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供水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504-02
Research on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XU You-wu1,CHEN Si-hai2
(1.UG Department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angsu Yancheng 224003, China2.Information Center of Funing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 , Jiangsu Funing, 2244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uniquenes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water supply enterprises.How to plan for self-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based strateg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gram, and maximize the information to avoid the risk of projects are Each has become an inportant theme for the water supply enterprise.Through many years of the building practic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dustry information, we have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industry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ystem solutions. And we have put forward our views about its process of institution-building,construction of the personnel echel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the basis of standardized data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water supply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1 城市供水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 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企业领导片面地理解供水企业的信息化就是上一套收费系统,能实现户头管理、表数录入、开票收费、水量统计;拉一根光纤,能查查新闻、收发邮件。甚至有的领导在信息化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看哪一家软件企业的报价低就使用哪一家的,不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以及软件功能模块的方案了解。
2) 没有建立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和配备必须的信息技术人员,没有长远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想到哪搞到哪。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时只注重信息系统开发,忽视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后台维护。
3) 业务系统精细化管理理念不够深入。信息系统开发,只是简单的手工业务替代,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分析信息化系统数据流程,分解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虽然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实施,但不能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的事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2 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2.1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总体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供水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具体实施。如果基础好、资金实力强的供水企业可以一步到位,但对大多数单位来说,还应按功能模块分步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但是无论如何,企业必须要着眼长远,要对自五年甚至十年内的信息化项目,有一个战略性的规划。小的水司,在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时,可以以营业管理为切入点,先上《营业收费》子系统,从营业管理的抄收环节着手,逐步做好营业管理的抄表收费、户头管理规范化工作。待《营业收费》子系统运行良好后,再进行《表务管理》和《工程报装》子系统的实施,以便从根本上做好企业的计量管理和工程管理;接着再实施《语音查询》、《SMS短信服务》以及《“三来”接待客服》子系统,全面提高供水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更好地满员客户的需求,并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做到供水服务“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的服务理念。
2.2 坚持“接口透明,方便集成”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不是供水企业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远的项目,这对供水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是一大严峻考验。能做到“全面整合,无缝集成”,是供水企业也是所有类型企业信息建设的至高境界,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很难做到。硬件设备有可能是多家厂商提供,软件系统也很少是一家公司开发,出于各自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以及经济利益的考虑,相互往往会“留一手”,致使数据接口不是十分透明,在项目实施前的可行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另外,根据笔者数年的供水企业信息化实施经验,强烈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供水企业可以尝试走信息系统合作开发这一模式。合作开发,一方面可以从资金上为企业节省信息化建设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还可以为自身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难能可贵的项目开发实践,积累软件开发经验,并能解决软件功能升级维护和二次开发等实际问题,是供水企业值得推广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3 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1)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机制。企业信息平台建成一个B/S结构的Intranet访问平台,即企业信息门户。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 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的信息传递机制。
2) 建成规范的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宏观决策和计划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数据交换中心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职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3) 开发完善的业务处理平台。供水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依靠许多个业务处理子系统支撑起来的综合的有机的信息处理平台,这些子系统包括《营业收费系统》、《表务管理系统》、《工程报装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水质管理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行政办公综合系统》等。
