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确定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法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探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在孤儿学校开展”为重点,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做好我校的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标

1.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孤儿群体中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2.使参加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通畅,关系更加融洽。

3.做好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和孤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随班就读学生能在孤儿学校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实验措施

(一)立足现有制度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的领导下,邀请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工作,在我校召开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对在孤儿学校开展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由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孩子是全省孤儿中的智力健全的孩子,只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智力或肢体方面的浅层次问题。鉴于此,我校主要立足于常规的教学工作,对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对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备课中要求语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适合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和习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注明。在课堂上,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2.定期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普遍难度降低,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能在自身的空间内得到提升。重点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作文方面的能力,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夯实基础。

3.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阵地,每半个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谈话,并做好“随班就读语文课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完善人格,增进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达到和睦相处。

4.鼓励随班就读的学生参加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语文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积累,发现他们身上的进步之处,重在参与,给他展示自己语文才能的机会。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成绩

1.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多提问,多鼓励: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语文成绩取得进步。

2.语文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避免“一刀切”,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提升,并渐渐建立起自信,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成绩天天都有进步。

(四)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定期和亲属电话沟通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指导亲属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辅导。不必过于专业,可以停留在锻炼孩子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上,避免1+1=0。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2

一、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教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抓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依法治教、以法育人。在平日工作中,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了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在教师方面我们制定了《教师考勤、考绩奖罚制度》、在学生中我们制定了《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十不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为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还根据《中小学德育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制订了《白羊溪学校德育工作方案》。有了制度和规范,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如成立了行政领导、值周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巡视监督小组。监督内容为学生行为规范,监督时间从早晨学生来校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通过一段努力,现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多了,不爬墙、不讲粗话、见老师问好、讲文明话、做文明人、争创文明班级,共建文明学校已蔚然成风。

二、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我们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操坪周围,栽郁郁青青的树木,在校园建了一排文化墙,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粉刷了学生寝室等。有了好的环境,学生也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二是注重教师的行为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学生遵守各种规范、养成文明习惯,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正身立德,禁止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禁止教师家教家养或有偿补课。要求老师言行要文明、不当着学生抽烟嚼槟榔,学生问好时要还礼,见到垃圾要捡、讲话文明、做文明事,守住德育底线。三是注重治理周边环境。打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学校主动与当地政府、派出所及有关部门联系,规范网吧营业行为,清理校门口小摊小贩,保护校园安全。同时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请当地名流到学校讲课,让学生看到社会的阳光与温暖,从小培养其仁爱之心。四是注重活动开展。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本期,我们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我为母校争光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我给爸妈过生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通过“弯腰捡起的习惯”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通过“遵法、守法,做个合格公民”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我该向敬老院老人献爱心”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及孝敬老人意识等。这些活动生动、形象、灵活、有趣,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显著。

三、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给学生传播正能量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3

20*年8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国务院部署安排,我省与国家同步启动规划纲要起草制定工作。20*年10月,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豫政文﹝20*﹞196号),制定了规划纲要工作方案和调研方案,从全省抽调精干力量,成立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开展了调研工作。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省省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即日起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社会各界可围绕下列问题积极建言献策:1、改革开放30年我省教育发展的成就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2、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及国内教育发达省市对我省教育发展的启示;3、我省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4、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5、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实施途径;6、加强和改进我省德育工作;7、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8、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制度;9、我省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10、我省如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1、如何发展学前教育;12、如何发展特殊教育;13、如何发展农村教育与农民工子女教育;14、如何发展职业教育;15、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16、我省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与改革;17、如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8、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与改革;19、我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0、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21、如何发展继续教育;22、我省发展继续教育的制度政策保障;23、我省如何促进教育公平;24、如何促进教育协调发展;25、我省如何支持民族教育发展;26、如何改革教育体制;27、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8、如何发展我省民办教育;29、如何建设教育法制;30、如何推进我省教育对外开放;31、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32、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33、如何实现教育家办学与教师教育创新;34、如何完善加强我省教育投入保障机制;35、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36、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和来信来函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子邮件发至*来信来函地址:郑州市纬五路21号《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邮编:*,请在信封上注明“纲要征求意见”字样。

