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38-01
1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思政课面临的挑战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类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为此,许多高职类院校加大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力度。缩短了思政课等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上,也要求注重以职业岗位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同时,由于思政课授课方式多为合班授课,而学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有时需要到社会、工厂、车间去实践,去学习。这些实习有些是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有些则是临时安排的,实习的时间有长有短,实习的地点也较为分散。这使得思政课授课进度难以保持一致,给教学带来诸多挑战。
2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思政课面临的机遇
2.1 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被淡化的情况。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发展平台。
2.2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除了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和理论的学习之外,也有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学生到企业里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了潜移默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也使学生提前明白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3 加快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思政课和专业课都有育人的功能,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思政课更侧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既解决了为什么而学的问题,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快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思政课能否受到学生的喜爱,并且发挥其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当前思政课为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调动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应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真正让思政课成为引导学生人生方向的课程。
3.1 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是“满堂灌”,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情境式、设疑式、探讨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习积极性。事实上,现在的90后大学生非常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希望能通过参与课堂教学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比如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讲授“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职业素养”这一知识点时,就曾组织学生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从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上的遇到的问题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案例式教学
当前,思政课的课堂上已普遍采用案例式教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案例过于陈旧,既和学生生活无关,又不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这样的案例必然会缺乏说服力。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举例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突出思政课的职业性特色;在课堂中适当运用时尚语言风格,适时穿插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举一些生动鲜活的例子,充分利用音视频等资源手段,轻松地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加深自己的体会。同时,思政课教师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还应当应因材施教,尽量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增加和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3 网络式教学
高职思政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思政课外延。建立高职思政课网络课程平台,将课程的课件、视频、案例、图片等资料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学习,并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微博、QQ、微信等时下流行的社交工具,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引导。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笔者每学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告知学生自己的QQ号和微信账号,借助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动态,对学生在课后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解答和引导,把思政教育落实到“工学结合”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样既延伸了思政课课堂又拉近了师生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课题“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编号08SJD8800037)成果之一。
所谓教学方法,通常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所采取的一切方式、步骤、程序和手段的统称。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及教学果的优劣。由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自身的特点及其在高等艺术教育培养目标上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使教学方法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当前,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需要。
1 艺术院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部分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主要是采取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信息,而且又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因而成为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1.1教学方法单一,信息传递单向,缺乏教学互动性
课堂讲授教学法亦即人们俗称的“灌输式”、“填鸭式”。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以语言加板书的形式讲授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讲、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听、接受少。这种强调灌输说教、缺少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对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情感丰富、喜欢创新的艺术院校大学生来说,只能是适得其反,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1]。
1.2课堂讲授内容空洞乏味,理论脱离实际
思政课的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需要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些思政课教师知识陈旧老化,在讲授过程中,忽视课程特点,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甚至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实际,不注重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分析,不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不及时反映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导致讲授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理论严重脱离实际。
1.3教学手段落后,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
目前,高校中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大多数教师掌握和使用,但是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来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思政课教师仍然存在。是与时俱进的,宣传、讲解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如果仍然仅仅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去解说的新发展是很难有好效果的。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中,有的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上课时充当“操作工”,对学生进行“机灌”,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注重师生和人机的互补和交流,这种形式主义的“创新”,同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和思维的启迪[2]。
1.4教学过程不完善,忽视素质教育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仅仅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和知识的灌输。教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成绩。它是一种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方法,缺乏实践环节,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它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记,不利于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此外,由于课时和师资等原因,绝大多数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仍以上“大课”为主,课堂教学的许多环节无法正常进行。教学设施和单项条件比较落后,难以开展互动教学,教学手段不够科学化,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 导致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落后的原因
