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1
虚拟仿真平台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与真实岗位相结合,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感受真实的食品生产场景,掌握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认知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常见的建设虚拟仿真平台的软件有LabView,Multisim,VRML,Java等,html5是最新的网页富客户端展现标准,与其他工具相比,它具有跨平台、跨分辨率、版本控制简单、传输数据量小、节省客户端资源等特点,有利于它在互联网上传输,方便实现网络教学。
目前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建设典型有:北京化工大学将虚拟工厂安全仿真系统应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培训,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用于发酵工厂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香港中文大学研发的“农场狂想曲”,是一种基于动机策略理论和任务驱动的体验类教育游戏,通过扮演农场主的角色来学习农场中种植养殖及经营管理知识,胡林等用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农业虚拟环境的构建,中国药科大学、重庆医科高等专科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广东药学院等高校已经应用了虚拟仪器分析实验系统。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领域的虚拟仿真软件,偶见类似报道,但是截至目前没有收集到成熟的建设案例报道。
二、交互式虚拟食品安全管理仿真平台建设思路和要点
本研究以食品消费环节为例,利用html5+JSP+SQL技术,以《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构建现代餐饮服务行业交互式虚拟食品安全管理仿真平台,让学生可根据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任务,采用图片、表格、空间信息、虚拟现实等表达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计算机的虚拟环境中设计厨房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并模拟不同的岗位对建立起来的虚拟厨房模型进行实时仿真食品安全管理,使受训者“身临其境”的体会场地设计防真、生产流程仿真、检验技能仿真、安全管理仿真,该平台可并通过网络传输和远程教育提高便捷性和可用性,实现网络互动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降低教学成本,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带动“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从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系统总体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前端展示子系统(由html5实现)、WEB子系统、食品仿真模型库和食品知识库子系统和学习管理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
1.前端展示子系统
提供了本系统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远程登录后,选择特定级别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身份,选择一种类型的餐饮服务企业,按照规定完成特定的十个指定工作任务,用户可在虚拟平台中任意设计,并实现可视化现场互动,以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如果操作错误,系统提示正确操作,并记录错误的知识点,以便进行学习管理。同时每个任务学习完成后可从数据库中生成考核试题,以便进行考核评价。该子系统应用了html5技术。
2.WEB子系统
作为整个系统的中间层,为知识库子系统与前端展示子系统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该子系统利用于JSP技术。
3.食品知识库和食品仿真模型库子系统
食品知识库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根据软件给出的十项工作任务,储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知识要点信息及相应的模板信息、帮助信息、题库信息,供学生学习中调用和参考。同时,包涵了所有的用户信息、用户实践和考核信息等。食品仿真模型库:包括了上述10个任务中所需用到的各种设备设施的仿真模型,如消毒、更衣、盥洗、容器、采光、照明、通风、防尘、防鼠、防虫、垃圾筒等;食品原料,如肉、鱼、蔬菜水果。该系统利用了SQL技术。
4.学习管理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
学习管理子系统:用于记录、分析用户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并给出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评价子系统:对用户完成学习后进行考核,做出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判断学习的效果。以上两个子系统应用了JSP技术。
三、虚拟食品安全仿真平台的应用及前景
目前,我们将该系统应用在中高职学校的食品安全检验专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及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中,它能使得一些难以想象、难以口头表达、难以肉眼观察到的枯燥管理制度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动态模型展示出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另外,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的通过率也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这种信息化教学能实现远程教育和考核,能大大节省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深受大家的欢迎。但是,该系统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需要熟悉该系统的授课技巧,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低时会降低教学效果,作为虚拟仿真软件,规模较小,模型有限,与真实的环境不是完全一致,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总结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高校 后勤 安全管理
1.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必须改变早期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进行事故后管理的陈旧做法,而是要强调科学的管理,协调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人――物――环境”诸多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过程的控制与协调,加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极有必要进一步加深这种科学认识和实现过程控制。
与之相适应的,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要改变原先“事后补救型的”思维模式,改变被动、滞后、传统的安全事故事后追踪与补救的管理方法,逐步转变为注重安全生产过程监管与控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事前预防”的安全管理效果。
2.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实施方法
在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
