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人体解剖教学;临床医学;结合策略;研究

【引言】

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临床解剖实践。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人体解剖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性,其教学也体现出复杂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人体解剖理论教学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素质的提升[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素养,重点探究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实践素养提供帮助。

一、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基本理念

1.医学教师教学素质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当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效果。医学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善于通过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还应当注重变换自己的教学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测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更能够激发思维,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教学氛围。

2.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学习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扩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并且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灵活采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具有严谨的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解分析。为了方便教学,医学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体统完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转化为各种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平面化与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字化虚拟化教学技术运用于医学教学是未来教学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实现全面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立体感受。

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手术环境下进行人体解剖操作训练,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巩固并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剖操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锻炼临床解剖实践能力。人体解剖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实践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与解剖实践素养的提升。

3.及时进行课后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在活体上快速正确找到脏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是一项必备的基木功。人体解剖学的实践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通过参观和见习的形式,起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尽快进入实践解剖内容,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使之对自身所学有所认识,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解剖实践水平。课后临床实践应由教师亲自督导,及时为学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种技巧[3]。

4.充分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

学校方面应当为学生的临床实践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临床实习机会。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需要由专业教师和医院专业人员进行指引辅导,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人体解剖实践环境,初步形成职业素养。学生个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当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模仿与自主实践全方位提高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善于发现问题,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确保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方面加强学生实习制度管理,适当提高实习成绩检验指标水平,激发学生实习工作的认真度。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解剖;腧穴;针灸推拿

1.课程设置

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设置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践操作课16学时,共6次教学内容。课程主要针对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中年级学生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学完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提高临床疗效、避免实践操作中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保障。

2.教学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8次讲解,主要内容如下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并重,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兼顾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软件、穴位解剖图片讲解和绘制、解剖模型应用等形式,鼓励学生与腧穴学专业学生加强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多讨论多研究,自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提高学习兴趣,满足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需要,实现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要求,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待每章节课程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针对本章节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和指正,同时注重对该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针刺应用的解剖要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小结与不足

设置局部与腧穴解剖课程的初衷在于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针灸推拿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扩大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这样做不仅可激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必须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同时强化局部解剖学学习,融入针灸推拿知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得解剖学在学生临床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但是,本课程的开设和教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局部与腧穴解剖学课程在本校属于新开设课程,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和讲授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广大解剖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而且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对针灸推拿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顺利教授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广大解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针灸推拿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融会贯通。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局部与腧穴解剖学的相关教学经验,不能高效地将解剖学知识与针灸推拿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鼓励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师深入中医学习课堂和针灸推拿临床,将解剖学与针灸推拿完美地融合,真正了解针灸推拿临床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如何将解剖学知识融入针灸推拿临床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着实提高局部与腧穴学解剖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3

1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迎合畜牧兽医职业需要

根据国内农业院校动物解剖学课程设置尧动物医学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尧饲养动物品种发生较大改变等方面的变化,相应调整及优化动物解剖学的核心内容。

1.1完善课程设置,突出解剖学的重要性

为使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内农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经课程组的申请和学院的慎重考虑,将合并在一起的家畜解剖学及组织学课程再次分开设置成为2门独立课程,更加突出了动物解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2准确选用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到饲养动物的种类多与范围广的特点,及时更新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野十一五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教学内容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其次,以常见的大家畜和家禽解剖学内容为基础,考虑到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饲养逐渐增加,相应深化牛尧羊尧马等家畜的系统解剖构造曰同时,随着宠物行业的迅速发展,选择性地将部分宠物与小家畜解剖学作为辅助和参考学习内容,适当增加兔尧犬和猫的系统与器官结构的比较解剖学内容,上课时尽量结合目前宠物饲养与动医行业的特点,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5]。最后,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深入,散养役用家畜的饲养比例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伴随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肉用畜禽依然是养殖的主要对象,适当增加学时,加强讲授家畜的运动系统内容。

1.3优化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案

针对理论课程学时合理编排动物解剖学大纲,并依据教学大纲重新修改和完善教案,将教学内容尧学时分配尧重点难点及其他教学细节安排更为准确和清晰,让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变得更为明确和具体。

