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法;设计
1.符合新时代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需求。
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成长在新时代环境之下的一代人,信息化技术、设备的普及拓宽了学生信息来源,碎片化知识、东西方价值观碰撞、各种思潮交织激荡,冲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课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而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教学难度大,容易按部就班,“抬头率”低,要讲“回头率”,激发思考更具难度。议题式教学法,将教学知识点和难点转变为更贴近现实的案例、更热门的话题,从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实效性,学生的获得感更强。
2.有利于营造“双主体”思政课堂生态。
“双主体”同时强调教师和学生二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其承担的职责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要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立等方面进行把控;而学生的主体性则集中表现在其学习全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过程性思考、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创新碰撞等形式表现出来。议题式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形成双方相互信赖、互动提升的良好生态。
3.有助于构建类型化课程设计。
思政课程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核心一致,课程目标的指向一致,具有较为一致的整体性课程框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议题式教学法,议题是骨,“生成”则是灵魂。“生成”的是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现,也是育人目标的实现。议题式课堂更强调“互动生成”的过程和形式,强调在议题探讨的过程中课堂的“生成”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够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独立思维、创新发现的能力,用自身的视角、经验、能力将新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法的创设
1.议题的内容选择。
首先,议题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高职院校思政课堂要依据教学目标和“三贴近”原则,提出议题,将议题生活化、具体化、事实化。其次,议题具有开放性、矛盾性、互动性。学生能够该议题开放性的发表观点,在思辨过程中,能够相互探讨形成共识,课堂氛围浓烈,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升。第三,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议题的选择除了能够吸引学生之外,要特别强调兼具理论性和思想性。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性目标的基础上,探求思维的突破,思想的形成。第四,跨学科知识能力的运用。可以通过融入和渗透历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议题,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形成整体性思维框架。
2.议题的过程设计。
(1)探讨合作化。目前的一些文献研究中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议题式教学法注重个人思维,一种是议题式教学法需要团队协作。笔者倾向于后者。团队合作开展议题讨论实质是借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协作性,议题的讨论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所取得,这样避免了单个学生自己思考时思维僵化的弊端,培养既独立思考又能在合作讨论中形成多元审视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鉴于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一个班级基本分成5-6组,每组6-8人,形成团队,尚能起到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2)议题表达可视化。可视化“是指人通过视觉观察并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事物的影响的过程”。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认为,“人的知觉系统对图像信息的感知、把握能力远胜于对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处理”[1],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图表能更快、更好的记忆。团队成员形成议题观点,借助思维导图、图表、绘画等方式表达议题观点。(3)分享生动化。议题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表达,同时注重学生的分享过程,因此,要创新信息分享形式,其创新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发挥创意和想象能力,也需要教师多一份观察和思考能力。例如在上述美丽中国,共建共享的话题中,笔者采用了画廊式分享法。各团队选派一名代表站在思维导图旁,负责解说本组思维导图,其他成员按动向图自由交流学习,并在相应的思维导图旁写评价语,打星评级。这个过程中,各个团队成员不仅分享了自己团队的观点,也学习了其他团队的成果,学生们穿梭在课堂之中,氛围活跃。(3)过程可控化。议题式教学法强调过程可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议题的情境进行规划,需要贯彻“低起点、缓坡度、高标准、重落地”的原则[2],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理论知识逐步深化、思维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其次,过程要有时间限定。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以各小组讨论8-10分钟,各小组分享3分钟居多,整体能够保障学生具有较充分的时间完成议题的讨论生成。最后,每个话题的议题不宜过多。一般围绕1个核心议题开展教学。
三、构建“议题式教学法+X”立体式思政课堂
1.“X”是多种教学模式的集合。
议题式课堂并非单纯的辩论式课堂或小组合作式课堂,高质量的议题式课堂应当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议题式”为核心+X,形成多元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式思政课堂。X既包括微课、慕课等网络课堂形式,同时也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例如在探讨《劳动与人生价值》的话题时,笔者通过设置课前手工制作活动,布置各团队收集身边的可回收垃圾,制作一件可以出售的作品。通过现场作品展示、竞拍,回归议题,引发学生对在劳动奉献中寻找人生价值的思考。
2.“X”中的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手机的普及应用,泛雅平台、“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各种智能教学平台被广泛开发和运用。这些信息化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研讨分享、课后巩固学习,延伸了思政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例如:在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题时,设计议题:当前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成为难点,某居民委员会为了推进这一工作进行了大量工作,可是仍有居民持反对意见,假如你是居委会主任,你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具有“低起点”特征的开放式议题,教师运用蓝墨云班课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控制。课前:教师将上海某小区垃圾分类实施经验视频上传到蓝墨云班课,观测学生视频观看完成度,同时在该平台完整议题情境背景和任务,学生按小组团队划分,完成《**小区牢记分类实施方案》,上传至平台;课中,学生展示方案,讨论成果在蓝墨云班课的讨论区,并完成现场网络投票评价;课后,教师在平台量化评价表,考察学生知识点习得,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记录[3]。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2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学;岗位实习
一、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探讨
(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旨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道德品质过关的接班人,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和信念。但是,摆在所有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思想和信念的教育让很多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这种负面情绪已经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因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传统手段一直是灌输,即便强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情境的创设也都出现了比较空洞、虚假的问题。而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这种真实鲜活的社会情境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目前最需要的。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感受社会各方面的成就和进步,自然地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这将大大优越于纸上谈兵式的虚拟课堂教学。
