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工程设计;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在我国持续投资拉动内需的发展模式下,物资供应也不再是包办而是进行市场化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材料价格都大幅波动,基础建设相关材料价格总体持续增长;同时随着电网建设环境日益复杂,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等不可控费用正在快速上升。在这种情形之下,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便成为电力工程建设和电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现状分析
目前,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包括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另外还有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然而,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还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上,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都时常被忽视。尤其是对于投资效益影响较大的项目,在工程造价控制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甚至有些项目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还出现了投资失控的现象。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足、勘测与设计脱节,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的用电量呈现骤增的趋势,因此,各种电力工程的建设正在加快进行,与此同时,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目前很多勘测设计单位资质上虽然等级不低,但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价专业人员不够,在遇到比较棘手的任务时,容易造成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现象,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如果建设单位委托不同的两个设计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勘测和设计,由于两单位双方的权责不明确,双方在工作的时候就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导致线路选线方案的不合理和设计图纸资料的不完善,致使设计和概预算工作产生较大的偏差,那么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就不得不重新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图纸资料的完善,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勘测设计费用的浪费和工程投资费用的突破。
2、奖罚机制不完善、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也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系统中,工程设计人员要对技术方案不断优化和创新,他们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外,但是却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甚至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有关部门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现象又缺少监管力度和控制措施,设计应负的经济责任也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这必然使很多设计人员宁愿按部就班而不愿在工程造价方面多下工夫,这就成为有效控制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一大障碍。
大家一般都会想当然的认为任务设计是设计人员的责任,而造价控制应该是造价人员的职责。事实上,因为输变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很强,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算或概算。造价人员由于与设计人员结合不够和对工程勘测过程、现场情况了解不透彻,无法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使工程估算和概算产生了较大偏差,这也是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一大难点。
3、信息反馈不及时、缺少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设计单位便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只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解决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既然目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那么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设计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控制便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将试图从技术、管理、体制这三个角度分别做一下阐述。
1、技术方面
在技术上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测报告的审查。因为提高地质勘测报告质量,保证地质勘测资料的准确性,是加强基础设计优化、科学控制造价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加强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分析。在此要注意,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对比,而是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排除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
第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标准。建设标准过高,则会超出社会经济的客观需求以及电网公司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如城市周边的电缆工程,全部采用隧道建筑形式,造价过高,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环站中使用隧道形式,主通道采用管沟、排管、沟槽等形式,可以达到美观又同时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专业设计人员的技经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本专业有关定额、主要设备材料价格等相关知识,为加强造价控制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专业设计人员的“三通一标”培训,特别是使其充分掌握通用造价工程量指标,以有效指导设计实践活动。通过这两点积极树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设计全过程造价控制理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倾向,把技术与经济、设计与概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还应加强勘测设计成品质量的奖惩。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细分工程复杂程度和工程专业调整系数,对设计难度小、前期资料基础好、占用设计资源少的设计工作适当下调难度系数,对于设计优化和创新性工程实践,适当上调难度系数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定期组织勘测设计成品抽样检查,积极开展评比工作,并将评比结果纳入设计单位资信管理体系。加大对设计单位概算编制偏差的考核力度。将概算与结算、决算间的偏差作为对设计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将对概算编制偏差的考核结果作为设计奖惩的重要依据,特别是竣工工程量与初设工程量的偏差,将有效促进设计成品质量提高。
3、体制方面
体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做到两点:首先,投资控制限额不仅要有原则性还要保持灵活性。
投资控制限额应用要有原则性,如果没有原则性而是任其发展的话,很有可能超出太多投资估算,这样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就很难得到控制。投资控制限额应用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不可控因素有很多,最初的投资估算并不能很精确的反映需要,这就需要投资控制限额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超出估算的合理范围。其次,设计院要向总承包或工程咨询机构转型。
