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1

关键词:影视资源 高中语文 教学应用

影视艺术,它吸收了文学艺术中的优秀部分,并且融合了音乐、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艺术,通过故事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生活,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让电影、电视以及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影视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充分利用能促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

一、影视资源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影视资源生动直观,声情并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课堂教学,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的课文篇幅较长,只靠教师一段一段地去分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还有一部分课文只是节选文段,若要让学生了解整部文学作品,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余的章节做详细的讲解。对此,教师可以把搜集教学资源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将影视资源加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上,最大程度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的电影,将课文的完整故事情节形象并且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不仅能够减少教师繁琐冗长的解说,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另外,往往学生不爱听课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课堂枯燥,而影视对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如果教师适当地给学生播放视频、电影,学生上课的兴趣也会增加。如讲到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和《哈姆雷特》等,如果能够结合电影或者戏剧视频来上课,将课文的相关片段带到电影里面去学习,结合分析人物的性格、戏剧的冲突、台词和潜台词的使用等,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理解,感受课文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领悟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真切领悟生活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大部分影视作品都会是关注社会的现实,表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一些优秀的电影更是把真实的生活和人类高尚的情操品质展现给学生。因此,如果能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加入影片欣赏,学生就能间接接触社会生活,思考人生的生活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促进学生心智走向成熟。例如,电影《活着》,整部影片主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会有诸多的无奈,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后的人生,启发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理性处理;励志影片《阿甘正传》则能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扫去心中自卑的阴霾等等。这些优秀的影视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素质修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作为引导者,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影视资源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好优秀的影视文化,使之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熏陶学生的品德情感。

(一)影视资源应用于口语教学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符合高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激发学生说出自己观看感受的兴趣,从而进行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如《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它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勇敢地接受现实带来的困境,如何在逆境中坚强的活下去。在让学生观看部分精彩的片段后,可以提问:主人公为什么会成功?哪些情节让你最感动?等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另外主人公许三多个性鲜明,对话精彩,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播放3-5分钟的无声片段,让学生根据片中许三多的动作、神态等,为短片配音,更可以组织同学根据情境创编小短剧进行表演。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影视资源应用于阅读教学

科技的发展让现在的学生更多关注于手机、电脑、网络等,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阅读量的问题。如何重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视作品以动态的视觉辅以声音,使其中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更为具体明确,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影视资源的应用为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提供了途径。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课文属于名著、名篇,其中大多都有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童年》等等。上课时,教师在讲课中间插播相关的精彩片断,加上书本的情感朗读,既解决了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理解,缩短了探究的时间,也让学生在直观的影视欣赏中体会出文本之美,从而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原著的欲望。

三、结论

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可缺少。将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让高中语文变得更加声色兼备、情感丰富,增添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晶;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科技》2010(02)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境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可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时展脉搏的生活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一、切入社会实践展开教学

语文是社会实践的总结或反映,蕴含丰富的社会实践生活的切入点和生活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生活切入点”和“社会生活资源”,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意蕴,获得对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生活元素更加深刻的体验,在增强对活生生的社会感受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和理性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引入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的讲解,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字、词、句式等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传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联系校园生活展开教学

校园是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员工共同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家园,也是他们人生成长与经历的重要舞台。学校生活并不只是“教”与“学”的单调生活,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紧贴学生生活的校园生活情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更自然与和谐。例如,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入学校军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感受军训时的苦与乐,体验当代革命军人的可爱情怀,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内蕴,这既促进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体验。

三、体验生活情景展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情景,或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还原的生活场景”,置身虚拟现实情景体验生活,这可以促使学生增进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在感受“书本世界”的过程中,对“生活世界”中的酸甜苦辣体验更加深刻。例如,通过课堂空间转换,让学生在自然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的优质体验,提升理解与认识深度。

总之,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联系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加强紧贴他们生活实际的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可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现将语文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成长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文本语言;人物形象;朗读教学;情境教育

2016年9月,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确立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人文底蕴与高中语文学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看来,语文人文素养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三个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此为目标,有效展开审美教育。而语文教学渗透美育,应以高中语文教材美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审美水平为出发点,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通过感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发现美

