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1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2
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对这一概念加以进一步的阐释:人脑认知环境中所固有的信息称为背景知识,而组织或包含这些知识的认知框架则称为图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梅哈特认为:图式就是若干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是客观世界的知识在人脑中形成或存在的组织形式。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图式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包括语言、历史、文化或者是某种专业知识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它们可以分门别类并有序地存储于人脑,且相互关联,连接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知识元素,形成一个庞大的图式网络和稳定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后天习得。根据图式理论,语言理解是输入信息和人们头脑中的现存知识产生共鸣的动态过程。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阅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阅读实际上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或背景知识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当这些知识元素受到文字语篇输入的刺激,参与到人们对新信息的主观反映活动中时,就会重新构建成新的图式,并形成稳定的记忆结构。在阅读前期,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为新信息的吸收提供心理框架,并对可能涉及的内容产生一系列合理的预测。在阅读中期,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会激活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读者可以利用此图式的相关知识对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在阅读后期,图式对信息的储存与提取起到组织作用,以便能在以后的认知中得到激活与应用。图式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者的知识图式越丰富,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越强,阅读效果也就越好。
二、认知图示理论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在图式认知理论基础上,很多学者结合社会学科的发展将其进一步加以运用和实践,图式阅读理论就是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而产生的。该理论结合了传统阅读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观点,认为阅读过程模式一般分为三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式作用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是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的从下往上的感知和解码过程。这种阅读强调了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读者对文章意思的整体把握及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忽视了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属于阅读的低级阶段。自上而下的阅读是指读者根据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利用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一系列的预测、推断、证实和修改。它强调读者个人经历及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容易忽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作用。而根据交互式阅读模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与此同时还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结合阅读篇章进行自上而下地获得和处理信息。这种阅读强调语言材料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阅读是读者己有的图式知识与文本本身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计算机英语教学中通常需要阅读大量关于计算机技术的英语文章。这些材料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广泛取材于计算机专业文献、书籍杂志、和原版教材等,表现出专业术语多、句式复杂、篇幅较长等特点,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计算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是当今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在计算机英语阅读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发现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学生认知意识,引导激活已有图式网络
计算机英语融合了英语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由于计算机英语在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内容方面都与其计算机具有专业相关性,而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相关的专业课程,其头脑中已存储有大量的专业背景知识。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并激活相关图式内容有助于加深文章的理解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其图式特点,激活和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网络,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准确有效地进行阅读。在讲授课文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原文的内容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相关的图式信息联系起来,激活大脑的图示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已经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中建立起桥梁,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图片进行讨论,或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预先透视文章的内容。其次,课文的标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标题入手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判断。此外,熟悉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进行相关内容预测也可尽快建立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英语》Unit5“ComputerArchitectures”时,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图片,如:VonNeumann、ALU、CU、register、I/O等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视觉信息刺激,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图式。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单词或句子表达出图片内容,从而使图片内容、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已有图式进行有效的预测,帮助学生养成预测的阅读习惯。例如:(1)AccordingtoVonNeumann,howmanypartsmakeupofacomputer?Whatarethey?(2)WhatisCPU?Whatmaincomponentsdoesitconsistof?(3)Talksomethingyouknowaboutmemory.(4)Whatarethedesigngoalsofcomputerarchitec-ture?Whichfactorscaninfluencetheperformanceofacomputer?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可以使头脑中关于计算机体系的图式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课题气氛,这样不但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去验证所预测的答案。