特此公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4

程晓晖:我们谈到思想教育工作时,总离不开“加强”和“改进”。显然,青少年思想教育还没有“加强”到应有的程度,还没有“改进”到完善的地步。一句话,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未到位。检讨现行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学校在这方面动的脑筋不可谓不深,采取的措施不可谓不多,所做的努力不可谓不大,但毋庸讳言,在德育上“高投入”的背后是令人汗颜的“低产出”,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的尴尬局面。我认为问题症结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机制不健全;二是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不均衡,有些班主任观念陈旧,方法简单,被动应付,流于形式;三是家校之间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效果未能得到较好的巩固,“5+2=0”现象普遍;四是德育科研比较薄弱,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瓶颈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和深入研究;五是全方位育人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针对现实中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弊端,您是如何“对症下药”的?

程晓晖:2008年起,我县教育局就大力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开始了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工作。

我们认为,开展优秀班集体建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国家出台的文件也充分强调了加强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和不断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开展创优工作,对落实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展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的落实,保障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

我们请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班主任研究工作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教科院的专家前来指导,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追求,在认真研究班集体建设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地班集体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组织策略,结合武义县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提出了“分析班情,明确目标;清晰理念,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培育集体;单元评价,评估水平;循环推进,提炼精神;考核验收,总结表彰”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推进路径与操作系统模式。

我们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创优氛围,争取85%以上的班级达到合格的创优要求,每年有25-30%的班级成为校级优秀班集体,10-15%的班级成为县级优秀班集体。通过创优活动,实现全县中小学的校风校纪建设更上一个台阶,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层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您觉得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请介绍一下是如何化解的。

程晓晖: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之初,的确有一些学校曾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是否会增加教师负担甚至影响教学?打破既有的班级成熟管理模式,是否会得不偿失?等等。针对这样的实际,我县分别在下杨中学和武川小学召开了中学段和小学段的创优工作推进会。下杨中学从1998年开始创优工作实践,十多年来,校长换了几任,但这项工作从未间断。该校从一所新撤并的农村学校,发展为我县农村学校的“领头羊”。在学校教师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学校管理有序、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班主任的带班能力受到各界充分肯定。武川小学是2008年新创办的一所县城小学,生源主要在农村,该校在创办第二年就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工作,现在,创优工作已经融入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师生充分感受到了“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推进会上,两所学校的介绍引发其他学校的深刻反思,一些学校立刻行动,着手谋划学校创优工作的开展。

为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学校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我们因势利导,在综合考虑学校基础和自身意愿的前提下,首先选取9所学校成立了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研究会,作为区域推进创优工作的第一梯队。其次,我们根据地域因素,努力培育第二梯队,并通过他们的探索,研究创优工作在不同类型学校中的适应性。第三是通过第一、二梯队的发展,引导和带动其他学校创优工作的开展。

首批9所学校成为武义县优秀班集体建设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研究会成立后,一方面共同参与各地举办的班集体建设研讨活动,另一方面经常开展内部创优工作的研讨。研讨活动由常务理事单位轮流召集,并以主题讨论、方案交流、案例展示、教师论坛等形式,及时总结各校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在促进成员学校创优工作开展的同时,也为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11年12月,研究会扩容,其他8所学校成为研究会理事单位,这是典型激励的成果,同时也为其他学校的创优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在学校创优工作中,我们要求充分发挥典型班级和典型班主任的激励与示范作用。在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过程中,实行了学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领导蹲点班级,与相关教师一起分析讨论班情,制定科学的班集体发展目标和个性班级文化发展方向,研究具体创优活动的开展以及创优活动的评价工作,迅速把学校的创优工作方案落实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并在校内树立了创优工作典型班级,明确了创优工作方法,激励了其他班级创优工作开展。

学校还非常重视典型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实验小学在创优工作中实行了“首席班主任制”,借鉴名师工作室的模式,由“首席班主任”引领年级内其他班级开展创优工作。下杨中学建立班主任工作室,为班主任开展创优工作交流提供了平台。武川小学开设“幸福班主任论坛”,提供专门的场地,定时、定点开展创优工作交流活动。有的还不定期邀请其他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到学校讲课,推进了典型创优经验在更大范围内的辐射。

: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出新要求。经了解,武义县在打造专业的德育队伍方面做出诸多努力。请您谈谈武义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程晓晖:在推行优秀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我们坚持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师德建设年、师德规范年、师德提高年、师德深化年等一系列活动,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出台《武义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分类、分层、分岗,有计划、有目的开展5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注重研训结合,追求实效,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位于全市前列。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专业成长培训组织和班主任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指导与执行能力的培养工作。

