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1

(一)普遍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涵盖会计理论、会计管理、会计工作等诸多领域。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会计信息化逐渐形成,虽然它仍然依附于传统的会计理论知识,但是伴随着现代技术工具的辅助,会计领域中财务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现阶段,应用的领域还未能达到真正的信息化水平,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新的会计理论基础作为强有力地支撑,所以说,现在的会计理论体系根本无法完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集成性

为了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化将重新调整传统会计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会计组织,进而形成新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可以反映信息的集成性,一是对比分析所收集过来的会计信息与真实信息之间差异,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协调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信息的集成;再者是处理好会计管理下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与经济业务活动的关系,使得企业的每笔业务往来和资金的流动相匹配,做到帐帐相对 、帐证相对等;最后是把握好企业自身和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对象之间的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

(三)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调整会计管理结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在传统的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工具, 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其次,要在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中逐渐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使得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 新时代的会计领域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无论从计算机到互联网, 都深深影响着会计行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最后一个环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四)动态性

会计信息数据的搜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论何时何地的会计数据一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 它都会被及时保存到现代信息工具中。 而被存储的一系列数据会被系统技术处理,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排列、分类并汇总,从而以最准确的方式呈现,来反映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财务管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后,是一大批新兴的科学技术工具的产生,在信息化工具的辅助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在虚拟经济的热烈盛行下,实体经济已经大不如从前,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与此同时,虚拟货币、赊销分期的赊销方式等新模式相继产生,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活力。 但是在信息化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信息流通虚假、 不对称的情况,给企业的运行造成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影响传统会计的功能

1. 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 以前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需要借助书面的会计凭证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再者还需要使用会计账簿把复杂冗长的会计科目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核算。最终使会计工作清晰明了, 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人工核算的诸多弊端, 另一方面也使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保存、加工处理等更加方便快捷。

2. 影响会计信息的传输方式。 不同于传统会计信息的传输模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会计信息的传输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 、数据库等具有双向互动功能的工具,使会计信息的传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更加适应时代的内涵, 一改往日会计信息储存容量有限、传输方式单一等种种局限。

3. 影响会计目标。 传统的会计工作者只能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对一个企业的会计财务报表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这种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他们无法进一步获知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以及, 不能给投资者准确的行业信息。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一个企业乃至投资者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最终有利于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影响会计管理职能。在会计信息化之

前,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分管资本以及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流动资金等,顾名思义也就是人管钱、人管账。由此可见,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类型单一,效率普遍低下。 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现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财务管理在科学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向财务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三)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1. 影响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按照现代会计管理模式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主体的范围不断被新兴的事物所填充,例如房地产、网购等虚拟经济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的定义被不断刷新。

2. 影响持续经营。 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借助网络工具能使市场交易高效运转,久而久之,持续经营的前提在会计工作中也会逐渐失效。

3. 影响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界定了

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会计基础。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了不同的网络工具,企业之间接收不同的会计信息也更加方便,这样一来也缩短了会计期间的时间跨度,同时节约了会计期间产生的可避免的费用,最终也使收付实现制慢慢取代权责发生制。

4. 影响货币计量。

当前,各国是以自己本国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在实际市场交易流通中, 购买商品实则需要现实的货币,也就是真金白银。 但是伴随着虚拟货币、网上银行的出现,在交易中往往是虚拟的货币占据主要位置,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企业乃至市场的风险。 在知识经济时代,单单是利用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背景下所提出的新要求。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

1. 理财要以人为本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必须调整原有的理财管理理念,人作为会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集合,企业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这样才能逐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每一项经营经济活动都是在人的操作和管理下完成的,所以说企业运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个人的知识才干、能力水平等。

2. 合理规避风险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虚拟经济相继出现,伴随着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风险显著增加 。 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企业要科学地预见不确定性因素诱发的 风险, 对此及时地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 从而降低企业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

