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的建议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思政理论课教学 多媒体技术 建议

近些年来,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思政理论课教师若能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促进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思政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的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媒体,在现代教学实践和未来教育发展中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自从幻灯、电影、电视机发明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期计算机的问世和迅速发展,并在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直接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应运而生,如:多媒体体语言教学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上为人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空中大学”、“网络大学”已广泛出现,远程教育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出现,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是了解这些新知识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采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渠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却显得单一和陈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和接受。从以往的教学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来看,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不高,甚至有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颇有微词。具体而言,在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在如何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方面,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方面,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都不令人乐观。这其中当然有教师自身的素质、思政课的内容特点等原因,但也不可忽视长期存在的单调、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影响。换句话说,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和变革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求知特点相适应;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迫切性,满足广大师生热切要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愿望。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动力所在。

目前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倡互动,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构建一种“逼真”的教学环境。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资料、信息的海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思考,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突出作用在于:(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可以使抽象的理论观点形象化,并且适应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学生的需要,达到集中精力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具有清晰、动感等特点,学生能充分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使教师原本冗长、单调的教学活动变得引人入胜和充满魅力。应当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使师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思政课教与学的任务。

二、多媒体技术在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近些年来,特别是思政课实施“05”改革方案以来,广东海洋大学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和思政部领导的支持下,针对思政课的特点,结合学校精品课建设工作,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思政课教学多媒体化。普遍实施思政课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有大批成套的、较高档次的多媒体“硬件”教学平台,而且要有适合教学需要的课件及其它配套的“软件”材料。为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政部的领导下,组成了若干个教学团队,并要求大家在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狠下工夫。譬如由我负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我们结合校级精品课、省级优质课的建设,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软件”方面采取了分工合作、集体备课的做法,即在任课教师充分熟悉、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参与精品课建设的任课老师分工承担各章任务(基本上是每人一章),负责教案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备用资料的搜集等,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专门会议,由分担任务的诸位老师对该章内容进行“说课”,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和反复修改。尤其是对教学课件的制作,教研室要求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学校“三能”办学特色的实际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等,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实现了老师个人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有利于保证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更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从近两年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与问卷调查来看,目前我校学生愿意上、乐于学思政课的比例明显提高。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以往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了直观形象的思想艺术演义,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思政课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帮助。而且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也令人满意和欣慰。大学生在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形势时,能够冷静理智,明辨是非,表现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在我国重大自然灾难面前,他们更是能够充分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踊跃捐款捐物,形成了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善于把握好事物的度,避免走极端,以利于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择其要者加以讨论,希望引起相关领导和诸位同仁的注意。

1.课件内容要遵循教学大纲,不要游离教材太远。教学常识告诉我们,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备课与课堂讲授的基本依据,遵循教学大纲和注重教材依据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法对老师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的条件下,我们还要不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进行课件制作、备课和讲授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顾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体系,由各个任课老师自由操作,各行其是,教学工作就很难管理,教学秩序就无法控制,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尤其是思政理论课,还有政治教育目标和政治纪律的问题,假如众多的思政课老师都不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按照个人的想法和喜好编制教案、课件,那么,大学的政治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局面。如此一来,可能显得很自由,很生动活泼,可是,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却难以在社会主义大学讲堂上得到体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就会落空。其实,有些老师在自己的课件中夹杂大量的所谓“新鲜材料”,用其它学科的东西对思政课实施过多的“包装”,看似独具匠心,但由于教学内容严重游离于大纲教材,使学生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不到应有的东西,并不被学生认可。此种情况已在最新的学生座谈会上反映出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课件内容要“精”而“实”,不可盲目追求多样和好看。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件,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以利于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政治素质。因此,老师在制作一个课件之前,应认真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形,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把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固化为课件,在课堂上大量演示庞杂的内容,由“人灌”变成“机灌”。目前,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库尚未建成,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费时费力地搜集图片、动画、音像资料,甚至将一些与教材不大沾边的素材勉强拿来使用。然而,过多地、不加甄别地使用多媒体素材图解或演示教学内容,学生不仅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会产生堆砌、杂乱、肤浅的感觉。因此,一定要结合课程实际、围绕教学内容精选素材,即使有些素材是非常精彩的也要忍痛割爱,否则可能会冲淡主题,影响学生听课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确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和时尚性,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在课堂上尽情展示华而不实的东西,明显忽略思政课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这些做法既没有注重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又没有切实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所以,课件内容的制作一定要做到精而实,注重实效。要知道,课件制作时髦、复杂并不一定效果就好,事实上有时会适得其反。制作课件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生身边发生的问题及时引入课件,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认知能力。换言之,既要充分把老师的思路和意图表达出来,又要恰到好处,使课件真正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体现思政课教学目的。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基本职业素质教育。我们在进行学生就业推荐中感到,用工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更看重应聘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企业大都要在员工上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而员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惜时守信的品德等基本职业素质,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育学生要讲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练职业技能、尽职业责任,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首先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效益的主要标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以关心人、塑造人、发展人为宗旨,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逐步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客观地讲,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办学条件离高职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可能立刻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所有合理需求。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示出对改善办学条件的责任感、紧迫感。关爱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院、教师的温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张顺下水,李逵上岸”,不求人人成名,但求个个成才。坚信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与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道德,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成才欲望,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坚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

