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经典文化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探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以德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最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二、具体工作
(一)德育工作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每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德育工作者,然后是一位学科教师。欲成材,先成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理应是学生德育工作的榜样。教师在好读书、乐读书、言行举止、自我约束、榜样示范等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力争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2、经典文化教育为主线,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弟子规》为主要学习内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校园。通过主题班会、诵读经典等活动,大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狠抓基础文明建设,营造学校德育环境。
好习惯是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继续深入开展以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等活动,完善评比制度,提高升旗仪式和两操质量。明确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通过开展班级竞赛,力求做到人人深刻明白,个个自觉执行,提高学生修养。
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管理的主体地位。
要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先进学生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共青团等学生组织,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以团总支为领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会干部,锻炼班干部,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德育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二)班主任工作
1、继续加强班主任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进行等级评定,做好引领工作。对各班礼仪常规、卫生、纪律、两操、出勤、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评比,以考核促提高。鼓励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力争上游。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①、抓主题班会,坚持正面教育,突出我校经典文化学习的主体地位。
②、加大力度注重日常班级管理。
③、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及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④、沟通家庭、社会教育,督促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
⑤、突发事件及时处理,重大事件及时报告。
2、班主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上。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及时做好反馈。强化学年组长在本年级工作中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学年组长的主导作用。
3、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对家长的来访和教师的家访作好记录。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通报班级管理、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以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做好学校的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政教处主抓,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1、卫生检查实行政教处主管,各学年轮流值周的管理形式。每天按时对各班级卫生及室外分担区进行检查。同时,每周四各班级要进行卫生大扫除,由学校统一进行检查。做到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校园内整洁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2、每周对各项检查分初、高中进行综合评比,设值周流动红旗,把卫生检查评比的结果作为班级考核的内容之一,作为优秀班级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
3、定期对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其它常规管理
1、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学生的安全为重中之重,杜绝隐患,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校园的整体安全。要求学生不准随便出校门,认真履行请假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2
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 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__.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在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又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致力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姜大源先生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是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但各院校的执行力度不一,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仍有部分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执行比普通本科或者专科低一个层次的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以通过英语ab级或者四级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仅死啃课本,单调性、机械性地过级做题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他们与本科院校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而将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无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上情况从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来看,也能发现端倪。对比涉及到“教学做”一体化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类主题的文章,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即对“教学做”之一的“教”阐述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上述文章内容对“教学方法”浓墨重彩,对“教学内容”往往仅用教育部2000年《要求》中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等寥寥数语简要概括。那么在这个“教”的基础之上研究总结出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教什么”是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前提。
笔者于2013年暑期参与了“滨海新区企业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人才英语需求情况”的调研,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求总体上都有涉及,但是并非要求五项技能全面均衡发展,而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酒店行业、物流行业、外贸、进出口行业对于英语要求整体较高,这些企业不仅注重听说,还要求具备相应专业书写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能力;旅游、票务、销售类行业注重听说能力;生产制造业更注重学生理解专业图纸及操作手册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写要求不高。就就业市场整体而言,80%的企业表示会重视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其中仅有10%的用人企业认为高职生在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故在该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改进和执行做出以下几点设想:
①教材内容。教材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生源质量以及教材实用性,以我院为例。我院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两套教材,其中一套为三次改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天津版)》,这套教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听说读训练及实用写作训练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一套三二分段及艺术类学生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改版后缺乏听力练习内容,口语对话远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并且阅读内容难以激起学生兴趣,教研室正在挑选替换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应对教材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岗位所需及学生所学专业分别设定讲课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有效补充校本讲义,力争做到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②教学方法。