4 信息化实践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完善体制,加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是核心,体制是关键,技术是保证。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它关系到供水企业的全局发展,涉及到各条块、各部门、多岗位的利益。其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要求决定要在供水企业推进信息化,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发挥综合优势。企业要着眼长远,从宏观上构造信息化建设的合理体制,理顺企业信息化战略决策信息化项目方案制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层次关系,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作机制,逐步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加强信息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措施,引进和培养一批懂管理、精业务、擅技术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梯队,创造环境,营造氛围,鼓励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尽快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家里手。
供水行业素有“天下水司是一家”的说法,尽管各自从供水规模和体制结构上互有不同,但是特殊的行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的同一性,借鉴同行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自己的信息化方案,是供水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修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尤其是中小型供水企业在实施自己的信息战略时应将其提高到相当的高度。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建设资金的瓶颈,决定了中小水司在实施企业信息化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仅着眼个别业务子系统项目的先天不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忽略了企业长远的整体信息化集成方案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在此背景下中小水司必须学会“广泛调研,人为我用”的策略,制定方案时应多去有方案实施经验的兄弟水司和大型水司参观学习、沟通交流,充分吸收他们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系统集成过程中的教训,能有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极大地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
4.3 标准先行,确保系统原始数据规范
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规范的企业原始数据体系之上的,没有完整规范的基础数据,信息系统的动作只能是一种摆设,所有的统计报表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谈不上对企业决策运营的监督指导作用。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就好像人体里的血液一样不断更新和流动,其流动规则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流动过程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规范。供水企业信息化必须标准先行,这里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方案设计阶段数据属性信息编码标准化,二是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录入数据的标准规范。当然,数据系统的规范化不仅要靠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人性化的校验机制来保证,有时也要借助于一些硬件设施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五”计划.建科 [2003]239号.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2
在精细化的生产流程中,反应釜中的配料、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各种参数,成品与半成品的测试数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将前几年所建成的一些信息监控孤岛整合在一起,使整个生产流程贯通一气,提高生产与管理档次,向大型化工集团的生产模式靠拢,一直是厂领导的奋斗目标。
年初,在厂生产规划会议上,确定整合主要生产车间的计算机监测、监控系统,要求信息中心金主任尽快拿出方案来,争取年内完成系统整合,作为实现奋斗目标的第一步。春节一过,金主任在本厂进行实地考察,开了近二十次调研会,相关单位填报了各种数据表格,多个不眠之夜,完成了厂领导所要求的建设方案初稿。
接着,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上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了“佳维精细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公告”。公告一经发出,立即招来了十多家公司的响应,申请承建此项目。
金主任他们从这些公司中,选出了五家专业资质相当的公司。不到十天,各家公司通过实地勘察,相继提交了项目建设方案。信息中心分别听取了各公司的方案介绍。金主任亲自领着信息中心及厂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所选定的五家公司,逐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建设成果及承建单位服务质量等。信息中心再次分别与每家公司,进行了第二轮技术方案交流会。
两次技术交流会,使本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案更趋完善,加上实地调研所得资料,信息中心经反复比较,写出了相关报告,报告中认为这三家公司都具备建设本项目的能力,但各有千秋。
A公司技术力量强,所建成的项目用户反应良好,售后服务周到;B公司资历较长,技术沉淀较厚,所承建的项目众多,但近期有失误的记录,有时服务不到位;C公司成立较晚,人员较新,但目前正在上升阶段,用户反应良好。最后,信息中心建议厂领导采取议标的方式,选A公司作为承建方。
一周后,万副总答复金主任:厂领导决定,采取正规的招标流程来确定承建单位,而且要聘请五到七位专家来评标。信息中心及厂相关部门有关人员,紧锣密鼓地准备了起来,发标书,请专家,拟定开标程序等。一切就绪后,即进行了开标活动。A、B、C三家公司各自提交了商务及技术方面的文档,分别派出代表作了限时的述标发言,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及综合打分,确定由B公司中标。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3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1、落实省厅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信息化工作,召开了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4月18日,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会议传达了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精神,分析了当前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了县(市)的信息化工作任务,对县(市)的信息化工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强化管理,统筹安排,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二级单位、区、县(市)局的信息化技术指导,做好了区、县(市)局信息化建设方案和金土工程立项方案的审核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职能定位,根据职能分工,在信息中心内部划分了4个部门(即:技术服务部、数据质监部、网络部、综合部),确定了20*年全市信息化工作思路;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制定了各级目标考核标准,将工作管理直接纳入单位、部门、个人年终目标考核。四是经市局党组同意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聘,拟引进一名网络工程师和一名软件工程师,现正对三名对象进行考察。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务内网、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干网建设和政府横向网络建设。3月份,到区、县(市)局8条专线全部铺设到位,4月份,完成了与政府横向网络的建设,5月份,完成了用地科、矿管科、地产科、地籍科、办公室、交易中心、信息中心政务内网简易联通,为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的行政审批网上报件、省厅和市政府的网上发文、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4、做好市本级网络和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证网络的安全与畅通。上半年共排除电脑网络故障近200余次,平均每天2至3次,保证了机关局域网网络24小时不间断正常运行。
5、稳步推进新办公楼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视频会议中心、培训中心、政务中心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了新办公楼《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方案》和《信息化安全保密系统建设方案》及《区县(市)、农场、二级单位配套设施建设方案》。4月份,完成了方案对省厅的报批工作,省厅专家对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5月份,邀请了市保密局专家对信息化安全保密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方案的审查论证,方案已经顺利通过了市委保密局专家的评审;5月底,《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方案》已保送市政府信息办,目前政府信息化办正在对方案进行审核。
