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房改造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房改造意义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1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任务,坚持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为目标,从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推进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整体推进、逐乡镇分年度、分批实施。

(二)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充分考虑当地地理地貌和自然环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防震避灾,突出特色,努力达到“安全、节能、环保、实用”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提倡采用节能暖墙、太阳能等新材料、新技术。禁止在泄洪区、低洼区、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地带建房。

(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近期恢复与长远减灾、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坚持适度集中和分散建设相结合;坚持就地改造和异地重建相结合。坚持以方便群众生活为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建房风俗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建设安全防灾、经济实用、造价适中的住房,切实改善居住条件。严禁高标准建房,杜绝负债建设。

(四)政府引导,尊重群众。坚持属地化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危房改造必须以困难群众为主体,建设规模和标准要充分考虑困难群众的愿望和现实需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在各区(县)政府支持和适当补助的同时,要引导和推动各部门对口帮扶和社会各界共建帮扶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动员农户邻里相帮、筹资投劳和自己动手兴建家园。

(五)严格程序,公开透明。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做到对象公开、标准公开、资金公开,确保危房改造工程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证质量,安全第一。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杜绝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危房改造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三、救助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救助范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住房困难群众。重点是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体中的住房困难户,从住房最困难的特困户着手,逐步推进。

住房困难户是指目前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住房,借住在他人房屋中的困难家庭以及居住在主体结构地基下陷、墙体裂缝、椽梁腐朽、濒临倒塌以及受地质灾害影响威胁生命安全的住房家庭。

(二)目标任务:2009年全市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户6000户。

四、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

(一)建设标准: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和群众生活习俗,危房改造原则上以砖木或砖混结构、三间主房为主,建筑面积以60平方米左右为宜,具体由区(县)根据群众的意愿和习俗,经济状况和扶贫整村推进的规划要求确定。

(二)补助标准:省、市、区(县)三级政府对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为:省政府对每户平均补助1.6万元,市、区(县)政府对每户平均补助0.32万元。各区(县)政府要从实际发,适当增加补助资金;根据本级财力状况,统筹调剂安排使用补助资金,针对不同对象的困难程度给予适当的倾斜和支持;将政府补助资金、重点优抚对象补助资金、残疾人住房补助资金、扶贫建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精心实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位、规划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在全市保障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民政局牵头成立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区域危房改造工程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工作。

(二)明确职责,密切合作

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进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牵头工作,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下达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对各区(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的检查、监督、考核和验收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危房改造项目的审批;

市财政局负责落实专项补助经费并按计划安排拨付资金,监督检查专项经费的使用,参与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协调区(县)危房改造户建房用地办理有关手续;

市规划建设局负责协调区(县)做好危房改造户建房的规划、设计,选址审查、质量和安全监督;

市农牧局负责扶贫整村推进、规划和实施,扶贫住房资金的落实;

市残联负责参与危改对象的审核,残疾人住房补助资金的落实;

市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组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做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区(县)政府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负总责,成立相应的组织,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要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市政府与区(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和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危房改造工程的各项工作。

(三)严格程序,规范管理

1、坚持规划先行。各区(县)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区(县)为单位,制定农村危房改造的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报批程序,并报省、市民政部门备案。对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安排和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要加强引导,统一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审定,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危房改造专项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提倡在一定范围内统一设计、统一标准。

2、严格审批程序。为使危房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区(县)民政等部门要严格按照“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工作程序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对住房档案实行统一编号,对危房改造户明确标识,统一挂牌,确保客观公正。

3、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监督检查制度,由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对各区(县)危房改造工程进行实地抽查和验收,依据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强化质量监督检查,确保质量符合建筑设计和使用要求。对完不成当年危房改造建设任务的,市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核减下一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指标。

4、强化资金监管。各区(县)监察、审计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要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职责进行经常性检查,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要定期向群众公开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监管到位、公开透明、专款专用。

(四)政府资助,社会帮扶

各区(县)要按照所要求的筹资比例切实做好资金筹措工作,确保按时到位。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政策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和我市的现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相关的税费减免和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组织开展机关单位、社会各界捐助,以及投工投劳、联户帮扶等活动。

(五)组织动员,做好宣传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2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别是20*年*月,我市启动二期危改工程以来,在没有上级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全市共拆除了22所学校D级危房79*平方米,查封6所学校D级危房2320平方米,投资207万元新建校舍6708平方米,投资116万元对部分B,C级危房进行了改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危房是动态的,由于建设年代和建筑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自然损耗和灾害侵袭,旧的危房消除了,新的危房还会产生。经市危改办核查,到20*年底,我市农村中小学仍存在危房7。72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6。55万平方米,B级危房0。42万平方米,C级危房0。76万平方米。这些农村中小学危房,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制约了我市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抓好危房改造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教育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是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宁愿自己日子过得苦一点,也要供子女读书。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就成为老百姓的最大利益之一。让师生们在危房里学习和生活,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因危房而造成恶性事件,那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消除影响师生安全的隐患,就是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抓好危房改造工作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解决好中小学危房问题,为下一代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入学率,巩固率,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科教兴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已将其列入今年要着力办好的八件实事之一,并向全省人民承诺20*年全省改造中小学危房99万平方米。