全面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思路,本着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一点儿,做一点儿,会一点儿,摆脱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摆脱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过度依赖,摆脱一切为了过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师生互动中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操练中增强个人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培养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接受、运用、熟练,非朝夕之事,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③教学地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力度建设多媒体教室,让一部分公共英语授课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因为多媒体设备在播放视听材料、展示课件、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可以更加真实营造英语学习的场景,以及高速、高容量地展示学生的作业成品,更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另外教育部高教司对此有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④课外教学。学院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开展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社团活动,比如英语角等,同时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将英语与学习生活、与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以循序渐进及浸润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语言学习由静态到动态、由书本到现实的转化,进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化语言交流概念和实际运用观念,让英语“活”起来、“易”起来,让“教学做一体化”的概念更具体化、实际化。
⑤师资队伍。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乃至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执行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其自身的意识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 年教育部提出的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若干条件里,其中第二条明确列出:“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仅有不足6%的高校教师有过企业第一线英语方面实际工作经历,教师不了解行业、企业对于英语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会显得无的放矢、力不从心,这样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实现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零对接,更不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投身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学院应该定期从英语专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聘请讲师或者英语方面从业人员以讲座等形式对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英语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掌握当下行业英语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而及时将此反馈到英语教学中,做到与市场同步,与英语需求同步,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创造先决条件。
望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制定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更好地为本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教育;浅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19-1
学校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生要成才,必须先成人。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全面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职责。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学校中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肩负起教育学生的职责,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应该是全员管理,人人参与,处处体现,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采用一切科学手段,让良好的品质习惯潜移默化地注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以往,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着误区,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形不成教育合力,削弱了德育的功能。社会、家长认为育人的事是学校的事,忽略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主动配合学校。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充耳不闻、袖手旁观,也有家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恣意妄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学校内部,只要提起德育,很自然认为是政教处、班主任的工作,还认为德育工作就是扫扫地、跑跑路、读读稿,处理违纪学生等。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互相隔离,达不成共识,形不成具有延续性的教育合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因此,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研究了学校德育全员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重视德育机构的建构
学校专门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年级组,班主任工作评价小组,德育工作评价监督小组,学科教师对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小组,学科德育研究及评价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大队部、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年级组长等组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定期召开会议,这些小组的工作,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力度,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对全员育人、全面育人进行有力的指导和协助,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德育工作质量。
二、重视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以往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的教师总是愿意让自己扮演学生思想行为的“训导者”,落后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偏差的教育行为,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本课题组联合学校政教处利用假期继续教育培训和每周一例会,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学期中,学期末的考核有力的督促教师自学。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一方面邀请市教科所等有经验的人员到学校进行辅导性讲座。此外,我们还根据教研室联片教研活动,组织优秀教师送课送讲下乡,互相切磋、结对帮扶。这些工作,始终围绕提高全体教师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德育艺术性展开,在有力促进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的同时,规范了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使他们自觉的将德育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达到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重视整合德育资源
要想集合社会、家庭的力量,必须先要整合学校内部力量。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岗位责任,题组成员联合学校政教处制定了各处室、各岗位教育职责。帮助他们明确了各自的内容、目标、方法,同时围绕德育职责,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细则,有:《班主任管理任用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教师学期综合考核细则》、《学校领导值周工作方案》等。在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此,我们完善了:“教师备课、上课的基本要求”,强调个性化作业评语,加强师生无言的沟通制定了:“教案、学生作业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推行,使部分学校真正达到了:处处皆德育,事事能育人。为了使学校德育在社会、家庭中有效延伸,整合好学校资源后,我们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家长学校协调家长和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并热情邀请所有家长参观我校班级文化建设,观看文艺汇演。
参考文献:
[1]徐宗良.道德问题的思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11.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学档案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70-03
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现代化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要求,是国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判定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对高校教育工作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的机制。
嘉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2006年接受教育部评估过程中,档案部门全力以赴保障材料的查找和提供利用,对文件材料的提供和使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次评估“战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对档案在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学校领导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原始档案管理和档案馆建设,增进了加强地方高校对教学档案管理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地方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1.从教学档案在评估中所扮演的角色看
