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 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行为导向教学法

一、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学的核心观点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力培养需要把能力分解到具体的可操作的层面上,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学生在整个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考核评价学生。

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代表了德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焊工专业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技校焊工专业课教学是以学生获取焊工上岗证和中级等级证为主要目标,专业理论课够考证和实操课需要为度,实操课针对考证项目进行焊接接头操作技能训练。这种纯粹为了应试的教育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片面性和割裂性。很多学生虽然获得了双证,但并没有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不少人必须经过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参加了企业的再培训以后,才能“适岗”。因为实际生产中的焊接结构复杂多样,不是学生平时训练和考试的小实验样板。所以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必须改变现在的教学思想,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教学设计

1.焊接应力与变形在课程中的定位和特点

“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工工艺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直接影响结构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控制在实际焊接生产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应力、变形和刚度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动态转换关系。而在实际生产中三者的条件和关系的多样、动态和复杂,给具体操作带来很大难度。如何正确运用理论知识有效控制生产中的应力和变形,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了解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明确焊接结构应力、变形和刚度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生产过程中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工艺措施;了解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矫正焊后变形的方法。

(2)方法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习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社会能力:具有组织、协作、交流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意识与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具有职业责任意识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

3.教学方法设计

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由浅入深,以感性和理性结合、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方法组织教学:

(1)任务引领教学法。设置任务,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对实验样板进行焊接实践,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残余变形量,通过分析、讨论、汇报、互评和教师点评几个过程,明确应力、变形和刚度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学会用此关系理论控制焊接实验样板的残余应力和变形,了解矫正(消除)焊接实验样板的残余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利用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互评和教师点评几个环节,把学到的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复杂的焊接结构生产实例中,巩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迁移,提升职业能力。

(3)生产现场观摩教学法。学生带着问题参观焊接结构厂,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现场讲解,学生回校后写参观体会。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得到升华,职业感更强烈。

4.教学实施过程

(1)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学生在学校接触的焊接结构只是简单的一块实验样板,对焊接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意识是模糊和抽象的。通过多媒体把国家大剧院椭球形穹顶焊接钢结构,“鸟巢”复杂的钢结构焊接,对接焊后产生了弯曲变形的桥式起重机主梁,焊后整体变形的工字梁等复杂的焊接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实际生产中的焊接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如果焊接方法不当,产生的焊接应力过大,会导致裂纹的产生;过大的变形造成结构尺寸和形状的变化,焊后要进行大量的矫正工作,严重时会使结构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生动的案例,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能把他们的兴奋点集中在课堂上,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危害,大大强化了他们的生产质量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的探究兴趣。

(2)以任务引领教学,建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能力。

①任务设计:安排学生课前复习材料的应力、变形、刚性、去应力退火等有关知识,学生分组(指派组长)分别焊接不同拘束条件、不同厚度、不同焊接顺序、不同坡口形式的多组实验样板,观察和记录残余变形量,分析讨论:为什么会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结构刚性大小对残余应力和变形有何影响?怎样控制实验样板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②教学过程:各个小组做好学习活动方案,交给老师审核批准后分组焊接操作,观察记录各种条件下焊件的残余变形量,然后依照任务书中的问题分析讨论。教师要注意确保学生的操作安全、规范有序。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比如实验样板变形的多种防控措施,实验样板双面焊成型和两面同时施焊哪一种方法更好?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路更开阔,气氛更加活跃,思维潜能得以开发。接着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分析讨论结果,老师和其他组同学提问,同学补充发言。各小组陈述后,老师总结知识要点,明确结构刚性越大,焊接残余应力越大而变形越小这一辨证关系;归纳比较防控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各种措施。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表扬和指出不足,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各组之间相互评析打分,组长给本组组员表现打分。在各组相互评析和老师的归纳总结之后,每位学生对实践和分析讨论的结果进行完善,写成书面作业,构成自己的知识和方法。

③成绩评价:小组表现和个人的表现分加上书面作业分合成学生个人成绩。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主持者和引导者。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和理解了深奥难懂的知识。在获取了专业知识的同时,组织协作、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3)典型案例分析,学以致用,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迁移。学生具备了焊接应力和变形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方法能力之后,接着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较复杂的焊接结构。