教学方法的落后,严重影响了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找出导致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落后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1一些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一些艺术院校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比较重视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没有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思政课,而是将它视为专业课的辅助内容,甚至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有的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单位在经费、师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长期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和整体发展,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2思政课教师自身存在影响教学方法改进的因素。首先,一些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有的教师自身都不适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缺乏基本的课堂组织能力;有的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应用技能,难以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的教师自身知识面狭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讲授比较单薄,学生的认同感很低;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从老师讲解中理解并相信老师的授课内容。如果思政课教学只停留在呆板的灌输和生搬硬套的说教上,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3]。其次,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于普通综合性大学,他们大多不太了解艺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身也缺乏艺术专业基础知识,平时又不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学中难以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很难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2.3艺术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影响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多年来,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录取分数线一般比普通高校要低一些,大约只有普通高校分数线的60%一70%左右。再加上学习艺术的学生一般重视技能技巧,思维方式多为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不少同学因理论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一部分同学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轻视思政课学习。他们认为,进入艺术院校学习,好比走进艺术殿堂,无论是从事音乐、绘画还是设计等,都是十分高雅和深奥的,需要潜心钻研,至于其他的公共课,似乎和艺术不搭界,因此不大重视,常常借口学习专业而忽略这些课程的学习,请假、缺课现象较为严重[4]。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在某些情况下,仅保持学生的出勤率和维持课堂纪律就消耗了教师不少的精力。有时候即便教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效果也不显著。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沉重打击,进而影响到教学方法的改进。
3 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不仅要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总体要求,还要认清和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殊性,着眼于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校人才目标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教学方法改进的因素,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3.1学校要在各方面支持思政课教学,积极引导和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从根本上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必须重新认识思政课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艺术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政策制度、宣传导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应该以方永刚为榜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
首先,要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思政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思政课教学涉及文、史、哲、法等多学科知识,教师应该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作为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补充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充分挖掘不同门类艺术形式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既能贴近学生专业,又能丰富教学内容。其次,要着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艺术。政治理论学术水平高的人不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必备的要素。《易中天品三国》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一推出便倍受观众推崇,收视率一度飙升,这与易教授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严格的考证是分不开的,但是最吸引观众的还是易教授高超的语言艺术,就是因为易教授用他独特的教学语言深深的征服了许多观众,使其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易教授的这种教学语言艺术对于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来说是深有启发的。最后,要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只有教师本身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技术,才能在课堂上充分的运用它。
3.3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反复证明,老师作为唯一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实行主体互动,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能有机地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从而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和主动地去接受思政课的教育。[3]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审美、趣味、政治信仰等内心世界的确切了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这一点对增加艺术院校学生的向师性,具有十分突出的实际意义。所以,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情感、思维、人格特点,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放下架子,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正确的思想等,来赢得学生的信任与青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5]。
3.4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课教学应从不同角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诸如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热点评论、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提问启发思考、学生发问老师解答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搞好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工厂、考察农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组织学生做社会服务的义工、开展知识竞赛以及聆听专家报告等活动,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素质较差,喜欢和习惯于根据直观、鲜明生动的形象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而不是使用严谨、精确的逻辑思维。他们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标新立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十分强调培养和表现自己的个性,不愿重复别人,讨厌别人空洞的说教,反感别人强行让他们接受大道理。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最适合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份讲稿、一讲半天”的状况,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影视、录音、动画等,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艺术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充分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开放性、交互性的优势,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介绍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热点问题,并积极回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雪静.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
[2]阎占定,程莹.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7,(7).
[3]刘文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43-02
郭湛在《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一书中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1] (P.30)是人之所以为人、人能够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开展“问题逻辑”教学。马克思曾经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 (P.203)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就是遵循和发扬马克思关于问题的这一思想,从备课开始,直到课后的检测,都以问题贯穿始终。正如克拉克所说,“这种方法强调围绕问题组织课程,而不是呈现一些毫不相关的知识,课程与学校的真实情景相脱节。”[3] (P.10-11)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增强思政课本身的吸引力、启发学生敢问善问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大学生的创造力,对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方法做些探讨。
一、围绕自主自觉性的培养和形成,力求问题设置 “生活化”、问题解答“理论化”
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同化”的思想,即主体在感受到刺激时,会本能地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大学生经历了中小学教育,耳濡目染了周边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一些熏陶,对自身学习、生活及社会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思想深处有一定的“图式”、有着一定的自主自觉性。问题逻辑教学就是以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启发学生敢问善思、以问题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自觉性。
