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1

1、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的有机统一

在高职钳工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来的,这也是导致实践和理论分离教学的主要因素,现阶段这种模式会一直的存在。基于此,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要在一起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从整体上对钳工教学内容进行确定,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哪些是实际过程中涉及到,理论教学不用讲,哪些是纯理论内容,实践方面是不涉及,哪些是实践和理论教学都需要讲的,确保实践教师和理论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达成共识,确保分工合理,合理教学。实践教师和理论教师还应该对整个教学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好那些项目在理论教学中会涉及,那些项目在实践教学中会被应用,实习教学中要涵盖理论教学方法,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例如在进行划线内容讲解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会涉及到那些内容,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相应的图表、划线工具和原理都讲解好,并指导做好?W生做相应的练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统一,确保两者能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服务于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钳工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同时发现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而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钳工技术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

2、结合教学项目科学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顺序

在传统的钳工教学过程中,不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就是先进进行实践教学再理论教学,不管采用哪种方都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导致理论不能够为学生实践提供有力的帮助,实践活动也不能很好证明理论知识。因此,在今后钳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先后顺序。例如在进行划线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后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这时就需要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对于一些技术操作方面的课程项目,一般都需要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而在进行锯削、锉削等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积累锯削和锉削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知之后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就需要先进行实践教学再进行理论教学。在钳工教学中,针对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序,可以很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支撑和服务,真正做到钳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进度,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开展实践教学。

3、实现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理论和经验之间的优势互补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钳工实习 分段教学 教学方法

钳工的各项技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根据学生钳工实习的总体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钳工实习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

一、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讲解钳工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为重点。采用课题讲解、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个课题训练前,要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清与本课题相关的工艺知识、动作要领和操作姿势;再用规范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示范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加强指导,使学生始终以规范、准确的姿势、动作去进行训练。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进行集中示范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姿势和动作的原因。例如,在锯削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站立位置不对、锯削速度过快、工件装夹位置不正确等现象,这时,可以给学生这样分析:两脚间距太小,不利于锯削推力控制,两脚间距太大,重心过低,不利于锯削压力控制。锯削速度过快,不但会产生过大的切削热,使锯条磨损加剧,而且会使锯弓控制困难,锯缝容易歪斜。工件装夹在右边会使左手碰到台虎钳,造成操作不方便。工件装夹时,一定要让锯削线与钳口侧面保持平行,如果锯削线未能与铅垂线方向一致,会使锯缝产生歪斜,不管什么形状的材料,最后加工的平面如何变化,当前锯削线总是垂直向下的。讲清了道理,讲透了理论依据,学生就能避免在锯削斜面时弄错方向,当遇到深缝锯削时,学生就能想到可以将锯弓侧转90°或反转180°继续锯削了。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姿势和动作的产生。

在讲授新课题时,教师要讲清每个课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讲解锉削时,应指出锉削与锯削的站立位置、身体摆动姿势、往复行程、速度等共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技能的迁移,以促进对新技能更快的掌握。同时,还应指出锉削与锯削在两手用力、左右手的摆动等不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操作时注意防止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此外,对有代表性的单项课题,如圆弧面锉削、角度锉削、孔位的精确控制等要反复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好基本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和尺寸精度控制以及解尺寸链的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单项基本操作为重点。采用在训练中讨论解疑,在讨论解疑中训练的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枯燥冗长的讲解,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时间和训练的机会,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

三、装配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及部件装配和调整的能力,培养学生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师列表归纳讲解,学生探究式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工艺知识讲解中,可采用列表归纳法。例如,把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及轴承和轴组的装配这三种部件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要点、装配方法、装配注意事项、检验及修复等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合理归纳,制成表格,以凸显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直观性。

在训练过程中,可采取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装配理论知识指导装配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齿轮传动机构训练时,教师先讲解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要点、检验方法等内容;再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齿轮与轴的装配、齿轮轴组在箱体中的装配、箱体尺寸和形位精度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与调整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装配、调整、检验等项目的操作中。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训练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如装配顺序、检验和调整方法、解装配尺寸链、故障原因分析等,都有一些规律可循,都可进行总结归纳,从而使学生能灵活有效地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总结、归纳,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四、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本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编制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测量技术,具备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为重点。课题的选用原则上不超出等级考核大纲的范围及内容要求,强调对典型考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要求,为等级工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题型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强化训练,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典型考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步骤的编制。例如:通常的考工件是角度锉配还是圆弧锉配,是单件还是相配件,是两件配还是多件配,是对配还是盲配,是嵌配还是镶配等。每种形式和类型都有一些典型工件,对这些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应一个个进行详细分析,精心编制,再进行归类,使学生在考工时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钳工教学 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Fitter Teaching

