从中对高校受教育者的人格、性格及社会意识进行全方位培养,转变传统实践过程中单纯依靠学科实践的现象,使生活实践活动脱离学科的束缚,以此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进行正确引导。这是新时期后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创新教育思想,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进行有效融合,提升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教育目的,从而达到教育心理学对受教育者内心正面启发的积极作用,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以此满足后现代时期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心理学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2.突破传统模式,体现后现代主义高校心理学教学价值

传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及要求并不能顺应当今社会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需要,实践活动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当代教育背景的逐步转变,后现代教育风格已经被广大高校受教育者所认可,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应以后现代教育风格为基础,对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不断创新,以融合社会为手段及目的,不断探索崭新的发展方向[7]。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模式应以融入社会为前提,对社会生活现状及形式不断地了解及探究,探索生活实践对高校受教育者心理所产生的启发,从而发挥高校教育心理学对受教育者心理的引导作用。以生活实践活动模式为基础,对当代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究,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构建与时展的“同步性”,逐步形成创新发展思想,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学形成以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实践活动为检验过程的科学发展模式,充分展现后现代主义高校心理学的教学价值。

3.以风格为目标,强调教学评价在心理学构建中的位置

时代飞速发展使高校教育风格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后现代教育时期以教学风格贴近社会发展为根本,以自由教育风格为主体,将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参考依据,从而对高校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是后现代教育发展时期高校教育心理学构建过程的重要特点,教学评价以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为基础,不断加强受教育者之间的参评与互评过程,从而突出“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心理学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以此更好应对时代教育发展的挑战。实践活动是教学评价实施过程的主体部分,通过实践过程对受教育者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自我评价,以此对高校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功能不断完善,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及知识技能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

4.探索后现代主义风格,体现教育心理学研究“前瞻性”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2

在新型的课改背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之中,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本文例举主要问题如下。

1.1 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际操作之中,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学校的多数教师,根本无法从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而且,在实际应用当中也不能够完全的与教学内容融合,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校本理念、评价理念等等,但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管理思想,更难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在陈旧的管理理念下,管理改革很难推进。

1.2 管理者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都缺乏一种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管理者依旧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很难转变这种方式,所以,缺乏管理的创新性,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认识较弱,认为管理就是自上到下的监管过程,这种落后的思想,很难与新课改的理念相互融合。

1.3 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对数都处于一种摸索中,所以,实际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导致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够准确,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教学管理没有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教学的混乱,进而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呈现一种瘫痪状态。

1.4 管理系统开放性不足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都是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监督形式,而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很大程度上无法吸收和采纳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很难对底层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中解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一定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而,快速的提高其时效性,本文总结方法如下。

2.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是指引管理工作的先导,因此,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要定期举办一些管理培训活动,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使得管理者明确新课改的指导意义,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专业技能,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乐于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2.2 改变培养方式,提高管理能力

对于小学新课改过程中,教师才是课改的主体,因为,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才会使得学生从新课改中受益,所以,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积极的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从实际中迅速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管理者要对青年骨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学校内部进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实现优势互补,举行多层次的听课互动,要求青年教师准备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精品课,在互相交流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明确管理目标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目标,只有目标确立了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对于教学方面应当制定目标为:教师能够自觉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承担起教育教学责任。有了目标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才会共同的向着目标前进,管理者才会认识现实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与解决。同时,在管理方面应当制定目标:管理者做出决策要符合规范、民主、人性化的标准。这样的目标能够使管理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计划的时候,详细的考虑现实,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促进管理系统的开放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3

经过我们学校教研组几个人的分析研究,我们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的状况,研究出了确实可行的教学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不可以丢弃任何一位学生,哪怕是有智力障碍的都要纳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不可以被忽略掉;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定的层次可以鉴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达到分层进行推进我们的教学,共同提高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还要坚持不懈,几年如一日,常抓不懈,不能忽冷忽热,既可以教育全体学生,又可以单独面对一个学生,只要是合适的,恰当的,实用的,就可以采取,和家长社会加强合作,都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我们要把功夫做到家。学校单独为我们的心理教育开设了一个心理健康诊室,为有问题的学生单独的开到,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平时只要是有心理课程之类的培训,我们就会派出人员去参加学习,决不能被时代抛弃,造就了我们这一些认真学习,善于钻研,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实实在在的心理学教师。我们还要请一些知名的报告团来我校做报告,为孩子们上一节精彩的,学生们心服口服的心理教育。这样就加强了老师们对于心理学理论的研讨,从中学会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在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又前进了一步。

我们也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我们的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脱离开学生,我们的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教育的效果,但是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不能把高级的东西强加给年龄小的孩子,低年级就会的东西可以给孩子们做一个简单的重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益处。

1.让校园文化充满心理教育内容。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各具特色,我们在这几年中把校园文化中多加入心理教育体裁的东西,叫孩子们只要是在校园中活动就可以看到,做到时时处处有着心理。班级中的文化墙,板报,文学社的校报,都有心理教育的身影,可以说是心理教育如影随形,时时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能感受到教育的意义。这样的环境多有浓郁和温謦,把学生的心灵实施了重复多次的洗涤和陶冶,这样孩子们的心理就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教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我们学校的比别学校做得好,把孩子送到这里是孩子们的幸福。我们进我们的最大努力创设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需求的多元环境,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健康心理,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培养孩子心理正常的最佳途径。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是从接过这个班开始对每一个孩子进行详细的了解,深入学生中间去,和孩子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把学生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实现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化、民主化和人性化。心近了,就不会有距离拉,才能实现真正的谈心,说出心里话。