在思政课的问题逻辑教学实践中,可以多设置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理论实际、贴近社会思潮实际的问题,既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课堂氛围的作用,又要让这些问题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自主自觉性。如果思政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就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觉性,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方法首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
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学要从生活化的问题中,提炼出理论化的成果,帮助学生形成真理性的认识,巩固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情感。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 (P.11)在问题逻辑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化”解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以彻底的理论说服群众的过程。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广泛听取、吸纳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既充分肯定学生解答中所有的合理部分,又要对其有失偏颇、甚至偏激的内容予以纠正,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原理,逻辑严谨、证据充分、言语生动有趣地为学生做好解答,让学生在信服的同时,增强学习、思考、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主自觉性,积极人生的自主自觉性。
二、基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力求问题设置“知识化”、问题解答“思辨化”
米切尔・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一书中指出:“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5] (P.228)这种未确定性使人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身现实存在的永恒努力和冲动,这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根基。
王天恩曾撰文指出:“问题是已知信息在人脑中构成的指向未知信息的疑问。这种疑问具有希图得到答案的性质。”[6]问题所蕴含的这种从已知求未知、从疑问中寻找答案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的能动性得以较好发挥的过程。思政课的四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包含着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丰富而深刻的真理性知识。在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的过程中,问题设置要注重“知识化”。在钻研、吃透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全面、深刻掌握大学生所关心、所困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内涵丰富、问题表征鲜明地设置知识性非常强的问题,既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又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点带面地传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启迪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动地进入思政课的学习。离开了“知识化”的问题,就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就离开了课程教学和学科学习。所以,设置“知识化”的问题,是“问题逻辑”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问题解答要注重“思辨化”。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解答问题中,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解答问题,向学生演示问题的解答,引导和启发大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多方面、多角度、辩证而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用“底线”思维看待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两点论和重点论看待事物的方法。通过思辨、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养成辩证客观、科学全面看待问题、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增强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使其在社会人生的实践中,遇到问题能客观看待、冷静思考、科学处理,使能动性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如果问题设置只注重知识性,就趋同于传授性传统教学,只有提高问题的思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三、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力求设置问题“情景化”、解答问题“过程化”
奥地利医生奥延布利加在发明叩诊法的过程中,当他因不能及时诊断病人的胸腹部疾病感到非常着急时,幼年时自家客店的小伙计用小棒敲打酒桶、通过耳朵认真听来辨别桶里还有多少酒的情景给了他非常重要的启发。实践反复证明,特定的情景往往助推着各种创造、在创造发明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激发、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造性,在思政课“问题逻辑”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和参考特定情景再看创造发明过程中的作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贴近大学生思维实际、心理实际,贴近社会发展规律的实际,尽可能多地设置“情景化”的问题。既设置好必要的氛围和环境,也准备好问题形成的各种铺垫,并加上必要的悬念、疑问等,绷紧大学生思维这根弦,紧张大学生的心理,使其精神、思想高度集中,在其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成为大学生潜意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能空谈。即使是思政课教学,也要担负起这个职能。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设置“情景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方法。
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中,重点不在于结果如何,关键在于展示创造的真实过程,包括在这一过程中心理焦灼的煎熬、精神苦闷的搏斗、思想犹豫困惑的克服、以及逻辑思路的反复变化等。通过这个过程和这些演示,使大学生明白,创造性的工作也许可以成功、也许会失败,结果也许非常美好、也许不能如人所愿,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主体性很强的人,其创造性就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心灵上的“煎熬”、思想上的“困兽犹斗”等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形成。既增强大学生面对困苦情景时必备的斗志、勇气、信心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启发和引导他们追求和形成思维瞬间爆发的“头脑风暴”式思维习惯,帮助大学生开发创造性、形成和完善人的主体性。比如,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设置应急处置方面的情景,展示应急处置的整个真实过程,既贯穿了思政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贴近社会现实,对于社会实践中弘扬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综上所述,在思政课“问题逻辑”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设置问题和解答问题中多做探索和尝试,以增强思政课的实际效果,促进大学生自主自觉性、能动性、创新性等主体性的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 南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6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城 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世界大学城的开通,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各门课程迎来了空间教学的“春风”,通过这种教学推广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老师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自2013年以来,大力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城空间教学的改革与试点,积极探索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步步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为进一步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基础上,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四个结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湘商文化相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与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与高职学生特点相结合、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的“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依托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学生和教师等个人和机构建立的空间为基本单元,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交互式教育教学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互助互学和交流分享的理念。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全院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世界大学城账号并实行实名制管理,实现教师人人有空间,学生人人有账号。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精心设计了自己的个人空间,空间内有课程Y料、教学视频和具有老师个人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资料,老师可以利用空间完成一部分课堂授课特别是思政实践课,可以布置和批改学生课外作业,还可以进行考试;学生则可以在大学城空间开展部分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并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平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实践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自2013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空间里”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除了利用大学城云空间建立了一批面向学生开放的思政实践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外,还积极探索了更多网络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比如通过整合数字化资源平台和思政实践网络教学系统,构建了体现学生的个体特性和符合当前时代特性的思政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学生思政实践任务库,基于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针对各个专业的高职大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发挥向学生的个人空间分发学习任务等功能。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自主查阅和选择自己的任务安排,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调整相关任务和内容进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过程中,可全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互动交流。通过这个系统,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时时了解自己的进度,时时提交学习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进行在线点评和考核。
