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1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职院校:四位一体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为地方和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提高和保证人才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而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影响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受到社会心理嬗变的影响和冲击,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在校园文化认同、理想信念、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执教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通过调研和访谈等形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师德表现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
本项目组制定调研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部分高校的师德问题现状进行了调研和访谈,调研结果表明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师德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本校校园文化认同感不强。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是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发挥着凝聚师生力量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育人环节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在教育地位和教育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加上社会转型和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冲击,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负重前行,其校园文化理念在历史前行中不断发生改变,同时又忽视了校园文化环境和文化育人氛围的营造,造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本校的以“一训三风”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内涵缺乏认知、理解和情感认同。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对该校的发展历史和精神文化理念并不是很清楚。
(二)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西方消费文化和绩效工资施行的双重影响下,教师“轻利重道”的传统职业观念有所淡化,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教师当成一份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将教育教学中的所有行为和利益挂钩,对教育教学投入的精力有所减少,不愿花时间去研究和创新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仍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教师工作敷衍了事, “桃李满天下”的职业价值期待有所弱化,表现出对爱岗敬业的漠视,对融育人工作于教学过程和环节存在应付态度。在调研中,部分教师存在上课见下课走的现象,对自己要求就是完成基本的教学课时即可,课后的辅导基本没有,有教师的教案一用几年几乎不更新。
(三)高职院校教师身边缺乏鲜活的榜样,教师队伍中良性带动效应不明显。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在整个教学中长期存在“重技能培养轻素质教育”现象,在教师队伍管理中也呈现“重业务轻师德”情况,特别是在教师队伍考核中,师德表现只是一项定性的标准,业务能力才是起决定性的量化标准。因此,在高职教育近20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 “德高望重”、“师德为先”的名师涌现较少,后续跟进的青年教师们也缺失可以效仿的榜样,反而是在职称评定晋升中有样学样,成为重个人利益轻学生品德培育的教师,一个传一个,形成的是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传帮带”的良性效应在时展的洪流中有所淹没。调研中发现,青年教师在很多问题上都是跟着前辈有模学样,“只教技术不做品德教育”较为突出,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四)部分教师的纪律意识淡薄,日常行为出现偏差。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也有“学术研究无,课堂讲课有纪律”的规定。但是在c学生座谈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有教师将自己的一些工作生活中的牢骚和负面情绪带进课堂,一定程度影响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引导,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要求不够严格;部分教师在学生面前说话随意,说话分寸把握不好;公共场所抽烟等,给学生造成不良行为示范;极少数教师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的随性、不严甚至不实言论,引发负面舆情,对学校发展造成较坏影响。
二、施行“四位一体”师德建设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项目研究组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较系统开展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工作,初步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高职师德建设新模式。
(一)文化强基:课题申报引领师德建设工作思路,树立教师队伍文化自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相关课题的申报,申报市教委《基于能源文化内核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研究》对该校以“乌金”精神为核心的煤炭文化进行历史梳理和精神凝练;市教委重大项目《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强化师生文化认同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这些课题的研究实施,为学校树立教师队伍文化自信提供了工作思路。
(二)问题导向:专家团队坐镇指导师德建设工作,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既要找到存在的问题,还要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引进和借鉴专家教授的经验做法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组织开展了师德大讲堂,邀请浙江大学知名教授余知行做“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主题报告,为全校教师传授如何为师,如何快乐工作的秘诀,讲座后,教师们通过关注余教授的微信公众号,请教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邀请重庆科创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彪教授到该校作“教育家师德情怀”专题报告,引导教师正确看待教师职业,积极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努力做优秀教师。通过这样的举措培养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引导教师队伍提升职业幸福感。
(三)榜样先行:树立师德标兵突出师德建设工作,发挥榜样作用。为树立了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典范和师德师风标兵,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该校连续两年组织开展院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十佳”教师和科技标兵评选工作,每年度根据《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暂行办法》、师德标兵评选办法等文件精神评选若干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并通过网站、微信等进行大力宣传。希望通过对先进典型的肯定和表彰,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的师德表现,并对自己在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形成师德师风建设氛围,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
(四)氛围营造:利用宣传阵地巩固师德建设工作成果,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一批教学典型和榜样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校的宣传平台,形成对师德建设工作相关成果进行专题宣传的网络体系。通过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橱窗、校外媒体等宣传阵地发力,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教师队伍自觉提高师德水平和执教能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结语
项目研究组所构建的“文化奠基―问题导向―榜样先行―氛围营造”四位一体师德建设模式,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在教师精神风貌和教学行为方面的一些师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较好师德风气,但是其广度与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项目组将不断创新适合实际情况和时展的师德建设工作模式,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师德读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2]廖志平.推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考量[J].教育与职业,2016(3):60-69.
