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内容;难点;措施
1.前言
修辞是语言中的一门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促进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修辞的学习在我国高校语言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对比喻修辞的学习要求较高。包括对比喻基本类型的掌握、对比喻在实际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对比喻的运用三个方面。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比喻的内容和难点进行较为清晰的梳理,才能在教学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对比喻修理的与应用能力。
2.比喻修辞在高中教学中的内容
2.1比喻的基本类型
比喻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用一个相似的事物对另一个事物进行描述的表现手法。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比喻修辞知识的学习要求较高,不仅要学会分辨常见的几种比喻类型,还要求学生能够把比喻修辞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分类很多,其中要求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和区分的的类型一共有四种: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2.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同的比喻修辞,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比喻修辞时一定要懂得结合文章上下文去理解,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老师在讲解比喻修辞时一定要选择特征较为明显的文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境,只有结合文章,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语境,才能真正感受到比喻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语境中比喻修辞的理解能力。
2.3增强学生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
学习修辞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只学到了比喻修辞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灵活运用,这就失去对比喻修辞学习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对比喻修辞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还应立足于实际,运用比喻修辞给学生上课;同时,引导学生们运用比喻修辞在实际对话中进行交流。
3.高中比喻修辞教学中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3.1高中比喻修辞教学中的难点
高中比喻修辞教学的难点一共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中语文阅读中对修辞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常常会出现难以区分两个句子修辞使用较为相近的情况,混淆了比喻修辞的定义,甚至有的时候,老师也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第二,对比喻修辞内容的拓展,目前,在高中语文比喻修辞的课堂中,学生对修辞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和区分,不能拓展到修辞的角度,不能认识到辞格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也就不能从辞格的角度分析比喻修辞在一个文章句子中所起到的效果。
第三,理论知识较多,实践运用较少,即使学生知道一个比喻修辞在一个句子中的作用,并且知道比喻修辞的使用能让句子变得生动有趣,但依旧不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这样就不能达到高中比喻修辞学习的初衷。
3.2比喻修辞在高中课堂中的教学对策
3.2.1比较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不同比喻修辞在不同的句子中进行比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相似的比喻之间不同的用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不同修辞的印象,从而达到辨析的作用,不会轻易在语言运用在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在高中课堂中最典型的课文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一个段落中融合了较难的辨析的比喻修辞,包括博喻、暗喻和通感,而老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把课本中的原句改为不带比喻修辞的句子,再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比出比喻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2.2结合文章进行学习
教师在学习比喻修辞时不能只是单纯的对某个句子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立足于课本。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整篇诗文中,就大篇幅的运用了比喻修辞,教师把这篇课文中运用了比喻修辞较为典型的句子进行重点学习,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比喻修辞的记忆,更能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修辞学习的效果。
3.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课堂对比喻修辞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实际,除了课堂上老师引导式的语言交流,还应鼓励学生将比喻修辞运用到写作和日常学生的口语交流中。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一而抽象的阅读教学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对其失去兴趣。因此,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即学即用。例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以将运用到比喻修辞的地方进行勾选,或在班上学生指出作文中修辞的运用对文章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肯定,很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也会试着将比喻修辞运用到实践中。
4.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修辞学习与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引起重视,灵活教学。改变以往较为局限的课堂练习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并且,应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不仅仅只是在纸上,还应运用到日常的口语交流,这才是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修辞最终应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95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互动;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O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语文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有效性可以这样规定:教学有效性既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个性获得发展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必不可分的,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要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在“师生得以共同发展”的理念下使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有机结合。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的有效教学理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本文认为高效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有效教”行为;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的“有效学”行为;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师生有效互动”行为。所以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索有效教学的实现。
(一)教师的“有效教”行为
