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 外文信息资源 语言文字翻译 在线翻译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教育学会2014年度科研项目《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研究》(中油教[2014]B033号)

一、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浏览器技术与方法

(一)在线翻译的现状

根据目前互联网在线翻译技术的进步水平和发展现状,可以将具有在线翻译功能的互联网浏览器分为若干个系统。目前最为常用的有可翻译81种语言文字的谷歌翻译系统(根据译文质量的信息完整度、术语规范、忠实原文和行文通顺标准,其参数符合度居于首位),可翻译44种语言文字的必应翻译系统,可翻译12种语言文字的百度翻译系统,可翻译7种语言文字的有道翻译系统,以及可翻译5种和3种语言文字的糖果和瑞影浏览器翻译系统。利用特定品牌的浏览器可以实现对不同语言文字互联网网页的在线自动翻译,而这种具有完全自主在线自动翻译功能的浏览器目前并不多,仅有有限的几种可以自主实现,其余都需要通过调入在线翻译工具方可实现网页在线翻译。谷歌翻译系统所对应的浏览器是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和云游浏览器,必应翻译系统和百度翻译系统所对应的都是不特定的浏览器,有道翻译系统所对应的是360系列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和360安全浏览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在线自动翻译语种最多的浏览器就是谷歌浏览器,以及同步采用谷歌浏览器内核技术的360极速浏览器和云游浏览器。目前谷歌浏览器系列可以实现最多翻译全世界81种语言文字的功能。

(二)谷歌系统在线翻译语种

谷歌翻译系统的81种语言文字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尔巴尼亚文、阿拉伯文、阿塞拜疆文、爱尔兰文、爱沙尼亚文、巴斯克文、白俄罗斯文、保加利亚文、冰岛文、波兰文、波斯尼亚文、波斯文、丹麦文、德文、俄文、法文、芬兰文、格鲁吉亚文、古加拉提文、海地文、韩文、豪萨文、荷兰文、赫蒙文、加利西亚文、加泰罗尼亚文、柬埔寨文、捷克文、坎纳达文、克罗地亚文、拉丁文、拉脱维亚文、老挝文、立陶宛文、罗马尼亚文、马耳他文、马拉地文、马来文、马其顿文、毛利文、蒙古文、孟加拉文、南非荷兰文、尼泊尔文、挪威文、旁遮普文、葡萄牙文、日文、瑞典文、塞尔维亚文、世界文、斯洛伐克文、斯洛文尼亚文、斯瓦希里文、宿务文、索马里文、塔加洛语、泰卢固文、泰米尔文、泰文、土耳其文、威尔士文、乌尔都文、乌克兰文、希伯来文、希腊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亚美尼亚文、依格博文、依地文、意大利文、印地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约鲁巴文、越南文、爪哇文、中文(繁体)、中文(简体)、祖鲁文。可嵌入谷歌翻译系统的浏览器还有360极速浏览器和瑞影浏览器。这81种语言文字与谷歌搜索引擎的81种语言文字基本相同,但是部分语言文字的名称却有较大差异。其中70种语言文字完全相同。7种接近对应的语言文字分别是:布尔语:南非荷兰语-南非荷兰文、古吉拉特语-古加拉提文、海地克里奥尔语-海地文、卡纳达语-坎纳达文、南非祖鲁语-祖鲁文、依博语-依格博文、印尼爪哇语-爪哇文。4种相异较大的语言文字分别是:菲律宾语-塔加洛语、高棉语-柬埔寨文、苗语-赫蒙文、意第绪语-依地文。

