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校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9)采用提问式复习法教学,对照组(n=80)采用传统复习方法教学,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学生无选择偏倚。除了复习方法以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时数、考核内容、授课教师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方法实验组具体实施步骤(1)按计划讲授理论:在实施前,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讲解理论知识。(2)设计问题: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提问时要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并将对话双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学生会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动参与到对话中来。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创新。比如知识点“乳牙出齐的年龄”,设计的问题是“幼儿补充维生素D应补充到几岁?”,引导学生思考。(3)布置任务:每次理论课结束,要布置下堂课提问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掌握。(4)课堂实施:每次新课前,随机点名请学生到讲台上回答提问,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时有其他学生提醒的弊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联的知识点,也要随时提问。(5)记录: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情况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对于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要求再回去复习,下一堂课的课间要求他们继续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6)教师点评:学生每次回答完问题,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提高。3.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2)考核通过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采用的试卷相同。为避免改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测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接轨,全部采用选择题型,成绩采用百分制。(3)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六个问题。学生给予评分,每项勾选“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记0分,汇总两组学生的得分。(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结论一在学习自主性方面,整个学期实验组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结论二理论知识考核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结论三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示教课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的传统复习模式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回顾复习,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念书配合,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提问式复习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上的重、难点问题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改变教师总结复习的模式。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1.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课时安排较紧张,教师平时很难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通过随机提问式的复习方法可以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果没达到,教师应调整计划或授课方式,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可以让人的记忆更加敏锐,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对于缺乏自律的高职学生而言,是给了他们适当的压力,以此督促其在课后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3.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授课,他们很少有机会站在大众面前发言,导致部分学生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表达存在障碍。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提问式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回答问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因为害羞、紧张等因素,无法有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比较自然地站在讲台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观点,以此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4.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提问式复习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尽管已经讲明了重点、难点,但教学环节单一,形成了课堂教师讲、课后学生不复习、课终忙考试的“填鸭式”教学。学生面对烦琐的基础知识常常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疲于应付的困境。而提问式复习法使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复习不再是教师的总结,而成为学生展示学习效果的舞台。在解答和总结环节中,教师不只是复述、强化教学重点,还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的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有效提高了学习成绩。总之,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提问式复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式复习法教学提升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杨艳婷 单位:梧州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40-44.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2
1.1方法
联合组护生采取院校联合带教。带教教师提前介入到护生所在学校开展前期心理、理论、操作培训;邀请学校教师与护生共同到科室体验实习过程;体验结束后,医院学校共同分享护生的实习体验经历,总结护生的成功与不足。具体如下。
精心组织实习前的培训和心理辅导护生到医院实习前,由科室精心挑选和组织带教教师深入学校,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临床护理要求,制订出“院校联合模式”培训计划,开展情景培训,重点针对护生到儿科实习可能遇到的常见困难和问题及应对方法开展心理疏导,讲解应对、交流沟通技巧。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加深学生对专科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4],使护生提前做好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有效的带教能增强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对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5]。
对临床常见、常用的儿科操作技术作现场示教对临床常见、常用的儿科操作技术作现场示教、分步讲解,并指导护生亲自操作,缩短了学校教学与医院实际操作中的距离,使带教教师有充足时间对护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护生到医院后不再对儿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有陌生和畏惧感,拉近了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师生情谊。
邀请学校教师现场观摩和实践体验护生实习过程中,热情邀请护生所在学校教师到实习医院儿科现场观摩自己学生的实习情况,认真组织护生学校教师与自己的学生一道参与并亲身体验实习,共同切磋技艺,从而大力激发学生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减轻医院环境对护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认真开展实习效果综合评估反馈学习结束后,由医院牵头组织召开护生实习效果评估反馈会,全体实习护生、医院和学校双方分管领导、医院带教教师和学校学科教师共同参加会议,科室对照护生体验过程,综合护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为以后正式到院实习做好准备,也为再次回校学习奠定基础与方向。同时护生也为科室反馈实习建议,促进了科室的带教工作。