具体而言,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方法要贯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针,执行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本质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设备安全管理
实现设备安全管理的途径主要有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加强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不安全因素;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和加强监督考核。
2.2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形成的人一机器一环境系统受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各个环节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一是对人即作业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要求,要求作业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加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二是要求设备安全,即设备的物理状态、配置方式和工艺布置以及工具、设施、装置的使用和存放等都要有安全要求;三是要求作业环境安全。通过研究作业过程中的人、物和场所的相互关系,调整作业现场的物品放置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定置,为作业人员尽量创造一个省时、省力的最佳安全工作条件及环境。
2.3危险源安全管理
将高校所有范围内可能发生事故并能造成人员伤亡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确定为危险源,再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K.J.格莱姆打分法),将危险源(点)进行辨识、等级划分和确定,以便于按不同级别进行安全管理。
2.4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
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同样是围绕安全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展开的。通过安全检查,我们可以查证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危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确定隐患、危害、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他们转换为事故的条件,以便于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危害与危险因素,确保安全。安全检查应以多种方式结合,如定期的、经常性的、专项的等,安全检查是习惯性违章根治的一帖良方。事故隐患是由危险因素和管理缺陷组成的,当对危险因素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后,即要对危险性严重程度进行对策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我们不仅要重视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落实,还应该科学深入的分析,查找出这些隐患问题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点,从根源上采取针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陷入“查找问题一一整改―― 再查找问题―― 再整改”的误区。
2.5“7S”管理理念引入
7s是学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基石,它通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节约七个要素,培养后勤员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最终达到全员安全品质、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提升。
2.6精益“6σ”工具的应用
精益“6σ”原本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追求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精益“6a”分析工具,列出不同时期各类检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分析其所属类别、出现频率、分布规律,实现对安全隐患背后根源的彻底治理,减少隐患问题的出现数量,降低同类隐患问题的重复出现率。
2.7失效分析的应用
失效分析原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对危险品制造、实验、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测评,并根据确定的关键失效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我们可以运用失效分析,找出校园内可能出现危险的关键失效因子,进而有目的地采取安全措施和进行安全管理,堵住发生事故的漏洞,达到安全预防为主的目的。
2.8安全归零的应用
安全归零是对教学、学生实训、后勤服务等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从管理上、技术上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活动。
3.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
在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全面覆盖的原则
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标准要求对高校后勤服务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而且还要对后勤服务支持性过程涉及的风险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覆盖后勤所有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
3.2结合实际的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必须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特点和内外部的环境,特别是结合后勤服务现行的安全管理成果,统筹考虑合理地确定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控制的要素及控制程度,在现行安全管理实施的平台上实现渐进性的提升。
3.3整体优化的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既是在原有管理基础上实施,又是对以往原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改进的机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建立控制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还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整体优化、系统提升。
4.建立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高校后勤建立与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还应该符合PDCA的要求,即戴明模型。
4.1策划(p=plan)
确定组织的安全方针,方针必须包含最高管理者的两个承诺,即遵守实现安全法规的承诺和持续改进体系业绩的承诺;
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不可容许风险;
识别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要求;
根据危险源识别的结果,对不可容许风险制定目标和安全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形式要包括几个要素:关注部位、不可容许风险、责任部门、资金投入、目标和控制指标、完成期限等。
4.2实施(D=do)