SHAO Jun

(Anhui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ege, Hefei, Anhui 231131)

Abstract Fitter curriculum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moved from the classroom to classroom training workshop, modular teaching methods, the tight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in teaching to achieve a "truth in fact, the real the rational "and skills identification and fitter closely togeth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halk and talk" teaching mode, so that students from "being nic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o," grea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eaching qualit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ess to good teaching.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itter teach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1 传统钳工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基本上是中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不好,普遍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够自信,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不部分学生都对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进行实训操作,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大部分学生在实训时仅限于简单的操作模仿,实训效果欠佳。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钳工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操课严重脱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的教材有明显的区别。(2)教学组织形式是理论和实训分开,课程先理论后实训,分别由专门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教学。理论课教师相对缺乏操作能力与实操经验,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教师的知识能力不同,讲解的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讲解也会出现偏差,使学生学习内容对不上号。(3)理论课面面俱到的说教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所适从。实训课长时间的应付性操作训练也让学生感动疲倦与乏味。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方法

课时分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课时分配上,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2,一个班级三周,总课时为84节。

教学内容:在内容上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金属热处理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钳工工艺进行整合,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职业资格证考核和行业发展最新情况要求,通过各个训练项目串联理论与实践知识,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我们将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分成七个模块,分别是:锉削、锯割、划线、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套)螺纹、刮削、锉配。

教学过程步骤:

划分小组: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最好由班主任划分,共分四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到一组,相互搭配,相互学习。分组后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所用的工、量、刃具以及本组学生的考勤、整队、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小组最终算平均分以培养团队精神。

实训工位安排及安全教育:带领学生熟悉实训场地,强调实训安全操作规程,上好第一堂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介绍钳工场地的主要设备及相关的知识。课程结束后,让各小组按照学号,找到自己的工位,并要求组长在每组同学的工位上都贴上姓名标签,方便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

项目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每天早晨一、二节课在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第一节课主要是总结前一天的实训情况,对实训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操作问题、重要的知识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讲解、强调,巩固前一天的教学实训效果,并布置当天的实训任务,提出当天的实训目标。第二节课上新的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当天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并对钳工技能考证中理论考试部分经常遇到的相关题目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训操作中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积极性。

实训项目课堂教学:每天的三、四、五、六节课在实训场地进行实操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单独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现场进行示范、指导和监督,为学生提高理论和技能操作上的帮助。根据一、二节课布置的任务再次进行详细的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引导他们想办法、找思路,最终使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考核方法:主要分为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两个方面。

实训考核:通过三周实训操作,学生一共要完成两个工件的加工。第一个工件比较简单,是四方铁制作,单燕尾配合剂外圆弧的加工。主要是让学生们练习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钳工基本操作和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工具、量具和夹具的使用,为第二个燕尾配合工件的加工打下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第一个工件应在第二周周四之前完成。第二个工件作为本课程实操部分的考核,是安徽省某年钳工中级技能鉴定实操题目,单燕尾配合,要求学生在第三周周四前完成。

理论考核:时间定在第三周周五下午进行,考试题目使用历年钳工技能鉴定的理论试题。

学生的期末成绩,不仅仅包括学生完成工件的评分和理论考试得分,还包括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等。

3 总结经验,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课改

根据教学要求修编教材。将钳工基本操作部分划分为七个部分:锉削、锯割、划线、錾削、钻孔、扩孔、铰孔、功(套)螺纹、刮削和研磨、锉配。每个部分都包括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相关图纸文件盒资料、技术条件要求、工量具清单等内容。将其划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再针对每一学习单元的设计及零件加工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专项训练。

七个教学部分中,各部分内容可交叉轮换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

注意强化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达标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进行考核评定,填写成绩登记表,作为阶段学习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

教学中按照“先学会再学好”的原则。学会每个项目基本操作,并掌握该项目的相关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先基础后专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方式,也能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管好管住学生。在实训工厂,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固定位置上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实训场地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在进行认真操作,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钳工操作的声响,教学过程中,学生相对比较自由,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强调纪律,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在实训场地上乱跑、嬉闹,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维持好课堂秩序,这是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的关键。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4

关健词:通用钳工;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

一、引言

作为机加工中唯一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通用钳工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由于主要实习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学生在学习过现代制造课程后明显表现出对通用钳工的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在实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普遍认为通用钳工已经与目前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应该取消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会使传统加工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从思想上影响他们对机械制造的正确认识,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扩散,长远看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不利。

