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92
0 前言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航空产业作为交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交通方式,同时在军用领域中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国家之间。高可靠性组织概念的提出,为各国之间的高危产业安全管理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而本文将主要分析在高可靠性组织下建立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基础的保障。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安全保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问题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安全第一也逐渐成为了我国许多高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原则。但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危产业当中,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还远远不够,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1]。航空产业是集技术、劳动与一身的综合产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主要产业,对于航空企业的安全问题也更加不容忽视。根据相关的统计显示,全球航空事故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依然高出人们所预期的概率。截止到2014年,全球的航空事故率下降到了每百万次飞行0.23%的比率,全球商业航空空难发生次数为19次,其中有526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包括马航MH17事件),这充分说明航空安全的保障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2]。
因此,世界各国的相关学者逐渐开始了对于安全事故防范的研究,期望建造一种全新的航空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航空乘客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充分的发挥出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使事故发生的比例下降到最低。
2 高可靠性组织概述
2.1 高可靠性组织理论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了高可靠性组织的概念,通过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将风险管理作为目前安全管理的基础核心,从而实现高可靠性组织对于风险的主要管理。高可靠性组织最初起源于企业当中,企业为了实现对于风险的避免和杜绝,从而建立的一种风险模型。部分高危企业通过对风险模型的研究,从而减少高危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形成了目前的高可靠性组织[3]。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关学者而发现,在高风险的环境内部,人们的失误是无法进行避免的,因此,只有致力于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错误的避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杜绝出现灾难性事故,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部分相关学者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人为因素,同样也是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相关学者对许多事故产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组织的管理欠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组织内部,本身的可靠性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了管理的不严格,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高可靠性组织概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实现高危产业当中的安全事故减少,使企业安全的发展[4]。
2.2 高可靠性组织特征
目前,对于高可靠性组织的还没有公认的具体概念,但是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在高风险的组织当中,如果可以在一定期间内保证长期的安全性,那这些组织就可以被成为高可靠性组织,即通过组织内部对于外界安全事故或灾难的预见性防范与应急措施有效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可靠性发展的组织团队。
与其他组织相同,高可靠性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所拥有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目前,被各大研究学者所基本认同的就是国外研究学者的五大特征:对于操作过程中的失败风险而提出的紧急应对预案;对于操作的解释从不简化;操作过程中的高度集中性、灵敏性;对弹性的承诺、专家意见以及相关技术的尊重,这五点就是高可靠性组织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是国外研究进展。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提出以来,被应用于各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具有高危特点的航空产业、消防产业等。国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于消防部门中,应用于事故指挥中的ICS系统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结合进行实践调查,结果发现ICS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的灵活性能,并充分的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结合,更加高效的实现了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同时,也有一部分专家将高可靠性组织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当中,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者结合产生的策略模型进行了实践性的分析[6]。结果发现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应用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员工工作效率,而员工工作失职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减少,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其次,就是国内的研究进展。在国内,对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将重点集中在对于事故的分析、风险的管理等方面,却忽略了对于事故的防范和综合的管理[7]。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安全管理是实现人、物以及环境之间的综合协调,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也要保证伤亡事故的基本预防。综合来看,我国对于安全管理的相关资料和研究相对较多,但是从高可靠性组织角度进行分析的却相对较少。
3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模块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航空产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安全为基本原则,从而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其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模块:
3.1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就是基础模块,主要是指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前提基础,是为整个体系运行提供方向和原则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决定体系建立方向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依据。安全政策是由航空企业的领导者所提出并组成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则,其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等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组织成员安全生产的问责政策等[8]。在制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航鸿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不同目标的制定,同时也会综合考量外界因素的相关影响,确保目标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在组织机构的内部,也要建立适应规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运行机制,确保内部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应用。
3.2 运行模块
第二部分就是运行模块。在风险管理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对于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控制,通过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和危机不同,从而实现对于相关安全隐患的快速识别,并建立起相应的危险分析数据库,对即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后果进行调查。同时,以此为主要内容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对危险源的确认登记,并选择合适的风险方案,加强对于事故的风险控制,并将以上数据和方案详细的进行记录,并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对于此类事故的预防,并设计出相关的优化解决方案[9]。对安全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系统通过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和反馈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后期所出现的安全事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便于对于整体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3.3 监督模块