先确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使之清楚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不同次人员的情况、业务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必须的安全培训,使之具有相应的意识和能力;
对有关安全事宜与组织内部各部门、员工之间及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协商和沟通,收集意见与建议,以便于持续改进;
规定组织的文件化和文件、资料管理的程序,使与有关的文件都能传达到员工手中,并保持最新版本;
按照策划的结果进行实施和运行,主要是指运行控制;
对潜在的、重大的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如防火预案。
4.3检查(C=check)
检查主要是对实施部分的运行结果进行检查,目的是发现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要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和活动,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以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4.4改进(A=act)
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试运行,特别是依据绩效监测和测量、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的结果,检查与确定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按照计划安排有效运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高校师生对后勤安全本质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确立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和闭环管理,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反馈机制和安全责任制,使安全工作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从而为建立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优质服务和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3
食品药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既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紧密相连,又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今年,武汉市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工作部署,严格遵照“四个最严”要求,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汉举办为契机,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坚持“三个导向”,守护“三个安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问题的底线。
一、坚持政治导向,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聚焦“三个重点”,保障“三个安全”,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聚焦重点活动,保障军运会食品安全。建立“全环节监管、全过程管控、全品种管理、全方位保障、全力量演练”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隐患问题“想到穷尽”,监管服务“做到极致”,实现了军运会食品投诉、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三个“零发生”,打赢了军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总局肖亚庆局长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上专门肯定了军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军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经验成效。
二是聚焦重点人群,保障“一小一老”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校长陪餐率100%,王晓东省长在东湖高新区调研华师一附中食堂后,充分肯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保健食品“百日行动”,行政处罚55起违法行为,协调公安部门立案查处诈骗犯罪案件,杨云彦副省长、国家联合督导组对我市“百日行动”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使用环节,确保药品安全。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线下清理产品1600个,线上清理违法产品信息、虚假资质信息5个,依法处理11家互联网违法违规经营企业。全力保障军运会期间药品安全,确保药械质量安全,确保药品合规经营使用。
二、坚持质量导向,守护“生活中的安全”
特种设备和消费品与百姓生活、城市品质息息相关,我们着力“三个监管”,以营造安全稳定的质量环境,让百姓享受质量、放心生活,让世界感受到湖北武汉的安全放心。
一是着力电梯特种设备监管,让百姓使用放心。加强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对7200余台在用电梯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大修、更新、改造老旧、故障电梯300余台,有效消除电梯安全隐患。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为1.2万余台老旧电梯购买意外伤害保险,1666台电梯纳入“保险+服务”综合保险试点。发挥963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作用,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不超过11分钟,救援时间不超过7分钟,救援效率居全国前列。
二是着力民生消费品安全监管,让百姓买得放心。加大民生消费品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儿童玩具、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质量提升产品专项抽查,实施全流程抽查、全链条监管。严查违法销售电动自行车行为,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为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全年共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7851批次,不合格产品后处理551批次,处置率100%。
三是着力军运会特种设备监管,让各国来宾放心。在省局大力支持推动下,会同周边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建特种设备安全“环鄂护城河”,加强流动式特种设备联动监管和信息沟通,保障我省及军运会特种设备安全。对军运会核心区域、重点部位的特种设备开展全覆盖安全保障,全面保障性检验7504台特种设备,安全评估5年以上电梯452台,669处安全隐患全部督促落实整改到位,确保了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军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零发生”。
三、坚持问题导向,守护“生产中的安全”
