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1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渐成熟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明晰化,强化专业实习的任务也被明确提出。不过,除了为什么实习可以有大致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初步检验)之外,以什么方式实习、在哪些领域实习、在哪些岗位实习以及岗位实习的要求是什么、具体训练要求及其效果如何考量等问题,国内高校实际上均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做法,专业实习方式可谓多样化。行政管理专业实习须明确如下问题:第一,价值定位———专业知识的结构性设计向管理实践的功能性切换的初步尝试。作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必备的人才培养环节,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依据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要求将理论知识通过初步实践而转化为实际能力。第二,范围与岗位定位———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应该选择党政群团组织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部门具有简单管理功能的岗位。这种管理岗位对部门内部而言主要是技术操作性质的基础工作,对社会职能而言则是管理服务性质的工作。第三,内容定位———日常管理技能与信息整理。专业实习的具体训练要求除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标准化的日常管理技能设计外,还应加入适时性的专业课题调研,进行专项信息资料搜集整理,以强化学生专业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第四,评价方式定位———日常性考核与专项性考核有机结合。日常考核以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制度规定为依据,专项考核按照专业实习课题和学生自选调研课题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同时附加对专业实习单位跟踪回访的评价,从而使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多元化和综合化。为此,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哈尔滨市所属的城区党政群团及部分基层公共部门建立起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这些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道外区、平房区、南岗区、香坊区和道里区等。在大三春季学期的下半学期,我们选派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学生分赴各实习基地进岗实习。从实习岗位的分布来看,一是从团区委下派到各街道团委担任挂职副书记,开展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群团工作;二是从区人事部门分派到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承担各区政府的专项任务,如经济调查、民生状况调查、普法调查、执法检查、人口普查等;四是直接派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承担基层日常服务工作。从实习的效果看,由于严格规定了实习期间的坐班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专项课题调研任务,实习学生的管理正式纳入所在实习单位的日常人事管理体系,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积极合作、服从规范、坚持原则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较为直观地了解城市公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并直接体验党政机关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繁杂的日常管理内容,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走向社会铺垫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
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体验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机会,同时也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反馈了诸多问题。概括而言,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反映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美国行政学者小劳伦斯•列恩认为,“在制度化程度不高的领域中,例如,行政、社会工作、计划(规划)、教育‘,基本知识’由什么构成的问题远未明确”,因此,“掌握基本知识被认为不如为了与实践相适应而对价值、规范以及态度方面进行整合那么重要”[1]。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更多为由价值、规范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倾向所替代,寻求“基本知识”的体系化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被公认且普遍设置的学科或专业,无论如何也需要确定其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范围,这样才可能将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由于专业实习岗位往往都是一些从事具体管理服务业务的,在繁琐零碎的日常工作中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换言之,一些具体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非明显,这就使专业实习失去了专业性特征而弱化为一般性的实践素质训练。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习岗位选择的不当,而是关于专业基本知识体系规范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完整性诠释得不够。“行政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本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通常我们将其定义在“公共”范围内并与公共目标实现直接相关,即它是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活动,所以它必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传统以及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构成其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论、原理、规范、方法等内容也便主要涉及这些范围,并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实践中[2]。专业实习的专业性缺失与专业教学没能有效贯通专业基本知识体系传授这一主线相关,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中进一步确认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以此为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领,从而增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秉持服务于实践能力培养宗旨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力图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理论阐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诠释并规范本土管理实践的本质与特征,探求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途径。依此而言,无论学院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有多大,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引导人们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关注,亦即寻求“价值世界”(“价值知识”)对“事实世界”(“事实知识”)的阐释和把握能力[3]。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给予充分肯定,对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与本单位惯常做法之间的差异感到不够协调;实习学生明显意识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距离,专业理论知识面对具体工作偶现的尴尬局面使其实际效用受到质疑,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案例的不足,需要加大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管理事实的比重。此现象是我们在开展专业实习之前就已预料到的,因此,每一轮次的专业实习之前,都将由教师进行专门的实习培训,重点进行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强化,但是仍然反映出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中的某些偏差———长于理论知识的教师导致专业教学长于理论的结果,这要求我们有效解决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原则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始终的问题。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专业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方法论层面上,即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层面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才是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专业思维方法旨在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观察问题、获取问题、剖析问题、定义问题和解释问题的符合理性精神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办法,这是我们理性地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前提。专业学习方法强调认知性知识和感受性知识获得途径的快捷性和有效性,它包含着如何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广泛和更自如地对“知识”问题理解、消化、整合与运用的能力,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主要关注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其效度,它需要排列问题信息的次序、问题的关节点,找到破解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术,这是专业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专业实习的考察,我们确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体现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取过程中,这实际上也就是专业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四)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综合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旨趣
