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化学纤维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各种化学纤维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各种化学纤维的优缺点

各种化学纤维的优缺点范文1

纺织机械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纺纱工艺为主,讲解纺纱、织造设备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课堂讲解、现场演示以及实践训练三种的结合,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将文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录像、视频以及动画等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多方面的教学优势;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辅助资料来优化教学课件,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味性,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活跃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就极利于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大教师讲授的知识范围以及知识的深度、广度,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获取到的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自己的知识总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前沿领域的发展形势和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从而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1.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中起到了很到的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而非取代教师,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产生一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会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接受能力,只是按照多媒体课件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就与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是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和优势的发挥;其次,虽然一些学校和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声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特点,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甚微,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没有达到到多媒体教学的预期目的。因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适度原则,牢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身的育人职责,不能过于依赖于多媒体,也不能不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总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中割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 多媒体教学在纺织机械课程极爱学中的应用

2.1 在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是纺织机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纺织技能和织造机械设备操作水平的关键,随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对于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能和产品开发设计技能,因而提高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培养学生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能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录像等辅助资料向学生展示大量可实际操作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实例,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训练项目、纺织机械产品设计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最完整的国内外先进纺织机械产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纺织机械课程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自身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技能与开发技能,从而利于顺利达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2.2 在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课程就是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进行的纺织工艺和织造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其中高分子材料就是纺织品成品的重要原料,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化学纤维的概念、性能与分类,只有熟练掌握了化学纤维知识,才能为后面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国内外先进的、最新的网络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让学生主动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抽象的高分子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录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深化学生对于高分子成型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对于高分子运动过程和规律的思考和想象力,从而可以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2.3 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纺织机械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必修课,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工艺与设备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纺纱工艺和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作原理,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而纺织机械课程教学需要实验课程,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和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提高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出完整的、最新的纺纱、制造设备和纺纱工艺流程的多媒体课件、光盘与视频,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可视化的录像,可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机械运动过程和纺织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尤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来展现繁序复杂的纺纱工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文本教材对于纺纱工艺、制造设备表述不到位的不足之处,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的现场演示,通过利用现有先进的3D实体造型软件Solid Works可以建立复杂关键机构的虚拟组装和及其配合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的真是展示来了解和熟练掌握关键机构的结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强化学生从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另外,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Solid Works三维实体造型来建立纺织机械设备零部件模型,再采用COSMOSMotion机械仿真设计软件来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的现场仿真教学模式,利用运动学仿真纺织机械运动过程和关键机构的运动规律,从而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纺织机械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极大提高了纺织机械课程教学效率,顺利实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目的。

3 纺织机械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一些缺点以及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建建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在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能够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实现多媒体教学目标;第二,在具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甲,达到声文并茂的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各种化学纤维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低碳纺织;信息化;碳足迹计算;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温室效应和资源危机等难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雾霾天气日益加重,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充分说明了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最近几年《纺织工业企业年度综合数据表》[1],不难得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式仍相对粗放、能耗和排放缺乏约束。当前,纺织行业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人民币不断升值、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因此,为了克服困难不断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应该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纺织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倡导和实施低碳制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才能促进纺织产业的科学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近年来,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推动和发展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本文从信息化技术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制造”的相关理念引入纺织行业企业信息化服务之中,对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以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为例,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1低碳纺织概述

1.1低碳纺织和纺织低碳

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人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2]。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瑞典、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如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一些高碳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消耗,以不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取得一种双赢的局面,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不断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发现其基本观念主要有两个:(1)进行低碳化的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及交换的各个环节做好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减排工作,尽量降低其排放浓度,争取达到零排放。(2)将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生态化,以确保绿色、可持续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纺织业的很多大品牌企业都开始进行低碳发展模式改革,开始采用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加大低碳产品的研发力度,引领了低碳经济的发展[3]。低碳纺织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热点关注话题,通过Google搜索“纺织低碳”,出现了100多万条信息。但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一吨棉花、一吨纱线,甚至是一件衣服在生产过程中到底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不得而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低碳指标、低碳纺织和低碳服装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我国纺织业服装的产业链较长,其中涉及的相关环节也较多,因此,在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评价和量化时,工作较难开展。为提高评价与量化准确度,深化低碳意义,必须深入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准确计算碳排放数据。实际上,纺织低碳是对环境问题的包装,以往,纺织业将关注重点放于污染与排放上,而目前,则扩大到气候层面对企业环境进行测评。企业对能源的使用与工艺的更新以及排放等是低碳的最终分析指标,强调的根源即节能减排。这与国家长期倡导的环保及产业优化问题相协调。在国际市场贸易保护战中,针对纺织服装业制定的法律与法规非常多。低碳刚好能够为发达国家构筑壁垒,以碳标签等形式高额征收进口产品关税。现实表明,随着低碳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已产生相应的变化。