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竞争失序而造成的突破质量安全底线问题,我们着力强化“三个责任”,实现“三个到位”,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强化部门责任,实现监管履职到位。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开展全覆盖抽检和重点品种专项抽检,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关停小作坊422户。制定食品生产环节安全风险清单,加强风险排查、隐患处置。组织开展打非治违、冶金起重机械、化工企业等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整治合格特种设备7583台(套),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0起。强化生产许可退出管理,依法撤销证书20份,51份生产许可证上报省局注销。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实现督促整改到位。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跟踪检验新发证换证企业以及上年度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监控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覆盖率95.6%。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完成7583台超期未检和检验不合格特种设备整改。组织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31次,促进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 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 HACCP体系 运用
高校食堂就餐人员时间地点集中,人口密度大和集聚程度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危地带。高校食堂的卫生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对食品安全尤为重视[1]-[2]。
HACCP是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被认为是控制食源性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一、HACCP的原理
HACCP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意思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它旨在通过在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品食用的全过程中对造成食品污染发生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其确定能有效地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关键控制点对造成食品污染或发展的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3]
分析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中,93%的危害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对食品进行卫生控制的重点应考虑其微生物方面,共包含七个基本点[4]:(1)危害分析(HA):分析确认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造成消费者疾病和伤害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因素,确定危害的种类,找出危害来源及预防措施。(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关键控制点是指能将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的一个步骤或程序。(3)建立CCP的监控体系:监控是指一系列有计划的观察和措施:用以评估CCP是否处于控制之下,监控内容包括监控什么、怎样监控及监控频率和力度的掌握、负责人的确定等方面内容。(4)确定CCP的关键限值:关键限值(CL,critical limit)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界限,是区分食品安全与不安全的分界点。关键限值采用温度、湿度、时间、pH值、水分活度等参数作为关键限值。(5)建立验证程序:为证明HACCP的各项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建立验证程序。(6)确定纠偏措施:针对每一个CCP所制定的、当偏差出现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方案,从而使关键控制点重新得到控制。(7)建立记录和文件保存系统:文件记录和保存系统是保证HACCP体系持续、稳定运转的必要条件。
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的危害性分析
高校食堂供餐食品品种很多,加工过程繁简不同,除原料外每个品种都涉及很多工序,由HACCP小组对每个工序进行危害分析(附表一)。
1.物理因素。
受到食品原辅材料的新鲜度、生产加工温度、贮存时间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例如猪在屠宰分割贮存运输过程中都可能因环境及其他原因混入线头、昆虫尸体等杂质,在加工过程中要求去除上述可能存在的物理杂质。
2.生物因素。
食材原辅材料处理不当,易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易使食材原辅材料腐败变质,不但影响成品的外观和口感,而且会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如:蔬菜浸泡时间短,未清除有害物质如害虫、毛发等;反复冷冻和解冻食品未去除腐烂部分;隔餐食品草率加热等。
3.化学因素。
粮油、肉蛋、调味料、鱼贝类等应进行重点检测和监督并达到国家标准;蔬菜有无农药残留;原料采购涉及供货单位广,高危险食品种类多。农副产品可能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滥用食品添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
4.HACCP体系的日常监控(附表二)。
为了保证计划良好运行,学校食堂应制订良好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等。另外,食品监管员人负责每天对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控制情况、监控记录、纠偏措施、环境卫生、室内卫生、贮藏、销售等进行监督检查;每天食品监管员对HACCP相关监控记录进行审核;HACCP小组定期对HACCP体系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对HACCP计划流程进行验证。
三、HACCP在实际运用中的要点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停留在监督检查的低水平,忽视对整个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注重的是在最终的食品检测方面,主要是凭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去评定,容易产生错误,是被动的、事后管理模式[5]。在HACCP体系下,食品卫生安全渗透到了采购、验收、储存、预处理、制作、出售、餐具消毒全过程,控制更加科学有效。
1.严把原料采购关,监控加工销售过程。
严格按照采购管理制度进行采购和验收,是高校食堂安全生产的基础。食品通过规范的工艺流程、标准的加工和烹饪时间控制、熟食放置时间控制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害风险。在食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要做好防蚊蝇、防尘、防鼠和防变质工作,防止污染。
2.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结合实际提高可操作性。
高校食堂用餐人员多,加工时间紧,加工过程忙碌,应用HACCP体系要求食堂流程布局合理,硬件设施齐全,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否则会出现很多关键控制点需要控制,降低效率。测菜品的中心温度适用于食堂大批量烹饪,小炒菜只能感官检验食品是否熟透,并由检查员记录结果。
3.HACCP体系建立后,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HACCP体系可以有效地防止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摸索和完善,及时修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例如HACCP体系要求对脱离安全温度区2小时以上的食品要重新加热,在实施中还应强调,对隔餐食品要重新加热至安全温度,且只可重复一次。
参考文献:
[1]侯彦喜.高校学生饮食卫生安全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98-4299.