(四),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去年4月24日,谢松保市长就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出批示,"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区要负责本区的危房改造工作"。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明确目标任务

我市危房改造工程的目标是:基本消除我市农村中小学现存的D级危房,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证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程"的任务是:到20*年底,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20*年底核定的113所学校65525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今年要完成省危改办核定的58所学校45462平方米D级危房的改造任务,明年完成剩余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农村中小学现存B,C级危房及以后新产生的危房,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核查,制订规划,落实资金并承担改造责任。

(二),科学制定规划

各区危改办要根据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额度,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具体的改造方案。各项目的建设面积不得超过省核定的D级危房面积,消除的D级危房不得少于省级核定的D级危房面积。所有项目学校必须量力而行,要本着"安全,够用,实用,耐用"的原则,立足脱险加固,严禁搞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超规模建设。确需扩大建设规模的,必须由区政府作出书面承诺,保证不留资金缺口,并在开工前将承诺的资金汇入"危改工程专户"。要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不能花钱征地,更不能举债建设,不能因工程建设而使项目学校出现新的债务。所有项目学校一律杜绝豆腐渣工程,胡子工程,举债建设的工程。保证所有项目学校危房为零,安全事故为零,质量事故为零,挪用项目资金为零,增加新债为零。

(三),保证资金投入

市"工程"资金由中央专项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和市,县工程资金组成。目前我市已争取省级危改项目58个,争取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909万元,按今年省下达给我市的危房改造任务,平均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市政府今年也将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市级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优质项目的奖励。其余的资金缺口由区级财政配套解决,不得将资金缺口转嫁到乡镇和项目学校。各区政府要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切实担负起筹措危改经费的主体责任。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建立"工程"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工作机制。要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危房改造经费。各区要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中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资金全部用于危房改造。倡导,争取社会各界以及贤达人士通过捐资,筹集危改资金。各区财政部门要按照省危改办的规定,设立"工程"资金专户,分账独立核算。中央专项资金和省,市级配资金由市财政局根据市危改办核实的项目进展情况,经市危改领导小组审批后,分批拨付给各区财政专户。再由区财政专户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在区财政核算中心,实行项目单位报帐制。

(四),强化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各区,乡,镇要对中小学危房改造质量负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要坚持严把"五关"。一是严把"立项关"。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必须是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保留下来的有D,C级危房学校。二是严把"设计关"。要坚决杜绝无设计图纸施工,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做到"规范,科学,安全,节约"。三是严把"施工关"。要由工程招标部门组织工程招标,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由区级质监部门对工程进行质量监测。一般项目,各乡镇和学校要安排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大型项目,还要聘请监理公司进行项目监理。四是严把"验收关"。认真做好材料验收,工序验收,分段验收,总体验收,总体验收不合格不准交付使用;五是严把"质量关"。对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建筑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如出现质量问题,将依法进行追究。各地在实施危房改造中,坚决防止和杜绝"豆腐渣工程"和新建的危房发生,要确保改造后的校舍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五),确保工程进度

目前暑期已过去了一个月,真正的施工黄金时间只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我们必须拿下今年危房改造任务的80%,一些不适宜在学生开学后施工的项目,更是要抢在开学前完成主体工程。要确保学校秋季能如期正常开学。具体时间安排是:8月1号前各区危改办结合各项目学校上报的改造方案,深入现场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区危改领导小组对项目学校实施方案办理审批立项手续。并将实施方案报省,市危改办。8月5日前,各区根据省,市危改办批准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区危改办统一进行规划,勘测设计,统一进行招投标。区危改办与中标单位签订项目施工合同,与有资质的监理公司签订委托监理书。各项目学校选派一名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懂管理的人员担任现场质量监督员,并组织进行培训。8月5日后,各项目学校陆续开工,现场质量监督员进驻工地,根据危改办提供的初审施工进度,报危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开始分批拨付工程款。9月份,各区危改办组织中介机构,项目学校对竣工项目进行审验收,办理有关竣工验收手续,并将工程交付学校使用。九月底,市危改办将对全市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资金管理规范,承诺资金到位,削除危房面积大,工程质量好的地方,市政府将从市级配套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予以奖励。