尽管“档案”这个概念在目前的评估体系中未被明确提及,但它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体系和44个主要观测点,每个指标和观测点都需要大量的材料佐证,而这些佐证材料大多是由原始档案(主要是教学档案)或以原始档案为基础进行加工过的二次文献组成的。另外,专家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调阅的原始教学材料均属教学档案范畴。档案是评估的基石。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离开了档案是不可能参加评估的。
2.从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看
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是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强有力和保障(简称“三化”)。2004年10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成立,建立每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评估制度,即要求高校每五年必须接受一次教学评估。这一举措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应对教育部的这一重大决策,各高校的档案工作也必须做到“三化”。以上所述的评估是指教学水平评估,除此之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单项评估。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文理科基础评估、“两课教学评估”,等等。每年各校大大小小的评估总要遇到一两项。把档案工作做好于平时,不仅可以解决“临阵”时材料准备工作周期长、难度大的矛盾,还可以积极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从容面对,以平常心看待评估。否则,评估任务一来,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造成对教学秩序的干扰。
3.从成本投入看
搞好档案工作是减少评估成本的有效措施。开展评估十年来,高校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另外,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于促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不难看出,就目前的评估而言,投入的成本太大,除直接投入到教学的部分外,还有大量的经费用于迎接评估的各项开支。一个单位如此,十个、几十个单位的浪费总和就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成本意识是强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要树立成本意识,小处节俭,聚少成多,将有限的经费真正用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降低评成本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地方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06年我院为了迎接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针对各学院保管的教学档案所做的专项检查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清查。清查中发现,有这样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职责不清。各学院教学档案除极少数移交档案馆外,其余部分基本上是档案跟着感觉走,或谁形成谁保管。尽管学院都配备有专、兼职档案员,但教学档案始终未纳入院专、兼职档案人员规范化的管理范围之内。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已处于饱和状态,再加上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各二级学院档案“谁来管”的问题越来越不容回避。二是教学档案内涵不足。通常所说的教学档案是指法人、其它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教育教学及其有关的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应当涵盖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过程到结果方方面面的、形式多样的材料。然而,现状却是大量的原始教学档案(如试卷、实验报告等),至今没有进入档案管理人员的视野。三是缺乏整体观念。从某种角度上说,学院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档案,由于无专人管理、无保管场所,大量的原始教学资料处于没有整理、没有编目,零散而不成体系的自然状态下,档案的丢失和损毁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教学档案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其它类型的档案也会出现同样问题。原始教学档案的管理应以学院的管理为重心。
今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会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评估的结果对学校的影响非同小可。如何应对今后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怎样使档案这个角色被动为主动,从幕后走向台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档案的渗透力度
首先,是在各项相关管理规定中的渗透,就是通过管理文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使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制度上有所保障。比如,在学籍管理办法、毕业论文管理办法中制定出相应的归档要求,这样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接纳和重视。有些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档案之所以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一方面是得益于“迎评”的宣传,另一方面得益于这些教学管理文件。其次,加强档案意识的全方位渗透。为了使档案在今后的评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院领导层、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二级学院,必须重视教学档案在评估中的作用,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档案整改和建设。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打好扎实稳定的材料基础,才是解决“迎评”工作中材料准备难题的关键。
2.加强档案部门的参与意识
虽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主要涉及的是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单位、人员,但仅仅靠教学管理人员的孤军奋战是不够的。档案部门应加强积极主动为学校大事、要事服务的参与意识。在“迎评”档案检查、材料准备等工作中,如果有档案部门的参与,既有利于扩大评估的影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教学档案的整理归档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并通过评估使学校的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档案部门也可借评估的东风加强宣传,掌握全校教学档案的形成规律,以便在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将各学院保存的档案纳入正常化管理范围。
3.制定科学完善的档案材料收集目录
档案收集是档案建设的基础,是整个档案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物质前提。现有高校管理办法及高校教学档案材料归档目录逐渐显现出与实际相脱离的迹象,尤其是教学档案材料归档目录,在内容上没有涵盖教学全过程,也缺乏处理校档案馆收集范围之外的档案材料指导性意见。如实验教学环节的档案材料、试卷等,明显未列入收集范围之内。另外,校档案管只收集某些教学档案中极少部分(如:毕业论文),其余部分如何处置,历来都是各学院自行其便,致使在档案管理上的随意性很大。因此,档案收集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制定出与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材料收集目录,有关部门必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有深入的了解。档案是文化的记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校负责、为经常化教学评估服务的态度,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4.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应向纵深发展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壮大,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现有的规模。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体系应向纵深发展,建立起以院档案馆、二级学院、教研室、职能部门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系显得更有必要。档案馆以业务指导为垂直行政的工作重点,在搞好二级学院及各职能部门专、兼职的档案员业务指导的前提下,兼顾由各教研室(实验室)或其它科室构成的“面”。档案部门应加强对各二级学院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待到这部分人员的业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直接由他们进行对下一级的业务指导,即以“点”带“面”。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是做好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力保障,它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档案材料收集体系,做好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更有利于工作重心的下移,减轻校档案馆的工作压力。同时,可以考虑建立资料合一的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室,在缺乏人手和保管场所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学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教学档案建设,不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整体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可以促进或带动整个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水平评估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对教学档案的建设。只有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应对措施,扎实做好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对经常化教学水平评估的应对也就泰然自如、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俞笑春.浅谈档案工作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关系[J].教师之友,2007,10(20).
