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1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2
一、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的影响
进入信息教育技术时代之后,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并产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的出现,使得数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教学改革的任务也更艰巨。下面具体分析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带来的影响。
1.正确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系。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学校开销,增加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加大投入,对学校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装备,并对老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培训学习,构建了新型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这样原本繁琐的工作环节有所简化,同时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导致旧事物的消失,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教育技术数学辅助教学工作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体现在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其次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更合理和科学。但是人们也不能够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毕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年来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总结和提炼我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对新时期数学老师的新要求。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一些部门根据教学实际,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有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使老师具备新型的数学素质,并在专业技能方面做到训练有素,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通过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方法,使自己更适应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使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好地整合。
3.新时期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
在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逐渐脱离了传统单一化的工作模式,需要掌握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教育技术,满足教学对于数学教师的新要求,在信息教育技术数学管理方面需要更重视。同时在职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能够更优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做好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工作
针对以上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的影响,我们要根据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别和要求,制定更完善、科学的整合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具备和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在新型数学教学模式出现的同时,整合方式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教学需要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相应地要加大信息信息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数学老师更好地顺应教学需求。对于当今的数学教师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所要求的,同时是现代教学所必需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在教学中全面培养数学老师这方面的素质,才能够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2.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究性学习。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数学老师对教学基础理论的全面掌握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具备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学校首先需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并积极运用到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学习工具打好坚实的基础知识。
3.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深度。
我国信息教育技术发展至今,不同领域的各种信息每天都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长。在数学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各种新理论不断出现,旧的理论不断创新。这对于学校来说压力很大,想要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吸收这些新知识,首先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就要进行突破与改变,通过这些方面的完善与改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及吸收知识的效率,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深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81-02
一、场域论视角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实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社会并不只由个人组成;它还体现着个人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被看作是继承者和发展者的法国学者布迪厄用“场域”这一名词替代了传统思维下的“实践场所”,在彰显其“共时性”特点的同时,以独到的见解来厘清复杂的社会结构关系。
“在经验研究的工作中,场域的构建并不是通过一种强加行为来实现的。例如,对于美国某个特定的州或法国某个大区里的各种文化团体的集合体(业余合唱团、戏迷之友会、读书俱乐部等等)是否构成一个场域,我就感到十分怀疑。而与这种情况正好相反,卡拉贝尔的著作(Jerry Karabel 1984)指出,美国的一些主要大学是通过客观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联系方式下,这些(物质或符号)关系的结构在每所大学都发挥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妨碍我们在分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将其视为一个具有特定的行动者、资本、惯习及其规则的场域,并且这个场域还包含有许多子场域。居于首位的仍然是发挥“元场域”功能的“权力场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者、价值、规则也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还必然包含着政治场域、教育场域、学术场域、文化场域以及世俗社会场域等。
二、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一系列现实问题的产生,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各个子场域――政治场域、学术场域、文化场域、世俗社会场域之间的无法沟通或者说是区隔,而各个场域相应的惯习之间存在着较量。而场域的区隔与惯习间的较量都源于对于“权力”的争夺,即对于社会再生产资本的仲裁和控制的较量。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价值问题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间的失衡,使得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异化”的趋向。工具理性占上风,必然催生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进而导致社会整体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是畸形的重视与漠视并存。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就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使得其显得软弱、窝囊、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各级领导赋予极其崇高、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部门的诸多计划中也常常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第一条。