(六),层层落实责任

各区,乡镇要建立危房改造工作责任制。一是严格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各区,乡,镇主要领导是中小学危房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具体工作责任。凡不能按期完成的,由责任人向市危改领导小组做出说明,属工作不力的,将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二是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市政府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具体实施,以及向上级争取经费;计划部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向上级计划部门争取经费;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转移支付与危改专项资金的到位;城建部门要负责危房的鉴定,工程质量的检查和监理;土地部门要负责办理校舍建设用地的征用工作;审计部门要负责工程资金的跟踪审计及工程的预决算审计。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树立全局观念,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凡事多沟通,多交流,共同把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做好。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不力,造成校舍倒塌,死伤师生的,要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建设工程因管理不严,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全市危改工作圆满成功

各区都要成立危改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要抽调专人充实危改办力量。各区危改办要有专门的办公地点,必要的办公条件,要保证正常的办公经费。市危改办办公地点设在鄂州中专,已从有关单位抽调九名同志集中办公,主要负责结全市项目工程的监督检查,完成省危改办交办的有关事项,并指导各区危改办的工作。各区危改办主要负责本区危改项目的规划,立项,勘测设计和招标工作,委托有资质的监理机构对项目实施监理。整理工程档案资料,派专人专柜保存。各项目学校要在工程竣工后,及时将工程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交区危改办分类归档备查。各区危改办要在近期召开一次项目学校所在乡镇,村主要领导及项目学校负责人会议,将有关危改的最新精神传达下去。各项目学校所在乡镇,村要做好施工的协调工作,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3

一、危房改造工程的组织实施机构

各市、县(市、区)应按照粤府办〔*〕1号文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组织得力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各市、县(市、区)应成立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和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下称危改办)。请各市于2月28日前将本市政府和所辖县(市、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及危改办的文件汇总报省教育厅危房改造办公室。

县(市、区)危改办的职责:编制危房档案,拟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办理每个改造项目的立项和报建等报批手续,依法组织招标、签订合同、申请拨付资金和组织竣工验收,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进行档案收集和管理,统计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报告等。

地级以上市危改办的职责:组织审核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并上报,指导、督促各地开展各项工作,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和上报等。

二、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制订危房改造规划,要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与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修复受灾学校、解决大班额和校园环境美化相结合的原则。

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要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全面掌握和摸清本县(市、区)现有的C、D级危房校舍,并建立危房档案;二是确保危房档案中的每一栋危房均得到改造,*年底改造完成后本地区不再存在C、D危房。

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应满足四点要求:一是对C、D级危房校舍要分类处理。C级危房应尽可能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D级危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年底前全部拆除。二是应分别编制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所有项目应列明项目名称、所在镇和学校,维修(新建)建筑面积,总投资和资金来源,计划工期、开工及完工时间等内容。三是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所需的建设总投资必须全部落实,不能产生新的教育负债。四是各县(市、区)新建校舍的总建筑面积原则上应不少于拆除原有危房的总建筑面积。

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应在2月底前制订完毕并上报市,由地级以上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审定汇总后,于3月底前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三、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一)建立现有危房档案

在*年7月份上报省教育厅的危房校舍基础上,各地应按照国家规范进一步排查和复核,建立现有危房档案(见表1)。危房档案涵盖的范围是:辖区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的C、D危房。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含浴室、厕所等)、学生食堂(含厨房);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不包括产权属于个人的房改房。

各地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建立危房档案,不得虚报、漏报和瞒报。

(二)制定危房拆除计划

由于D级危房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因此,此类校舍必须停止使用。各地应严格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危房拆除计划(见表2),确保将现有危房档案中所有D级危房校舍在*年底前全部拆除完毕(个别具有历史文物保留价值且可以修复的除外)。

(三)制定危房维修计划

从节约办学的角度出发,各地应因地制宜制订危房校舍维修计划(见表3),对危房档案中的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危房的维修加固,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造价要合理,效果能保证”。

(四)制定新建校舍计划

在确保将D级危房全部拆除和对C级危房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后,结合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各地应制定详细的新建校舍计划(见表4)。

新建校舍计划,应严格依据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中小学校舍设计规范,合理确定校舍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不允许超规模和超标准建设;应优先考虑最急需的教学行政用房,其次再统筹考虑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应优先在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中建设,原则上不安排在准备撤销的学校;应优先安排在建设用地已经落实,且供水、供电、道路等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学校中建设。

三、各类改造项目实施过程的要求

各类改造项目(包括危房校舍拆除项目、危房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校舍项目)的实施,必须由县(市、区)危改办实行“统一建设”,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建设进度。

(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的实施,必须坚持先报批后建设,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各地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快办理各项前期审批手续;各地危改办应结合本地实际,依法依规提出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强对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粤府办〔*〕1号文的要求,各地应参照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既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又做到管理规范、专款专用。