二、现行通用钳工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

原有的通用钳工教学是在维修钳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一定的弊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每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第二,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缺乏与实体的结合,缺少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实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用到的理论知识没学过,老师讲过的内容又用不到的情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第三,理论与实习教师难以交叉使用,造成教师教学任务单一,理论课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习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又难以提高。第四,学生缺乏对模具设计和制造整个流程的完整体验,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如何在技工院校钳工专业实现一体化教学

1.教师教学理念及学校教学制度上要有体现

(1)提高对一体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是学校的主要领导改变了过去那种只重理沦而轻实习的观念,提高了对实习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其次是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工作,协调和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的安排问题,尽量把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安排到专业实习教学工作中去,这样有利于避免理论教学人员与实习教学人员相互埋怨、扯皮以致造成学生知识脱节,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技术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统一性,也便于教师系统地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及进展情况。

(2)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中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体系。而专业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实习教学执行过程中普遍带有随意性。因此,进一步完善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制具体的课题实施计划、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要求、学时安排、实习报告编写提纲、实习课题考核等,是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保证。这样可以使专业课教师在实习教学中有据可依,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和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日的明确,减少言目性,也便于教学管理部有据可查,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建立和完善一支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一,他既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生产实习的指导者及组织者。其二,在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实习计划和课题计划的制定土,教师要既能“文”(理论知识)又能“武”(操作技能),而且还应熟悉本专业工种工人技术等级的考核标准,并能结合标准制定出详细的课题操作考核和综合考核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要把教师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充实到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去,而把那些只能“武”不能“文”或只能“文”不能“武”的教师送出去进修或到实践中锻炼,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尽快地适应-体化教学的需要。

2.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1)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通用钳工,首先应该具备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挫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与套螺纹、矫正与弯曲、铆接、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等,进而才能进行模具零部件的制造、模具的安装维修与调试。

(2)模具CAD/CAE/CAM。

学生能够用计算机进行曲面立体造型,设计出新颖美观、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并能使用计算机设计模具,同时能根据图纸形状和尺寸生成数控程序代码,并能传送到数控机床进行数控加工,生产出高精度符合要求的产品。

(3)数控机床及特种机床操作。

随着模具产品精度要求的越来越高,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高精度的模具产品需要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和电加工机床上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数控加工及模具特种加工操作技能。

(4)普通机床操作。

虽然数控机床在模具行业中被大量使用,但仍需要车、铣、刨、磨等机床来加工,所以通用钳工的学生除了学习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以外,还必须掌握这些普通机床的加工方法及工艺。

(5)模具的制造、装配与调试。

该模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冲压模、注塑模等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要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方法,并能合理安排加工工艺,独立完成并达到要求;第三,掌握模具的装配工艺,熟练完成简单模具的装配;最后要掌握模具的调试工艺,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调试任务

四、通用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教学的连续性

每个模块连续上课三或四周,全天上课,教师讲授一部分内容后学生进行相应的作业或练习,然后予以点评。这样,学生可以连续地学习,知识的衔接性和再现性好,符合知识遗忘曲线规律。同时,教师可以不间断地安排教学内容,系统性、条理性好,便于组织教学。

2.及时的交流与信息反馈

以往课堂上基本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忙着做笔记,课堂互动内容较少,课后学生不主动找老师答疑,师生之间交流困难,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一体化教学通常是上午讲授知识,下午进行技能训练或课堂练习,通过教师的课堂辅导和批改作业,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可当天进行点评总结,实现个体化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一体化教学安排在固定的专业实训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学生每桌一套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可对照着模具实物学习,加深理解模具的设计、制造与工作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我校通用钳工的教学不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反而成了在学生中有较好影响力的工种,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是和我们适应当前形势,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分不开的。当然,通用钳工实习要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目前的努力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需要所有的钳工教师都从自身做起,将教学改革进行下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永江.高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7).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钳工;途径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大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钳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工种,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形势的紧迫、任务的艰巨。就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钳工专业,提高操作技能进行如下探讨。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学好钳工专业的信心

钳工不论是装配钳工、维修钳工还是样板钳工、模具钳工,都是体力和手艺的结合,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怕苦、怕累、怕脏。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好钳工技术,就等于拿到了就业的金钥匙。过去钳工叫万能工种,现在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仍然广泛应用,不可替代,企业对钳工的需求是不断的、持续的,学好钳工打基础,来日就业显身手。二是掌握钳工技术,发展空间可期。如果说很多企业不缺人,缺技工,那么在技工里,又尤以缺钳工为甚,钳工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掌握了钳工技术,在职场上就争取了主动,技高胜人一筹,能强走遍天下。同时也要告诉学生,随着技术的进步,钳工的工作条件大大改善,劳动强度也逐步减轻,正常情况下是完全能够胜任的。通过上述引导,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坚定他们学好钳工技术、将来从事钳工职业的信心。