(二)扩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知识图式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包括学生所获得的所有知识,如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等。在英语阅读中,充足的背景知识能对较低的语言水平起到一种补偿作用,从而达到对文章更好的理解。反之,如果读者缺乏与阅读材料内容相关的知识图式,他们就很难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而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又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扩充背景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头脑中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统。大量阅读计算机英文书籍和资料,可以扩充学生专业背景知识,扩展综合知识素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量新的背景图式知识,夯实阅读基础。经过长期积累,读者图式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在计算机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过分专注于对生词、词组和句子的解码,忽略了从篇章上整体把握文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让他们明白不同文章有其各自的特征和框架,使他们掌握不同语篇体裁和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考虑到文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结构、逻辑排列和组织起来,指导他们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提示学生学会分析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组织结构,如:因果关系、归纳或演绎、对比或比较、时间顺序、分类、列举等等。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篇章把握能力和预测能力,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调用和文章吻合的图式,加快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对信息的获取,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结语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智能语言 语料库
引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已经有人研究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与全球网络的出现,机辅外语教学的巨大潜力已被广大外语教师所认同,但如何发挥这一潜力却众口不一,技术中心论忽略教学主体,过于强调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本末倒置,应当避免;辅助教学论忽略语言学习的独特性,民族性和习惯性,把它与自然科学的学习混为一谈,也不足取。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计算机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电脑的蓬勃发展,外语教学软件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软件也从探索性、适应性阶段向普及性与实用性阶段发展。对学生而言,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长处在于:1.它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接受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并可按个人不同的速度和要求进行外语教学。2.它可使学生增强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挥积极性,提高注意力,增加学习效果。3.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检查和帮助,对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找出问题,改进教学。
国内目前流行的软件多是以课外练习型式为主,每个软件有若干种练习。软件各具特色,练习也不相同,这可使上机练习的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兴趣,主动地把时间花在做计算机提供的外语练习上。这些软件使机辅外语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紧密围绕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交际的三种功能――外语语言能力、实用能力和认识与感受能力。现有的辅助外语教学软件中有语法、词汇的练习,利用游戏倒的手法,让学生在趣味性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玩游戏的方式,熟练掌握课文所要求的几种基本句型,而如果在课堂上做这种枯燥的句型练习,学生没有多大兴趣。许多程序还设有记分、扣分的功能,成绩突出的学生可将名字和班级存入软件中的光荣榜上,达到奖励学习之目的。计算机辅助练习对认识和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注重的。通过语言交流感情,通过语言认识世界,提高素养,增加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了解及背景认识。多数使用过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师生认为,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加强记忆力,有助外语学习,因而应该提倡。黄人杰早在1992年就在其著作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声译功能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将成为广大外语教师的好帮手。”
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弊端与对策
众所周知,记忆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还不够,外语学习需要比记忆力多得多的东西,所以仅靠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很难触及语言学习的本质的。因为讲课、机械练习这一简单模式在外语教学中仍占主要地位,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许多软件又用这一模式。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不少国内外专家批评过这类软件的机械性:几乎所有的语法、翻译、阅读理解软件无不是一连串的问题,而答案已预先设定。目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几乎全都由这类软件构成,其结构包括预先设定的问题及答案。它们虽尽力模仿课堂教学,但却无法保留其原有的灵活性和随机性,更何况传统外语教学方法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如果教师用一些平庸的软件,试图模仿传统教学方法,那么这些软件就会平淡无味,或者更差,起不到较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对于高科技的产物,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确有较大潜力和长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与短处,分析如下:1.因受经费的影响,计算机投入量不可能在短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2.目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还有其局限性,对语言的听、说、写的教学还较难实现,缺乏合适教学软件支持;3.有的软件开发尚没有外语教学的经验和知识,只是将课堂教学模式搬到计算机上,生产的课程软件缺乏吸引力;4.许多商业软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电子记事簿,对外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如口语、写作等却无能为力。
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从广义而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应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中。这些原则过去只是源于行为实践,而现在大多由认识理论得出其内容便是如何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软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功能,从学习心理学与行为分析得出学生学习及与软件交互作用的原则和程序,用认知科学指导教材的结构,人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知识可以指导软件设计及屏幕内容显示。具体地说,首先,要使机辅外语教学软件真正成为教师的课外助手,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既懂外语教学,又懂电脑的教师,这一点并不难,只要经过一段电脑程序设计的学习后就可着手编制软件了,当然,要编出一个真正符合外语教学要求,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好软件,尚需有雄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为基础,最有可能设计出好的外语软件的人是外语教师本人。
其次,目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不足之外还可通过将学生的上机时间和练习成绩存入电脑,以供教师参考,将电脑教学与课堂课程联系起来,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避免使学生沉迷于“玩”电脑游戏之中而没有提高外语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注意不能片面地将语言因素排除在外,而照搬照抄现有的教学模式,而大量毫无新意的软件最终将使机辅外语教学停滞不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如何才能促进外语学习?许多人都认为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机器”迟早会取代语言教师,外语学习软件被当做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替代物,这种观点应被世人抛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开始谨慎地对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将其看作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仅仅在一些机械性练习上,如:语法、词汇等可以交给计算机,而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如:口语、写作等由教师来完成。理想情况下,计算机、语言教师分管各类教学内容,互不干涉。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用计算机辅助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习词根、词缀等的机辅练习,就可将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单词加以记忆,据此可免受逐一死记硬背而又容易忘记之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4