(三)强化对各类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省建设工程监理条例》规定必须实施监理的项目,应对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实行监理;其他项目,应优先采用监理制,实在不具备监理条件的,县级危改办应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督小组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四)抓紧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各类改造项目竣工后,各县(市、区)危改办应立即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交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审核情况,将作为省财政厅拨付余下的15%省补助专项资金的依据之一。

(五)完善有关档案的管理。按照《建筑法》和《档案法》的规定,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竣工后,应建立和完善校舍建筑档案;危房校舍拆除计划和维修计划完成后,应及时对危房档案进行更新,逐一消除原有危房。

四、危房改造工作的进度安排和信息反馈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4

传统观念的障碍--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重得几乎就是一切。知识当然是能力的基础、智力的基础、思维的基础,当然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但不能因此就唯一唯大,排斥其它,让灌注式、“填鸭”式教育万变不离其宗。长期来关于什么是“智育”、“教学”,权威论著上着重强调的都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尽管后面有发展能力和智力的话,但在“教学基本任务”中,第一任务还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第二任务才是发展智力。关于“教学过程”,也有关于概念转化、探索新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种种阐述,但亦是其次的要求(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总之,话虽看似全面辩证,但实际还是强调知识比之智力、思维是最最首要的。既然已将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目的,那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就必然不会受到重视。智力是以思维(还不仅仅是逻辑思维)为核心的,而知识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就因为传统观念有它长期的理论基础,所以转变传统观念很难,除非出现新的系统学说、新的理论权威。现在有不少文章谈转变观念、提高质量或是教改体会,但细看一下,讲得最多的、最具体的、核心的还是传授知识,常用的词是“拓宽”、“充实”、“深化”、“增删”、“侧重”、“更新”之类,而关于智力思维、创新创造,不过是要“注意”、要“重视”而已,流于清议。照这样搞下去,转变观念始终是空谈,教学改革难望突破。一些很简单很显然的事情,几乎人人无动于衷,如一方面反对死记硬背,可另一方面考试就是不准看书。依据是“理解了必能记住,没记住就是没理解”。这是没道理的,因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老师在备自己的专业课时,不是也会去翻翻资料吗?如果教学旨在发展智力思维,考试旨在验测素质,考核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让学生带着书或是定理公式进考场有何不可。再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都在讲素质教育,可很多学校教学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不外是多开课、多讲知识,还多是传统的教法,或外加多搞些活动。即使是任选课,说是为了全面提高素质,但有的学校却要排到休息日、晚上来上,变成了“业余”的,据说是以免影响干扰学生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

倒是知识渊博、专业精湛的科学家们对教育的这一弊病比我们看得更清楚,说得更中肯,他们就认为学校里不要把知识看得太重。有两位物理学家的话很有代表性。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粗听起来,这些话似乎有点偏激,实则不然。他们之所以认为科学教育应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首要目的,是因为唯有他们才对“科学的真邃在创造”有深切的体验,故能高瞻远瞩,以清新的观念,从科学的本质上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期望,认为教育不能再搞传统的那套教法了。

思维方法方面的障碍--太重于形式逻辑了

不管如何,知识总是要讲的.并且传授知识就必然要立足于理论化,而且往往唯有采用抽象(逻辑)思维,才能把理论知识讲得很系统、严密、透彻、详实。这样,当然又离不开形式逻辑。因为总得先把作为思维对象的科学知识相对确定下来。若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而论,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很有成效,其中一大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对形式逻辑运用非常讲究,也很擅长。但我们也因此不自觉地忽略了形式逻辑的局限性。事物之间并非总是彼此分离,非此即彼的,而是互相渗透转化的,概念这东西应该是变动的、灵活的、不确定的,所以科学研究活动不妨可以说是对概念之运动、联系、转化的研究活动。只倾注于形式逻辑时,我们缺少的往往正是这种辩证思维。同时,运用抽象思维,还必须注意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其它思维形式和方法的渗透结合,这是科学发展史上所有科学发现与发明所一再验证了的创造原理。思维科学发展的本身亦已证明抽象(逻辑)思维并不是唯一的高级的具有创造力的思维。可惜的是我们的教学长期来陶醉于形式逻辑的魅力。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就看形式逻辑用得好不好;滴水不漏,天衣无缝,为最高明;学生全听懂了,没有问题提,效果就最佳;考试也完全按形式逻辑出题,按形式逻辑推理运算,且完全符合标准答案,教学质量就高。这一切都习惯了,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当然教师中也有比较清醒的,例如下课前会叮嘱学生,说一些“这些知识慨念很重要,要记住,但要注意这些知识概念是活的,不是死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类的话。若问,既然知道把知识讲死了不好,为什么还要这样讲这样考呢?回答是,不这样,课程就“支离破碎”了、“乱套”了;学生会“不习惯”、“不得要领”、“设法复习”;把学生“弄懵了”,足见我们对形式逻辑痴迷之深。这一切也是与太重知识本身有关,与教学只重结论,只忙于归纳推理论证有关。其实科学的发现并不仅仅是靠推理创造出来的,在新知识新概念的创造过程中,首先是如何发现问题、开拓思维、突破传统概念框架,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发灵感、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引导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上述长期一贯制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只会从一个公认的定理出发去做单--、呆板、僵化、直线式的推理,综合、迁移、类比、想象等思维能力就较差。我们实际是有意无意地在告诉学生,老师讲的这些知识就是科学。结果,学生固然是在学科学知识,但对科学本质却往往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对所学的知识几乎没有一点置疑,因为老师讲的本身就是已经“没有了问题”的科学,自然也就无须动脑筋去想问题,若真有问题提出的话,那一定是“上课没注意听讲”,“基础差”,等等。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分数还较高,都要考研究生了,还弄不明白什么是“假说”,居然提出来:科学要从事实出发,怎么能先假设呢?这即使是个别现象,也很可以说明问题了。也难怪学生面对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常常发的感叹是“真不知他是怎么想出来的”,钦羡的往往是科学家的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精深的专业性知识。