1.2低碳纺织体系结构

纺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涉及低碳纺织技术,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资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等予以兼顾,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优化[4]。低碳纺织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低碳纺织包括一个实现目标、一个过程控制和3项内容[5],而为此实施提供支撑技术的则是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低碳纺织的目标是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管理进行碳排放控制,以及对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控制,要求在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优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而3项内容指的是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资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水资源以及废弃物。其中,低碳资源又包括了低碳原料和低碳能源。典型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及其各类投入产出如图2所示。低碳纺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信息量极为庞大,涉及数据大量而丰富,类型庞杂,数据获取难,分析更难。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低碳纺织模式,就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而信息技术系统的架构及其运作方式最为关键。本文将以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作为支撑技术,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综合集成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事各项活动的人员、技术、管理、物料流、能源流和信息流,从而有效地实施低碳纺织模式。

2低碳纺织产品开发

2.1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

2.1.1产品层面的措施在产品层面上,低碳纺织的发展措施为:(1)主要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并适度地混用化学纤维材料。(2)服装生产的优化,服装企业应紧跟新技术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研发新型面料、染色剂、加工工序等,以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低碳管控。(3)推行简易产品的绿色包装。2.1.2渠道策略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化需要通过销售渠道完成,产品周转次数越多,由此所带来的碳排量随之增大,因此,要实现流动环节上的低碳管控就需要完善销售渠道,减少产品周转频率。2.1.3价格策略纺织品企业应优化产品定价,销售环节中应该强化产品自身价值及呈现给消费者的效用价值,弱化对价格的敏感性,而且,鉴于低碳消费中消费者存在趋大众、随趋势的心理因素影响,这势必驱动其内在消费动机,企业可加以引导,刺激先期消费者,以此实现低碳纺织品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延伸。2.1.4促销策略低碳纺织产品的促销策略主要有:(1)普及低碳消费理念。(2)强调利益点。(3)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通过组织以多元化的产品促销活动,逐渐向消费者渗透低碳产品的优势,从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2.2产品碳足迹计算

“碳足迹”,或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6-7]。它是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数量的一种方法。碳足迹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因此,它也成为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在面向低碳的纺织产品设计时,应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对产品碳足迹进行估算和预测,综合考虑经济目标和减排目标,选择平衡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案。为了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了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简称ISO碳足迹标准)。中国纺织工业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和评价,可以参照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理论,重点进行工业阶段的碳足迹即工业碳足迹的研究[8]。该标准旨在为产品碳足迹的量化、通报和核查制定更确切的要求,提供清晰和具有一致性的叙述方式,是一项有关碳足迹的评估、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国际通行标准。参考该标准,本文将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分为4个步骤。2.2.1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图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图为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提供了基础,它列出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活动、过程和产出。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的功能单位分解个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活动,如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等,并通过过程图表达功能单位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数据,是一个反复更新、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所有的输入都被追踪到可归因于该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排放为止。纺织产品过程图的绘制过程,需要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完成。2.2.2碳足迹核算边界定义核算边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产品碳足迹计算的范围。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包括时间、空间边界两种。时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生命周期起始点间的时间跨度,空间边界指的是被核算产品时间边界内所包含的全部物质投入和产出。一旦发生边界变化,就会造成核算结果波动现象,核算边界一致性是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的条件。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时间边界起始点分别为人造纤维生产、动植物培育与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空间边界是要求计算与碳足迹核算相关的物料投入清单,包括生产设备、建筑、人工费用等。一般情况下,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以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交通碳排放可排除在边界之外。通过估算值和即时获取的数据,决定一个碳排放源是否可能是实质性排放,并为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确定优先序。2.2.3收集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在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材料用量、活动和排放因子等,都属于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的范畴。为了减少碳足迹计算和评估的偏差和不确定性,所收集的全部数据都要遵守数据质量的规定,并且还要选择高质量的、能够获得的数据。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的关键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全部的废弃物、使用的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质量物质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主要用于体现某种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通过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或次级数据可得到这两类数据。所谓“初级活动水平数据”,指的是那些能够从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直接得到的数据。而从产品生命周期所包括的过程中直接测量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数据,通常就归为“次级数据”。次级数据的来源相对较多,包括对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或通用测量数据,以及部分核查属实且与规范相一致的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的次级数据,以及其他合格出处数据,还可以是相关经验研究、数据库、参考文献、专家意见等。2.2.4计算纺织产品碳足迹纺织产品碳足迹可以看作是纺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之总和。而各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该阶段所有活动的材料、能源和废物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乘以其排放因子。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基于纺织产品典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以构建如式(1)所示的纺织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模型。

