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采购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1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27-02
一、引言
招投标是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高级、规范的交易方式,其“公开、公正、公平”的特征已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运用,成为一种国际贸易的惯例。我国是从80年代初开始引入招标投标制度的,先后在利用国外贷款、机电设备进口、建设工程发包、科研课题分配、出口商品配额分配等领域推行,为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国家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招投标得到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的交易方式逐渐规范,对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抑制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都起到了较大地促进作用。
二、采购方式的分类
(一)公开招标
采购人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所有潜在的不特定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人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票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依据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达到规定限额的,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二)邀请招标
采购人根据供应商的资信和业绩,选择若干供应商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由被邀请的供应商投标竞争,采购人依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条件,从中选定中标者并与之签订合同的招标采购方式。公开招标由于费用相对较高,对于采购标的较小的项目往往得不偿失,而且对于有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具备资格的潜在供应商较少,这类项目不宜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招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
(三)竞争性谈判
采购人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从中确定最优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主要是对于通过招标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等情形而采用的采购方式。
(四)单一来源采购
采购人拟采购数量虽达到招标采购数额,但由于项目的来源渠道单一,或者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或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等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家供应商提供的采购方式。因为这种采购方式没有竞争,所以也叫直接采购。
(五)询价采购
采购人向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要求其报价,然后在对方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确定最优供应商的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货比三家,其要求一是邀请报价的供应商至少应有三家;二是只允许供应商提供一个不得更改的报价。
三、议标的含义
我国实践别是在建筑领域里还有一种被称为“议标”的采购方法,是采购人和被采购人之间通过一对一谈判而最终达到采购目的的一种采购方式,不具有公开性和竞争性,因而它不属于法定招标范畴。“议标”一般被认为是单一来源采购(或直接采购)的一种俗称,也被称作非竞争性招标或指定性招标。它既不属于招标,就无须招标、评标、开标等程序了,双方谈判的基础就是合同文件,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签订合同了。一般来讲,“议标”方式只有在招标单位在发包某些不宜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特定任务时,或招标单位经过权衡认为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不能达到某种预期效果时才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合同谈判的形式。
四、议标方式的问题和弊端
(一)“议标”造成承包商垄断价格,不利于业主单位节约项目资金和保障采购质量
招标与直接采购、询价谈判等其它交易方式本质上的不同,就是它的基本属性:有组织的竞争、择优和公开、公平、公正。而“议标”是采购人和被采购人之间通过一对一谈判而最终达到采购目的的一种采购方式,不具有公开性和竞争性。厂商为了追求个体利益往往会任意抬高价格或降低生产成本,业主单位的利益和项目质量都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议标”不能促使承包商增强自身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招标活动中,承包商要想中标,就要占据市场优势。而要想占据市场优势,就要从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入手不断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议标”使承包商失去竞争,“一家独大”,缺乏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议标”容易产生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滋生腐败
议标因不具有公开性和竞争性,采用时容易产生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滋生腐败,据统计,在所有经济犯罪案件中有40%与招标投标有关,而这类犯罪案件的绝大部分又与招标方式采用“议标”有关。
五、企业如何限制“议标”采购
(一)依法办事,按章操作,制定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程序
招标方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大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议标条件和控制程序作了严格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正在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而不适宜招标的;应急项目不适宜招标的;利用政府投资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承包商、供应商或者服务提供者少于三家的;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采购人自身具有相应资质,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以招标方式选择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具有相应资质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特许经营项目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的;需要从原承包商、供应商、服务提供者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构建严密的自控监督管理体系
作为招标方,无论是负责项目采购的部门,还是参与项目的立项、预算、规划、技术指导、业务管理及监督部门,特别是其主要决策者和负责人,都应首先加强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和熟悉我国招标投标的主要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这是做好招投标工作、杜绝违规操作的前提。其次要提高对招标工作的认识,积极发挥招标的“三公”效能,要把招标工作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作为企业化解各种矛盾,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条子、电话、说情风,抵制腐败的一道天然屏障。决不可掺杂个人私情、私欲,滥用“议标”,规避招标,搞 “暗箱操作”、“桌底交易”。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2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原则;控制方法;措施等
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费用支出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物资供应的基本职责。
据统计,生产经营型企业采购原材料、设备及备件支配了企业50%以上的资金,部分行业或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据法国埃尔夫石化公司测算,节约5%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25%的销售额所获得利润,可见重视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费用,对企业增加利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而且还创造了降低产品售价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已经开始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是确定合理采购价格、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升公司效益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采购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则