第三部分就是监督模块。评估审核系统主要是利用在航空企业生产系统运行当中所存在的风险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于系统状态真实情况的判定,并将企业系统当中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最终实现生产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危险性的减少。而其在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危险源的辨别与分析、对危险源防范措施的分析以及提出等,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的安全水平[10]。安全监察体系则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实现对于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综合监管,进一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适应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以及相关安全防范工作的积极开展。
3.4 改进模块
最后一部分就是航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模块。安全管理体系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改革、更新的动态系统,这就要求其在进行建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安全的检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完善机制。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许多系统的建立和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组织内部的基本目标,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于自我完善功能的建立。在建立的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首先就是对于目前的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自动识别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从而建立其相应的信息备案,以便后期改进功能的实现;其次,就是改进目标的确认,在系统的反复检测下,实现改进目标的准确定;最后,就是对于相关措施和途径的寻找,并以所确认的目标为基础,实现整体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
4 高可靠性组织理念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4.1 采购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首先,就是采购过程的可靠性管理。在大部分的企业发展中,采购问题都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航空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器材、设备的采购更是确保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采购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注意好采购时间差、需求量与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开展。比如在采购费用中,既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又要保证采购产品的综合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11]。同时,采购工作中的具体环节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订货的方式、订货计划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而进行计划的方式也要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避免出现由于计划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问题产生。在订购器材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器材厂家,确认好器材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包括对于器材的定期检修、长期维护等工作,都要在采购后进行反复的确认和职责规划。
4.2 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其次,就是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在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要求下,航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监督部门的成立,确保在日常的中对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高可靠性组织的快速建立。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地面的工作人员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包括对机飞行线路的计划、载重平衡的计算、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等,都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确认和反复的检查,而在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支持下进行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一方面要确保飞行资料的可靠性。飞行资料作为航天产业工作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飞机成功起飞必不可缺的主要资料,同时也是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基础保障之一。因此,营运的过程中一定要确认相关资料的完善,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实现对于资料的有效管理,为机组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应当建立详细的飞行计划和飞行跟踪监控系统。飞行计划是地面控制中心的主要飞行依据,同时也是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支持,包括燃料使用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一定要确保飞行计划的合理制定,才能有效地保证营运的安全性[12]。而飞行跟踪系统的建立,更是实时的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详细的飞行信息,便于对飞行情况的整体控制,实现对于营运过过程中的可靠性管理。
4.3 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对于航空产业而言,维修工作是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高可靠性组织理念的作用下,通过对传统维修模式的改革,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思想,定期对设备、零件等进行详细的维修和检查。传统的维修思想基本是在出现故障时才进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整体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大了飞机的运行负担,存在故障的零件或者设备将承受更大的压力,缩短了使用寿命。因此,不仅要在出现故障时进行维修,在没有故障出现时也要进行详细的维修和检查,确保零件以及器材等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除此之外,在进行维修之前也要根据航空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维修方案进行制定,实现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维修管理。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的不同器材所需要维修的范围、技术要求、时间要求等,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完善,建立出适合企业合理应用的方案,确保在维修的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出现由于盲目维修,从而造成部分器材维修不到位的情况,充分应用高可靠性组织理念。
5 结束语
航空工具使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航空工具的次数也逐渐的增多,由此而引发出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航空企业的发展。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将对其的解决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并提出了高可靠性组织的概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组织,实现对于高危产业的管理,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先通过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其次对高可靠性组织、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通过我国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现状以及高可靠性组织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下转第188页)(上接第213页)
[1]杨立飞,陈农田,赵俊然等.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视界,2015,10(02):36-38.