专业实习的经验表明,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实践给予人们的专业教育是课堂知识传授无法替代的,尤其是“第一线公务人员”或“最基层行政人员”的具体工作通常需要进行“精力分配的裁量”与“法律适用的裁量”的两难选择,工作的排序及其质量的评价等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经历中累积[4]。这些具体、细致而又繁琐的感受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实际体验,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强化综合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凸显典型性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是目前普遍认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综合性与典型性结合效果较好的形式。它通过自我编导、模拟、表演、讨论、评价和深度思考等直接参与性环节,使学生根本转变学习角色,获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体验性和创造性,为专业实习实践搭建了必要的中介和桥梁[5]。因此,专业实习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实际集中在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效度上,这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案例选择的适度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化的实施路径
专业实习反映的专业教学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并合理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来修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设计、计划落实、内容安排、方式选择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通过这些基本环节的有序排列组合可以摸索出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的有效路线。
(一)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化与动态化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是其有效实施并发挥良好作用的基本前提。这一设计首先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即依据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而形成一种专业教育理论的过程。就信息源而言,这一方面需要行政管理实践探索的强力支撑,突出其“制度环境、实际工作者所需技能和专业问题处理技术”等整合的必要性,还需要“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个相关科学学科”的相互融通[6]。科学化的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就是要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并在相关学科的融汇中完成对其特点科学阐释的任务。同时,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还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面对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必须给予随其变化的理论诠释,因此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教学计划落实的制度化与系统化
对专业教学而言,教学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其落实也就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来加以保证。制度工具是人们反映事物规律及实际需要的文明成果,其规范功能与效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相应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它为行为确定了规则和标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制度体系应该是不断追求其整体系统化的过程,有关教学计划执行的目标、原则、程序或流程、效果以及执行主体的规格、执行内容、合作方式和权责分工等基本方面,均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加以体现,以便使执行的秩序、效率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可以在相同的标准衡量下求得一致性。
(三)专业教学内容关系的逻辑化与细致化
如果说科学、动态的计划设计和制度、系统的计划执行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那么专业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化与细致化则是其有效实施的核心所在。逻辑化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体现在知识结构上是通识性、基础性、专业性到专业延伸性(教学模块设计)之间的紧密衔接的排序关系,形成专业知识依次递进的逻辑序列;在知识类型上是理论性的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的感受性知识之间构成的内在逻辑线索。细致化突出反映的是专业知识结构与类型的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及其课堂教授内容之间实际安排的精确程度,它是实现专业教学内容逻辑化的具体要求。
(四)专业教学方式选择的多元化与创新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目和教学内容实现的基本工具。组织学习理论观点认为“:当创造的方法确实发生时,学习才发生。”[7]因此,创造方法的多样化就会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求知路径。行政管理得益于多学科的滋养而生成,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也自然得益于多学科教学与研究方法的借鉴。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落实过程中,不断寻求多学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准确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些方式除传统规范教学方式包含的主要方法和互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外,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恰当运用将逐渐成为关键的支撑要素。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对策
当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不利于提升医院行政管理水平[1]。本文对于次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详细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医院行政管理人员10名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5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为(34.1±1.2)岁。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2名。所有人员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培训、指导:(1)在医院行政管理内部,制定一个评价表,对行政管理人员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分析和总结。(2)医院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举行讨论会议,针对当前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应对对策。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培训主要从思想观念、理论知识、责任态度、管理技能等多方面进行[2]。
1.3效果评价
行政管理人员最终的综合素质评分主要从工作态度、理论知识、管理技能等多方面来进行评分,评分主要采取十分满分制,分数越高则代表情况越良好;反之则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借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在工作态度、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评分分别为(5.6±2.1)分、(6.0±1.2)分、(6.3±0.9)分;研究组分别为(8.1±0.5)分、(8.2±1.1)分、(8.1±0.7)分。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在工作态度、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当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量大、繁琐,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虽然很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可否认,但效率却不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行政管理工作无挑战性,得过且过,无职业计划目标。