2努力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加强实践教学

2.1针对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完善实验内容和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强调以实物标本为主,结合使用教学模型尧解剖视频尧多媒体图片播放等多种方式作为直观形象教具,从眼观尧手触尧心想尧脑记多方面结合增强学生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6]。首先,为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程尽可能少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逐步增加更多其他标本类型,包括塑化标本尧干制标本尧新鲜标本及标本模型。其次,购置了畜禽解剖学的教学录像,视频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显示畜体的系统组成结构与器官形态特征,教学实习期间每天均会播放至少2个学时的录像,通过解剖录像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畜禽解剖有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2.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解剖实践

实验课期间教师示范解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购置鲜活小家畜与家禽供学生亲自动手解剖,通过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熟悉畜禽解剖的过程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记忆畜禽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让其掌握一定的解剖技巧与技能,将畜禽解剖学知识深深烙入学生的心里。

2.3延长教学实习时间,增加鲜活畜禽解剖内容

考虑到理论课时的缩减,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实习时间。将原本3d的解剖学教学实习延长至5d,这样便可以将原来安排辅助或选取的部分理论教学同容通过以实习教学的形式加以补充,从而拓宽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原来品种单一的畜禽解剖转变为现在品种多样的畜禽解剖实习。

3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动物解剖学重点讲解畜禽有机体结构与器官解剖特征,理论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强化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采用观察和解剖畜禽实物尧课堂问答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尧主动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的能力。

3.1及时改进教学课件,提升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强化畜禽的形态与结构性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想象力,将被动尧传统和生硬的教学变得更为积极尧现代和鲜活的教学。当前,学校均采用多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时在很多情况下主要通过老师制作的CAI课件来获得信息,CAI课件质量成为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常见畜禽解剖内容为基础,强化核心内容,根据畜牧兽医职业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对CAI课件加以完善。

3.2增加标本种类

考虑到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的刺激气味对学生的影响,陆续购置了猪牛的教学模型及塑化标本尧畜禽解剖学录像,不断增加标本种类,既有家畜浸制标本和解剖模型,也有塑化标本和新鲜标本。教学模型和塑化标本可以清楚地显示家畜机体的结构和系统的组成,便于加强学生对家畜的机体结构尧器官形态与位置关系的掌握。新鲜标本既有系统器官标本,也有零散器官标本以及鲜活畜禽,运用新鲜标本便于向学生清楚显示系统的组成及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强化学生对畜禽器官大体解剖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教学内容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84-02

《解剖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与其他医学课程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知识奠定基础,是医学生构筑医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解剖学基础》是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知识,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心理,这就给学生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使他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其内容繁多枯燥、名词生僻难懂、微细结构抽象等,开始学生还存有好奇心,但时间久了则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1]。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授课教师所思索的问题,并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懈努力着,教改背景下《解剖学基础》教学不断的发生转变。以下是笔者对多年来在《解剖学基础》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充分结合中专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的动力,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学习观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改变原有的“面面俱到”,而变为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明确,强调与其他医学学科、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解剖学内容,而那些联系不密切的(如神经系统中的内脏神经、脑、脊髓传导通路等)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把握好“管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毕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通过“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2]。

二、理论知识与生活、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3]。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举例子、打比方”往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知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在课下应多积累一些常识或直接深入临床实践,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积极联系生活现象和临床知识。课上多联系生活和临床,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也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让课堂“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如动画、动态流程图等三维画面使静止的图片、模型等“活”起来,这样更形象、更逼真,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视听器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针对那些较难理解的微细结构[4]。例如纤毛的定向摆动、巨噬细胞的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尿液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清晰、立体、真实,学生学习兴趣备增,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做好课堂互动,如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摸一骨角等体表标志、做一做屈肘运动、感受一下随意肌的迅速而有力地收缩等,通过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亲自动手制作教学模型。学生通过自制模型后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认识。

四、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5,6]。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基于中专学生年龄小、基础差等特点,不能完全照搬高等医学教育现有的PBL模式,可将讲授和讨论结合起来。中职任课教师应做好问题设计、合理配置讨论小组、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等,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成绩评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分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每一种教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树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媒体是认知工具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观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另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每位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创造、使用先进资源的能力,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将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将前沿、最实用的医学知识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7]。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逄丽红,李博,辉.90后医学生学习态度的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8):145-146.