1.紧盯市场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随行就市。
2.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
3.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
4.物资采购成本服从于物资采购质量的原则。
三、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
石油石化企业是连续化、规模化生产,所需的原料、设备、材料、备件等物资品种多、数量大,而且工艺技术与生产装备不断升级,新建工程建设项目等都产生大量的物资需求,所以,相对来说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具有更加明显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建议石油石化企业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降低物资采购价格。
1.开展物资采购成本分析。
通过对采购物资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加工制造工艺、行业平均利润等,研究产品制造成本、间接成本、合理利润等所构成的产品价格,对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合理利润进行估算,尽可能的掌握产品实际价值,结合市场供求关系、需求时限等确定采购价格,防止采购价格过高或过低。
2.强化采购价格比对。
进行物资采购时,要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了解产品市场价格、其他单位成交价格和历史成交价格等,掌握产品价格区间,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确定价格变动是否合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合理采购价格。
3.引进合理竞争机制。
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机制下,适当引入竞争是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充分发挥市场积极作用,通过引入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降低物资采购价格。搜寻有实力的潜在供应商、可替代的新技术、新产品,参与竞争,提高竞争激烈程度,通过多家询比价、招标等采购方式,降低采购价格,控制采购成本。
4.集合数量需求,发挥采购规模优势。
在物资采购中,采购数量多少是一个重要的砝码。一般情况下,采购的数量越多,采购的价格越低;采购的数量少,相对价格就高。因此,集合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单位的同类或相似的物资需求,形成批量采购,发挥规模化采购优势,提高自身市场议价能力,调动供应商积极性,能明显地降低采购价格。
5.规范需求种类,提升集合化水平。
由于石油石化行业的特殊性,所需的材料、仪表、备件等物资种类多,品牌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降低采购成本的难度,既不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又增加了库存物资种类和数量。因此,规范需求物资种类,进行适当整合,减少品牌数量,提升需求集合化水平,能显著地降低采购升本,减少备件数量和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6.加强采购价格监督管理。
降低采购价格,控制采购成本需要建立一个严格规范、行之有效的价格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价格监管作用,确保采购物资价格合理。重点加大对采购过程中计划提报、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价格确定、资金支付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建立集体决策机制,避免价格确定的随意性,降低价格虚高或价格不当的可能性,通过集体决策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
7.提升采购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物资采购是一项专业的技术经济活动,需要采购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对于控制采购成本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物资采购是石油石化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的一个关键途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增加公司效益,就要加大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力度,深入挖掘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方法,不断降低采购价格。
作者:卢延泉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炼厂中路胜利大厦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3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48
1并购的意义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兼并与收购,有效的并购活动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利益。并且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1.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1.1.1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通过完成并购企业可以对资产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保持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单一化生产,避免浪费;可以使整个生产环节更好的配合,从而形成生产的规模效益。
1.1.2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增加产量、精简部门的方式,达到减少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的目的;依靠良好的信誉进入资本市场,更容易以较低的利息获得银行贷款;减少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给顾客提供更全面的专业化生产和服务,从而形成经营规模效益。
1.2实施企业战略规划
1.2.1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通过并购活动通常能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减少竞争对手,提升对市场的控制力,获取更大的收益。通过纵向并购,将不同的生产阶段集中到一起,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1.2.2降低进入新行业壁垒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多元化发展,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生产领域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进入壁垒。而当企业实施并购时,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这一壁垒,而且由于没有新增生产力的因素,就不易引发价格战甚至是不良竞争的可能。因此,采用并购的方式是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的不二选择。
2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2.1并购前的财务风险
2.1.1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造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是导致企业并购出现财务风险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并购企业对自身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并购活动是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角度来考虑的,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本企业有足够真实和详细的了解,对企业的战略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企业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短期的个人利益,在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下盲目的选择目标企业,就很容易造成在投资决策的问题上出现巨大的风险,导致并购失败。
2.1.2并购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由内部时机和外部时机两方面构成。首先,在内部时机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在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就给企业实现并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其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把握并购机会,因为此时的中小型企业很容易倒闭甚至是破产。如果企业应当紧跟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出现合适的时机,就应当立即提出并购。