因为如果设计院是总承包机构,集设计、建设管理、施工于一体,这就会促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优化设计,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而且,如果设计院是工程咨询机构,不用做施工图设计,这样它就可以集中时间和其他资源来做好科研和初步设计,精心比选各种方案,使得各专业精心优化,这样也可以节省投资。所以说,这样的转型一定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四、结论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不是单个环节的控制,它是包括整个建设前期、工程实施、工程竣工的全过程控制,虽然每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所以,各级主管部门、建设和勘测设计单位要及时转变观念,要针对输变电工程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以使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生永.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 2005(5).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2
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儋州市农业委员会于2009年12月21日在那大召开了《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评审会,参加评审会的有:儋州市农业委员会、项目设计单位、项目业主等单位的领导、代表和有关专家共12人。会议成立了专家组(名单附后)。与会人员通过到项目现场查勘并听取了《报告》编制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海南工作室对项目设计的介绍,对《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审查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水电站在儋州市兰洋镇境内,位于南渡江加喜河下游,站址距原番加乡3公里。该河段属南渡江加喜河下游水能资源的黄金段,水能资源较丰富。实施该工程,能充分利用该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水能资源规划复查
2006年由三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的南渡江加喜河下游儋州段水能开发规划报告中,推荐了南渡江加喜河下游河段3.9km处,兴建一宗3.20m高的拦河坝,沿河流左岸开挖规模引水渠,规划引水流量为23.00m3/S。引水渠将水引至河流出口与南渡江交汇山峦处的发电厂房,发电尾水归入南渡江干流,规划建设项目装机容量为3×320KW。2008年经水能规划复查,该河段水能可满足约2500KW装机要求。近期开发利用该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兴建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
三、水文水能计算
本流域水文、气象、地质、地貌、植被等条仵与褔才水文站基本相同,流域面积相近;地理位置同处于黎母山的北面,季风气候相同;原则同意设计方提供的褔才水文站26年的径流资材,按面积比拟法,计算电站坝址1963年~1988年实测径流资料,及实测逐日径流年内分配,以及按三个典型年的径流作调节计算方法。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3
作者简介:李新凯(1978-),男,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等研究,(e-mail)lxkhit@126.com。
摘要:针对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内容多、灌输式课堂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根据课程核心内容,编制多个能涵盖教学内容的项目计划书,由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以大作业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以此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实践证明,通过项目驱动学习,学生由被动知识记忆转变为主动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项目驱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5304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道路路线勘测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是本科毕业生从事道路设计和施工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1]。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涵盖了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大部分内容,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在60~80学时之间,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是被动记忆,考前突击记忆应付考试,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同时,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属于“平面教学”,无法有效地理解道路路线的空间几何设计,无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
为克服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笔者根据课程特点,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多个项目的完成将分散的知识点融汇贯通,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着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以学生能力为根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3]。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转化为若干个“工程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开展教学,通过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过程如图1所示。
项目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李新凯,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图1项目驱动教学过程
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融汇成各个典型具体的项目,并将课堂所讲的知识以及新内容引入实际项目。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分工不同,项目完成后形成可以看得见的作品。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主动查找相关文献,主动学习项目相关的工具软件,实现课堂讲授和项目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建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摆脱被动记忆学习模式。
二、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是道路的几何设计,即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几何设计和交叉设计,以及道路的选线、定线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主要掌握公路、城市道路的勘测设计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汽车行驶理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理论和方法、道路选线和定线方法、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道路野外勘测方法等[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相应的道路工程也在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道路勘测设计作为道路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课程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
目前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和城市道路设计两大体系,两者的规范标准不一致,课堂讲授时容易造成学生概念混淆。
(2)课程内容庞杂,学时少而课程内容多,目前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关注教材和教师课件,缺少从其他资料中学习知识的动力,知识获取途径单一。
(3)课程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道路勘测设计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但是由于课堂讲授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少,造成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不足。