1.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组护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操作考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带教过程中存在问题
3.1.1护生儿科理论知识掌握难护生在学校期间学到的护理知识主要具有综合性、普遍适用性特点,到儿科临床实习时才发现儿科理论知识点比成人科室更复杂难记,如简单的生命体征,成人科室一般就是一个范围的定值,而在儿科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正常值及表现,如血压要根据不同年龄进行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2),舒张压则为收缩压的2/3。护生在实习期间常常不易记牢,知识点容易混淆。
3.1.2护生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上手难在儿科打针、发药成了实习护生的“拦路虎”。患儿见到医生护士就哭闹,即使在输液台上,患儿手上看不到血管,穿刺成功后又因手动而引起手肿,以致护生对儿科的输液、打针产生了恐惧心理。配药、发药原本是很简单的工作,可小儿的用药量却要按体质量来计算,而护生在学校很少涉及计算。鉴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绝大多数患儿存在恐惧情绪和拒绝心理,而相当一部分患儿家长也不愿意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操作[6],导致护生实际操作机会偏少,护理操作技术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1.3护生与患儿和家属沟通难陈瑜等[7]认为,单纯的学校生活、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儿科护生的心理素质及临床应变能力相对欠缺,缺乏沟通技巧能力,综合素质偏低[8]。而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沟通时不能清楚地表达情感,尤其是婴幼儿,尚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进行沟通[9]。陪患儿到院就诊的家长也特别多,因过于心疼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护生常常会因多种原因引起家长的责难,甚至大打出手。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在临床上显得特别困难,甚至一些护生根本不敢与家属进行正面交流、沟通。
3.1.4护生职业选择定位难由于在学校学习和到医院临床实习之间存在强烈反差,致使护生对担任儿科护士心中产生阴影,严重影响其职业选择定位,长远来看,对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均衡发展和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3.2院校联合带教模式的优势
3.2.1提前介入干预,缩短护生实习适应期院校联合模式采取医院提前主动介入到学校,针对拟实习的护生开展培训和心理疏导,与护生进行技巧交流,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及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充[10]。情景模拟教育,使理论学习贴近护理工作情景,让学生感觉是以护士的角色来学习、思考、判断和认识[11],缩短了护生到科后的实习适应期,从而能较快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3.2.2师生互动,有利于面对面解决理论、操作难题院校联合模式的运用,可以让临床带教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对护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避免了临床带教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无法对护生一一进行指导。同时护生在接触患儿前也能对儿科临床常规的护理进行反复练习,有疑问时可及时得到带教教师解答。到病区实习时,可以较为熟练地为患儿护理,大大提高了儿科实习期间的操作时间,解决了在儿科实习中上手难的问题。增强了护生在儿科学习和工作的信心,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3促进临床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医院的带教教师大多是临床的操作能手,但对于教学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方式、方法都比较粗暴、简单,较为落后。通过院校联合模式的开启对临床带教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学科知识的强化,PPT的制作,亲和力、授课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儿科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3
理论课教学时若仅为刻板叙述,教与学必定枯燥乏味,巧妙地设计问题既能牵制学生的注意力又可进行教学互动,改善课堂气氛。如,在讲述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前,可设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启发其思考:小儿出生时一般会有多重?为什么大家所见到的大多数新生儿在夏季也会戴上小帽子?新生儿“回奶”时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在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前,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体验,甚至产生了兴趣,而这种兴趣恰恰是构成学习动力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提高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上能起巨大作用。
2使用恰当的比喻,增强授课的趣味性
一个应用恰当的比喻,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经久不忘。如,在讲述维生素D缺乏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时,可将“甲状旁腺对机体低血钙的反应”比喻成“学生透支了生活费,无以维计,向家长求援时,家长的反应”。其结果无外乎两种:其一,给予基本的伙食开销,这样孩子的生计得以维持(类似佝偻病,血钙浓度会回升);其二,不给或给予太少,根本无法维持生活,此时的孩子可能会饿得发抖(类似于手足搐搦症,血钙得不到有效补充引起低钙抽搐)。这样,通过形象又不乏诙谐的比喻,让学生对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病机理有了独特又深刻的理解,使得原本复杂枯燥的内容瞬间变得简单生动。
3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合理应用既能很大程度上弥补常规授课的不足,又能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往在讲述先天性心脏病时,阐述各类先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表现和体征时,多数学生就像在听和尚在念经——稀里糊涂!而多媒体教学把人体循环进行直观的动态显示,同时,演示了不同先心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先心病的异常血液流动,循环系统的各种病理变化在他们清晰明了,整个知识点的内容顺势得以完美解决。
4及时归纳总结,注意纵向对比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归纳总结法,能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进行理解、记忆和掌握。例如,老师可将婴儿动作发育过程简单归纳为“一竖二抬三挺胸,四翻五抓六独坐,七滚八爬九试站,周岁会走十五稳”;佝偻病的典型表现又可总结为“方方的脑袋宽囟门,尖尖的胸脯现漏斗,鼓鼓的肚皮O型腿,手脚带镯肋串珠”。在纵向对比上,注意把本门课中曾讲述过的类似问题联系起来,并加以鉴别,帮助学生区分记忆。如,讲到呼吸系统的疱疹性咽峡炎时,将之与消化系统中的疱疹性口炎进行鉴别;讲述化脓性脑膜炎的用药护理时,不忘复习肺炎的用药及护理,如此既清晰了思路,又复习了旧课。
5强调“多练”的重要性,用多种形式、多种题型强化基础知识
儿科护理学中也会有要求计算的部分,如小儿体重身高的估算公式、人工喂养儿牛奶的配置与奶量计算、液体的配置及张力计算等,这些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牢牢掌握并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如,关于小儿液体疗法,历届学生都认为是难点,对于混合液体的配制及其张力计算,大多数学生是在雾里看花,若只讲诉而缺乏联系,定只会使学生感觉稀里糊涂。此时,教师应先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先练习,再由易到难进行讲解,之后再给学生留下适量不同种类的习题用以课后练习,这种“练习——解答——再练习——不懂时再予解答”的教学方式,足以帮助多数学生尽快攻破这个难点。