3. 学会信息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要借助科学的网络工具,及时地获取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利用各种经济 信息对 企业的经 营方向和 发展战 略 作出合理的决策。

4. 重视知识经济

在信息化的时代 ,知识和智力要素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在会计财务管理中, 知识和智力资源极大地发挥了其作用, 它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

(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人工处理庞大的会计信息, 进行人工核算,其过程效率水平低下,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其中不免出现一些人工错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急需改变传统的会计财务管理模式,因此许多企业对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很大,它们需要 管理人员 不仅有过 硬的专业 会 计 知识,还需要其掌握各种信息化辅助工具。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2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 IT 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 Internet 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身处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能够快速把握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都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处理的有效支撑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有效集成。提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1 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化

1.1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企业信息化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活动中的扩大应用,相对于一般的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基本应用,企业信息化包含的企业活动更加广泛,涉及的技术和理念更加复杂。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立足点是企业在原料采购、市场定位、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所传递和流通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筛选、转换、挖掘,满足企业的需求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包含了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知识挖掘和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而当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手段。通过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在管理中的效率和信息掌控能力,及时发现市场机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市场、产品、成本和管理上。首先,通过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快速收集市场信息,及时调查市场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市场经营策略,保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极大的提高企业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效率,另外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进,增强企业的产品多样性和市场适应性。最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企业的效益,如:电子商务减少了流通环节,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交易费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产品、市场信息,改变传统的企业收集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方式,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1.3 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计算机技术。不同的企业有着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不同性质,所以不同的企业所应用到的计算机技术有所不同,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技术还是微软办公软件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系统。微软办公软件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数据的快速编辑、计算、统计和挑选等,使日常办公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能够应用于企业管理、企业数据统计、企业销量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既能实现信息共享,又节约环保,还能提高办公效率。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尤其是在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技术依托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包含了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基本的管理工作,成本管理、财产评估等财产管理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例如: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发挥在财务信息沟通、财务计划制定以及财务工作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实的反映市场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时监控财务运行情况,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程度,从技术角度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计算机技术和企业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经济实力,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效率。

3.1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未得到企业重视。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方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概念,对于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和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有些企业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管理者缺乏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认识;二是一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具备,导致企业信息化过程无法完成。这样直接导致一些企业管理思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

3.2 企业方面缺少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条件。资金和技术是企业完成信息化过程的两个主要条件,而技术的实现一般也依赖于企业的资金支持。一些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很落后。还有一些企业即使资金充足,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水平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应用的一般层面上,对于计算机支持决策、基于计算机的市场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还很少涉及。

3.3 部分企业存在不重视企业管理的现象。企业信息化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的水平,企业不重视自身的管理,所以认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多种多样,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程度高低不齐,所以,一个企业在谋划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管理方法和模式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针对性提出企业战略管理的途径和管理方案。

4 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4.1 增强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的管理层直接决定企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所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增强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首先要在管理层做起,然后这种理念逐渐渗透到整个企业。只有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才会有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的产生和措施的实施。另外企业要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提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手段。

4.2 制定明确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措施。增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以后,企业要着手建立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措施,目标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指引,措施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企业在完成目标和实施措施的过程中要将计算机技术渗透到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渐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并且企业要加强所采集的信息的利用,对企业决策发挥积极作用。

4.3 加强资金管理,营造企业信息化的条件。资金是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将适量资金有目的的向企业信息化模块转移,加强企业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扩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在规模扩大、市场变复杂的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掌控能力,巩固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应该积极面对信息时代对企业管理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快动企业信息化的实现过程。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主流。

6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有重要应用,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顺应时展,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沈赫.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3(03):94.

[2]董亚萍.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53-54.