6、积极开展国土资源网站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接受全局整体工作调度,较好的配合其它科室完成了赴安乡黄家台村“四送乡活动”、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沅水大桥南岸义务植树活动、湖南师范国土培训班开班、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汇报会、国土志编撰委员会第二次全会、长沙警示教育、学习周领导讲课、5.12地震捐款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7、加强网站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了力度。半年来,网站共新增栏目5个,调整栏目3个,共采集各类政务信息462篇并于今年5月份被市信息化办评为全市优秀子网站之一(全市共十家)。
8、配合市政府,做好了房地产税收征收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协调和技术服务工作,完成了市政府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系统设备网络的安装、调试、运行和培训工作,保证了税收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9、配合二次调查办公室的工作,做好了平台和建库软件的选择工作。
10、加强沟通,强化学习,到长沙市局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调研工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派人参加了部、省组织的建设用地报批、执法监察、数据库等相关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11、通过开展网上报件、网上发文等系统培训工作,积极做好了相关科室的配合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在省市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干网的互联互通。
2、加强新办公楼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完成新办公楼综合布线、中心机房、视频会议中心、培训中心、政务中心五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报批、招标和建设。
3、积极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部署和运行。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全力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部署工作,保障电子政务平台的正常、平稳运行,争取将市本级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好。积极推动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工作,完成2009年底区、县(市)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好的工作目标。
4、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特例”的要求,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不足,解决问题,对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升级。结合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讯,网上申报、电子、受理状态查询等形式多样的服务,逐步形成集各类政务管理与服务信息为一体的“一站式”公众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对国土资源信息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5、继续完成本市“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积极争取早日完成“金土工程”的立项。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系统开发 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环境纷繁复杂的今天,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各项创新能力的提高,各大型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化系统不但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带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固化企业规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大量的系统开发工作,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往往遇到开发进度与预算、系统应用与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问题。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系统开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风险管理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所谓风险管理即指如何在一个存在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风险管理就是不断地将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排队、优化,排除或降低风险因素,使其引起的损失最小,用最小的资源来化解最大的危机。文中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开发的四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1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
系统开发是建立在需求部门的需求之上,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分析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系统上线后能否满足需求部门使用需要。为降低风险,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需求调研摸底的全面性,在此阶段要面向使用者特别是管理层了解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只言片语中寻找、总结、提炼出要素。第二是勤于交流,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初步方案后,再与需求部门进行交流,改进流程和方案,此项工作要反复多次,直至达到认识上的统一。第三要注意需求的变化,因受固有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经常会遇到需求部门需求变化的情况,在需求调研的初期阶段往往会出现需求变化,甚至前期需求。因此为规避风险必须充分考虑需求变化的因素。
2.2企业流程再造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打破了企业固有的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方法。目前许多企业在观念上、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地方,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观念、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对流程进行再造,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所以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决策层参与,流程再造必须得到管理层的认同,否则流程再造的风险极大,造成开发阶段出现系统大范围的修改和大量重复性工作产生,既影响项目开发的进度又浪费了资源。
2.3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风险
大部分企业开始建设办公、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系统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期,由于受到当时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制约,一般来说上述系统都为独立运行的系统,各系统间无法实现横向的数据共享,导致产生许多“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数据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的分散及系统缺乏集成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自然而然地要遇到将诸多已经独立运行的系统进行整合即“一体化平台”建设的问题,门户系统建设是实现用户单点登录,通过门户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使用户在查看其关注的数据和内容变为可能,并更加方便和快捷。由于涉及到多系统的整合并实现数据横向互通,就必然会为平台门户建设带来很大的开发风险,