(三)其他系统在线翻译语种

必应翻译系统可以嵌入任何浏览器实现45种语言的在线翻译。这45种语言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拉伯语、爱沙尼亚语、白苗文、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斯语、朝鲜语、丹麦语、德语、俄语、法语、繁体中文、芬兰语、海地克里奥尔语、荷兰语、加泰隆语、简体中文、捷克语、克林贡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罗马尼亚语、马耳他语、马来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日语、瑞典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泰语、土耳其语、威尔士语、乌尔都语、乌克兰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英语、越南语。其中白苗文和克林贡语是必应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百度翻译系统可以在线翻译12种语言,它们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拉伯语、俄语、法语、韩语、葡萄牙语、日语、泰语、文言文、西班牙语、英语、粤语、中文。其中文言文和粤语是百度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有道翻译系统可以通过嵌入360安全浏览器和360极速浏览器实现中文、英语、日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7种语言的在线翻译,而360极速浏览器则可以同时使用谷歌翻译和有道翻译两种翻译系统。糖果浏览器可以实现英语、日语、韩语、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5种语言文字的在线翻译。瑞影浏览器可以实现英语、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3种语言文字的在线翻译。

(四)利用浏览器具体翻译技术和方法

以目前可以在线自动翻译语言文字最多达到81种的谷歌浏览器为例,其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为:打开谷歌浏览器(截止2014年6月24日,其最新版本为35.0.1916.153),打开谷歌搜索引擎,采用打字输入、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等方法,在搜索引擎的检索窗口输入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检索词;此时会出现两种供用户使用的选择:一种选择原文网站,点击选择原文网站,打开后首次使用会出现原文网页,并有中文提示“您要翻译该网页吗?”,其后有“翻译”和“否”两个选项。如果选择“翻译”,即刻可将该原文网页翻译为中文页面,并出现“已将此网页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从而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然后点击“选项”,出现“网页语言:英文”,“翻译语言:中文(简体中文)”,在“一律翻译”前选中打钩,即可实现此后再使用该语种网页时,都会首先出现原文网页,随后很快会自动翻译为中文网页的效果。在其下的“语言设置”中,有“语言:将网页翻译成您使用的语言,调整字体、语言和编码,拼写检查”,并有“显示原始网页”等选项。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谷歌浏览器,打开谷歌翻译;在源语言窗口输入所需要的中文检索词,在翻译窗口中会自动翻译出所需要的外文检索词;将该外文检索词复制到谷歌搜索引擎的检索窗口,检索出若干结果后,选择找到所需要的国外网站;打开该网站后的使用方法与上相同。

二、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在线翻译技术和方法

利用互联网上具有特定在线翻译功能的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最多可达85种不同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在线翻译,其中既包括单词、语句的翻译,也包括整篇乃至整部文献信息资源的即时在线翻译。搜索引擎在线翻译的特点是,内容信息更新及时,翻译语种数量众多,翻译效率高,有些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还可及时进行翻译正确率的修正。此类网络搜索引擎包括谷歌、必应、百度、有道、如此项功能居于首位的谷歌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截止2013年底,可以翻译全世界81种语言文字,其中44种语言文字可以同时实现语音翻译。微软公司的必应搜索引擎,目前可以翻译45种语言文字,其中18种语言文字可以同时实现语音翻译。百度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目前可实现在线翻译12种语言,其中中文和英语可实现语音翻译。有道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目前可实现在线翻译中文与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的在线翻译,其中前6种语言可实现语音翻译。对于难以实现不同语种网站自动翻译的外语信息资源,或难以直接查询到的国外信息资源网站,可以利用特定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首先将汉语翻译为查询国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再利用其外语文字查找相应的网站资源,最后配合利用具有在线翻译功能的网络浏览器或搜索引擎在线翻译功能实现自动翻译。还有一种在线翻译方法,就是在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目标网站后,直接选择“翻译此页”,即可通过特定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直接翻译为中文网页。