6开展病例讨论,同时应用“角色扮演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及解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发现教学法 儿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 1().3969/j.issn.1672-8181.2015.03.010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论影响,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复训练,形成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老师教的过程,把学生当成一张容量很大的内存卡,被动接受知识点,而忽视了教的方法。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还是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这违反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于临床专业的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除了系统讲解知识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人手,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加入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使用发现教学法教学。
1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发现教学法在儿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临床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思维活跃且好奇心强。正如汉森所说:“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自由地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表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论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教师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需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倍增。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能消除厌倦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明显很好。相反,如果学生在严肃紧张的环境下学习就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感。现代的教育,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肯定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自信;为此,在发现教学法中,老师作为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儿科知识的传授而疏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把学生当做是一张内存很大储存器,忽略了学生是否会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对知识点多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有种渴望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 在发现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问题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与所讲知识相联系,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到新生儿寒冷综合症时,先设计一个冰天雪地的情景,然后引出问题,“寒冷会导致人受损吗?”“对新生儿的影响是什么呢?”引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该病求解欲望。
3 在发现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交流验证
教师利用临床专业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解决儿科学中的问题和获取有关儿科知识的方法及步骤。学生通过查阅儿科疾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对儿科学种问题的理解以及掌握信息的程度,相互讨论,在交流地过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接受他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综合分析出情境问题所对应的儿科教学内容。
4 在发现教学法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儿科教学课堂实效
发现教学法在儿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关键在于老师能否善于引导,学生要想顺利从事儿科疾病探究发现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的态度,为学生探索疾病搭桥引线,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但是,在交流中意见分歧和探索发现中遇到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儿科教学中的问题,最终得到该问题解决的方案。遇到这些情况时,老师不能独断专行,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肯定自己是正确的。而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继续进行引导,巧设情境问题直至到问题的解决。此外,为了使学生能独立、富有成效地从儿科学的知识点里挖掘更深的理解方案,剖析挖掘出来的问题,从而使学到的儿科知识得到了升华,教师必须做好引导。
5 发现教学法在临床专业护校《儿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5.1 教育价值所决定
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思维活跃且好奇心强,理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年龄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儿科学作为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抽象而复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因材施教,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儿科专业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5.2 临床专业学院的课堂教学所决定
根据临床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生源的特点,本人在《儿科学》教学中选择发现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本教学方法是以临床专业学生的好奇心、思维活跃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则扮演着“助产师”的角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反应学生上课时的一些情景,抱怨学生不想学习,上课从不听讲,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等等一些问题。那么造成学生对学习消极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随机走访了本校的学生,几乎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缺少灵活性,一张嘴、一本书、一面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上课铃一响,老师在讲台上讲个不停,讲完一节课老师累得不轻,课堂氛围却是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达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发现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实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促使学生大胆的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3 培养价值所决定的
在知识快速传播的2l世纪,教育作为人类传递知识的媒介,将会更多的以信息为表达形式,尤其是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的今天,使儿科学课程的学习获得了新的载体,发现教学法在《儿科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通过信息媒介获得大量的资料信息和儿科学前沿知识,而且这些信息知识不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运用此教学法可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并通过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虽在教室却能更大程度地了解社会,医院内常见儿科疾病分析处理真实信息,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儿科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简而言之,在《儿科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其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临床专业学生,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通过发现教学法在临床专业《儿科学》教学中的融人做出相应设计、实践和对实践研究结果的分析,历时二年的时间的效果观察,教学效果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所以在儿科中融人发现教学法,明显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韩锋.发现教学法的再发现【J】.现代物理知识,1997,(5):34.