(一)目前,由于普高的扩招和职业中专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职校生源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乡镇和城市的。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课教学水平不一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更不利于各类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也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特点,必须尊重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有权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职业教育阶段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而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曾经有位专家说,一个人一般只用到了某一软件20%的功能,因此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为学生提供的探索机会以及探索的过程恰恰是可贵的学习体验。
(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学分制的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发展特长的管理理念,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分制管理更为分层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上、制度上的保障和可操作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多一把尺子。多一个好学生”、“多个门进,多个门出”的教育培养格局。
二、职业中专学校教育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优成绩”;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目标”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划分层次
分层教学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如果粗暴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分层的依据,这将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产生新的歧视政策。因此分层教学要完全以学生自愿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层前。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成绩情况、个性特点、知识水平等作综合分析与评估,然后进行合理分层。
显然,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迁移的状态中。对哪些积极向上的、进步较大的,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迁移,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正确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的“认知层次日标”理论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预期教学效果”。在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下,怎样在学的前提下,辅以个别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法,教师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机房等一些常规准备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分层练习目标。练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及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练习目标的设计,对于C层学生,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对于B层学生,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会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刻苦钻研上下功夫。通过练习,诱导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对于A层学生,可设计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
例如,在运用FrontPage网页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网页制作的练习,共有12个题目: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人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5)文件的保存;
(6)制作发送电子邮件的链接;
(7)背景音乐的设置;
(8)字幕的设置;
(9)背景的设置:
(10)网页中表格的嵌套的应用;
(11)网页过渡的设置;
(12)思考并查询:该如何在网上安家?试一试!
教学中,对不同层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其中c层要求完成第1―5题,B层要求完成第1一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现状,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
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将教学内容在两类型课程中合理安排,解决计算机的“深、难、繁、重”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考虑到学生的入学动机和学习基础,必修课的学习内容应取本专业的最低要求,同时教学时间尽量地多些,以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重新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换言之,计算机必修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情感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其次才是计算机知识。
选修课则在完成必修课的学习后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和需求(如想升读高校等)自行选修,当然如果在必修课里一直都学习不好,不想再学计算机的同学则可以不选修。
(四)科学组织教学过程,按层施教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主要做到以下四点:
1、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通过观念的转变,教师明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
2、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教学的“障碍”变为有利因素。认为这种差异是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3、“分层”是为了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递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建立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4、实施分层教学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是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是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天分,这种天分就表现在学生的特长中,因此,我们倡导的教育应该是“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补差的教育”。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5
一、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中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及自我提高内驱力。教师对学生的鼓舞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向学生提问,运用启发式教育方式。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课程时会感到很难理解又很陌生,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计算机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当进行适当准备。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时,在简单讲诉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时,可以问学生有没有上过网、聊过QQ、玩过电脑游戏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在讲到计算机的具有哪些功能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等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后,告诉学生,设计计算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计算,而如今,计算机远远不仅能计算,还具有能上网、玩游戏、进行信息处理等功能。