[2]晏碧华,赵小军,屠金路等.根植于航空安全文化的内隐安全态度的预测效应[J].心理学报,2015,12(01):119-128.
[3]马莉.浅议航空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设计――以**航空公司N分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2014,01(24):20-22.
[4]甘茂丽,张相和,李敬强等.基于物元可拓的民航机务维修部门安全管理能力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07(02):149-153.
[5]郑红运,吴立鹏,陈道刚等.基于SEM的通用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09(03):14-18.
[6]张霆霆,孙瑞山,刘俊杰等.民用航空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4(10):152-157.
[7]王燕青,徐晶,李楹.基于全过程的航空公司签派员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2(06):228-231.
[8]张建军,肖建军.运用高可靠度方法论管控建设工程项目[J].科技资讯,2011,09(26):155.
[9]陈勇刚,罗晓利.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非线性动态评估模型[J].航空学报,2013,08(01):104-111.
[10]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4(08):71-77.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 民用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博弈分析;纳什均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36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2- 02
在交通运输高度发展的今天,民用航空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民用航空运输安全与否,关系到航空本身的效率与效益的同时,也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因而具有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1 民用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博弈模型
1.1 博弈模型的构建
在此模型中政府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同时民用航空公司是有着自身收益函数的。在模型中,政府对民用航空公司的运输安全进行监督,政府与民用航空公司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抽象简化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个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一个是提供民用航空运输服务并可能产生某些安全事故的航空公司[1]。
在此模型中,民用航空公司可以进行选择的行为集合假设为A1,则A1={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同时,政府可以选择的行动集合假设为A2,则A2={不监管,监管}。假定,政府与民用航空公司互相了解对方可以选择的行动。
模型中政府管理的投入假设如下:政府对民用航空公司进行安全管理的投资与检查的投入成本为C,政府可从航空安全的生产中收到利益为L,那么政府的管理机构执行检查的收益为L-C,当政府不投入额外的费用进行有效管理,收益即为安全生产中的获益。
另一方面,民用航空公司的投入假设如下:民用航空公司为保障安全生产进行的投入为a,在此,笔者假设民用航空公司越大,其为保证安全所投入的就越多;当民用航空公司安全生产的收入为W;反之,其收入则为G。显然,G>W,若被政府管理部门检查出存在隐患时,航空公司需要交罚款T。
在上述假定下,如果再进一步假定C > L + H + T,就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对民用航空公司运输安全进行检查所投入的成本少于其从民用航空运输的生产中所获的收益、罚款以及发生民用航空事故时政府所蒙受的损失之和。否则,政府会因成本过高而选择放松管理,航空公司也会因为政府的选择而不再进行更多的投入来确保安全生产。在此模型中,出现C < L + H + T这种关系的可能性会很小,因为即使L、H都很小,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处罚力度T,从而减小检查成本,从而使得C > L + H + T。
1.2 解析博弈模型
政府管理部门一般认为民用航空公司只要有机会,便会减少安全生产的投入,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这种情况下,双方构成一个严格竞争博弈,双方只有竞争而无合作的可能。政府与民用航空公司的博弈只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2]。
2 博弈模型分析讨论
通过对此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可得到以下几个命题:
(1)当政府从民用航空运输生产中获得的收益越大,或者从民用航空运输的事故中蒙受的损失越大,那么民用航空公司日后选择安全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2)政府加大对民用航空公司选择不安全生产的惩罚力度,可有效降低政府的管理与检查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民用航空公司选择进行安全生产的可能性有效增大。
(3)当民用航空公司选择不安全生产所得的收益与其选择安全生产所得的收益的差额越大,就越应该加强对民用航空公司运输安全的监管力度。因为民用航空公司选择不安全生产所得的收益与选择安全生产所得的收益差额越大,就意味着G-W的差额变大,由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可知,政府部门此时就越应该加强对民用航空公司的监督与管理,使民用航空公司不至为了收益最大化而选择冒险进行不安全生产。
由于民用航空公司的安全投入越大,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那么其对国家的影响就越大,如若发生安全事故,对政府的影响必然就越大,因而政府管理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力度。
3 总 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频率及出行范围越来越广,所以,对航空安全越来越关住。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加大对航空运输安全的管理力度,深入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对民用航空运输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主要参考文献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民用航空;空中管制;安全危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81-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这对我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由于航空的高风险性和国际性特点,决定了民航也是一个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行业,极易受到突发性危机事件影响和冲击。本文以安全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我国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安全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应的管理策略,确保民用航空飞行安全。
1 影响到民用航空空中管理安全的一些因素
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空中交通管制,因为空中交通管制行业具有较高的风险,并且有着较广的风险来源,一方面是员工操作的遵章守纪程度,另一种是组织设置防护机制的有效程度。主要安全因素指的是最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指的是操作人员在进行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操作所导致的事故,操作人员既包括机组人员,又包括空中交通指挥人员、地面机务维修人员等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没有协调的配合以及进行了错误的指挥,或者没有合理的设置工作流程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操作人员非常的疲劳,或者是情绪出现了起伏,还有可能是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等等。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