3.贴近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为此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多次开展了学生心理调查活动,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学生反映的以心理适应问题居多,如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认识自我问题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4.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没有主阵地的配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心理教育学科的课时数是很少的,在知识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反过来也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说考试如何避免出现紧张情绪,出现了怎样去克服,都是其他不可取代的。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将数学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的特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挖掘“数学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升入五年级后,我会每天在课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美丽的糖衣”。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兴趣之门;二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

四、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深的企图是渴望被赞美、钦佩、尊重。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肯定他们的潜在价值,呵护他们自豪的举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时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动,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们提倡“三个一”: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灵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赵文静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小高庄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5

我们课程建设小组虽然编写了自己的营销心理学教材(《营销心理学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但和其他同类教材一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教材结构条块分割,更关键的是教材内容很难随着市场营销活动的新变化及时更新———即便是很有特色的教材一两年后也会变得平淡无奇。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各类媒体、网络等开放性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1)以营销和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焦点、热点话题,例如开学经济、3•15晚会、“双十一”促销、黄金周消费、央视广告竞标等,这类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营销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紧贴百姓生活和企业营销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2)经典消费类节目,例如CCTV2第一时间、消费主张、新浪财经的消费栏目。这类节目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各地经济文化与风土人情,对于分析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起到一定作用;

(3)消费主题的调查与访谈节目,例如我们参考北京交通广播网的相关访谈节目内容作为课堂主题讨论,选取了冲动消费、购买手机的考虑因素、过年送礼送什么、药品的价格、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大学生消费心理状况等内容展开讨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技能,获得对相关营销心理知识理解运用的能力;

(4)相关视频讲座,例如选取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中促销、定价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营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领会各种心理定价方法和促销方法。世事洞明皆学问,每一个营销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心理背景,要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无疑需要选取更开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新定义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但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重新定义课堂,就是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发挥课堂设计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参与与创造。以下是除讲授法外营销心理学课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应贯穿营销心理学教学的始终。案例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景中思考问题,一则典型的案例往往可以从多种营销心理的知识解析,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师生互动,学生很容易拓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选取中秋节月饼市场的案例,学生可以从商品定价策略、文化与消费心理、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购买类型等多个视角开展分析,继而从顾客消费需求心理的角度设计月饼或其他节日文化主题商品的市场促销方案。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能帮我们提供大量经典案例,同时我们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收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遴选具有代表性、时效性、能引起学生参与兴趣的案例。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和启发者,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发挥创意想象的空间。

(二)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个角色。通过开展情景模拟,饰演的学生能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观众也能够参与点评分析,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营销问题。例如,我们将顾客投诉处理的内容进行了情景模拟教学:以4~6人为一小组,每组确立一位小组长,各小组在课下收集导致顾客投诉的情景资料和处理方案后编写剧本,教师指导剧本编写,剧本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冲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排练后在课堂里上演教学情景剧。各个小组各施所长,有的以退换货过程为情景,有的以营业员语言不当、态度恶劣引发的问题为情景,还有的以餐饮消费中的劣质服务为情景。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创意与想象,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景模拟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实践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组建工作团队,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工作计划、分配任务、实施计划、完成任务。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店铺选址项目、典型商品广告策划项目、商品定价项目等,学生接受任务后能合作开展活动,包括收集信息、设计项目方案、制作课件、项目论证等,收效良好。

(四)工作场所的现场教学

开展现场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开展参观、访谈、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直观生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营销心理学课程选取了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汽车4S店、大型超市和连锁药店作为现场教学的场所,学生现场活动内容包括观察顾客、体验顾客接待过程、访谈营销人员、模拟导购、促销与现场服务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学会分析顾客的个性特征、购买动机与决策、顾客类型、顾客服务接待流程、营销人员行为规范等问题提供了真实素材。实施现场教学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做好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总结工作,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有序,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评价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擅长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而教师恰恰习惯于通过卷面成绩考核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能仅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考试卷面成绩衡量,更应当从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个性等多方面考察,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我们在课程考核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

(一)转变考核观念

我们提倡:考核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争取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最擅长的一面;原则问题考核不予通过。这要求教师从开学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好评价设计,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并面向所有学生明确提出考核要求,为学生树立行为导向。考评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对于涉及个人品行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和违反纪律等个别行为,考核不予通过。

(二)细化多元评价的指标

多元评价包含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将评价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与纪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二是活动与个性表现,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贡献、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三是知识能力水平,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评结果不是三个方面考评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综合权衡分析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班级成员互评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在表现。在本课程中,学生依据心理知识对自己的知、情、意、行及个性开展自评,通过自我认知与评价,进一步认识与完善自我;班级成员主要通过项目和案例教学对小组成员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成员在教学活动中德、能、勤、绩四方面的综合表现,为每位班级成员打分;社会评价主要是企业对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教师评价应当是发展性的评价,需要综合各类评价因素,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发展建议。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交流反馈机制。

小学心理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