[2]高凤泰.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范文6
(摘自洵阳路小学主编《转型》一书)
李家成
班主任的学期工作方案及其制定,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方案的制定过程充分展现着班主任的素养,并直接影响着班主任一学期的工作质量。这份学期工作方案,可以向我们传递出诸多的信息。
首先,这份方案体现出这位班主任日益形成的研究意识。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对本班级学生发展状态的认识和成长需要的透析上。在本份方案中,对本班级上学期的发展状态进行了自觉的总结,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本学期我将从学生个体培养,发展到小组意识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行规、十分钟队会等小家务管理建设的日常化评比,为入队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说,一年级的学生工作重心是可以放在新角色的形成、新习惯的养成、班级岗位的启蒙教育等方面的,而在二年级开展小队建设,强化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很值得探索的、富有年段特点的学生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每一个月的教育主题有比较细致的设计,但还可以进一步强化设计的针对性,不必仅仅集中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而且,我们在本学校其他班主任的工作中,也看到相当多的班主任具有了这样的研究意识。例如,倪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状态的分析是:
“二、一(4)班共28人。男生13人,女生15人。外省市借读生5人。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个别学生从未受过学前教育,另外他们各自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的不同造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的差异甚大。例如:来自---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能思想集中地听课、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老师提出的行规要求完成情况较好;家住--新村的孩子存在不少行为漏习,在课堂、课间纪律,用餐纪律等要求上老师往往要多次、反复提醒、纠错后才有所改进;而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以家人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依赖于家长的庇护下,入学后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心理上出现排斥现象,表现为长时间哭泣、不吃饭、中途自己回家等行为。本学期,班级建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使学生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热爱小学生活,热爱班集体。由于学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有反复、不稳定等特性,因此行规的培养以树立小榜样为突破口,以“小岗位”为载体,以每周养成一个行为(或学习)好习惯为形式,结合老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评价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相应的达标要求,以激励每个孩子的自身优势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发展。
一年级学生自尊心强、心灵较脆弱。因此在培养行规前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极为重要。绝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由做事成功而来,因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鼓励为主。不勉强孩子做超出自身胜任范围以外的事情;针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等级的要求;动员家长配合学校,让他们在校、在家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采取不过分关心、不过分夸奖的方式,避免造成该生自高自大的脾性。对胆小畏缩、精神敏感的学生多关心,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势。”
其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不断增强的综合意识。班主任具体要开展的工作相当多。在这份方案中,一方面,我们看到班主任积极地将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层面之中,并立足班级开展渗透,非常突出的就是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层面是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而在这个班级中,则渗透在全学期的工作中,并作了许多具体的设计),这就改变了班主任把自己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操作者、执行者的定位,而呈现出自我的综合设计。另一方面,体现为对班级内部工作的综合设计上,围绕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将日常工作、主题活动、文化建设、评价等综合起来,改变班级工作的散乱状态,形成立体、有机、有主题的工作格局。
再次,这份工作方案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日常化意识。特别突出的是十分钟队会的设计,具体到每个星期,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会给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非常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每周的主题教育安排也非常具体,反映出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设计非常精细。当然,相对而言,可能每周主题教育的内容还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精简,不必求多,而力求有针对性、有实效。
从本份方案具体内容的设计来看,班主任关注到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有关习惯形成与巩固研究、读书活动、争章活动,岗位建设等工作,受到明显的关注。当然,这些具体的内容设计,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调整,相对而言,体现在计划中的这些内容设计,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其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对习惯形成的培养,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地分析:现有的这些安排,是不是学生发展中迫切需要强化、巩固的内容?争章活动的开展如何更有效?小队建设这一目标如何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