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整理、归纳教材中的“美”要素,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审美观念,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从不同的角度挖掘美,长此以往就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作者朱自清的语言“新而不是自然”,以口语为基础刻意出新,不仅有平白如话,不经雕琢的文字,还有精心提炼的遣词用字。如文章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这段文字展开深入分析,哪个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其中“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字,由静态瞬间转变为动态,完美地写出月光流动感,再配上“静静地”,既描绘出月光的幽静之美,也写出月光如同流水一般倾泻,营造静谧的氛围,作者所构建的意境十分优美。同时,“浮”字也准确描绘出雾的轻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要素,通过“美”要素的渗透濡染,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根据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美育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设计的人物形象,来陶冶情操。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展开文章中各类人物形象分析,特别是一些具备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发现独特美,以文章中的高尚人物形象分析,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提高道德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时,应充分利用文章人物形象分析环节,让学生学会如何甄别人性真善美,并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边城》为例,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青春的小女孩,对爱情的执着、忠贞;还有爷爷对翠翠的关爱与呵护。小说全篇都在诠释着人性美。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人物形象分析,以小说中人物的人性美陶冶学生情操,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运用朗读教学,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设计朗读环节,组织学生朗读文章,可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文章,巩固基础知识。对于高中语文美育教学而言,朗读也是有效落实美育教学的途径,学生朗读文章,既能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也能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网络收集与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或者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朗读视频,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播放视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展示,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方面感受古典诗词,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视频展现的情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且学生根据音视频、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设出古代赤壁奇景,在想象中感知美,懂得如何欣赏作者用不同的语言精心设计的审美氛围,整个人都融合在诗词营造的意境中。但是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一点,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视频朗读教学,而忽略学生亲自朗读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朗读视频教学时间,要发挥朗读视频的示范性以及引导功能,不可取代学生自主朗读,教学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另外,因为高中生的朗读能力必定有限,在朗读一些文章时难以把握情感,所以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真情实感,合理调节学生朗读文章的节奏,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四、构设情境教学,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时构设情境,是渗透美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有关调查资料,人类开展的审美活动是以直观的感知作为基础,而这也是任何审美活动必不可缺的环节。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渗透美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构设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感动情绪与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王朝闻曾说,如果想要让人们产生感动情绪,就应对人们完成感觉熏陶。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渗透美育时,构设情境十分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过程中,要学生利用文章素材构设与之相应的情境。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播放音乐,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黛玉没有眼泪》等,构设一场音乐盛宴,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学习与理解知识,这样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能够结合文章具体片段,构设视频教学情境。如选取《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感悟林黛玉的真实美。以构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五、结语

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根基。语文教学时渗透审美教育,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所以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美要素,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渗透美育,落实语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梦娇.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现状引出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64-66.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成才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是促进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源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各种精彩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多元化元素编织出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却成了一柄双刃剑。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流于形式、脱离教材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对成才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索十分必要。

一、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提出,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而多媒体的运用无疑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环境。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引导者,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引领,无疑能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单调、抽象、死板的固定印象,从而在轻松灵活的课堂氛围内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通过PPT为大家展示美国的风土人情,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美国密西西比河岸的俊美风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篇演讲词蕴含的深意。与此同时,通过PPT为学生介绍此文的背景,并采取课堂演讲的方式,邀请学生为大家朗诵,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引发学生对语文探索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延伸,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既需要熟练掌握书中的古文诗篇,也需要对现代诗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学会向课外积极探索,以此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给丰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有效丰富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融入课堂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在讲授《故宫》《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等风景佳作时,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程讲授前进行充分备课,在课堂授课时,通过将实景画面与文章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故宫》一文时,教师通过精彩的纪录片视频为大家展示空中俯瞰故宫的雄壮景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晰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应用多媒体展开课堂教学时,必须熟练把握教授课程的内容,以防脱离课本,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必须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此前提下,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师能够明确课程重点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课件,将课文的重点和要点内容通过变换字形、字体颜色、句式等方法加以直观凸显,以此突出教学要点,使课程走向更加清晰明了。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展开语文课堂教学,还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多方位为学生呈现立体式的动态教学画面,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计算机为学生播放《边城》的电影,使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边城的秀美风光,以及风光下弥漫的淡淡情谊。在电影播放完后,要求学生续写《边城》这篇文章,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成长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需要在课本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在人教版教材中明确设立了“名著导读”一栏,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内容后进行自我拔高,拓展语文知识面。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从而对有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拔高。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经典视频《红楼梦》里的这一片段,引导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和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在多媒体引导下,使学生自发地探索课外语文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在讲授《哈姆雷特》时,教师可布置小组角色扮演任务,要求学生展开话剧表演,通过多媒体记录大家的表演情况,并将表演视频上传至班级群组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使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对课外知识加以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入手,对成才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课程实例,借助多媒体设备,收获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深挖教材内涵、拓展学生视野的理想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萌光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海花.成才视野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J].成才之路,2014(19).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5