片面强调整体思维,导致内向性、求同性、静态性、保守性

思维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民族传统思维中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很深。整体思维是传统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积极因素是首先重视整体性和自然性,讲求协调和协和,即常说的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我们的教学确有这个长处,学生知识完整、系统、全面,但其消极因素亦导致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不太注重实体,不善于分析。虽然整体思维曾为我们民族创造过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但到近代,当西方科学研究发展到以分析为“利器”时,我们的科学探索和应用技术就开始落后了。尽管我们的整体思维在科学发展到现代以综合为特征时,其积极因素,开始受到西方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推祟,如普里高津就认为它“对于西方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但其消极因素仍然不容忽视。正如思格斯说的这种整体思维“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这实际上也正是我们科学教育的一太短处。近代科学源自人对自然的探索,以探究、利用自然为目的,故而多从对实体的深入分析出发,而我们的传统思维则突出人和自然间的统一性、整体性,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入应顺其自然,因此不善于主动去探究自然。反映在教学上,即是以整体理解业经“科学改造”过了的自然为满足。这无形中抑制了学和的头脑,导致学生不爱钻研、不善存疑、不会分析、不勤动脑筋。不少老师就不喜欢学生“钻牛角尖”,只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亦即重复已有知识所经历过的思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日常教学不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创新能力,可是到作毕业论文、设计时,却又盼着学生能有独特的分析、创新的见解,这未免有些妄想“种豆得瓜”了,国内教授到美国大学听课,一个突出印象是若照我们的标准,他们的课上得是“--塌胡徐”。这不仅说明他们的教学不长于形式逻辑,更说明民族传统思维的差异,所以我们和他们所教的学生各有短长。总之,我们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传统思维的消极因素上找到根源,反映出它的内向性、求同性、静态性、保守性。1996年10期《科技导报》有篇分析我国基础性研究问题的文章,说我国基础性研究有独创价值的成果不多,正如文中指出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是祟尚传统的东方国家在教育中面临的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传统”,首要的就是思维传统。

只注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不注重教育与科学的联系

长期来我们对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关注较多,研究得也较深入,但对教育与科学的联系则关注、研究得很少。科学早已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相对独立的三大活动领域之一,并逐步成为影响、改造教育的主要力量。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更直接得力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大学的科学教育注人新鲜的血液和生动的活力,不断赋予它最新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实际上也在对科学人才的培养不断地提出变化着的新要求。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建设者,实质上就是培养科学人才。这些人才是通过科学技术活动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正如前述两位物理学家指出的那样,所培养的人才质量,首先应从其具备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创造素质来衡量。尤其是在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到来之际,科学创造素质不仅是国家间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更是人才质量竞争的关键。从这样的发展内涵来说,高等教育与科学的联系比之与社会经济的联系要更为直接紧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本不应忽略与科学的联系,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质性的必然联系,我们的一个很大不足就是在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与科学的本质性必然联系的把握上缺乏悟性。我们总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讲“适应性”、“应用型”,却很少想科学发展更需要什么性质的人才,那就不单是“适应”现状、“应用”知识的问题了。过份地强调或片面理解“适应”、“应用”,即使从经济发展需求上看也算不得是长远的战略眼光。我们的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弊端,正如前述,即把知识本身看得太重。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创造,它的发展依据于不断增长的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新发现新发明,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正是借此展翅腾飞的。之日,一位香港企业家展望中国的发展时,曾说:我们手中有钱,不管谁有什么好的成果、技术,我们可以择优去买;但中国还是要有自己的科学和人才才行。

