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以《sql server数据库与应用》课程作为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但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本文针对这一不足提出该课程与一门前台语言整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1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的地位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教授学生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原理,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维护,让学生学完之后能够利用数据库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

1.2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设计、使用和维护一个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管理工作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并掌握一定的界面开发能力。

1.3 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知识点: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具体创建表、创建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数据库对象、sql语言,重点是数据的查询统计语句、数据库的安全与管理,至少学习一种前台开发平台与数据库的连接及数据基本操纵方法。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掌握数据库安全与管理维护操作。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合理数据库,熟练掌握sql查询和统计语句,能够编写sql语句查询分析数据。

2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独开设,注重理论教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都会单独开数据库技术这门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之后,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一些简单的sql语句等,但还不能理解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在进行数据库程序开发时,自己不能设计合理的数据库。

2.2 授课方式、方法不适宜 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教学中,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般是讲解完理论知识,然后操作一遍给学生看,上机课让学生模仿做一遍。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点的学习,没有把课程系统化,学生不能理解这门课程在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学生虽然能够模仿做出每次课程的操作,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自己思考的少,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自己分析解决,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感觉不到数据库技术的作用。

3 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前台语言的整合

数据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后台技术支持,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外,还需要前台语言的连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系统。目前信息系统的结构是c/s结构或b/s结构。用于c/s模式开发的主要有vb、delphi等,用于b/s模块开发的主要有asp、jsp、php等,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b/s模式的程序更加普及,社会对b/s模式程序设计、维护的人员需求较大。

考虑到单独开设数据库技术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笔者所在的学校尝试将数据库技术与asp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网站数据库的开发维护能力。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分析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让学生学有所得,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改革后,采用项目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展开,重点是网站数据库的设计,并讲解一定的前台网页开发技术。将教学内容对应到项目的各个环节,整个教学过程模拟计算机企业数据库项目开发的流程。

3.1 教学内容的分解 进行数据库项目开发,首先是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分析当前工作过程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可以收集一些纸质的管理文档,确定系统需要的基本数据结构,所有数据库技术课程最先讲述的应该是关于系统数据逻辑设计方面的内容;确定系统的基本数据结构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它转化为系统的存储结构,这部分涉及到数据库的创建和数据表的设计与创建;建好数据库和表后,就要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增加、查询、修改、删除,这部分内容一般对应于数据库项目开发中的程序设计环节,sql语言的学习;学完数据操作语句之后,针对项目开发中可能涉及的复杂查询、数据统计,以及实现复合操作的要求,还涉及到视图的设计与建立、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和创建;学完以上内容之后,涉及的就是数据库安全和维护方面的内容,属于数据库应用项目初步完成之后的工作;最后,就是综合运用前面所提到的知识,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项目,数据库技术课程内容的分解及对应的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3.2 课程实施建议 学时:总学时72,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36学时。前导课程:excel、网页制作、asp。

3.3 项目的实施 教师首先给学生演示开发好的系统,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功能,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将项目进行分解,明确开发步骤和本课程对应的知识模块,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针对每个子项目展开知识讲授,并利用项目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子项目,在所有讲授完毕之后,让学生对子项目进行组合并修改,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后举行作品汇报会,让学生相互评价完成项目的情况,给出评语及建议,教师对学生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和总结课程的教学成果。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既将课程内容讲授给学生,又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数据库项目的开发过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4 项目教学的保证措施 教学过程设计的再好,如果保证不了实施顺利进行,那也是没有用的,对于项目课程来说,教学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任课教师就必须制定保证措施,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制定了数据库技术项目课程的相关措施如下:①教师要摸清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项目内容,并合理分好学生项目组,一个项目组成员,最好要搭配好、中、差的学生,让他们可以互相学生,保证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教师在设计项目课程时,难度要适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②项目的设计要是学生比较了解的实际项目。项目教学中的项目一定要是学生比较清楚,容易理解的实用项目,脱离了这个基本规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所给出的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每个学生考试完都有成绩,成绩是怎么保存的?学生在家上网就能查询到自己的成绩,这是怎么实现的?学生用了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自然就会想到这些问题,并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③制定有效、严格的成绩评定办法,促进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在进行项目教学时,不把握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反而会更糟,因为项目课程前后的连贯性很强,学生没有完成前面布置的项目,后面的项目就无从下手。所有在设计项目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严格、有效的成绩评定办法,以考促学。例如,取消理论考试,考核成绩将以项目验收的成绩为准,学生只有通过项目演示、现场答辩的相关考核,才算成绩合格。考核方式要给学生一定压力,督促他们学习,考核方式要注重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4 结语