【2】K.T.Henson, Secondary Teaching gethods【J】.teath and Co. U.s.A.1981.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a)-0149-04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pediatric clinical probation for students of seven-year program
DING Yingxue CUI H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pediatric clinical probation for students of seven-year program. Methods Clinical professional seven-year program students, Grade 2009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actic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uring Sept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24 student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20 students),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assigned to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assign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as assessment by student test scores and influences of students were realiz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ory scor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group was (89.2±3.6) scores,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group [(86.1±3.3) scor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owever, clinical skill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showed situational teaching promoted the skills of self-study, collaboration, clinical thinking mode and problem solving.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ituational teaching highlighted the superiority of high posi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reliable acceptance and more helpful in culture of the clinical thinking.
[Key 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Clinical probation; Pediatrics; Education of long schooling program
长学制医学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由于长学制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和学制特殊性,在学业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规律[1]。七年制医学专业设立之初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医学院校制订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整体优化,面向临床,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要求[2]。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学科,从新生儿至14岁各年龄层次均有,由于其年龄特点,多数患儿不能主动叙述病情,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病情关注度高,情绪易激动。七年制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时间均较五年制医学生长,不仅要学会运用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及儿科诊疗技巧去解决临床的诊治问题,更要注重此阶段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技能的培养[3],因此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面临较大的挑战[4]。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儿科学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发展。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尝试情景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5]。情景教学以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为理论基础,确认了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环境等各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6]。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既有助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又能增强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7]。近年来,情景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越来越多的医学院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8-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为2014年9~12月,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情景教学组,其中情景教学组共24名,男8名,女16名,平均年龄为(22.06±0.38)岁;传统教学组20名,男6名,女14名,平均年龄为(21.95±0.56)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实施
1.2.1 传统教学组 采用传统的灌注式床边教学。即老师起主体作用,带领学生床边观察患者,可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操作,最终由老师集中概括分析该病的发生机制、病理演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12.2 情景教学组 ①在见习前1周,预先向学生提供病例,并提出问题,3~4人为一组,让学生围绕问题,查找和搜集相应的资料,给出结论,并说明诊断依据。②见习时根据病例设置情景,情景的设置含有大量鉴别诊断信息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需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患儿家属、患儿,模拟不同的场景如门诊、病房或院外发病地点。情景设计的主题与教学的病例一致,模拟患儿及家长叙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模拟医生进行问诊、检查及初步处理过程。模拟情景的训练不仅促进学生融入真实临床环境,也易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际之间搭起桥梁,培养临床思维。③情景演练时,授课老师作为场外旁观者应引导“患儿”扮演者表现出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医生”扮演者学会准确、全面的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引导学生针对情景模拟案例中的问题做出决策和选择;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病例的复杂性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不死记课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④讨论:首先同一组内学生自评,针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获得的病例信息是否详细、准确,根据现有信息得出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需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指出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其次不同组之间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他人在模拟演练过程中的不足或成功之处;最后是教师总结,此次演练是否成功,得出的病例信息是否充足,方法是否得当,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也是临床思维模式如何形成的过程,所以说教师的最后点评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情景演练中,主题设置如下:①如何通过问诊获得有用的病史资料;②患儿年龄小,查体不配合,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医患互信,并快速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③结合患儿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认为最可能的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④还需要进一步做什么检查协助诊断;⑤可能的鉴别诊断,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⑥初步的诊疗计划。问题均按照临床思维、临床实际操作和治疗的过程设置。
