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1
【关键词】鉴赏技巧 ; 功利化 ;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09-02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但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内涵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
笔者归纳了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总结其常见的题型为以下几种:1.情感类。这类题目围绕诗歌表达的情感出题,一般要求学生指出某诗句或是整首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更难的题目则要求学生能够有广阔的视野,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做到知人论世、自圆其说。2.内容类。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读懂诗歌,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单句诗歌的内涵,可以是简述整首诗的故事,也可以是围绕诗歌内容设问其原因和结果等。3.手法类。有些题目直接给出了手法,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有些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诗歌内容自行确定表现手法,再进行诗歌分析,难度较大。4.形象类。在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某个形象,有些题目就是围绕这些形象设问的。要求考生分析形象的内涵、特点,更难的则是要求学生借形象分析诗人的特点。5.语言类 。这类题目通常考查某个字在诗歌中的妙处,需要结合诗歌整体来分析。6.风格类。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派、李清照的婉约派,因此有些题目就围绕诗歌如何体现作者风格来设问。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项,每个高中生都应当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把诗歌鉴赏当做一个整体。一首完整的诗歌,一般包含标题、作者、正文、注释四个部分。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以读懂诗歌。首先,标题是诗歌鉴赏的起点,它是诗歌的眼睛。认真研读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读标题可知是借景抒情了。其次,读作者,可了解诗歌的风格、思想倾向等。不同的作者其关注点不同,风格流派各异,如李白的浪漫主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爱国情感。另外,不同的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不一样,因此诗歌鉴赏就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再次,读诗歌正文。这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字词。意象往往隐含诗人情感,关键字词则有可能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最后,诗歌注释不可忽视。注释有时会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解释,可以降低诗歌的阅读难度。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审题意识。做到前面所讲的,学生可能初步读懂了诗歌,但是能否得到高分,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审题意识。通过审题,要明白考点是什么,明确问题的指向,再到诗歌中去寻找答案。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明确诗歌的主旨,明白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时审题就更有指向性,能够更好结合诗歌内容回答问题。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诗歌鉴赏教学功利化
在高考试卷考察方式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以解题为导向,注重传授解题技巧,追求解题数量。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达、手法等表面的东西,不够深入,没有引导学生去挖掘诗歌背后所表达的诗人情感、思想、信念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表面和功利化,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没法体验诗歌真正的美。正确的诗歌鉴赏教学理念应该是通过诗歌鉴赏教学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诗歌鉴赏教学方法的落后表现为教师按照程序进行,把诗歌鉴赏分成固定教学模块。教导学生由题目分析开始,清楚诗歌考察内容。然后带着题目进行诗歌解读,并要求学生在读诗过程中注意寻找“诗眼”,体会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解题。这种套路纯粹是为了解题以应付考试,显得单调僵硬,很容易使学生失去诗歌鉴赏的兴趣。另外,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了,不少老师还停留于板书阶段。完全可以借用先进的视听技术,将下载好诗歌背景图片或者诗歌朗诵的音频放到课堂上展示。
(三)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不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不感兴趣,受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吸引,学生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来鉴赏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含义充满不确定性,同一意向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意境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慢慢体会。另外,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今天已经很不一样。这些都使学生失去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他们更愿意花时间来阅读浅显易懂的文章。受此影响,学生在接受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时,更多的停留于追求解题技巧,而不是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转变诗歌鉴赏教学理念
要解决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功利化的问题,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观念,明确诗歌鉴赏教学的正确目的,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诗歌审美情趣。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放弃单纯灌输解题技巧的错误做法,注重通过诵读、解读诗歌内容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丰富诗歌鉴赏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古代诗歌表达精炼,字数虽少,但其内容则相当丰富,蕴含的感情也很复杂。如果仅靠学生单纯的想象力,不容易全面体会和欣赏诗歌的美。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图片,给学生一种立体感,帮助其拓展想象力,更好的理解诗歌,从而培养学习诗歌、鉴赏诗歌的兴趣。其次,反复诵读,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到诗歌的押韵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诗歌文本的解读
传统的诗歌鉴赏教学法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教学内容程序化、模块化,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课堂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解读诗歌中的典故。古代诗歌中往往借典故来表达作者情感,可以将典故详细讲授,让学生在听故事中领会作者情感。如《行路难》中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就用了典故。前者是姜太公钓鱼与周文王姬昌求贤的故事,后者是先为奴隶后成宰相的伊尹与商汤的典故。其次,咬文嚼字。分析某一字词的妙用,或是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的内涵。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其他字代替,就会发现“闹”字把生机勃勃的春意给表达出来了。又如“乐游春苑断肠天”中的“断肠”是指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与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不同。最后,带领学生体会意象意境。古代诗歌常把作者情感融于外在事物,创造某种意境,借此表达情感。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萧飒悲凉的秋景,创造出凄清衰颓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离乡在外的落寞之情。总之,围绕诗歌本身,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将有效提升诗歌鉴赏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李方国.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71.