在《数据库技术》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其与前台开发技术asp整合,并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数据库原理的有关内容和概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让原理部分与应用紧密结合。这样既能让学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又能避免了纯粹讲原理的枯燥和泛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康乐.高职高专数据库技术改革新思路,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9.6.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2

1.1计算机专业改革应转变传统的理念

传统的理念在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也就造成了传统的方法,在传统的方法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最大的知识量,但是对于学生本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新教学理念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教学理念优点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探讨学习,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1.2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更新陈旧的实验体系

传统的实验体系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新的体系当中,我们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专业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1.3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改进以往的实验方式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有其独特所在。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进行改革的时以往的计算机专业中实验法已经不适合科技高速发达的现在,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实验法改革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的简要分析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摘要候,一方面应该建立相应的实验项目以及对应的实验教学案例数据库,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应该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开发对应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对教学内容有直观感受到基础上进行学习。

1.4计算机专业改革应创建科学的评价制度

在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当实验内容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就应该从不同专业课程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实验失败也可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情况的存在,只要该学生的实验过程确有其可取之处。

1.5计算机专业改革应改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计算机实验室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对教学实验室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下,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最大的能力提高。

二、计算机专业体系建设的简要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详细的讲解计算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的编译原理所获得实验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案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编译原理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加倾向于验证类型的基础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分量,但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与实验教学改革更加的协调,从而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编译原理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综合水平。

2.1内容改革与实验改革同等重要

在计算机专业中,专业理论的改革创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同等重要的,实验的改革离不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知识的更新离不开改革对其的支持,实验教学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往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需要记住,并不能够对其今后的实际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将其转变成计算机的语言知识以及对其相应的处理操作,根据新的编译课程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的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进行运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都被重新激发了出来,学生在得到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对基础性的实验和综合性的实验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3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内容庞杂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同样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教育应该以职业教育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以理论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由于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1]。另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课程,几乎涵盖了从软件设计到硬件操作的所有知识,庞杂的课程体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压力,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层面,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以职业教育为主,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相关的行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所以,要想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需求,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与时俱进的计算机知识[2]。但是,当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都比较滞后,知识体系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与市场需求相比显得相对落后,无法适应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

3.缺少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评价系统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后,老师一般只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过程也基本都采取笔试形式。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笔试仅仅能测试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没有一定的了解途径,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不会呈现在试卷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起到准确的评估作用。另外,老师对与学生的检测一般都是只在期末进行一次,平时基本没有相应的检测过程,这中测试形式不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的整体效率不高。因此,要想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也应该重点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在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尽量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减少课程的种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在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2.强化专业实践过程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重点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也是如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学生的实践强度,通过大量的实训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4]。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校内实训等课程,并且对实训课程给予重点关注,以免使课程的设置流于表面形式。学生通过各种实际训练,?τ谥耙导寄艿奶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针对性指导,使学生的职业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3.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应该积极的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从而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87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IT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那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就要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培养能够直接上岗操作的计算机技术类人才。中职计算机教学只是灌输理论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训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