[3]廖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初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 ):75,76.
作者简介:
张洪冲(1976-),女,四川叙永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2
(一)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要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设要全面,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步子迈的不够大,只注重刊物等方面的理论性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学习;到外地实地听课少。
3、校园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室门窗急需改造。
4、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领导要积极参与,率先垂范,做好师生的楷模。
5、学校领导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思想动态,适当减轻教师负担,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工作效率。
6、学校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饭菜质量。
7、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在校园内增设一些体育器材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要多关心老教师和女教师。
(二)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1、教师同事之间要加强团结、相互理解,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中多配合,不要互相拆台。
2、教师言行必须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要在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针对个别教师作业布置过多的现象,要用孩子的心理看待学生,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要把学生当作完成作业的机器。
4、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关爱不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态度一般,工作中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个别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中的卫生工作也出现只注重室内卫生,不注重室外卫生的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在室外有随意乱扔纸屑和食品包装袋现象。
5、个别教师不能按时下课,有的教师上课接打手机和抽烟的现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个别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缺乏耐心出现了罚站、训斥等变相体罚现象。
6、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共同管理好孩子;要了解学生心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要定期为学生调换座位。
二、剖析原因,查找问题的根源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深刻剖析原因,寻找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放松了学习,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课改理念,但由于平时事务有时不按课程表上课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领导班子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学校班子对课改的认识深度不足,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安于现状,不敢大刀阔斧搞课改。平时工作中有布置无落实,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大,使有的教师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工作缺乏进取心。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教职工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慢慢滋生出来。
3、缺乏师德考核长效机制,放松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对教职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教育力度不大。如有的教室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坐着上课等问题上,学校领导虽然经常在教师会上讲,但没有建立强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深入调研,落实整改的措施
为改进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对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要深入一线调研,研究和制定整改的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
1、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学校领导要通过学习,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增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深入到一线去调研,了解教职工心声,工作中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逐步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3
文件精神内核告诉我们,质量时代,我们研训机构的工作定位就是两大核心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创新教研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调整教研格局,让教研工作成功转型,怎样使工作规划实现系统性、工作目标体现层次性、工作对象观照全员性、工作内容指向专业性以及操作实施校本性,成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以下简称“雨花区”)师训工作的思考点和着力点。为此,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布局,就教于同道。
一、抓实抓活师德与素养培训
立德树人从来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依据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出台的《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日常师德师风教育实施方案》,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师德考评标准和考核激励方式,借第33个教师节之机,开展“最美教师”“魅力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名师名校长”等推选活动,表扬一批“身边的好老师”,突出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借助学科培训和新进教师适应性培训平台,充分展示师德楷模的真事、真情,用先进典型感染、引领、带动教师加强专业信仰;组织雨花区专任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测试,引导教师勤练“内功”,抓实专业素养提升。
二、抓整抓合形成教研训一体格局
尽力做好区域顶层设计,走向标准的研与训。在出台雨花区“十三五”教师培训计划、科学统筹五年一阶段师训各项各板块内容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尽力构建以学校为点、学科为经、学区为纬的校本研修体系,逐步创建各学科校本研修基地,以点带面,形成研训一体发展机制,有效指导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贴地而行”有主题的校本培训指导,使单位研训者的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工作前移,解决大面积学校教研组长带领下的教研活动几近于会议精神传达纪要或者教学设计转抄的现状,满足一线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实际需求。
三、抓全抓特区本级岗位培训
这里的“全”当然是培训对象覆盖的全员性。在学科人数和培训需求调研基础上,我们出台了“十三五”区级岗培基本思路,每年四月初做好全区岗位培训申报,启动新一轮学科全员培训,完成年度25%各学科全员一轮区级培训指标。2017年上半年部分开班加7月集中开班,增强培训针对性,逐步开展自主选学,强调深度参与,实施“请上来,送下去,网起来”策略,倡导线下集中和线上(QQ群、微信群)研讨结合、教学实施与研修匹配的混合式新格局。在技能训练与展示、案例研讨、主题驱动等形式基础上,尝试加入拓展训练等,设计构建适合年龄与资历、适合学科特点、适合区域的培训模式。部分学科尝试以《中学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指南》《小学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指南》为抓手进行全员大练兵。
这里的“特”当然是指队伍的特殊群体――新进教师的特殊培训,即岗前和在岗,一年适应期和三年成熟期。岗前培训阶段,注重理念学习、师德教育和基本功训练。在岗适应性培训,力争通过帮扶入门、课例研讨和竞赛提升环节让他们从入门到合格再提升。以名师工作室、教研员为主体培训师,以教研主任为责任人,以“贴地而行教研”活动和《新进教师三年精致培养手册》为抓手,抓好年度新进教师在岗适应性集中培训,做好入职规范引导,3月进行基本功大赛,6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汇报活动。2017年5月左右进行2014年新进教师三年周期性考核和新进毕业生适应性培训结业仪式暨课堂教学技能大型展示活动。同时出台年度新进教师第二学期适应性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各学区、集团、校以新进毕业生为帮扶重点开展校本培训,依据师训室提供的《新进教师重点建设与精致培训手册(修订稿)》培训及考核(包括听课评课记录、“影子模式”磨课记录、其他指导工作记录和培养小结等 ),学区、学校做出常规课定性评价。学科技能通识培训由各学科教研员及名师工作室负责,在2017年3~6月期间以案例研讨、听课上课评课的方式让新进教师掌握四个基本课型,对本学科教师做出合格与否的定性评价。