(二)帮助学生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高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相对单纯,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简单的知识和较浅的生活阅历去衡量社会和人生,容易被人煽动和误导。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处于重要的改革期,学生难以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容易滋生不满和急躁情绪。再加上市场经济环境下持续发酵的“利己”主义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受到猛烈的冲击,给我们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教育学生要做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将学生引导到大环境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进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三)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强化其自我教育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伴随体力的消耗,这对长期处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这种活动在大脑中的内化,帮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很难内化为自我教育,而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和亲身经历更能刺激这种内化的完成。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设想
(一)依托专业实习展开活动
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讲究的是工学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学任务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实训、实验和实习是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也要利用实训和实习这一环节展开,争取收获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双丰收。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要下力气加以变革,走出教室,多组织学生到一些校企实习基地参加岗位实习活动,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绝好机会。在安排学生专业实习之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需要认真设计和选题,实习结束时要第一时间跟进、验收和总结,检查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成果之间的差距,并加以反思和改进。
(二)依托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单一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训和实习无法满足教学训练的要求,丰富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展开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场所。依托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展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强化教师自身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国内外的形势在不断变化,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又较为活跃,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纷纷涌现,这给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实不只是学生社会关系和生活阅历简单,教师如果也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做学问,也会脱离社会。为此,教师要想更好地指导校外社会实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自己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掌握第一手的素材,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大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社会大舞台和课堂小舞台有效结合,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把握时代脉搏,科学理解理论知识,使之内化为意志和品质,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
(三)依托校园开展实践活动
毕竟校园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园实践这一平台,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在民主的人文环境内,深刻理解课堂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内化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例如,我们可以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组织报告会,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谈专业的现状和前景;组织一些关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方面的辩论会,模拟招聘会现场及社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史竞艳.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河学刊,2010(3):101-102.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 政治教学 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对现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其目标是系统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学生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身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现实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更新似乎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比较而言有些滞后,另外学校的教学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协调,在学校学生接受的教育和学生在家所实施的行为有些格格不入。例如老师在课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许多家长教育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生在校“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以自我为中心,贪图安逸和享受,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此外单一的教学评价制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唯“分数”论的多种评价方式还未形成相应的评价制度。这些种种现象致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产生了不少困惑。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就应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实践探索中确立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实现“教化”向“内化”转变,最终促成学生知行统一。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为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观察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扮演的是导演角色,学生是演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之中,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 增强学生考核科学性, 注重教学反馈,建立多元化复合型评价制度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遵循思政理论课既重考知识,更重考能力的理念,实施中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思维方式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二是突出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考试目标;三是突出日常道德修养的考核,围绕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设置考核目标。具体操作应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社会考核相结合,以实现考试的实效性与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参与学生考评的主体除了任课教师外,还应向两头拓展,即相应减少任课老师在考评中的权重,适当增加同学互评和社会评价的权重。内容应包括单元测试、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相关方面。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4
近些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医疗纠纷已是当今社会各层人士的热点话题,通过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其中21.3%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引起的,而这些问题与医护人员的道德品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现在的状况。
1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表现