1.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无法解决现今冒出的新兴计算机技术问题。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发展很快的行业,新旧技术更新换代的时间属于日新月异。这个月还在给学生讲解怎样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完成软件某个功能,下个月技术论坛上会出现一种新的语言算法,完全不用C语言那么复杂麻烦,直接输入就可以解决教师辛辛苦苦教授一个月才能解决的问题,让教师学生都感觉一个月努力都白费掉了,还不如去探索其他问题。这就是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面临的困境,教学内容永远难以紧跟时代的脚步,当教师刚刚备好课程的时候,发现这个算法以及被淘汰了,那个技术以及不再是社会需要的了,还有现在新兴的网页技术教师也没接触过,还得从头研究,等研究透彻了打算给学生讲授知识精髓的时候,发现这个又以及过时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像C语言程序一样陷入了死循环。这样照本宣科太过笼统的课程,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多大的帮助,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专业课缺乏兴趣投入,学习能力差。

1.2实训课程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一些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考核和成绩而对于学生的实训上机课程安排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很好地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计算机技术其实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弄懂学会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能够熟练快捷地完成操作。学会所有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而根本不接触计算机,不操作计算机,是无法投身到岗位中将知识学以致用来解决问题的,这样其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是等于零,根本没有意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电脑存在故障,知道的解决办法只有重启,基本的重装系统都不会,还需要到电脑维修店里寻找帮助,这样这个专业课属于根本没学会。还有些学生,属于计算机专业,都学习了一年了,基本的显卡和内存盘装在什么位置都分不清楚,更别提重新组装一台电脑了。学校安排的实训课程少,学生都没有真正碰过几次计算机,动手能力都太差。

2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

现在基本每个学校都会为计算机专业开设实训课程,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应注重质量。不应只注重形式,而是注重学生真的因为这个课程学会了操作技巧或者是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实训课程就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使课本理论为己所用,转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注重对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设计。学校应为学生参加实训课程提供设备与环境,教师应对其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提前策划安排。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把实训课的教案备好,要演练的内容必须是紧跟着理论课程来进行编排设计。案例操作方法注意要紧跟时代步伐,查阅各种技术资料,使用当前最新的技术手段。课程开始之前还要检查设备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确保课程能够顺利进行。再有就是提前告知学生实训课要操作的内容,让学生可以课下参考资料做一些准备,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来上课,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课堂注意力。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先进行操作示范,给学生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这样进行操作的益处。这样能让学生最为直观地学习各种操作技能技巧,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化操作流程、系统化运行程序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的操作演练还要注重对于关键操作步骤的详细讲解,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模糊的步骤,要再次分布操作演练,直到学生都基本掌握为止。在计算机实训课上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足,对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进行一对一指导与纠错。从而保证实训课的知识传授效果。巡回指导是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操作技能和操作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巡回指导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笼统进行。实训过程的巡回指导是注重共性问题的解决又不忽视个性问题的指导,保证实训课程的质量。教师在进行完计算机教学示范操作演习后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任务分配,并要求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时全神贯注,积极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及时的提问,并对学生实训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找到解决方法。如果遇到耗费时间较长的操作案例,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并给予指导监督,完成后可以给出评价,对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及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训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3.1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课堂上被灌输了系统性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实训课程就是在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用处,可以完成哪些操作,使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的理论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基础,对其知识积累有一定好处。再有就是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得到提高,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这么有用,会抓紧时间去学习,防止自己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合二为一,是理论和实际无缝结合又相辅相成。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将理论转化为操作技能,学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识。实训为理论的转化和延续提供了最佳的途径以及方式。

3.2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实训课程注重的是将理论进行应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操作。这样使学生很直观地明白操作技术并进行熟悉掌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现在社会急需新兴技术人才,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招录进来就可以得心应手进行业务操作的人才更为可贵,各个企业对于这种人才可谓趋之若鹜。如果学生可以一开始就业就能上手操作,企业可以省去培训这个人才的时间和财力,这种人才自然备受青睐。实训课程就是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的课程。加强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可以巩固他们的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二者通过把学生安排到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位为进行综合实训,能够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符合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训具有前瞻性和适用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突破口。