2.对分课堂教学法。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师利用大学城空间,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延伸资源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习题库和试题库。并在这些基础上,以对分课堂教学法为主,整合以上各资源库内容建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开展基于大学城空间的信息化教学。所谓对分式教学法就是把一次课堂教学时间(九十分钟)对半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四十五分钟,学生自主或分小组合作完成空间任务(或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四十五分钟。对分课堂教学法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行合一,它使课堂承载的功能不仅是老师向学生讲授知识或提供相关学习资源,而且搭建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及合作平台,把个体学习和实践变成合作以完成学习和实践。
3.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运用主要把原来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课堂转变为以大学生为中心的交流和讨论学堂。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利用大学城空间的功能将需要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前布置给学生在课前学习,方式可以是老师的教学视频、微课视频和课件等。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检验和掌握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对于学生自学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另外,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习和典型案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章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开放”这部分内容作为试点,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老师讲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和延伸阅读资料等,上课时学生自主开展讨论、小组汇报和交流,老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进一步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原来大部分以老师讲授的课堂变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即便有学生的参与,也只是有限的学生课堂展示,难以做到所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这就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依托大学城空间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迫使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大学生思想的激荡甚至观点的交锋,相较于过去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的满堂灌输,无疑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管理
自开展空间教学以来,我们在教学管理上进行创新,对日常教学实行任务驱动和项目管理。老师根据班级专业和学生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自己选出组长,在空间教学研究任务或项目,学生以组为单位领受任务和项目开展研究,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管理和分工下合作完成。组长在任务项目进度表上详细记录小组研究进展,每周在空间里向老师汇报情况,老师利用平台空间进行指导。期中或者期末,每个小组都在空间(部分项目可安排在课堂)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上传任务项目进度表和研究报告。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考核学生。这种管理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以我的大学城空间为例,我在空间建设的课程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在空间首页的课程导航中设置了课程资源区、课堂内容延伸区、我的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区和实践教学成果区,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包括思政实践任务、学生成果提交、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栏目。课程资源区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课程介绍、课程教案和课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参考资料、考核方案、教学素材、习题集和试题库等;课堂内容延伸区包含我介绍给学生阅读的各类课外书籍、杂志和报刊资料,还包括许多经典的红和近期上映的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展示区主要是我氖滤枷胝治理论课教学以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些研究和探索,包括我创新授课方式的“人物传记”和“档案解密”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创新授课内容的“微宣讲”、“微解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全套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实践教学展示区是我给学生的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此栏目下有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完成的任务和项目展示,包括微视频、时事评论展示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等内容。只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团队才能在此舞台上展示,这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激励。这些栏目的设置和内容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体现了我的各个教学环节,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以信息化手段展示于大学城空间中。
参考文献:
[1]郭玲玲.“世界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3]黄丹.空间教学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4).
[4]林海春.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9).
[5]胡梅.因势利导搭建世界大学城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2(12).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 新教材 教师 学生 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课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有机统一过程,强调学生互助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学生的见解和创造,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如何适应教学和学生发展要求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依据新课标,联系生活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凭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每套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都是集合全国顶级教育专家的众多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代表着最新的思想观点,是最科学的体系构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极为丰富的知识资源,也是老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沟通的重要媒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学习,是新课程的最为基本的理念。而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充分挖掘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是每个高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备好教材就要充分研究教材、开发教材,从教材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来考虑教材。把握好每课教材里包含的原理、观点内涵的知识和与之相关的课外新鲜知识;立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教材的特点、知识架构体系,
如在讲《生活与哲学》“运动是有规律的”时,明确教学目标―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然后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逐层明确问题:气候异常是天灾也是人祸,天灾能避免吗?请你概括一下规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吗?面对天灾人应有何作为? 怎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立足学情,备足学生特点
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应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发挥。强调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从备课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严肃而且抽象还应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将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表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等,设计丰富的参与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得到启发。
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备好教学方法,文化多样性如何呈现,各民族、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有何不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等,就要考虑用多媒体教学比较适合,文化的多样性用多媒体展示更丰富全面,同时更直观。比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通过多媒体展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既直观,又能充分地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与丰富。