[2]倪同刚.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J].中学语文,2013(Z2):80-86.
[3]赵亚男.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及改进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3):53-54.
[4]文永美.浅谈古代诗歌鉴赏[J].新课程,2013(03):127.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2
【摘 要】德育工作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职高的语文老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挖掘办法,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为此,我们特地研究了职高学校教育的现状,具体分析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因、优势以及渗透方式。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想要更好地给职高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我们首先就要先了解职高学生具有哪些特点,首先与普高学生相比,职高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大多数学生既聪明又活泼。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抱有混日子的心态。因为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就不好,又受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轻视,致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最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加强德育的渗透,帮助职高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一、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现状
1.社会环境问题引起的学生道德水平过低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浪潮的袭来,汇聚了大量的思想文化,处于社会中的中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中职学生面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都有独特的看法,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职业学校的教育倾向于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这也主要由于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在于升学率的高低,在于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这一时期的职高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是非辨别能力弱,难以把握,很容易盲从,出现各种不符合他们的行为举止,道德水平低下。这正是德育工作的缺失造成的。
2.不符合学生正常身心发展的德育教育
职校德育目标的确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德育目标订立过高,过于理想化。中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尚不成熟阶段,德育定位过高导致实施过程中难以被学生接受。就现在的职业学校的教育来说,德育内容脱离实际,与学生实际年龄、心理特征不符。德育内容与时代脱节,难以起到引导作用。德育成为了死板化的说教,背离了德育的本来宗旨。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德育教育过于单一化
职业学校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中专学生道德规范的养成,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现有的职业教育方式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在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把教师放在了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参与者,没有从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出发,常常对学生施以惩罚、批评、训导等方式,德育教育过于局限。同时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性,强制要求一律性。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就过于单一化。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职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分析职高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因
1.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其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更应该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职高学生此时正值青春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
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建设者。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优势
根据职高学生存在的问题,由老师帮助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道德修养。职高语文教学中语文素材就是良好的德育素材,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无形间渗透了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一般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上,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教师必须积极认识到语文教学这一优势,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师必须要了解职高学生的特点及其本身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打好语文基础,肯定学生,以便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德育教育渗透的基础就是教师不断地肯定学生,鼓励他们,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蜕变、成长,变成一个有自信、自尊自爱的高素质人才。
四、职高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方式主要有自然渗透、活动渗透、生活渗透三种方式。
1.自然渗透。通过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逐渐渗透,主要是以一些名言警句、
关键词 语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从古至今,历史上留下很多光芒璀璨的格言,这些经久不衰的格言都是人们从作品中摘选出来的,对于这些文情并茂的格言警句,我们要细细品味,他们无疑不渗透着德育教育。从“金就砺则利”中,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努力、成长的过程。从“传道授业解惑”明白老师的责任及学生在未来应承担怎样的职业职责,又该具备哪些素质。从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我们教育的目的就完成了,同时,很自然的就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
2.活动渗透。通过举行有目的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使得学生更加认识了解自己,对未来也可以有个积极向上的目标,也可以通过举行多种样式的比赛比如演讲等,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这一意境之中有所感悟,受到心灵的熏陶、净化。
3.生活渗透。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从自身感受渗透德育。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外延伸,比如以诚信、友谊展开演讲或主题班会或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德育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更加注意到自身的德育品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有激情。
参考文献
[1]龚健.于平淡处显峥嵘——探讨当前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2002.