(一)要建立全面育人的体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需要充分调动起校内外力量,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合力,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原则,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抓好以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后勤服务作风、学生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培育起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要建立社会实践育人体制

职业教育要突出技能培养,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体制,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技能,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了解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成才成功的信心。

(三)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体制

学生由中学进入高校,自主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自我表现欲望、自我推销意识,已经成为对求职者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尤其是优秀学生干部),成为许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对象。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班级等学生组织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功能,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象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意识

(一)建章立制,严格学生管理

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一般规律,学院也确实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时空支配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就目前高职院校现状而言,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不强的。在管理上失之过宽,很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校纪校规,把纪律约束作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

(二)要健全学生管理责任制

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严、要细。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生早操、就餐、早晚自习、就寝到课外活动,都要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实施阵地化育人,不留管理的死角。要特别注意抓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一在宿舍,学生离校就业,很多人开始也要住集体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这一阵地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差生比例相对较大,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严要严得合理、严得科学。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受表扬少,自信心不强,更需要努力发掘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重视并开展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注意用学生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前进。要经常组织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回校给学生作报告,增强典型教育的可信度、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72 ― 03

引言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落实到个体的践行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向实践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做不做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讲授、课后实践的模式或课堂学生讨论、展示个人观点,教师现场点评等模式。以上模式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虽有一定进步性,但由于统一组织的“大帮哄”式的实践教学,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往往流于形式。而学生课上或课后独自完成的“松散”式的实践,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对接,主题不突出,难以达到紧扣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做到“知―信―行”统一的目标。因此,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往的双向互动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综合协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其专门任务是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从“现有”水准提高到“应有”水准,推动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目标来说,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采取课内外全程的、联动的、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机制,力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教育格局,由此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外化为行动和习惯,不断践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坚持的理念如下:

(一)“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的教育理念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切实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注意实践教学的效果,从始至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目前有些学校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独立进行实践,该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活动过于分散,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力求做到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知”,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信”和“行”。

(二)提高教学效率性与趣味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能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性与趣味性,决定着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学生“溜号”了半天回过神来,教师的讲述仍踯躅在原地,必然使听课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溜号”的学生越发爱走神。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整合,避免与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的重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任课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并调查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高发时段,事先预防,事后处理、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将属于不同教学章节的“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法律意识”、“法律程序”等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达到一次实践多重收获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性。其次是教学组织的创新。在传统教学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自我管理。如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归纳资料,经教师和同学们在线讨论,筛选后纳入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教学环节,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课堂展示观点,热点讨论、辩论,专题演讲、小品、课堂小游戏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通过学生登陆教学资源网完成测试、作业等检验学习效果,进行在线读书心得、实践心得交流或提交实践报告,延伸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三)改革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

考核方式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具有“指挥棒”作用。〔2〕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考核方式,就是打破当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考核的机制,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教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将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评的方式。就分值而言,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既包括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又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交流情况等。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结合实践过程的实际收获。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涉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教师带队,利用电话、网络、实地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了解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进程和表现,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因素之一就是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那么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资源的理论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求打破地域的界限,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前教师将理论知识、学术争议、课堂讨论内容等提前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师生的网络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论薄弱和现实疑惑,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的平台力求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程组通过教师分工配合,录制成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微课视频进行在线学习。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是突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性化的平台。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情感困惑没有足够的疏通渠道,一部分人无人倾述或不愿向他人倾述。而情感交流版块有助于解决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产生的羞涩、不自在或“思维中断”,〔4〕学生能将个人困惑以匿名的形式发到网络平台上,征询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心灵沟通的平台。

(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要坚持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等与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相结合,与所学课程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课内外实践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融通。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既包括课内实践,也包括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即进行情景模拟、热点问题讨论、辩论等形式课堂实践。如在讲改革开放的内容时,结合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争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讲分配制度时,让学生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设想自己将来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公正和效率的问题等。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校内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内进行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校园从事实践。社会实践是通过大学生接触、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对教学内容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如结合我校的廉洁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当前校园及社会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首先,完善一体化教学方案,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绝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制定严谨科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案,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其次,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组织联合行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和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配合。如教务部门安排教学合班时要考虑专业特点,不同专业优化组合,以便于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后勤部门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校车接送服务,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经费及其他条件,部门之间能够分工合作、积极配合。最后,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如质量监督机制、评估审核机制等。传统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往往集中于理论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教学进度安排、课堂授课效果等,而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比较薄弱。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互融、有机衔接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组织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组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组合,该种教学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课堂讲授、课后实践模式,而是利用微课等形式,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前自学,这样节省出来时间,课堂教学中加大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和讨论,选择恰当方式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如在讲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案例研讨+社区实践+调查研究”的一体化组合,使学生理解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等功能,引导学生研讨以及实地调研“社区矫正”、“社区养老”等问题,通过社区问卷调查环节,使大学生了解目前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邻里关系等状况,了解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了教材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深刻体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有趣学科。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

