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化诉求
1.1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化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社会科学,生活既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又是其应有的价值归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当遵循思政教育的价值诉求,将实践教育的方式、内容融于学生的生活化需求中,构建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生活化实践教学模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实践教学的生活化构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向性引导,也是必经之路。
1.2在信息时代中立足――新媒体数字化运用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自媒体活跃在这个时代舞台,其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也使得新媒体数字化运用迅速占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阵地,更是进一步深化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瞻性和前沿性课题。新媒体数字化在实践教学的运用既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层主旨的遵循,又是开展实践教学不可规避的实效性手段。通过互联网+概念的新媒体与思政课实践教育的相结合,可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潮流元素,提升传统思政课的魅力,也让实践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操作可能性。
1.3在素质结构中优化――人文精神理念回归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补充,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优化,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和塑人功能。的人本思想历来强调“现实的人”、“实践的人”和“具体的人”,强调“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将学生的人文精神理念回归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实践将学生从理论体系框架中寻找到个人存在感和价值诉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专业科学性的理论逻辑支撑,更有和谐人文的精神内涵。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路径――三环立体式铺开
2.1大学生――培育主体性,实现双向互动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培育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渠道,充分施展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的根本保障。思政教育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培育出学生积极的主体性是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桥梁。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育与深化,以参与、对话、共享的方式彰显其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认知、自主感悟。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营造互动对话的探讨模式,增强体验式分享。例如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中,教师将公益活动纳入学生考核内容,采取学生自愿领取公益卡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公益类型及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
2.2思政教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意识与能力
从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转化为理论实践立体教学模式,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是一个时代挑战,更是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契机。高职院校专业学科较为凸显,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寻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自觉强化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在课程内容和流程的安排上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使学生达到最大程度的体验收获。同时不断敦促自己与时代潮流无缝对接,切实收集富有代表性的、内涵深刻的相关实践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内容,打造教学亮点,并通过教学团队之间的研讨、校际间的考察与交流,形成实践教学之合力,共同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
2.3高职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塑造“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凝聚全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团委等多方力量与思政专任教师形成联动机制。积极联络社会定点优秀实践单位,以典型先进改革单位和历史红色革命纪念地为主线,以创意新兴产业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推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制度。同时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系统化鞭策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便坚持创新以优化教学内容为主体,以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为侧翼,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园社会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图1)
3.思政课实践教育的实证探究与践行
3.1传统经典文化传承教学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凝聚成的一种文化类别,它不能只是放在图书馆、名著里。思政课作为塑造大学生精神灵魂的社会学科,其实践教学更应不忘初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教学里依旧以多元性的姿态熠熠生x。辽宁职业学院、长春光华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一封感恩家书”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以传统书信方式传递与父母亲人之间的绵绵深情,升华思政课中的感恩教育,同时借以引导学生在网络通讯便捷的时代也切莫忘却传统文化的传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和丰富思政教学载体,借助话剧排演,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近年来先后排演了《雷雨》、《活着》、《看见》、《威尼斯商人》、《屈原》等多部大型话剧,并借此树立机电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品牌。
3.2赛学结合立体式教学
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融入竞赛元素,思政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项目化教学挖掘人才,选送至校外参赛,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比赛的有机结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的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设置“阅读经典”教学环节,组建一支以思政课专任教师为核心的竞赛指导团队开展课后辅导工作。其教学模式为:(图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政教师长期开展课堂“微辩论”并指导学生参与华东地区BP辩论公开赛、CDA(即中华辩论爱好者联赛)网络辩论赛、浙江省大学生科普辩论邀请赛、“森禾杯”浙江省省树省花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等多项比赛,形成了完善的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②
3.3社区志愿活动实践教学
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一项教学活动,通过社区服务促使大学生在行动中体验社会价值的积累,从实际感知中内化思政课理论知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创建的思政微语公益团队与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等单位共建了多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益活动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微语公益定期开展了数次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其中包括走进长安金陵银色康乐园、“一碗姜汤,满是情”寒夜送姜汤活动、“学雷锋、拾起心中的文明”活动等等。该公益活动由思政老师带队,学生自主报名,师生共享式参与公益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相关的实践考核机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引进“服务学习”的教育理念,构建了“12345”服务学习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劳动服务学习、社团志愿类服务学习和专业服务学习三种形式,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员参与,并使其常态化和系统化。③(图3)
3.4互联网载体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化,思政实践教学互联网载体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互联网载体平台的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以及开放性能够极大的提升实践教学的魅力值和实效性。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自主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开设了心灵感悟、社会广角、红色影院、专家讲坛、专家讲坛、教师风采等几大在线模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以“慕课”为载体的双主体智能型多边互动开放教学模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运用了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静思学堂手机 APP”教学模式④。这些学校的互联网载体的尝试和实施给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学习范本,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林为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2]陈坤,殷莎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3]宋成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4]罗珍.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11)
注释:
①陶行知全集 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②陈印昌 伍醒.思政课原来可以很精彩――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N].中国青年报,2014-12-05(06)
③马欣欣、赵夫鑫. 因势而新,让思政课“亮”起来 ――山东商职学院关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实践[EB/OL]. http:///showarticle.php?articleid=1830
④Z元丽.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会暨首届高职高专思政课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作者简介:
季铭婧(1990― ),女,浙江龙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以人为本;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9—02
一、 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培养社会骨干的作用,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注重一定层次水平,除继续强化基本的思想品德要求外,重点应该培养作为有创造力的知识劳动者和具有较高理想信念的社会骨干高层次管理者。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是依据。服从于教育的整体目标,既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党的教育方针作了高度概括,即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教学的目标从整体上应该由低到高四个层次构成:“健康的个性人格目标、完善的社会人目标、特定社会角色目标、社会生产目标。”我们从学生发展过程整体性出发有效设计教学目标。
二、 以人为本,务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要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贯彻“以人为本”,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突出强调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把自己则是当作一名向导,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自愿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二)贴近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除了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育者还要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平时要多跟受教育者交往,进行交流,关心其学习、生活和思想;要尊重并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认同并真心接受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以受教育者为主体。