[2]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3]王华,杜刚.HACCP体系在高校学生食堂中的建立和应用初探[J].卫生政策与管理,2009,12:2289-2296.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5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全省食品安全年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期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对深入推进“食安”整治行动,进一步做好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刚才,、、三个区市分别介绍了经验,他们的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其他区市也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同志对国务院《决定》进行了解读,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作了安排,请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食安”整治行动,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打击整治力度,有效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是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1.2万余户,整改取缔违法违规经营业户1000余家,取缔黑作坊300余个。共受理群众举报1214起,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000余起,立案侦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15名,案件侦办数量是去年同期的4.8倍。二是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切实抓好基层监管责任落实,全市大多数街道、镇和社区、农村初步建立了基层监管队伍,各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达到9300余人,食品安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整体持证率达67%,“五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建档率达90%以上。三是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分级分类管理措施,加大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力度,完成定性定量检测45180批次,达到年度计划的75%,创历年最高。“智能食安”社会化监管系统进入试点应用阶段。妥善处置了26中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特别是教育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全市在加强中小学校的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今年以来的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的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当前全市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问题仍然不少,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关注、反映较为强烈。一是食品安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技术装备缺乏、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由于目前监管体制和模式的制约,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衔接不够紧密,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盲区,不能实现全覆盖管理;三是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亟待健全,一些大宗消费食品的主要品种没有纳入溯源管理系统,监管手段相对落后;四是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市场约束和行业自律机制尚不健全;五是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非法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屡禁不止,打击查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六是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的不够到位,个别地方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近期,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出台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是中央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刚才同志对《决定》作了详细、具体地解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落实。省政府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查找不足,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下面,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就深入推进“食安”整治行动,进一步做好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切实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工作的难点在基层、重心也在基层。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既要发挥好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健全基层工作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心下移,切实解决好食品安全工作上下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在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等区市已基本建立起了覆盖街道、镇和社区、农村的基层监管队伍,对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区、市之间工作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进度缓慢、力度不大,有的虽然已建立了队伍,但缺乏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措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下一步,各区、市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建立完善“区市政府牵头,街道、镇负责,社区、农村参与”的基层监管体系,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落实基层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重要的职责内容,基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今年年底前,要在全市的街道和镇全面建立专职化的食品安全办事机构,强化基层政府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的密切协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要充实基层力量。以社区和农村为单元,加快食品安全监控点和基层信息员、协管员等监管队伍建设,年内各区、市都要达到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好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基层“防火墙”。要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各区、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的培训工作,落实好经费、装备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基层监管队伍的履职能力,使他们真正发挥好作用,实现常态、长效、规范的运行。解决好食品安全工作上下有人抓、有人管,这是一项硬任务、硬指标。