1.3 考核评价方法
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专业知识考试:满分100分,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传统题型,重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综合分析题,多是对病例的分析,重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满分50分,主要是考察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由教研室统一出题。考试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情景教学模式,咨询学生的意见、看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情景教学组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问卷调查结果
92%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模式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91%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模式能提高其组织、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95%的学生认为课程目标明确,课前预习有的放矢;91%的学生认为所学内容的组织、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85%以上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提高。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是否激发更多想法及是否能积极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相对较少,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七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能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高级临床专业人才[10]。在临床实践中,很少碰到与书本的描述完全吻合的所谓“经典”患者,要求医生能准确把握患者的临床特征,抓住主要矛盾,把采集的患者信息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分析,明确定位、准确定性,这就是疾病的诊断过程,也即临床思维形成过程。为了适应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尝试对七年制医学生的儿科学教学进行改革,改变常规的课堂总结-床边实践模式,建立新型的临床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以典型病例为背景,设立情景模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临床思维模式有感性认识,使其顺利过渡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更快适应环境,增强信心,不至于刚开始就被临床的复杂情况弄得晕头转向而失去学习的兴趣[11]。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开展比较广泛的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Barrow教授最先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把病案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引入教学,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12]。PBL教学虽然有上述众多优点,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已有20多年的实践,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仍然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可能由于是建立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不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科研设计少,近似于自学的方式对学生要求高,设计病例有难度以及查阅资料较费时等问题,因此一直未完全代替传统教育。所以,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需要不断地摸索适合不同学习对象及要求的教学方法[13]。
在现在的医疗模式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儿科医师所面对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不愿配合床边示教,即使有的家长同意,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主动配合意识差,常常不能使诊疗过程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中开展情景模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模拟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生的临床问诊,在模拟患者时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向“医生”表述自己的痛苦,而医生的模拟就需要快速进入角色,准确利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同时还要应对患者不同于书本的“意外”情况,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以床边教学为代表,其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学条件、设备要求低,各级医院均可开展,但从现代教学理念来看,床边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仍以填鸭式带教为主。部分老师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直接在床边再次复述,部分老师则将床边教学当成临床查房,在讲述过程中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而学生只作为诊疗活动的“参观者”,不利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并且在目前医患矛盾紧张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不配合床边教学,不允许过多的学生在床边听讲,不配合学生的反复查体及问诊,医学生和患者之间交流困难,达不到互动目的[14]。见习是学生首次接触临床,面对患者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都相对比较差,或者说不熟练,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知怎样才能更贴切的与患儿尤其是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互信。这是初入临床的医学生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在今后很长的见习、实习路上会越来越困难,甚至部分学生会因此丧失自信心,不利于高端医学生的培养。情境模拟教学可使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有较多的机会与“患者”交流,而“患者”扮演者不是真实患者,有助于心情放松,提高自信,为今后的医患沟通、诚信建立打下良好基础[15]。同时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所有问题都不是既定的,通过在交流中不断创造新的情境,迫使他们不断地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临床思维模式;同时,角色的扮演让大家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很自然地进行“医者父母心”等医德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16]。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护理专业 健康评估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41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和社会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1]。它是连接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对护理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健康评估的学习效果对接下来的临床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特点,在健康评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人通过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来探讨怎样提高中职护理健康评估教学效果?