1.有效的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主要因素。备课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大体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我们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找准”、“吃透”,再“对症下药”。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特别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水平来“备”。即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又要“备”学生。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会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包括能力、先前成绩、焦虑、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生活等。这些因素既能够反映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也能反映个体的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教师备课再制订相应的目标才可能有效。
2.有效的课堂“讲授”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传授知识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枯燥乏味,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主动性也逐渐丧失。这种仅仅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长时间进行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干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
3.有效的课后“观测”
课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此,必要的测验和分阶段的考试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个过程要注意只看重分数,不看重能力和过程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知道有效的测验只是对一个时期学习行为的考察,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成绩结果,查漏补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课后师生的情感互动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通过课后拜访家长了解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外因素,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成长。
(二)学生的“有效学”行为
1.学生要发挥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讲重点、教方法,学生不主动查资料、求方法、变思路,势必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学生要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主要有:①提前预习课文。如自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找到重点、疑难,根据课前的“学习重点”提示和课后的“思考练习”进行思考。要养成好的习惯,如不翻字典不看书,不动笔墨不看书。②练习,特别是思考性较强的练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可运用比较异同或归类整理的方式学会独立作业,不断提高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如初中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高中学习了朱白清的《荷塘月色》,那么就可以联系学习或比较性阅读,做到以点代面,触类旁通,广泛涉猎,拓宽阅读。
2.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广涉书籍,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成才,就必须读书。课外广读、精读,为学渊博,就能全面提高素质,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读名著,是与高人对话,有如受教于名师,拓宽视野,开人心窍,启迪智慧,陶冶性情,获得审美享受,培养创造精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薄发,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因此,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自己引向自我学习、主动探究中。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储备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自学的能力,掌握自学方法。
(三)师生的“有效互动”行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他们的作用应是平等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个别差异,还存在知识经验的不足,这会给学习造成障碍。要使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有必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使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由整体发展到促进个体进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是很好的学习形式,还能体现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学生探究的结果各种各样,教师必须作一定的评价,强调、肯定其正确的结果,指出其不足,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真谛,从而避免课堂“放羊式”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3
关I词:高中数学;椭圆;双曲线;交点;相切;相交
一、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主要涉及到四种情形,分别是当椭圆和双曲线的长轴都在x轴上时;椭圆与双曲线的长轴都在y轴上时;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双曲线的交点在y轴上时;椭圆的长轴在y轴上,双曲线的长轴在x轴上;这四种情况的解题思路是类似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对椭圆和双曲线性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设四种情况下椭圆的长轴长均为a,短轴长均为b,双曲线的长轴长均为d,虚短轴长均为e。设它们在有交点的情况下的交点为M。下面对于这四种交点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
(一)椭圆和双曲线的长轴都在x轴上
当椭圆与双曲线的长轴都在x轴上时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当ad时,椭圆与双曲线有四个交点,根据椭圆与双曲线关于x轴、y轴对称的性质,四个交点关于x轴、y轴对称。所以可设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1(x0,y0),第二象限内交点M2(-x0,y0),第三象限内交点M3(-x0,-y0),第四象限内交点M4(x0,-y0)。首先,联立椭圆与双曲线的方程解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四个交点分别为M1(ad,be),M2(-ad,be),M3(-ad,- be),M4(ad,- be)。
(二)椭圆与双曲线的长轴都在y轴上
当椭圆与双曲线的长轴都在y轴上时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当ad时,椭圆与双曲线的图像存在四个交点,交点存在对称性,所以可设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1(x0,y0),第二象限内交点M2(-x0,y0),第三象限内交点M3(-x0,-y0),第四象限内交点M4(x0,-y0)。根据交点情况,结合椭圆与双曲线的方程得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四个交点,分别为M1(be,ad),M2(-be,ad),M3(-be,- ad),M4(be,-ad)。
(三)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双曲线的交点在y轴上
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双曲线的交点在y轴上,两者的位置关系同样根据两者的长短轴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当bd时,椭圆与双曲线的图像存在四个交点,四个交点分别存在于第一、二、三、四象限内,设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1(x0,y0),第二象限内交点M2(-x0,y0),第三象限内交点M3(-x0,-y0),第四象限内交点M4(x0,-y0)根据两者的交点情况,结合椭圆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得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四个交点为M1(ae,bd),M2(-ae,bd),M3(-ae,-bd), M4(ae,-bd)。
(四)椭圆的长轴在y轴上,双曲线的长轴在x轴
当椭圆的长轴在y轴上,双曲线的长轴在x轴上时,两者的位置关系同样根据两者的长短轴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当bd时,椭圆与双曲线的图像有四个交点,我们仍然可以设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M1(x0,y0),第二象限内交点M2(-x0,y0),第三象限内交点M3(-x0,-y0),第四象限内交点M4(x0,-y0)(根据两者的交点情况,结合椭圆与双曲线的方程,联立得出椭圆和双曲线的四个交点为M1(bd,ae),M2(- bd,ae),M3(-bd,-ae), M4(bd,- ae)。