2.3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决策模型

纤维生产工艺、纺织工艺、织造工艺、织造工艺、印染工艺等不同决定了纺织品组成材料的不同,与产品结构、成品生产工艺、包装方式、销售策略、回收工艺等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方案。通常,不同的低碳纺织产品方案有着不同优缺点。在对低碳纺织产品进行开发时,产品方案的选择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除了需要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还应该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各种因素。基于绿色设计评价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可以建立低碳纺织产品开发方案决策的0-1目标规划模型,使之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各种预期目标。

3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基于该框架模式,不难看出,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4层:应用层、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以及数据层。最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由低碳标准库、低碳材料库、低碳知识库、低碳纺织产品方案库、纺织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等组成。数据层所包含数据库中的知识和数据需要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需要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保证这些知识和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主要实施的是整个纺织产品生命周期活动过程中涉及的包装运输、纺纱织造、印染、销售使用、纤维生产、回收处理等碳排放数据管理。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是以纺织品生命周期过程控制层为基础的,是纺织企业实施和实现低碳生产的核心层。低碳纺织企业信息系统运作层主要包括4大模块,它们分别为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纺织产品碳足迹计算和评价系统、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及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前三者共同为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的运作提供保障,而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服务单元系统则可以支持将企业的低碳纺织战略有机而系统地集成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更为有效地执行和实现低碳纺织。

3.1低碳纺织知识服务系统

低碳纺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企业要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关知识。现实表明,实施低碳纺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之提供支持。因此,在当今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和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协同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共建、知识有序化和认知导航3种功能。

3.2低碳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管理。从广泛意义上讲,低碳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包含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天然(人工)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成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因此参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所有企业都应是该系统的用户,这些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管理有必要让他们来共同完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原料、辅料、电、水、燃料、设备、人员、厂房等,输出数据包括产品、半成品、废水、废物、废气等日常产出情况。3.3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系统生命周期法是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价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纺织产品,具体地讲,就是以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作为参照评估计算纺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计算评估结果是低碳生产的重要参照,它是实现纺织企业低碳生产的核心,评估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1)纺织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目前,国际上评价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方案有很多,其中较为权威的就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3年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ISO14067,以及CarbonTrust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系列规范(PAS2050系列规范)。(2)建立低碳纺织的标准、原材料、输入、输出、能源使用和化学品信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既可以是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测量获得的初级活动水平数据,也可以是经同行评审的出版物中的次级数据,以及从其他可靠来源获得的数据。(3)选择合适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完成从输入、输出数据到潜在影响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数据的转化。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混合分析法等。(4)专业的碳足迹计算软件。基于低碳纺织产品碳足迹理论,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征,开发相关软件进行纺织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和评价,如绘制纺织产品生命周期的碳热图。这可以使过程变得便捷,从而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本文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日益严苛的“低碳”壁垒问题,结合低碳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低碳纺织”企业信息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和开发面向“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我国纺织与低碳制造研究还远未成熟,与国外的研究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我国“低碳纺织”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研究朝智慧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来利,杜冲,吴雄英.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3(6):114-118.

[2]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低碳足迹供应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3]高秀丽,卢洁琼,朱进忠,等.棉织物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计算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6(10):63-54.

[4]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等.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0):1385-1395.

[5]刘飞,曹华军,张华.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王珏.服装绿色设计理论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7]王来力,杜冲,吴雄英.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分析[J].纺织导报,2011(1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