所以,站得更高些,我们需要的科学人才不仅是内向性的“适应”,更需要能外向型的“进取”,不仅足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创新”。大学教育仅仅满足于目前这种只求学生掌握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还没有深入到科学的本质。科学并不是已知科学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当今所说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实际上仍仅限于已知科学知识的传授、灌输;而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深入到科学的创造本质这一层次上去培养人才,这才是教育与科学的本质性联系所要求的。关于如何把握好高等教育与科学和社会的联系,19世纪法德(普)高教改革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19世纪初期,法国高教改革就是出于适应当时工业化进程的实际需要,强调指出当时的专门化科学知识的应用,虽有严格的教学体制,但却缺乏科研精神和能力的培养。50年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据科学家巴斯德的分析.其原因在于半个世纪里与德国相比,法国高等教育忽略了智力培养,特别是科学智力的培养(参见《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6期,“近代德法高等教育改革及比较”)。近代历史的整体经验无疑地告诉我们,对高等教育在发展科学和适应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必须要有全面的战略性考虑。

教改的必由之路--把思维教学定为教改方向

如果上述诸方面原因的分析成立的话,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将思维教学定为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它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致力科学知识向科学思维的转化;促进不同思维形式和方法的渗透结合;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创造力。教育中,智育的“智”本意就是聪明、智慧,应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聪明智慧起来的教育,我们本不应只把它当作是“知育”。聪明智慧,就是思维活跃、敏捷、勇于开拓,就是善于动脑筋,能够超乎常规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际上,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强调了教学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它也承认了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因此从中可以看出,要发展智力,传播知识的过程就应该是以思维能力(同时还不仅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首要目的才对。因此我们不妨把它们倒过来试试,教学以思维为首要目的,而将知识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知识为目的,还是以思维为目的,教法显然是不同的。当然,笔者在此仅是提出了这种设想、这种建议,但思维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关健性,不仅外国科学家,而且我国科学家也早有人提出过。高土其说.“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应该把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告诉广大的青少年们”。因为单纯地进行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只能造成头脑旧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代人”。钱学森也说,“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教育科学中最难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即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力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参见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科学家的话,确实深感我们应该多多重视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话代表着科学对教育的期望。

攻坚有“难度”,但应知难而进

当然应该承认这样做是“最难”的,主要原因是现时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还不足以成为教育科学的最新的基础理论,但教育并非就只能等待。一方面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既有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毕竟已具重要价值.教育可与它们联手攻关;另一方面教育可用自己的方法作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要说难,首要的一关恐怕还是传统观念的转变。《光明日报》曾有篇谈培养创造力的文章,说有次高考,一名学生用非常简练的步骤出色地解答了一道有相当难度的化学题,但因为与标准答案的程序不符,竟被扣掉了7分。这件事反映出我们头脑中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集中地说明了上述三个问题的存在。创造性思维可能有其某种天赋的成份,但我们不是也承认可以靠后天的培养吗?然而当出现这样有天赋的学生时,我们往往不是感到欣喜,却常常要去扼制他,足见我们原本就缺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强烈自觉和意识。选拔人才的高考尚且如此,日常教学更不用说了。这个例子反映出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改革重心不应仅在“量”上“改”,而应在“质”上“革”。但目前的做法是,知识不够就“拓宽知识面”,专业太窄就“定个大方向”,不适应需要就“多开选修课,”等等,等等。但教学思想观念、方法仍是照旧,终不在质上求变化。质上的变化就意味着对规律的新探索,对旧传统的大突破,而没有传统观念的转变是不行的。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5

关键词: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

中图分类号:TV6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电子水准仪问世以后,其精度性和高效性已经得到了认可,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项目的测绘生产当中。如地铁变形监测、水库大坝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以及各等级水准测量等方面。

1 数字水准仪特性

电子数字水准仪的速度快、效率高。传统的几何水准测量,仪器设站必须有2人,一人观测计算,一人扶尺。而使用电子水准仪的也是要2人才能完成工作。一人观测,一人扶尺。

电子水准仪可以完成自动记录计算,实现内外业一体化。观测只需要对准水准尺调焦和按键就可以完成、记录及计算,不存在误读、误记、没有人为读书误差。一起可与计算机联接,进行数据后处理,实现内外业一体化。由于仪器具有自动观测、记录的功能,省去了作业人员的观测、报数、记录、现场计算的时间及人为出错而出现的重测。数字水准与传统仪器相比速度快、即省时、又省力可节省1/3左右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的主要技术参数,可以满足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需要。