(4)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接受模式,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往往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搬照抄,不利于发挥其创造性。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习重点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上述道路勘测设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项目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主要内容,设计编制了6个项目任务书。学生通过参与相关项目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实现项目驱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完成具体项目为目标,围绕项目实施过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应作出调整,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编制相应的项目,组织协调学生开展资料整理、项目分工、项目实施等内容。
(一)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项目驱动法开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项目既要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核心,还要覆盖本阶段大部分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
经过教学组教师的详细讨论,结合学生前期所掌握的知识,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编制了6个实践项目,如表1所示。
表1项目教学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培养的主要技能1某省公路网规划调研及建议资料整理分析2平曲线计算程序编制工具软件操作3竖曲线设计与计算程序编制工具软件操作4高等级公路横断面计算程序工具软件操作5某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与分析6某立交桥的造型与体系设计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的6个实践项目,与重点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且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通过6个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资料整理分析、工具软件操作、设计与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的调整
道路勘测设计的课堂教学为60学时,为了开展项目驱动学习,将课堂教学学时进行了调整,每个项目教师约需要2个学时完成项目布置、项目检查和项目验收,6个项目约需要10~12个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调整为50学时左右,课堂讲授时将与项目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部分内容作为项目实施时的自学内容开展,这样在不增加学时的同时开展了项目学习,由于项目难易程度适当,学生将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该项目。
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课程针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修改,过去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的考核方式,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最后的考试结果,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后,考核方式改为项目完成程度占25%,学生参与项目程度占5%,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因此,学生期末突击学习应付考试的情况大幅度减少,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三)项目实施阶段
在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之后,将结合教学课程安排进入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布置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应在相关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布置,这个阶段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了解为主。
(2)学生分组阶段。每个项目的任务并不相同,且难易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因此需要根据项目总任务量和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分组。例如:课程中的第一个项目“某省公路规划的调研及建议”,每个学生均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因此建议1人为1组,而 “某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完成的任务较多,独立完成的可能性较低,可以考虑4~5人为1组,并设置组长1名,协助教师的工作。
(3)项目任务分析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由项目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师分配的项目,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相关教材,明确项目的具体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项目有整体认识,该阶段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协调和答疑。
(4)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规定的设计任务和目标,整理资料,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需要完成的内容,组长根据内容进行分工,项目计划是项目能否及时完成的关键,因此小组成员应认真思考,最后给教师审查。
(5)项目开展。根据教师审查后的项目计划书开始项目的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各
组成员要注意相互协调沟通,避免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虽然每个学生负责的内容不同,但是项目组长要经常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并将最终成果告知全体项目成员。
(6)提交成果。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及相关的设计研究成果,教师根据项目成果和项目组成员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四)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审核项目研究成果完成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定学生项目成绩的主要方面。
项目评价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提交的项目研究报告,道路勘测设计的计算程序或设计图纸等的完成质量;(2)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核,如工具软件操作能力、设计软件运用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等;(3)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项目组长评定和教师调查完成;(4)项目答辩情况。通过这样的评定方式,使学生对所完成项目有充分的了解,确保成绩公平公正。
四、教学效果评价
学校在2012年道路勘测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道路2009级1班共布置6个实践项目,以学生自由申报为主,总计17人参与项目教学活动,占该班级学生总数的62.9%,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参与项目自主学习,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如cad、纬地、office等软件,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如表2所示。
表2期末考试平均成绩统计源平均成绩道路专业73.3道路1班76.8参与项目学生81.4未参与项目学生68.9由表2可知,参与项目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且开展项目教学的班级平均成绩要高于年级的平均成绩,说明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 结语
(1)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布置了6个实践教学项目,难易结合,学生经历了资料搜集整理、研究方案确定实施、项目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有效避免了作业相互抄袭现象,参与项目的学生平均成绩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国富,冯马必,刘运通,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j]. 高等建筑教育, 2006,15(6):74-77.
[2]王龙,解晓光. 道路勘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78-79.
[3]冯冬菊,虹,徐占国.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 实验室科学, 2012(6):25-27.