四、抓点抓面引领专业成长
加大校长领导力培训力度。继续开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书记培训班,继续进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储备一批优秀的教育行政后备力量。
做好名师孵化与骨干培养工作。以送教助W辐射引领、规范而有特色的年度考核评估和新一轮挂牌,督促区级11个工作室的工作有成效开展。以多样式赛课、师徒捆绑考核、异地高端送训、岗位示范带动、学科巡讲和影子模式培训新教师等措施着力培养市区级骨干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突破。准备启动区级学科带头人、雨花区教学名师名校长等申报评审活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梯级平台。
五、抓常抓长送培、学分登记管理工作
积极动员,严格督促,高质量完成各级送培任务(上半年“市培”,下半年“省培”“国培”等),力争参培率和合格率达到100%,在工学矛盾尤其突出的雨花区,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智慧,为此,我们尝试区校联管、责任到人、扶强助弱、齐头并进。配合《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调整“十三五雨花区学分登记管理办法”,科学分解360学分,以教师全员年度学分规范登记、审核管理与阶段调研、数据提取分析等多项举措科学调度雨花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六、抓质抓量开发优质培训资源
作为区级培训与管理部门,我们加强骨干教师微课资源整理筛选、一线教学能手教学资源整理筛选与运用、部分素养类培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师资源建设、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培训师资源建设、师德师风培训师资源建设,尝试逐步实现培训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结合,整合本土名师资源,组成“解决问题型专家”团队,联络聘请部分市省国家级培训师团队成员,逐步建立区域培训专家库,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库。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4
2010-2011年,***市教育局按照《河南省教育系统2010—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教监〔2010〕606号)和《***市2010—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安纠组〔2010〕6号)要求,切实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同时,以深化和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认真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师德教育活动和行风建设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面就市教育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安排部署评议工作
教育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是关系民生、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问题。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的发展始终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要求,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较低,教育部门在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一直位居后列。从2009年起,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到位后,革除积弊,打造公平教育为突破口,采取多项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2010年初,在全市81个部门和行业参评的2009年度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教育部门跻身全市前10名,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是我们深知,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为认真做好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市教育局组成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乔建平为组长,纪检书记江新生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反思,提出以深化和完善免费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抓好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
2010年7月,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纠风办先后下发了《2010—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我市教育实际,8月11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全市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教监〔2010〕232号),对全市教育系统2010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
二、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活动”,广泛调研,广泛征求意见
为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整改的针对性,使政风行风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市教育局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活动”,开门纳谏,广开言路,通过设置意见箱(包括网上通道)、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意见征集工作,广泛听取群众对市教育局的意见。我们向教职工、学生家长、学生共发出征求意见表1000余份,共征求到的原始意见和建议共300多条,经过归纳和整理,汇总出教育系统在廉洁自律、服务意识、教育教学等方面集建议、意见41条。对此,局党委专门召开民主生活会,原汁原味地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反馈。以上这些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我们整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开展组织实施,做好各项评议工作
(一)做好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
为切实加强学校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招生、收费等行为,根据省政府纠风办和省教育厅《河南省2010年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 2010年5月,市政府纠风办、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市2010年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安纠组〔2010〕4号),对2010年全市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12月,按照《关于2010年民主评议学校行风考核工作方案》(安政纠〔2010〕12号),市学校行评领导小组组织评议代表分5个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开展学生和家长问卷”等方式,深入到市直46所参评学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考核。
2011年,按照省政府纠风办《关于做好2011年度学校行风评议工作的通知》(豫政纠办〔2011〕11号)要求,市教育局将继续做好本年度的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积极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活动。
(二)认真开展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暨星级站所评创工作
201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主题的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暨星级站所评创工作。8月18日,市教育局下发了《2010年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暨评定星级站所工作实施意见》,对全市包括招生考试综合服务大厅在内的102所基层站所开展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暨星级站所评创工作进行了安排。
从8月底开始,全市各级招生考试综合服务大厅和各乡镇中心校都认真开展了信息公开、依法办事、优质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评创工作。11月底,各级纠风部门对教育系统的102所基层站所进行了综合考核验收。经认真评议,全市教育系统共评出五星站所10个,四星站所26个、三星站所31个、二星站所30个、一星站所5个,圆满完成了此次评创工作。