二、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实践证明,在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问题多发的情况下,打击整治仍然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也是确保食品安全形势平稳的重要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排查,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要重拳出击,深化规范整治。围绕市政府在整治方案中确定的“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畜禽屠宰,食品包装物生产和餐饮具集中消毒,以及药品生产经营”等七个方面的整治重点,在前期摸底排查、拉网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工作措施,扩大整治战果。特别要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集中交易市场、城乡早夜市、中小学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食品非法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各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全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要发挥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作用,广泛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认真做好受理查处工作,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和力度。要主动进攻,依法从严处理。当前,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打击和惩处力度不到位,违法成本低。各监管部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防止“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问题。公安机关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打击的矛头始终对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各类重大犯罪,准确把握适用法律,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形成强有力的打击态势。对于一些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案件,要提前介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深挖犯罪源头,彻底摧毁犯罪网络。各区、市公安机关要按照国务院《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要借鉴即墨模式,设立专门机构、组建专职队伍,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中的职能作用。具体地讲,市局经侦支队要成立食品药品执法大队,区、市公安机关经侦大队要成立食品药品执法中队,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要密切协作,提高打击效能。各监管部门对于执法中发现的涉嫌犯罪的案件和线索,都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提供技术鉴定等方面的支持。对于一些跨区域、跨行业、案情复杂的重大案件,市食安办和各区、市政府要加强协调督导,组织好案件查办工作,力争年底前再破获
一批食品安全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严惩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努力从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多发的势头。
三、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切实提高全过程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法》对部门在食品安全中的监管职责有明确规定,市政府结合我市的实际,对部门监管职责分工又作了明确界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晰监管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完善“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既分段监管又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要着力构建全程监管链条。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强食品产业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针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交易、餐饮服务等重点环节,切实抓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经营许可等监管制度的落实,强化监管措施、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使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相互衔接、运转高效,努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链条。要围绕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研究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一是针对流通量较大的主要食品批发市场,工商等部门及各区、市政府要探索建立派员派驻制度,驻场开展执法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逢进必检、问题退市”。二是针对一些企业加工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要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储存环节的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防不合格食品回流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三是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比较集中的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摊点、小食杂店等“五小”问题,有关监管部门要与街道(镇)、社区(村)加强联动,纳入监管范围,依法取缔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要坚持疏堵结合、区别对待,主动帮助指导经营者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促其规范有序发展。四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鲜奶吧、散装食用油等新兴业态,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依法行政,积极作为,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防止出现监管空白。
要大力加强检验检测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全年6万批次的基本任务,结合日常监管工作,不断拓展监督抽查、例行监测和“飞行”检测的范围,特别是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宗消费食品和食品原料,要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检测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食品检验检测体制和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现有检测资源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各区、市要认真借鉴黄岛成立食品药品综合检测中心的做法,积极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的试点工作,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辖区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要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各级食安办要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各环节监管执法的密切协作,推动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监管空白、责任不清等问题。根据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市食安办要适时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和调动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工作的合力。信息化是提高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食安”电子监管平台正在区试点,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由市食安办统一牵头,尽快建成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四、加快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源头管控能力
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是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管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市作为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10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在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食安办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绘制出台了“全市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为做好食品安全的源头管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肉类追溯系统已在全市186家单位建成运行,蔬菜追溯系统已在市区三大批发市场和50家农贸市场联网测试运行,年内将覆盖全部市级生猪屠宰企业、市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生鲜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品牌“放心肉”专卖店和部分集团消费等350家单位,最终实现对猪肉、蔬菜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管理。但是,作为市民大宗消费食品的主要品种,目前牛羊肉、禽肉、水产品还没有纳入溯源管理系统,监管手段还比较落后,存在着质量安全管理的空档。下一步,要继续健全完善肉类、蔬菜追溯系统建设,抓好向牛羊肉、禽肉和水产品的延伸,尽快建成基本覆盖我市主要大宗食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商务部门要参照猪肉市场监管模式,逐步实行牛羊、禽类的定点屠宰管理,对外地入市牛羊、禽肉实行查验备案制度,并纳入追溯管理体系建设计划。工商部门要研究制定水产品溯源管理方案,针对水产品市场现状,逐步把水产品纳入溯源管理范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各有关部门要以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为依托,督促各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加强执法监管衔接,制止和消除各类场外交易行为,为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夯实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政府、部门监管与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有力地结合起来,把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政策、教育等各种手段,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食品安全行业诚信体系,努力夯实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