[4]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5]隋永芹.陈建兵.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2,11 (4): 36- 37.
teaching reform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based on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li xinkai, wang lo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is complicated and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teaching method achieves bad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was propos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t course contents, several project proposals were edited covering parts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research teams to carry out and complete these projects, and achievements were submitted as the main base of evaluating the grade. the practic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obviously by using the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 勘察 环境 分析 人才 机遇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3 工程地质的技术进步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工程地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托。由于有了各种新技术的支持,工程地质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就成为可能。定量分析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在学术界十分活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地质来说是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从外业资料收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产品成果、质量标准等等均与传统的工程地质有较大的差异,应用前景振奋人心。“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协作网”业已正式成立,必将对工程地质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主要包括六大课题:①数值计算;②制图;③数据库;④文档管理;⑤专家系统;⑥网络系统。这六大课题既是多年来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实践,也是我们将继续探讨的主要课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赋予新的内涵。
4 工程地质专业的任务与责任
工程地质专业的主要任务是:①选址,选择在地质条件上相对最优的工程建筑地区或场地;②评价,阐明工程建筑区或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工程地质评价,准确界定工程地质问题;③预测工程建筑物兴建和运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为研究改善和治理工程地质缺陷的措施提供依据;④调查工程建筑物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等。归纳起来的表述: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性和专门性地质资料,为工程选址、建筑物设计以及不良地质条件的工程处理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对地质环境的变化作出预测。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需要针对工程建筑物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分析,界定和研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需要勘察目的明确,工程概念清晰,勘察手段多样,勘探精度满足要求。工程地质分析要求方法正确,计算可靠,参数可信,建议措施符合工程实际。工程设计最关心的是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因此工程地质工作的最终体现是工程地质定性和定量评价。
工程地质专业只对提交给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负责,其物理力学参数也仅仅是建议值,不在建议值范围之内的设计采用值和不适应地质条件的设计方案,地质师不负责。但是,地质师有责任对不符合或不适应地质条件的设计方案提出质疑,对可能存在的工程隐患要与设计师充分交底,对不良工程地质缺陷有责任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一般说来,正规勘测设计院的勘测队伍,已经过几十年工程实践的检验,在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完成以上任务并尽到地质专业的责任。本文以下章节列出的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是归纳了笔者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供地质师们分析问题时参考。
5 工程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般问题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更大。
5.2 相关专业的理解问题