(三)创新教育方法,落实以人为本
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还在于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是灌输方法,严重扼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此,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就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教育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采取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效地实现内化。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坚持统筹兼顾,实现良性互动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统筹兼顾就是在正确领会、全面把握和总体布局时,要兼顾各方面发展要求,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统筹好、协调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要统筹好德育、体育;要统筹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要统筹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要统筹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切实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社会大力支持的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指导方针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靠发展。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发展的指导方针:首先,要树立发展的理念,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第二,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破解发展的难题,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发展,抓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发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第三,坚持发展性原则。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要反映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成为影响学生自身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每个个体的现实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充实的精神世界,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列为教育的重点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双重主体互动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用冷静、理智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形成健康和谐的发展心理,引导大学生不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迎接各种挑战。大学生在校园中形成的心理和谐对其自身来说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并将为其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综述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承担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而被视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切实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3
一、实现标准
要想实现思政教育科学化,首先,其学科建设必须要达到标准,该标准就是学科建设中所必须要遵循的一般规律,在思政教育这门学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需借鉴与吸收有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基于该基础再结合思政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成为一门综合应用型的学科。在思政教育中,因教育对象为现实生活中人,因此在其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中就涉及到了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人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在这种如此复杂的关系下,思政教育所涉及到的学科理论也相应地增多,如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基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思政教育学科建设时,首先,应该明确一种鲜明且正确的学科依托意识,基于相关学科在理论深度、高度的发展,不断吸取其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其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和当前有关学科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现有资源积进行有效地整合。除此之外,在学科建设中,除了要坚持综合性以外,还应注重该学科自身独立性,辩证统一地认识思政教育这门学科,简而言之就是增强思政教育学科建设综合性其实就是为了使该学科独立性更加凸显,不断强化其独立性。
二、实现思政教育科学化相关途径
第一,基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需求,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内容以及目标等方面增添相应的现代化元素,继而促进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借助于坚定的信念以及立场不断地感染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的观点以及方法来对现实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第二,以的整体性来分析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身的意见,并对所有理论观点进行发展,注重该学科教学成效的评价。同时还应加强学生思想情况的调查,针对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此外,还应多关注社会思潮对于学生思想所造成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将鲜明问题意识作为导向,紧扣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理论以及问题,通过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及问题来强化思政教育科学化,增强该学科的说服力。第三,加强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基于该学科实践服务的本质不断加强其学术概念、思维模式以及理论框架的研究与创新,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效地结合,并加大二者的研究和创新,继而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科学化。
作者:常平 单位: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即人类的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产生的人类所特有的各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既能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人文包括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品位,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儒家经典《大学》中,孔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智善。”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显明的德性,摒除旧习,从而达到善的境界。那么,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1.灌输式教育模式及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教育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缺乏长远的规划,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学思政课中包含了伟大中国人民的智慧、丰富的艺术哲学、当前的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重大。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学,不能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2.教育主体能动性缺失
大学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不再作为主修课程,因此受大了广大大学生的忽视。然而,教育体系下,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席卷社会的浪潮下,大学生不能把封闭自己在象牙塔中,而应接受艰难的商业考验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深深的冲击着广大莘莘学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样的境遇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动机,人生目标也出现偏差,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只注重实用教学内容,轻视人文素质精神;只注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目标。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学没有量化的、可见的物质内容,对前途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及不被关注,使之成为不为人们所关注的边缘性话题,这种缺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无足轻重。
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大学思政课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充分开发利用大学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人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聚地,具有良好而充足的人文资源,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要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人文资源的利用。大学教师担负着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修的方式,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带动学生要发展个性以塑造全新的自己,培养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前进的社会。
2.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先进思想
大学思政课教学课本中,教材取材大多是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包括历史、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经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思想道德、世界观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语言舒畅优美,突出了人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感受,富有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大学生有深刻的启迪和教益。教材中很多篇章的内容都展示了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通过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明白自己在社会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而积极的对待人生,养成先进的意识形态。
3.能够更好地抓好课堂建设
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比如每个学校都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有专属的校徽校训,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些自然的外化表现形式有利于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人文教育的深刻理解。除此之外,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的各种社团等,也能帮助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对人文历史文化的理解,不仅能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和充实,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课堂的时效性。总的来说,通过校园自身的人文文化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抓好课堂建设,促进学生有规划的创造自己的人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课堂知识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优雅得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体验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一、关于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1.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是人类心理生活的普遍现象,以个体亲身的经历为基础,把内在生命与外在世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从而在头脑里留下非常深刻印象。体验式教学就是改变“黑板上讲道德”、“书本上学道德”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引导学生通过伴随着丰富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形成认识、转化行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一种教学模式。强烈的情感构成了体验式教学重要成分,学习主体的体验往往始于自己的经历,发自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其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内在情感的生成,是对生命的深情感悟。正是基于人的这种特性,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生命状态,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生命充分成长的情境,或组织参与一次实践活动,把他们的生命力激发出来。