2. 教学内容中将科学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的用文字讲解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计算机枯燥无味。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丰富课件内容,还应当结合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自身的心理特点。经调查得知,中职学生高度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在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应当充分利用这25分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图片和声音。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Word制作艺术字时,可以将艺术字背景调成颜绚丽的颜色,同时配上音乐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不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丰富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运用一个丰富多彩的课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习结果使学生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例如,在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中有一道课后练习:Word 2000有哪些文档查看的模式?在教材中只说明了五种视图模式,然而在计算机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别的视图方式可以用,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完整地回答问题,学会联想,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教材中所讲到的,只有小部分学生会联想到还有其他的预览视图。教师应当给予这部分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以后更努力的学习,同时指出其他学生的不足并激励向这部分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对不同程度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满满的期望,对学习也有着积极作用。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以鼓励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之后,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励他们参加各种技能考试。对于较差的学生,尽量要求他们努力学好课本知识,给予其充分的鼓励,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息和兴趣。
四、组织目的性比赛活动
计算机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Lab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Lin Bing
(Guang Dong Sheng Gao Zhou Agricultural School,Maoming5252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ontinuous progress in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the computer lab is improving.To realize the long-term use of laboratory performance,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science is indispensable.This paper analyz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lab management status,an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needs,and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initiatives.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Laboratory;Maintenance;Management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现状
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频率高,日常教学、上机实习、等级考试都要以机房为依托。另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也离不开机房的支持,如教务信息查询、完成作业等。计算机实验室设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计算机设备的监管维护、维修与报修处理、实验室卫生管理、上机人员安排等工作。但计算机房设备故障、损坏,使用寿命较短,上机秩序混乱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新课程改革对中职院校的实验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大力引进设备,扩建实验基地,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对计算机实验室实施更严格的维护和管理。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与管理的需求
(一)营造和谐的使用秩序。计算机实验室属于公共学习服务支持的范畴,由于设备不涉及个人投资,学生只需交纳有限的计时费用,甚至公共课范围内无需交费即可使用,因而难免导致个人责任心不足,不重视设备的合理使用,随意开关机。和谐的使用秩序应当和实验室更新建设相并行,它是更好地服务每个人的前提,只有大家共同遵守使用和维护秩序,才能收获理想的实验环境。
(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是计算机实验室的核心资源,使用有限的资金实现实验室的最大化效能是管理的目标所在。计算机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维护和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其投入资金的规模大,设备维护的要求高。定期维护和科学管理将直接服务于设备寿命的延长。而且新课程改革对实训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中职院校对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投入非常可观,加强实验室维护才能使投入的资金实现应用价值,防止新设备使用寿命过短。
(三)提高使用安全系数。计算机实验室以多台电脑的同步运行为基本使用形式,电压高、散热多,由此也产生安全风险。例如,夏季多雨时期的雷电防范,年久机房的电路检修,电压频繁变动的硬件损耗等,都是风险的构成因素。因为此类意外风险造成设备损毁必须加强事前控制,即防范风险发生,减少事后维修或重新采购设备。部分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年限长,供电设施老化,潜在风险应当在实验室维护管理中受到足够重视。
三、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与管理的举措
(一)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人员应制定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的规章制度,给予学生系统的使用指导,从使用之初就树立师生的责任心。规章制度应包含上机必备条件、上机准备条件、上机使用规范、课后维护规范等主要内容。首先,学生在上机前应穿好鞋套,对于确定课时的集体上机活动,需由教师带领学生按秩序进入机房,尽可能固定本班级的使用座位,如按学号排列座位;如果是学生自行上机操作练习,管理人员应检查学生证件,做好登记。其次,上机学习前,学生应按规定摆放好学习物品,认真检查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并填写上机日志。工作人员要抽查学生的填写情况,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态度。再次,开始上机后,学生应遵守开关机操作流程,使用中出现问题时要立即向管理人员汇报,然后补充填写本次的上机日志。最后,上机操作结束,应有指定的值日生,和工作人员一同对实验室展开清洁。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确保规章制度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公示后,管理人员要协助师生做好上机前的检查和准备,并在上机过程中进行巡查,指导学生的规范使用,处理应急问题。
(二)注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在硬件管理方面,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对新采购的硬件设备做好登记,制定硬件安装和布线标记,为后续的硬件检查和维护提供查询依据。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为师生分配实验室,发挥不同硬件的实用价值,定期检查计算机各部分硬件和网络,针对不同问题实施维护保养。在软件管理方面,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如杀毒、磁盘优化、应用软件按时升级。工作人员应结合教学需求统一配置计算机软件,备份重要信息,通过添加口令提高安全系数,一旦发生软件故障,要及时对系统进行恢复,抑制问题传播。
(三)实现安全运行条件。计算机的稳定运行需要环境条件的保障,具体包括温度、湿度、光线、防尘等因素。工作人员应安装温湿度计,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关注不同季节的温湿度调节,加强室内通风,既能控制湿度,又能防止温度过高出现频繁死机、零件烧毁的情况,同时根据计算机实验室内的光线情况,调节窗帘位置,避免强光照射对硬件设备和学生视力造成损伤。除上机后的日常卫生打扫以外,工作人员要定期对设备除尘,如计算机内部的风扇灰尘清理,以免灰尘过多影响散热。工作人员要确保实验室电压稳定,电路设计符合安全标准,如接地系统对静电干扰的排除,并尽可能安装安全监控仪器。尤其是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供电设施排查,随时注意安全风险的防范。
四、总结
中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随着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工作人员应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并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习惯,创建优质的实验室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建强,郑玉筑.公用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