四、明确重点,全面整改,确保评议和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2010年12月初,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纠风办都将2010年6统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了市教育局。通过对反馈的153条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办学方面,主要反映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上学难,素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差,幼儿教育阶段需要加快发展和进一步规范。二是教育收费方面,主要反映学费太高、择校费收费高,学前教育收费过高,乱收费现象严重。三是师德师风建设,主要反映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存在体罚学生和收受家长的礼品等现象。四是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方面,主要反映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需要加强,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交通、摊点等方面的治理工作力度,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对评议中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政风行风评议涉教意见建议的整改方案》,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剖析,突出重点,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保证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扎实开展“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
1、继续深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2009年春季开始,我市农村初中、小学国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了530元和330元。但是,2009年城市初中、小学国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含免杂费资金)分别只有400元和290元,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还要偏低。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保障,经市委 、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教育局直属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含免杂费资金)提高到了530元和330元。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2010年全年,我市共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1042.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资金5675.9万元已全部到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2226.4万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资金3285.4万元。
2011年,我们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农村初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含取暖费)标准分别提高到630元和430元。
2、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2010年起,市教育局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我市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构建公平教育。
一是出台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2010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今后3—5年内,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加强薄弱、以县为主、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教育差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以来,我市筹措资金近3亿元,实施了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龙头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市共计排查鉴定各级各类中小学1908所,建筑物11408栋,校舍面积562.7万平方米。全市安排工程项目277个,总建设面积近3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得一大批薄弱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
2011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布局体系。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城镇中小学建设等工程,完成省下达的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任务。开工建设市三十二中和***师院附中校安工程项目,建成市八中新校区。以市惠泽教育投资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为局直学校搞好后勤服务工作。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配置,扩大优质教育。为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市政府首先对市直学校部分教育资源进行了调整,其中6所学校的初高中部实现分设分离,2所位置较偏、生源不足的学校停止招生。其次对12所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学校,增加招生计划1720人,超过市区小学毕业生总数的15%,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为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县(市、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分配导向和激励机制,确保导向明确、人心稳定,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为促进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了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干部教师交流制度。
四是调整招生政策,推进招生改革。2010年2月,经过认真调研和研究,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普通中学招生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调整中招“分配生”相关政策、 严格控制校际之间的择校和转学、规范学校经费等方面措施,抑制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为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市教育局继续在市区推行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工作。一是改革报名方法,小学升初中全部采用网上报名。二是严肃招生纪律,严查虚假报名。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8月6日,在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纠风等部门领导与三百余位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的现场监督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全过程,圆满完成了2010年小学小学升初中工作。
在市区普通中学招生政策方面,市教育局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分配生比例增至招生计划的50%,照顾分数增加到20分(2011年增加到30分),并把学生的流失率作为考核初中学校和校长的一项重要指标,进一步抑制了初中择校行为。
3、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幼儿园从“十五”末的269所,增加到去年的732所,为原来的2.7倍;在园(班)幼儿由 6.56万人增加到11.41万人,几乎翻了一番;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由43.5%提高到67 %,提高了23.5个百分点。全市涌现出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园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17所,形成了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去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随后,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市教育局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已经征得了各方面的大量意见,正在进行认真修订。
(二)继续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
2010年,***市教育局下大力气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同时,以群众反映的教育招生收费、教师有偿补课等热点问题为抓手,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一是严格收费审批权限,稳定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标准;二是严格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执行;三是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择校乱收费;四是严格查处公办学校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四是继续做好对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五是认真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工作。2010年,市教育局会同纠风、物价等部门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对全市100多所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和群众举报的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2011年,市教育局继续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和去年涉教收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突出工作重点,杜绝教育乱收费。2月16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通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乔建平分别与局直属各学校签订了《2011年财务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局直属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坚决杜绝乱收费;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禁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对私设“小金库”和违规乱收费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将责成其自动辞职,未完成目标的将严肃追究个人责任。