2 数字水准仪的应用

2.1 控制网建立的基本要求及建设方案

广西南宁重型机器厂拟将明秀东路北三里5号一栋3层的旧职工住宅楼拆除,重建一栋24层的高层建筑,设二层地下室,建筑占地面积为647.56m2,总建筑面积19005.16m2。工程基础形式为现浇砼筏板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基坑边线总长约198m,基坑开挖深度约-8.43m。基坑北侧为2栋4层楼的宿舍,东侧分别为1栋6层楼及1栋8层楼的宿舍,南侧为1栋6层楼的宿舍,西侧为1栋1层楼的平房。周边建筑物均为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1.0m~2.0m,无地下室。根据相关调查,基坑周边无地下管线。基坑西侧沿基坑边线位置处,拟修建一条排水管道,埋深约2.8m。由于基坑开挖,需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基坑围护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观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并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首先要在施工现场布设高程控制网,从而保证各期观测有统一的高程基准。沉降监测控制的建立要满足以下要求:

基准点(特别是核心基准点)应该建立在受施工影响小、易于保存的稳定区域,在整个工程施工结束半年内不被破坏。

在工作测点上,做好直接观测到基准点,以便于沉降监测时进行工作测点稳定性的检核;

基准点分组布设,一般每组不少于三个(条件不容许时不得少于2个)点,点间距控制在80~200m范围内;

高程控制基准点应连接成多结点水准网,按现场施工要求,高程基准网布设成二等水准网。

根据以上的基本要求。结合现场及周边的条件进行控制网的设计(见图1)。

图1 沉降观测控制网

2.2 观测方案

把距观测目标较近的基准点BM1作为工作基点,BM2作为后视检核。水准测量时把BM1作为起始点,且与固定转点、观测点组成水准闭合环路线,采用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见表1)的方法进行。沉降观测需根据其自身特点来实施:在观测一幢建筑物的沉降点时,在视线长度要求范围内(50m),一个测站上同时可以观测多达4~5个沉降点,不同周期观测时,使用相同的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力求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选择最佳观测时段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DINI03电子水准仪的标准精度为±0.3mm/km 。

表1 二等水准观测技术指标

观测过程中,在仪器站安排1人,扶尺一人。由于电子水准仪记录数据有超限控制和观测次数设置,采取每照准一个方向读2次。仪器自动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数据不超限方可搬站,否则重测。

根据数字水准仪的特性,在操作流程中规定:如遇人、车流频繁,地面震动较大时忙不能随意启动仪器测量,需待激烈震动趋缓时访客启东仪器测量。遇三、四级风时,为防止仪器视线抖动,应加大脚架跨度,以增加仪器的稳定性,防止风力的影响。此外,该仪器还有自动提示功能,当仪器受震动较大,测量时将提示无效测量,从而保障了测量的精度。

3 数据处理分析

此二等水准网,有3个控制点组成,基坑附近建筑物上布设监测点24个(监测点布设图如图2)使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进行外业观测,获得所需的原始数据,分析数据中无错误或是大的误差,并进行初步的检核。以BM1—BM2—BM3构成一个闭合环,进行测量数据检验发现该闭合水准路线的环闭合差为2.5mm,小于规范要求mm,(其中L为往返测水准路线长度,当L不足1km时按1km计算。)从数据上看,二等水准的外业观测是合格的,其精度指标远远高于规范所规定的允许误差,说明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用于本次沉降观测的二等水准控制网可行。

利用布设的控制网,对24个监测点进行观测。S13—S16观测数据如图3,通过图3可以分析得出在基坑开挖时,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

图2 监测点布设图

图3 数据成果图

4 结论

(1) 测量精度高,在一定地区和条件下满足工程上二等水准测量的需要。同时具有速度高、效率高、能有效减轻作业劳动强度的优点。

(2)天宝电子水准仪读数真实准确,避免了测量工作中的测、记错误,确保测量的数据可靠性。

(3)在施测过程中,测站应尽量远离强磁场(如变压器等)作业。强磁场有可能会影响到仪器的补偿器,导致误差,如产生不可靠的测量数据要进行检核;同时应防止地面震动对观测影响。

(4)实践证明,对数字水准仪来说,扶尺的质量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测量时要求标尺严格直立。

参考文献:

[1] 张正禄 . 工程测量学[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11-128 .