一种情况是地质师对其它专业不理解,这需要加强跨专业的学习。另一类现象是设计施工等相关专业对工程地质的不理解。有的不懂地质却偏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勘探要求,有的工程由设计人员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有的设计人员对地质专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以为是包打天下,不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不当;也有的是不尊重自然地质规律,野蛮施工,严重破坏地质体的自然结构,造成重大工程事故。所有这些非地质专业的问题,往往在出了问题之后又向地质专业推卸责任,令地质师们不知所云。工程地质界知名专家学者孙广忠教授指出:“实际上,在地质工程实践中脱离地质实际的实例随手可拾,可以说,地质工程施工中出现事故的绝大部分是设计和施工脱离地质实际的结果,或者是对工程地质条件没有搞清楚或认识不清的结果,如果离开了地质基础,则其理论必将脱离地质实际必将作出错误的结论”。
潘家峥院士等前辈专家早已强调过地质学水工,水工学地质。足以可见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问题,早已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道出了关键,就看我们作何行动。
5.3 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工程没有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还有些工程是今天提交了可研报告,明天就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地质条件不清楚,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或由于地质问题造成承包商巨额索赔等等。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5.4 规程规范的问题
规程规范的问题较多,甚至产生了一些混乱。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测设计阶段不一致,规程规范也有区别。历经十多年的编写报批,1999年才颁布的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在勘测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测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与水电分家之后,对于工程地质这个专业来说其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但却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勘测程序,这种情况还要继续下去,需要寻求解决或协调方案。
5.5 人才问题
十年造成的人才断层已经出现。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前辈地质师相继离岗,各勘测设计院明显缺地质总工人才,八十年代期间各院比较整齐的地质副院长和院级地质总工,近年来在一些勘测设计院已经相继断档,或后继无人,或后备人才尚不成熟。勘测行业不景气,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与工程地质专业不相适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局限,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问题,择业行为中的浮躁动机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优秀地质师的成长。
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地质分析成果,出自于高水平高素质的地质师。有人说二、三年就可以培养出地质专家,实属无知。要培养出一个具有工程地质分析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地质师,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大量的工程实践,自身的敬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渗透,是决不可能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地质师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培养优秀地质师的难度可以说远远超过培养博士、研究员和教授的难度。
社会的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对地质师素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最好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勘测队伍要走向市场,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5.6 技术管理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控制,技术管理是主要环节之一。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5.7 其它问题
前期工作投入不够,有些地方部门长期拖欠勘测经费;体制问题,市场竞争不规范,非水利水电勘测单位从事水利水电勘测工作存在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和工程地质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勘测工作经费仍然按落后的实物工作量计算,造成多勘探多争钱,地质分析多出力多赔本的事实上的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勘测技术的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方法投入少,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要求。
5.8 今后十年将进入工程事故的高发期
鉴于对以上若干问题的担忧,今后十年有可能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故的又一个高发期,这一悲观性预测有些危言耸听,但愿不要成为被不幸言中的事实。