我们在浙江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第一个县级班主任专业发展目标要求指导性文件,并提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理解”“专业知识”“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核心能力”“专业品格”等四个班主任专业发展基本模块,对全县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与任务。为了稳定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水平提高,我们率先将班主任管理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与考核的常规管理系统,提出评选优秀班集体建设带头人和名班主任的工作制机,积极探索稳定和促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有效途径。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良性投入,再好的教育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请您谈一谈武义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独具本地特色的成果?

程晓晖: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为此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两项工作抓好了,我们的教育品质就能进一步提升。各校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一些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培训活动。壶山小学、邵宅小学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县内推广。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注入家庭教育中,引导家长更加科学、智慧地教育孩子,家长反响强烈。很多学校紧密结合亲子实践活动,布置亲子“悦读”作业,注重亲子实践活动和兴趣培养。教育局和教育工会还联合组织开展了“感恩亲情,共同成长”征文活动,各校全面发动学生、家长和教师参加了活动,进一步推动感恩教育,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

:回顾武义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您觉得还有哪些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

程晓晖:在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积极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拓展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内涵。我们在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重点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重视和倡导了传统文化与亲情教育,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传统文化与热爱自然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规则与秩序教育,传统文化与集体主义价值观、荣辱观的教育,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与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教育,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公正、平等、民主的普世价值观的教育。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方面,结合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注重了传统经典诵读与研修的方式与组织工作的探索。我们开展了学校集体活动的仪规设计与教育推广活动;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修为及个人成长的机制创新探索;我们在班集体主体活动过程中注重了活动的载体,平台的设计等等工作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5

黄雅杰获得这样的荣誉,离不开44中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多年来,该校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方式,提炼出了“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的德育理念,以榜样教育为突破口,逐步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校长刘开程说:“我校学生德育工作得到了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经常安排专家下来指导,使我们的各项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该校充分挖掘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迹,利用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同时,该校还举办热爱学习之星、自主管理之星、特长突出之星等“十星”评比活动,每学期评选一次,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如今,该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知礼守礼,文明风气蔚然。

44中的做法是良庆区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城区教育局局长彭华福说:“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断加大这方面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重视德育,寻求突破

良庆区位于南宁市南面,是一个管辖5个镇、2个街道办和1个经济开发区的城区。现有公办中小学67所,民办中小学15所,其中公办完全小学36所、不完全小学24所,公办初中5所,完全中学2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2 500多人。据彭华福局长介绍,良庆区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学生都选择到别的城区上学,面对这种形势,城区的教育领导班子努力探索转变局面的途径。

2009年6月,良庆区以自治区推行“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提上了日程,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方案,将学生德育工作作为提升城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此后,学生德育工作在该城区“遍地开花”。

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良庆区充分发挥学校的能动性,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展开工作。此外,城区还聘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作具体指导,帮助各学校提炼自身的德育工作理念。南宁市玉洞小学(以下简称玉洞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近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校中的读书风气不浓,学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为此,该校在专家的指导下,提炼出了“书香养正 玉成于爱”的德育工作思路。校长滕永浩说:“学校教育应该是先育人后教书,所以我们提出了‘书香养正’,其中‘养正’是目的,‘书香’是途径。”该校有规划地开展了大量阅读活动:每周星期一早读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星期一下午的第一节课则设为阅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每天下午2:30-3:00上课前的时间,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文章。

玉洞小学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城区教育局的牵头下,该校与南宁市图书馆、良庆区图书馆等单位共建“南宁市玉洞小学图书流通站”,每天都有大量学生到流通站里借阅书籍。该校副校长张翠仁介绍说:“建立流通站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要与这些单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南宁市图书馆还计划在我校建立分馆呢。”该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柜,书柜里放满了《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等书籍,并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特长与爱好拟定“阅读书目”,鼓励家长为学生购书。六(3)班的周益麒告诉记者,现在,他的藏书已经有20多本了,大多是科技类书籍,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鲁迅读本》,书皮都被他翻坏了。他说:“每个周末,爸妈都带我到书店,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