2.2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2.2.1定价风险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全过程的关键之一,对并购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目标企业的价值是根据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预期,在这一过程中,并购企业可能会因为预计不当而出现与目标企业真实价值有或多或少的偏差,这就导致了定价风险的产生。定价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获得信息的质量。对于上市公司的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进行估计,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价格风险。而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目标公司来说,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披露机制,并购企业依靠目标公司提供财务数据,通过其他法律手段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信赖度。
2.2.2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能否按时筹集到所需资金,从而保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后续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通常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留存收益四种。可以总结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如果企业采用借贷和发行债券的方式向银行债务融资,很容易造成债务负担沉重,一旦资金使用不恰当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果使用股权融资,虽然公司不会提高资产负债率,也没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但股权的增加可能会稀释原股东的权益。
2.2.3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资金使用中造成资金流动性变差和股权稀释的风险。因为支付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所以单一的支付方式容易增加企业并购中的支付风险。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现金支付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在四种支付方式中最简单的是现金支付,但其风险也是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给并购企业造成巨大的现金压力,企业很难承担如此庞大的现金流量考验;其次从被并购企业的角度来看,现金收购是一次性买卖,这就使得他们无法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收益。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
股权支付的优点是可以减轻企业的现金和债务压力,没有破产风险,还能合理避税。但股票支付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容易给大股东的控制权造成影响,可能会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严重的可能出现并购企业最后被目标企业控制的情况。
(3)杠杆收购的债务风险。
杠杆收购是一种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收购方式,其特点是并购方通过大规模的借贷融资来支付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交易费用,同时以目标公司的现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为抵押,并且承诺用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偿还借贷利息。
(4)混合支付的综合风险。
除了上述几种支付方式外,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及可转换债券等组合的混合支付方式也逐渐被企业所青睐。混合支付的优点是企业的资金压力不大,而且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但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在资本结构的配置上容易发生偏离的,而且支付过程并不是一次完成,因此难以保证各种方式之间的连续性,可能会影响整个并购过程,增加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3.1企业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
3.1.1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找准适当的并购时机
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并且依据科学全面的的数据对企业进行客观分析,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确定了目标企业之后,应当结合现实情况,找准适当的并购时机,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
3.1.2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企业并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并购前应当对目标企业所在地政府、管理层以及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分析。此外,要避免因为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防范因财务报表所带来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并聘请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确保目标企业提供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1.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如果能增强企业管理决策层对风险问题的意识,那么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抑制企业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对并购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有效的防范风险,把并购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并购活动更加安全顺利的进行。
3.2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3.2.1定价风险的防范
定价风险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在整个并购过程当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被并购企业价值的估算。通常造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并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在并购之前,企业应当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全面的评价,并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有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才能最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从而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3.2.2融资风险的防范
(1)合理安排融资方式。
企业应根据现有资本结构和企业融资后资本结构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一般来说,权益性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权益性融资的优势是,没有到期偿债,但有股权稀释的可能性。因此,在考虑外部融资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是否可以承担其债务,以避免偿付能力弱化的风险,确保企业的主控权。
(2)科学决策资本结构。
企业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使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保持在合理的比率。企业在对融资方式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按照择优的顺序。首先,要测算出企业可利用的自有资金总额;其次,计算出企业负债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点;最终才能确定企业并购的融资规模。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如何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资金渠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完成并购活动。企业在确定融资决策时,应当积极开拓多种融资途径。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做到内外兼顾,确保目标企业一旦评估确定价值之后,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购,顺利实施企业整合和重组等后续工作。
3.2.3支付风险的防范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在并购时所采用的支付方式各有偏好,美国企业通常采用换股的方式,而在日本最为常见的是混合支付。当前,混合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我国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并购企业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于企业发展目标,将支付方式转变为多种方式的自有组合。假设并购企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在并购后可以实现有效整合,就可以采取以债务为主的支付方式;假设企业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入状况较好,并且企业股票价值被低估,就可以采取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支付方式;假设并购企业财务状况较差,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就可以采取换股的支付方式,从而优化资本结构。