一体化教学的特色之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中怎样做到有机对接呢?以现场案例教学为例,该方法注重引导案例主人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身说法,与学生互动。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内隐知识的呈现与迁移,发挥名人的榜样示范效应。〔5〕该种教学法应用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务必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堂的组织引导,如案例嘉宾的选择,教师与案例嘉宾的事先沟通,以确保现场案例教学按照预期的方向开展等。在课堂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挥课堂的组织引导和时间控制作用,灵活的处理现场出现的非预设情况。如我们邀请来环卫行业优秀人物,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淮安市清河区环卫工人孙美兰。孙美兰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在整个课堂上同学们与孙美兰的互动交流特别活跃,孙美兰淳朴的话语感动着同学们。有人提出希望孙美兰成名后有能力呼吁改善环卫工人生活条件,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有人提出希望与孙美兰所在单位达成协议,班级学生定期参加义务环卫工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讨论的主题围绕职业定位、职业责任,人生观、幸福观、家庭责任、心理自我调节等方面。本次课对于教育同学们如何尊重、理解他人,爱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婚姻家庭观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该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有机对接,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或社会实践效果要更直观更深刻。

(三)实践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

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如任课班级同学课上辩论“拉动内需促增长与勤俭节约之间是否矛盾”的问题,课后在校园食堂门口开展“光盘行动”宣传、组织旧货跳骚市场。如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创业观教育以我校“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为契机,任课教师兼任“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结合整个过程中班级同学的表现,因地制宜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如组织任课班级参观故居和纪念馆,使大学生亲身体验伟人的成长历程和一生的奋斗,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如带领物流和物联网专业的任课班级学生参观现代物流企业,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及要求。在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话对现场学生的触动很大,他说:“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真正懂物流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并举了该种情况的例子。本次参观使大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教材中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阐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四、结束语

就教学实效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灌输”单一模式,以及理论与实践分别开展的双轨模式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上互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机衔接,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估。该种教学模式通过优化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设受教育者“入眼、入耳、入心”的情境,有的放矢地使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戴启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7).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中学政治课 概念教学

概念和原理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两大核心内容。如果说原理是肉体,那么概念就是骨架。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缺陷,如没有创设问题与情境,没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没有生活场景,等等。我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建构来获取知识的,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原样不变地送到学生的头脑中。依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念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概括,而是人们为了实践的目的,对认识对象进行的一种解释或暂时的认识策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概念应是在知识发展史上已经定型的,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让他们体悟概念蕴涵的丰富的实际意义,理解它的生活价值,获得对认识对象的可以整体认知,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生智慧的增长。要达到以上目的,概念教学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认知活动,是学生解释和再创造概念的过程。基于以上基本认识,我在概念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矛盾”概念时,我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很急的河水中驾着小船,船上坐了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飓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一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趁机开导学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才能不使自己陷于窘境。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促进者。例如传统的教学设计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其教学过程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各模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努力将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这与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是一致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对大大小小的事物及其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对具体的问题没能形成现成的经验,但只要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就会唤起他们的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努力地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支持接受理解知识。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虽然政治概念往往是以抽象语句的形式出现的,但是有些概念常常有着生动、具体的生活背景。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往往是凭借着自己的感性经验来体验、理解抽象概念的。有时学生这些来自生活的感性认识还会对学生的概念形成产生负迁移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概念来选择相应的生活场景,为学生理解概念搭建平台,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出发点。例如,在学习“联系”概念时,我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吗?”学生的回答十分踊跃,答案五花八门。我将学生的答案归纳成两类:人的自身因素:性格、心理、饮食、习惯、体重、身高、睡眠、性别;外界因素:遗传、医疗条件、人口密度、太阳活动、环境质量、气候、地理位置。然后我总结说:“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既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又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实真正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的因素还不只这些,这些只是我们熟知的内容。美国正在兴起一种‘未来预测医学’,它要对男性进行314项调查,对女性进行340项调查,通过电脑综合分析,预测出个人5年后的健康状况,将患什么病,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见,影响人的健康寿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反过来,人是不是也在影响着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着周围的世界呢?”学生回答“是”,并列举出很多例子。最后我又进一步总结:“由此可见,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世界也影响着人;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健康寿命,人的健康状况也反过来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由此我们再推及到整个世界,也存在着类似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就把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叫做联系。”这样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概念,通过具体的熟知的生活事例,由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中豁然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红彦.用建构理论指导概念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2).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一、高中政治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从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于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信息时代的今天,高中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他们崇尚自由平等、独立自主,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理念,难以得到现代高中生的认可,他们渴望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理念,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和理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价值,又能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方面互赢的需求,所以,能被广大高中生接受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应用的必要。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1.应用灵活开放的教学策略