关键词:学生 活力 高中语文 课堂效率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缺少活力的现象,原本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活力的语文课堂竟然成了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听得乏味,教师讲得无趣。新课改明确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最终都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活力。一旦学生的活力被激发了,高中语文课堂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教育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放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 如果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能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活力,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和力量,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老师教授的内容,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根本。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尊重、爱护学生,在互动的课堂上师生就能获得共同的成长。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充实课外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 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把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语文。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才能使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气,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体会到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学生在一些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和老师的限制,能独立自主的自由发展,充分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就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语文教学知识,只能是被动地学习,无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心理学明确指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对教材上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教态,运用优美的语言

有一些教师上课不注意教态,有时还会把个人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课堂失去活力,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语文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学科,规范、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体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活教学气氛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整体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地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使学生拥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忠辉.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J].考试周刊,2007,(06).

[2]杨凤秀.激发学生活力,打造魅力课堂[J].山东教育,2010,(Z5).

高中语文片段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读书日 诗歌朗诵 舞台剧展演

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一般不具备很灵活的语言理解能力,往往表现出死板的学习状态,完全忽略语文学科学习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语言功底和语文修养方面。活动元教学的方式更加注重于学生思维灵活程度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语文修养与语言功底的培养。

一、举办读书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资料只来源于课本和练习册,往往接触的课外文章很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功底的培养非常不利,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随之降低。

在高考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占的分值很高,也往往是学生的弱项。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差,理解程度不够深厚。然而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学生的阅读范围越广,阅读的材料越多,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越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精髓。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海洋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做起阅读理解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阅读数量的扩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记住一些典故或者人物事迹,而这些典故和人物事迹的积累往往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文章中。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的内容都略显空洞,尤其是议论文的内容,往往缺少有力的论点支撑,导致作文的论点站不住脚,整篇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空洞乏味,缺乏内涵。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积累典故和人物事迹之外,还可以从文章中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句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优秀阅读作品的影响,优美的语句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为文章增色许多,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和档次。

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读书日的活动,每个月让学生拿出一天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优秀读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家中带经典的读物,然后与班级里的同学进行交换,组织学生进行换读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学生阅读到优秀作品,同时,可以加深班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二、举办诗歌朗诵形式的比赛,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高中语文往往会接触很多唐诗宋词,甚至会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优美现代诗。这些诗词让大部分学生头疼不已,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诗词歌赋的背诵,他们往往会觉得这些诗词歌赋读起来异常拗口,不好记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组织类似于诗歌朗诵的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诗词歌赋的记忆兴趣和动力。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求胜的渴望,因而会努力参与诗歌的准备,进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记忆能力。

老师可以在讲完某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作者的诗集之后,专门选出几首难记忆的诗词供学生挑选,并且要让学生做到脱稿参赛,即有感情地进行诗词的背诵。老师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诗词朗诵的比赛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语言之美,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每首诗词作者不同,主旨不同,因而朗诵时需要注意的情感也不同。学生在参与朗诵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揣摩出作者当时写这首诗词的心情与背景,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体会到作者写诗词时候的心情,产生灵魂的共鸣之后,往往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参与诗词朗诵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参赛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把握能力,而这种对诗词的把握能力往往是学生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所缺少的。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和诗词的主旨时,会产生一种对于诗词的欣赏与共鸣,这种状态会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诗词的魅力,养成从诗词的言语间体会到其主旨情感的习惯。

因此,诗词朗诵类活动的举行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举办舞台剧展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揣摩和主旨的理解

高中语文课本中也会涉及一些名家的小说或者话剧,这些小说和话剧往往只是整篇作品中的优秀选段,学生很难从部分的选段中理解人物关系和性格,很难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多组织些舞台剧的展演活动,将课本上的课文三维化,将文章搬到舞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演绎和抒感。

例如,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先生的经典作品《雷雨》,这个话剧的剧本很长,因此课本上只能截取部分情感鲜明、剧情跌宕起伏的片段给学生学习。学生很难从片段中读取出整个文章的主旨和背景,很难把握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时,老师可以从全班征选演员,进行《雷雨》选段的舞台剧展演。参与话剧演出的学生可以在准备角色的时候,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揣摩,由此,才能更好地演绎人物,更好地抒发出人物内心真正的情感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