要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各监管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健全完善市场准入和企业退市制度,严把许可关,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和生产经营条件达标。对没有达到食品安全条件、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依法撤销相关许可。要督促指导企业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食品安全设施的投入,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筑牢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不断提高食品行业的诚信经营水平,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尽快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行业诚信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社会的信息和信息查询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以及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采取增加监督检查频次、降低量化等级等措施予以重点监管,对违法违规严重的经营主体,要依法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督促企业守法自律。
要广泛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客观及时、实事求是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科普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国务院的《决定》明确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有关司法部门和各级消费者协会要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约束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诚信经营。
六、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务院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食品安全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认真分析评估本地区食品安全状况,统筹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为食安部门配齐配强人员,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能力。要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动监管部门管理权限下放。区市各监管部门要自觉服从当地政府的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积极作为,全力做好相关工作。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的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高依法监管能力。
要保障经费投入。各区、市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条件。要根据工作需要,为基层监管人员配备现场快速检测、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以及通信等装备,特别要加强区市这一级监管队伍的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为一线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管提供保障。
要强化督导考核。省里已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各区、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考核,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要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大问责力度,对因监管不到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据上级的相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文6
良心将细节进行到底
食以安为先,餐饮企业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步便是食材的选择。良友对食品安全采购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供应商必须提供资质证明统一放进“供应商池”,进行资格刷选,刷选通过的供货商所提供的每一批原材料都需提供检疫合格报告,保证了原材料进货渠道的正规。在验收方面,对于不合格、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一律退回。
为了保障食材的绿色安全,良友还专门寻求与大型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海鲜基地、养殖基地的搭建进行货源的有效把控,企业在择取方面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大众消费者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
良友饮食自创建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十分注重提高餐饮安全信誉,并且为了给宾客营造安全、放心的用餐环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此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切实把好餐饮质量关。正是在这一初衷的驱使下,良友饮食于2009年投资了1000余万元成立了青岛亿利记物流有限公司,为良友旗下所有酒店门店所需的食材、调料、酒水、食品成品、食品半成品等提供统一的配送和管理。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120余人,占地17000平方米,是一家集采购、仓储、检测、配送、研发、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物流配送基地。
作为青岛市红十字微尘基金常务理事,青岛良友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建坚持把“奉献社会”这一大爱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良友一路走来,所组织、参与的各项公益活动不胜枚举。良友自行组织的就有义务献血、捐赠物资、参与义卖、捐资助学等,除此以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同时,还与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良友奖学金”和“良友助学金”,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良品只为更优质的体验
良友的美食体系,是以鲁、粤菜系为核心,配合着自主研发新品的灵感,带给大众消费者不一样的美味旅程。既有地方特色菜品又有精品小炒、风味家常菜。菜品涉猎面较宽,符合各个消费群体和不同口味的食客。
菜品质量是酒店生命,为满足新老客户对菜品的需求,良友不断研发新菜品和特色菜品,稳定菜品口味,及时征求客人意见,保证菜品质量。“我们店里的一些招牌菜像葱烧蹄筋、风干农场大公鸡、炭烤面包鱼等良友特色名吃的初加工产品都是出自中央厨房。”据良友饮食总裁办主任刘涛介绍。
“各个门店所需的食材、调料等的都由这个‘中央厨房’来统一配送和管理,目前可以保证良友饮食20余家门店的配送供给。这样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保证了正规的进货渠道,我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费用回馈给消费者,例如目前我们推出的平价海鲜等。”
良友所构建的纵向一体化的大产业链发展模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们坚信品牌的前提是品质,只有守住品质,才能守住消费者。于是在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农场基地的基础上,率先在餐饮业推进标准化操作,并取得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依托“中央厨房”等标准化体制,对食材的选用实施严格控制,日常销售的酱货、面食等初加工产品现也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在高端餐饮纷纷转向团膳和快餐的今天,良友却另辟蹊径打起了自助的主意,这正是对自己中央厨房的自信,也是对自己菜品品质的自信。
良友“良食益友”品牌生辉
金字品牌是靠质量来保证的,良友饮食以消费者权益与饮食健康为己任,一路秉持“传承与创新中华饮食文化”的经营理想,通过源头控制、物流环节、门店管理、宣传教育四大链条铸造出了一个颇有信誉度的餐饮美食平台。
良友饮食旗下拥有金都、名都、金阁等子品牌,一家物流公司和良友培训学校,并创立了“科学饮食、营养均衡、绿色健康”的良友饮食知名餐饮品牌。公司现有员工4000余人,餐饮酒楼及综合性酒店20余家,覆盖山东、北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