医学院校的教育在安排课程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体有以下表现:首先,就教育体制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实施文理分科的专长教育,从而形成了片面的教育意识,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长期对立的局面。在当前的医学院校教育中,影响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缺陷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医学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使大多数学生仅仅崇尚科学文化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及精神。其次,医学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尚未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实施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同时,却使道德教育被不断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育。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视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学生、社会、医学教育的实际)。教师往往使用枯燥乏味、教条地教学方法去传授理论知识,而很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授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讨厌上课,厌烦上学,从而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再次,在医学院校中,相对其他科室教研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较弱。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由于大部分院校如:综合性院校、文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具备较深的文科教学科研气氛,以及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实力比较强大。另外,一部分院校如:医学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相对实力较弱。对医学院校来说,一般都是以医学为主的整体办学,在这种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客观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此同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比较苦的客观条件下,缺乏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懒于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这就导致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实力较弱的环境中。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本着“育人为本”的基础,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将“育人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直接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熟知并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以及国情的客观要求下,学生要适应社会,遵照自我发展和教育理论要求,明白只有将任何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寻找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大学生的思想:从“我该做什么”转变为“我要做什么”,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实现了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本着“网络环境”的基础,完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结合网络环境。因为网络已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思政教育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性。就必须改变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现实教学经验表明,网络为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它将使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共享性,最佳的组织形式,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将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和简洁的呈现出来。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44-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以及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当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统一他们的思想,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要以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为中心内容,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思政教学建议范文6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领会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特征,并能够把握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对此往往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如何实现从形式模仿到意义建构的转化呢?课堂教学中,我从对比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和思考分享如下。
一、对比分类,建立基本的数量关系
教学片断:
师:路程是一个数量,由路程你想到相关的什么量?
生1:速度和时间。
师:对比一下时间和速度,想一想,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2:路程=速度×时间。
生3:速度=路程÷时间。
师:说得不错。像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就叫做相关联的量。观察对比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关联的量?
……
反思: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已有经验被激活,从旧知发展到新知。在此环节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开门见山地从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进行相关的推理和分类,使学生轻松地从旧知复习转入对新知的探索,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对比建构,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片断:
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有两个变化的量。
生2:我发现有一个量是不变。
生3:我发现路程在变,速度也在变。
师:大家从表中看到有变量,也有不变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对变量有了一定的研究后,我继续让学生从表中按正反两个方向寻找变量,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学生认为表中的时间和路程都在扩大与缩小,即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跟着扩大几倍;时间缩小几分之几,路程也缩小几分之几)
师:也就是说,路程随着时间变化,并且变化相同的量。
(学生还发现可以套用公式,用“速度=路程÷时间”算出小明每小时行驶50千米。据此往下推测,就能知道小明5小时行驶250千米,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师:也就是说,骑车的速度是一定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有规律的数量关系。(将数量关系的讨论转入对有规律变化的两个数量关系的探讨中,使问题逐渐清晰明朗化。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速度和时间是对应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速度不变)
师:这个不变的速度,就叫做一定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
反思:数学知识往往抽象大过感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数量关系梳理后以直观的形式呈现,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述教学环节,我从三个图表的对比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变化:同样是路程和时间,却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具有正比例意义的两种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那么,如何确定两种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呢?在探究中,学生真正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三、对比探究,反思概念的意义建构
教学片断:
师:根据“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这个规律,表中还有没有正比例关系?
生1:没有,因为不存在相等的比值。
师:现在思考一下,如果使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用R表示比值,你怎么来表示正比例关系?
生2:正比例关系可以用x/y=R(一定)来表示,R是个一定的量。
师:这里的y和x代表什么量?再举一些正比例的例子。
……
反思: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学生通过探究得到比值一定的变量规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和强化,并提出问题:“根据‘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这个规律,表中还有没有正比例关系?”学生由此展开对比思考,对抽象的正比例概念有了自己的认知和体会,进而建构概念意义,形成自己的结论,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具体事例抽象出字母,完成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