三、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翻译软件技术和方法

利用具有翻译功能的特定网络软件也可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如利用“外文网站浏览器”、“守望翻译家”和“谷歌翻译器”等翻译软件,可以实现将多种外文信息资源网页翻译为中文利用的目的。“外文网站浏览器”是一种可以将多种不同语言文字的网页实现互相翻译的软件,通过它可以实现利用汉语阅读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谷歌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实现对全世界81种不同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在线翻译。不过在利用这种软件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所需要查询外文网站的网址,然后将该网址输入到外文网站浏览器软件的谷歌翻译窗口中,利用“源语言”中的“检测语言”,实现软件自动识别和检测该网址所采用的语言文字种类,从而实现自动翻译为目标语言文字页面的目的。利用外文网站浏览器软件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流程为:输入中文、翻译为外文、复制外文、检索出网址、复制网址、粘贴网址到软件、检测语言、翻译成功。翻译软件上同时设有原文和译文的选项,便于将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对照参考利用。当然,在明确了解所需要查询利用的外文网站所使用语言文字种类的前提条件下,也可以通过人工选择输入相应的“源语言”文种,从而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另外,“守望翻译家”和“谷歌翻译器”两种翻译软件,分别可用于离线时的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

四、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格式转换技术和方法

由于许多可供下载的外文信息资源,往往是无法直接翻译的某种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所以,无论是利用网络浏览器、网络搜索引擎,还是翻译软件,都无法直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先转换外文原文的文档格式,再进行中文翻译的方法予以解决[7]。转换文档格式时,可以根据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所采用文档格式的具体情况,相应地采用复制、粘贴方法,或者利用相关的文档格式转换器软件,进行外文信息资源文档格式的转换后,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翻译为中文加以利用。如对于目前国际通用最为常见的PDF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如果允许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可将其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或txt文本文档中,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在线自动翻译。如果不允许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则可先利用“PDF转换成WORD转换器”软件,将PDF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转换为WORD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文档,然后再将WORD格式文档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复制到网络搜索引擎在线翻译的“源语言”窗口,选择正确相对应的源语言文种,再将“目标语言”选定为“中文简体”,通过“翻译”或可自动翻译为中文后再加以利用。当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格式为HTML网页格式,而又无法实现直接自动翻译时,可先将其复制、粘贴到txt文本文档中,如果网页不允许复制、粘贴,可以将原文网址进行复制,再利用空WORD文档打开后进行粘贴操作,最后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在线自动翻译。

参考文献:

[1]徐馨文.在线翻译网站译文质量评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24-126.

[2]谷歌翻译[EB/OL].[2014-06-30].http://.

[3]必应在线翻译[EB/OL].[2014-06-30].http:///translator.

[4]天涯衰草.将浏览器搜索变成翻译软件[J]. 电脑迷,2014(2):82.

[5]郭义,滕景华.谈网络在翻译学习中的作用:以搜索引擎谷歌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27-29.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竞争力;产业链;低成本;出版产业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5-0-02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促使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合理地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是当前数字出版行业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完善,让传统出版行业具备了更好地市场竞争力。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出版行业的竞争力,也保障了文化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市场需求也使科技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技术只是一种技术,真正的推广使用与广泛采纳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二、出版活动向低成本转化

出版技术的进步,在出版业中可以体现为三种实现,经济实现、政治实现、文化实现。其中经济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版模式逐渐走向低成本、高效率,这种转化方式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并且提高了科学技术对于行业的应用,而随着数字出版的相关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的因素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也被强化,技术的进步也使出版活动向着低成本和高效率转化,这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发展途径。而出版业一直在人类的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版相关的领域由文化领域开始向着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的多方面产业发展,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创新与文化融合的影响力与塑造力。

三、技术推动出版行业内部管理科技化

文化科技的融合也推动了出版界的内部管理的改革,随着技术的推进,出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推进,让出版行业提高了内部管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出版行业的发展对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推进和引导的作用,使得文化科技融合双方互相得益,而出版产业也随之发生了需求的变化,行业的需求使数字出版技术的社会需求增加,也使科技得到促进。

四、文化科技融合的出版商业模式转化

由于数字化出版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出版模式是一种冲击,这也促使传统出版产业转型,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到传统出版产业,新的数字出版的商品开始产生,电子图书、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阅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有形的原材料的消耗,掌握数字化的生产设备以及复合性人力资源,也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数字阅读。目前的数字阅读企业也打破了传统阅读企业的垄断。随着商业模式的转换,对于出版产业来说,出现了全新的经营手段和盈利方法。战略定位的更改使出版产业的形象发生了转换,而业务网络的商业模式也使战略定位进行的各种核心业务和相关业务与客户产生联系。而核心的资源也使出版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能力,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各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服务。