[2] 刘旭春 . 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 . 测绘通报 . 2006 (1) : 58-61

作者简介:

熊宁,本科,2008年7月,毕业于桂林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

危房改造意义范文6

一、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目标任务。年,市里下达给我县农村危房改造的任务是1330户,要确保在年底全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要优先考虑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重点保护区域的贫困村,优先保证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安排省、市“第一书记”帮扶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线和矿山塌陷区旧村居。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原则。农村危房改造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改造的住房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要求。已经纳入整村迁建计划的拟搬迁村庄,不再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2、坚持最贫困、最危险原则。不搞普惠制,把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作为危房改造对象确定的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经济上最困难(五保、低保等)和居住危房两个条件。

3、坚持就房、就地、就近原则。修缮加固的在原住房基础上实施,拆除重建的可根据情况就地、就近实施重建。

4、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和省、市危房改造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规划,重点安排,贯彻原址、就地就近改造原则,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强调尊重传统习惯、使用传统工艺,突出地方特色。

6、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公开扶助政策、公开申请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一)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合理确定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中央每户平均补助7500元,省里实行资金配套。

三、资金管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下同)要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参考农村危房改造方式、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的困难程度,自筹资金能力,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分类补助标准。要避免平均分配资金,对修缮加固的根据实际资金需要确定补助标准,对需拆除重建、自筹资金困难的,可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要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小额贷款、农户自筹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改造资金筹集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补助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及时下达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乡镇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得占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具体包括培训、检查、鉴定、拍照、复查、新房标识牌、有关设备等费用。

四、基本要求

(一)改造方式。拟改造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集中村庄的危房改造,积极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协调道路、供水、沼气、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农村危房改造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1、原址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原址自建为主要方式,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2、修缮加固。对房屋局部构件进行修缮或更换的方式进行改造。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联系施工队伍,确有困难的农户,乡镇人民政府协调帮助联系施工队伍建设。

3、集中改造。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灾害频发、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和压矿搬迁等重点区域的贫困村,可实行整村易地搬迁建设。整村改造村庄中,对改造前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且改造标准符合国家规定的,可按规定予以补助。

(二)改造要求。农村危房改造要充分考虑抗震等防灾设防要求,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要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可分步建设的农房设计方案,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引导农户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时又便于农民富裕后扩建。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严格控制标准,防止出现群众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的问题。

五、操作程序

(一)个人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户籍、五保低保等证明材料。

(二)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初定危房改造对象,并予以公示。对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填写《省农村危房改造农户建(修)房申请表》(附件2),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评议、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三)入户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要及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的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核结果在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县级审批。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后,进行实地复核。县危房改造督导组按照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标准,到申请户实地进行房屋鉴定核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根据住房危旧程度,核定资助方式及标准。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乡镇,并说明原因。审批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

(五)签订协议。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确定的危房改造户反馈到乡镇后,要组织好乡镇(甲)、村(乙)、户(丙)三方签订危房改造协议(协议书四份,三方各一份,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明确三方责任、改造后房屋结构面积、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补助资金、资金拨付方式等内容。

(六)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县下达的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七)竣工验收。房屋竣工后,由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翻建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向县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改造住房经验收合格后,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与资助对象办理交接和入住手续,并在改造住房的显著位置设置“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标识。县住建、发改、财政部门对县验收报告进行复查,并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市住建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对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六、项目要求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乡镇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要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农户纸质档案内容应包括:档案表、家庭成员有关身份证件、五保(低保、残疾)等证明复印件,农户申请、危房鉴定、危房改造前中后的照片、公示、审核审批、竣工验收、协议等有关材料。其中档案表必须按照信息系统公布的最新样表制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录入系统。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录入情况及相关数据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县农房办要加强对已录入农户档案信息的审核与抽验。改造后农户住房产权原则上归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产权登记。完全由政府出资新建、免费提供给分散供养五保户居住的住房,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二)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积极探索抗震安全检查合格与补助资金拨付进度相挂钩的具体措施。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加强乡镇建设管理员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与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编印和发放农房抗震设防手册或挂图,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常识。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各乡镇要健全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服务和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的能力。农房设计要符合抗震要求,可以选用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荐使用的通用图,也可使用有资格的个人或单位的设计方案,还可由承担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设计。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建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乡镇建设管理员要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关键施工阶段,及时到现场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抗震安全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现场记录。

(三)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十一月下旬检查考核。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工程进度旬报制度,于每月6日、16日、26日前将《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旬进度表》报县农房办。县发改、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汇总并上报有关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落实、资金筹集、监督管理等情况。各乡镇要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将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以简报、信息等形式,及时向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七、具体实施

各乡镇要认真编制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管理能力、用工量、农户自筹资金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改造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居),各乡镇于前将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任务分解情况,报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危房鉴定委员会、鉴定小组,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政策,进行人员培训,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任务等。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各乡镇将任务落实到农户,组建机构,培训人员,落实补助资金,核定农户资金补助方式和补助数额,组织拆旧建新和修缮加固等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好中央、省、市检查验收工作准备。

九、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县发展改革、财政、民政、房产、扶贫、残联、国土资源、教育体育、交通运输、农业、卫生、审计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设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技术指导、情况调度、建房数量认定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市级投资补助;财政部门负责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补助,并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低保户的认定工作;扶贫办负责做好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残联负责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认定工作;房产部门负责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确权发证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并明确村居责任,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