为了减少开发风险,就要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了解已经运行的各系统的架构和数据结构,弄清用户数据现状,找出用户数据的“基准”,将其它系统的用户数据均由“基准”中同步,实现统一用户数据。其二,选用适合的开发工具,构建合理、科学的门户架构。其三,统一授权。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控制列表(ACL)策略进行授权。对于需要认证后才能访问的内容,首先对用户能够访问的Dortlet进行授权,访问权限相同的用户进行分组,避免大用户数的授权。不同的用户只能浏览和使用该权限的数据业务内容。
2.4数据中心建设的风险
数据中心是企业的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地、工具等的有机组合。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不重视数据管理,没有对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导致企业的数据都分布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海量数据难以整合,并生成合理的数据报表,难以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对数据中心建设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企业整体数据模型,实现统一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编码。通过对数据的规范化定义,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解决数据层面的孤岛问题。第二,完善数据体系。第三建设企业统一的开放数据模式(ODS),充分共享各系统软硬件资源。第四,管理并制定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标准,规范各子系统建设,第五,建立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及子系统的访问安全。
3.总结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系统开发是一项存在风险的活动,如不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就会在进度、投资特别是应用上出现问题,严重时会造成系统上线后无法运行、造成系统瘫痪或系统应用无法推广,致使系统开发完后被闲置不用,造成投资的浪费和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混乱局面。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系统开发过程中中引入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财务管理模式 功能定位 影响 财务管理报告
以网络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化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 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 到2008年底, 全球财务信息化的交易额达到12000亿美元, 到2009 年将达到15000 亿美元。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冲击, 同时对传统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挑战。可以预见, 财务信息化将创造一个全新的网络会计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1. 信息采集的实时性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打破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而且把企业与外部各利益相关单位紧密联结在了一起,信息的实时传递成为了可能。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也使得经济业务的开展发生了由物理空间到媒介空间的转变。会计信息化消除了传统会计信息滞后的弊病, 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了畅通的信息平台。
2.信息集成后的多维性
传统会计流程中, 由于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无法对信息进行多维的存储与处理。而在信息时代,集成却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计算机可以轻易的实现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业务数据在发生时, 信息在各环节实时实现共享,从而有效的存储多维业务信息。
3. 信息资源的开放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数据都是实时存储在数据库当中的。作为信息的需求者,可以随时通过查询界面, 自由的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财务部门提供的固定格式报表的模式,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其中核心问题是提升财务的管理工作。所以,在目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也就是在企业内对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目标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于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可分两个阶段来体现:
(一)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功能定位。在这一阶段,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体现在实现全面的手工甩帐,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这一功能,那么就需要核算型会计软件来发挥其作用,将手工会计核算的工作完全计算机化,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处理来完成会计报表的生成,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完成会计核算的工作。
(二)会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功能定位。在这一阶段,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定位则体现在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建立一个能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紧密融合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子系统。而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则需要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虽然说管理型会计软件是由核算型会计软件延伸过来的,但是其作用是将会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箱结合,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将核算功能和管理功能基于一体,他所为管理人员提供的决策信息是以决策因素可以量化为前提的,如果决策因素不能刻量化,那么它所预测、分析的数据就不能够采纳的。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定位从核算阶段过渡到管理阶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知识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型会计软件在进一步的延伸就是知识型会计软件,它将集会计的核算功能、常规的管理功能和智能的管理功能为一体,以便能够解决一些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进一步的降低人们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财务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发展定位到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上。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曩。
前期准备阶段包括:立项及撰写立项建议书、成立包括专业人员的设计团队和业务素质高的财务人员配合,拟定合适的项目计划书、确定财务信息化集成的范围,在合适的时机开展。
(二)详细调研阶段。
将企业骨干业务人员作为重点访谈对象,特别是负责部门之间联系的人员,从业务主线出发,细致调研,了解每一笔业务处理流程。及企业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关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渠道及要求,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财务业务架构及运作流程。出具详细调研及需求报告。
(三)目标确认阶段。