五、出版产业的产业链數字化转变

随着文化科技的融合,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图书的产业链,产业链也发生了转变,产业链的上端变为数字内容开发,而数字内容开发是数字出版的发展基础,而在数字化的产业链的上游,由数字出版的内容供应商为主体,将图书、版权等内容售卖,并且从销售中分成。而在产业链中游,是出版商的数字内容出版和对于用户的技术支持,并且同网络的运营商共享收益分成。而在产业链的下游,则是数字的终端生产,以及相关数字出版的平台和分销,当传统出版社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后,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并且进一步的开展数字出版的业务,在产业链中要成为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的立足和方向。

六、文化发展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在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借助体现群体的共有价值的方法,并令群体成员依此来进行经济生产的程序;第二,文化会影响群体的公平,影响在群体里的决策;第三,会对群体追求方向和社会目标发生影响。文化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出版产业转型。数字媒体文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打破了出版的垄断,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出版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目前的出版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消费品,也对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些数字出版作品,具有开放性、形式的结构性、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文化价值可以引导出版产业的转型,而数字媒体文化的出现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媒体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网络传播体现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并在互联网上缺少相应的控制机制。也是目前在转型其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重要要素。

文化冲突也揭示了当前出版行业转型过程中的困境。新旧文化冲突的诞生反映着目前物质生产力的提高,而目前的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受到了两方面的文化冲击,第一方面是技术革新,从侧面体现出了现代社会意识的进步与发展;第二方面是文化选择,经由增长方式的转型,文化的选择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问题,虽然数量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是数字出版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出版企业,所以传统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极具重要性的。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Benford法则;统计数据;χ2拟合优度检验;准确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经济体,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在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我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有人对我国统计数据提出质疑,首当其冲的便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重中之重,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它综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实力。

统计数据是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对统计数据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其中,最本质的是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统计调查提供的资料应该如实反映客观事实、真实可靠。本文即基于Benford法则,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χ2开方拟合优度检验,对我国GDP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研究。

一、Benford法则及检验方法

1881年,美国天文学家Simon Newcomb在图书管理查阅对数手册时,发现前面的页码磨损程度比后面的页码更加严重,由此他推断出人们处理首位数字小的数据要比首位数字大的数据在频率上要高。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Frank Benford再次发现这种现象。为了证明该现象的存在,Benford用了7年时间,收集了20229个数字,包括湖泊的面积、河流的长度、不同城市的人口总量、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等等,经过整理分析,得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Benford法则:在大量自然数据中,首位数字(左边第一位有效数字)d1出现的概率符合对数规律,

其中,Oi和Ei分别指数据的首位或第二位数字出现的实际次数和期望次数。χ2统计量越大,说明统计数据越不符合Benford法则,数据准确性越值得怀疑。

二、数据选取

由于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不同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于1984年和1993年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了1993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GDP季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来研究我国GDP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三、基于Benford法则检验GDP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笔者认为,如果我国GDP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不存在人为改动,那么数据的首位和第二位数字的分布规律应该和Benford法则的期望分布相符。对于首位数字提出如下检验假设:

H0:季度GDP统计数据的首位数字中,各自然数的实际出现次数和Benford法则的期望出现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H1:季度GDP统计数据的首位数字中,各自然数的实际出现次数和Benford法则的期望出现次数有显著差别;

首位数字分布情况见表1。

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8的χ2分布临界值为15.507,大于首位数字的χ2统计值4.846,故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季度GDP统计数据的首位数字分布规律与Benford法则期望分布规律相符合。

对于首位数字提出如下检验假设:

H0:季度GDP统计数据的第二位数字中,各自然数的实际出现次数和Benford法则的期望出现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H1:季度GDP统计数据的第二位数字中,各自然数的实际出现次数和Benford法则的期望出现次数有显著差别;

