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我认为要做一名政治坚定、思想健康、品德优秀、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的人民公仆,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学习是一个人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必由之路,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风问题实质上就是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构成良好的学风,就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职责,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等知识,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首先,我们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时刻强化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做好平凡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实实在在的体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要热爱自己的工作,重视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二要掌握适宜的工作方法,精心做事。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我们都就应主动学习,用心进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深入、钻研、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技能,善于掌握工作方法,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要严格遵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单位和职工的行为、树立单位的形象、实现单位的正常运营、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自查自纠、落实整改。

一是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由于日常工作多,加之主动学习精神不够,工作闲时就多学点,工作一忙时就放松了学习,规划不够明确,想起学点什么就学点什么,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二是领导水平和对外协调潜力还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潜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工作方法有待改善。由于自已主观上想干好工作,有时看到工作进展较慢,便存在急躁情绪,产生急于求成的工作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重方式方法,克服急躁情绪,从客观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三、学以致用,严以自律,树立好形象。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电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电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 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13-02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能力产生了挑战,其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挑战之一。那么,作为高中思政教师,又该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

1 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工作都应该致力于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教学观念。为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思政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认识:

1.1 对学生再定位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物体,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特征。这次新课改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弊端而重新对学生进行定位,以帮助广大教师走出认知误区。1认识高中生个性特征。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趋于成熟的时候,虽然每个高中生的个性不同,但他们仍然表现出一些比较统一、稳定的个性特征,比如强烈的独立意识;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十分关心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等。这就提醒广大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权利。2、认识高中生情感的复杂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友谊和爱情充满了向往和幻想,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并未成熟,因此使他们的情感更具负责性,具体表现为:对待师生关系若即若离,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对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敬重,有时还给老师“出难题”来吸引老师注意;注重同伴的选择,不少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续到成人,甚至一生;开始异往,高中生男女关系已由“疏远”逐渐发展到了“喜欢接近”,有的发展成了我们称之为“早恋”的现象。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注意把握高中生情感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引导他们对感情的正确认识。3、认识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之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应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的主阵地。“以人为本”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实施中培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2 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

由于封建的科举考试以及现代社会盛行的应试考试,都不同程度地臆断了“发展”的内涵,仅仅视人的发展为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人本身对于发展的差异性需要。此次课程改革通过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来作为课程标准,通过明确的规范来使教育工作者打破原有狭隘的发展观,倡导各教师将“全面发展”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

1.3 重塑“知识”的形象

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人们赋予了“知识”以绝对神圣的地位,故而在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客观、绝对、工具性的。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载体。显然,这种对于“知识”的机械认知不仅会妨碍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更加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此次新课程改革综合借鉴了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学科等多种学科对于知识的研究成果,将人的积极参与作为掌握现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必然途径。比如,在高中一年级上册经济生活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思政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进行观察与研究,让他们通过亲自参与来加深对经济常识的理解,这就能一改过去那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局面,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提供帮助。

1.4 剖析改革后的课程

《纲要》第二部分对于高中课程的主要结构做了明确的阐述:“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发展,课程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课程的修定对于高中思政教师而言,既是解脱又是挑战。由于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考试大纲中的知识范围也会相应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但是,如何把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平衡对任课老师来说却无疑是一项挑战,既不能因为是选修课而不加重视,也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来对待选修课和必修课。故而,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纲要》中对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各项具体规定,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灵活设置教学环节,使必修课的规范性同选修课的延展性相得益彰。

2 关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建议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环节。教学前的构思与准备,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及教学后的评价与总结,这几块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途径。

2.1 精心备课

“备课”即准备上课。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老师对“备课”这一环节态度不一,一些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往往为了使上课不至于“凌乱”而将“备课”变“背课”,而另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对自己把握课堂环节的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了备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两种关于备课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前一种情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保证课堂任务的完成,但容易出现课堂呆滞、僵硬的局面,这也是同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而后一种情况虽然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教师的主观经验所占比例较大,而主观经验是相对的,这比较不利于学生掌握客观、系统的知识。那么,高中思政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做好哪些工作呢?