(2)态度不够积极:由于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无绩效要求,岗位待遇和临床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很多人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自我激励精神和上进心,严重的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和上进心,存在做多少都是要领固定工资的心态,缺乏挑战自我的热情,整体管理队伍士气不高、低迷的情绪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3)理论知识缺乏,管理技能水平较低:在很多医院,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并非正规医院管理院校毕业,上岗前未接受任何专业培训,以至于理论知识缺乏,政策制度掌握不好,管理技能水平较低,在工作中无法进行有效指导,不符合现代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求。
(4)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由于内部缺乏合理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很多管理人员行为无制度为依据、无保障。因此导致部分管理人员行为松散,缺乏高度的责任心,部分甚至趁着管理漏洞,做出一些不利于团队的事情,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3.2针对上述不足提出的解决对策
(1)制定严格管理制度,转变行政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首先,在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严格管理制度,依据制度办事。通过定时开会、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听取他们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及在管理中存在在问题,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3]。
(2)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通过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工作责任态度,帮助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和目标,使其适应各项工作模式。
(3)加强人员培训指导:首先,应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以便为日后实践工作做出依据指导。定时举行培训会议,发放各种学习资料,并通过严格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位员工掌握后方能上岗。其次,组织参加各种类型管理业务知识及能力的培训,邀请相关人员到内部进行管理技能指导,或者派遣员工到其它先进医院进行参考学习、借鉴。
(4)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管理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的各项行为有据可依,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遵纪守法,严格律己,并创建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员工给予加薪、晋升的鼓励和机会,对于损害集体利益给予严重的警告处分,对于违法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法律处理。从根本上实现整体管理队伍纪律化、法制化。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在工作态度、理论知识以及管理技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从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和指导,有利于提升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推进医院行政工作开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琴.新形势下医院行政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23):666-668.
[2]马丽卿.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30(02):172-175.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3
独立学院是把“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实践动手能力又是专业核心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与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1]
一、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一)实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未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培养造就,而案例教学是培育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满足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特征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式的授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结构和知识体系,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音像、阅读、习题和练习等有效方法传递技术、原则和具体事实。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在该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适度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更需要加大案例教学方式的比重。不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其中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中,诸如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技术等等,大多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的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只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贯通。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实践和摸索,决不是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培训或观摩他人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自如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相关案例素材的搜集、编写必须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践。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担任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惟有持续不断地提高理论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四)针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特点因材施教的需要
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状况来看,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兴趣爱好广泛,具备一定文体特长,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全面。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才艺比赛等方面往往能取得优于校本部同类专业学生的成绩,他们在人际交往与沟通、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文化课成绩较差。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并提高教学效果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案例具体、形象、生动、有情节、吸引人,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思考”、“发问”和“释疑”,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有效实施面临的障碍
目前,作为管理类专业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很多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都程度不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其在具体应用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在师资力量方面
案例教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满堂灌式的全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其中的角色类似于电影导演,导演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因此,案例教学对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许多独立学院还属于新办专业,师资力量原本就不足。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以及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培训的缺乏,又使得能够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专业老师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该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该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会对案例教学造成制约;进行案例教学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独立学院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许多老师没有主动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的热情和激情。即便是那些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案例选择、编写、组织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其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方面