二、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是高中数学经常考察的内容,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辨析,找出两者的位置关系充分结合椭圆与双曲线的图形,对于不同情况下图像的表示情况,结合两者的方程,接触问题,对于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什么情况下有几个交点,怎么根据具体的方程式解出答案都是值得仔细思考的,对于两者的交点问题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像,加强记忆,这样对于很多涉及到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王小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性质的相关性[J].池州师专学报,2004.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4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对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能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
1.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紧张,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心,以及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这样的消极情绪表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缺乏兴趣,动力不足。
2.课堂教学模式枯燥
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存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这样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海阔天空,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沉沉,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旁观者,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未能有效体现,影响了教学成效。
3.打造生动课堂效果不佳
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各校在教学设备改进方面进展迅速,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信息化手段不够重视,自身运用能力也较为低下,在教学活动中没能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在打造生动课堂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4.学生记忆理解技巧不足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理解的信息量较大,大多数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记忆效果并不佳。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记忆理解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更为形象科学的记忆途径,让学生语文学习记忆理解更为高效。
二、快乐教学法的运用
1.强化励志教育,让语文学习“激情澎湃”
对于高中教师而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结合,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和工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未来融入社会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对自己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强化励志教育,尤其是针对语文学习后进的学生,更要对他们加以鼓励,让他们明白面对高考和升入更高学府的竞争压力,语文是必不可少的科目。即使语文学习存在薄弱环节,自身语文基础不佳,也要鼓足精神、充满信心,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越是薄弱的环节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增强语文学习的紧迫感。
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获得的成功,以及学习态度有了转变等等,都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高中生对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教师见缝插针选择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能够让他们增强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激情澎湃,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强化课堂改革,让语文学习“全面参与”
快乐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参与。以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旁观者,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没有亲身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现在,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核心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全面参与。
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调整教师直接给予的教学环节,将这些环节设计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等不同的形式来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还要在教学线索、教学载体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优化。在教学线索方面,教师要重点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思考题之中,紧扣教学难点重点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抓住本节课的要点。在学习载体设置上,可以借鉴多个学科成功的经验,将学生编为多个合作小组,以多名成员共同探究的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整个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重难点点拨和点评总结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完善学习成果。
3.强化设备改进,让语文学习“生动形象”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信息手段的运用能力,不仅要学会正常操作,还要学会自主设计,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大量的教育信息服务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针对远离学生生活的景观、科技成果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系统介绍教材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避免因缺乏直观感知而导致理解深度不足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情境营造、教学兴趣激发等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手段的作用,如为了改变课堂导入的沉闷,可以尝试以视频或音乐的手段进行导入,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营造一种轻松激趣的气氛。教师也可以在需要渗透思想情感教育的环节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播放,增强学生内心情感震撼效果,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具渗透力。
4.强化技巧指点,让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与理解的内容非常之多,强化记忆理解技巧的指点具有“授人以渔”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科学地进行记忆,如运用联动记忆法,在记忆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将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连成团状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记忆新知、复习旧知的联动效果,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个前后连贯、记忆深刻的知识团队。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框架记忆法,将相关知识点梳理成框架,在脑海中进行知识点定位,如同一张电子地图,鼠标点击到哪,相对应的知识点就会显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强化对学生记忆规律运用的指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语文学习的频率、内容等因素,科学地安排首次复习、二次复习、再次巩固等不同轮次的时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为牢固的记忆效果。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5
关键词:教学衔接;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学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就是在整个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等要素,灵活调节教学各要素、各环节,使之良性、动态运行,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6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