首先,注重在平时收集资料。政治老师尤其要加强政治敏感性,每天多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下载、整理重要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建立一个资料档案,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接到教材后要认真对教材进行分析,领悟编者的主旨,把握教材编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理清教学思路,分清所讲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一下采取什么导入方法及借助于哪些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就是教案的编写阶段了。随着先进科技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案也更多地以课件形式体现出来。虽然多媒体资源丰富了教学工具,但教师也要对课件整理有一个把握,即不能为了凑课件而使课件内容杂乱无章、五彩缤纷,从而颠倒了知识与形式的位置。

2.2 用心上课

2.2.1 组建生活化课堂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通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高中思政教师而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及人文现象,让他们带着探索和求知的心情走近生活;同时,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对于生活问题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在学生感悟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进行点播和分析,指引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生活案例转化为政治课知识。

2.2.2 创设体验型课堂

所谓体验型课堂指教师通过各种工具(如课件、案例资料、音乐、游戏或者活动等)积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亲身体验的过程之中,通过感受和感悟各种教学情境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作为高中思政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的阅读体验型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阅读经过教师精心收集和挑选的相关资料从而产生内心的共振,深切体会材料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比如,在论辩型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选择那些针对性强、有一定思辨价值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地对论辩活动进行指导,避免学生思维偏激或由于言语过激而产生情绪波动,及时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另外,角色体验型教学方式也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通过让学生扮演案例或故事中的一些角色,让他们在扮演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从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政治课教师而言,为了充分发挥此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必须对各位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方可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角色,避免“牵强附会”、“张冠李戴”的局面。

2.2.3 充分利用课堂“对话”

这里所谓的“对话”不仅是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老师、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与情感交流。概括而言,就是以“对话”为平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地言语交流,从而加深双方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和信息沟通。比如:在学习高中政治一年级上册《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行为”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设置一个消费者在商场中购物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商场经理、售后服务员等角色,让他们以对话的方式表达各自角色所代表的意见和观点,使各位学生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但是,作为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运用各种类型的对话方式时,要注意把握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选择对话类型时要进行科学安排,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实际,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而公正性原则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时,要保证大部分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对话,决不能使对话变成个别同学的“独角戏”。只有坚持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对话这种教学方式应有的积极作用。

2.3 精心反思

“反思”,顾名思义,即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回忆、思考,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查漏补缺,不断进步。“反思”之所以要受到各教师的重视,它的意义就在于:首先,它是提高教师分析和处理教材的重要途径,虽然,在备课阶段,也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及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把握,但是,由于教师在备课时的分析大多是建立在经验和理论之上的,那么,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就有可能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只有在经过上课环节的亲身实践后再对教材进行剖析和揣摩,各位教师才能基于理论和实践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教学艺术。对于政治这门相对沉闷的课程而言,为了使政治课变得生动起来,也为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课中下足功夫,收集资料,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更应该在课后进行及时反思,回顾课堂中较为生硬的环节和学生的反应,通过分析不足之处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接下来章节的展开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准备,避免周而复始地犯同一个错误。再次,“反思”环节也是特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方式。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各校政治课教师人员配备相对较少,那么,相比于学生数目和需求而言,各政治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各政治课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及考试之后,已没有余力进行互动与交流,这非常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各校应注重加强教师之间进行课后反思,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教学经验和感受,找出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集体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且,课后反思还能加强教师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一门课程的专业化,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笔者相信,只要各位高中政治教师能脚踏实地,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反思和总结,就不仅能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生涯,同时,更加有利于在新课改这面大旗之下,科学地把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朱光明主编,2005.1.

[2] 王有鹏.巧妙运用对话式教学方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8.

[3] 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中学政治教学 参考,2009.10.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一)思政课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与校企合作之间共有的辩证融合

首先,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素质提升的主渠道,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思政课也是顺利实现大学生由个体走向整体、由自我走向他我、由偏颇走向成熟的社会教育活动,其教学内容渊源于流变的社会发展,根植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其教学手段也应侧重于实践教学,直面大学生身边的社会场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处通能力。所以,“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可能性,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是现实所需,更是社会经济与教育需求的题中之义。

(二)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强调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校企合作对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与企业员工素质的要求极其相似,思政课教学可以借助于校企合作对于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把握,在实践教学方面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实际与职业定位,优化教学资源的选取,搜集出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有特色的教育与教学材料,并在大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及职业素质的提升与完善方面壮大实践成果。

二、 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后续合作有限。“校企合作” 缺乏整体推进,市场经济下,由于过多考虑成本和收益, 企业常把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视为 “无利可图” , 企业导师也常片面强调专业技能提升, 没有真正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综合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至于校企双方合作常出现“短期合作”甚至“一次性合作”,合作初期的新鲜感和热情不能持久,已有合作成果难以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道德教育效果不甚显著。无论政府、 行业 (企业)还是学校,对于校企共同进行高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内涵的认识不尽一致,在“以‘校企合作’模式进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这一全新教育观念上,各方还没有形成共识。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主要关注专业实践,德育实践创设机会不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理解也局限于专业技能知识的提高,对人才德育素质的培养重要性认识较少。