玉洞小学还通过家长会的形式,面向家长举办礼仪规范专题讲座,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构筑良好的家校合作平台。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该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语文教学,鼓励教师多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德育故事融入教学,使之成为学生德育的鲜活素材。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数学教师杨钊梅告诉记者:“以前,学生经常带零食到教室里,一走进教室就能闻到一股辣条的味道,地板上也总能看到零食包装袋,怎么教育他们都不听。现在好了,学生变得很自觉,看到地上有落叶都能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像玉洞小学这样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德育工作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引导各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良庆区还大力完善各校的办学硬件,助推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该城区于2009年8月全面启动校园“四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建设活动。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为各校添置设施设备,如南宁市委为该城区中小学赠送了价值3万多元的体育器材,那马镇政府为那马中学赠送乒乓球台1张、路灯灯杆8根,南晓镇雅王村六华坡的村民陆永民个人出资6万多元为雅王小学修建道路;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利用双休日时间动手砌花池、种植物、刷墙壁等,课余时间则组织学生清垃圾、擦门窗,那陈镇中心学校更是出现了教职工和家长百人动手美化校园的壮观场面。

现在,良庆区各校的办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良庆区南晓镇台马小学(以下简称台马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校长黄增贤告诉记者:“我校的花圃都是老师们一砖一石砌起来的,花草树木也是师生一起种植、管理的。”现在,该校的花草树木已经长起来了,葱郁的榕树、嫩绿的九里香经过春雨的滋润,越发显得青翠欲滴。该校五(2)班学生农运波说:“学校的环境很好,很漂亮,空气很清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心情舒畅。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学校,经常自觉去维护学校的清洁,让学校永远那么干净。有时候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乱扔了垃圾,我会上前制止。我在学校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还把这样的好习惯带回家里,影响了家里的长辈,让他们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数年的努力,换来了良好的效果。过去,上级领导到良庆区的学校检查工作是让城区教育局领导最头痛的事,彭华福局长开玩笑似地说:“校园脏、学生乱,怎么拿得出手?可现在不一样了,领导来了,我可以带着他们随便逛。”

形成一校一特色的格局

良庆区在深入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格局,赋予了德育工作更深的内涵。

2011年9月,南宁市五象小学(以下简称五象小学)提出了“五美”(校园美、环境美、心灵美、行为美、仪表美)的德育理念,并将其贯穿学生活动的始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使“五美”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力。

在“五美”理念的引领下,五象小学有计划地开展兴趣大课堂、开心农场、风筝节等活动。兴趣大课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西式糕点制作课程是该校学生特别喜欢的课程,每周星期四下午最后一节课,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糕点。指导教师覃健芝说:“学生很有创意,总能做出各种形状的糕点,而且做得很逼真,很美味。”

五象小学的教学楼旁还有一个“开心农场”,上面种植着许多时鲜蔬菜,一畦一畦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块地原来种的是南瓜,那块地原来种的是向日葵,都已经收获了。从翻地、播种、除草到收获,全程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指导教师周丽自豪地说。不仅如此,该校还举办了美食街、年货市场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动手的乐趣,习得生活的技能。该校五年级学生吴嘉仪告诉记者:“看到自己亲手种的菜被卖出去,特别有成就感。参与蔬菜种植不仅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的绘本长廊,功能齐全、充满童趣的音乐教室,高端大气可与大学图书馆媲美的“教师书吧”……这些是五象小学开展“五美”教育的场所。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该校充分挖掘自身内涵,培养美的学生、美的教师。“我们一年举办60个活动,其特点是小化、课程化。”五象小学校长莫莎莎介绍说,“三月科技活动、四月风筝节、五月生活周、六月儿童节、七月教师技能大赛……月月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只有见多才能识广,只有见多才能大气,可以说这是一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活动当中亲历、感受、体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锻炼生存能力。”

与城里的学校相比,乡镇的学校也别有创意。良庆区大塘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大塘中心校)创造性地“开发”出《感恩通行证》,里面设置有“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自然”等板块,学生将自己平时所做的感恩行为如实记录在《感恩通行证》中,每学期末学校会收集起来,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整理。《感恩通行证》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感恩行为用稚嫩的笔触记下,渐渐地使“感恩”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五(3)班的黄兆印告诉记者:“《感恩通行证》很好,就算毕业了,我也会一直留住这些小册子,今后可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这些小册子会激励着我延续感恩。”