3.3企业并购后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项全球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在并购不同阶段的成功概率也不同:并购前和并购中的概率分别为70%和83%,然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成功概率仅为47%。由此可见,造成企业并购没有真正实现价值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并购后的整合失败。因此,企业必须从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两方面提出防范对策,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实现并购价值最大化。
3.3.1并购后内部整合风险的防范对策
(1)对财务人员和财务组织机构进行整合。
员工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尤为重要。并购企业可以委派或任命本企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担任高管。同时留用被并购企业中原有的优秀员工,以实现并购企业更快更好地整合。企业内部还可通过实行优秀员工持股奖励制度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使员工对企业更有归属感。此外,并购后企业对内应当尽快整合财务组织机构,防止岗位重叠所带来的工作低效,精简机构和人员,使并购后企业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2)对企业负债的整合。
负债整合是指企业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调整负债期限等方式,来减轻企业偿债压力、降低企业债务成本。优化权益资本结构要求企业权益资本所占比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然而偿债期限应当与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盈利能力保持一致。企业完成并购之后必须要通过合并报表来反映合并后的资产、负债以及股东权益。
3.3.2并购后外部整合风险的防范对策
(1)处理好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关系。
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并购重组后企业首先要维护好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向客户保质保量的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产品,如果客户有不满意的地方,也应及时补救,通过在现有的客户群中保持良好的印象来开拓新的客户群;向供应商按约定期限及时交付款项,在供应商心中保持诚信的形象,从而维护与供应商的稳定关系。
(2)处理好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并购后企业应该处理好与债权人关系:对于债券持有人,企业应及时向债券持有人披露目前企业财务相关的信息,并且为其保持合适数量的偿债的基金等,降低偿债风险;对于贷款者,积极的措施是及时向贷款者说明企业现状,充分提供财务信息,建立稳定关系。
截止到2015年,我国企业并购总额达7340亿美元,其中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14起,创造了历史新高。但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都难以达到其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大多数企业在实现并购后面临各种困境,其中更是以财务困境居多。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磊.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2]翟留镜,孙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西部财会,2011,(03).
[3]王凯,李婉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4).
[4]郭小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企业研究,2011,(24).
[5]吴胜发.浅谈企业并购整合风险与控制[J].时代金融,2011,(33).
[6]张颖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N].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4
一、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分析
通常情况下,由于不同的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中存在着不同的财务问题,因此,结合企业并购支付方式进行有关财务问题的总结分析,以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保证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实现企业并购预期收益回报的有效措施。结合企业并购实际情况,企业并购中容易实现财务策略确定的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和换股支付两种形式,而债务支付形式作为一种企业并购支付方式,最终仍是以现金支付或股权交换支付形式实现,因此,债务支付并非一种独立的企业并购财务策略。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以及财务问题的研究分析中,重点是进行现金支付和股权交换支付财务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研究。
二、企业并购的现金支付方式与财务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以现金作为支付方式的企业并购行为中,主要存在着估价和融资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估价就是对于企业并购价值的确定,以为企业并购过程中双方议价定价提供基点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并购中进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是以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评估内容,它需要在对于企业评估资产范围确定基础上,结合目标企业的具体特征进行不同估价方法的确定。比较常见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现金流量贴现法与非现金流量贴现法。其次,是融资,是指为实现企业并购支付进行现金筹集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现金流量贴现法与非现金流量贴现法实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现金流量贴现法是实现企业价值估算的基本方法,在企业投资项目以及证券估价评估上应用比较多,但是这种方法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估算企业未来各期相应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等系列假设实现企业价值评估;其次,非现金流量贴现法包括市场价值法以及资产评估法、市场溢价法三种方式,其中市场价值法是其他两种方法评估实现的基础。
三、企业并购的换股支付方式与财务问题分析
结合企业并购实际情况,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体制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企业股票发行规模以及方式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因此,企业并购中对于换股支付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少,对于企业并购中换股支付的财务问题分析研究也比较少。需要注意的是,换股支付方式下的企业并购财务问题主要以换股比率的确定为主要问题,同时也是企业换股并购支付财务问题的关键性因素。通常情况下,以换股支付方式实现企业并购过程中,主并购企业进行目标企业定价的关键就是对于目标企业换股比例的确定,而换股比例是指为换取一股目标公司股份所需要付出的兼并公司的股份数量。结合企业换股并购实施的具体情况,对于企业并购中换股比例起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双方公司目前收益、预期收益以及股票市场价格等。针对这种情况,在以换股支付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中,对于换股比例的确定,既可以通过企业每股税后利润实现换股比例的确定,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将来的预期收益实现换股比例的确定,最后还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实现企业合并中换股比例的确定。其中,通过企业将来预期收益实现换股比例确定中,由于通过企业每股税后利润实现换股比例确定的方式,需要确保企业合并中不存在协同效应,并且参与合并的两公司具有相同的盈利增长速度及大体相似的利润实现风险,以上情况很难同时满足,因此采用预期收益实现企业合并换股比例确定更为合理。
四、结束语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5
关键词:供应链 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n the purchase cost of supply chain for Cotton enterprises
PengPingJiang YinghuaGong Ai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De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rticle perspectives the current state of Cotton industry and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urchase cost of supply chain in cotton enterprises, then gives some feasibility proposals to control the purchase cost of supply chain.