表面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人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其他工作之后,以其他的工作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真实反映[3]。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行动者方面。与交往理论不同,场域理论视野下,作为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行动者不仅仅包含教师和学生,还包括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其他评判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行动者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来源于其惯习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政府方面,政党意志与政府行为之间、政府行政力与学术影响力之间难以做到有效统合,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上呈现平庸化的态势;学校方面,由于教育存在发展的非均衡机制,这一机制往职业生涯衍生,就扩展升级为人才选拔机制。当学校教育增加了本不属于它的人才选拔功能后,作为教育评价手段的考试就必然异化为各单位学习时段的目的,其育人的目的受到冲击也就在所难免[4];教师与学生方面,众所周知,由于教学相长,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也面临相同或相近的问题。首先,是在大方向上比较迷茫,主观心态上的倦怠,客观条件上缺乏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得不到应有的地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受损,也致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家庭与社会其他评判者方面,社会舆论界、公众媒体等以其自身的“前见”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事实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
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从宏观来看存在着边缘泛化的倾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边缘不清,其所包含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个组成部分应该是有联系有区别地去进行教学实践。然而,在现实中,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特别是前三个部分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和特点,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畸形化,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际效果;从微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深、繁、难而能力缺失。学校为了顺从应试教育模式的需要,常常片面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知识性的方面,而忽视了其中应该自我养成的方面,过分地强调其可教性,而忽视了其涵养性,只重视内容准则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没有保障。
第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则方面。宏观上,重器物轻人本。生活世界被简单地视为文化资料的存储库,导致教育出现“社会科层”的现象。生活的理性化和生活的体制化使得教育从目标到内容都离生活越来越远;微观上,重应试轻育人。将考试评价单一化和绝对化,只注意学生知识性记忆效果而不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即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它就将这有限的推进价值都抵消,成为实现教育真正目的中的异化力量[4]。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1.重新审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搞好顶层设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稳定服务,又要为个体的生存、成长、发展服务。它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作为一种本己的东西而存在。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重价值:工具价值及本体价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价值始终应是其自身存在的根本依托,而其工具价值则是围绕本体价值而存在的第二性的、派生的事物。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工具价值反客为主、本末倒置,凌驾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价值之上,使我们的教育实践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东西[5]。厘清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指导理念。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整体营造计划,基本内涵是对战略目标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展开形态和实现方式的设计。顶层设计是以目标和期望为导向来权衡进退取舍,强调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顶层设计是战略思想与战略行动之间的桥梁,围绕核心目标探求可操作性。同时,顶层设计也是一个通过对话达成共识的机制,要以全局视角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6]。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制定国家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转化为实然。
2.通过整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各子场域之间的协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社会时空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由于人的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人的实践活动便是社会时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时空观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在社会时空问题上,人的主体性标志在于,人非但不受自然时空的完全束缚,而且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自然时空,并在自然时空的基础上创造出社会时空。场域是一个与时间观念相关的抽象的空间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由于各个子场域的行动者的惯习差异而造成的子场域间的区隔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的负效应,但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不断推进,会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产生积极的力量,促使权力的顺畅流动,沟通各个子场域之间的区隔,实现各个子场域间的协同联动,从而调动各方的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资源”观,处理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为”与“位”的关系。利用“场域”等一系列结构化的概念来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创新的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自然离不开权力和资源等话题。应该注意的是,场域论中的权力和资源甚至资本等概念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社会政治话语和思维。长期以来,在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症候群大行其道的态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想有作为,但是常常因为无力可为或不知何为而只好不为或者随性而为。再加上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作为”的评价机制出台缓慢、评价滞后,又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等问题,实践教育行政部门意志与体现学术影响的宽度、广度难以得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为”难以获取其所应得之“位”,当然也就羞于谈权力和资源。要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权力和资源正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将社会、国家、政党等各方面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殷切期待转化为现实所需要的条件和途径,而不是为了一校、一地区、一部门的本位利益。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抓思想政治教育,理直气壮地要“权力”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有所作为”。同时,社会各方面也要明确自身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合理地提要求、合理地评价考量,科学设计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相应的“位”来回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G]//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7-19,138.
[3]石海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2).