1.2 环境因素
航运路线的结构,以及民用航空机场的布局以及空中交通的繁忙程度,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3 飞机性能因素
飞机性能因素指的是可能有一些质量问题存在机的某些部件方面;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人们认为空中交通管制的第二大安全因素就是飞行机组因素,也就是配合ATC的情况,仅次于人为因素,因此就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4 客观天气因素
如果天气十分的恶劣,比如雷电、冰雹等等,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出现飞机机械故障等问题,还会对通信导航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中,如果飞行人员不能够准确的做出决定,就很可能导致飞机事故的发生。五是其他因素,比如恐怖袭击、撞鸟以及暴力事故等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航空安全。
1.5 旅客因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手机等电子设备使用中发出的信号可能干挠飞机的正常的信号传递,并使飞机处于错误操作状态,严重影响飞行安全,这是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请严格遵守飞行过程中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规定
2 安全危机事件的阶段划分
2.l 情况不明阶段
是指航空器的安全受到影响,情况不明或空地不能沟通联络等一情形,包括飞机超过预计飞越某一位置报告点时刻30分钟,没有收到任何报告,或空中交通管理制员从第一次与飞机联络起30分钟内没有再能取得联络;飞机最后报告的或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计算的预计到达目的地时刻30分钟内仍未到达。
2.2 告警阶段
告警阶段是指航空器的飞行能力受到损害,或超过预计降落时间五分钟仍没有降落等情形,包括:飞机紧急信号;对情况不明的飞机经过通讯搜寻30分钟后仍无消息;飞机已取得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着陆许可,超过预计着陆时间5分钟内尚未着陆,而同时失去通信联系;飞机有通航空公司安全危机管理研究信联络,但飞行能力受到损害,尚未导致迫降。
2.3 遇险阶段
遇险阶段是指航空器的飞行能力受到严重损害,只能追降,或者己经失事坠毁等情形,包括:飞机遇险信号;告警阶段之后,进一步扩大通讯搜寻1小时后,仍无该机的消息;飞机燃油己耗尽而又无着陆的消息;接到机长报告,决定选择场地迫降或飞机有迫降的可能时。
3 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安全危机管理策略
3.1 树立安全意识
首先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让管制人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改过去那种错误的工作习惯,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管制人员需要从思想层面上来重视安全管理,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比如思想教育等等,来让公司的全体人员都认识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这份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还需要进行危机管理意识,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是消除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就需要定期经常的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来为危机情景进行规划和决策,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如果企业能够将危机管理落实下去,就可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降低发生危机的次数,对发生的企业危机进行化解,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3.2 加强管制员工的培训
根据相关的资料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空运安全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那么就需要对人为因素产生足够程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空运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在人为因素方面,其中最直接中关键的就是管制员工,管制员工作为空运管理的主体,也是空运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就需要对管制员进行定期经常的培训,不仅需要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增强交通管制人员的心理素质,同时,对于交通管制人员的空间形象和思维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讲,在培训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管制人员预见安全技能的提升;二是避免出现安全问题的技能,三是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
3.3 合理释放心理压力
现代人都有着十分大的心理压力,管制员因为从事的是非常特殊的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难免会积聚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个问题,空管公司就需要经常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活动,鼓励空中管制员加入进来,让管制员将心理的想法大胆的在活动中说出来,不必拘泥于形式,也不必拘泥于对错,诉说的目的就在于保证心中无所留,无所牵挂。同时,还要鼓励管制员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释放压力的方法,从而减小心理压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鼓励管制员大声的宣泄出来压抑在心里的苦恼,积极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向朋友进行倾诉,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一个人有不良的情绪,却不能及时的宣泄出来,就会增大压力,对工作产生影响。二是鼓励管制员积极的参加一些活动,这样就可以将压力缓解掉。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空中交通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民航领域方面,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涉及十分广泛和复杂,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飞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民用航空器事故应急反应和家属援助规定,民航总局.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运输业迅速扩大,航空运输也成为了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由于航空运输的模式是在空中飞行,这样就受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近些年来看,航空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航空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民航的安全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作者针对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1 空中交通管理的含义
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以便保证飞行安全和飞机有秩序的飞行。在飞行路线经过的空域划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等,并按管理区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同时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完成监视、识别、导引覆盖区域内的飞机的工作。