“感恩教育”是大塘中心校打出的一张德育牌。此外,该校还开展“校园德育之星”评比活动,与《感恩通行证》共同形成学生德育平台。据校长黎兆印介绍,“校园德育之星”每学年评选一次,先由各班学生投票选出本班候选人,班主任根据候选人平时的表现从中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再根据学生在《感恩通行证》里的记录最终确定入选名单。该校每学年都会组织入选者外出参观学习作为奖励,五(3)班的林家蕾就曾获外出参观两次,一次是到南宁市会展中心,一次是到广西科技馆。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看到了海星,海星似乎是没有眼睛的。我还看到了会讲故事、会跳舞的机器人,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回来后跟小伙伴们讲自己的见闻,他们超级羡慕,现在都争着做好事呢。”林家蕾和班里几个小伙伴还经常动手制作环保宣传单,拿到学校周边散发。她说:“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来到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以下简称阳光新城学校),就像来到了一个书的王国,这里处处散发着书香。校长苏朝盛说:“我们让孩子能随时、随地读书,让他们成为有涵养的人。”该校各个楼层都建起了开放式读书吧,名为“阳光读书角”。每一层楼的“阳光读书角”会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阅读主题,如一楼的主题为“知识源泉”,二楼的主题为“智慧钥匙”。根据不同的主题,每个“阳光读书角”里都摆放着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每到下课,学生们就到“阳光读书角”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校还特别制作了“阅读记录卡”,阅读过程中学生每有收获,就将其写在“阅读记录卡”上。

阳光新城学校还“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讲话”。该校在校园里开辟了“国学林”等5个德育板块,主题分别为“励志”“求知”“惜时”“明理”和“修身”。楼层阶梯粘贴着由该校教师们集体编写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三字经》,每一层楼每一阶梯上的要求都不同。各班教室的内墙和外墙设置了“班级文化墙”,墙上贴满了学生自主创作的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该校教务处主任黄引肖告诉记者:“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制作‘班级文化墙’的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进步。”如今,这些活动已成为该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南宁市第四十六中学则以“励志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抓手。刚踏进该校校门,便可看见一座宏伟的门楼,冠以“龙门”之名,取“鲤鱼跃龙门”之意。门楼两旁是文化长廊,长廊上展示着历届名校友的成长事迹;门楼的右侧后方,是该校的“励志文化广场”,将本地的文化以石碑、楹联的方式呈现出来。校长王顺福说:“学生每天都经过这里,随时都能看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而且,励志文化广场的建设也得到了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一打报告就批下来了。”

台马小学后山长满了芒草,该校于是因地制宜开设了编芒草扫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广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南晓镇中心学校根据地名以“晓悟升腾”为学生德育理念,以“晓”“悟”的方式引导学生知晓并领悟各种知识;大联小学、大沙田小学则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德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端正、积极进取、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

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范文6

(一)突出重点,加快创建促均衡

以达标创建为重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检查、指导,组织对创建工作进行“回头看”,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县(市、区)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解决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破“资金瓶颈”,千方百计保证创建经费基本到位。狠抓薄弱环节,重新排定创建工作尤其是重点工程的时间节点,确保主要建设项目在接受评估时基本完工。要在省优质幼儿园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育重点工程推进、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有新的突破,确保大部分县(市、区)今年能够达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并且通过省级评估。

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管理,确保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按照时序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好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对流与帮扶工作。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积极推进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统筹整合基础教育资源,提高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尽快确定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切实推进联合办学,促进市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以两项工程为重点改善农村教育。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狠抓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科学有序地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37个项目全部竣工交付使用,确保农村合格幼儿园园舍及场地改造全面完成和省陪保教设备及时到位,确保按期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认真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编制与排查鉴定工作,加快推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加强校舍维修工作管理,健全校舍维修工作的正常运行机制,确保当年新增危房当年消除。

(二)紧扣热点,规范办学抓管理

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增强中小学法规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规范音体美等课程设置,切实纠正挤占体育活动时间、擅自增加中、高考科目课时的现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切实解决教材匮乏、师资短缺、课时不足、内容单一,教学达不到课程质量标准等问题。秋季开学,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要建立课程的公示制度,统一全市中小学作息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各地、各学校围绕“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主题的各项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下半年将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测评。