3.3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实训课程要求教师根据理论课程进行实训案例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课业时查询现今的最新操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课程本就是一个更新非常快的课程,老旧传统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86-01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以及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生源,与高中教育相比,虽然其生源广,但是由于门槛比较低,学生基础薄弱,自制性差,因此教学管理难度更大。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就业率、升学情况等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必须以就业为风向标兼顾升学,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以达到各大相关企业及更高一级学校的人才需求标准[1]。在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如何让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知识更多,给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

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未曾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也相应地限制了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其教学质量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也应相应地变化,单纯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通常都是“一点即通,一过即忘”,学习浮漂,不懂也不问,问题堆积后,便失去学习的热情;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施不完善,教材滞后于软件,毕业生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③部分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课堂上不能将实际工作中的细节融入课堂,讲课变成了照本宣科。④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教学任务与高中不同,采取同样的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合理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悖。

2 网络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 明确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以这一目标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规划,将一些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或者是计算机技能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课程规划,添加一些教材外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创新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持续发展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可以说,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还要在黑板上把重点概念书写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可以选在计算机室进行,这样可以讲练结合,然后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下课后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繁杂,涉及各种单项化的计算机技能,学生也许能够熟练地掌握单项技能但却不会结合性使用,这主要是由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多偏于形式化,没有放在一个实际的情境里让学生去练习[2]。例如:在学习完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后,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制作“某企业宣传海报”,完成后,让学生相互点评作品的优缺点,然后再加以改进,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增加了对作品的审美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并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后,就应该跳脱出教材,去体验自己以后将会处于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现实运用能力。

2.4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专业课程后,应摆脱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将课堂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中,计算机期末考评采用理论知识的卷面考核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出题,创新出题模式,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综合测评,作为总成绩的60%,而剩下的40%则是平时成绩,由课堂作业成绩为依据由老师评定。

2.5 提供多种途径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了解企业的详细运作情况,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社会实践是一种从技能、专业、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高素质的、有着丰富技能经验的教师,对他的学生或多或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是间接为学生增加知识与技能做准备[3]。

3 结语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让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走出教室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现场体验学习,学习专业现实操作中所需具备的实用性机技能,提高专业综合素质[4]。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需达到更高的计算机专业标准,方能保证自己能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时,必须根据现阶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转变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施配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娄德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7(1):289.

[2] 薛若云.注重革新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216-217.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范文6

 

1、引言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本身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习最大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些,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教育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变得轻松、实用、易懂。

 

当下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讲解比较死板,创新能力不强,教材对于科技成果的体现不及时,导致旧的知识应用性和吸引力很低,并长期存在于课本,非常多的教材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2、传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出现的问题

 

2.1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足够的课时,导致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重点,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实验和实际操作就比较少,根据未来的发展眼光看,这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目标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由于消耗于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使学生抽不出时间来实践,所以也就培养不出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对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作用不大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来说影响较大。

 

2.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就不多,对于学生及老师来说这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本来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可是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存在着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高兴的地方,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执行,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

 

2.3缺乏配套实验

 

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是需要大量实验的,因为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具体的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就目前来讲,一方面是设备的缺乏,造成缺少实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很难展开,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训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解,相对直观易懂的实验来说,不但效果差,而且教师的压力也将增大。

 

3、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3.1理论联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当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释,运用实训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能够把重点的知识通过实训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大有益处。理论联系实际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解决难点知识的方法,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只需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太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课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处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多样的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2理顺学习顺序

 

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其对于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实际操作教关心。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强,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多学生喜欢去操作实践,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发挥空间更大,学生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做笔记,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在实践相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才有更大的帮助。

 

3.3加强实用技术实践

 

加强实用技术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实验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4、结论

 

综上所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首先,从教材入手,非计算机专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这样针对性就强。其次,全程教学都在实训室完成,进行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以网络的基本必需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求异思维、聚合思维等形式,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并开设教师论坛和辅导网站,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