2 我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采取的措施
和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相比,中国的空中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关于空中管理的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并且对空中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还未健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如下。
2.1 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经验比我国的空中管理经验要成熟很多,自然设备上也比我国的设备要先进很多,同时,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比我国的科技水平高出来很多,所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先进程度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能力的提升。
2.2 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制度建立的时间比我们国家空中管理制度的建立早了很多年,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比我们成熟很多。所以,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是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的捷径之一,从而使我国的空中管理能力得到逐步地提高。
2.3 加大我国空中管理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早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管理的高科技设备
我国的空中管理设备大部分都是引进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于本国自行生产的空中管理的设备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发达国家的产品,但是在我们使用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设备同时我们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比如,不同的语言系统造成对我国的工作人员对其产品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同时,发达国家对于核心的技术都是采用保密措施的。由此可见,加大我国空中管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的力度,争取早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管理的高科技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
3 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纷繁复杂、难度系数非常高同时又是不能有丝毫失误的工作。因为制约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因素、沟通问题、飞机的检修问题等等,但是只要有一个不良因素的存在都会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下面是对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的详细叙述。
3.1 天气因素
良好的飞行环境是飞机得以安全航行的基础,所以天气环境的好坏是制约民航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天气和适宜飞机飞行的环境,即便有再先进的空中管理设备,再高超的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也是毫无用处,不能航行的。
3.2 航行中的机组人员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畅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一定要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联系,以确保地面对飞行中的飞机各方面的情况都能清楚掌握。有时,由机机器设备的故障或恶劣的天气环境,都会导致通讯信号的不良,从而使机组人员无法和地面的工作人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处在危险中航行的飞机不能得到专业的指挥,也无法通过地面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送了解地面的环境,这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3 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飞机都是要定期进行检修的,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决定了飞机的检修质量,如果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过低的话,就会给飞机的安全飞行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所以,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4 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文章主要侧重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因为但凡能成为驾驶员,身体一定都是非常健康的,因为驾驶工作是一项十分耗体力的工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由于驾驶人员如果存在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这才是飞机不安全航行埋下了隐患的因素。近些年来,因为驾驶员的心理问题引发了很多飞机的安全事故,没有给人民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5 对地面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航行中的飞机是通过无线信号和地面进行联络的,尽管科技再先进,信号的终端也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凡人工操作就难免会出现失误。而在所有的航空事故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航空事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为地面的工作人员要对机组人员进行时时追踪,所以,就要求地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得有丝毫的马虎,精神要高度集中。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地面的工作人员觉得已经对这些工作内容非常娴熟,从而每天麻木地处理工作中的事宜。所以,民航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完善对地面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使地面工作人员的薪资和工作成果相挂钩,这样才能端正地面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地面的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展开,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为飞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民航空中管理能够安全运行,不仅要分析制约民航空中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比如,天气因素、和地面沟通问题、飞机的检修问题以及地面工作人员管理的问题等等,因为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对这些引发飞机安全事故的因素加以防范,减少航行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空中管理经验,同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空中管理设备,只有这样促进我国民航空中管理的安全运行,才能为我国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维.运筹学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概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民航;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呈现一种迅速发展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民航以16%/年的速度增长,可见民航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民航凭借自身便利、快速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越来越大的民航客机需求直接增加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加强对影响安全运行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民航空中交通安全性、可靠性。