进一步落实五严规定。按照我市提出的“三个确保、三个明显”的目标,坚决贯彻省教育厅“五严”规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学校、重点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规范办学水平。下半年将专项督查各地中小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向社会公开情况,按照要求开设课程的情况,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规定执行情况,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落实情况,有无违规分快慢班等情况,对“问题”学校、单位,进行逐一督导回访检查,确保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清理民办学校。按照“理顺关系,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分步推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进一步清理规范改制学校的实施方案,从整体布局、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科学规划,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的时间表,做到“一校一案”,确保两年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到位,三年内非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到位。下半年,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各县(市、区)民办改制初中、小学清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同时,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办学秩序,未通过年检的学校一律不得招生,已经停止办学的改制学校不得擅自恢复招生,转为民办学校的,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全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活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拓展领域、创新形式,为青少年学生的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破解难点,深化改革抓质量

在课程改革上求深化。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继续组织开展新课程专项学习和研讨,力求在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利用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南通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重点抓好省、市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建设,确定一批市级实验学校,大力开发特色课程、专业。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课程建设,全面启动体育、艺术“2+1”工程,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做好首批南通市特色学校的评估工作,力求使评出的学校在素质教育、科学发展、校本建设上体现较强的代表性。

在教学改革上求实效。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新的质量观。深入研究“减负增效”对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基于校本的有效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围绕教学“六认真”和“四精四必”,制定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并进行教学视导,总结和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建立新形势下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落实以县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全市高中学科基地的各项制度,整合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构建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体系。

在中考改革上求突破。目前,我市2010年中考改革框架性方案已经形成,并进行了多次论证。近期,市教育局还要将该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各有关学校,进一步征求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意见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后,正式出台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要求、凝聚教育改革智慧、符合南通教育实际的中考改革方案,力求使这个方案成为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引领素质教育的有效“指挥棒”,并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继续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制定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四)构筑高点,优化队伍强素质

继续推进四大强师工程。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新秀、青蓝”四大工程,进一步向更新、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名师培养计划和方案,有步骤地实施对一梯队预备队的培养。举办第二届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教学风格大型展示活动和第五届“名师之路”大型教科研活动,进一步放大名师培养对象的区域影响。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南通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全面开展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

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全面推进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县(市、区)级研修中心建设,加强培训项目的专项评估。继续大力推进校本培训,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完善校本师资培训规划,按计划分层次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全面制定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讲评,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自我加压、自我促进、自主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全市第二批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完善教师考核管理机制。研制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职工绩效考核意见,突出师德、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管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师表形象工程”,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民主测评活动。加强对师德师风的监督检查,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督机制和网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有偿家教及其他违规行为。组织师德典型评选活动,召开全市师德建设现场研讨交流会。

(五)放大支点,服务经济促发展

加强科学规划促发展。抓住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和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主动开展对接,找准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位置和切入点,完善《南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全面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广集民智,确定我市教育事业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抓紧完成重点工程实施计划的编报工作,完成纲要配套文件的制定出台,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在对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我市新一轮职业教育大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市新的跨越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加强基础建设促提升。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明确发展定位,提高建设水平。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以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建和新一轮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带动骨干学校、主体职中和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示范引领,提升水平,做好职业学校迎接星级评估工作。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适应就业的能力,举办全市第三届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行动工程,开展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大赛。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成教中心校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创业培训。

加强校企合作促双赢。推进实施《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我市高职、中职、知名企业、相关行业为主体的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完善校企合作组织网络。要结合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拓宽职业院校“菜单服务、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举行校企合作、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主动为企业服务,培养适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在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双向交流。推进高校“产学研”,充分发挥在通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打造亮点,改善民生重实效

健全为民服务体系。以南通市教育为民服务中心成立为新的起点,更新办事理念,提高政策水平,全面服务教育民生建设。不断完善工作网络,落实工作职责,及时交办、督办、反馈群众咨询投诉,做到有求必应、有诉必复。依托教育为民服务中心网站,推进网上办事,方便基层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丰富为民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经济发展的空间,努力把教育为民服务中心打造成南通教育的“第一服务窗口”和科学发展的“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加快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创办新的南通市老年大学,更好地满足老年市民的多种教育需求。加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不断拓展学生交流、教师培训、项目引进等内容。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