第二位数字分布情况见表2。

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9的χ2分布临界值为16.919,大于第二位数字的χ2统计值1.088,故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季度GDP统计数据的第二位数字分布规律与Benford法则期望分布规律相符合。

四、结论

本文基于Benford法则,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拟合优度检验,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GDP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研究。从实证研究来看,不论是首位数字还是第二位数字,我国GDP数据与Benford法则相符合,准确性较高,存在人为改动的可能性较低。

参考文献:

[1]向蓉美,杨作廪,王青华编著.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5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含了地质学,也包含了统计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对金属矿山的开发过程中,地质学的知识的非常关键的,没有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对矿山的考=开发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将统计学也应用在对金属矿山的开发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矿山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多金属矿山数字化的水平,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地质统计学的概念和任务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交叉性的而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介于地质学与统计学两门课程之间,它所包含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区域化变量和随机函数,一般变异函数是整个地质统计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而且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基本的方法和知识,对于整个矿山的考察和开采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包含了许多方面,对于研究地质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过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关乎着整个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地质统计学中,一般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的都是矿床为基本开采单元的计算方式,都是以矿床来计算开采的储量,而且在地质统计学中,对整个开采过程都会有最佳的指导方案,对开采方案和取样的方案都会有明确的指导,对矿山的储量级别会有最基本的判断,然后依照判断结果制定最佳的方案进行勘察工作,从而提高了矿上经济的收入,将整个矿山的开采过程都进行的井井有条。将地质统计学应用在多金属矿山的开发过程中能够提高整个开采过程的数字化,而且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在多金属矿山的开发中也会成为今后金属矿山开采的发展趋势,地质统计学的应用也为以后计算机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在计算机建模中应用的是非常广泛的。

三、地质统计学在实际多金属矿山数字化中的应用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工作时,整个矿山的地质、测量和相关的一系列采矿工作都是紧密联系的,必不可分的。矿山数字化技术正是将这些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一种动态的、及时的的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手段,将对矿山地的勘察、测量、采集工作和对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集于一体,并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达到具体的实现,所以地质统计学对金属矿山的数字化应用是非常关键的。将地质统计学应用在多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提高整个开采过程中的效率,促进矿山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水平。

(一)相关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地质统计学在金属矿山数字化的应用过程中,会依据相关的软件要求,需要建立相应的地质数据库,而且对于该地质数据库中必须包括钻孔、测斜和化验三部分。其中,钻孔表格包含的内容有钻孔号以及孔口的位置,对于钻孔的深度也有相应的要求;测斜信息主要包括钻孔的基本空间轨迹,测斜的深度、钻口的方位角以及倾角;化验表格主要包括的是化验样品的信息,也包含有最基本的钻孔号、样号以及化验的元素等信息。地质数据库建立是数字化过程中基本的一步,任何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都应当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方便对相关内容的查询。

(二)数据的统计分析

地质统计学中关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关键的步骤,基本的统计内容包括了样品的总数信息、样品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变化系数以及样品的频率分布和品位分布信息。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变化的系数信息来确定相关矿床的连续程度等,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关系数进行确定,通过一定的数据统计分析后,了解了相关的样品品位的特征,对之后特异值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品位模型,进行储量的计算

品位建模一般是金属矿山数字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品位建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多的,涉及到的方法也是比较典型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相关统计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对地质周围信息的评估提供依据,然后通过分析后能够建立相关的品位模型。应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模型模块的建立,应用现有的采矿方法,建模方法进行函数的分析,确定变异函数理论的参数值,从而建立准确的品位模型。

建立完品位模型后,结合相关的数据特征就可以进行储量计算了。储量计算是相关品位建模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整个矿床品位模型的最终得出的结果。通过进行矿山总储量的计算,可以比较好的评估出边界品位的矿石总量。进行储量计算后,可以更好的进行矿石的开采工作,对建立好的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测绘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49-01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之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以测绘城市和区域地物、地貌为目的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最近若干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测绘方式的多样化和集成化、测绘过程的自动化和实时化、测绘成果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1、控制测量技术