5.9 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清责任。规程规范和部分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由总院负责;勘测周期不合理,前期工作投入不够等问题应该是地方部门或者计划部门负责;质量、人才、相关专业的协调等问题自然应该由勘测设计单位负责;其它问题大家都有责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大环境。
责任分清楚了,落实到要有人来抓,所有问题虽然我们不敢说都能很好地得到全面解决,但至少可以前进一大步。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畅谈必要性重要性,结果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行动。笔者在这里也就是夸夸其谈而已,不可能提出可以操作的具体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也不该我们提,该谁提?当然应该是谁负责抓,谁就提方案追落实精指挥勤检查,最终归结到谁领导的关键问题上。到此为此,我们的对策就算出台了。
其实,我们这里列出来的众多实际问题,本质上和深层次的是体制和机制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勘测设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与旧管理的冲突,老观念与新思想的交锋,既是矛盾又是改革的动力,这是不难理解的。
6 工程地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汪恕诚部长曾经讲话强调:“不能老修改设计,因为搞招投标尤其是国际合同,修改设计就意味着被索赔”。少修改或不修改设计,是对工程地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基本地质资料不准,修改设计就是必须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挑战和机遇。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此起彼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无到有,新一轮的建设正在兴起。在多专业组成的基建队伍这个庞大乐团中,地质师要起到指挥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还要担负起独奏华彩乐章的作用。
尽管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工作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题,然而这更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止灾害,造福人类,是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第3期
2 崔政权,《系统工程地质学导论》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5
3 孙广忠,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工程地质学报》1996.第4期
4 黄鼎成等,《走向21世纪的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5
设计阶段环节多,范围宽,阶段性强,既具体又繁琐,设计过程往往拖得比较长,把好这道关是安全设计的关键。
1.1可研阶段安全设计
可研阶段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决定项目是否需要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起决定作用。(1)看是否有影响安全的颠覆性条件存在。站址是否低于洪水位,属于地震区,地震带,风速超过项目承受能力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如实报告,处理的方法是什么,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比如220kV变电站站址的选择,既要考虑风向风速,又要对地震烈度在六级及以上地区按提高一个级别设计,最高洪水位按五十年一遇。(2)进出线通道的情况,山区是否会出现山体滑坡,施工条件和环境的优劣等。不能随意估计、猜测。比如,某220kV集控站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由于没有收集到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对规划不清楚,在某一个村庄后面(村北侧)选址建站,从村南侧的公路建一条进站路,约长2500M。不料在变电站投运一年后,国家在变电站的后面(北院墙外)新建设了一条国道,交通十分方便,但由于当时没有征地,变电站不能从北侧和东西两侧出路,致使看着宽敞的国道不能利用,给设备运输带来很多困难。加之因修国道使路面升高,导致站内出水不利,下大雨时容易积水,给运行带来诸多不便。(3)满足环保要求。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设计就是不安全设计,对村庄、工矿企业、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应经过计算用数据说话。如城区变电站应和站外房屋、设施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采用室内变电站,防止污秽和各种外力破坏,进出线应用电力电缆,地面应有明显的电缆走向标志,防止城区开挖造成意外破坏。(4)超过六个月的可研报告,在重新启用时,应进行复核。
1.2初设阶段安全设计
初设阶段主要是依据可研确定的方案,进行站区总平布置和设备选型,初步确定线路走径,杆塔选型、导地线型号。初设方案的确定,将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其安全设计要侧重于:(1)做好招标工作。要协助业主制定招标文件,确定各项技术要求,参与技术协商和谈判,对设计负责,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用。如10kV开关设备的布置方式,各种电气距离应符合规程要求,对厂方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资料要认真研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套用厂方提供的图纸时,要审查对比,确保安全技术的符合性,必要时重新计算,重新设计。(2)重视设备选型。对设备容量应留有充分的余地,避免热稳定和动稳定计算不合格,系统计算时对大方式和小方式的运行方案,应征得运行方式管理部门的同意,短路电流计算要准确,适合工程实际情况,不能直接引用相邻变电站的技术数据或其他变电站的施工数据,不能直接按书本讲的方案进行计算。