1、空中交通管理概念
所谓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之上,对飞机的飞行状况进行跟踪定位及控制,及时调整和控制飞机航线,最终实现航班安全飞行。通常情况下,民航在空中飞行会按照规范要求航行,遵守空中的交通管理规定。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情况,给安全航行埋下了一些隐患。
2、制约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心理、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影响交管水平。如果飞行过程中,管理人员遇到问题,会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缺少对问题的客观判断和分析,使得空中交通置于危险境地中。另外,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尚未全面掌握技术操作能力,对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不够敏感,无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
2.2设备因素
现阶段,我国很多航空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远落后其业务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航业呈现逐渐上涨趋势,且在信息时代影响下,设备管理制度的滞后性越来越突出。加之很多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直接增加了空中交通安全隐患[1]。我国民航公司使用的很多交通管理设备仍然由国外引进,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且很多设备没有充足的冗余,直接增加了交管运行风险。如飞机设备故障情况下,通讯信号会受到一定影响,机组人员无法与地面人员保持高效沟通,促使处于危险中的航行不能够得到专业的指挥和帮助,进而影响空中交管工作安全性。
2.3管理因素
一些民航公司并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组织体系,无法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尤其是安全技术、设备的稳定性都将影响民航管理系统运行。具体表现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效性较低,反馈工作不及时,无法为交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和支持,直接影响了我国民航空中安全运行目标都实现[2]。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良好的飞行环境也是影响交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缺少良好的天气作支撑,即便是再先进的管理设备,也无法安全航行。
3、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水平措施
3.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民航与国民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航空业未来生存和发展,且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针对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应充分利用现有管理制度优势,并立足于空中交管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各类违章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强化个人安全意识,认真落实设备、人员等多方面保障工作,从而加快空中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3.2完善空中交管法规
针对当前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严格遵守民航组织的最新标准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工作,制定针对通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促使其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减少人为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无秩序航行情况[3]。随着民航事业改革进程,及时调整规章体系,从而促进空中交管工作有序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格局。
3.3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空中交管水平单纯依靠制度、管理人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民群众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对该项工作的认知,明确认识到提高交管水平,确保民航安全运行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人民树立安全意识,从而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民航公司管理者要针对当前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系统性培训体系,侧重对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教育,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民航空中交管工作有序进行,在乘客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自身在民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除上述措施外,我国一些中小型机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薄弱关机,其保障能力交托,且缺少空中交管体系的支持,基于此,机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型机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民航交管工作来说,需要将上述措施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高交管水平,以此来消除乘客的出行压力和疑虑,构建安全的航行环境。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民航空中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受到人为、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常客生命、财产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重视空中交管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在实践工作中,机场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加大对该方面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逐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空中管理技术水平,从而为我国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昊飞.关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01):1.