GPS已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常用手段。可以说,GP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本世纪测绘领域最辉煌的成就之一。随着差分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高等级的首级网和加密网,就连图根点和航空摄影测量像控点的测定也广泛采用了GPS。在许多地形测量项目中,光电测距导线早已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测量方法。特别是当使用全站仪时,可以将低等级的图根控制与细部地形测量同步进行,从而提高总体作业效率。徕卡公司最新推出的全站仪与GPS完美结合,是集成了GPS功能的高性能全站仪(超站仪),无需控制点、长导线和后方交会等工作,直接使用GPS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然后就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图、放样等工作。高程控制测量过去一直沿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耗时费力,效率较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国内外在这方面均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论证工作,目前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已可以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大部分规范也已采纳了这些成果。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无疑是几何水准测量很好的补充手段。同时,随着GPS在平面控制测量上日益广泛的应用,关于GPS在高程控制测量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掀起了热潮。GPS拟合高程已可达到厘米级精度,许多单位已先后发表了相应的生产或试验成果。

2、地形图测绘技术

大比例尺地形图主要指的是1:500~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传统的地形图一般均是指线划图,这里不仅指线划图,而且还包括另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图种:影像图(DEM、DOM、DTM等)。目前,数字地形图=包括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已取代传统的模拟地形图,成为地形测量的主要产品。

2.1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

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到绘图过程的自动化和一体化。国内已研制和开发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大比例尺野外成图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W系统、南方测绘公司的CASS系统、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的SCSG系统。这些系统已在国内生产单位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测绘界提出的“高端全站仪“,要求它不仅能适用于各种测量工作,而且还能用作“单人全站仪”,即只需一人便可进行测图作业,而且在观测点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得高质量的观测成果,对仪器就要提出新的要求。

2.2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的应用

当测绘的面积较大或测区条件困难时,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摄影测量)进行地形测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最近若干年来,摄影测量技术有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趋于成熟并实际投入应用;第二是GPS的出现使得摄影测量的外业控制变得简单。它们都使得摄影测量方法的经济性和效率大大提高,竞争力和生命力进一步加强。

数字摄影测量也称为软拷贝摄影测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测量对价格昂贵、光机结构复杂的专门测图仪器的依赖,是摄影测量领域的一次革命。基于微机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目前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动定向、空中三角测量、自动数字地面模型生成、自动正射影像图制作和交互式数字测图以及三维景观模型采集等一系列作业,精度与通常的解析测图仪相当。虽然现在的系统尚存在不少缺陷,但数字摄影测量已成为摄影测量的技术主流。

2.3其它的地形测图技术

其它的地形测图技术主要是指将GPS与其它传感器集成于一定运载工具上而形成的数字测图技术及直接利用GPS测图的技术。主要包括:

(1)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激光雷达技术是近数十年来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最具革命性的成就之一,是目前最先进的对地摄影测量系统。在DGPS、IMU支持下,激光扫描系统通过激光扫描器和距离传感器,经由微计算机对测量资料进行内部处理,显示或存储、输出距离和角度等资料,并与距离传感器获取的数据相匹配,经过相应软件进行一系列处理来获取被测目标的表面形态和三维坐标数据,从而进行各种量算或建立立体模型。该技术的最初目的主要是获取困难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在这些困难地区,例如森林,沙滩等,使用常规摄影测量方法费时、费力,很难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高程模型数据。使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可以高效、高精度地直接获取地面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2)水下测绘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移动测绘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自动测深仪、数据采集软件和通讯设备等组成,平面测绘精度取决于GPS的作业方式和接收机的性能,高程精度则与测深仪有关。它们已在大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代表的产品有中海达水下测绘系统、南方水下测绘系统。

(3)RTK数字测图技术。随着实时动态差分RTK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人们提出了RTK测图的设想,就是将RTK当成全站仪,配置相应的支持软件直接用于测图,该方法在地物稀少、植被覆盖不厚的测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利用控制测量技术、地形图测绘技术、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摄影测量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等等,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