案例设计:教师把生产中典型的例子编写成案例,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比如背面纵横交错分布有加强筋的大直径盖板的焊接结构,内部有大小隔板封闭的箱型梁结构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每个知识点,把复杂的问题按小梯度,多层次具体分解,以便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理解。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将会让学生无从入手,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教学过程:学生按小组就案例问题展开讨论、汇报、互评。教师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上来,引导他们以结构刚性与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辨证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改变结构的装焊顺序来达到改变结构刚性,从而达到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析,归纳总结,为案例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4)生产现场观摩,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到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焊接结构厂参观,比如当地的建筑机械设备厂、安装公司加工厂等,在那里能看到大量的需要控制焊接变形的桥式吊车横梁、塔式吊车结构件,以及应力和变形都要求严格的压力容器焊接。老师事先要交代安全事项,把需要了解和重点观察的问题写成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参观。教师在现场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讲解,特别是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不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比如工装夹具如何固定结构,增加结构的刚性;翻转胎模具方便双面焊和调整装焊顺序;解释体积庞大的锅炉如何用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另外,借此机会,也让同学们了解各种先进的焊接设备、工艺、材料,以及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规范的劳动要求等课本和实训车间看不到的内容、实景。

现场参观教学,学生亲临其境,加强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理解,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感受到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知识能力,加上现场的亲身体验,毕业走上岗位工作时,将不会怯场或者盲目,而是会有思考、有方法地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生产实际。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使“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通过学习,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就业要求,企业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技校教育应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能力本位的实质,避免把能力本位等同于技能训练;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技校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葭菲等.焊工工艺学(第三版)(机械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   教学方法   

        焊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种,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焊接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行。但目前,因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领悟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各不相同”,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在多年的焊工实践操作中积累了少许经验,针对我个人的感受就目前的焊工实习教学方法谈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整合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就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比如,将焊接实习教学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几个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包含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个模块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即把每一模块所涉及的机械制图、电工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讨论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1. 演示教学法。演示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采用各种实物挂图、模型进行示范性实验,以及示范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积累职业经验。以手弧焊立对接焊为例,在焊接前要教给学生根据焊接材料、焊接尺寸、焊接位置甚至焊接环境合理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的方法,焊件在装配与定位时要采用减小焊后变形的措施(如,反变形法要采用多大的变形量等),在焊接过程中要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法(如,采用灭弧法操作时,挑动的是手腕,而非手臂)等等。这一些经验数据及经验手法,在训练时教给学生,使其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示范操作演示以形象的语言,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动作,为学生掌握专业课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参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组织和安排学生到焊接单位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主要有焊接材料、焊接操作、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设备与工具、以及焊接检验等方面。参观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书本的知识,给予现场解答,使学生对所学焊接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深入了解焊接技术在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焊接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企业和社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情况。

        3. 讨论教学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板平对接和立对接焊的课题时,将学生分组进行,一般6~8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制定焊接工艺。教师根据每组制定的工艺措施来现场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分别给予合理的建议,每小组根据焊前制定工艺独立完成。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焊接质量给予评价,指导学生练习,克服操作中的随意性,使操作技能训练趋于规范化和稳定焊接质量,学生再进行讨论总结,写在卡片上,并将卡片固定在焊位上,学生按照制定的工艺卡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换工艺卡中的工艺参数。进一步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培养良好工艺作风,形成一种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教学模式。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学、比、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

        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实习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应该是衡量的主要标准。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技能考核为主,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加工或调试、维修,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必要的计算,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对考试件的加工方法、工艺、使用工具及工件本身等方面提出技术改进的设想,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每个模块实习结束由实习老师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内容包括多个维度:实习态度,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助精神,守纪情况,技能达标情况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管理,既能减少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又能促进其技能的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

        严格的管理是靠科学的评价来作保证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怎么样,不是靠老师随便下评语的,必须有严格的考核过程,每一过程都有严格的考核,并有记录。每一记录都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

        总之,我们应立足技工教育,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有用、实用、够用的复合型人才,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浅谈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职教论坛,2007.1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焊接教学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33-02

我国高校或职业院校中,开设焊接专业或焊接课程的不在少数,而且焊接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操作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随着人才市场的需求日渐严苛,焊接教学模式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而“一体化”教学的概念被提出来,对于发展焊接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焊接教学“一体化”的最大优势是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也可以促进焊接专业培养出优质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当今学校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1 “一体化”教学的概念解析

具体来讲,“一体化”教学是融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且适合于该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拟定,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套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进而保证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1]

“一体化”教学尤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完成预先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焊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由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2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焊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是要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因此,需要通过工厂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教学与实践,真正实现焊接教学的“一体化”。在教学核心内容的研究方面,要从社会的基本用人需求角度出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体化”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焊接知识,切实提高焊接技术,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边复习旧知识,一边启发新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并且要做到理解、会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课上积极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并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技能。例如,根据学生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讨论课堂知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通过讨论过程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时修改、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方案。

3 “一体化”教学在焊接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由于焊接专业的实用性很强,因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焊接专业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能力。