选择和编写好教学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客观性、时效性、思考性和难度适宜等特征。当前国内各高校自己编写的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案例教材并不理想,缺乏经典案例,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社会变化的实践。每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在加强学科建设,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总的来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所能选择和使用的案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二是偏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三是国内政府管理案例多,国外政府管理案例少;四是政府管理案例多,非政府公共部门管理案例少;五是着重于描述说明,背景和数据材料介绍少;六是体系不统一。案例信息库建设的不重视与高校之间的相对封闭性,致使有限的案例信息库无法实现共享,由此导致案例教学所需的行政管理案例资源不够丰富。#p#分页标题#e#
(三)学生素质方面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尤其是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差,不少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质疑批判;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由此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普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部分学生不重视案例讨论课,他们不愿意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发言提纲;(2)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不习惯小组讨论问题,课堂发言不积极;(3)部分学习小组成员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现象,直接影响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四)基础设施方面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独立学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母体的教学资源,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现行的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院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滞后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更不能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安排方面
教学安排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一级行政管理专业要招好几个班,而专业教师人手不足,只能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以笔者所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教学规模常在60人以上,开班上课的人数偏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无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难以调动和激励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导致大部分同学消极应对,这种教学安排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推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师资队伍
案例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加强案例教学师资培育工程,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应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高层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开设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培训班,或者是组织相关承担案例教学任务的教师到其他高校(有条件的可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行案例教学观摩活动,以提高其案例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强独立学院与公共部门的互动,独立学院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激励老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科研课题,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避免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以从政府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聘请部分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领导干部,兼职担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老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有着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已退居二线的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干部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客座教授,以补充和增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
(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搜集制作成本很高,为了提升案例教材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指定在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先的高校分别作为这些课程案例教材的主要搜集制作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拨付所需经费,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案例信息库建设,促进高校之间分工协作,克服各高校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
(三)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
学生方面,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行政案例教学,消除学生对行政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学习和领会,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养成虚心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习惯,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
(四)加大投入,加强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独立学院应从有限的财政中拨出资金,支持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订购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图书资料,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通过体制创新共享独立学院母体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已有的案例教学资源等。
(五)调整教学安排,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内容和方式
在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的今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小班形式,以笔者从事案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人数规模应在20人左右为宜。教学评价或教学考核绝非教学活动的终止和总结,其本身也属于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在案例教学初始,应明确告知学生有关课程考核的规则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核,恰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方法,避免诱发不良的应试心理而“死读书、读死书”。其次,在案例教学期间,加大平时考核在结业成绩中的权重。考核事项可包括分析案例写心得、撰写学期论文、难点热点辨析讨论、知识点自学答问、学习态度等方面。最后,优化考核考试制度。传统的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业水平。因此,要实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达到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4
一、实习过程
1、熟悉公司人事部总体情况
我到公司人事部参加行政助理实习,人事部领导安排我跟随实习,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我亲切地叫他老师,他呵呵笑了。实习初期,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熟悉人事部的总体情况。指导老师非常热心,在陪我熟悉完人事部的总体情况后,还详细介绍了他们公司其他科室部门的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使我对公司和员工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自己今后的实习,当好行政助理打下扎实基础。