Key words: supply chain, purchase cost
一、棉纺行业现状
1、棉花流通体制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价格波动大自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多种体制、多形式的棉花收购渠道打破了棉麻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无证收购的个体业者不断增加,部分有实力的大企业囤积居奇,从而干扰了棉花的正常流通;再则小轧花机加工户屡禁不止,棉花收购商收棉不分等级,加工的棉花存在混级、混色,异性纤维多,短绒率高,回潮率大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棉纺企业的产品质量;近年来棉纺企业发展迅猛,膨胀过快,这使有限的供应增量无法满足过快的需求增量,再加上产量的不稳定和大、小企业间争原料,供需紧张日益加剧,棉花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打乱了正常的棉花市场秩序。
2、棉纺行业膨胀过快 据统计,在2001/2002两年间,我国棉纺细纱锭增加1464万锭,90%为民营企业;规模以上4240户棉纺织企业中,国有企业为642户,国有企业比重从1997年的71.4%下降到15.1%;到2002年,我国棉纺织生产能力4907万锭,织机74万台,气流纺纱85万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统计产品销售收入3164亿元,占全部纺织工业的31.5%;全国棉纱产量850万吨,布产量115亿米,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而近几年纱和布的产量在棉花产量没有稳定增加的情况下仍在加速增长(如表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无疑加剧了原料采购的竞争。
到06/07棉花年度,随着棉纺行业竞争加剧,部分棉纺企业选择了以供应链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步骤,通过“皮棉供求一条线”的经营模式,开拓自己的原料供应链,从而既增强了棉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又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棉纺企业供应链采购成本影响因素
采购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构成,其中显性成本包括订购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储存成本,隐性成本包括质量成本、缺陷成本、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成本,在供应链环境下,影响这些采购成本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1、采购提前期采购提前期包括采购预处理提前期、采购处理提前期、采购后处理提前期。企业一般利用需求预测更新其目标库存水平,而提前期越长需要的库存量就越大,订单的变化也越大。因此,提前期的存在加大了需求预测变化,较长的提前期将导致目标库存水平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导致采购的不稳定。
2、采购批量通常纺织企业基于运输成本和订货成本的考虑,要到需求累加到一定程度时才批量订货。这样棉花供应商面临的就是间歇性的批量订货,一段时期订单大,一段时期没有订单,如此循环往复,棉花供应商所看到的是变化很大的订单,而并非最终的实际需求,因此往往缺货或囤积库存过多。从下游的纺织企业来看,合适的采购批量并不总是需要的批量,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定期的经常性的需求采购计划,这些反复采购的总量从长期来看与短期需求总量是相同的,但不同的采购批量会有不同的价格折扣,其采购成本也就不一样。
3、供应商的选择和供给能力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在生产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棉花供应商,若供应商提供的棉花存在质量问题等,即使纺织企业付出艰苦的努力也无法做到产品最优,因此棉花供应商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4、价格波动近几年来,我国棉花产量一直是丰产和欠收相互交替,棉花价格波动剧烈,根据中国棉花网数据显示,从02/03―06/07棉花年度,我国棉花价格A指数价格分别为12309、16815、12953、14552和13618元/吨。在采购成本的杠杆作用下,棉花价格波动必然对下游产业链―棉纺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三、棉纺企业供应链采购成本控制
1、确定合理的订货批量由于储存成本和订购成本的相互矛盾,企业必须通过寻求最佳的经济订货批量来使采购成本最低。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棉花供应商与纺织企业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的目的是获得比独立库存更高的效益和效率,达到双赢。因而首先必须确定对双方都有利的最优批量和价格,采取合适的数量折扣价格形式来协调双方之间的批量,在促使棉花供应商利润得到提高的同时,纺织企业的采购成本也得以下降,从而使供需双方在合作博弈中,都能增加收益。
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加以评估一个好的棉花供应商应该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和足够的生产能力,质量资格认证是纺织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另外还要考虑是否位于优质棉产棉区以及运输距离的远近,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尽可能节省中间费用。并同步进行客观公正的供应商评估工作,把评估结果告知供应商,以促进并提高供应商供应水平,保证纺织企业供应的稳定,从而改进采购时间,降低存货过期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3、规避采购价格风险在采购成本的杠杆作用下,较小的采购成本变动会带来销售利润的巨大波动,从而形成采购风险。对于棉纺行业而言,近几年棉花产量不稳定和过度原料竞争使棉花价格剧烈波动,采购成本极度不稳,因此防范和规避采购价格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远期合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企业捕捉最佳的价格机会,并且只需要少量保证金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因而是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避价格风险的方法。
总之,对于目前利润率仅为3%-4%的棉纺企业而言,只要降低5%的供应链成本,就足以使企业的利润翻番,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供应链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实现在棉纺行业内的最优配置,降低采购成本,拥有现代竞争力。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企业采购方式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构建;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目前已经上升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取得的成绩非常突出,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势在必行。在房地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的资金、人员、市场等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使得企业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方式。完整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可以杜绝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漏洞,治理已经发生的错误与弊端,预防潜在弊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1、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房地产企业发展比较迅猛,但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内控研究及其实践活动仍处在一个初级、摸索阶段,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带动了房地产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业已成为当前房地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信息存在着严重的失真问题,违法乱纪行为屡见不鲜,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而且还对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企业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加之各项制度不完善,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从表面上来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应当从数据入手,属于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但内控决策、监督和执行三者是相互分离由相互统一的。