[4]李小鲁.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4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任课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因此,可以从培养师生感情,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信任并且喜欢政治教师,逐步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1)尊重、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要用言行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优秀的。不管学生的成绩好或差,成绩只能代表他们的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都是好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而使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争取做得更好的斗志。
(2)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甚至是崇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上或课下遇到的难题和疑惑。此外,教师还要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钻研新课标,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内外兼修,做到优美的外在形象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和他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评判能力。教师优美的仪表、幽默的语言、自然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无不影响着学生,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喜欢和崇拜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信任、宽容以及高尚的品德修养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政治课教学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的开放性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条件下学习、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过程、主动探究。
(1)课程资源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不是仅供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教师使用教材应有创造性,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实效性。这些参考资料、优秀课件,也应该向学生开放。
(2)教学形式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主要教学形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式应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与素养。
(3)教学时空开放。新课程教学活动可根据主题、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或用几个课时完成。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安排其他的课外活动完成,这样既给学生的创造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也给教师的教授留下了丰富的形态。
(4)课程评价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因此学生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探索、思考、创意等都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都会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新课程的评价应该更加开放、丰富、灵活。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取。
三、运用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洁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这是升华参与意识的一个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用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是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5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显著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虽不成熟,但并非一无所知,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并且他们的自主意识在增强,平等观念在强化,再加上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成几何倍的激增,学生关心热点问题和民主参与的热情明显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生对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普遍要求增加师生互动和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台上费劲地讲,而学生却收效甚微,甚至有学生与教师对着干。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时展的需要,改进灌输方式,进而改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注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有时候让学生轮流讲课,我只在旁边指导,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为了能讲好课,会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2 结合时政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新闻时事特别感兴趣,于是在授课过程中不时插入一些时政新闻,如中国的“神七”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反恐局势等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我不失时机地将话题转到教材上来,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这些尝试,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随后,我就有意识地插入与教材所讲的内容相关的时政材料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逐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仍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通过不断尝试,我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开新闻会,即指每堂思想政治课讲课前,先让2―3名学生上讲台一条近期的时政新闻,要求每个人新闻时间不超过2分钟,内容要真、准、新,并对所新闻作简要评论,演讲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每周评出“最佳播报员”,并给予表扬。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展示自我,学生都积极搜集相关新闻材料,努力学写评论稿,并不断练习演讲。每节课短短几分钟的演讲,非但不影响正常教学,还能让全体同学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向“我要学”迈出了成功的一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3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基于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3.1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3.2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即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
思政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 职业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各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浪潮。众所周知,职业技术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学生普遍缺少创新思维能力的状况。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职业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之时,怎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面对新的情况,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才能正确处理政治课教育与工学教育的关系,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最主要的目的。政治课教学主要精力仍应放在课内,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绝不能舍本逐末。与此同时,探求政治课的教学规律,必须要以“情”、“知”、“识”等引发动机,激趣。在情趣共具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科学的方法引入到竞争机制中去,使之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排除干扰,提高效率。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并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
三、跨越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超链接
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应大胆实践,打破学科界限,比如:哲学常识里在讲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一原理时,可以列举生物中学生学过的内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原生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元素构成的,从而揭示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均统一于物质的事实。”使学生理解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又如,用“生命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的”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在学习联系的观点时,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相统一”来启发学生,效果很好。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职校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往往思想偏激,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导向能力较差,对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自觉抵制,对于以上心理问题,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学习中教师应辅之健康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避免由于管理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而经常斥责、处罚和否定学生所导致的学生“情绪饥饿”,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下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自觉调节情绪的紧张程度,克制消极情绪,培养健康情绪。
五、 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内容,改变考核、评价制度
思想政治课的闪光之处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学应该增加实践内容,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外的观察、思考、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在课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实质性的内涵,才不会使自我迷失在课本知识之中,也才能真正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长期以来,政治课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影响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要对政治课进行改革,必须要对其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可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除期中、期末书面考试之外,平时遵守纪律、参加活动、撰写小论文等都应予以恰当的评分,从而对学生有一个综合的评价。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将有助于学习的功利性的淡化,进而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职业教育的创新。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宁童 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教通讯,2002.
[2]肖振高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 怀化学院学报,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