[2]仇加林.以生为本,潜移默化——迁移职高余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3).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75-01
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语文作业在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中语文作业的重要意义进行的分析,指出了现阶段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望能促使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一、作业的概述以及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的作业,《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而在《教育大辞典》中,则把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就高中语文作业来说,它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都说语文素养是要从小培养的,这培养的时间在哪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的语文作业就是提高素养的最佳阵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时刻注意帮助学生打好发展的基础。在新教学理念下,我们教师不应把目光专注与知识的灌输,而应及时抓住作业时机,不断地引导和灌输,不断的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文明的欣赏品位,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升华。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与弊端
高中语文作业不受重视,这是一个久远的现象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我们的高中语文作业部分的教学引起了教师的注意,但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让课堂“亮”起来,在作业方面,无论是作业的设计以及评价,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严重的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作业内容单调、很随意。认识的不足和指导思想的陈旧,导致了作业内容的单调、狭窄。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高中语文教师总有这样的认知:课堂教学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行为,最有收效;至于作业只是一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课后自学任务而已,没有必要太花心思去设计。所以学生的作业都是一些市面上和教材配套的练习,表面看合情合理,但事实上,有的练习粗制滥造,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次,在语文作业设计上缺乏整体感,比较机械化。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从教材的实际情况和整体性出发,缺乏对教学内容的长远考虑和规划,大都比较机械、繁琐和单调,从根本上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度,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实现教学的最大功效。最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化现象严重。在许多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考虑的都是书面上的作业,一些如实践作业、口头作业等很难出现。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一定限于书面作业,但现在的高中语文作业基本都是书面作业,作业的形式缺乏多样化,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分析
1、突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枯燥,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读写训练量大,往往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各种研究都已经充分表明“兴趣是最佳的学习推动力”,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知识以生动、科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必须得有一个开阔的视野,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促使当前语文作业设计更加具有情境性和主题性,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学习《雷雨》后,可以播放话剧《雷雨》,让学生分角色模仿朗诵,或让学生结合该戏剧中人物性格特征,选取场景,自编自演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作业,有效的避开了传统式作业的枯燥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设计个性化作业,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模式正在被新的教学策略所磨灭,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积极的从学生的个性入手,积极的设置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在个性化作业中,首先,教师要设计出内容开放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选择。其次,作业的形式保持开放,即不一定非要是书面作业,只要能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的健康形式都可以。再次,作业并不设置标准答案,实际的答案是富于开放性的,而不是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封闭形式。最后,作业的评价方式要开放,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实践化以及个性化,全方面的去培养学生,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作业设计形式多样,途径多种。教学中,只要我们的作业布置与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作业布置的内容和方式,就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发挥作业巩固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4
有的老师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由于没有经验,或是受到传统教课方式的影响,很容易将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喧宾夺主;或者抛弃了选修课的目标和内容,没有方向没有章法地进行讲解,有的甚至为了赶任务,把选修课变成高考复习课,把选修课教材作为高考备考复习材料。一句话,选修选修,既没有学生的自选自修,也没有教师相应的怎样选和怎样修,结果是把选修课上得比必修课更粗放、更随意,因而也就更失效。这也直接导致当前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状态显得杂乱,效益不高。
选修课的内容设置是以单元教学为主,同时每个单元还设置了专题解读,基于新课标的指导及选修课本身的规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 “专题引导、自主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还让每次课的教学与单元话题结合起来,突出选修课的专题性,在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实施专题探讨,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谈谈这种模式的特性。