1 课程导入阶段
课程导入是教学过程的开端,常见的方法有复习旧课导入、问题导入、病例导入等。
1.1 问题导入法
问题的设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可以提出已经学习过的与本次上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这种提问法比较普遍。比如讲解血液检查,可以先让同学回忆血液的构成与功能,然后引出如果异常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次课讲解的常见异常的临床意义,如果直接讲解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点已经遗忘而听不明白,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第二、还可以提出本次课要讲解的相关问题,把问题集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就会一直处于想要解决问题的状态,有利于集中学习注意力,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病例导入法
病例的合适应用在医护专业教学中用得比较多,是利用临床病例来反映讲授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肺部评估前,先给出一个肺炎的病例,让同学了解肺炎患者会有哪些体征,然后在讲解具体肺部评估时,把肺部正常的听诊和叩诊结果跟病例进行比较,然后总结正常与异常时肺部的具体体征,由于学生对临床病例比较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单纯按照书上顺序讲解要生动。
2 新课讲解阶段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要他们一个多小时都集中在听课上几乎很难做到,这就要求在整个单元的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关注。
2.1 适当举例
由于医学上某些专业知识往往比较深奥难懂,我们可以把较难理解的专业知识比喻成生活中较常见的事物,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异常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时,心电图是这门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都不能理解这种太抽象的知识,我就把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比喻成上网用的有线网络,生活中一般有线的网络比无线的网络要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而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提前发出一次电冲动,并没有经过正常的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来走行,就相当于是无线网络,所以室性期前收缩时来自心室的电冲动传导速度就更慢,所需要的时间更长,便出现了心电图上宽大畸形的QRS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开发了多媒体教学,但有些多媒体只是简单的PPT的运用,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了提高多媒体的利用效果,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在PPT课件制作时,尽量把声音和视频、图片文件加入进来,而文字描述的部分尽量简化,这样就避免了单独学习文字的枯燥,通过丰富的声音、图片、视频,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到各种听诊音、叩诊音时,假如只是按照书上的文字描述来记忆,即使学生记住了每种声音的特点,但在临床上仍然不能够识别,如果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把各种声音放给同学来听,听完了再总结其特点,这种以感性认识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和内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2] ,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
2.3操作示范
健康评估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身体状况评估部分,这一章内容需要配合实验操作课来进行练习,但在实验课前,首先是理论课上要学习相关的操作过程,所以在理论课的讲解时,可以配合简单示范,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课堂上每讲完一个操作就示范给学生,让学生马上花几分钟时间来练习,例如叩诊的手法,让同学在课桌上,书本上或者同桌身上都可以练习,这样对活跃课堂氛围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 课堂总结阶段
在完成授课内容后,预留总结时间,对所授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 列表总结法
对一些相似或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图表总结,以提高记忆能力,也可以编写成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记忆。
3.2 练习题巩固法
选出一些代表性的练习题,督促学生现场做题,然后抽查学生做题情况,再解题,这样一是巩固了知识点,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二来因为刚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学生印象还比较深刻,多数都能回答正确,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比单纯讲解理论知识要好很多,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尝试和探讨更多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爱.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