二、学好钳工技术,须打好理论基础

理论本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现代钳工必须是有文化的钳工,才能更好地适应要求,胜任工作,钳工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必须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保障,这样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钳工专业要系统地学习钳工相关专业的理论,了解并掌握钳工基础知识,只有了解到钳工基础知识、工艺知识,理解其精髓思想,才能顺利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特别是要学好机械制图,掌握“工程语言”,围绕图纸上的各个“工程语言要素”来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内容应围绕“应知、应会”来开展,突出基础理论和实用性,避免烦琐、枯燥的内容。教学方法须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其直观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使制图等教学的复杂抽象变得简单直观,同时多采用挂图、模型等手段简化教学手段和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钳工理论知识。

三、重点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钳工的特征就是“手上功夫”,一是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刮削、研磨等。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掌握扎实的钳工基本功,才能提高钳工操作技能。钳工基本操作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看似简单重复的基本操作,需要钳工学生的耐心和恒心,只有通过一遍遍钳工的基本操作,才能提高钳工学生操作的准确度和操作的效率。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操作钻床等旋转机器实训时,必须老师在现场监护,确保安全操作。强化训练时,首先要教给学生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正确工作的姿势。二是工、卡、量具的使用。钳工工作时刻离不开测量,即工、卡、量具的使用,只有正确使用工、卡、量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才能在生产、装配、维修中得到正确的依据,才能及时检测加工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学生在选择工、卡、量具的时候,按照金属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游标量角器、内卡钳与外卡钳、水平仪的顺序进行;在练习时,按照各种工、卡、量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读数方法、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经过使用工、卡、量具操作训练之后,既能掌握各种工、卡、量具的规范操作,又能熟悉下一步所要操作的零件内容,还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钳工,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员。三是钳工的操作技能方法,要结合实际操作的条件和环境因素,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并不断进行操作技术上的创新。要先从测量和基本功训练,再到工艺思想的促成,最后到综合能力的实际训练,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使钳工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真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四、开展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掌握钳工技能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成就感,一对一,对手赛;组和组,集体赛;看谁学得快,看谁做得好。竞赛要根据学生学习技能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推进,学校要高度重视,提供条件,投入相应费用,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引导学生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考取钳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在钳工专业学生中不断掀起学知识、练技能的热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机械制造业作为深入各行各业的成熟产业,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而钳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的技术工种,无疑面临更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钳工技能,钳工专业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在实际的操作技能中进行训练,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自我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华.关于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教育研究,2013(3):40-41.

[2]姚季.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一些尝试[J].科技向导,2013(17):143.

钳工理论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83-01

《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是使用手动工具和钳工操作设备,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不方便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零件加工而采取的一种手工操作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理论和实训分开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因此学生极易疲劳,再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及实践进行阐述,提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及运用此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

1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钳工课程包括《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实训》两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授课,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导致理论知识的应用受到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展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行动原理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对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较高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具有延展性,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所使用的教材和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首先,我院《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教学团队教师自主开发出版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特色教材《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其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精通理论而且要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这样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及时给予指导,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到企业中去,到实训车间去锻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保证教学成功进行。

3 精讲多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一步:精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容易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但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设定问题,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学生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理解和提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使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通过这种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及时向老师请假,比便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第二步:制定加工工艺方案,通过识零件图,根据零件图的尺寸精度要求,制定加工方案,合理选择加工工具及量具进行零件加工与检测。

第三步:教师提出问题,针对具体的任务,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演示、动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在完成任务书引导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是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所提出问题的解决,引导问题尽量由易到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取的过程。通过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第四步:实践,学生根据制定的加工工艺方案进行零件的加工与检测,同时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对零件质量进行修复,找到差距和不足,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第五步:评价,分为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制定方案的情况,加工、测量、修复等工作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5S的工作要求进行。学生完成任务后,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团队在信息搜集过程和具体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谋求的解决方法,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工具、量具,制定的加工方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心得体会等,必须将本组成果以PPT形式向教师和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汇报。汇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有一个总结,同学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商讨,取长补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再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更把学所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根据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给出每个学生的项目所得成绩。

4 结语

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课程中的实施,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锻炼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为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