航空安全管理范文6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和讨论适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航空运输地理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航空运输地理”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包含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航空运输布局、中国航空区划、国际航空区划等内容,内容非常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综合服务能力。课程的设置对应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面向的民航安检员、隔离区监护员、飞机监护员等岗位群。
1.教学现状
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民航知识的了解也不同,对于人文地理的认识缺失,对于基础地理知识和概念理解不透彻。而且高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相比其他大学生较为薄弱,学习的课业内容偏向于实践的操作,对于理论及系统的知识原理并不用深入掌握,所以学习态度不积极,在学习习惯上有其差异性。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充分有效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制订教学计划的一种工作或活动。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的活动和过程。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与民航服务企业的深入合作,收集获取企业工作现场资料实际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制定符合岗位实际的课程内容。针对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单元:掌握民航飞机的巡航高度;掌握影响民航飞机起飞降落和巡航的天气。能计算飞行时间。学习任务:遇到影响民航飞机起飞的天气时的安检对策。请取出电脑、雨伞、充电宝、照相机单独检查。请您脱下外套配合安全检查。
航空运输布局单元:掌握机场的构成和三字代码;掌握航线的分类和网络构成;了解运力经济技术指标;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能辨认机场重要的地面设施;能判断运力经济技术指标。学习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判断安检员可以到达机场的哪些区域。
中国航空区划单元:掌握我国各个航空区域的包括范围;掌握主要空港城市及其机场分布。能判断旅客可以随身携带的特产、必须托运的特产。学习任务:选定城市介绍城市所属的国内航空区域、机场、主要航空公司、航空发展情况、主要特产;分角色进行安检情景模拟,作为安检员,判断旅客可以随身携带的特产、必须托运的特产。
国际航空区划单元:掌握IATA一区、二区、三区的范围,包含的次区;了解区域内的主要国家及航空港城市。能判断国际航线的类别。学习任务:作为安检员,根据旅客登机牌的三字代码判断旅客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3.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定的授课经验,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多次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我们知识的理论,但是其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并不实用,而且生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例如在介绍航空运输布局时,由于生源中湖南生源比例比较大,可引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作为教学案例,说明其机场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飞行区、航站区、延伸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安检在哪个机场分区,结合安检员工作实际判断安检员可以到达机场的哪些区域。
3.2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定城市所属的国内航空区域、机场、主要航空公司、航空发展情况、主要特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资料的查找,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工协作,体验并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围绕每一个特定主题采用表演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加强学生对航空运输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未来安检工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创新能力。
教师讲授完中国航空区划,由于该单元涉及的七大航空区域的内容多,联系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学完此单元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消化此单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安检场景,由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创设旅客在从长沙前往北京的过程中,安检员、旅客在安检现场发生的事情。具体情节为旅客安检时随身携带很多长沙特产带给亲戚朋友,开包检查人员告知旅客有些特产能随身携带,有些必须托运,旅客着急赶飞机,大发脾气,安检员给旅客耐心讲解。在整个场景中,安检员在回答乘客问题时,包含了所学的航空运输地理知识。
为了营造特定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以字幕形式显示各场景。如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检时,屏幕显示“长沙”,以渲染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表演结束后,全体同学鼓掌,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在角色扮演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提问,交流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学到的东西、获得的经验、实践中采取的行动。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原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形象生动,而且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课程考核
传统的考核对平时成绩不够重视,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以闭卷笔试的总结性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以到课率为主。我们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考核为形成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形成性考核为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验等,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核。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单元,考核内容为飞行时间计算、影响民航飞机起飞降落和巡航的天气,权重为25%;航空运输布局单元,考核内容为航线的分类运力经济技术指标,权重为25%;中国航空区划单元,考核内容为国内七大航空区域、机场三字代码,权重为25%;国际航空区划单元,考核内容为IATA一区、二区、三区的范围,城市三字代码,权重为25%。
5.结语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教学模式要多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航空运输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航空运输地理在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岗位中的应用,使高职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造性人才。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宁红,李超.航空运输地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洪德慧,江群.航空运输地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