3.1 授课安排

焊接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复杂繁琐,所以教师的讲解一般比较细致,需要多课时的授课,还要考虑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因此,在焊接“一体化”教学活动中,教学地点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内,还应该加入车间实训室的教学计划,在教室中模拟实训情景,同时满足理论讲解和现场教学的要求,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板对接教学时,第一层打底焊是双面成形的关键,起弧要先在试弧板上调好电流,以检查焊条的偏心度,电弧稳定后,再引回始焊端坡口中心;运条阶段要仔细观察熔池形状和熔孔情况,才能成型良好;接头时要注意熔好后再把焊条恢复到原来角度;清渣过程要注意熔渣冷却后再清渣。这是一个实际操作比较复杂的过程,单纯讲解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融汇进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真正体现“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3.2 教学任务设置

焊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尽量多地布置实际的教学任务,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理解会用,又能够促进学生熟练掌握技能,通过具体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焊接水平,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堂必须要进行教学试验和任务实施。

首先,教师要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将其平均分成若干合作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体化”教学的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人数不同的小组,一般每小组3~5人为宜;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任务需求完成焊接任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第三,教师还要事先对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内容分析,如所需工具、焊接过程、焊接方法等,而学生也要针对教师的指导,积极解决问题;第四,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按照老师演示的内容,学生根据小组分组的情况自己动手实施任务,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向任课教师请教。要求教师认真检查每一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注意早发现、早改正、早解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高水平的焊接技能;第五,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讲解过程和原理,总结任务难点,这个过程是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技能,而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2]

3.3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焊接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而“一体化”教学却能够让学生在焊接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不可否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低,进而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明显缺乏学习动机。“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帮助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人,这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条件。这也需要教师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理想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在竞争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将其内化为学习动力。

3.4 教学手段多样化

我国职业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得到提升,而焊接专业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纵观当代社会,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为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焊接工作细节,使教师原本难以用言语解释清楚的专业知识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这从根本上节约了教学成本和时间。例如,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技术,真实地模拟施工现场,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完成习任务,掌握各种焊接技术和技巧,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模拟现场情况,分析出实践参数,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

4 结语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专业,焊接技术的重要性被突出出来,因此,焊接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高度。鉴于此,该文根据具体事例,研究焊接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宇.“一体化”教学在焊接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56.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课程;实训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高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培训,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足之本。为了营造真实的育人环境,实践教学只有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联系企业,联系经济,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高职办学优势,更好地办出学校特色,办出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高职焊接专业的特点

高职焊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生产加工的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热加工及相关行业的操作与运用工作。焊接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不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性更强。该专业理论教学难度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演示实验。离开了生产实际,焊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无疑是纸上谈兵。

二、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论是从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具,采用的仍然是“教学教”的办学思想。

1、实践教学体系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不够成熟,严重缺乏具有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和总结。而发展速度快的一些院校,借鉴国外同行成功的办学经验,摒弃自身教学体系里面不成熟的部分,摆脱了职业教育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构建了新型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内容的随意性

在焊接专业培养计划里,一般高职院校设置十几门焊接技术方面相关技能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保证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切实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实践教学课时超过50%,实践时间有了保证,但实践内容的选择受教师知识、经历、工作责任性和实践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从就业导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及实践活动的展开。

三、实践课程教学方案

高职教学改革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 一体化。

1、校内实训教学

按本专业的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各模块中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串在一起进行训练。模块分割为九大模块:计算机应用素质模块、机械常识素质模块、钳工实训素质模块、手工焊接实训模块、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素质模块、焊机设备维护保养电控素质模块、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素质模块、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素质模块和能力拓展素质模块。

2、校外实习与顶岗实习模块

高职教育就是建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式基本上保证了这种零距离对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了“学习-实习-再学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焊接技术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焊接专业是培养焊接技能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切实构建教学、培训、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四、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实训教学与课程建设同步改革,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焊接专业核心专业课实训内容

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手段,对于理论知识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焊接专业的实训内容以及每一个实训模块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如下表:

模块周数目标任务

焊条电弧焊焊接实训5含条件呼喊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的操作

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8常见焊接设备基本操作典型焊接工艺的制定

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6实际生产时焊接夹具的准备焊接设备机器的配备

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5常见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设备维护与实训5焊机及组件的常规维护和保养

2、校内焊接实训室建设(40人班级配置)

满足手动焊接及实训、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特殊结构焊接及实训(梁、箱体、压力容器的焊接)、焊接检修评级与实训、焊接设备维护及实训的安排,以及焊接技能证的实操训练等要求。主要设备如下表:

设备分类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常用加工设备切割机J3G-T4001烘干箱ZYH-401半自动切割机CG1-301

焊接操作实训设备直流弧焊机ZX5-4002CO2气体保护焊NBC-2001台式砂轮机SIS-T2005交流弧焊机BX3-50040逆变直流弧焊机ZX7-40015CO2气体保护焊机NBC-4008TIG焊机WS-4008数字脉冲氩弧焊机WSM-4001交/直流脉冲TIG焊机WSE-3152自动埋弧焊机MZ-10001数字逆变焊机Nebula-3151