一、有利于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
选修教材的出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下,教学的功利性显现得尤为明显。在新课改选修材料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模拟高考解题来欣赏选文的现象,把鲜活的诗文变成硬生生的考题。学生阅读得少,自主感悟得不足,因此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是无从谈起的。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在谈到语文选修课教学时曾指出:阅读是关键,教师讲得再多再细,设计的活动再新再奇,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大声地读,去反复地读,那效果也不会好;题海战术是恶劣的,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语文素养的人。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范围不尽相同,在自主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独到见解。为了生成这样的教学场景,在导入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让马尔克斯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它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而马尔克斯却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也认为“《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何以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这部作品的魅力之处在什么地方?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谈到了自己的体会,有同学说整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很独到,有同学说文中的母亲隐忍的情感最有张力,还有人说从神父家窗外拥挤的人群看到了旧中国中同样麻木的面孔等。没想到同学们课堂中随机生成的答案成为了课堂的亮点,这些都说明了只有赋予同学们自主选择的自由,才会出现课堂上熠熠生辉的独创光彩。
二、有利于突出选修课的专题性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选修与必修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专题性了。《礼拜二午睡时刻》隶属《外国小说欣赏》中的第七单元,话题为小说的情感。情感质量是人的品质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小说家都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情感在小说中的表现,既能打动读者,又不至于令人厌烦。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花在煽情上的力气越大,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任务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节制胜于放纵”的处理方式。马尔克斯在表达情感时,没有采取同步同度方式,而是有所克制,避免了浮躁和浅薄,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稳重的叙述风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把文本欣赏与话题教学有机结合,以小说情感为中心,通过“精读课文、品析鉴赏”,“再读课文、深入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小说情感的动人之处,尤其是小说中节制情感抒发的方法。例如,有同学找出母女俩快到小镇时,母亲对小女孩带有命令语气的三句话,从三个叹号看出母亲的坚强,这个女人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不仅如此,去祭奠的自己唯一的儿子还是以小偷的身份被枪杀的,母亲即使背负着巨大的道德舆论压力,同样也要一如既往地表现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这位同学进一步分析道,这样坚决的命令语气透露出母亲那倔强的尊严。
三、有利于展现选修课教学的探究性
语文选修教材是着眼于学生自学而编制的,是语文必修教材的补充,“得法于必修,得益于选修”。因此,选修课程还是要重视学生自学和探究,没有探究的选修课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为了实现《礼拜二午睡时刻》探讨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相关的探究问题,如“根据本文得出的‘悲悯情怀’的主题,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有同学提到了社会对于艾滋病人等的态度,谈到了艾滋病病魔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人们对他们的极度隔离。也有同学提出了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台湾记者张平宜为四川一个偏远的麻风病村病人们办学校等,为了那些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那些群体的宿命而做的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从同学们的讲述中已然让大家体会到对待他人的积极态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选修课阶段学知识不是主要的,探究出一些成果也不是根本目的。而在于在选修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形成并强化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自觉诵读诗文的习惯,细读与说读的习惯,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经常阅读报刊的习惯等。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高中阶段开设这么多选修课,大家都没有经验,都处在摸索阶段,但不管怎样,选修课终究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一定要坚守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发展个性的空间,而不是过度地张扬个性,其实,现在社会风气和网络的影响,学生已经够自我的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不做适当引导,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索型问题 解决方法
通常情况下,有些题目只有已知,然而无确定结果,有的无明确结论,要靠解题的人运用查看、研究、总结出结果;又或知道了题目的确定结果,可是已知不充分或不知道,要靠探索人觅求充足的已知条件再给出合理解释,这样的题目被称做开放型问题.已知不充分及没有明确结果是这种题目的普遍特点.探索型问题在数学高考试题里比重较大,而且呈现出上升的势头,使此种题目日益受到重视.因为探索中所占题目自身的特点,解答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对考生通过数学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需求.伴随提高学生能力的思想在我国的大力推进,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成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开放型题目就成为增强考生的开创意识,提升数学思想水平、理解题目及处理题目水平的理想题目.在考试里普遍存在的开放型题目,从出题特征的角度,可分为条件探索型、结果探索型、存在性探索型、完全探索型等,下面对这几种题目分别作分析.