(三)运行实施形式较为单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要求实现教育运行机制中与生产劳动相应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举措

(一)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1、引入企业精神,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企业基地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要围绕高职学生专业设计,联系思政课教材渗透的专业、职业教育等德育资源要素,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课企业实践基地的正面教育意义,选择性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熏陶和思想升华。

2、以企业为基点,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中

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依据学生人数、班级设置和专业门类以及教学内容需要,把课堂有条件地延伸到企业,让行业、企业的先进人物现身说法、示范激励。

(二)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匹配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

多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是校企结合视角下创新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1)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教育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4)以活动赏析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第一种教学思路最为普遍,通常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最为低下,在校企合作后,学生能够在实训的单位的具体岗位中,通过感知、实践、赏析以及探究的方式更加生动地学习和领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关于人际关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三)师资力量的有力调动

校企合作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需要一批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包括专业课教师都是思政教育者,需要将他们纳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师的参与行业中来,让他们实地了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使他们可以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中来,更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校企合作”期间学生的思想情况、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这其中也需要保证充足的实践经费、合理的教师课酬,保障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四)更新“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胡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各高校广泛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消极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领导指导力度不够,就会使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责任心不强和热情不够高涨;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1]这样发展下来,思想政治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实际整体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责任意识不清晰。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监督者,老师则是实施者;而老师则认为只有学校领导良好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才能保证思政课时间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校领导和老师职责相互推脱,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公共课开设,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是以公共课程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硬性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学校的积极性。

(2)相关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全国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课当做是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当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影响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学实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未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评价的对象应该分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不太严格,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评估要求也比较底,往往是组织一些视频教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没有真正的社会实践。[3]这样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反应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发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由相对单独的几门课程构成,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在实际的组织实践教学时,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和组织安排,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思想政治课效率不高。第二,国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思政课的统一标准,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4]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最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老师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长,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往往要带一百多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实践的学生极少。

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增加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比例。首先,要让学生和老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各尽其责老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制定硬性的评估指标,激发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5]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使思想政治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老师要多注重出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正常发展。首先,学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使每个成员各尽其责,指导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6]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度,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月末绩效考核,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核。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大思政实践教学的投资,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首先,学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经济投入,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支持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学校要定期对思想政治课老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环境。

思政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

1、课内实践教学

(1)、树木人格图分析:“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春秋”——大学生生活导论,上好开学第一课。思修课在学生们眼中大多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胃口,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这门课的学习中是思修课开课的首要任务。引入图画心理学作为思修课开课的第一课,变教师讲授为互动研究,间接地将课本内容融入教学,分析他们此刻正面临或大学期间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可以瞬间激起学生的兴趣,令他们印象深刻,树立这门课的权威,为日后的学习互动打下良好的铺垫。(2)演讲比赛:“我的理想”。演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作用面非常广泛,通过演讲的准备,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思考理想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比单纯的理论教授要有效果得多,另外,演讲可以快速地提升个人素质,提高自我评价,是学生增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3)爱国小品表演:鬼子进村。通过问卷调查,小品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思修实践课方式,小品表演以组为单位,可以锻炼学生的塑造力、组织力、配合力,可以在已有的剧本上加以改造创新,及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以往不知的优点,同时也给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4)社会公德情景剧。这是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给学生特定的场景,如图书馆、饭店、商场、车站等,由学生自拟剧本、台词,限定时间,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这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反应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对所选主题更可以有更深的理解。(5)模拟法庭。可以以劳动法或婚姻法为主题选择案例进行准备,将法律条文搬入实际生活,通过模拟法庭的开设使学生们感受法律与自身的关系,平时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必要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活动的开设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法律知识的储备,实际案例的了解,法庭中各个角色的职责等。(6)给妈妈的一封信:感恩母爱。一般情况下,这一活动是在“母亲节”前一个星期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来进行更改,由教师提供信封邮票,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许久未曾表达的感恩之情,封好后由教师统一寄出,待母亲们收到后学生们可以一起交流感想。

2、课堂外实践教学设计

(1)教师可对学生实践项目的策划和总体思路进行总体指导,由学生具体执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也可做成PPT版调研报告上交。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考核。(2)加强与学生处、宣传部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时事专题讲座、德育大课堂等大型讲座,扩宽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的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利用学生专业实习的机会,渗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在学生实习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人际交往能力、处事态度及维权意识等等,实习结束后学生按要求制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报告书,内容包括对企业的了解、实践报告和心得体会三部分。

二、关于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地探索,实践性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大有提高,上课出勤率增加,学生们评价良好。但是,不得不说,在实际教学中要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