(3)优化线路设计。线路沿线地势多变复杂,导线型号、分裂的根数、特殊地区杆塔的加高、加宽、加重,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应全面考虑。如在山区设计线路时,山体形成的风道和线路垂直时,大风常导致线路跳跃、震动,易导致线间安全距离不够,故可研论证时应尽量躲开垂直风道,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又如水中的杆塔,如何维护、检修等。(4)总图规划。主变和主控室应居于中心位置,便于设备布置,使配电装置紧凑、电缆最短,减少事故机会。站内道路和设备间的净空距离既要合规,又要实用,道路排水尽量现场确定,直观对比,减少误差。又比如一个500kV变电站靠近省道边,土质为上浸地,公路上的水通过进站路的涵洞排水,一次大雨时间较长,水大排不及,倒灌入变电站内,几乎接近设备区,其原因就是初设考虑不周,雨水量计算不准,险些造成事故。
1.3施工设计阶段安全设计
施工设计阶段涉及安全和技术最多,任务最大,是设计思路成型、形成书面文件的重要过程。(1)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电业建设安全规程,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特别是对“设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逐条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是血的教训和总结,是安全设计必须遵守的“铁律”,国家已经把其作为评价工程建设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2)既要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又要把图纸审查、施工中发现的设计缺陷,设计变更充分考虑进去,把“四新”内容运用到设计中去。(3)对安全系数的确定,以满足安全运行为目的,不能将各种恶劣气候条件有意识地组合在一块,虽然满足了安全需要,但容易造成材料浪费,设备增大。(4)结合学习研究重大事故案例,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在设计中如何避免的内容和措施。如2008年的南方抗冰保电,四川汶川的9.12大地震,给电网企业的安全运行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除自然灾害原因外,我们应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减轻灾难给安全供电带来的危害。又如一个线路倒塔断线的实例:一条110kV输电线路,地处海拔高度在2000M以上的深山中,当时是冬季,下了一场大暴雪,持续6天左右,巡线时发现倒塔断线六基,造成严重停电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安全系数小,加上当时施工比较仓促,边设计边施工,实际覆冰、风速超过设计标准,事故时负荷电流小,加上这些铁塔正处于山顶大风口,承受不了重压。再如在一个220kV变电站的设计中,把独立避雷针的接地和变电站主接地网连在一起,给全站接地带来了严重威胁,不符合规程要求,后经分析,按照规程独立避雷针接地应单独接地,且避雷针要和主接地网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防止雷电反击。(5)设计人员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典型设计的理念、思路要搞清楚,对一些重要技术数据的内涵要理解,决不能模棱两可,如对电气距离、基础设计、结构计算、继电保护等按照专业应进行计算和分析,设计结果应有计算说明书,为安全设计提供数据支撑。(6)要便于施工,减少不安全因素影响。(7)一个变电站内的操作方法应保持一致,设备配置应尽量统一,布局一致,花样多时,容易造成操作失误。
2施工阶段安全设计
施工阶段图纸已经定型,安全设计侧重于服务,通过服务发现和分析设计缺陷,实施修正或变更,促使安全设计的实现。(1)和业主、监理及时沟通,听取意见和信息反馈,对需要处理的问题及时修改,对自己发现的设计缺陷,报告业主和监理,适时进行处理,必要时停止相应工程的施工待设计确认后再开工;(2)对重点部位必须到场,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对质监、检验过程要积极参与,通过相互沟通,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3)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查,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违反设计的施工方案要进行指导帮助,重大工序交接时,设计人员一定要到现场,对控制点、基准点重点检查,认真听取各方意见。(4)施工阶段是检验设计质量的最佳时期,比如室内变电站主设备的吊芯、就位,往往是利用房屋结构做吊点,施工时设计人员通过现场落实对照,看吊点设计是否合理,需做哪些修改。又如线路施工的一个案例:一条110kV输电线路,其中一基铁塔基础设计时放置于河沟旁,结果在土方开挖时发现实际上是一个流沙坑,施工人员请示设计人员后,给出基础处理方案,对其用混凝土浇灌填满,没有耽误工期,又保证了基础安全稳定。(5)站内各种附属设施的布置,站内地坪、道路曲率半径设计等,在施工中加以解决,安全效果可能更好。
3运行、检修阶段的安全设计
运行、检修人员对设计的安全性、使用性了解的最清楚,多听他们的意见,对安全设计有很大的帮助。(1)要进行经常性的设计回访,请他们指出设计缺陷,哪些应补充,哪些应修改,作为下一次设计的参考。(2)要学习国网公司、省公司、本单位下发的两措计划、事故报告、安全检查结果,查找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改进,哪些对我们有启发。(3)要参加相关安全例会、安全检查,身临其境发现不足,找出提高设计质量的切入点。(4)做好技改、扩建的安全设计,新增内容要和原设备操作程序尽量保持一致。变动或增加设备时,应提前设计好运行方案,确保新旧系统安全运行。
4勘测设计部门自身的安全行为
勘测设计作为电网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其自身的安全情况是做好安全设计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内部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山区测量,要注意道路安全,防止坠落;上工地要戴安全帽、登高要系安全带,按照安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下班后要及时关电源,防火、防触电、晒图时要保持通风、及时排除氯化铵气体,防止职业病。