[2]王超.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之我见[J].职业技术,2013,(7):39-40.

[3]曾宪纯.中职医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2):177-178.

[4]刘明.3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34(2):147-148.

[5]Wells SH,Warelow PJ,Jackson K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 conundrum[J].Contemporary Nurse,2009,33(2):191-201.

[6]吴炳锐.PBL模式下逻辑析因式解剖学理论教学与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57-58.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5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容多而杂,内容涵盖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特点与功能等内容,是学习植物系统分类的必备基础。长期以来都没有专科层次的植物形态解剖学教材,大多使用本科教材,其教学内容上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知识,因此有很多枯燥的专业术语、概念如组织类型、胎座类型等需要记忆。对于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应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调整某些章节内容的学时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体现生物教育专业特点,增加自学、野外实物观察时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如学习植物的成熟组织时,应适当增加学时重点讲授,各种成熟组织是学习植物各种器官结构的基础。大一学生刚进校,很多学生依旧沿用高中时期学习模式,自学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自学。另外,减少与后续课程重复内容的讲解时数,及时补充相关的新研究进展,提供学生参考书、期刊、杂志等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如,讲解木材三切面时会涉及年轮的概念,多数树木可以通过数年轮的方法来鉴定年龄,但这样通常需要砍伐树木,有很大的伤害性。近年来,科学家利用14C技术和CT扫描的方法来测定树木年龄,这些方法对树木的伤害性较小,但测定误差较大。而随着端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有望借助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的关系来推测树木的年龄。

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根据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交叉灵活运用,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

植物形态解剖学主要以植物的个体发育为主线,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记忆。新进校的大一学生学期开始时面临着学习环境的转换,对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的了解也不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或其花、果实等器官的素材,其中不乏学生熟悉常见的植物,给其以美学、视觉冲击,进一步启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期末学生对学习环境逐渐适应,可能出现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在课堂内外同样需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学内容常常容易混淆或需要系统掌握,如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等,采用对比方式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讲授叶片的结构时, 可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以及裸子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把握不同类型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在讲解不同层次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时,同样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3],如教师在讲授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时,可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温习已学知识,真正理解并掌握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突破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知识。

课堂中将教学内容讲透彻很重要,但是常常会出现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缺缺的现象,讲解不容易理解、记忆的知识时尤为突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低。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空间发散思维。通常教师给出一定的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如讲解旱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时,给出一系列旱生植物叶的典型代表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讨论其相似之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最终掌握旱生植物叶的结构,更进一步理解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讨论式教学使植物学中用语言描述起来枯燥乏味的形态结构特点等知识显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提前感知,并根据感知和书本理论知识展开讨论,在老师的协助下理解记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为什么空心的树仍能生长?为什么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类对常见现象的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相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

三、改革课程教学手段

《植物形态解剖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较多、理论知识难记忆而又极富实践性等特点,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植物的组织结构,不够生动,感觉枯燥,尤其是植物的显微结构以及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教师难讲,学生难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迅猛地进入课堂。直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传授知识最有效、最生动、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之一,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效率高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学时数中,插入一定的代表性植物解剖图片以及flash动画等,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结构简单化、直观化,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是植物形态解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运用flash动画、视频录象等手段,可以将次生结构的形成过程这一抽象的知识动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理解记忆。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容易疲劳,教师应适当结合板书或简单的教具来讲解。例如, 讲解凯氏带结构时,以一个立方体如粉笔盒、粉笔擦等充当教具演示内皮层细胞,标示其增厚的细胞壁,区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凯氏带特点。