(2)房地产企业内控决策不合理
从实践来看,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内控决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方法不科学、不细化等现象,这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企业的内控过于粗放,没有明细的具体规定,尤其缺乏科学性与实践性。比如,部分房地产企业因缺乏月度工程预算管理机制,会计人员只对当月的成本进行核算,而难以对整个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部分房地产企业对自己的分公司没有设立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权责部分,导致分公司管理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漠不关心,以致于大量的材料被浪费掉、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些均是内控决策不合理造成的。
(3)房地产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显示,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对于控制程序不够重视,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相互串通舞弊等行为,以致于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难以发挥作用。房地产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部门是企业内控之核心,同时它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因此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较高超的企业经营管理技能。但实践中却并非如此,房地产企业内控管理人员的素质缺陷,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桎梏。
2、构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的防范以上问题的出现,构建新的内控模式,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内控体系
公司的内控体系只有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制定.才能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趋于一致。才能按照企业的资源和开发计划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使内控体系中的组织设计、权责分工、资源的组织、资源的配置、制度的制定、流程的建立、内控的实施和反馈。都能够协调统一、系统严密。
(2)完善现有的组织结构
立足实际,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 根据相关结构进行责任分配与授权,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根据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设计原则及开发流程需要作相因的设计,例如:总经理下设分管财务、工程、开发策划、营销的副总或承担相应职能的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营销总监等,总而言之做到人、财、物分管,各司其职,相互制约,采购(招标) 、付款、收款必须由两个以上部门会签,再由分管领导审批,最后由总经理审定, 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提供合理有效的组织保证。
(3)构建健全内控信息资源渠道,执行监督检查机制
房地产财务核算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要充分现代信息产业与通讯行业的技术手段;以实现财务核算业务与房地产信息资源的网络信息一体化,进而对房产内部资源信息实现共享,保证完善内外部信息沟通在平台上实现动态决策以及动态管理,建立键全的内控信息资源渠道。以财务管理预算审计工作为核心,实现现阶段经营战略目标有效分析和实施战略反馈;实现在地产项目全过程的资金和成本监控,并对各部门的业务范畴之内的财务活动有效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其
财务活动的预测、控制、有效分析、及时反馈、改进实时动态机制等,施行以上部署监督职能要充分与部门的绩效考评相紧密结合。
(4)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
从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两个角度进行风险确认, 管理风险主要确认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对目标的影响及在机构设置、岗位分工、权责划分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分析业务流程,针对经手资金
量大和影响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权责划分应充分评估风险, 是否存在一个部门或个人包办经济事项的情况和可能。 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前提下,制定机构设置、岗位分工、权责划分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控制措施。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点,从而来加强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
(5)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提高内控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产业特征的变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理解能力、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仅仅具有普通的查账本领已不适应,必须扩大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房地产会计人员也是如此,在新形势下, 建设项目的投资会计不仅是单纯的造价和财务收支,还涉及到工程设计、造价前期的控制阶段、工程管理等都将成为财务工作的重点, 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拥有素质较高、专业知识全面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以充分发现和揭示问题, 使内部控制名符其实地处在较高层次监督的位置上。
结语:内控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工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管理机制创新,为房地产企业探寻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刘晓红.论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的有效构建[J] .财经界(学术),2010(04).
[2]周红梅.浅谈地产企业财务内控模式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