一、条件探索型问题
此种题目的特点就是对某个明确的结果来说,已知不确定需要研究,或者已知的增加或减少需要明确,抑或是需要确定已知是否正确.解答此种题目的方式就是从结果入手探寻已知,先找出使结果正确必须具备的前提,然后经过验证寻求使结果正确的具有充分性的理由.这种探索型的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常见,是深入开展探索型问题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高中生探究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例1:若函数f(x)=αsin(-x)-bcos(x-),(ab≠0)为奇函数,(a,b)可以为(?摇?摇).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条件探索型问题,它的结论明确即函数是奇函数,需要找出使得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把题设和结论都看作已知条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找出题目需要的条件.
【解析】由奇函数的定义列出关系式,展开整理可得a=b,(ab≠0),因此有序数对可以是(1,1)(2,2)…只要满足a=b,(ab≠0)的都是正确答案.由于奇函数的特殊性质,这道题又能以赋值之方法处理,即f(0)=0.
本题主要运用奇函数的性质及三角函数和差角的正余弦公式,通过计算和验证,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条件探索型题目的常用解决方法.
二、结论探索型问题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已知确定但是无结果,或者是结果是否正确要求答题人判断.处理此种题目的方式就是通过研究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证明.也就是解决问题时通常以特例情况为切入点,运用查看、研究、整理、辨析等手段先猜想出一个结论,然后进行普遍情况的研究和论证.
例2:已知函数f(x)=x++αlnx(x>0),(1)若f(x)在[1,+∞)上为增函数,确定α的范围;(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有意义,并且在该区间内任取的两个数x、x以下不等式[f(x)+f(x)]≥f()都成立,就说函数y=f(x)是区间D上的“凹函数”.当a≤0时,试分析f(x)是不是“凹函数”,就你的分析给出证明.这道题目就是结论探索型问题,它的条件很明确,给出了凹函数的定义,需要解题者探索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计算、归纳,判断等手段找出结论并加以证明.
【解析】(1)由题意可得,要使函数在[1,+∞)上单调递增,必须使导函数大于零在指定区间恒成立,通过整理可以找出a要满足的关系.a需大于其最大值,由单调性可知其最大值为零,所以a≥0;(2)证明:由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及均值定理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满足凹函数定义的关系式,由题可得此函数是凹函数.
这类结论探索型题目,需要解题者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题目的情境中研究探索结论,对于培养高中生思维的灵活性大有裨益.
三、探究是否存在题型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以结果存在为前提,判断寻求的结果存在与否.
例3:假设A是x=1上一动点,直线l经过点A且和x轴互相垂直,l与x轴的交点为D,M为直线l上一点,并且|DM|=m|DA|(m>0,且m≠1).A点在圆上运动时,点M的运动轨迹为C.(1)求C的方程,指出C是哪类圆锥曲线,求焦点;(2)经过坐标原点并且斜率是k的直线和C相交于点P,Q,当中点P位于第一象限,且在y轴的投影是点N,直线QN与C相交于H.能否有m,能对所有的k>0,全有PQPH?如果有,求出m;如果没有,说出原因.这道题目要找m的值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先假设有这样的m,然后通过一系列计算推理,得出要找的结论.
【解析】(1)根据题设分析关系,列出方程计算整理得到A点横坐标及纵坐标的表达式,因为A点在单位圆上运动,把它代入单位圆方程可得要求C的方程得到点M所满足关系式,从而根据所学知识对它的轨迹进行具体描述.