在详细并符合实际的调研报告出具后,及时与各级领导及部门进行沟通,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根据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方案,进一步编制信息化总体框架.包括: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建立、优化各项流程模式;确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分析建设财务信息化的IT环境,并出具实现方案;制定辅助信息化管理制度。
(四)分析IT环境,确定总体技术实施方案。
依据调研的情况,分析企业的IT环境,参考成功案例中的技术还是方案,遵循技术发展一般规律,设计信息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根据掌握的现状,对企业基础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并找出关键点及制约条件;定义定义数据结构、安全架构、网络架构;建议采用的架构;认真讨论架构目标.最终确定总体书架构。
(五)确定集成方案阶段。
根据确定的财务信息化目标,从财务信息化管理角度重新规划主要的各系统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兼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贯通各财务之间的信息渠道,确保信息的流转速度。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六)详细设计阶段。
根据确定好的信息集成方案,以财务与业务流程为主线,进行详细设计,合理划分各模块、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权责,从管理需要出发,以最优的业务处理流程为条件,逐项进行财务信息化设计。细化到每一类业务,每一笔业务处理。
(七)实施推广阶曩。
根据详细设计阶段的成果,对各项业务进行逐步修订,组织全员进行培iJil,聘请专业团队负责人,为财务人员进行详细培训和问题解答.让全体财务人员逐步接受、适应、应用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增强影响产生的途径构建
增强这两个主要影响的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
(一)增强会计人员的岗位意识和岗位技能。
会计人员岗位意识的增强,对于工作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岗位培训、树立标兵、传帮带等形式来实现。其中,岗位培训的对象,其重点应放在年轻职工身上。在他们进行岗位培训的同时,还须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将业务骨干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他们。岗位技能的培训的重点应针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对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可知:常规的会计信息化流程若不能与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将可能降低和弱化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
(二)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规范进行调整。
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管理制度,是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应有之义。具体体现为:建立健全包括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信息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规定下,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将规范化内容向可操作性层面导入。如,在确保会计信息化设备的安全时,针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内容细化为: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
(三)建立针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机制。
针对本文的主题,建立关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机制,仍是必要和必须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科层组织结构。因此,应采取一级对上一级负责,上一级对下一级进行监督的机制。即:(1)企业财务部门主管,对会计人员工作规范化情况进行监督;(2)企业高层管理者对财务部门主管的工作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再引入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机制,便能有效推动监督机制的履行。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探讨。最后笔者还须强调:会计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组织结构、经营形态相契合;并在“成本一收益”的比较下合理引进会计信息化设备。不论会计信息化设备如何先进,都依赖于人员的操作。因此,企业须增强对相关人员岗位技能、岗位意识的培训。
五、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会计信息传输方式的影响。
传统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以报表、软磁盘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媒体利用数据压缩、海量存储技术、再配合以宽带网络传递,使实现无纸世界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远距离服务。会计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会计信息传播、处理和检索的双向互动方式。
(二)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
传统的财会工作有自身独立的目标一管钱、管账,即在企业中掌握“货币流” ,管理资金;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综合性的管理要求很高。作为一个普通的会计,既要搞好本职工作,又要参与全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另外,传统的企业管理是大家分着管,如细分为计划管理、统计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等。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为加强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于是,会计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会计管理,而必须参与综合管理,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将向企业全面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信息化财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管理理念,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财务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构成产生了新变化,给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潜在的风险。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相比,是范围扩大、控制程序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处理部门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
(四)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下, 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披露都可以适时进行, 不仅迅捷, 而且可以双向交流, 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 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 获得更深入的信息。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从结构到内容均需要进行变革, 以形成会计信息化下的新型财务报告即网络财务报告。作为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 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 它还将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模式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审计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六、结语
我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一些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并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利保证。但是,与发达国家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宁少亮.财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电子商务.