(三)强化干部作风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在干部作风方面,2010年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以《廉政准则》为标准,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市教育局机关、二级机构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三个层面的干部作风建设,创设干事创业、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形成促进、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市教育局党委结合“名校长工程”、 暑期校长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了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
在师德师风方面,我们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和宣传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011年新学期伊始,市教育局党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抓管理、促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塑造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为此,市教育局于2月16日召开了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大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通知》,要求各个学校的校长要同教师签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打骂侮辱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让学生停课。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不得参与民办学校的授课和招生宣传活动;不得让学生购买或指定地点让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如有违反,学校即予解聘,并根据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影响恶劣的一律取消教师资格。
(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积极打造平安校园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国连续发生的多起伤害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的恶性案件后,市教育局党委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以整治校园及周边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春风送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坚决遏制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着力打击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及学校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优化了育人环境,维护了学校及社会稳定,促进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加大对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力度。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加大了对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力度,特别是把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作为检点,推动了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进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市综治办为全市2119所中小学校调整充实了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2053名,市教育局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使之在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壮大学校德育力量、帮助学困生转化、整治校园环境和周边秩序、协调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充实校园保卫力量。一方面市教育局指导各学校、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系统,配备了专职保安员和相应安保器械,2010年累计投入经费2311.19万元,专项用于加强学校技防能力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其中,市直中小学幼儿园共投入441万元,添置安防器材800多件,配备专职保安160余人。
另一方面我们把对周边学校的安全保护纳入安全责任,严格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健全和完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临主干道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口、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部署警力设置“护学岗”,并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学校周边道路和治安的检查和整治,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治安巡逻,组织发动民兵,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化解矛盾,并专门制定处置预案、组建执勤巡逻队,定时定点执勤守护,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受到广大群众和师生的好评。
四是严把食品卫生关和传染病防控关。在食品卫生方面,所有学校都全部取消了校内小卖部,有食堂的学校都认真核实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把三无食品拒之门外。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各学校认真坚持晨检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不发生传染病传播的现象。
五是扎实开展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在市区范围内联合开展了以安全防范知识和遵纪守法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及“走文明路,做文明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开展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平安教育活动。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结合实际进行了安全演练,共开展各类安全演练3772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从机制方面着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深度整改,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保证整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5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们严格按照镇党委和县委的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规定工作。
(一)继续抓好学习培训活动。坚持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在安排好自学的基础上,认真抓好集中学习和交流,重点组织学习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十大要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经济工作会议和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等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发言,引导党员干部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县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县委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鼓舞大家的工作干劲,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