2.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体验式教学法是基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出来的。生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在功能上是分工又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大脑半球的功能特性,尽量发挥整个大脑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体验式教学往往能促进孩子的脑力活动,诱导思考力和想像力,拓宽思维境界,增强思维敏捷性,提高灵活应变的能力,使脑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和启迪。它是催化学生认知明理,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激励学生的内动力。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与他的生活态度、精神状况、工作效率、潜能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造成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情感体验。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体验式教学也是基于认知的直观性和相似性原理提出来的。直观性原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的认知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通过直观可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从而达成对抽象的知识的理性的顿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相似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同和变异的辩证统一。许多不同类的事物其内在发展规律都有相似之处,客观上人们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相似的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创设各种生动的场景和教学需要的具体形象,使之成为学生容易感知和把握的认知对象,增加他们大脑中的知识单元相似模块,这对学生灵感的产生和相似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1.体验式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实招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估量作用,但是,吸引力不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教而不重学和灌输而少启发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被消弱,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而推出的一个实招。
2.体验式教学法是顺利完成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和催化剂
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道德规范、品德信息的认知,二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养成,这两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但是这一过程需要深有感触的实践体验这个重要的环节,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育灌输才能够完成和收到实效的。机械灌输的方式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感受和自主构建,学生获得的只是外在的知识。如果顺利实现将道德规范和品德信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认知、将学生的品德认知外化为具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这一完整过程的转变,那就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大量的切身体验才能实现。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回到生活实践中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世界。关注他们的生活世界,实质上就是关注个人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不断强化思想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过程。体验是顺利完成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和催化剂。
3.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法可以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既不是教师包办学生的一切,也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或无师自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实现了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民主平等,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感悟、理解和升华的内化效果,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运用策略
1.创设情境,感同身受
情境是指与某一具体的事件相关联而并存的的整个的情境、背景和环境。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背景,使个体更真实的在此情境中融入并亲“心”体验,在此基础上,激发起个体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感悟、生成意义及内化知识的目的。情境教学主要是以心理体验的方式进行的。学生本能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发生。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如讲解“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时候,可以播放歌曲如“歌唱祖国”并号召同学们齐声高唱,用以烘托气氛,通过播放“在G20峰会上捡国旗”视频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那份感动,通过让学生讲述肖邦或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祖国母亲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2.引导实践,身体力行
思政教学研究范文6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思辨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新媒体;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方法也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1.1传统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概述方法好似黑夜里为行人照明的灯笼。传统的思想教育教学的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学生则是非常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制,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使教育大打折扣。
1.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受教育者的真实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耗费时间长,声势大,却收不到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
1.3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随着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发生变化,教育者的转变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多隐形教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多的把时间放在课本理论的讲解和文件的学习上,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有利教育相结合。特别是愈来愈多的信息以因特网和多媒体为载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内容出现老化,无法与新媒体等技术接轨,“05方案”的施行更是推动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转变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与时俱进,更新发展。
2开放性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将学生的思维彻底解放,挖掘他们的主动创造力,提高积极参与感,使他们从内心开始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开放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人的开放,开放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加强互动。其次,信息的开放,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优势,整合网上的教育资源,关注实时动态。
2.1开放性教学方法的意义及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受教育者也有开放性的学习思维,教学地点不仅仅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开放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轨、教学与学生主体脱节的现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创新性、耦合性。
2.2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在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传输知识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自由表达不同的观点,发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同学的参与感。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案例教学法也是实用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维,全方位地去看事情,开发创新性思维。
3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其开放性、虚拟性、快捷性、互动性的特点为社会所欢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注意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授课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的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抓住其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1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新媒体的使用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约束,信息交流更加便宜,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自由度更高,有效加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下学生获得交流信息的方法、途径更加宽广、容易。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生动有效的信息向学生传授和中国化理论的实用性,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2新媒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路径传统单一讲课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变得愈来愈淡化,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新媒体技术,QQ、微信成为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应用软件。针对这些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对一些社会热点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制定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教学内容,使个人思想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正确树立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最终使其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有助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贴近时代的进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佳.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2]赵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2).
[3]郭冬梅.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