[3]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35-35.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 信息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是当前网络信息化时展的形势所趋,更是自身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的积极有为的重要体现。建筑企业信息化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也将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当前的形势所趋

我们目前所处的21世纪是个特殊的时段,既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去克服。这些机遇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如减轻企业贷款的压力,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简化企业申请的审批流程等等;另一类则是这个社会所机遇每个人的发展空间,这是个自由的信息化时代,成功掌握在掌握高科技、知识丰富的人的手中。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能小觑,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分享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成果,这就诞生了各行各业间的巨大竞争。若自己想要发展,就不得不利用信息化这项资产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

(二)建筑行业自身所需

建筑行业作为21世纪一门热门的行业,源于近代。虽然它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建筑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由于它的发展历程不长,所以在当下这种竞争激烈、行业稂莠不齐的背景下,无形会促使建筑行业内部衍生不良因子。当下的建筑行业,既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行业,但同时也是公民关心并唾骂声最多的行业。面对当前一件件楼塌事件的曝光,人们对建筑企业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建筑企业犹如站在风间浪口,没有躲避的退路,只有想办法去解决以重拾公众对自己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简析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得不为。仔细探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便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建筑企业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带来的效益就是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如建筑企业竞标信息的除了以前陈旧的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的宣传,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开通企业的网站进行,不仅速度快,而且很有实效,让那些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这些信息。除了企业竞标外,如企业采购原材料,以前可能还需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逐个去实地查看原材料供应单位的材料,对比哪家的原材料物美价廉。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采购部门的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通过进入原材料供货单位的网站来详细了解该单位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

既然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那么必然会减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以前的建筑企业中,一份工作可能需要两个人做,但企业信息化后,这份工作可能只需一个人做。各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不必要的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网络传媒等信息化技术来传递信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这就将减少劳动力的成本,这也将使公司对中高层领导的需求量更大,而缩小了普通业务能力下层人民的需要,企业也就将不必为招工底层劳动难的问题担心了。

(三)推动建筑企业资源的共享

如果说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那么它同时又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当下,要想本企业能发展得更好,那么就必须实现合作。特别是企业信息化过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变得更加便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势和缺点,只有在吸取别人优点后改掉自己的缺点,你才能得到发展。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企业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组织网构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管理、呵护好每一个子系统网络。这就需要各个子系统网络通过信息的共享,才能共同前进,不至于哪个落后,最终演变成为“木桶效应”。

(四)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当下,员工是企业中的顶梁柱,面对当下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所以,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但据最近企业员工流失的调查现状来看,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建筑施工企业也同样面临这类困扰。如何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无疑要加强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企业的员工愿意留在公司发展,想为本公司的发展献一份力。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后,一方面,必将保证企业运行的高效化,这将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它将有效地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企业奖惩机制的民主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领域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与调整,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而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地前进。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现代化

当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审批流程中常常因为繁琐的审批流程而耽误预定的施工日期,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工期之责。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将传统的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精简化,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及时使审批流程高速转起来。如在传统的方法中各线、各部门会对本线、本部门所要施工的工程进行立项,然后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的施工申请,交行政部审核,最后经总经理核定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在信息化的今天,书面申请可以直接省去,只需各部门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传输,并留下底稿就可。

(二)原材料签收过程现代化

原材料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保证原材料供应齐全,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建筑施工公司才能有效地建起合格的建筑楼。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原材料签收过程中,先由采购部根据负责人所拟定的清单去采购货物,将采购的货物送到仓库,然后仓库的相关人员会根据《采购单》进行对照,包括数量、质量、体积、重量等多个方面。如果合格即进行验收,反之,联络相关部门进行退货处理。但传统的这种签收方式,会导致货物的漏发,货物容易混淆。在信息化的当代,可以对货物进行贴码处理,每个标码中写清货物的具体信息,然后经相关人员的扫码即可知晓。不仅速度快、保证货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人力,为公司节约了一定的劳动力成本。