(二)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我校领导班子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整改问题的关键环节。第三阶段一开始,就组织力量提前动手,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对制约学校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机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帮扶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5项内容为整改重点。为使整改落实方案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支部多次进行研究和反复修改,征求意见,保证了整改落实方案的质量。领导班子的整改落实方案形成后,按要求及时公布在学校网站,方便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落实,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负责人职责。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按要求抓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活动。
(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学习调研是基础、分析检查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在整改落实阶段,我们以“科学发展见行动”为载体,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执行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针对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党员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制度,健全了监督检查措施,加强了理论武装工作;二是针对干部职工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按教育系统特征修订了师德建设工作规定,为全面提高教职工的专业化素质和教育工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五)抓好办实事和送温暖活动。我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项目6项。元旦前,学校党政工团领导,积极抓好送温暖活动,到退休老党员、老教师家及敬老院走访慰问。在慰问敬老院时,还组织了节目给老人送去祝福和节的快乐。
(六)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从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镇党委的要求,结合我校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和廉政建设,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心全意为师生和群众服务,能够胜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整改落实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支部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极为重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为部署第三阶段工作任务,12月12日,召开了转段动员会和组织生活会,对第三阶段工作做了研究部署,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
(二)组织措施到位。为使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我校严格按照镇党委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以突出实践特色为重点,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了周密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使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切合实际并符合干部职工的意愿,按照指导组的要求,对整改落实方案做了反复研究,就整改落实方案的起草原则、整改重点、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责成分管负责人主笔,主要负责人全程靠上指导,吸收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各个层面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个人的整改措施,以及分析检查报告的精髓,还及时印发给全体干部职工征求意见,进行了反复讨论修改,进一步统一了意见,形成了共识,完善了领导班子的整改落实方案。为切实抓好整改事项的落实,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的监督保障机制和整改落实责任制,明确了整改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分工。在活动中不忘学习如教育法规、沈浩事迹等集中学习不少于10次。
(三)结合实际紧密。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工作中,始终注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在抓工作落实、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方面做好结合的文章,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切实成效。一是结合年终总结和师德等考核,全面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利再战。围绕年终总结和师德等考核,认真做好业务、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思想、师德师风、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工作的自查和经验总结。结合年初工作安排,认真谋划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二是结合送温暖活动,做好老党员、老干部的走访慰问工作。我校退休教师9人,做好对他们的年终走访慰问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结合送温暖活动,班子成员分工带队,逐门逐户进行了走访慰问老党员、退休教师,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为困难教职工及退休教师服务。三是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搞好工作项目策划。今年争取建好校门,解决校园安全问题,明年争取建好食堂和教工宿舍,解决吃住问题。
三、存在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比如: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阻碍了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开展;校舍和教学设施及体育设备、体育场所无法适应要求,特别是理化生实验无法满足需要,以致大部分的实验只能讲不能做,致使大量的学生外流;还有学校因无校门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教职工及学生的食宿问题、学校水质问题、学科不配套问题、多媒体教室奇缺问题,无法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让家长担忧等。我们会加倍努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下步打算和措施
师德师风建设调研方案范文6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过去的五年,我省持续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来抓。
从2013年起,我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新教师宣誓制度,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训工作的首位,保证课时、记入学分。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丰富的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省以乡村教师为重点,抓住庆祝教师节等契机,大力宣传全省广大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事迹,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师代表和9家长期支持我省乡村教育发展的基金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 针对全省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我省坚持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岗按需招聘”为原则,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破解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通过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下得去”的问题,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2012年,省政府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努力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省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11―2013年,有900多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我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当中。2015年,通过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引进、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等项目共新招聘教师7231人。其中,招聘中小学教师2911名,幼儿园教师4320名。特别是为农村中小学补充音体美教师558人,有效缓解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同时,我省一些地区还积极探索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通过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方式着力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