5结语
电力勘测设计报告范文6
【关键词】软基加坝;排水沟;坡脚块石压重;宁夏隆德
2005年12月由宁夏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的《宁夏隆德县清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组鉴定并核查,同意水库大坝确定为Ⅲ类坝的鉴定结果。2006年1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以(宁水计发[2006]5号文件,下发了《关于隆德县清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工程总投资为1387万元。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2. 工程设计
2.1坝体放渗设计。
(1)清凉水库土坝为山地砾质土均质坝,两坝肩及坝体渗漏严重,不能正常蓄水。本次设计加坝高度为2.8米,坝顶宽增加到6.0m,为结合坝体迎水坡防渗处理,采用坝前加坝(坝内培厚加高)方式。筑坝土料场位于清凉水库坝址下游右岸4.5Km的新华村。岩性为Q3m黄土,土黄色,硬塑一坚硬,厚5~7m。勘探范围500×600m,储量150万m3,其渗透系数为1.3×10-5cm/s,满足规范规定的防渗要求标准,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中对土料质量的技术要求。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坝体填筑土料含水量设计要求控制在14.2%左右,采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设计要求压实度达到0.98以上;机械碾压铺土厚度不超过30cm,人工夯实不超过20cm,每铺一层土料,应及时碾压,不得隔日再压;每压完一层,其表面须剖毛,过干时需洒水后方可继续铺土碾压,前后两次碾压结合部位须彼此覆盖,每层检测一次干容重,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加坝时,坝体与淤泥面用结合槽连接,在岸坡、建筑物等刚性建筑物结合处,应将混凝土表面或岩石面节理、裂隙缝口冲洗干净,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对节理、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岩石,可灌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2.2软基加坝设计。
清凉水库现泥面高程为2542.40 m,淤泥面厚度14.70m,本次设计在泥面上直接加坝。为加快淤泥坝基固结,在新加坝基范围内设纵横排水沟,形成格网状排水带,为预防加坝出现和滑坡现象,在新坝坡脚前缘设置一道堆石体,即块石压重区。
2.2.1软基排水沟及坡脚块石压重区布置。
清凉水库设计加坝高度为2.8m,即在坝体淤泥面水平铺设宽度为14.8m。软基排水沟布置为纵向和横向,纵向排水沟平行于坝轴线布设,共三道,平均间距7.4m m,第三道为块石重压区。一、二道排水沟断面尺寸:宽度1.5m,深度1.5m,排水沟填料由砂、卵砾石和块石组成,并且满足反滤要求:砂层平均厚度0.3m,粒径1~5mm,卵砾石平均厚度0.5m, 粒径5~20mm;块石层平均厚度0.7m,粒径大于300mm;第三道排水沟即坡脚块石压重区,断面尺寸:平均宽度2.0m,高度2.0m,砂层平均厚度0.3m,粒径1~5mm,卵砾石平均厚度0.5m, 粒径5~20mm;块石层平均厚度1.2m,粒径大于300mm;横向排水沟垂直于坝轴线,共设八道,平均间距50米,其坡度不宜超过1%,排水沟断面尺寸:宽度1.0m,深度1.0m,砂层平均厚度0.3m,粒径1~5mm,卵砾石平均厚度0.3m, 粒径5~20mm;块石层平均厚度0.4m,粒径大于300mm。格网带形成后,内填0.3m厚的碎石。
2.2.2加坝速率控制。
清凉水库现泥面高程2542.40 m,加坝后的坝顶高程为2560.5m,高差17.9m,考虑由于施工速度过快,在淤泥质土中产生了过大的孔隙压力,导致下垫砂层排水来不畅、固结慢,易出现裂缝和滑坡现象,设计要求控制加坝速率,即将坝体加高填筑分为几个阶段,以便使坝基上产生的孔隙压力随时间的推移有一个消散过程。根据已建成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该水库土坝加高填筑共分为六期施工,每期填筑高度大约为总高差的1/6即3.0m为宜。第一期第一层填筑土料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铺土厚度40~50cm,以便吸湿淤泥面水分,并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每期填筑完成后,埋设固定沉降观测桩,每天观测1次,10~15天后,当每天沉降量小于1cm时,可以进行下一期的坝体填筑。
3. 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坝体填筑土料的含水量、渗透系数、压实度和加坝速率,以保证加坝质量;排水沟填料经加工、分筛、检验合格后,分别堆放在干净的场地上,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泥水或土块等杂物混入;堆料不宜过高,以免颗粒分离;转运时,注意砂石料、卵砾石料分开运输;铺筑时,填料应自底向上铺筑,不宜从坡面上向下倾倒,相邻层面应拍打平整;块石压重区使用的石料必须质的坚硬,要求分层进行,靠近反滤层处用较小石料,外坡表面用较大石料,堆放应稳定密实。
4. 结束语
清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坝体填筑分为六期,每期填筑高度为3.0m左右,由于在土坝填筑过程中注重上述施工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坝体没有出现裂缝和滑坡现象,该工程2007年4月动工,2008年至9月完工,2009年通过竣工验收。目前水库蓄水已达正常蓄水位,通过对坝体渗漏、沉降观测,未出现异常迹象,工程效益初步显现。
参考文献
[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
[2]《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
[3]《土坝设计》(下), 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年.
[4]《土石坝加固技术》张启岳,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年.
[5]《隆德清凉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地质队,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