焊接检测实训设备金相显微镜40显微照相仪奥林巴斯1X光机检测设备1

焊接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若干个实践实训素质模块,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块式教学,并围绕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思想,全力打造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焊接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根据焊接专业的就业方向,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岗位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岗位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焊接结构生产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出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激情不高,不善于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当中,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已的错误,缺乏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这是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系统性较弱,综合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如何适应中职学校这种“登记式招生入学”的现状,认真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取得学习效益呢?经过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本人发现,“项目教学法”是比较切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而且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容和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让学生完成“项目”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来完成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通过以上步骤,教师不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2.项目过程进行

3.项目检查评价

二、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一)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和未来求职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在选择项目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深思慎取,科学选择,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焊接结构生产》这门课程主要学习各类焊接结构的生产,要求能根据不同的结构制定合理的焊接结构生产工艺,防止焊接过程中焊件的变形,最终要根据项目要求加工出合格的焊接产品。所以焊接结构生产涉及材料的认识、装配工艺的制定,焊接工艺制定,焊接检验方法确定和检验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之所以选择《焊接结构生产》这门课程进行项目教学,主要是考虑到该教材适合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施焊接的能力,每一个项目均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综合应用,配合车间实际施焊融入技能训练,达到了理论实践的统一,是教学变得有看得见的成效,也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焊接结构生产用项目法教学使散乱的;理论知识变得有条理性和整合再认识再熟悉的功效,因此笔者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中所有项目都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布局。

项目确定标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但都比较零碎,不够系统。通过适当项目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储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零散的知识贯串起来。

【案例】编制焊接钢瓶加工程序。

图1 钢瓶装配图

图2 工艺流程图

(二)项目进行过程

1.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项目的详细实施计划,才能保证项目有续的进行。根据项目的内容和教学的时间确定教学计划,在熟悉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分组(实际上是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再进行调整。每组不超过6人,并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以利于生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学生分析项目要求。

分析项目要求是成功设计一个项目计划的基础工作,只有弄清楚项目的要求,才能编制出满足需要的加工程序。

3.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小组行动计划。

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出的方案是五花八门的,但哪个方案最合理,教师不用主动告诉他们,而是先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小组交流。有的学生思路很好、很合理,但在介绍时却不善于表达;而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得不合理,但语言非常简练而且幽默,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学生虽然制定出方案了,但小组分工却不合理。在各自介绍完分析方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修改程序,学生们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填写出焊接工艺卡,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

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好方案后,为便于组织项目的实施,这时教师要要求每个小组都画出案例工序和操作清单。图2所示是某一组的工序和操作清单。

5.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项目加工程序。

表1 简体加工工艺过程卡

表2

评价内容 成绩评定

项目 比例 学生自评30% 学生互评30% 教师40%

课前准备 10%

项目计划 20%

设备的选择 20%

系统性价比 20%

系统功能 30%

(三)项目检查评价

1.每一组的代表阐述各组的讨论结果,听取分析过程,若出现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处理方案,共同解决。

2.根据每一组的项目结果给出合理的成绩。

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按表2所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覆盖项目的全过程,比如:观察小组工作中哪些学生是主角,做的工作多而且重要 ,哪些同学处于次要地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的。另外,常常有一些学生的结果和老师的不同,但是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理由是否充分都应该肯定,并予以引导、表扬和鼓励。

3.共同分析探讨最后得出比较合理的加工程序,归纳总结出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分析、程序编制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焊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6

准备阶段第二课堂的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准备,基本技能的准备和器材的准备。理论知识的准备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上所学单元电路知识及课外查阅资料,来读懂电路原理图的过程,可以采用自主研究、交流讨论、讲解答疑等方式进行;基本技能的准备主要是学生要提前练习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是确保装配成功率的前提保证;器材的准备则是套件的采购、实验室开放时间安排、仪器设备准备等,主要由教师完成。在准备阶段,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学生随到随用,有问必答,提供场地、设备、元器件和辅导。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是保证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2实施阶段

电路的实际装配,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熟悉工艺要求→核对元器件数量、规格、型号→元器件检查→电路板焊接、装配→自检、互检→加电测试。此阶段可安排4~8个学时,分阶段按步骤实施,教师要耐心指导,细心观察学生的装配过程,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装配的成功率。熟悉工艺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首要途径,也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核对元器件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识别元器件的外部形态和细微特征,为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奠定基础;元器件检查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基本仪表对元器件的极性及故障情况进行检测,也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电路板焊接、装配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根据元器件的种类自行设计,自主选择焊接、装配顺序,对工艺、设计、封装整个流程有了系统的学习和认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自检、互检主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后,相互间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措施加以论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加电测试是检验装配效果的过程,从学生装配的整体情况来看,一次成功率可达80%以上,学生看到自制的东西取得成功后,眼睛里射出兴奋的光芒,这使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并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动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