五年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教育部特岗计划等实施效果明显,共招录农村中小学教师32344名,其中幼儿教师10603名,为“三区”农村地区4475所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名优教师梯队,“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陇原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2011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陇原名师工程”。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遴选产生200名左右“陇原名师工程”人选,围绕师德修养、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研究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与高级研修、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对名师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使名师人选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鲜明的个性教学特色,在全省和学科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激励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陇原名师94名,特级教师127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55 名,省级骨干教师3586名,农村骨干教师3709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名优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加速
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十二五”以来,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紧抓“国培计划”契机,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据统计,2010年我省教职工总数为31.1万人,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53%;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15%。经过五年的发展,全省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我省教师培训经费逐年增加。仅2015年,省级教师培训经费就达到2500万元。2010年―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86亿元(2010年1700万元,2011年2200万元,2012年3700万元,2013年4600万元,2014年6400万元),共为我省培训中小学教师31万余人次。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三计划和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年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省培项目和各类基金会项目等,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等共计14.3万人次。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国培、省培和外援基金会项目,完成了全年教师培训项目整体设计,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全力打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紧扣乡村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在“三计划两工程”基础上,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实施了“精准扶贫国培计划三行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50人以下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培训“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让最基层岗位乡村教师开阔视野,着力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为乡村教育服务的能力、水平。
在管理方面,重心进一步下移,采取以县为单位,自愿申报、分批推进、自主规划、联合实施的方式。培训更加重视本土培训团队建设,以遴选“金色教苑”和“金种子导师”为抓手,重点支持培训基础好、热情高的地区进行本土团队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同时,严格组织招标工作,精心遴选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加强评估监测,实行第三方绩效评估。
通过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等,五年来,我省累计培训教师55.9万人次。
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5年,甘肃省被列入全国试点省份。2015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8月,召开了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国考”和注册试点工作。2015年首次国考,甘肃省14个市(州)设立18个考点,报名考生10196名,报考23483科次。首次定期注册工作也在兰州市城关区和榆中县试行。
此外,2015年,我省还投入2.6亿元,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班班通教室1.62万个,全省96%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率全国第一。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是甘肃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及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大力优先倾斜农村教师,增强农村教师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交流、任教,保证农村教师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稳定性,促使他们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为了解决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10月,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实施办法》,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甘肃省把制定本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工作列入省委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
为精准把握我省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与困惑问题,省教育厅围绕《计划》的八项主要举措拟定调研提纲,重点针对“留不住、教不好、下不去”三个突出问题,聚焦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广泛调研。通过走访乡村学校、访谈一线乡村教师、召开教育行政人员、乡村中小学校(园)长、老中青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广大一线乡村教师的真实心声,收集到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起草我省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制定过程中,大力借鉴和吸收了一些地方(临夏阳光工程、天水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的创新经验和成功举措,广泛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城镇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村民代表、村委会负责人的意见。
《甘肃省实施办法》提出,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新核定乡村教师岗位编制、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着力加强乡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逐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十项支持任务,“到2017年,力争使全省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我省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办公条件等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相结合,整体推进。在修建食堂、宿舍的同时,建活动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室,重视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省政府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自2013年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2015年,我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截至2015年12月底,甘肃省共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10788所学校的14.14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金额1.03亿元。
2015年,我省还实施了《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到2017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人才培养和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的各项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待遇保障依法得到较好落实,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贫困地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补齐农村薄弱校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