2、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做好行政助理的实习工作,指导老师化了整整2个小时给我讲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我印象深刻,初步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能不能够创造效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决定于人,这基本的道理已为大家所共识。所以,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管理观念要先进,对人力资源有科学的理解,应认识到,德才兼备、有创造力、有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不仅高工是人才,技艺精湛的工人也是人才;不仅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是人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其次,要深刻懂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3、制作员工社会保险名册
指导老师安排我制作员工社会保险名册,说这社会保险名册非常重要,要跟社保局核对,不能有差错,因为社会保险关系员工的切实利益,是老有所养,对维护公司和谐,维护员工队伍稳定,至关重要。经过2天的认真细致工作,我制作好了员工社会保险名册,员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内容逐项填清楚,没有任何遗留。指导老师看了十分满意,夸奖我工作认真、细致、负责。
二、实习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为期个月的实习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我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前学习的是理论,现在是实际工作,懂得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流程,懂得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懂得了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履行好行政助理的工作职责,除了掌握原则性,坚持正确立场外,还要做到细心和谨慎,要具有责任性,才能做好行政助理工作。
三、实结及体会
我要非常感谢公司能给予我这次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感谢人事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在实习期间的帮助,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我更加清楚了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运作的基本流程,对行政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5
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毕业后能把所学融入到工作打下基础。
实践时间:2018.5.21-2018.11.1
实践单位:xxx乡政府xxx大队部驻村工作队
实践内容: 行政助理的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我的具体工作有:
1>.文件、档案、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记录;
2>.电话记录、打印文件、复印资料、扫描文件和资料;
3>.日常报表的收集、整理、汇总、传递、上报;
4>.收发邮件、信件,及时转交相关人员;
5>.完成上级管理层交付的临时工作。
基础行政能力理论知识范文6
一、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意义
所谓《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实证型教育培训方法。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也有利于整合师生智慧和资源,经验共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行政管理现象的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目的。
1.验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设置合理,才能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形成合理的学生知识和理论结构,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行政管理和改革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目的就是检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能否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能力。只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科学、合理、有效地解读现实个案,才能验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提供学生置身于复杂现实行政管理环境的体验
案例课程教学,让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局中人”,使他们体验到实际政务操作的各种压力和复杂性。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课程,让学生认识大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学会理论分析能力。但是学生无法得到真实行政管理活动的体会。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形成局中人的自我认同,对行政管理实务的复杂性和压力做好心理准备。
3.培养学生解决行政实务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职业技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融合起来的一种课程教学。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习惯和能力。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讨为核心,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关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案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改善其思维模式,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习得解决行政管理实务的各种技能和方法。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互动沟通与合作能力
与人互动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行政实务的解决,受到行政公共性规律的约束,不是单个人通常可以解决的,它必须整合行政管理系统所有的资源。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课程整合了全体学生和老师的智慧和能力,形成综合运用集体能力和资源解决实务问题的一种行动模式,在此过程中,为了达到整合全体师生智慧与能力,学生必须习得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既要同教师进行互动沟通,还有与学生互动沟通,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行为能力。
二、《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从程序上看,通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简要讲授相关公共行政理论,而后分析印证有关理论。接着引入与所讲授行政理论密切相关的行政案例,介绍案例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切入点,给出分析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以案论理。
1.重案例选择
行政案例教学是通过对行政案例进行考察和分析,使学习者获得有关公共行政管理实践的知识和经验,并提高和增强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案例是课程的核心,没有案例不是案例教学,没有恰当的案例也不是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精选是案例课成败的关键之一。
2.学生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是第一位的。案例教学跟非案例教学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案例课程有相当比重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针对案例反映的行政管理问题进行深度讨论。这个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讨论环节包括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和辩论,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发言。讨论和发言的环节多,量也比较大,决定讨论的时间占用也相当多。但是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中讨论,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角,教师原则上并不参与讨论,更不提供所讨论问题的标准答案。教师责任是为学生讨论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背景解释,并为学生就相关知识、理论和问题提供解答释疑。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案例体验,这是非案例教学所无法获得的教学效应。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干预也不放任
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必须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书本、教师”挑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放、自由地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式适当地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奇思妙想”,引发有分歧的观点,激化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实现多向度的充分交流而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但是不强制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限制学生。
4.重理论深度提炼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不能为分析而分析,必须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案例教学中,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得到充分交流与碰撞,使理论得到深化和提升。教师虽不参与具体讨论,也不提供问题解决的权威答案,但是教师在引导、指导学生讨论,以及最后环节的课堂教学总结中,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将案例教学的理论深度尽可能地阐述和演绎。
三、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