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学生需要得到人格尊严的尊重[1],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具有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策略,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关于消费观的知识点时,针对“当今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前做一个小规模的街头调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获悉消费者的心理,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现身说法,谈谈自身的消费观。诸如此类的互动方式还可以有很多形式,尽管教学策略再多变,它们还是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始终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教师坚持将课堂的主角定位为学生,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传授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多变,还要对教学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一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例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遵循着以教师为主导“目标—策略—评价”模式,而新背景下,更提倡将教师教学与学生“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使课堂的教学关系得到优势互补,强调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而逐渐爱上思想政治课。

2.强调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授人以鱼”,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授人以渔”,这也是目前最符合教育现状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具有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在无形之中便给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给予学生创造一些发挥的机会,搭建一个情境作为平台,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例如,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教师在备课前可以稍微了解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在课堂上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主干思路,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添枝加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之所以要强调学生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培养其全面的人格,促进思想政治知识与完善个人素质的和谐统一。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人格培养,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的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侧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互动,不仅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记忆,而且还引领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从根本上尊重每一个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英璐.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思政教学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高职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7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学生,为社会不断输出各行各业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社会实践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在实践中的技能素质,还可以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课程即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而有所感悟,思想方面有所进步。

一、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体系

(一)注重实践活动的与时俱进

社会实践问题,一定要与时俱进,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灌输适应社会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跟随市场的变化,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落到实处。有时候如果有必要的准备,还可以就近建设实践基地,模拟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体现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强调实践活动从易到难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体系具有一致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感悟一些道理,更能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中,要注重循序渐进,从易到难,让学生能有准备和成长的空间,不可以操之过急。所以,在具体的教育中,层次要有所分化。

(三)明确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则

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是科学实践活动的重点。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活动中应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确定活动内容与方式。基本原则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贯彻以人为本的知道自相。并且针对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体系构造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实践体系构造一定要明确具体的方向,还要丰富其实践体系的层次感,打造高职院校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一)社会实践体系方向

高职院校中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主要有三个目标要求:政治要求、专业要求、职业要求。根据这三个目标具体可以划分三个方向,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其二是依靠专业技能深入工作岗位提高实践能力,其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三个方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每个大的方向都要正确实施,培养到一定的目标要求。

(二)社会实践体系的层次性

从高职教育中的实际情况观察,要根据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在第一学年中,应该从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入手,由于学生初入大学,社会技能欠缺,学校主要从知识教育和一些浅显的问卷调查实践展开教育工作,先培养他们的积极性,锻炼意志,提高思想素质。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化学习,深入实践工作,让学生了解行业形式和行业发展状态,并从中接受服务素质教育,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第三年,由于高职院校的具体工作安排不一致,有的是第三年一整年进行实地岗位培训,有的则是半年。按不同的实习计划,安排学生的课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观教育。

从入学时间将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前一层的学习是为后一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后一层的学习是在不断充实和升华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学生们通过层次化的学习,并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具体

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向前发展,根据其教育的三个方向制定相应的途径。

(一)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将一些可以生活具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放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去,并统一归入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中,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实际状况,共同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首先,制定适合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形成有序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教育成果。其次,建立一支师资强劲的教育队伍,由专业课程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有了具体的认识和评价。反之,也要设立教师评价标准,由学生完成教师的评价工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还要懂得运用各种资源,重大活动事件可以安排开展主体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度,激发他们的社会实践参与感。加强第二课堂的学习作用,融入政治、学术等因素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在趣味中感知学习。

(二)专业技能在具体实习场所发挥作用

专业技能深入岗位实训。学校虽然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但是受学校地方的限制,实践工作有一定制约性,而校外的实践活动则显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空间更广泛,锻炼性更强,更能突出社会实践的效果。深入实践单位学习,在工作中,掌握在校无法学习的知识积累经验,随时随地,保持追求真知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度,又能营造一种学习积极性。加强社会实践功能性,教师在为学生把关实习场所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指导学生参与专业性强的实习工作,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观,促进就业

高职学生在学习的最后一年,要进行见习工作,深入到工作岗位,学习专业的技能和职场生活守则。学校在这一年中,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职业道德观念。学校应该经常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毕业生就业专题讲座等可以为高职生就业起到帮助的活动,进一步巩固他们正确的就业观,以及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