(2)解法1:设出直线QN的斜截式方程,把它代入曲线C化简得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目找出这个方程的解,并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整理可得点H横坐标.因为点H在直线QN上,所以列出关系式,得到对应向量坐标,再利用向量垂直数量积是0得到的值,所以存在m,能使在它相应的圆锥曲线上,对所有的k>0,全有PQPH.
解法2:由于P,H这两个点都在曲线C上,因此它们都满足曲线方程.两个式子相减可以得出坐标间的关系式,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依据点P在第一象限可以得出,该点H也落于第一象限内,而且P,H这两个点并不重合,于是可得,再根据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垂直斜率之积等于-1可以通过计算得出m的值,所以存在m,能使在它相应的圆锥曲线x=1上,对所有的k>0,全有PQPH.
这道题目考点是求轨迹、直线和椭圆的相互位置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或两个向量互相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种存在性的问题,得出的结果有两个可能性:假如具有存在性,要给出合理解释;假如不具备存在性,找出相矛盾的例子解释即可.
四、全开放探索型问题
条件和结论都不完备或都不确定的是全开放型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型的,解题者对题目开展非常详细具体的分析探索,才可以找出解答题目的方案.
例4:α、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m、n为平面α和平面β以外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根据以下四个条件:①mn,②αβ,③nβ,④mα,拿其中的3个当成已知条件,剩下的一个当成问题的结果,找出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这道题提供了四个题设,题目让当中的3个作为已知,剩下的一个作为结果,我们可以采用列举的方法找出所有可能性一一检验.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能够得出全部四个命题,根据所学立体几何知识可以得出,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只要写出正确答案之一,此题就获得了完美解答.
这道题的已知及结果均不确定,因此该题目是一个已知和结果都不确定的完全探索型问题,它可以构成的命题不止一个,正确答案也不唯一,解题者只需找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结论就可以.这种题目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探索型问题没有完备的条件或确定的结论,它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对数学知知识的掌握,数学思想的运用,以及创造性的数学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常用下列方法:直击目标;特殊值判断;猜想证明;数形结合……要正确解决探索性问题,不仅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及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青锋.开放性试题呼唤开放式教学――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之我见.数学通报,2001(8).
高中语文的考点范文6
[关键词]高效;环节;氛围;反馈;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2101
要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重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载体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环境,获得反馈信息,以及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一、以教学环节前置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初中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一定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将课堂环节向课前进行延伸。笔者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调整,将课前预习作为必要环节,每一课的教学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在预习中主要抓住三个方面。首先,要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不再存在生字词等方面的问题,这是首要环节。其次,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通过查阅资料、对照教材进行初步分析。例如预习《宇宙里有些什么》,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对天文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也便于课内有效互动。最后,将预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提高自己下一步学习的针对性。
二、以教学氛围营造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方面下功夫。教师要致力于营造更加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加投入。以《凡尔赛宫》教学为例,学生没有去过凡尔赛宫,对教材中的描写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基于这样的情况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景象,这样的一段视频将学生从单纯的文字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实景之中,学生在感慨凡尔赛宫美轮美奂的同时,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和一些具体的细节,也有了更加深切的感知。由此可以看出,以生动丰富的视频资料对文字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助于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也会起到非常理想的促进作用。
三、以信息即时反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搜集,知道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如何,还有哪些薄弱环节,这对调整教学方向、及时拾遗补阙意义重大。通过课后的作业反馈所获得的学生学习信息不仅滞后,而且有可能带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当堂测试,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紧凑压缩,将学习基础知识环节放在课前进行,课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师生互动完成学习任务,在每节课的最后留出几分钟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成效检测。笔者事先印制好作业纸,对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进行简要回顾,当堂检测当堂收回。这样,在课后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学生本节课学习任务的达成度,学生通过检测也能够了解自己学习的具体状况。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及时准确,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如果教学时间不允许,教师也可以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简要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效,在课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回顾,从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四、以分层教学要求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