[2]陈宏明,占丽.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探讨,1672- 934X( 2004).
[3]王慧.论会计信息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其构建.
[4]崔琼.浅析会计信息化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东亚经贸新闻报社.
[5]高善飞.浅析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
信息化建设调研方案范文6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地得到盟旗两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从2000年以来,在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财政投入,配置了计算机33台、服务器1台、复印机7台、扫描仪5台、打印机7台、数据采编机1台,还购置了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和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盟档案局和部分县市开通了宽带,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档案信息网,并围绕盟委、行署的工作大局,开设了多个栏目宣传档案工作,点击率逐年上升,为社会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条件,也加大了对我盟档案工作的宣传。
据统计,全盟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9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4人,占75.5%。全盟共有副研究馆员3人,仅占全盟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的3.1%;馆员16人,占16%;助理馆员10人,占28.40%;50岁以上18人,占18%,35―49岁有55人,占56%,34岁以下15人,占15%。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大部集中在档案局(馆)。从2000年开始,盟档案局开展计算机管理档案操作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全盟大多数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过培训。各级档案干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但也只是停留在能简单操作上,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专业人才廖若晨星,现职档案人员中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仍不多,尤其是既懂档案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部分市县档案部门由于没有人才,现有设备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兴安盟档案局在长期的档案工作中,按国家档案局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还根据自身需要,完善本地区的档案工作标准,很好地规范和保证了全盟档案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盟档案局制订了《兴安盟2010―2012年档案信息化规划及实施方案》,但从总体上看,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仍存在很大不足,使档案业务和信息化之间产生脱节,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主因
目前,档案工作尚处在各项基础工作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建设时期,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客观条件上的先天不足和主观上的诸多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档案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各级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一定支持,增加了一些投入,但经费短缺、资金不足仍是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旗县市级档案部门显得格外突出。
(二)档案信息开发的成效大小与人们的文化素质高低有极大关系。当前,在档案工作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总体素质较低,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及产生的效益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三)服务方式、手段落后。档案部门的服务方式特别是基层档案室的服务方式多以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服务手段仍脱离不了手工操作,这远远地满足不了现代信息传播所要求的容量大、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和准确率高等要求。
(四)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就各县(市)档案局(馆)调研情况来看,缺乏计算机管理人才,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盟档案部门干部真正毕业于档案专业的人才极少,计算机管理人才寥寥无几,懂档案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法规政策及业务规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和标准,自治区也制定了档案信息建设实施方案,但还没有形成的完整的法规、政策和业务规范体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关政策作为依据,对各部门没有说服力,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慎重选择,在具体实施的定位中,应该多做调查、分析、研究。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应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开发档案意识,引发人们利用档案的兴趣。第一,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让人们了解档案记录历史、承载文化的巨大作用。第二,档案工作发展依赖于社会,只有通过档案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获得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支持。第三,档案工作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应当通过档案宣传,提高人们利用档案的兴趣,促使人们学会利用档案,引导人们不断提高利用档案增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电子政务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出过硬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硬、思想创新、团结进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案干部队伍。
(三)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作为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也可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规范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管理。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工作是档案部门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创新工作。力争在各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配置专用计算机实行机读阅档,对各单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收集,以减少信息录入的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