四、结合课程内容,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高中政治课程既有突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理论,还应在实践中让学生感知知识理论,并在实践中去不断的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教师备课时就要考虑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所学内容、学习的软硬件设施,合理的分配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把握好教师讲授的度和时间点,学生的合作讨论形式和讲学练的分配等等。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并能同他人交流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之一,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组织模式,引导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合作探究,同桌和前后桌是最好的合作伙伴,既是合作者又是评价者。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把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形式考虑进去,同时还应注意教学形式的组织。
思政课教学方法范文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讲究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是指在人们进行思想教育中,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在塑造人们灵魂、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调动起人们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志曾形象地把工作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或桥,强调没有桥或船就不可能顺畅到达彼岸。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往往又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内容来源,其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的情况,以及变化的形势和环境,即因时因地为转移,因条件因人而异。同一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群众和个体在不同时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也是确定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群体中进行的,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是有较大差异的。同样,同一专业中不同年级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年级的不同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又有上、中、下之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当然,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管教育方法如何千变万化,思想教育的目标无非都是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形式去实现的。因此,最后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强调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迅速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高校这个青年人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对社会的变革不可能无动于衷,在其现实表现上,反应更快捷、更强烈,更富有现代意识的青年学生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思想教育本身来说,所面临的则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积累很多经验、很多好的办法,原有的传统的有效方法固然可以继承,但毕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勉强应付的水平上,这需要不断创新,需要科学地选择。而是这种创新和抉择的需要,比过去已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只有抓住机遇,重视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加快改革的步伐,改进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温故而知新,在教育过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主动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以及等价交换特征,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必须跟上新的形式,迅速摆脱过去那样单调的说教、单项的灌输、简单的“你说我教”的方法,而向具有平等对话、开发式的、自我感受与现实生活的自我审视和比较的方式方法过渡,引导人们自觉去评判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确立人生的正确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总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过程,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客观环境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从思想的规定性看,它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量的规定性看,思想状况则具有一定的范围性;
从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看,它又具有不同的阶段性;从思想存在的内容和形式看,它还具有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而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看,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状况,则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影响。总之,人的思想是以纷繁复杂而多彩的形式存在的。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每一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具有完全等效的可能,这说明,思想教育方法上有抉择的需要。这种抉择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的协调性。方法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从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入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的最佳方案。做到即有的放矢,又使得教育方法、内容、对象三间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之中。
第二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层次的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应照顾到不同层次,方有可能为多数的教育对象所适应和接受。就高校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有所不同和侧重。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也就不能整齐化一,铁板一块了。
第三要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对象影响的实效性。教育方法的选择,要着重考虑它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当代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感染,对现实中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物容易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和仿效倾向。而对上辈的先进典型,多数觉得有较大的距离感,认为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不可比、也不可学,他们的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事迹,只能令人赞叹而无法企及。因而,无法从内心去产生趋近。据此,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就应注意挑选同龄人的先进事迹,这会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同时要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搞繁琐哲学,要提倡方法上的简易而具时效、自然而富有技巧。那些兜圈子、拐弯摸角的方法,只能使人不得要领,无所收获。最后,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正导性。思想教育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主张多做宣传鼓动工作。正面激励的方式,有助于创造宽松愉快的气氛,使教育对象能够自
觉地把枯燥的说教变为有趣味的精神食粮,又不自觉地达到最佳的领悟程度。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讲理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为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正面“灌输”时即要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运用正确的时事,加以分析,;即要讲明成绩,又要讲透其不足,同时还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在解决同学的思想问题时,首先要弄清事实,摸准摸透,剖析得当,分析合理,不夸大,不缩小,不怀偏见和成见。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才能提高学生恶毒缩小认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二、对比教育
对比教育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典型材料进行比较,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要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而要看到矛盾的诸方面,正确的分析是非,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会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真理与谬误的比较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某些必要的比较教育,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如:运用新、旧中国的对比,两种制度的对比,好坏典型的对比,改革前后的对比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要做到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须关心和体贴受教育者,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大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并把这种关怀和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信任,鼓励与安慰。教育者应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大学生身上,不仅传播知识,而且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深厚感情。当他们有了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了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尤其是对少数后进生,要情真意切地给予教育,决不能讽刺、挖苦,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以使其感到温暖看到希望,鼓起勇气,尽快进步。
四、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针对学生各自矛盾的特殊性,用谈心的方式解决各种不同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采取的基本方法之一。
大学生的气质不同、性格各异,若忽视了他们实际存在的个性差异,而企图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一种模式去塑造,一种方法去对待,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在进行普遍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个别的工作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房。
个别教育有时需要比共性的教育花费更大的气力,讲求更高的艺术。在个别教育中要注意与大学生互相交心,以心换心,真诚坦率。循循善诱、不急不躁、耐心工作、耐心等待。这种个别教育会起到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