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植物形态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主要实践平台,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验证与探究,才能真正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技能[2]。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课、校园及其周边植物资源,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在学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并从中归纳总结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一)调整实验开设顺序,与理论课同步进行,进而缩短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更好地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4]。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验证,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验证之间的时间差,有利于学生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往学生大多通过做验证性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观察现成切片或按照书中的步骤,在已有实验材料基础上, 自制切片观察,验证课堂理论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准备不同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做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实验时,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查阅资料、选择材料、徒手切片、显微观察,不仅掌握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结构,而且对其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了创新及独立实验的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室外观察、采集植物和室内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我校地处民族地区乡镇,有山有水,有教学区,生活区,花卉栽培试验基地等,生境多样,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还引入多种珍稀植物,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园及其周围观察和采集各种生活型的植物,把这些植物带回实验室,对其根、茎、叶,或花、果实和种子进行形态观察,并进行解剖,比较其组织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如上叶的形态课,讲叶序时可在校园内找到各种类型,如车前草叶为基生,银杏短枝叶为簇生,香樟叶为互生,康乃馨叶为对生,七叶一枝花叶为轮生等等,学生更直观地比较各种叶序并加以辨别。校园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印象深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植物形态、解剖,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便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地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工作能力[5]。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叶与花的形态结构期间,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小型植物的叶与花,制做腊叶标本、叶脉透明标本及花的浸制标本等,增强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学到了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此外,还可结合校园实践基地(花卉栽培试验基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选择一些小课题进行研究,如杜鹃的扦插条件,不同光照强度对金盏菊生长的影响等。

我校地处山区,邻近峨眉山、青城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具有就近实习的优势。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多样化、天然植被保存较为完整等诸多优点,是极为理想的植物学、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基地。

五、改革成绩评定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手段。传统的考试学生主要靠期末复习,死记硬背,背书背笔记,但是考完就忘。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评定,进一步完善植物形态解剖学教学改革,我们对理论课考核采用综合考评方法。综合考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预习、课堂回答问题及课后作业等进行评分,这部分占综合考评的30%,其中课后作业加入更多的实践性内容,如讲到叶的形状时,可以提前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采集10余种植物的叶片,注明其叶形,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期末考试成绩主要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占综合考评的70%。期末考试题不仅要对课堂教授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能涵盖学生自学部分的知识。教师指定参考书目的自学内容在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植物形态解剖学一直采用题库出题,客观性试题占40%,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填图题等,主要为本门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观性试题占60%,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要为通过自己对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内容,没有标准答案,更多地涉及到知识的灵活应用。考试题型坚持以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加大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整张试卷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难度范围比较大,能够客观真实地检测教学效果。

解剖学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支柱学科,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构成了基础医学的必修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人体解剖学由于其传授知识的内容是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知识变化不大,而大量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医学名词和术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就是解剖学教学中需要认真解决的“瓶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搞好解剖学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突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因此,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课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思考。

1解剖学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科特色

1.1教材建设的改革。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选取对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不适合的教材进行不定期的更换。结合我校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和解剖学的形态学特点,教材选取本着能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原则。

为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结合教材编写《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和《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列出每次实验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

1.2考核方式改革。我们通过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解剖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期末考试(70%)、标本模型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标本模型考核采用分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主要是三次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每次考核要求学生辨认10个标本结构,以锻炼学生对标本、模型的识别能力,提高对解剖学的认识。

2解剖学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2.1以学生为中心,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名词较多、不易掌握的解剖学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考试时则靠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来应付过关。针对解剖学名词和概念较多,学生难以掌握等特点,可按解剖学名词的命名原则进行总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2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巧设悬念、牵住心弦,唤起学生求知欲。如突触,通过引导学生对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认识,突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神经元突起与突起的接触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讲课必须有感染力,做到察言观色,适时调节。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简练,而且应把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可能地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可编一些口诀提高兴趣帮助记忆,结合临床和实际,制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3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3.1教学时数改革。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人体解剖学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与实验比率为1:1.8,保证了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我们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师对本课程的整体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弥补了学习中的不足。

4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在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大环境下,我们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学位、以老带新等,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了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知识,从而逐渐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丰富解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部分已经成为科研的主力和学科带头人。教研室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及教学研究,在教师间形成研究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良好格局,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