(三)施工工程质量监管的现代化

为了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危害因素的发生,做好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管变得极为重要。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涉及多个方面,如原材料不丢失、不挪用、不替换、施工工程交期是否一致、施工工程的进度是否合理、施工人员是否有违规违纪操作、偷工减料、期满谎报等违纪行为。但在现实中,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在当前,要有效地杜绝此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监测仪器的安装,如工程外部安装施工进度监测器,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时时了解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队要定期进行相关情况的汇报,这种汇报不必要进行面对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可以在建筑楼的上方进行卫星定位监测,对其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局掌握。

(四)工程验收过程的管理现代化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说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是第一重要要素,那么施工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对建筑施工楼的质量保证有着一锤定音之效。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工程验收过程中,主要由公司的主管部门对建筑物的工程材料、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做一个评价,然后决定这项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而对外进行出售。但在这过程中,常有人员无视规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使那些不合规定的房子出售出去,这也就是当前震级不大的地震也能让高楼瞬间坍塌,有些新买的房子雨天也会漏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在当前还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需要日后的不断探索。建筑企业信息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只有管理的现代信息化的完结,才能标志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完全实施,也能有效验证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琪.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近两年,我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基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IT系统应用进一步深化。从政府部门的举措来看,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中心城市作出或正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国家计委正在着手制定全国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经贸委决定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全面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科技部也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作为“十五”科技重点工程之一。

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但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IT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IT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赢利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进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初级阶段规模化市场被过度分割的现象。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赖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良好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或障碍。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发展战略暂属空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企业需求的主要内容。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办公自动化)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制造资源计划),60%的企业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由于以上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国在物流费用上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尽早实现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小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物流行业过去流行的“大而全”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仓储资源可以通过租用或者直接建设完成,运输资源可以通过合同车队或者组建车队来完成,运输和仓储能力不是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而只是物流企业需要整合的资源对象,单纯依靠扩大基础设施诸如仓储和运输规模来赢得市场的想法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在现代物流概念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6

中国IT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用户需求也日趋复杂化、个性化,未来产品竞争的重心将从传统的软硬件产品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区域竞争的焦点将从中心城市走向更加广阔的乡镇及农村市场;行业竞争的中心将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电信、金融、政府等拓展至更多的传统制造、流通、医疗等行业;产业链的竞争将由单一的制造环节延伸至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下游。

2.商用软件与高端IT服务快速成长

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愿望将加大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这将会带动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管理软件等商用软件,以及IT咨询、系统集成和IT外包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随着企业ERP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实施成功率的不断提高,ERP及相应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将逐渐普及。

3.移动商务潜力无限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新兴产品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移动商务应用领域,包括移动办公、车载信息服务在内的个人网络应用将逐步成为移动商务产品与服务关注的中心。同时,个人消费体验需求的扩张将带动IT市场从“以客户为中心”向“以个人应用为中心”转移,数字家庭解决方案的应用将逐步趋于成熟,这必将带动笔记本、数码产品等个人网络应用产品的不断创新,并成为IT市场增长的重要源泉。

4.网络增值服务在创新中成长

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产业的逐渐复苏,中国网络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并呈现出广阔的增长前景,与其相关的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如网络短信、网络下载、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并实现了高速成长。今后,伴随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服务的应用领域将更具拓展潜力,视频点播、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专业应用将成为新的应用热点,从而带动与网络相关的应用软件的快速增长。

5.TCO将成为IT用户关注的重心

中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正持续推进,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IT技术与应用系统已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用户关注的重心也日益转向IT与自身业务的融合、系统对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IT投资回报率等核心问题上。今后,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用户对于IT系统的关注,将逐步拓展至IT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即系统的TCO管理,这将成为用户规划、选型及实施IT系统的重要决策依据。

6.IT服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管理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也是导致企业ERP和IT系统实施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必将加大对于IT服务的需求。相应地,对于信息化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将使得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日益重要。中国IT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推动IT服务管理快速走向规范化。

7.技术标准的竞争日益加剧

影响和困扰中国IT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竞争力和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以及相应技术标准的受制于人,这已成为制约中国IT企业做大做强的软肋。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IT产业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产品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对于技术标准的竞争将会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